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精品(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3 7+6 6+5 8+6 8+8
7+5 8+4 7+7 6+6 7+4
2.听算。
8+2 9+4 9+5 7+3 8+3
9+6 8+7 6+4 10+8 7+5
二、新课
1.出示例4。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6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①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小学数学教案《应用题(用数学)》。1,2,3,...,15;一共15只。
②按左、右两群计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7=□(只),然后算出得数。
……
(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
10+5=15(只)
4.小结
(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四、练习
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
1.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填完后,集体订正。有错误的及时纠正。若出现把10-3算成10+3的情况,特别要强调:做题时要认真看题,仔细计算,才能算对。千万不要做"小马虎"。
应用题(用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平平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近);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上台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生:顶点。
生1:再画一条边。
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
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6个角。
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是的。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想。
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自由选择。
生做角。
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会变形。
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
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认识角。(师板书)
评课意见:
总体感觉: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我认为执教者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学生的动:
1、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堂课的很多地方正体现了这一点:从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边的角,到后来画角、做角,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动的很充分,学的很充分,角的知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中被消化、吸收。
2、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堂课上得很精彩,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动态的,非预设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下面我说一处亮点: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压边有什么感觉?第一个学生回答是: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温柔。这时课堂上还出现一阵笑声。第三个学生回答的是:舒服。这三个回答虽然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看似与正确答案无关。(当时我也很体上课教师担心:该如何引导)很快,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感到舒服?就轻易的得到了平平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领,真实的体验,是那么的自然无痕,让听课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学生的笑
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
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师珍视学生的回答,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
2、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乐于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激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始就进行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讨的5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挺少的。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方面去考虑。
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整性。
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堂课呈现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教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
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书本有4个角。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述的: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
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能够说完整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练习四第3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加深对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的理解,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2.使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统计,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统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老帅复印好历年班级簿中学生第二学期的身高记录,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格纸;学生事先了解自己家庭去年下半年每月的电话费支出情况。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相互交流,说说从图里知道了什么。提问:你从这里可以看出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比统计表有哪些好处?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还可以对这两位同学的成绩及变化情况作出比较。
2.提问:你认为完成一项统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说明:一项完整的统计,先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再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或统计表表示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对数据作出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
二、实践性练习
1.做练习四第4题。
让学生了解题意。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数据。要求在课本上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与自己的同伴讨论从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得出的`结论。提问;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数据,帮助我们进行分析?
2.统计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
让学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要求学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额。你能与自己的同桌同学合作,制作出你们两家的电话费支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看看你们家的电话费支出情况怎样,比比两家去年下半年的电话费支出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统计图把分析情况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9页,例题、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五第14题。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教材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教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体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学情分析: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旧知识性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学生在学习中,应该能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和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3、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和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投影出示主题图)谈话: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能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统计出喜欢各项运动的情况吗?
2、选一名学生做主持人,统计全班喜欢的各项运动的人数。(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直接出
示条形统计图,如右
图。)板书课题统
计,小黑板出示学 习目标。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1、学生观察并讨论
(1)观察条形统计图,你 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
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2、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出示扇形 统计图,如右图。 讲述:这个统计图叫做扇形 统计图,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 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人数,其 它各部分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 总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 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 息?(学生根据直观观察,发表见解)学生根据信息同桌互提问题,互答。
4、回顾知识生成,并通过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读出很多数学数学信息。)
5、多媒体投影出示做一做, 如下图。
(1)学生自主看图,说一说, 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 学信息?
(2)根据题意自主计算,选五 名学生分别板演五种营养成分各 多少克?
