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5 10:46:4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集锦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集锦10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构思:

  在使用和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注意引导幼儿关注物体的特征,特别要引导幼儿关注那些成双、成对同类的事物。如:筷子、袜子、手套等,让幼儿感知它们的类的特征,也感知形成同一类事物的内在关系。这些关系不是在于让幼儿准确说出,而是让幼儿感知和体验。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品的特征进行找配对的东西。

  (2)发现日常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又哪些。

  (3)体现帮助别人收拾东西的乐趣,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1)情景进场: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白兔家做客吧!它说近期搬了新房子,但东西太多,想请我们都去帮忙帮忙”。(敲门入室)地板上放有乱乱的鞋子、袜子等。请小朋友一起动手把东西放整齐。

  (2)再次让个别幼儿说出自己帮忙收拾了哪些东西,例如:鞋子,教师可继续提问:“鞋子都乱了,您是用什么办法早到另一只,抽成一双的呢?”引导幼儿可根据物品的.颜色、图形、大小找相同。再次出示其他物品,让幼儿利用连线的方法找相同物品。

  (3)幼儿自由完成书本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小结:

  幼儿对该活动兴趣比较浓厚,对于情景表演帮助白兔收拾凌乱的物品时,大家都积极参与,并能按自己物品的特征去找相同的另一半。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认一认、比一比,引导幼儿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2、难点:会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三、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若干(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剪刀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几何图形让幼儿辨认。

  教师:“小朋友说一说黑板上有哪些图形?”(圆形、正方形)

  (二)图形分类。

  教师:“黑板上有这么多图形,谁会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并数一下一共有几个?”

  (三)认识长方形。

  1、教师手指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有四条边,四只角;正方形每条边都一样长,长方形每条边不一样长。)”

  2、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

  (四)通过折叠验证:知道长方形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长方形的长边比一比,短边再比一比是不是一样长的?”

  2、小结: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四个角都是一样大的。

  (五)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一剪,让它变成长方形。

  2、给长方形涂颜色。看看图上有什么图形,请小朋友给长方形涂上颜色。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重点领域:科学、社会

  活动形式:分组

  预设目标: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找出6—9的相邻数。

  2、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迁移能力和逆向思维。

  活动准备:1—10数字一套;录音带、录音机;幼儿学具:1—10的纸牌。

  活动预设:

  1、游戏《拍手问答》复习5以内的相邻数。教师边拍手边问,幼儿边拍手边回答。如教师问:小朋友,我问你,3的朋友是几和几?幼儿回答:x老师,告诉你,3的朋友是2和4。(可请个别或集体回答)

  2、游戏《认邻居》:请若干幼儿自选楼房居住,并认识自己的'邻居。学习6的相邻数。知道其与前后数的关系。

  3、游戏:纸牌乐,两个幼儿为一组。游戏开始,把1—10的纸牌放在桌面上,两个幼儿猜“剪刀石头布”,赢幼儿先取一张纸牌,输的幼儿找出它的相邻数。游戏再次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结,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摸一摸,说一说》教师随意抽取一个数字,比比谁能快速说出它的相邻数。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胸前佩戴数字卡1—10,围成圆圈。

  (1)请个别幼儿轮流游戏:我是7,谁是我的好朋友,请快快站出来。

  (2)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幼儿听音乐找自己的好朋友。如:6先找5,再找7,然后站成一排。

  6、小结,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一、活动背景

  有一次,在我上角色游戏时,发现有个幼儿去商场买饮料,买回来的时候,她正好从我身边走过,边走边计算着:“一瓶可乐2元钱,再加一瓶八宝粥3元钱,一共花了5元钱”,小女孩的一句话无意间提醒了我,我何不把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一些游戏环节结合到我们数学活动里,让幼儿在模拟购物的同时,尝试运用数的加减运算来进一步游戏,让我们的孩子充分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于是在20xx年6月份,我在大二班安排了一次“超市大赢家”数学活动。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的:

  1、了解超市购物的程序,初步学习使用10元以内的`人民币,体验购物的乐趣。

  2、尝试运用数的加减运算解决购物中遇到的问题。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一支铅笔、三张10元人民币。

  (2)创设超市情景。

  (3)幼儿平均分为红、蓝、绿三队。

  (4)黑板上面标明红、蓝、绿三队。

  2、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已认识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

  (2)幼儿已有初步的购物经验。

  三、活动过程:

  1、以游戏“超市大赢家”导入活动。

  (1)教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介绍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裕挚商场,参加我们举行的‘超市大赢家’这个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分为红、蓝、绿三队进行比赛,三队要按老师提出的不同要求进行三次的购物活动,每次购物后老师会组织三队进行交流、检查购物情况,能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及按要求购物的代表队我们将奖给它一颗星,最后看哪队的星星多就是我们本次活动的‘超市大赢家’,我们的口号是……”

  幼:“超市大赢家,快乐带回家。”

  (2)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请幼儿辨别它们的面额。

  师:“在比赛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人民币,辨别一下它们的面额。”

