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6篇(经典)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同学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同学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同学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方法,抒发了一条小河常年累月,无论昼夜,寒来暑往默默忍受着寂寞、干涸却不停地、快乐地流淌,为人们播种希望与幸福的胸怀。值得注意的是奔跑是小河最重要的品质与特征。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点拨。
学生分析:
这篇诗歌篇幅不是很长,学生读起来较容易。但生字较多,因此,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让学生通过读文,知道奔跑使小河能歌唱、能奉献、能为人们带来播种的希望和丰收的快乐。可以结合课后问题来牵引,指导学生了解总起句的作用,感受小河那种忘我的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浑河对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它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生汇报)
(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
(一)、导入
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在唱自己的歌,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通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同学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 干涩 乳汁 哺育 崇高 浇灌 寂寞 嘴唇 播种 分享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写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如“哺 灌”。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
1、指名同学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是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它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指名同学读,读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你们从哪知道的?用书上的话来回答。(生补充黑板画)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好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3)它除了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着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它做伴?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略)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等的感受)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吗?你有过寂寞的时候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答案不。)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欢乐的了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 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的要命的小动物们见到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第三、四小节。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划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自己还知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度: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它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它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它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它不知疲惫,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节。说说你们是怎么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生自由加动作朗读全文。
(四)、课件播放:辽河介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勇敢、执着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河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五)、总结: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导入新课
文学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诗歌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许多民族和国家还没有文字的时候,我国已有璀璨的诗歌艺术。
(多媒体展示:《诗经》简介及《氓》一诗赏析)
提问:《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这首诗是一个弃妇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诗中充满了对负心丈夫的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表现了女主人公刚强的性格和反抗的精神。
提问:在那种时代,妇女轻易地被丈夫抛弃,是极个别的现象吗?说明了什么?
提示:诗中女主人公被丈夫氓抛弃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现象,它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氓》
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
提问:我们还学过哪些古代诗歌?
提示:如唐朝诗人的杰出代表杜甫,杜甫在继承了前人文学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把唐诗推向又一个高潮,被称为“诗史”、“诗圣”。
提问:杜甫的诗里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思想,为什么?
提示:因为杜甫生活的时期恰逢安史之乱,亲身感受并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用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
探究:从我国先秦时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等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提示:立足于实践基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其中,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多媒体展示)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儒家文化,而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就是“孝”。古人认为,“孝,德之本也”、“而德孝为先”。……如《二十四孝图》就搜集了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我们来看其中一个。
(多媒体展示“埋儿奉母”及探究)
问题1:对于郭巨的这种孝,你的看法如何?
提示:这是一种愚孝。
问题2: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与之相比有何不同?怎样体现了文化的.创新?
提示:传统“孝”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今天我们倡导的“孝”,不但继承了“孝”文化的精华,而且还注入了时代精神,把“孝”文化发扬光大。
(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
(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教师针对课本第54页的探究,请学生举例。
(多媒体展示:快乐驿站)
进一步引出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就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进行文化创新的典范。
(多媒体展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教师进行讲解。
探究:
1、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演奏的形式对演出效果有何影响?
2、结合这个例子,你认为应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做到文化创新?
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多媒体展示)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①海纳百川的胸怀
②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既竞争又合作
③保持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
请看书第55页探究:这三个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提示:
观点一,完全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观点二,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外来文化和新文化——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观点三,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多媒体展示上述内容)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错误倾向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小结
综合提高:你能用一个公式表示文化创新的途径吗?(以下可选用: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外来文化、精华、十、二)。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第六组单元分析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小牧童,竟然对着著名大画家戴嵩的画大喊:"画错啦,画错啦!"这胆量令人佩服。另一个小孩子,打碎了老奶奶的玻璃,攒了三个星期,凑足了7美元,赔了钱,道了歉,这种诚实的品质也同样令人敬佩。而"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没有任何空洞的说教。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不要给孩子们讲述空泛的道理,要领着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21画家和牧童
教材简说
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伽俐略敢于挑战亚里士多德,是何等的胆识!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画家与牧童间的故事吧!
