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课件(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图片几组(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学会比较大小并且知道大和小的概念。
活动准备
彩色绒线球,棉布,胶水
活动过程
[导入]
1通过做手指操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展开]
1、研究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比较一下宽度。
这个是什么?
大人的衣服和小孩儿的衣服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两件衣服的宽度有什么不同呢?
2、比较其他物品的宽度。
①准备好各种不同大小的物品。
②把物品摞在一起比较一下大小。
③把物品按大小排列出来。
④比较老师的手和我的手的大小。
⑤在图画纸上画出我的手。
⑥把画上的手剪下来,和其他人的“手”互相比较一下大小。
3、观察活动纸。
这是谁的衣服?
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4、用活动纸上的材料画出条纹。
①比较爸爸的衣服和我的.衣服,说说谁的衣服大。
②用绒线球蘸上颜料在爸爸的衣服上印出条纹。
③用棉布蘸上颜料在我的衣服上印出条纹。
④通过在大的衣服上印出大的条纹,在小的衣服上印出小的条纹比较出大小。
[结尾]
1、让孩子们把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让幼儿尝试按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装饰后的裙子一条、字卡(图形、物体、大小、颜色)、固体胶、粘贴小图片若干、各种玩具若干、串珠珠若干、排序图样4种
活动过程:
一、出示裙子,让幼儿观察,找到裙子上的秘密。
——红红小朋友的生日马上到了, 赵 老师为她做了一条漂亮的裙子,这条裙子上面藏着很多秘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幼儿说说自己找到的秘密。引导幼儿找到裙子中的四处秘密。(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师将准备好的图案依次出示)
——:原来领子和袖口、腰带、裙摆都有秘密的,领子是按照物体的不同排队的,(出示字卡:物体);袖口是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排队的(图形);腰带是按大小的变化规律排队的(大小);下摆上的图案则是按颜色的变化规律排队的(颜色),这样的.排队就叫做按规律排序!
二、展示已排好序的图样,让幼儿观察,分析出各种图样属于以哪种变化为规律排序的。
——我们来看看这些图样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序的呢?
三、幼儿尝试按规律排序。
——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有规律的排一排吧。
——请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教师: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有规律排序除了排出来,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呢。
——我们用小猫小狗的叫声来有规律地表示出来。(分成两组喵汪汪,喵汪汪、喵汪汪)
——我们用动作来试试看(如:小鸡小狗小猫的动作,重复三次)
五、幼儿分组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装饰衣服、铺地砖、串彩链、围围墙),进行按规律排序。
——红红准备在她生日那天开个“生日PATY”,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让我们去帮忙,你们愿意吗?四个小朋友一组,在工作之前,每一组要商量好用什么规律来进行排序。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帮助。
——展示作品,师幼一起评析。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请小朋友找找看,教室里有没有有规律排序的东西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运用到有规律的排序呢?(观看电脑)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那些地方也是有规律排序的呢?请你把它画来来,明天带到幼儿园来一起交流,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3、4的组成,知道把3分成两份有2种份法,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3、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贴绒数字1、2、3、4及分合号、背景图(3辆汽车和4个圆点图)黑板。
学具:
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记号笔一支,一个盘子里装有雪花片3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2、初步探索3的组成。
(1)小组活动:幼儿自由操作"今天,我们要来玩"雪花片"的游戏,好不好?那请小朋友每次都拿3个雪花片分成2份,试试看你能分出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提醒幼儿拿3个雪花片分成2份。
(2)集体活动:汽车开来啦老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来都是4。
3、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幼儿操作:"分颜色宝宝圆点",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2)让幼儿给4个颜色圆点宝宝分成2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 的分合式: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花朵和树叶":3的组成3朵花朵分成2份,4的组成4片树叶分成2份。
5、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活动反思数的组成与分解就是加法和减法以及部总关系应用题的基础和潜伏性知识点,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突出分解和组成的过程。从中我体会到,教学不能只光教学当下的知识点,更要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较熟练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及连加,巩固10以内加减运算。
2、发展幼儿的观察、理解和操作能力。
3、在走近小学的情境化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身上标有数字的小朋友卡片和坐位表格;学习用具并标有价格的小卡片,文具清单;算式题若干;每个幼儿身上挂有1—9的.数字,椅子上也类同。
三、活动过程:
(一)、“找坐位”游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前一次的时候老师和你们一起去参观了小学,再过几个月,小朋友们也要去读小学一年级了。在读小学之前我们还要学好各种本领,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有关小学里的事情,比一比谁最聪明,你们能接受挑战吗?
