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3 09:07:04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小学语文教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小学语文教案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懂得:接触社会,有目的查阅资料是获取材料的重要来源。

  2.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和所的卡片资料及自己在阅读和参观访问时所获取的新鲜资料,介绍某种事物的方法。

  3.借助练习,“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摘抄、制作、运用资料卡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按顺序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苹果是许多人都喜爱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称世界四大水果,尽管如此,苹果的种植史、生存条件、栽种地域和营养功效等人们往往知之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教材的资料,结合我们的参观访问以及到图书馆查到的资料,以(苹果家族)为题写一,来向人们介绍一下我们都爱吃的苹果。(板书:苹果家族)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1)这一次练习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们本次习作可从哪几方面去写?

  (3)课文对完成本次习作有何具体要求?

  2.讨论交流。

  [讨论第(2)题时相机板书:苹果的常见品种、苹果的栽培史、苹果的生存条件、苹果的栽种区域、苹果的营养功效]

  过渡谈话:以上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学习我对本次习作练习的目的、内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这还不够,同学们对的内容掌握得可能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的每张卡片回答了习作练习中提出哪一个问题?

  4.讨论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们在课前参观访问、查找资料中获取了哪些资料?它回答了练习中提出的哪一个问题?

  2.交流讨论,并逐一分类补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确写法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以(苹果家族)为题,按所提问的顺序介绍苹果。

  2.交流习作内容。

  (1)分小组互相练说。

  (2)指名说。

  (3)评议(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资料,并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用过渡语句)

  3.独立。

  4.评议修改,布置学生以习作为蓝本,准备做苹果展销会上的小推销员。

  板书设计:

  习作3

  常见品种

  栽培史

  苹果家族生存条件

  栽种区域

  营养功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草原的早晨》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羊的情景。

  二、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读写“原”,认识部首“偏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三、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们的勤劳。

  四、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渗透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成功地创设了情境,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五、设计思路

  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人小情多。在这节课中,我紧扣一个“情”字开展教学:

  1.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时——入情

  开课时,孩子们伴随着草原上优美的歌声观看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顺势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后,我又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草原景象。这两次感知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自然进入学习情境。

  2.在朗读感悟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三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首先,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时我借助草原上热闹景象的课件演示,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帮学生理解

  “草原醒来了”的含义。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先看录像,再读句子,最后联想自己下课时的情景,化抽象为形象,这样将学生的体验与文本联系起来,很容易就引起了共鸣。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自然段通过欣赏动画,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快乐。通过读书、想象、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拓宽了词汇。

  3.在感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进行抒情。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地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这些天,我们随着春姑娘走过了小池塘,翻过了梅花山,领略了小池塘的美丽,梅花山的热闹。今天春姑娘又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听,那儿的歌声已经响起来了!(出示图片,放歌曲)

  2.师:这是什么地方?(板书:草原)学习“原”。你到过草原吗?看课件“草原风光”,你想说些什么?

  3.师:草原是美丽的,那草原的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原的早晨。(板书:草原的早晨)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视听觉的效果,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进入美丽草原的情景之中,便于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

  2.说说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拉近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为下文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础,便于学生很好的进入课文营造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读了课文,你知道草原的早晨是怎么来到的吗?

  1.学习第一段。

  ①指名读。看图,闭上眼睛,小朋友想想:四周都是黑乎乎的,这时远处的天边泛起了一点点白,天慢慢亮起来了,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似乎连风儿都躲了起来。小朋友,你觉得此时此刻的草原气氛怎样?(安静、宁静)

  指导读词“黎明的宁静”

  ②黎明的草原一片宁静,是什么把草原从睡梦中叫醒的?你听过鞭子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读词“啪!啪!”)

  是谁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抽出了鞭声?(牧民)牧民们是多么勤劳啊!

