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凑十法。
2、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小猴子图片 、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
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 10+1=( ) 10+7=( ) 10+3=( ) 10+8=( ) 10+5=( ) 10+6=( ) 10+2=( ) 10+4=( ) 10+9=( )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小猴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出示空盒子)这个盒子非常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
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 12个。
(4) 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 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活动反思:
凑十法题型是我们大大班数学活动的一项附加内容,要上这一节活动也是根据我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应我们家长的要求而添加的。刚开始我们年级组要上这堂课时也经过了研讨,可是我们并没有决定要设计哪个游戏。
数学课是比较抽象也比较深奥的,于是在决定上这一节活动课时我也是想了很多的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游戏目标:
1.能按物体的大小、多少、粗细等进行排序和分类,能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的换算。
2.增强对数学游戏的兴趣.对金钱的社会作用有初步的了解。
游戏准备:
1.不同大小、多少、粗细、长短的农作物若干。
2.每人一套数字卡片作为代用人民币。
3.把桌子按超市柜台的大致结构摆放。
游戏过程:
1.讨论: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有哪些农作物?
2.超市要开张了,让幼儿按蔫蕖,粮食、水果、千果讲行分类摆放。
3.带领幼儿检查分类是否正确。
4.让幼儿选择一种农作物,按它们的大小或多少或粗细依次摆放,布置柜台。
5.请幼儿合理标价。
6.请配班老师扮顾客买东西,学习10元以内人民币的换算..
7.把幼儿分成两组轮流进行游戏或者请听课的老师扮客人买东西。(若是家长开放日.可以请家长扮演顾客)
8.教师以经理身份结束“一天的工作”,问幼儿挣了多少钱,并组织幼儿讨论用这砦钱做什么。
游戏分析:为了让孩子们熟悉钱的换算和运用,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培养幼儿刘数学学习兴趣,我组织安排r这次游戏,并在设定角邑游戏时,以适当的角色进入他们的活动,让幼儿来购买物品.清点客人的人数,或分配礼物,把10咀内数的学习,贯穿在游戏当中,逐步渗透,个别引导.既让幼儿感知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复习分类、排序、合理标价,加减运算.熟悉了人民币的.兑换和运用。
下面是游戏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一段对话:
顾客(听课老师):我想要标价l元的茄子1个、标价5元的茄子1个。
售货员(幼儿):一共需要6元钱。
顾客:给你10元钱,你该找我几元钱呀?
售货员:应该找您4元钱,这个柿子很甜的,你想要点儿吗?
顾客:那你再给我称5元钱的柿子吧。
售货员:那你还得给我钱。
顾客:我给你10元钱了,还要给你钱?(顾客拿了6元钱的茄子和5元钱的柿子就要走)
售货员:(一把夺过茄子和柿子)不够啦,你不能拿走!
顾客:我给你那么多钱了,为什么不能拿走?
售货员:不对,反正不对,不能拿走!
顾客:你看这两根茄子一共6元,对吗?
售货员:对。
顾客:我给你10元,你该找我多少?
售货员:4元。
顾客:我没用你找钱,再买5元的柿子。
售货员:你应该买这个4元的柿子。
顾客:我就不喜欢这个4元钱的柿子,我想买这个5元钱的柿子。
售货员:5元比4元多l元。
顾客:那你找l元钱给我不就行了?
售货员:不对,我欠你4元,你欠我5元,你欠的比我的多。
顾客:多多少呀?
售货员:多l元,是你应该给我1元。
从以上对话和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清醒的角色意识和认真的游戏行为,还有精确的计算头脑。游戏i过“后,扮演顾客的老师对孩子的表现赞不绝口。
另外,孩子在开始的排序活动中,自行选择某种农作物,并按不同的标准进行排序,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按大小、多少或高矮进行排序。有一个孩子带了一棵白菜,我问他怎样排序,他不慌不忙的摘下每一片白菜叶,把最大的菜叶整齐摆放,较小的菜叶,最小的菜叶分别重叠。我问他“谁教给你的?”“我帮妈妈择菜了!”原来劳动的时候也能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这些给了我新的启示。
通过游戏活动,孩子们还对钱的社会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了钱不仅能满足个人、家人、朋友的物质需求,还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实现人生的部分价值。“我要买很多的东西给我爷爷奶奶!”“我要开个方便面工厂,生产味道最好、营养最全面的方便面!”“我要开个希望小学,给那些没钱上学的小朋友读书!”……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看二维标记,进行分房活动。
2. 能够互相协商合作完成分房任务,提高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及相对应的教具。
2.房子图片、操作纸、房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嘘,是谁在叹气啊?(出示狮子大王)原来是我们森林里的狮子大王。狮子大王,你为什么事叹气啊?
