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8篇【集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的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处,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故事都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有4个萝卜、3个苹果、4只小兔、3只小猪、4根木头、4只小凳……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⑵、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⑶、问: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4 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⑷、学生动脑筋:看看,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⑸、动手操作:学生用学具袋中的物品摆“同样多”的物品
比如说:圆片和三角形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初步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在小组活动中能边做边讲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学具:红色圆片(1——10)
教具:积木、雪花片若干 1——10的圆点卡片 球一个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单、双数
(出示圆片、见书图六)“黑板上有什么?”“每一行有几个红圆片,谁
会用数字来表示?”(请幼儿在每行圆片下放上相应的数字)“你是怎么数的?”(带领幼儿一起说说每排圆片的数目)
“小圆片要出去散步了,我们让每行的圆片两个两个手拉手,排好队吧”(教师示范两两排列,方法是把最上面一个圆片拿下来与最下面的一个配对,如果是单数会有一个不能成对)
“现在1、2、3、4、5的圆片已经两个两个排整齐了,谁来为后面每行的圆片两两排队?”“看看哪些数两个两个配对后有一个是单的,哪些数两个两个配对后没有单的?”(幼儿操作,并提示幼儿进行观察)
总结:两两配对后,有一个单的就叫单数,两两配对后没有单的叫双数。
2、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①分别指单数和双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
②说一说:教师任指某一数,引导幼儿观察。“它是几?排成什么样子?
是单数还是双数?”
二幼儿操作
摆积木:教师出题如:请你摆出7。(幼儿就摆出7块积木或雪花片)
请给这7个积木两个两个手拉手排队。排好之后,看一看,它们排出来的队伍是怎样的,这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以这样的.方式出题,让幼儿通过摆放不同数量的积木或雪花片,进一步感知单、双数)
三游戏:传球
玩法:教师摇铃鼓,幼儿传球,鼓声停,球传到谁的手上,谁就到老师
手中抽取一张圆点卡,数一数告诉大家是几个圆点,几是单数(或双数)(游戏可反复进行)
四结束部分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单数和双数,数两两配对后有一个是单的就叫
单数,两两配对后没有单的就叫双数。单数有:1、3、5、7、9,双数有:2、4、6、8、10.
2、收拾用具,结束本次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是新《纲要》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要求。统计作为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是分类、记数、比较多种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清晰直观的比较出多组物体的多少。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逻辑性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统计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通过创设两个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巩固。
活动难点是分析归纳出最快速、清楚的记录方法,通过自主探索——集体归纳——再次验证的方法加以突破。
一、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记录统计的方法比较物品的多少,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探索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从中比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记录方法。
3、 尝试商讨合作式的学习,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 活动准备
1、 录音机、磁带;小猫、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画有小猫、小狗、小兔的记录纸和空白表格若干,记号笔人手一支
2、 大格子图及皮球、沙包、绳子;
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起疑问
放录音讲述投篮比赛情况,请幼儿仔细倾听。
你能说出谁投进的球最多吗?
(二)商讨方法,鼓励探索
1、幼儿自由讨论比较谁是冠军的方法。
2、出示表格,引导幼儿思考并讲述用表格记录的方法。
3、 幼儿再次倾听比赛过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4、 相互交流记录结果和记录方法,并展示几种有代表性质的记录方法。
5、分析几种不同的记录方法,讨论比较出最方便最清楚的方法。
6、请幼儿最为简单清楚的记录方法再次记录投篮情况。
7、放录音,请个别孩子为冠军获得者颁发金牌。
(三)合作调查、应用实践
1、联系生活,引出问题:
(1)(出示绳子、沙包、皮球)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绳子、沙包、皮球,你们觉得比哪一种好呢?(幼儿自由发言)
(2)这么多人的意见都不一样,老师怎样知道哪种意见的人最多呢?我们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来?
