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8 09:16:26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10篇【优秀】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10篇【优秀】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海底世界》是小学六年制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着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特点来介绍的。通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但在教学本课时,有一个难点:学生对海洋生物的了解是微乎其微。在教学第一课时,就有学生问我:“老师,什么是海参呢?”“老师,乌贼,章鱼长什么样?”虽然课文有图片,但不是很清晰,学生对这些海洋生物的了解还是不能加深。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使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呢?

  于是就有了如下的教学片段:

  师:上一课,有同学问老师“什么是海参?”“乌贼、章鱼长得什么样?”这节课老师带来了这些海底动物的照片,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好吗?

  生:(齐答)好!

  师:那好,我们比一比谁能先叫出这些海底朋友的名字。

  [课件出示照片:贝类、海马、海星、海参、乌贼、章鱼……]

  (学生自由说海底动物的名字,针对学生不认识的海参、乌贼、章鱼等,教师作特别指导,其他只要认识就行。)

  师:(在看到海参时)看,这就是海参,它长得怎样?

  生:海参原来长得比蚯蚓胖,怎么黑糊糊的,身上还有刺?

  生:老师,我看到了,书上那在呆在岩石上不动的就是海参。

  师:对,看来,你已经认识海参这位朋友了。

  师:(在看到章鱼时)谁来形容一下它的样子?

  生:噢,我知道了,这个圆脑袋的家伙就是章鱼,我以前在书上看到过它。

  生:章鱼还有很多只手呢!

  ……

  师:老师有幸拍到了这些海底动物的活动录像,同学们想看吗?

  生:(齐答)想。

  师:好,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海底动物是怎么活动的。

  [放录像:内容是海参爬行,梭子鱼游动,乌贼、章鱼的活动方式,深水鱼在游动,一些贝类借助外物运动。(时间3分钟)]

  (学生边看,边议论。录像放完,学生意犹未尽。)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先来说。我看到海参爬得很慢。

  生:我看到章鱼游动时,它的很多只手在往前划水,而它就往后退。怎么会这么奇怪?[]

  生:老师,我看梭子鱼游动的时候非常快,像一枝箭飞了出去。

  生:我怎么看不到贝壳的活动呢?……

  师:对海底世界就是这么神奇。那么,课文又是怎么介绍的?我们来读课文。要求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思考:这里介绍了几种海底动物,他们的活动特点各是什么?用笔划出有关的词句,然后填写下表。[出示表格]

  动物名称活动特点

  海参肌肉伸缩爬行,慢

  梭子鱼快

  乌贼、章鱼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贝类自己不动

  深水鱼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师:为了突出海参的爬行特别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提示: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课文用了举数字的说明方法。“海参靠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生:课文还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梭子鱼每小时能有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这是把梭子鱼游动的速度和普通火车比。

  生:课文还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这是把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

  (指导读好课文中的句子,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师:苏州在20xx年,也建起了海底世界。我们的海底世界来了许多新朋友,有海马、海胆、海星、海葵等。现在,我们都是海底世界的解说员。我们也来介绍一下它们的活动特点,行吗?

  [观看有关海底动物的动画,学生做准备。教师巡视。]

  生:各位游客,请看这浑身长刺的家伙,他叫海胆。海胆靠调整刺来慢慢移动。……

  生:老师,我也来介绍海胆。我觉得海胆行动起来真比蜗牛爬得还要慢。

  师:不错,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生:大家看,这长得特别漂亮的是海葵,它靠底部强有力的吸盘牢牢地吸在海底的岩石、淤泥上,不仔细看,你会以为它只是一棵漂亮的海底之花的。

  (继续介绍,师鼓励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语句和一些说明方法。学生表现踊跃。)

  总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面对自己比较陌生的学习内容,学生又如何真正的探索学习呢?因此,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才是我们“教”与“学”的完美组合。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努力。