三、解决问题,展示提升
1、多媒体投影出示练习 二十五第13题,如下图。 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完成这三 道题。
2、完成后小组选题汇报。(小 组汇报时可让学生从板书汇报 和多媒体投影展示汇报中任选 一种方式进行展示和讲述。)
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1、回扣目标谈话:通过这一 段时间的学习,结合本节课的 学习目标说一说你觉得你有哪 些收获?(让学生充分发表见 解)
2、根据课前收集到的信息,在 组内交流,教师可选择几个同 学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进行 展示。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 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 父母、对家庭的爱。
3、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统 计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教学后记:
在统计教学中,学生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有一些基本认识。但学生没学扇形,却要学习扇形统计图,这就要老师居高临下,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基于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圆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扇形的'知识尚属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从扇形的感性认识入手组织教学。
首先,我带领学生复习我们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让他们回忆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
接着,我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扇形统计图,让学生紧扣学习目标学习本课内容。并把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分割成几部分来完成。
1、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中总数与各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寻找直观的数学信息。
3、训练学生根据直观信息互问互答,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感性认识。
4、通过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深刻理解扇形统计图。
5、新知生成后,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五13题),从而检测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坚信,娴熟的知识储备和教材体系的熟练程度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教材版本不断更换和教材不断修订的教育现状,我们教师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有备无患。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2、练一练。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应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3.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
l.教学例2。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提问:你们认为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这堆沙的重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先求体积,才能求这堆沙的.重量?这里底面直径和高的数据怎样获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讨论练习三第6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圆柱的底面积和圆锥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这道题,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先求出什么?在怎样?理清思路后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3)讨论练习三第7题。
底面周长相等,底面积就相等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体的重量。
四、布置作业
1.练习三第5题及数训。
2.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67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3.思考练习三第8、9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设计说明
1.在情境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本设计在教学伊始,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展形象思维,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建立了圆柱的表面积表象的同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意识。
2.在操作中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本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法把圆柱的侧面化曲为直的过程,体会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所形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观察、推理中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转化思想,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在应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设计重视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圆柱表面积的不同情况的探究,提高分析、概括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纸质圆柱形物体 剪刀 长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设疑导入
1.说一说。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谁能和大家说一说?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想一想。
课件出示情境图: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师:要制作这个圆柱,你首先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至少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是一个关于什么数学知识的问题?
3.汇报。
小组合作,观察、讨论:求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
4.交代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师: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也叫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初步感知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的时刻(用5分5分数的方法),学生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并注意0占位的问题。
3.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会认读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会看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同桌两人一个)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整时和半时,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会不会看时间?
1、(出示课件:起床7时)
师:这是小明的一天。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
(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就是7时)
师:你说的真清楚、准确。
2、(课件显示:晚上睡觉8时半)
师: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
(时针走过了8,分针指向6,就是8时半。)
师:同学们,真厉害!已经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
3、(课件显示:读书8时15分)
师:小明在干什么?你知道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看的?
(时针在8和9的中间,分针指向3,就是8时15分)
为什么指向3就是15分呢?
(分针走了15小格)你们说得到底对不对,还需要验证。
4、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分的认识,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二、教学时间单位
1、认识钟面
师:仔细观察钟面,同桌合作数一数
1、钟面上有几大格?
2、每大格有几小格?
3、一共有几小格?
生汇报: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师:说的'对吗?一起来验证。课件演示:12大格,一起伸出手指数一数。
师:每大格有5小格,伸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数一数。一共有几小格?请你5个5个地个把这个电脑老师数一数。
小结:通过发现和验证,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2、认识分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课件演示)
师: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为什么?
师:每大格有5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5小格就是5分钟。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师: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钟?验证从1走到2。12到4,分针走了几分钟?还有其他看法吗?从12到9呢,12到11,从12到12呢。走一圈是60分钟。(多种方法数:5分5分地数,利用特殊位置,乘法口诀。重点讲)
小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钟,我们可以用5分5分的方法数,走一圈是60分钟。
3、认识时
师: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多长时间?(课件演示) 板书: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再来验证从1走到2 也是1小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你还能举例子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是1小时?
师:从12走到6、12呢?(走了6、12小时),时针走半圈是6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小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走过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4、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师:再仔细观察,分针和时针走动起来的,你发现什么大秘密?
(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几小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让我们再来验证一下(重看课件)也就是说1时=60分(齐读) 板书:1时=60分
师:1小时有多长呢,我们一节课是35分钟,加上一个大课间课的时间20分钟,再加做眼
保健操的时间5分钟就是1小时。
三、教学时刻的认识
1、认时间
师:大家想知道建设小学的上课作息时间吗?
师:上课以开始我们遇到的问题,这个时间就是学生们早读开始的时间(黑板贴示:8时15分),你现在能肯定地告诉大家是什么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重点讲解)
个别说(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8,就是8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3,是15分,所以就是8时15分。)
同桌说(请你轻轻地说给同桌听,你是怎么看的?)