狮王:哎!我近来碰到一个难题,我们大森林里造了两幢楼房,一幢是红颜色的三层楼,一幢是黄颜色的三层楼,有六个动物动物参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时候,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弄得我没有主意了,只好请小朋友们来帮忙,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合理的分房办法。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吗?
二、多通道参与,引导幼儿学会看标记。
让幼儿在听清楚有哪六个动物来参加分房、他们分别提了那些要求后,学会看与之相匹配的标记,懂得标记的`含义。
1.老鼠: 我嘛,年轻灵活,我想住在三楼,而且我不想和猫住在一幢楼里,太危险了。
2.大象: 我太重了,我想住在一楼,而且我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幢楼里。
3.公鸡: 我不愿跟狐狸住在一幢楼里。而且每天早上我要打鸣,叫大家起床,我想住在三楼。
4.猫: 我才不愿和老鼠住在一幢楼呢。
5.乌龟:① 我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我想住在一楼。
6.狐狸: 我嘛,随便住哪里都可以!
三、尝试操作,幼儿根据标记为动物分房。
1、教师操作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回忆动物提出的分房要求、明确标记的含义。
2.幼儿2人一组,共同合作按标记为动物分房子。
四、检查评价,进一步理解标记含义。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幼儿分房的情况,对有错误的分房进一步指导幼儿理解标记的含义,让其它幼儿帮助纠正。
五、六人游戏,体验合作找房的快乐。
狮子大王也为小朋友们造了新房,6人一幢,每间房子有一个房卡,请小朋友6人一组,先拿好房卡,再根据房卡找到自己的房子(幼儿根据第一次操作获得的经验,根据房卡上的标记,共同合作找到自己的家)。
六、延伸活动,验证新房找对与否。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能发现并说出物体的排列规律。
2、能通过操作活动,学习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等特征进行排序。
3、提高幼儿的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重点:发现规律并能延长序列,学会根据物体的某一种特征进行间隔排序。
活动难点:按规律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尝试自由排序。
活动准备:课件、视频体验区、玩具区、规律涂画区、
活动过程:
1、利用回忆《小刺猬的项链》故事情节,以到规律王国参观引出活动内容。(情景引入法)
2、观看课件:(观察法)
(1)理解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案的排序规律。
(2)知道用“ABC”等符号表示排列的规律。
(3)了解按规律排序的方式及种类。
3、自主探索规律排序:幼儿进入活动探索区,自主探索,幼儿用实物,按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序。尝试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教师观察、指导。
4、活动效果分享、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并尝试将自己的记录内容讲述给大家。
5、观看动画视频《有规律的排序》巩固知识,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的环节比较紧凑,思路也比较清晰,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小兔子红红开生日舞会为线索,贯穿始终,层层深入。
通过规律森林来激发孩子的探知欲望,在上课伊始孩子能够跟都老师的设计思路进行探究知识。
但由于教师设计的活动:颜色的规律排列对于小班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孩子完成的还比较好。
最后一个环节分组活动中放手让孩子在一定的要求下自由排列图形、颜色,用时较多,导致课内没有完成。今后教学中一定注意这些问题,充分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在运动会跳绳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跳绳计数的结果产生了分歧,原因在于跳绳计数方法不对,计数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觉得不公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
(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方法,如:
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
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
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
6.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
【活动反思】
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有幸参加了市第二次主题式研训活动,执教了同课异构、大班数学活动分灯笼(9的分成)。曾经做过一个数学课题,感受到情境和操作之于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作用,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关注了完整情境的创设和幼儿操作在前、老师引领在后策略的使用。
起源一、两位专家报告中的观点
几年以前,我曾经在嘉兴倾听过南师大张俊教授关于幼儿园数学的报告,对于张教授“数概念的获得是反复操作,由形象到概念的过程”的观点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他的举例,小班孩子习得数概念,如“3”的数量,是从3个苹果,3个杯子,3个梨,3朵花……诸多实物的观察和摆弄中感知和提炼出3的实际含义的。
今年4月份,在嘉善听取了浙江省教育厅研训部张丰主任的报告,在说到数学时,张主任联系自己的儿子及其同学,说“数学规律是学生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悟出来的是方法,教出来的是机械的,可能同样的解题方法,这题会做、换一题就不会。