  一、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新一轮课改的实施,不但引发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变革,而且引发了教学手段的更新。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得当,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有助于发挥语文教育的感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在教学中,学生提出不知道“什么是海参”,不知道“章鱼、乌贼长什么样”。学生的质疑就是我们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认识海底动物“海参”、“章鱼”、“乌贼”等,教师在课件中,安排了一组海底动物的照片,让学生比赛说出它们的名字,为学生的学习扫除了障碍。学习、了解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由于受时间、范围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参观“海底世界”,但是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看到海底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在教学中,当教师播放了海底动物的活动录像后,生动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他们想弄清“章鱼怎么会向后游动的”,“贝类是怎么活动的”,由此,很自然的,学生又进入了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中。录像和课文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海参爬得慢”,“梭子鱼游动速度特快”,“深水鱼在海底游动时,海底的景色特别美”。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从上面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教师首先通过看照片,比赛说出动物的名字这个游戏,将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氛围。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很强的,因此教师说要比赛说出动物的名字时,他们的注意力就高度集中。他们认真地看照片,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下子就能说出“海参”“章鱼”等的外形特征,还能在书上的图片上找到相应的动物,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当学生已经熟知各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后,教师又提出新的学习任务,要学生学习课文,做一回海底世界的解说员。这种活动性的学习又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为了能当好解说员,学生一方面认真读课文,学习课文的语句和写法;另一方面,认真看有关的录像。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2051年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姨:

  您好,最近身体还好吧!自从2031年您去N星球定居后,我们已经有20年没见面了。我非常想念您。

  现在整个地球人的生活大为改观,人们都住高楼大厦——一般有1000层。要是从前你们会问这么高怎么上去呢?是坐电梯吗?不,错了,现在呀,电梯已经是个落后的小弟弟了。现在我们都坐光梯,你只要说出你想到达的楼层,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到达目的地。像光一样快,所以叫光梯。楼外表涂着特殊的涂料,使楼内冬暖夏凉!还可以释放出香味,杀死空气中的病菌。

  房间里安装了许多电脑和仪器,各种家具和电器也都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可以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卧室中的镜子,不仅可以照出我们的外表,还可以照出我们是否有疾病。如果有,它会提醒您注意,并立即自动将病情输入电脑,给人们提供很好的治疗方案。

  厨房里,智能电脑会直接在网上从超市购进食品,自动编写营养搭配合理的菜谱,并给微波炉等灶具传送指令,人们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吃上香味扑鼻的饭菜。

  室内的墙壁也被充分利用起来,是一些大型显示屏。不仅可以看电视节目,还能显示出任何你喜欢的环境,比如蔚蓝的大海,辽阔的草原或各种动物的图像。这个“电子墙”还有自动清洁功能,不需打扫。

  现在大多数人都在家里办公,用和公司联网的电脑来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多了灵活性,还大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堵车现象已消失,也更加有利于环保。

  现在,我们中国是地球上最强盛的国家,我真为祖国感到骄傲,我正在清华大学任教授。我会努力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好了,小姨,今天就谈到这里了,下次再聊吧!

  祝您在N星球生活愉快!

  侄女:花映雪

  2051年8月8日

  【点评】

  这篇科幻作文勾勒了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丰富绚丽的想象令人心动,书信体的运用使文章别具一格。

  五、完成填空

  1、你准备写未来的()。

  2、你所写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六、完成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1、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用人们最熟悉的一句作为课题。

  2、生读课题。师:课文是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思亲)

  3、过渡:诗人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又是怎样思念亲人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读中解疑

  (一)讲读第一、二自然段

  1、师:诗人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从中找出四个原因。

  2、学生讨论交流:(投影逐条出示)

  (1)15岁那年,他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2)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

  (3)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4)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4、师: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离家已有两年了,恰逢重阳节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可王维独自一人,感到孤单、寂寞,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请同学们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二)读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请听录音朗读。

  1、讨论交流。

  2、教师讲述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3、师:其实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投影出示带有省略号的两句句子)

  4、读句子,小组讨论:王维还会想些什么?兄弟们还会说些什么?各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句来说说。

  5、师:诗人王维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句话来表达呢?请读第四自然段。

  6、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指导感情朗读。

  7、师: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教师范读引出全诗。

  8、配上插图,指导看图,朗读古诗。

  9、结合前面的课文内容请同学说说全诗的意思。先同桌练说,再交流。

  10、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读到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可以站起来读。

  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王维的其他古诗,准备下节课参加古诗朗诵大赛。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师:开学初,班里设立了“红花园地”。经过努力,很多同学得到了小红花,谁能告诉老师,得了小红花,心里高兴吗?没得到小红花的同学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们们知道小红花也有真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小红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急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小松鼠都吸引过来了,你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愿意读吗?把生词读给你的同桌听,读不准的,请同桌帮助改过来。(出示生词)

  把你们读的情况汇报给大家,谁愿意读?(请对同桌起立读词,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从哪可以看出佳佳也想得到小红花。

  2、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①佳佳也想得到一朵小红花,可是没得到。一天,她看见地上有一朵小红花,悄悄地捡了起来,同学们注意看挂图,看看佳佳在捡小红花的表情怎样。试着自己读读这一段,“悄悄”一词要读得轻,读得慢一些。

  ②谁能用“悄悄”说一句话。

  ③指名读三、四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真正的小红花,怎样才能得到。

  ④指导朗读,分角色读。

  3、学习五、六自然段

  ①观察第四幅图,有什么感受?