一起说(现在会说了吗?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师:(黑板贴示:10时30分和12时5分),它们是什么时间?你怎么看的?
生汇报:(10时半或10时30分)
师:用今天学的几时几分怎么说?为什么几时半,分要用30分来表示?
(一圈是60分,半圈就是30分)
师:还有其他看法吗?
(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指向6,就表示30分)
师:这个时间你是怎么看的?谁还会说?
(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12,就是12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1,是5分,所以就是12时5分。)
小结: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怎么看几时几分?先看什么,再看什么?你可以举个例子来说。(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几,是几分,所以就是几时几分)
2、写时间
师:我们会读时间了,你会表示时间吗? 拿出练习纸试一试,把三个时间用以前学的两种方法表示出来。老师请写得快,书写又端正的同学到黑板上来写。生板演
师:放下笔,眼睛看黑板,一起看一看她们写的对不对。8时15分中文表示法,是几时几分,就写成几时几分;电子表表示法,当中写个冒号,冒号左边表示几时,是几时就写几,冒号右边表示几分,用两个数字表示,是几分就写几。
师:谁来当小老师说一说这个写的对不对?(10时30分,电子表表示法就是冒号前面写10,后面写30)
师:这个中文表示就是12时5分,有不同意见吗?电子表表示法都赞成吗?比较一下前面两个电子表示法,它们冒号后面都有两个数字,这里只有一个,符合前面的规律吗?那该怎么办呢?对!当分不满10,前面用0占位。写作12:05,读作12时5分(强调)把丢掉的0找回来,补上去。
3、巩固练习
师:下面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会看时间了钟表王国的嘟嘟要当导游带大家去数学游乐园玩一玩。赶快出发吧!(课件显示)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听从导游的时间安排不然次序会很混乱,人也容易走丢了。
第一站:儿童乐园,到底是什么时候去呢?你怎么看的?
9时5分电子表表示法9: 5对吗?分不满10,5前面先写0占位。
第二站:百鸟园,什么时候去百鸟园呢?你怎么看?
第三站:猴山,什么时候去猴山呢?时针走过了12了吗?在11和12之间,走过了11,就是11时多。再看分针,指向11,走了55小格,你怎么看出走了55小格?所以就是11时55分。再过5分钟,集合离开游乐园,是什么时间?为什么?
4、拨时间
师:刚才认识了那么多时间,下面我们动手拨一拨时间?老师报时间,学生上来拨:5时20分,学生说一说拨的对不对?(先拨时针,拨到5和6之间靠近4,再拨分针,拨到4)
师:同桌合作拨一拨
课件显示(6时45分10时5分)以及同桌合作拨一拨的要求
1、先拨时针,再拨分针。
2、一人拨,另一人说怎么拨。
3、拨完一起检查。
4、轮流拨时间。
同桌合作展示怎么拨的?(一人拨一人说)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看时间几时几分。看时间,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几,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师:快下课了,你能估计一下我们下课的大约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
师:下课!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也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
2.掌握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能正确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会口述答话.
教学重点
掌握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题意,正确地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投影片.
学生准备10个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8+3= 9-7= 8+5= 10-8= 10+5=
9+4= 10-7= 7+7= 7-4= 10-5=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例4的内容.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分析,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这道题有2个已知条件,一个是草地上有8只羊,另一个是又来了3只羊,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羊?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的8只羊和又来的3只羊合起来,8和3合起来用加法算,算式是8+3=11.
教师把表格去掉,把条件和问题连接起来成为例4.同时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2.教学例4.
(1)引导学生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
这道题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分别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这道题也有2个已知条件,一个是草地上有8只羊,另一个是又来了3只羊,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羊?
(2)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应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回答,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的8只羊和又来的3只羊合起来,也就是把8和3合起来,用加法算,列式为 8+3=11.(教师板书)
(3)学写单位名称并口述答话.
算式中的8、3和11分别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8表示草地上有8只羊,3表示又来了3只羊,11表示一共有11只羊.
教师说明,为了看清楚算出的是羊的只数,我们要在得数11的后边写上只字并且把只字用括号括起来,表示求出的一共有11只羊.这个只字叫做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题中问我们一共有多少只羊,我们要给予回答.我们求出的共有11只羊,我们就回答:一共有11只羊.这叫答话,答话时要把我们算出的得数说出来.现在我们做完题后先不用写答话,说出来就可以了.