2、“找坐位”游戏——复习10以内的组成。
师:看一看,我们身上和椅子背上有什么呀?(数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小学生找到自己的座位,你身上的数字和椅子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的才是你的座位。
请个别幼儿示范。师:你应该坐在几号位子?为什么?
集体找“座位” ,引导幼儿边找边说。(几和几合起来是10)
3、“换座位”游戏——复习9以内的组成。
师:为了保护我们的视力,隔一段时间就要换新座位。接下去请你找一把你身上的数字和椅子上的数字合起来是9的才是你的新座位。
集体操作找座位,引导幼儿边找边说。(几和几合起来是9)
集体讲评。
(二)、幼儿操作,加以巩固。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学会了找座位的本领。但是,踏入小学之前我们还要学会更多的本领,要越多越好。
2、教师向幼儿讲述操作要求:
第一层:超市买文具
师: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要为自己准备许多文具,文具就是我们读书写字用的东西。看一看,都有什么文具呀?(铅笔、橡皮、尺、卷笔刀。。。。。。。)
师:看一看,这些文具要多少元?
师:买文具要看着单子去买,每张单子买两样文具,这张单子加起来是9元的应该买哪几样?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师:买好文具后我们还要将文具放进书包里,看一看应该放在几号书包中?
第二层:算式接龙
师:在读小学之前,我们要学会做很多算式题,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师:接龙的时候要2张2张卡片接起来的,看一看,这两张卡片为什么能接起来?
师小结:原来,找卡片接龙的时候要找最前面的数字。
教师讲解操作要求:比一比谁的龙接的对接的长。
第三层:对号入座
师:其他班的小朋友也想去读小学,他们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帮他们找一找坐位。
师:找座位是要3个小朋友坐一块的,看一看,他们3个小朋友为什么能坐一块?(5+4+1=10)
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交流(检验)
(三)、活动总结:
师:下次我们再去区角里玩一玩今天没玩过的东西,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积极操作、探索,通过“画手数格,抓珠数数”等途径,来比较准确地判断手的大小。
2.学习数数、测量、统计、表达与交流,初步习得积极地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态度。
3.养成实验中的记录习惯,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张方格纸珠子、盘子、绳子若干。
2、集体记录表一张。
【教学过程】
一、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请孩子们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问: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它们一样大吗?
2.今天我们要选出班里大手冠军和小手冠军,那用什么方法可知道手的大小呢?
3.哪种方法能使我们更准确的知道手的大小呢?
二、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运用格子纸和珠子的方法,测量手的大小
1.让孩子们在方格纸上画画小手,数数手占的格数,了解手的大小。
(1)格子纸上有整格、半格怎么办?
(2)整格与半格分类记录
(3)小结:手形所占的格子数多,就说明手大;
手形所占的格子数少,就说明手小。
2.小组合作:探索每个人的手能抓起多少珠子
(1)将抓起的珠子数量记录在纸上
(2)小结:抓的珠子数多就说明手大;抓的珠子数少就说明手小。
三、根据全班的统计结果,对测量手大小的方法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1.提问:
(1)通过画手、抓珠子,我们是否知道了手的大小?
(2)我们画了手,抓了珠子,怎么就知道了手的'大小呢?