  谁愿意当一回勤劳的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指名读)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现在我们都来当勤劳的牧民,把草原叫醒。

  ③(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铺满新绿的草原,小朋友你看了感觉如何?(像一块巨大的绿绒地毯。)指导读词“铺满新绿”

  ④铺满新绿的草原被牧羊人勤劳的鞭声叫醒,草原醒来了,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

  ⑤指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学时,我利用闭眼想象、图文对照等形式,使学生充分理解“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醒来了”等重点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黎明草原静态的美。】

  2.学习第二段。

  ①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草原上的羊儿多不多?自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羊儿的多?(一只只、涌出、羊群)出示图片体会词语,感情朗读。

  ②如果你是草原上的羊儿,被关了一夜,清晨,看到通向无边草原的圈门开了,你会怎么做?来到广阔的草原上以后呢?你想干什么?指导读词“涌出”“蹦跳”

  ③羊儿们此是多么高兴、欢乐?谁愿意读好这句话?

  ④看到自己的羊群奔向了远方,牧民们可着急了,于是他们——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出示图片)想学学牧羊人的样子吗?边做动作边读。

  ⑤草原的早晨充满这欢乐,我们一起来读读?(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小朋友没有见过成群的羊儿奔腾在草原上的欢快场面,没有体验过牧羊人跨上骏马驰骋草原的潇洒心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演一演羊儿,体验一下羊儿的心情,再结合图片的赏析,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主动的去说去体验,学生学得开心。】

  3.学习第三段。

  ①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追赶着羊群渐渐远去了,远处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图,说说为什么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③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牧羊人的歌声)听,牧羊人的歌声都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听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④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儿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在草原的上空来回飘荡,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书上用了一个词,叫什么?(回荡)

  ⑤草原的早晨真美,谁愿意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读读这一段,读出你的感受。

  4.配乐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优美的歌声,美丽的画面总能打动一切,对于我们小朋友也不例外。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关木村的歌曲,意在使学生的身心完全沉浸在美丽草原我的家的情景中,用优美的旋律来渲染气氛,打动孩子们的心灵。

  七、实践活动

  今天我们欣赏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你想说点什么?课外同学们可以读读老舍先生写的《草原》以及有关写春天的文章。

  板书设计:

  草原的早晨

  羊儿

  欢

  牧民

  乐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概、脊、莞、尔、确、簇、汇、暇、含、绮”10个生字。能正确描写“尔、确、汇、含、绮”5个字。积累“大概、确实、栽种、应接不暇、包含、汇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联系课文,初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德国人与众不同的种花习惯,懂得“美好的事物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喜欢花吗?家里有没有种过花?什么时候用花来妆点自己的家?花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

  2、师:是呀,花儿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难怪人们都喜欢那美丽鲜艳的花朵,因为——

  3、出示: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指名读,学习:概。

  4、师:同学们都说种花是为了给自己带来美的享受,可是有一个国家的人民种花却是让别人看的。

  5、出示课题,读题。

  质疑并归纳:自己的花怎么会给别人看?为什么自己的花要给别人看?

  二、初读课文,深入理解,学习字词。

  1、带着问题轻声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学习生字。

  2、思考问题:德国人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从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3、交流,出示:

  他们的花不是养在屋子里,而是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出示两盆花,请两位学生上来演示一下:德国人是怎样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的.?

  (2)借助盆花的摆放位置,学习生字:脊,理解“脊梁”。

  (3)说话练习:花朵朝里开,虽然(),但是()。

  花朵朝外开,虽然(),但是()。

  3、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种花,所以别人才能享受到如此美景。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美的享受?

  (2)交流,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随机学习生字:簇、汇、暇(给“暇”换偏旁组成新字。)

  (3)结合媒体,自己读,挑战读,尝试积累。

  1、师:刚才我们读懂了德国人怎么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呢?从第三节中划出一句关键的句子来。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

  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指名读,联系上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2)师:正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德国的街头能够看到这么绮丽的景色。让我们再去德国看看那里的美景吧!媒体演示。

  2、师引读第4节: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么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作者所说的“美丽”到底指的是哪些东西呢?

  (1)学生自读第4节,小组内进行讨论。

  (2)交流:是美丽的花朵,是德国人互助互爱的美好心灵,是他们愿意把美好事物与别人分享的良好风尚。

  (3)指导朗读。出示:你们愿意将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和吗?

  你们有没有感受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滋味呢?