2、幼儿商讨并实施
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展开调查和记录,并将各桌的记录结果统一到老师预设的总表上。
(四)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大表格的统计结果,并带领幼儿到户外去参加该项目的比赛。
特色体现:
1、 设置生活化的情镜,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
2、 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层层设疑引发幼儿探究和思考。
3、 营造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的区别。
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地特征。
活动准备:
圣诞老人、大、小包装盒(人手一个)、正方形卡片、剪刀、彩笔(人手一个)、各种装饰材料(皱纹纸、亮光纸、卡纸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地特征。
难点: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的区别。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出示圣诞老人,引起幼儿兴趣。
师: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送来了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吧?(出示包装盒)好漂亮的礼物盒,里面会是什么呢?打开看看圣诞老人为什么要送我们这些礼物呢?它想让小朋友探索一下这些包装盒有什么秘密?
二、引导幼儿感知平面与立体的不同以及正方体的特征。
1、每位幼儿一个包装盒进行自由探索。
师:你们手里的包装盒一样吗?请跟旁边的好朋友比一比,哪里不一样?
小结:它们的大小、高矮、图案不一样。
2、出示正方形卡片和一个正方体的包装盒,观察比较正方形与包装盒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1》请小朋友把包装盒的盖打开,看看里面还有什么?(正方形卡纸)
《2》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3》请你们比一比,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
小结:正方形的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包装盒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3、通过正方体包装盒,让幼儿了解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
(1)“请小朋友看看包装盒的这个面,它是正方形,那正方形有几个面呢?”(一个面)
(2)“包装盒有许多个面,请你想办法数一数,共有几个面?”(引导幼儿用彩笔的.6种颜色做标记,也可写6个数字,也可有规律的数)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有6个面的?
4、用和正方体的面相同大小的正方形进行探索得出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
(1)“包装盒有6个面,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哪每一个面一样大吗?”
(2)“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用正方形量的,这样的物体叫正方体)
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个本领,认识了正方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三、操作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让幼儿在大包装盒里随意拿任何包装盒,说出哪些是正方体,哪些不是?为什么?
“包装盒里还有礼物呢,谁来摸一摸是什么?”
四、请小朋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时正方体的?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时正方体的,谁能告诉小朋友你见过哪些物体?”
五、延伸:装饰包装盒。
(1)“请小朋友把包装盒装饰一下,送给你身边的亲人,好不好?”
(2)介绍装饰材料,提醒幼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展示作品,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设计意图:
包装盒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物品,可以说随处可见(饼干盒、牛奶盒、药品盒……)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但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探索是他们的最爱,因此,在幼儿认识了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来进行本次教育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4的加法。
2、乐意表达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
2、准备各种水果模型,布置好超市情景。
3、幼儿记录卡,记号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4的组成。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开火车去逛超市,小朋友们听好老师说的火车出发时间,如果你说出的时间和老师说的时间合起来是4,你就可以坐上我的火车。 如:师:“我的火车一点开。” 幼儿:“我的火车三点开。”
二、学习4的加法。 播放教学课件,引导幼儿学习4的加法。 师:“今天超市里还来了两位小客人,我们来看看是呢?”(猫先生和猫太太) 师:“看看他们都买了些什么呢?”(苹果) 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猫先生和猫太太每一次购买的水果及数量,并尝试用语言表述他们每次的`购买情况。
三、游戏:“逛超市”。 师:“猫先生和猫太太买了这么多好吃的水果,小朋友们我们也一起去逛一逛,买一买,好吗?” 交代游戏规则:男孩和女孩组成家庭,结对去购物,游戏分三次进行,男孩和女孩每次的购买数量都不能相同,但每一次两人购买的数量合起来必须是4幼儿两两结对,尝试按要求购物。
四、分类记录。 请每一组“家庭”将自己每一次的购买情况依次记录在记录卡上。 教师巡视并检查每组幼儿的记录情况,请完成记录的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所表达的意思,尝试口述应用题。
五、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根据观察天平能区别比较物体的轻、重,理解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清晰的语言说出推算出的结果。
一、活动准备:
1、《有趣的数学》p8、铅笔。
2、视频展示台、电视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观察天平能区别比较物体的轻、重,理解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操作法、讲解示范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师:小猪开了一个水果店,今天他要出门去旅行,想叫小朋友来帮他看一下店,出发前,小猪想教小朋友们一些本领。你们想不想学啊?那我们今天就先跟着小猪一起来学本领吧。
仔细听老师讲话,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情景导入的方法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其对今天的内容有初步的印象
二、出示《有趣的数学》进行讲解示范。
1、(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小猪要我们看看当天平不平衡时,比较两种物体的轻重。请你看图比一比,一个西瓜和一个苹果谁轻谁重,告诉我你的理由。请在重的水果下打钩,轻的水果下打三角。
(2)教师示范一题后,请一名幼儿上来做一题。
(3)全体幼儿完成《谁轻谁重》第一部分。
2、(1)现在小猪给我们提高难度了,请你看看这时候天平是什么状态?当一个苹果和两个香蕉一样重的时候请你比较数量相同的两种物体的轻重。这个需要小朋友开动脑筋,请你们好好想想,想好后告诉我为什么你是这么觉得的?