2.引导幼儿观察集体记录表
(1)看看谁的手形占的格子数多,谁抓的珠子数最多,找出大手冠军。
(2)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小手冠军。
(3)这种方法是否真的可行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请大手冠军与小手冠军的两位小朋友验证给全体孩子看。(手对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易于幼儿理解,并且直观,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你们知道你的手有多大吗?那么怎么去测量手的大小呢?然后开始讨论,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讨论最后达到共识,可以画手印,还可以抓珠子看谁抓得多等等。孩子自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孩子很有成就感。尤其是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按照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比较,孩子兴致特别高,同时也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有六种不同的答案。
2、能够在6种不同答案中找出相象的两组,并想办法做出记录。
3、会用比较清楚的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记录,并关注和学习同伴的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放大的记录单,水彩笔。
2、幼儿用书第1、3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分铅笔--学习7的分合。
把铅笔分给两个幼儿,试试可以分几次,要求每次分的答案不一样,进行记录。
二、师幼交流讨论"分铅笔"的结果。
师幼共同检查结果是否有重复或遗漏,确认分成两份的6中答案:如有错误进行改正。
三、尝试用标记表示两组相象的'分法。
1、幼儿观察6组答案,找找哪两组相似。
2、师幼讨论:谁能有办法,让大家一下子就能清楚地看出记录单上的6组答案中,那两组是相像的?
3、启发幼儿大胆地说出各自的办法。
4、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记录单上最后一列空格,针对"可以给这两组相像的分合式做什么样的标记?在什么位置做标记合适"等问题,鼓励幼儿发表格子的意见和理由。
5、请一名幼儿在放大记录单的最后一列空格中,尝试用标记表示相像的两组答案。
四、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翻片子。
2、剪贴格子。
3、分蜡笔。
五、交流与分享。
活动反思:
《分铅笔》是让幼儿"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能在6种不同答案中找出相像的两组,并想办法做出标记"。在上一次幼儿学习6的组成时,已做过"找出相像的两组作上标记",因此,幼儿结合7的分合,很快地就完成了作标记的任务,但有部分幼儿给三组相像的数做的都是同一个标记,经过引导幼儿马上明白并进行了修改。在第二环节分铅笔并记录时,我强调了"用什么方法,可以记得又快又准",并让幼儿完成后进行交流。我的本意是希望幼儿能从相像的二组数字中受到启发,能从一组分合数字中推导出另一组,这样的话,7的分合共有6种分法,只要分三次,就能得出6种结果了。从幼儿交流的情况来看,所有幼儿都运用了数字变大变小的规律进行有序记录的方式,说明幼儿已很好地掌握了数字渐变的规律,这和前几次活动一直在强调"有序"记录,发现记录中的秘密分不开的。在幼儿交流结束后,我展示了一组运用交换数字的方式进行快速记录的方法,给下次活动留下了伏笔。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利用自然物测量影子,初步把握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2、对影子的变化产生兴趣,初步发现影子与光的关系。
活动准备:
铅笔、小棒、记录纸、粉笔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价值点:画影子,引起兴趣)
1、引导语:请小朋友在场地上找找自己的影子。与同伴结对,用不同色彩的粉笔把对方的影子画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学号。
2、提问:我们来观察一下朋友的影子和我们的一样吗?
小结:每个人做出的动作不一样,影子也不一样。
二、测量影子。(价值点:运用自然物测量影子)
过渡语:我想知道我的影子有多长,有什么办法量一量呢?
1、选择用铅笔、小棒等工具测量自己或同伴的影子的长短。
2、将自己使用的工具与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对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出的计数结果进行比较,体会工具长短不同,计数结果也不同。
三、把握方法。(价值点:学习首尾相接测量方法,比较影子的长短。)
1、对用同一测量工具测量的计数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同伴的影子长短的`不同。
2、请在活动中,用小棒首尾相接测量影子的幼儿重现测量过程,讨论:为什么量了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点,然后移动小棒从这点开始继续测量?
四、比一比谁的影子长。(价值点:体验首尾相接测量方法。)
1、选择同一中测量工具测量影子的长短。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2、选择同一影子的较多记录,比较记录是否相同,用再次测量作证实。
从记录中选出影子的前3名幼儿。
五、再次发现问题。(价值点:初步发现影子与光的关系。)
他们3个是我们班级里个子最高的人吗?可是他们的影子为什么很长呢?