  三、创设情景,朗读全文。

  师:美好的东西就是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老师带来了最喜欢的音乐,想和大家一起欣赏。(音乐响起)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作业布置:

  1、拓展:

  和爸爸、妈妈谈谈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

  2、作业:(1)抄写词语

  大概、确实、栽种、应接不暇、包含、汇成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积累描写花儿美丽的词语。

  板书设计:

  19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种花

  自己别人

  种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反思:

  这是一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教学本课应力求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在读书中抓住重点词句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从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的能力”这一要求。课文中有许多的生词,学生不能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这样使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就能较好地理解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一下家中、校园内的各种花,准备一些课文中涉及到的花的图片、资料等。

  2、生字卡片及鲜花课件、大花钟。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的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出示鲜花的课件,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吗?(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丽)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句子)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吗?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那就让我们在课文里找找答案吧。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出示文中带生字词语认读。并让学生找出带有该词的`句子读一读。

  3、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4、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归类其书写特点。

  左窄右宽:艳湿娇强播修

  左右相等:醒致

  5、引导书写:播(注意右上部分)

  6、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7、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大花钟)这就是一位植物学家修建的花钟,你们觉得他的做法妙吗?妙在哪里?

  8、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9、交流:①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②你认识它们吗?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③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三、课堂练习

  写一写本课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本课生词

  2、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读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3、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那就在课外搜集一下吧。

  5、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齐读第一段。

  6、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三、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么多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小组合作,由同学解答一部分)这样吧,现在大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学习。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2、出示学习步骤: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展示相关资料。

  ③共同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3、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四、演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2、知识拓展“虫媒花、风媒花、水媒花”等。

  五、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的世界,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有了新发现别忘了告诉同学们和老师哦!

  六、课堂练习

  做课后练习三。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复习导入、解读课题

  复习字词:做“步步登高果实累累”的游戏,巩固本课的字词。

  解读课题: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读课题,体会语言的魅力。

  (二) 整体感知、 提炼中心

  1、默读,找出中心句。

  2、找出关键词“创造”,引出下一环节。

  (1)学习生字“创造”,学生书空。

  (2)“创造”是什么意思呢——天和地原来也是没有的。这个从混沌到美丽,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创造。

  (3)分析“创造”的字形。

  “创”,立刀旁。创造需要刀斧来披荆斩棘!“造”,走之底。创造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需要走一段遥远的路途。

  盘古究竟是怎样创造天地的?

  (三)读中感悟、走进文本

  1.品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奇。

  (1)指导读“一片漆黑”“抡、猛劈”“一声巨响”等词语。

  (4)找出反义词,体会其作用

  (5)盘古开辟天地的过程是艰辛与漫长的,找出关键词。

  (6)天地分开是多不容易的事呀!盘古这一劈多神奇呀!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开天辟地。

  2.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顽强。

  师:天地分开了,盘古也该休息了。是吗?他是怎么做的?

  (1)找出关键句,读。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2)想不想当一当神话中这位了不起的盘古呀?学生动作体会。

  (3)你们的'动作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顶天立地。

  (4)随机采访学生感受。

  (5)我们这么快就累了,盘古可是撑着一片天啊!他站了多久?书上说“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我们想想看,一年过去了,盘古是怎么做的?(一次一次的引读,感受盘古的坚强和勇敢。)

  3.品读第四自然段,感受盘古改天换地的无私。

  就这样,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却──累得倒了下去,倒下后的盘古还能创造神奇吗?请你赶紧读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提问:“顽强的盘古最终还是倒了下去,他怎么样了?”学生汇报。

  (3)适时指导语言积累。

  (4)师生合作朗读:看,多整齐的句式!就像列队的士兵!咱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四)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1)变换句式

  (2)想象朗读

  (五)尝试复述、回归神话

  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板书,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接着让在板书的带领下,尝试复述课文。

  (六)、升华中心、布置作业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这么美丽的神话,神话中的盘古创造了这么美丽的宇宙,我想,你一定有话对盘古说,一句话表达!

  最后呼唤:“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神奇的人物——开天辟地的盘古!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美丽的神话——盘古开天地!”

  布置层次作业,放飞个性。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屏幕显示:配乐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小女孩儿张开双臂坐在月亮上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用自己的话说说。

  评:利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晴朗夜空这一优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2.揭示课题。

  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小小的船》。

  3.读课题。

  看到课题,齐读,然后师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师再问: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看课文、看彩图,读课文找依据,释题:实际上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

  评: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把生词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再多读几遍。

  评: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互相检查读,当个小老师,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3.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认读,去掉拼音认读,通过开火车读,当小老师带读,及时表扬。

  4.四人一小组为单位,轮流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仔细评。

  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这样做,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和合作,让学生当小老师,形成生生互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全诗。启发想像: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用自己最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然后想一想:课文共有几行,由几句组成?

