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25 07:43:1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3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2、大胆的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掌握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测量活动

  活动准备

  不同长度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等材料若干,记录表、白板笔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师:在《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中,泸定桥被敌军炸毁了,我军在作战路线中需要通过泸定桥去攻打敌军,所以红军叔叔们决定修复泸定桥。

  提问:红军叔叔交给小小兵们一个任务,帮他们一起修桥梁。

  二、“作战路线有多长?”幼儿尝试测量

  (一)鼓励幼儿用自然物(如长度相同的纸条、布袋等)进行直线距离的测量。

  1、请幼儿观察测量材料,尝试用一种测量材料;

  2、幼儿尝试测量,教师观察;

  3、鼓励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及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

  (二)教师向幼儿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观看课件,了解测量的要领: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2、教师小结及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三)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再次测量,讨论交流并小结

  1、让幼儿明确测量的要求及规则;

  2、幼儿尝试操作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讨论测量的结果;

  4、教师做小结。

  三、游戏“桥梁有多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绳子等自然测量物品,请幼儿分别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记录;

  2、幼儿自由分为两人一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引导幼儿自己分工:一个幼儿负责测量,一个幼儿负责记录;规则: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3、交流讨论测量结果,引导幼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间的关系;

  4、教师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四、结束部分

  教师提出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帮红军叔叔测量铺桥工具,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一、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反思

  测量是幼儿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指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同时建议教师:“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在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更多的是利用自然物(如筷子、纸条、书本、吸管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同时结合班级学军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飞夺泸定桥”这一故事中桥的'长度产生了兴趣,结合幼儿的这一兴趣点,于是我们设计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为幼儿准备充分的操作材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独立操作、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测量带来的乐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测量进行探究,逐步帮助幼儿学习利用自然物来进行测量,并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反思

  此次目标设定为: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活动中教师收集了多种测量工具:不同长度的纸条、彩带、书本、吸管、筷子等物体分别对“作战路线”和桥梁进行个别测量、和同伴合作测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进行示范讲解幼儿进行实际操作以及师幼不断地验证总结。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测量结果,活动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整个活动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本次目标在教师的预设中逐步达成。

  三、活动过程性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们进行了多次试教,每次试教后我们都一起探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第一次试教中我们发现测量方法介绍的视频讲解不够明确,导致幼儿在测量中不明白要如何进行标记;幼儿对记录表的使用也不够清楚,材料的准备不够充分。在第二次试教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改正,同时也发现了新问题:

  教师在讲解测量时没有进行示范操作,导致幼儿在测量时不明确对桥面测量时要首尾相接的进行测量。同时教师没有讲解和同伴合作测量时记录表的使用,导致多数幼儿记录测量的结果有误。在一次一次的试教过程中我们进行讨论、改正,最终呈现了一个较完美的游戏活动设计。

  本次我们活动设计有幼儿游戏、探索、体验、尝试、合作、自主的过程。整个活动流程合理安排,紧紧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紧接着是幼儿探索,教师示范,幼儿合作游戏,在一次次的测量验证中找到了测量次数结果。

  1、教师灵活掌握幼儿学习兴趣情况。以幼儿感兴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中桥的长度衔接到测量的关系中去。在此过程中幼儿们都积极的配合并且参与了测量游戏互动。紧接着教师出示彩带,让幼儿对红军叔叔的“作战路线”进行直线测量,教师观察,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幼儿分享完后教师出示测量方法的讲解视频,幼儿观看,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测量的方法。

  2、教师创设情景,并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教师创设情节让幼儿给红军叔叔测量路线,幼儿自由选择路线,给作战路线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结果做记录。教师对幼儿的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大部分幼儿都能利用彩带测出路线长度。

  3、幼儿分组合作游戏“桥梁有多长”,注重幼儿个别化教育以及社会性发展。在本次游戏环节中,教师增加测量的量具,有纸条、筷子、书本,幼儿和同伴商量合作一起对桥梁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幼儿们倾听表达能力较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较强。在第一次利用纸条进行直线测量时孩子们很快就测出“桥梁”的长度,并进行了记录;在“任务分配中”幼儿们相互商量分工,一个负责测量,一个负责记录,都能合作一起将桥面的长度测量出来,还能和老师、同伴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也验证了幼儿的测量结果,并进行了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