他们3个是我们班级里个子最矮的人吗?可是他们的影子为什么最短呢?
影子的长短和身高不对应是什么原因呢,请你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并记录在纸上,明天带给老师,我们再一起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迁移已有经验,学习用自然物一个接着一个的方法测量出蔬菜的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不同的测量方法。
2、会用短线、圆点、简单的图形等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测量的结果。
3、较细心地进行测量,乐意参加测量活动。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2、物质准备:长长的蔬菜实物若干,各种小型测量工具如回形针、棉签等若干,记录纸人手两张。
教学过程:
1、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导入活动)
——师: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很多的蔬菜,而且找到了很多长长的蔬菜,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长长的蔬菜?
——那这些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量一量)
2、迁移测量经验。
——用什么量?怎样量?引导幼儿迁移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请一个幼儿作演示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测量方法测量丝瓜。
——量好后还要想办法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
——师:有一根棉签就画一条短线,刚才量出来有几根棉签就画几条短线。教师在黑板上示范。那么除了可以画短线来表示,还可以画什么呢?(圆点、图形等)
3、尝试测量蔬菜。
——提出测量要求:每张桌子上有两种蔬菜和一种测量工具,先量一种,然后跟对面的朋友交换。量好了从椅子底下拿出一张记录纸和笔用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对记录有困难的进行引导。
——请一组两个小朋友一起交流: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测量的,你们的蔬菜量出来有多长?教师引导幼儿从结果不同的小组中发现问题并讨论:为什么两个人用同样的工具量一样的蔬菜,可是量出来是不一样长的呢?引出测量方法的问题。
——教师依次出示三张图: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张图上都有哪些问题?教师:测量时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容易量错。
——幼儿第二次测量,教师重点观察并指导测量的正确方法。记录好后让两个孩子相互验证测量的结果是否一致。
4、尝试用多种工具测量蔬菜。
——刚才我们用了一种工具来测量蔬菜,现在请你们前后两组互相交换,试试用其他的工具去测量,然后也像刚才一样记录验证。
——幼儿操作。
5、延伸活动
——教师出示两根棉签和一根长长的丝瓜:现在赵老师手里只有两根棉签来量这根长长的丝瓜,怎么量呢?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动手脑操作、探索,来发现图片、某些物品的中心点,从而知道某些物品有中心点的原理。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探索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准备】
绳子、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1、出示一根绳子,请幼儿来找出它的中心点。
2、教师小结:小朋友想的办法又快又好,准确地找到这段绳子的中心点。
二、幼儿操作、探索寻找圆的中心点。
1、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圆形的纸片,请你来找找看圆的中心点在哪?
2、幼儿动手脑进行操作、探索,寻找圆的中心点,用笔点好。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进行个别辅导。
3、请幼儿来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
你是怎样找到中心点的?你的圆的中心点在哪?
4、教师小结:小朋友操作、探索的方法、结果,并选出最佳的操作方法和最准确的操作结果。
5、请幼儿再试试:学用刚才最佳的方法操作。
三、幼儿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
1、请幼儿动手脑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
2、幼儿动手脑进行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用笔点好。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进行个别辅导。
3、请幼儿来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
你是怎样找到中心点的?你的正方形的中心点在哪?
4、小结:边对边、角对角对折,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它的中心点。
四、幼儿探索寻找圆形队列的`中心点。
1、出示:九个圆片排列成的正方形。
刚才我们是用对折的方法找到的中心点,现在这九个圆片排列成的方形,不能折,那么,它的中心点在哪里呢?
2、请幼儿动脑后讲出中心点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在中间的圆心上,横的中心线与竖的中心线交叉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中心点。
3、出示:八个圆片排列成的长方形。那么,它的中心点在哪里呢?
4、请幼儿动脑后讲出中心点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在两条中心线的交叉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中心点。
五、幼儿操作探索其他物品的中心点.
1、那么,你知道我们桌子的中心点在哪儿吗?
2、请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操作,探索、测量出桌子的中心点。
3、让幼儿来介绍与同伴合作的操纵过程和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数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31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1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8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9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7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