二、识字写字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交流识记的生字。
(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绳-蝇渐-惭瑰-愧
(4)看字形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识字:"价"超市里写有"天天平价"。"购"镇上的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玉米"几个字。
3、交流生词。如:夸赞称赞赞扬和蔼惭愧观赏沉思浓墨涂抹轻笔细描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5)"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抹、挤、拱、批"这四个字都有提手旁。写"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来;写"挤"字,把提手旁和"整齐"的"齐"合起来;写"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来;写"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赛"的"比"合起来。"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边,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价"字有三个撇,最后一撇一前两撇写法不同。"钱"字和"浅"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导。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写法。购:"宝贝"的`"贝"字和"勾画"的"勾"字都写得瘦长一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读。课前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短的话写下你的朗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读和读书体会。
(3)根据以上交流,再读全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生动,文中还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要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来感悟课文,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2)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诵读全文。
三、积累运用
1、"一"的本领真大。自然数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们汉语中的"一"的本领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丰富极了,不信,你读读下面的句子:
(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的画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也来夸夸我们汉语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感觉到什么呢?给他的图配几句话吧。
四、实践活动
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课外惧能说明"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自己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如: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他的艺术品--马,并悬赏给他指出错误的人。许多人纷纷前去,都败兴而归。一位盲人上前去摸,发现这匹马的头是向后转的,可是马的脖子上却没有"皱纹"。他的发现让雕塑家大吃一惊!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
2.能准确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课文
3.能够读、写、理解“子曰、愠、罔、殆、矣、诲、弘毅、士、凋、恕、欲”等词语。
4.学习《论语》中名言警句的简单应用。
5.简单了解孔子及《论语》
(二)过程及方法目标
诵读理解 交流质疑 教师点评 全文背诵 学以致用 积累拓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孔子伟大人格魅力,了解他以“仁”为核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做法和人生价值观,提高个人思想修养。
2.联系自身经历,体会课文内涵,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默写文章,评点课文内容,精讲难点章节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涵,触动学生心灵,感受“至圣先师”的伟大人格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师对学生做朗读指导,正音断句。
2.学生互相质疑法。学生将自己的疑难当堂提出,学生互答。(也可采用学习小组集中质疑,再互相解答法)。
3.归纳、总结法。将本文涉及到孔子、《论语》体裁及主要内容、本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名言、警句等进行归纳记录。
4.教师评点法。教师针对学生理解进行评点指导,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
5.延伸应用法。针对本文内容大多通俗易懂的特点进行延伸应用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运用POWERPOINT系统
学生课前准备
1.找4-5名学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主题排练一小品,情节简单明快,用时3~4分钟。
2.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孔子及《论语》资料,做好上课准备。
教学说明
因我所教班级每周有一节学生国学演讲课,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中名言或片段,因此学生对孔子及《论语》比较熟悉,故此在对这两者的处理上可以比较简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章,朗读、分析文章内容。进行简单应用拓展。
教学步骤
(多媒体课件展示孔子像,背景音乐为古筝曲《高山流水》,进入上课时间)
一、导语
教师在黑板板书繁体“圣”字,由学生识读并分析这个字特点,明确“耳、口皆为王,是为圣”,说明人们把能听、能说,胸中有韬略、有学识、品德高的人称为“圣人”。有一个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板书这八个字)可见这个人的厉害了。这个人还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板书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今天在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可见这个人的影响力之大了,这个人是谁?(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就是我们大屏幕上这个人。对于孔子,大家都不太陌生,而记录孔子生平的那本书《论语》,大家可能也不陌生吧,历史课上老师也已经教过了,那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孔子和<论语> 的有关内容。
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出示幻灯片,内容如下)
孔子及《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用重要地位。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孔子的深邃而言简意赅的言论,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展示幻灯片,出现孔子图像及课题,教师再板书课题)。
认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第一部分:读)
1.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找一名同学朗读“阅读提示”,指导学生对照注释自己朗读《〈论语〉十则》。)
2.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