  评: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挑战读。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后问:谁向他挑战?

  评: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4.齐读。边看课件边模仿着读,要求读流利。

  5.小组比赛读。由4人学习小组合作读,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小组,奖小红花。

  评:有助于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6.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那句诗读给大家听,喜欢读哪句就读哪句

  评: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7.说话训练,填空。

  ()的月儿()的船,

  ()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的船里坐,

  只看见()的星星和()的天。

  评:加强语言的感受和积累,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四、书写生字,指导识记

  1.做采蘑菇的游戏。

  (1)每个蘑菇都有一个名字,一定要叫出它的名字,它才真正属于你,知道吗?谁愿意来采?

  评:用采蘑菇的游戏来促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生字的兴趣。

  (2)在三个蘑菇的后面分别贴上本课的五个生字中的三个“天”、“只”、“儿”,然后请3名同学到前面来做采蘑菇的`游戏,其他的同学可以唱《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边采蘑菇边播放歌曲。)

  (3)采完之后,师问:呀,你采的蘑菇真大呀!请你告诉同学们,你采到这个蘑菇的名字是什么吗?告诉大家:“我采到的蘑菇叫某”。这个蘑菇想让大家一起来喊一喊它的名字,它就会笑了,一起来喊,再喊一声。

  (4)师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个蘑菇的名字的?告诉同学们好不好?其他同学有更好的方法来记这个字的,也可以到前面来说。

  评:让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游戏中识字,增强识字的兴趣,体现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

  (5)给蘑菇找朋友。想想生活中,有哪些朋友可以和这个字组成词语呢?如果你不能组成词语,或者你想到的词语让别的同学说了,那你可以用它说一句话,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多又好!

  评:练习组词说话,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写字教学分散在两个课时安排,可以调节学生身心,也可以落实写字要求。

  (6)让学生观察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然后老师示范,让学生描红,独立书写,评讲,看谁写得美。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谁来告诉大家,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请同学们再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设计思想

  古诗词教学应该提倡“三要”: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需熟练背诵。首先,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只有出声诵读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妙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还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其次,要阅历肤浅的现代儿童去深刻理解古代诗人在特定情境中表达的情感志趣,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了解大概诗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再次,教材中选编的古诗都是古诗中的精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经典性。不仅需要熟练背诵,而且应该在以后任何时候都能脱口而出。基于以上“三要”,在古诗教学中,我把诵读贯穿始终,并且层层推进,第一个层次要求“会读”,第二个层次要求“读懂”第三个层次要求“吟诵”。在诵读中读熟诗句,在诵读中理解诗意,在诵读中体会诗韵,在诵读中感悟诗境。

  二、教材分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静”是全诗的血脉,“独”是全诗的诗眼。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地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整首诗中流露出了诗人孤寂的心声。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望洞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篇。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宁静的山水风貌。诗句充满了语言美和韵律美。但是对学生来说,诗中有些字词难免有些深奥,如“相和”、“白银盘”、“青螺”,对于一个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句描写的意境、领悟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

  三、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像画面,体会意境。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庭”“螺”“谙”“潭”等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五、重点难点

  重点: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七、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师: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和学生聊李白,背诵李白的诗歌,让学生认识了一个丰富的,丰满的李白,同时也为学好新课打下了基础。]

  二、 会读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古诗百花园中一朵清新、雅致的小花。谁来读一读题目?(生读)

  1、学写“亭”字

  师:这个“亭”字是我们今天要求写的字。看到过亭子吗?跟我们的这个字有没有联系呢?(生答)

  师边简笔画亭,边说“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生写)

  评析:[“亭”字是本课中唯一要求要写的字,这个字学生虽早已认识,但不一定了解该字的字理,教师采用字理识字法,既让学生牢牢地记住了该字,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表意作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同样不能少了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时间。]

  2、介绍敬亭山

  师: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生答)

  师:我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敬亭山后来被称为“江南诗山”。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生读)

  3、学读诗题

  师:知道题目的意思吗?这又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课件出示课文画面)这座山就是有“江南诗山”之称的敬亭山,山边的这个人肯定就是大诗人李白了。诗人如此观望着敬亭山。看着这幅画,请你再读一读课题

  (1)(生读,读得比较轻)教师可以说:“老师听出来了,你似乎已经感受到了诗歌带给你的那份静寂。”

  (2)(一生读,读得比较慢)教师可以说:“你把后面几个字拉地比较长,仿佛李白一个人在那儿已经坐了很久很久!”