(2)教师在视频展示台下进行讲解示范。在重的水果下打钩。
(3)引导幼儿完成《有趣的数学》操作。
3、经验延伸,比较四种水果,谁最重,谁最轻。在最重的下面打钩,最轻的下面打三角。
1、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听清老师的要求完成第一部分中剩下的比较,在重的水果下面画勾,轻的水果下面画三角。
2、观察图片。理解当天平平衡时数量不同的水果一样重时,把他们单独一个进行比较情况是如何的。独立完成未完成的'比较。
3、讨论交流,观察图片,然后两个两个进行比较,找出最重和最轻的水果。
1、观察称不平衡时的状态,通过实验、比较知道称的两边不平时,沉下去的一边比较重。
2、引导幼儿观察当称平衡时,比较出数量不同的两种物体的轻重。进一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鼓励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然后说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三、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跟着小猪学习了一个新本领,我们学会了通过观察天平来判断谁轻谁重,我们以后在玩大卖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进行测量。
能够做到安静倾听老师总结,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印象,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用到。
用进行总结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今日所学内容。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设计背景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了解4的分解组合。2.初步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记录的习惯,并发展幼儿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学习4的分解和组成。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4条小鱼,两个鱼缸,1、2、3数字卡片每人一份,数学练习册,画有分合号的纸条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3的分解和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3的组成和分解,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3) 我们将数字3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两种) 分别是:(1和2、2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3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3”。如:“我说1”、幼儿答出“我说2”。
二、讲述问题情境,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分解组合的兴趣。
小兔家里有两个鱼缸,小兔子买回来四条金鱼,要把四条鱼分开养在两个鱼缸里不过不知道怎么分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分一分。你们愿意吗?有几种分法?
三、解决问题,了解4的分解组合。
1、教师:“小兔有四条金鱼,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到两个鱼缸里,可以怎么分呢?谁想来试一试?”“我要把它们记下来,不然过会儿我就忘了。”
2、教师:“教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请小朋友们都来分一分,分完以后做记录。”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并记录。
3、幼儿操作完后,请几个幼儿分别讲述自己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把幼儿的分法记录在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选取两种分法,即按顺序分和无序分。
四、发现问题,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
1、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哪种分法好,容易看得清楚,记着方便,不容易漏掉,为什么?
2、教师小结:按顺序分,一边的数越来越大每次多一个,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每次少一个。分出来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不变,都是4。
3、幼儿操作练习:按顺序分合一个数,然后再在有分合号的纸条上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幼儿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五、游戏“我的伙伴在哪里”听音乐做游戏。
请幼儿自由选择数字[或实物卡片]拿在手里,随音乐自由表演,音乐停止,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找到另一个数字卡片,要求两人卡片上的数字合在一起是4.可以自由交换卡片重新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普遍偏小,对数的概念不是很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本节课我将5的组合与分解分成了两课时,先学习4的分解,我在设计《4的分解》时是在幼儿已掌握了4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后,注重幼儿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
1、通过这节课,幼儿了解了4的分解。知道了4的4种分法。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很积极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发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本节课教师遵循了新纲要提出的以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为主体的新授课方法。
3、幼儿在小组协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4、如果重上本节课,我会根据听课的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加强孩子从物到数的转换方面要多一些练习;数的递增递减环节须多演示。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19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1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4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2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7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6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2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