请同学们一起口述答话,
(4)请同学们读一读例4的算式,说出单位名称,并且口述答话.
3.反馈学习.
山上有8只猴,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题,读懂之后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让学生写到练习本上,提醒学生写出单位名称并且口述答话.
4.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校里有9个足球,借走7个,还剩多少个?
引导学生读题,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是学校有9个足球,第二个已知条件是借走了7个足球,问题是还剩多少个足球.
(2)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想一想,要求还剩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得出,求还剩多少个,就是从9个足球中去掉借走的7个足球,从9里面去掉7用减法算,列式为9-7=2
若学生列式计算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足球摆一摆,先摆9个圆片,从9个圆片中拿走7个,表示借走了7个,还剩2个,然后再让学生列式计算.
(3)引导学生写出单位名称和答话.
算式中的9、7、2各表示什么?单位名称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9表示有9个足球,7表示借走了7个足球,得数2表示还剩下2个足球,单位名称是个.(板书:个)
指定2~3名同学口述答话.
5.反馈练习.
小华有10本练习本,用了8本,还剩多少本?
先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写上单位名称,并且口述答话.
6.阅读教科书例4、例5.
引导学生归纳,例4、例5是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它们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如果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另一个数,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注意得数的后面要写上单位名称,还要口述答话.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做这样的题要认真读题,看清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再列式计算,最后写上单位名称,口述答话.
四、随堂练习.
1.按要求填空.
(1)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又进来4个,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道题求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教室里的小朋友和又进来的小朋友合起来,列式为□○□=□( ),答:现在教室里有______个小朋友.
(2)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出去了4个小朋友,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道题求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从教室里的小朋友里面去掉出去的小朋友,列式为□○□=□( ),答,现在教室里有______个小朋友.
2.(1)小云有9个纸飞机,又做了4个,现在有多少个?
(2)学校有10只兔子,卖了7只,现在有多少只?
先让学生读懂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3.选择正确答案.
从树上飞走9只小鸟,又飞走了4只小鸟,两次共飞走了多少只小鸟?
小云这样做 9+4=13
小明这样做 9-4=5
小华这样做 9+4=13(只)
小林这样做 9-4=5(只)
他们4个人中谁做得对?为什么?
4.让学生自己编题练习.
五、布置作业.
1.爸爸买了8个苹果,妈妈买了7个,一共买了多少个?
2.小丽家里有10个桃,吃了7个,还剩几个?
板书设计
应用题
④草地上有8只 又来了3只羊,一共有多少只羊?
8+3=11(只)
答:一共有11只羊.
⑤学校里有9个 ,借走7个,还剩多少个?
9-7=2(个)
答:还剩2个.
探究活动
找朋友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7加几的计算.
活动准备
写有算式和答案的卡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将卡片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
2.教师说得数,持有等于该得数算式的学生起立,同时高举卡片,让全班学生判断是否等于教师手中的得数.
3.教师说算式,持有该算式得数的学生起立,同时高举卡片,让全班学生判断是否为教师手中算式的得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注重认数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教学中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从农家小院中抽象出1~5各数,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2.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交流。
通过“找一找”“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等活动,使学生把数物体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初步建立数感,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5的数字卡片 点子图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盒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双休日,小明来到了乡下的奶奶家,看,奶奶家的小院多热闹啊!(课件出示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
观察图画,你能把图画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吗?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新颖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数一数。
1.观察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每种事物分别有几个。
2.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将卡片1~5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人和物与同伴说一说,既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看到的东西,也能使学生从交流中获得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
(二)认真观察,自主学习。
1.认识1。
(1)你看到图中哪些事物是用1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凡是像这样,1个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数1表示。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1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1)图中哪些事物是用数2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像这样,2盆米、2只鹅都可以用数2表示。
(2)图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2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2根小棒。
3.认识3。
(1)你从图中看到了3个什么?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3表示?
(3)请你拿出3根小棒,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试着摆一摆。
4.认识4、5。
(1)你会用上面的方法来认识4和5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举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3)动手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把事物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同时明确事物的个数相同,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使学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数的过程。然后,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5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