起源二、幼小衔接的幼儿园数学
我们常常说幼小衔接,要做到幼小衔接,那么也需了解小学里在做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女儿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对于相当长时间内每天读背“10以内加减法”题目卡片印象深刻。所以,我在想,我们幼儿园是不是需要去做小学里都在重复的事情?幼儿园数学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
我想,幼儿园数学应该是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反复操作、积累经验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幼儿园不应该更多关注孩子是否学会、是否掌握、是否知道,而应该关注孩子学得是否快乐、是否喜欢、是否在操作中慢慢感悟和理解。
课堂实践——操作在前,引领在后
本次教学活动“分灯笼”我创设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情境,由世博会外国友人买中国特色的东西——大红灯笼和平湖的西瓜灯引入,呈现灯笼店的难题——来不及包装;随后孩子们在包装中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探索;最后,孩子们获得劳动的报酬——9元提货券,并到提货券买灯笼。
围绕这个情境,我重点安排了四个环节来学习9的分成,其中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和一个引领环节。我从一种分成方法入手,用包装灯笼的情境将红灯笼和西瓜灯与9的分成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操作中自然地把9个灯笼分成了两份。而包装袋上的记录,则能帮助孩子理清思路、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无形中将9的分成式给了孩子。随后,在交流包装结果的过程中,引出问题:9的分成到底有几种?于是有了第二次操作,让孩子撒灯笼片探索9的分成。第二次操作后,通过交流让孩子在表达自己操作结果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引导孩子一起发现9有8个分成式的知识点,还用给数字排队的方法引导孩子感知分合结果的有序性。最后一个环节既是操作也是回归生活的运用,让孩子们用9元提货券到灯笼店买两个价格合起来是9的灯笼。如果说前面的两次操作关注了“分”的话,那么最后的游戏“买灯笼”则关注了“合”。
课后反思——将理想与实际相结合
在熟悉班级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实际能力与我估计的出入较大,因为,我是在建构式背景下设计的教学方案,而当湖中心幼儿园的教学是在建构式课程基础上,结合省编老教材,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替换、补充和重组,因此孩子的水平是不同的。
熟悉班级之后,我对教案进行了微调,没有进行很大的变动。一是想坚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实践一下,寻找一些有共鸣的同行、也需要一些不同的声音来碰撞和提升。但是,在与几位嘉兴市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观点碰撞中、在观摩了前两位教师同课异构的教学之后,我觉得理想和实际相结合可以诞生更完美的教学。
我的整个课堂教学最大的争议应该就是简单,它也许适用于建构式背景下的孩子,但不适合我所执教的当湖中心幼儿园大三班的孩子。当孩子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如何进行提升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在想我的教学方案是否可以这样改善:
1、包装灯笼每人一种9的分成,汇总交流后,由孩子发现补充9的其他分成方法,然后引出9的8个分成式。(关于补充这一点,大三班孩子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
2、接着,进行引领,感知分成结果的无序所带来的不便,启发孩子用翻灯笼的操作方式探求分合结果的有序性。
3、幼儿用灯笼片第二次操作并使用列表式记录表。在这一环节中,能力强的孩子应该不用灯笼直接能记录结果,而其他幼儿可以在逐一翻灯笼片的过程中感悟有序性。
当然活动过程中还暴露出一些问题,提醒我还要做好更充分的`课前预设,如小组操作撒灯笼前老师的交代不清,导致孩子出现操作上的偏差、环节耗时较多。而出现这一失误的直接原因是,我所试教的班级有这样的基础,根本不需要我讲解方法就能直接操作,因此我准备不足。当然,还有其他,不一一列举。
一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结束了,但属于执教者自己的思索却远没有结束。特别感谢研训中心徐流芳老师营造了这样一个平台,这样的过程是辛苦的、三个人上同一节课是有压力的。但有这样的平台,可以不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是充满乐趣的。执教之前,从不曾想过数字的分成可以上得这样有趣和开心,但现在实现了,我肯定了自己也学习了别人,还将自己想表达的通过我的教学传递给更多的老师,引出一些想法和声音,这是很有意义的。
而最大的收获是我开始思索:幼儿园数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初初开始使用建构式课程的时候,更多一知半解。而现在越来越多听到对建构式课程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对建构式课程调整充实的行为,如音乐、数学。也许这本身就是建构二字所传达的信息,正确使用建构式课程就该是这样的。但是,舍弃些什么、增加些什么还是需要慎重把握的事。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排序经验完成“运货”。
2、学习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块操作底板,操作材料一套(如:颜色、大小不同的回形针,颜色、粗细不同的吸管,颜色、质地不同的牙签),教师按ABCC模式排列不分物品。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排好的模式,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教师出示实物图,引导幼儿观察(ABCC模式卡片)
——“我要给火车装货,按照规定,所有的`日用品都必须按1个1个2个的顺序来装车,可是我装着装着就糊涂了。你们能不能告诉我,接下去该怎样排呢?”
师生集体商量如何完成装货任务,确认ABCC的模式。