  (3)齐读

  4、学读诗句

  (1)师范读古诗

  多好啊!咱们眼前似乎浮现出了一座敬亭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课件出示)古诗我们一定要吟诵,这不同于一般的读,先听老师吟一吟(师范读)

  (2)生读古诗

  同学们自己也轻声地吟诵两三遍,把它念到自己的心里去。(学生试读古诗)

  师:读得很流利!如果你能理解、体会诗的意境,那样你会读得更好。(再请一位学生读)

  师:静幽幽的,让这首诗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继续请一生读)

  师:听出来了,你已经对这首诗有了自己真实的体会。现在让我们把自己看作诗人,试着用这样的语气一起吟一吟!(师生齐读)

  评析:[刚才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读贯穿,要求学生“会读”全诗。教师范读以后,先是学生自己“轻轻地吟,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两三遍”;然后是指名学生诵读;最后是全班一起诵读。这一组诵读设计,时间不长,但学生连听带读有10遍之多,学生对这首古诗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会读到会读,有效性应该是很高的。]

  三、 读懂

  1、这首诗一共20个字,古诗下面还有注解。借助注解,请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生同桌交流)

  2、老师提几个问题好不好?如果都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读懂了!第一个问题:“独坐”是什么意思?

  3、第二个问题:四句诗里面哪几个词也能看出李白他只有一个人?拿起笔,认真地一句一句地读,圈出能证明他只有一个人的词。(生边读边画)

  (1)从“众鸟高飞尽”中可以看出当时李白是一个人的。

  师: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生:很多的鸟都已经飞走了(板书:鸟飞尽)

  (2)从“孤云独去闲”这句话中看出来

  师:“孤云”是什么意思?(“一朵云”)“闲”呢?(悠闲)这句话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生:一朵白云飘地很悠闲。

  师:在解释这句话时我们应该调换一下语序,可以说成“一朵白云很悠闲地飘去。”(板书:云去闲“)

  4、山里的鸟群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连影子都看不到了,万里碧空没有一朵云彩,那该是怎样的景象?(安静的,寂寞的)

  带着这种静寂的感觉,谁来读一读这两句?(2生读)

  师:读得很寂静,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5、第三个问题“相看”是互相看的意思,就是你看着我,我也看着你。那么李白明明只有一个人了,他和谁在看呢?

  生:李白和敬亭山互相看着

  师:我们在解释这一句的时候可以说成:“李白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静静地看着李白。”“厌”我们知道是“满足”的意思,那“不厌”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厌”是不满足。

  师:“两不厌”可以说成是“彼此总是看不够”。“相看两不厌”我们连起来可以怎么说?

  生: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李白,彼此总是看不够

  6、第四个问题:“看”原本是人的动作,这里诗人想象成敬亭山也在看着诗人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呢?(拟人)

  师:是啊,此时此刻的敬亭山已经不再是一座山,而变成了诗人的一位……

  生:(好朋友)板书:(以山为伴)

  师:李白在敬亭山上静静地坐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谁来读三四句?(2生读)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在看着李白,人山相望,人山融合在一起。请再读!(2生读)

  四、诵读

  1、好一个“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呀,你一生游历了那么多名山大川,一座小小的敬亭山你也多次地去过,为什么现在要久久地坐着,为什么这么深情地看着敬亭山呢?