3.展示幻灯片,给重要字词正音及课下列出的三个通假字的读音及解释。(幻灯片略,字词如:论、愠、罔、殆、凋、焉、弘、恕等,通假字有:说、女、知。)
4.学生各自大声的流利的朗读课文。
5.就“大声”“流利”“快速”进行朗读指导和示范。
6.全体大声的节奏准确的朗读课文。
(第二部分:解)
1.大家阅读本文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文的课下注释非常全,大家在阅读中的一些疑问基本上都有说明,下面请大家根据课下注释及平时〈论语〉演讲的积累,自己试译文章内容,个人的疑难可以小声的和同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解决不了的可以一会给大家提出来。
2.学生提出疑难,互相解答。(疑难以字词、短语为主。)
3.给大家一点时间,看一看自己哪一则翻译起来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一般说来,学生对第八则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做示范性翻译)
例如: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请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齐读这一则,读准节奏。(生齐读第八则。)(板书可设计为“以仁为己任──重,死而后已──远” 的一一对应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4.通过解答疑难,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请同学来试着按则翻译文章。(配合幻灯片进行翻译,过程中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指正)。
(第三部分:练)
1.大家在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后会发现,文章的每一则都和我们息息相关。请大家说说他主要说了那些方面的东西?(明确:学习与人生修养两类,学习又可以细化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类。)(教师板书)
2.既然是和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就请大家看看下面几道练习题。(展示幻灯片)
例:(1)与陈毅元帅“大雪压清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2)讨论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的关系的语句是:
( 3 )一组对比图片,(好与坏的典型),谈感受,用文中语句回答:
(4)学生表演小品,学生根据小品答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小结课文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这节课我们粗略了解课文的内容,大家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可以谈出对里面的话的理解,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了解孔子,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五、作业
(1)背诵《论语》十则
(2)从十则中选出自己喜欢的2-3则,写出喜欢的理由。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师出示小黑板,请小朋友按课文文字口头填空(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学生齐读)
师:林园园看了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生:因为林园园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才画了蓝树叶,所以林园园的脸红了。
师:林园园这时会想些什么?
生:她会想:都是我不好,没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我太对不起她了。
生:她会想:老师常要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今天李丽有困难,我没帮助她,同学们会怎样看我呢?
生:她会想:我太小气了,今天都怪我不好。
师:林园园能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你们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齐:她还是个好孩子。
师:对了,她还是个好孩子。她知道自己错了,以后肯定会改正的。
现在,老师假设有这样一件事,请小朋友思考一下,那时,林园园会怎样呢?
教师出示小黑板:“一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叫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纪方方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她会怎样呢?”
师: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用一段话说出事情的经过。
(学生读题、思考、讨论)
生:美术课上,纪方方没有彩纸,林园园看见了,连忙抽了几张彩纸递了过去,小声说:“方方,拿去用吧!”纪方方说:“这怎么可以呢,我剪了,你用什么呢?”林园园着急地说:“快别这样说,你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吧,我这儿还有呢!”
生:我还有补充,纪方方接过彩纸说:“园园,你真好。”林园园摆摆手说:“这是应该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学生继续发言)
教师布置书面作业:把刚才自己说的话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以及发展思维于一体,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作者和小狮子爱尔莎之间的亲密关系。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饿顺序叙述的。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们见过狮子吗?觉得狮子怎么样?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文中的.“我”和狮子的感情如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3.讨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钟(zhong)、程(cheng)、丧(sang)、择(ze)、资(zi)
2.认清字形:
配、丧、抛
3.理解词语:
和睦相处、垂头丧气、教训、资源
4.老师抽查、指导理解。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词,口头组词语。
2.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小狮子爱尔莎什么样?为什么它“一刻也离不开我”?
“晚上和我一起睡”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二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在“我”和小狮子的相处中,都发生了哪些事?
爱尔莎洗澡时的情景如何?说明了什么?
爱尔莎碰到犀牛时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
爱尔莎在换牙时有什么举动?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我用鞭子着实教训了它一顿”?
爱尔莎对“我”的责打是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真正的关爱”是什么?
3)再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感情。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
“我”都做了些什么?
3)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感情。
4)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我”真正喜欢小狮子爱尔莎?
3.谈谈人与动物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
4.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5.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说给他人听。
3.完成练习册。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