  2、幼儿进行第一次的购物活动。

  师:“我们第一次购物活动准备开始,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教师介绍购物的要求:

  ①要求幼儿选两种商品,商品总计必须是10元。

  ②请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所购买商品的名称及价格。

  ③音乐停购物时间到。

  (2)幼儿进行购物,教师观察其活动情况,并指导幼儿完成记录。

  (3)师幼交流购物情况。

  师:“我们各队各派一个代表来说说,‘我买了什么,又买了什么,我一共花了多少钱?’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3、幼儿进行第二次的购物活动。

  师:“第二次购物活动准备开始,请听清楚购物要求。”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七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3.体验数学的奇妙有趣,喜欢数学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七种分法

  难点是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准备:

  小路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至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以“碰球”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的数字做朋友。”(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二、幼儿操作:探索8的组成。

  “森林乐园里新修了一条马路,小动物们准备在路的左右两边种上小树,这样马路看起来就会更漂亮一些。那请你看一看小动物们可以怎么种呢?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到纸上吧。”

  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白板上呈现。

  将幼儿记录结果按有序排列与无序排列呈现,引导幼儿观察两张记录结果,比较哪张更容易记住,为什么?

  “请你们看一看并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

  小结:数字8一共有七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1.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动物们一共要种的树?(8棵)。

  2.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马路的左边1棵,种在马路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3.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

  引导幼儿说8还可以分成7和1。

  “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还是1和7,只是数与数的位置交换了一下,合起来的总数也没有变,都是8。”

  4.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

  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七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尾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观光游览车,在刚种好小树的马路上看看美丽的森林乐园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找到了数字8的三组对应组成,那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数字8剩下的对应组成吧。”

  活动反思:

  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的区别。

  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地特征。

  活动准备:

  圣诞老人、大、小包装盒(人手一个)、正方形卡片、剪刀、彩笔(人手一个)、各种装饰材料(皱纹纸、亮光纸、卡纸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地特征。

  难点: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的区别。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出示圣诞老人,引起幼儿兴趣。

  师: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送来了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吧?(出示包装盒)好漂亮的礼物盒,里面会是什么呢?打开看看圣诞老人为什么要送我们这些礼物呢?它想让小朋友探索一下这些包装盒有什么秘密?

  二、引导幼儿感知平面与立体的不同以及正方体的特征。

  1、每位幼儿一个包装盒进行自由探索。

  师:你们手里的包装盒一样吗?请跟旁边的好朋友比一比,哪里不一样?

  小结:它们的大小、高矮、图案不一样。

  2、出示正方形卡片和一个正方体的包装盒,观察比较正方形与包装盒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1》请小朋友把包装盒的盖打开,看看里面还有什么?(正方形卡纸)

  《2》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3》请你们比一比,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

  小结:正方形的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包装盒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3、通过正方体包装盒,让幼儿了解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

  (1)“请小朋友看看包装盒的这个面,它是正方形,那正方形有几个面呢?”(一个面)

  (2)“包装盒有许多个面,请你想办法数一数,共有几个面?”(引导幼儿用彩笔的6种颜色做标记,也可写6个数字,也可有规律的数)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有6个面的?

  4、用和正方体的面相同大小的正方形进行探索得出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

  (1)“包装盒有6个面,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哪每一个面一样大吗?”

  (2)“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用正方形量的,这样的物体叫正方体)

  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个本领,认识了正方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三、操作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让幼儿在大包装盒里随意拿任何包装盒,说出哪些是正方体,哪些不是?为什么?

  “包装盒里还有礼物呢,谁来摸一摸是什么?”

  四、请小朋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时正方体的?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时正方体的,谁能告诉小朋友你见过哪些物体?”

  五、延伸:装饰包装盒。

  (1)“请小朋友把包装盒装饰一下,送给你身边的亲人,好不好?”

  (2)介绍装饰材料,提醒幼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展示作品,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设计意图:

  包装盒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物品,可以说随处可见(饼干盒、牛奶盒、药品盒……)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但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探索是他们的最爱,因此,在幼儿认识了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来进行本次教育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一年又12个月,能找出年里上的12个月,初步了解每个季节是在几月。

  2.学习看年历,能找出指定的日子,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1-12月的卡片,xxxx年大年历一张,xxxx年小年历人手

  2.《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一年有几个月

  1、教师:一年有几个季节?一年有几个月?

  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回答。

  2、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几月过生日,逐一出示1-12月的卡片。

  引导幼儿观察漏了哪个月,通过回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的生日证实是否有这个月。

  3、教师:有没有13月过生日的'呢?

  进一步了解一年只有12个月

  4、引导幼儿按序给12个月的卡片排队。

  教师:12个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排的呢?

  这12个月,先过哪个月?1月过完是几月?