  他把敬亭山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向他来倾诉自己心中的……

  2、说得好。你又从哪些诗句感受到了李白的孤独呢?(板书:孤独)

  生: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感受到的。

  师:在李白的眼里,那只无情的鸟儿飞了,弃他而去;在李白的眼里那些高傲的白云也……(离他而去)

  师:多么孤独的李白呀!来,再读前两句。(生读)

  师:鸟儿飞了,云儿去了,只有敬亭山。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在公元753年,那时离李白被罢官逐出京城长安已整整10年的时间了,在10年期间,李白一直过着流离失所、颠簸不定的生活,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于是,某一天当他独自一人登上敬亭山时,心中就涌上了无尽的孤独和寂寞。谁再来读读前两句?(生读)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该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人看着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相看两不厌”——

  生:(齐)只有敬亭山。

  五、体验

  1、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他是不是想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呀?敬亭山呀敬亭山,你这样久久地、静静地陪伴着李白,是不是有些话想对李白说呢?拿出你的笔,把自己心中想说的写下来。

  课件出示: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生写感受,师巡视)

  2、李白呀李白,连鸟儿都飞走了,你怎么还不走啊?不用问,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

  师生:(齐)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敬亭山啊敬亭山,连云儿都飘走了,你怎么还在陪这李白啊?不用问,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

  六、积累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李白他向我们委婉地道出了心中无可奈何的孤寂心声,现在我们再来补充一首,这首诗是《独坐敬亭山》的姊妹篇。这次我要求你们:我写完这首诗,你们就背下来,行不行?(师板书古诗,生背诵。)

  望木瓜山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2、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呢?谁能来读一读?

  3、刚才我们学的两首诗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李白的孤独与哀愁,同学们你想安慰他吗?你想怎么对他说?

  3、背诵《静夜思》,李白你不要孤愁,你时刻想着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亲人此时也正想着你。

  ▲背诵《赠汪沦》李白,不要孤愁,因为你拥有,你不忘故人,你的好朋友汪伦同样也念叨着你呢。

  ▲背诵《望庐山瀑布》李白,不要孤愁,因为你拥有,你一生游历了名山大川,此时庐山的瀑布也正想着你呀!

  ▲李白啊,李白,你永不孤愁,因为你拥有,时隔千载的'今天我们仍在传承,仍在大声诵读你那不朽的诗篇。背诵《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望洞庭》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桌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

  重点研讨(1)作者在什么时候望洞庭?(2)刘禹锡是在哪儿望洞庭呢?(3)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诗中这样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比喻)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总结: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第三课时)《忆江南》

  一、调起来

  1、 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然后用一两个词语来描绘。

  在音乐中回味、想象春天后,交流词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春花烂漫、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春天真是太美了!此时此刻,你还想起了哪些有关春天的诗词?生吟诵春天的诗词:《咏柳》、《春夜喜雨》、《春晓》、《江南春》……

  [评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教例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回忆对春天的感受,并用词语、语句来描述,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对春天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感受春天的欲望,学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调起来了。

  2、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课题)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教师小结。(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4、教师范读录音机播放古筝曲。

  【意图:古诗词有其背景且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

  二、沉下去

  1、 学生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词句读通顺、流畅。

  2、 指名读,指正读音。

  3、 全班齐读。

  【意图: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能深入。】

  4、指导学法。回顾 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交流: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5、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分句理解诗句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样的意境,能描述下吗。(这首词写得是江南清晨日出时的美景。初升的太阳很红,把江南的花映衬得更红艳,红得胜过了火,而江水绿得如蓝草染过一般,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师: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旧曾谙”是什么意思?一个“旧曾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1)我认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写得非常好。(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太阳很红,原来花就是红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所以红花就更红了,胜过火。)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平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

  (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红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

  8、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9、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吟读成诵。

  【意图: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在音乐和画面的伴随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三、放出去

  1、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自学、感悟、诵读。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意图:课程标准建议小学阶段学生要背会古今优秀诗文160篇,除推荐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师补充推荐。一节课只读一首词这是不够的,要用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留下意犹未尽的诗意美!】

  九、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鸟飞尽 湖光秋月两相和, 江南好,

  云去闲 潭面无风镜未磨。 风景旧曾谙。

  相看两不厌, 遥望洞庭山水翠, 日出江花红胜火,

  只有敬亭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 春来江水绿如蓝。

  十、作业设计 能不忆江南?