  ②想像“佳佳”进步很大会有什么样的进步?

  ③为什么说佳佳得到的是一朵真正的小红花。

  ④指导诵读,评读。

  4、赏读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给同学听,并相互评价。

  5、分角色表演课文情节。

  (四)实践活动,扩展延伸

  1、以“一朵真正的.小红花”为题,展开想像,想想佳佳自从接受了爸爸的教育以后,她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才得到一朵真正的小红花,自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课后阅读《诚实的孩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学情分析

  该班共有学生47人,女生26人,男生21人。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活泼、机灵,待人有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问好,同学之间也团结友爱,极少有打架闹事的事件发生,也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老师的教育能虚心接受,知错就改。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课程的调整,还是身心的成长、个性特点的塑造都需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和发现,通过掌握的材料再加以分析,以便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

  教学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提高说话和评议的能力。

  2、会用句式“先……接着(然后)……最后”把吹泡泡的过程讲清楚;能用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把泡泡的样子说具体。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把吹泡泡的过程按顺序说清楚以及想象泡泡的样子像什么。

  2、教学难点 :观察吹泡泡的动作,能分解出一个一个的动作。

  教学准备:

  肥皂水及吸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上一节观察游戏的说话课,题目叫《吹泡泡》。要求小朋友一边玩,一边认真地观察,我们来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又大又多,谁观察得最仔细,并能把吹泡泡的过程有条理他讲清楚。

  2、吹泡泡,练习说吹的过程。

  (1)自由吹泡泡,边吹边想:这些泡泡是怎么吹出来的?板书:吹

  (2)看别人吹泡泡,说说吹泡泡要有哪些动作。(吹的人要注意将动作较清楚地演示出来)板书:拿放吹

  (3)用上句式“谁先______”把吹泡泡的过程讲清楚。(如:小明先拿起吸管放到有肥皂水的瓶子里蘸一下,接着把吸管

  的另一头放到嘴边,最后对着吸管口轻轻一吹,泡泡就吹出来了。)

  (4)评议:1、过程有没有颠倒?

  2、关联词有没有用对。

  (5)”轻轻一吹”还可以换什么词?

  (小心地、小心翼翼地……)

  (6)连起来说说吹出泡泡的过程。

  同桌互说一指名说

  3、再吹泡泡、观察泡泡的样子。

  (1)比一比,谁吹的泡泡最大、最多。一边吹一边看:这些泡泡怎么样子的?像什么?板书:看

  出示基本句式:

  (又大又圆的、串串的、圆圆的、彩色的、花花绿绿的、五颜六色的……气球、彩球、皮球、玻璃球、葡萄……)

  (刀评议:从泡泡的形状、大小、颜色上去评议泡泡像什么说得好不好。

  (3)变换句式说1、泡泡(),像()。

  2、()的泡泡(),像()

  (4)任选一种句式说说泡泡的样子像什么。

  (5)用句式:把泡泡的样子说具体。

  (6)当你看到这些美丽的泡泡时,你会怎么赞美它们呢?(真是美丽极了!多美啊!……)

  (7)把泡泡的样子连起来说一说。(自由说——指名说)

  (这些泡泡有的又大又圆像只大皮球,有的五颜六色像节日的彩球,还有的虽然很小,但一个挨着一个,像一申串葡萄,真是美丽极了。

  4、观察想象

  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它们是怎么样的?会飘到哪里去?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动脑筋,看谁的想象能力强。板书:想(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愿望、心里话讲出来)如 ①这些泡泡慢慢悠悠地飘呀飘,它们想飘到祖国各地去,看看改革开放的新景象。②这些泡泡自由自在地飘呀飘,它们要飘到月球上去,看看月球上究竟有些啥。

  5、把整个活动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基础好的班级可以把想象的内容也说上去。

  6、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关宋庆龄简介,《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习,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也可课后延伸,让孩子感悟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二、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养习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

  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

  【案例】 《赵州桥》一文课后并没有提供资料袋,但是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如果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加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习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教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应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的使用。

  建议老师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人。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如果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快乐的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低效。

  【案例】 《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这时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资料,然后共同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们需要统揽全局,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资料袋这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整个语文课程资料中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在资料袋的使用上灵活自如,不致顾此失彼。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课件、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板书:

  秋天

  小鸟图:蓝色

  小牛图:金色

  小鹿图:红色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课文《秋天》,秋天是怎么样的,它有些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是

  蓝色

  小牛

  金色

  山

  田野

  火红火红

  指名读,开火车读,集体读。

  3、让学生带着以上生词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几种小动物,它们看到的秋天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一句话:

  1、指名读,集体读。

  2、提问:小朋友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些什么?师板书:蓝色。

  3、再看图,认识晴朗的.天空。

  4、指导朗读:蓝色、碧蓝碧蓝要重读。

  三、同法学习第二、三、四句话。

  四、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秋天的天空是蓝色的,秋天的田野是金色的,秋天的枫叶是火红的,那么我们小朋友生活在校园里,我们所见到的校园秋天有些什么特征?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说出秋天的特征。

  2、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秋天的天空是()。

  辽阔的田野是()。

  满山的枫叶是()。

  2、复习生字,找朋友游戏。

  五、作业。

  指导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知:识字15个,写字7个。

  2.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识到学习任何本领首先要打好基础,从基本技能做起。

  3.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鞋盒子。)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让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这个盒子)其他同学评判一下,他们说的内容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同一只鞋盒子,各人看到的样子却不同呢?难道他们都说错了吗?(没有)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观察角度不同)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同样一个东西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画鸡蛋》(板书课题)大家一齐读一遍。(认生字“蛋”。采取学生自己分析的方法认识这个字)

  二、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初步识字。

  这个故事说的是四百多年前,在意大利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画画了。可是他的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同学们,你们觉得鸡蛋好画吗?(好画)

  那他的老师为什么还天天让他画鸡蛋呢?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想)

  那就请你自己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几个学生分别说一说)嗯,大家真聪明。现在就请大家读课文吧。

  2.检查识字和自读的情况。

  大家读课文都很认真,生字都学会了吗?(学会了)那老师把它们从课文中拿出来,你能读出来吗?(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我们来试一试。(出示卡片。)

  请小组长帮助老师来检查大家认字的情况。小组长用每个同学的生字卡片来检查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告诉他怎样读。然后我们来汇报各小组的检查情况。(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贪玩的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

  已经会读这些字的同学,能不能帮助你们组中那些还不会读的同学把这些字都读会?(能)

  怎么教?(让他们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教他们读,把不熟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开始学习,教师继续巡回检查,了解学习情况,组织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学完时,教师叫停。简单小结,表扬学生学习努力。让小组长说说自己小组中有哪些同学进步了。教师用卡片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学生读得很积极,大多数同学能读熟,个别同学不能全会读。教师小结,肯定学生努力的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刚读了一遍课文就把生字都学会了。谁还能把课文正确地读下来?(提问几名学生读课文)

  3.范读课文。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老师也想跟大家一起读课文,行吗?(行)那就请同学们读第一和第三段,老师读第二段,大家用心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好不好?(好)(师范读课文)

  4.再读课文,强化识字和阅读。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就请你读给同桌听,同桌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把他读错的字记下来帮他改正,好不好?(好)开始吧。

  5.同学们,课文都读熟了吗?(读熟了)那谁能告诉老师,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天天让他画鸡蛋?现在你觉得鸡蛋好画吗?(不好画)(学生回答完后,再齐读一遍达·芬奇老师的话。)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是怎样做的?(又画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鸡蛋)

  他为什么又画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鸡蛋呢?(一时回答不上来,可以小组内讨论。)

  再后来,达·芬奇怎么样了?(他不管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画家;……)

  学习了这一课,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6.小结。

  第二课时

  1.“开火车”,巩固识字成果。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时,通过“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能用它组一个词吗?”“你会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等帮助强化识记。

  2.指导写字。“就”“完”“同”三字,学生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找形近字、组词等方式,自己掌握;“许”“件”两字,指导学生自己说出字形上的不同,帮助掌握;“非”“练”二字,先让

  学生自己说出字形的结构特点,教师再通过示范书写,指导学生知道“练”字的第六笔是横折钩,不能写成竖钩“东”,“非”字强调笔顺和结构安排,指导写得漂亮、端正、匀称。

  4.练习说话。出示下列词语:练习认真观察简单容易非常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如果有的学生能够用一个以上的词语进行造句,或者在一个句子里用了一个以上的词语,要及时表扬。)

  5.检查读课文,问题延伸,引导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做事情,有没有像达芬奇小时候画鸡蛋那样,很快就不耐烦了?学了这篇课文,今后你想怎样做?说给同学们听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

  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11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

  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