  了解十二月的循环

  二、观察年历,进一步了解一年有12个月

  1、教师出示今年的年历,引导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月

  2、教师给每个幼儿一张小年历,请幼儿观察小年历,进一步证实一年有12个月

  三、小组操作活动

  1、找节日,观察节日图片,请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在年历上圈出各个节日

  2、我的生日。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说呢狗日,在年历上标出

  四、活动评价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让幼儿尝试按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装饰后的裙子一条、字卡(图形、物体、大小、颜色)、固体胶、粘贴小图片若干、各种玩具若干、串珠珠若干、排序图样4种

  活动过程:

  一、出示裙子,让幼儿观察,找到裙子上的秘密。

  ——红红小朋友的生日马上到了, 赵 老师为她做了一条漂亮的裙子,这条裙子上面藏着很多秘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幼儿说说自己找到的秘密。引导幼儿找到裙子中的`四处秘密。(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师将准备好的图案依次出示)

  ——:原来领子和袖口、腰带、裙摆都有秘密的,领子是按照物体的不同排队的,(出示字卡:物体);袖口是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排队的(图形);腰带是按大小的变化规律排队的(大小);下摆上的图案则是按颜色的变化规律排队的(颜色),这样的排队就叫做按规律排序!

  二、展示已排好序的图样,让幼儿观察,分析出各种图样属于以哪种变化为规律排序的。

  ——我们来看看这些图样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序的呢?

  三、幼儿尝试按规律排序。

  ——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有规律的排一排吧。

  ——请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教师: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有规律排序除了排出来,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呢。

  ——我们用小猫小狗的叫声来有规律地表示出来。(分成两组喵汪汪,喵汪汪、喵汪汪)

  ——我们用动作来试试看(如:小鸡小狗小猫的动作,重复三次)

  五、幼儿分组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装饰衣服、铺地砖、串彩链、围围墙),进行按规律排序。

  ——红红准备在她生日那天开个“生日PATY”,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让我们去帮忙,你们愿意吗?四个小朋友一组,在工作之前,每一组要商量好用什么规律来进行排序。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帮助。

  ——展示作品,师幼一起评析。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请小朋友找找看,教室里有没有有规律排序的东西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运用到有规律的排序呢?(观看电脑)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那些地方也是有规律排序的呢?请你把它画来来,明天带到幼儿园来一起交流,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既按某一特征分类后,接着按另一特征对已分的两类图形再做一次分类)体验类似包含的关系。

  2.启发幼儿说出图形的两个层次的特征。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二次分类板,特征标记,图形片若干。

  学具:二次分类板,图形片,幼儿操作材料,笔,苹果图,点图等。

  活动过程:

  1.学习二次分类

  (1)出示二次分类板的上半部分说:“我们会按标记分图形,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标记?谁会按标记来分?

  幼儿操作第一次分类略作评价。

  (2)出示二次分类板的下半部分说:“看看下面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谁能按这些标记来分?(把红图形、绿图形再按形状标记分到下面的四个空格里)

  幼儿操作,并请他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幼儿一起说说四个大格子里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层次的特征,如:红的圆的……)

  2.幼儿操作活动

  (1)二次分类

  “这个活动和刚才我们玩的是一样的,分好后说说看每个格子里放得是什么样的图形?”

  (2)看图列算式

  “这组的活动谁来介绍?”

  (3)看实物记录分合

  老师提示重点,看清楚记录图上的标记,在实物图上按标记找出每种有多少,再记录。

  (4)分合点图

  3.活动评价:

  针对在二次分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层次分类的`经验。

  活动建议:

  (1)在二次分类的操作中,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两种形式的分类板,能力一般的先按某一特征将图形分到中间的两个大格子,再按另一特征分到下面的四个格子里;能力较强的提供总的,无须如此。

  (2)在讲述分类结果时,要让幼儿结合两个层次的特征,说出四个格子里的每一个图形的二个特征,如:红圆、红方、绿圆、绿方等,通过语言的讲述,对二次分类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二次分类的认识,大班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重点是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发现事物的差别,尝试按某一特征进行肯定和否定的归类。

  2、能按提问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判断。

  3、能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ppt,礼物盒图片十张,礼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倾听故事,感知小矮人的不同特征。

  1、小矮人有几个

  2、他们有什么不同

  二、 猜测城堡的主人,感知分类方法。

  1、幼儿继续倾听故事;

  小矮人们看到食物被小熊一家吃了,非常生气,最后决定玩个游戏,让小熊一家用提问的方法来猜出城堡的主人。小熊一家一共只能问三个问题,小矮人回答“是”或“不是”,若小熊一家猜对了就原谅他们。

  2、幼儿听教师讲解如何提出第一第二个问题。

  3、幼儿尝试提出第三个问题。

  4、 幼儿结合图示回顾以上三个问题,梳理分类方法,逐一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最后找到答案。

  三、 进行猜测游戏,运用分类方法。

  1、游戏一——猜猜礼物盒

  幼儿观察礼物盒的特征,运用前面的分类经验,先后用两两寻找、集体寻找和分组寻找的方式进行游戏。

  2、游戏二——礼物送给谁

  由教师或个别孩子来选择“接受礼物的朋友”大家以提问方式进行分类,最后找到答案。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