  (一)《独坐敬亭山》作业

  1、抄写学过的古诗词一次,并默写一次。

  (二)《望洞庭》作业

  1、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2、词语积累

  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蒙蒙胧胧、宁静和谐

  3、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三)《忆江南》作业

  1、背诵《忆江南》,并能想象所描绘的景色。

  2、了解并尝试背诵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

  [问题研讨]

  1、 古诗词教学中,古诗的意思是否需要学生完整的背诵?

  2、 古诗教学中引领学生体会意境是否恰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这节课着重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改变以往教师牵着学生演教案剧的现象,变硬性设计为软性设计,一切预设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定,但教师绝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把握文章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及时给予引导。本课极力体现“美、新、实”的特点。美指教师的语言以及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美的愉悦;新指设计新颖,实指教学不能仅仅为了体现美而流于形式,要将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同时,着眼于学生,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着重体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审美意识及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文中的插图基本反映了课文中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作者以诗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赞叹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在点出特点之后,又具体描写了漓江的水怎样静,怎样清、怎样绿。这种以赞叹的语气写实,让读者和作者一样,犹如亲临漓江,荡舟观赏这一美景。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笔法,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语言写实,并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语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综合观赏印象。山水相映,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应。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语言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 运用自制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四、重点难点

  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开丰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方式:本课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

  七、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桂林山水录像,自制课件

  2、 学生准备:搜集桂林山水资料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早在一百多年前,清代诗人金武祥曾这样写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的好地方,你妈愿意去吗?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设计意图]“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人人皆知的古代名句,而对它的出处人们却知之甚少,点名出处,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

  二、 观看录像,整体感知

  1、 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教师配乐朗读。

  2、 学生集中积累资料,初读感受

  三、 小组合作,自学交流

  1、 自由朗读课文

  2、 在桂林的山水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重点朗读,再声情并茂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3、 小组内,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组内成员解决,组内解决不来的,拿到全班解决(教师巡视、参与)

  4、 小组内初步交流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话行为,放手让学生用各种方式 阅读,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获得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组内合作是为后面的组间交流做准备。

  四、 择其所好,全班交流

  师:刚才,小组内的同学已经自学了课文,谈出了初步的感受,现在,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针对其发言提出问题或补充意见。

  1、 如果有学生谈漓江水,就设计教学环节如下:

  (1)读出写漓江水的段落

  (2)谈收获,并提出组内解决不来的问题

  (3)梳理问题,集中讨论:既然是写漓江的水,作者为什么要拿大海和西湖做比较?这样写有审美好处?

  小结:这一段先同大海和西湖做比较,然后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目的是要突出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中心。通过大海和西湖的衬托,使人对漓江的水产生锦上添花的美感。

  [设计意图]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支离破碎的,甚至是经不起推敲的,教师既要放的开,又要收的拢,把问题集中到一个点上,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鉴赏。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漓江的“静、清、绿”,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提示:朗读、简笔画、语言描述等方式。)

  (5)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排比句,其中“啊”的变音应重点强调。)

  (6)给画面做配音朗读。教师提出两点要求,第一,朗读内容要与画面内容一致,第二,朗读速度尽量与音乐节奏一致。(播放漓江水录像)

  (7)小结写法。这段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向我们展现了漓江水的平静、清澈、碧绿,真是名不虚传。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配音演员,是心、眼、口、耳多种感官并用的一种能力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如果有学生汇报桂林的山,设计教学环节如下:

  (1)朗读桂林的山这一段

  (2)谈自己学到的收获

  (3)朗读排比句

  A.对比读,有“啊”和没“啊’进行对比,体会啊表达的感情色彩(‘啊’能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B改换字词读,把“真”换成“多”字来读,体会真字的作用(“真”更能体现漓江山的特点)

  C教师引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体会每个分句的写法,先概括,后具体。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更能体会汉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师生合作读是一种美的展示,心的升华,将文章精妙尽情领悟。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体现桂林的山的特点

  A.学生依据课文中的语言描述,板画老人峰、象鼻山、骆驼山

  B.展示课外搜集的有关赞美桂林山的诗句

  (5)播放桂林的山的录像,学生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全体参与,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才能、自主发展的舞台,使得黑板变成师生共同创造的美的世界。学生口、动脑、动手,调动诸多感官,将作品静态的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有声言语的形式形象化、动态化、审美化。