2、幼儿操作,掌握ABCC模式:
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幼儿进行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介绍排序的结果,用自己的话来一下ABCC模式的规律。
3、按规律装货:
教师。
——“今天,你们装运了以货车的物品,还有许多的货物也需要装运。你们还能想出其他有规律的装货方式吗?”
教师鼓励幼儿举一反三,运用不同的排列模式来装运货物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保龄球若干记录表皮球投影仪奖品抽奖箱
活动过程: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三、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1、交待规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一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2、领取奖品
3、交流分享师:你拿的是几元的奖券?你用这奖券领了哪两样奖品?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一、 活动目标
1、 体会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
3、 认识元、角、分,并能进行换算。
4、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 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二、 活动准备
1、活动材料:和幼儿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的人民币若干。
2、经验准备:会10以内加减运算、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三、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难点: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2、指导要点:通过情境的熏陶和体验,在指导下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四、活动过程
1、进行"猜价钱"的游戏,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对钱币的'注意。
(1)、教师出示一个金元宝的储蓄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想要这个存钱罐吗?"
(2)、提问"那你知道买这个存钱罐要多少钱吗?"教师引导幼儿猜价钱,"你猜得贵了、还是便宜了。"加深幼儿对数的大小的体会。
(3)幼儿猜中后,请他们看存钱罐上得标签:18元。
2、引导幼儿初步探索人民币的兑换:1元=10角。
(1)、教师提问:"小朋友乘过城市公交车吗?它需要多少钱呢?"
(2)设置问题情境:"可是如果身边没有1元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1角、两角的零钱,你该怎么办呢?"
(3)、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哪个小朋友想出的方法多?
(4)、幼儿操作钱币,教室巡回指导。
(5)、幼儿分享兑换汇报的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拿?
(6)、依据幼儿的表达,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粘贴并展示出来。
1元=10个1角=2个5角=1个5角2个2角1个1角=1个2角8个1角=3个2角4个1角"1元钱原来可以付10张1角,也可以2张5角。那么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那10角等于几元?"
2、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元、角的关系。
(1)、教师提问:"小朋友不仅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同时也知道1元=10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有趣的兑换题目。"
(2)、教师出示图片:2角能换( )个1角。
(3)、在操作中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换",如何是等价。
(4)、在此基础上再出示其他各题:如1元能换( )张5角,1元能换()张2角。
(5)、师生共同核对结果。
(6)、请幼儿完成数学幼儿书第10页中的内容。
教学反思
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他们兴趣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通过给幼儿自己认真观察,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大班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展开“兑换”这一环节,我从简单的2角兑换1角到5角兑换2角和1角,一步步引导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兑换关系
3、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
4、本次活动整个过程幼儿很活跃,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为会是枯燥的一节课,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儿。
5、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故事情节,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故事让幼儿更深地了解人民币,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19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9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8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30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