  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让幼儿感知了测量的有趣。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很轻松愉悦的完成了“任务”。在这个游戏活动环节中幼儿们都很感兴趣。,求知欲也很强。

  四、不足之处

  本次活动虽然顺利完成,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教师没有在“桥”的左端起点做标记,让幼儿明白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测量。

  2、在测量的过程中没有提醒幼儿注意测量的姿势,不要趴在地上,应注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改进措施及再教经验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活动过程中加以改正。在活动前充分准备,多和同伴一起探讨。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也要认真学习《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的先进理念作为理论指导,明确各个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各个领域幼儿要达到的发展目标,明确科学领域的特点掌握科学活动的要领。有机地实施教育教学机智,不断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同时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也可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选择适合的物体进行测量,将幼儿学习到的测量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试题配对,理解加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在图片与试题配对游戏中,体验加法试题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灯笼、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看灯笼说不同

  1、国庆节的装饰

  提问:前几天我们去了易买得超市,去找国庆节的喜庆装饰,看看我们都找到了什么?

  小结:红色是我们中国喜庆的颜色,红红的灯笼、红红的辣椒、红红的绸带和红红的枫叶,让我们的'节日更热闹、更喜庆,在节日里挂上红色的东西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俗。

  2、出示4串灯笼,观察灯笼的不同特征。

  师:国庆节的时候,老师也挂上了一些灯笼。

  提问:老师这里有许多灯笼,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里的灯笼有的大小不一样,有的花纹不一样,有的形状不一样,真好看。

  二、看灯笼找算式

  1、根据灯笼的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符号

  出示加法算式:

  提问1、这些是什么?这些加法算式都认得吗?我们一起念一念。

  提问2、这些试题上有什么?

  2、根据灯笼的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

  师:今天我们用加法试题和灯笼做游戏。

  提问:这里的四串灯笼,你最喜欢哪一串?请你为你喜欢的这串灯笼找一道算式题朋友,并告诉我们为什么?

  三、看图片找算式

  要求:看清图片,为它找一道算式题,说出你的理由。

  1、幼儿操作

  2、幼儿交流

  (1)先念题目,再说图片上的事情。

  (2)集体验证:看看,图片和加法试题都找对了吗?有什么问题?

  (3)找试题

  小结:原来同一个图片可以用不同的试题表示,同一试题可以说不一样的事情,看你说的是哪件事情。

  四、活动延伸

  这里的试题有的表示扇子,有的表示灯笼,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比如说妈妈先买了3个苹果,爸爸又买来了在2个苹果,一共买来了5个苹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积极操作、探索,通过“画手数格,抓珠数数”等途径,来比较准确地判断手的大小。

  2.学习数数、测量、统计、表达与交流,初步习得积极地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态度。

  3.养成实验中的记录习惯,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张方格纸珠子、盘子、绳子若干。

  2、集体记录表一张。

  【教学过程】

  一、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请孩子们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问: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它们一样大吗?

  2.今天我们要选出班里大手冠军和小手冠军,那用什么方法可知道手的大小呢?

  3.哪种方法能使我们更准确的知道手的大小呢?

  二、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运用格子纸和珠子的方法,测量手的大小

  1.让孩子们在方格纸上画画小手,数数手占的格数,了解手的大小。

  1)格子纸上有整格、半格怎么办?

  2)整格与半格分类记录

  3)小结:手形所占的格子数多,就说明手大;

  手形所占的格子数少,就说明手小。

  2.小组合作:探索每个人的手能抓起多少珠子

  1)将抓起的珠子数量记录在纸上

  2)小结:抓的珠子数多就说明手大;抓的`珠子数少就说明手小。

  三、根据全班的统计结果,对测量手大小的方法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1.提问:

  1)通过画手、抓珠子,我们是否知道了手的大小?

  2)我们画了手,抓了珠子,怎么就知道了手的大小呢?

  2.引导幼儿观察集体记录表

  1)看看谁的手形占的格子数多,谁抓的珠子数最多,找出大手冠军。

  2)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小手冠军。

  3)这种方法是否真的可行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请大手冠军与小手冠军的两位小朋友验证给全体孩子看。(手对手)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06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4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6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7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