  六、引读学习最后文本

  师:从课文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桂林的水以它的“静、清、绿”闻名于世。桂林的山又以它的“奇、秀、险”闻名遐迩。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独,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的——(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听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感觉。

  七、 课外拓展,语言实践

  教师导引:近年来,桂林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成千山万名中外游客,相比之下,旅游人才紧缺,为此,桂林市旅游局像招聘导游,应聘的同学必须为桂林山水设计一段导游词

  (1)小组合作创编

  (2)作品展示,学生评价、鉴赏

  [设计意图]学做导游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培养学生凝练语言能力和审美意识。

  十、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十一、作业设计

  1、 导游表演,训练口头表达呢你能力

  2、 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一个景物。

  3、 作业本练习

  【问题研讨】

  如何让方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而不只是所谓形式上的自主,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人,做到真正的以学论教。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识字一 (所有的教学反思在后面)

  学习目标: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4、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小朋友,春姑娘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天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和你们去找找春天,好吗?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1.语言过渡:睁开眼睛看看插图上春天的景色,美吗?是呀,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小朋友,春天在哪儿,你能找到吗?

  2.认识词语。

  随机学习四组词语。(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字音,在图上认一认,唱一唱有关小动物的歌儿,说一说花儿的颜色,有关事物的特征等)

  3.揭示课题,巩固字音。

  刚才这些词语是语文书上《识字1》的内容。(板书:识字1),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小组中的同学帮帮忙。(学生自由读)

  三、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

  ?让小朋友们感受一下春天

  多美呀!

  2.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师总结。

  2.课后,小朋友去找一些有关“春天”的.诗歌或成语,读一读。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2.认识3个新偏旁。(“日”字底,“木”字旁,草字头)

  3.学生看笔顺图自学生字,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4.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

  5.说说书写注意点。

  6.教师在田字格示范书写。

  7.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写好生字。

  板书设计

  识字一

  冬 百 齐

  1、柳树醒了

  学习目标: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3.出示课文插图,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

  (二)初读,了解短文

  1. 同学们,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你们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师总结:是的,他们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颂美好的大自然,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第1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字词卡片,反馈读音。

  (1) 板书课题:1.柳树__了

  (2) 谁来读课题,柳树怎么啦?(醒)谁能从字卡中找到“醒”字贴上去?(补题后让这位学生带着大家再读课题)

  (3) 除“醒”字外,你们还会认儿歌中的哪些汉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请看字卡。(老师出示字卡,请学生读字并组词)

  3.分节读文,了解内容。

  (1)读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春雷跟柳树说话,柳树就醒了) 教师板书:说话醒了

  ①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春雷)教师板书:柳树春雷

  ②春雷怎样跟柳树说话,小柳树睡醒了又是什么样?你能想像着再读一读第一小节吗?

  (2)春雷的朋友们还和柳树在一起做什么啦?分小组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①以小组形式汇报,老师板书: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小节,看看着急了的柳树在干什么?

  ①齐读第五小节。

  ②请同学说一说又知道什么啦?教师板书: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③哪些同学愿意跟柳树做朋友站起来,看着板书背一背。

  (4) 同学们,春天万物都在生长,除了柳树醒了,还有什么也醒了呢?

  (5)春天真的是太美了,让我们再欣赏这美丽的图画,读一读课文吧!(自由读)

  (三)巩固生字,写好字

  1.看板书再读词。

  2.指导书写。

  ①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写好两个相同偏旁的汉字,你们看田字格表里是哪两个字 ②这两个字的偏旁谁认识?(言字旁)

  ③写言字旁时第一笔点起笔不能太低,横要向上斜一点,折要向左斜一点,注意左边偏旁窄一些,右边部分宽一些。

  ④描红。

  ⑤自己练写,老师巡视。

  ⑥成果展示。

  (四)课堂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2、写好“说、话”两个字。

  板书设计 1 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柳树 醒了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开火车抽读字卡:醒、雷、澡、枝、软、梳、梢、耍

  2.完成课后说一说。

  3.请同学领读词语:(老师出词语,同学领读)

  (二)读背课文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齐背。

  (三)实践活动

  仿照课文编诗句,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师生评议。

  (五)课堂作业设计

  1 、完成练字作业。

  2 、词语连线练习。

  春雷 说话 柳树 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板书设计:

  1 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柳树 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