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15 09:39:4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精品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教案[精品5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幼儿园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温州三幼得胜园区 潘雪如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平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1) 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2) 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 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

  (1) 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2) 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 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 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 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 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

  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组两盒彩笔、两只空盆、记录纸数张。

  活动过程

  1.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等)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颗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讨论记录的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

  ――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记记花生的颗数。

  ――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交流分享。

  ――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品尝自己剥的花生。

  活动建议

  1.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录,并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记录结果。

  2.可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活动反思

  花生是孩子们经常能吃到的一种食物,如果将剥花生和数学活动相结合一定很有趣。这节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让孩子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米的数量,并尝试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剥花生和做记录的活动。通过活动更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注意: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 、15个梨 、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 (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 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

  你也说我也说,那 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 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大班数学教案:分苹果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我借助小猴为“分苹果”发愁的画面引入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标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本课让学生动手分,自主观察,列出合适的算式。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3.注重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学生对游戏极大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既强化10以内的加减法,又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同时激发了学生不断创新的能力。例如,通过师生、生生的伸手游戏,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每张小脸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门卡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然后结束教学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大班数学分类活动,可分的东西很多,之所以选择分手套是因为手套的收集比较容易,而且孩子们也喜欢手套。本次活动,我将游戏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让孩子通过“送手套”这一游戏探索分类,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探索用多种方法给手套分类。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副手套;

  2.记录卡、标记卡;

  3.展板;

  4.自制金牌若干。

  【活动过程】

  1.明确任务:以游戏“帮妈妈送手套去专卖店”的情节导入,请幼儿看清自己的手套是什么样的。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2.第一次分类:

  (1)活跃气氛:和自己的手套跳个舞。

  (2)讲讲自己的手套是什么样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标记。

  手套分为毛线织的,棉布做的,有手指的手套和没有手指的手套。

  (3)按手套的形状不同进行分类。

  出示形状标记(有手指的和没有手指的)的汽车头,引导幼儿根据手套特征上相应的“汽车”。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4)按手套的材质不同进行分类。

  出示材质标记(棉布做的和毛线织的)的汽车头,引导幼儿根据手套特征上相应的“汽车”。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3.再次分类:

  按手套的形状、材质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到达“手套专卖店”,按展板上的要求送手套到相应的筐中。

  展板上标记:

  (1)没有手指的棉质手套标记

  (2)有手指的棉质手套标记

  (3)没有手指的毛线手套标记

  (4)有手指的毛线手套标记

  4.对分类进行记录。

  统计各种手套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5.检查记录结果,评出金牌送货员,结束活动。

  给孩子们带上金牌,“坐车”回家。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心情愉悦,在进行一次分类时,几乎没有错误。在探索按两次特征分类时,有一小部分幼儿速度慢了些,但最终还是能顺利完成。记录时,方法略显单一,半数幼儿能有创新,应多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总体的教学效果很好。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4

大班数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3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9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3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2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