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25 09:38:0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0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探索10以内相邻数。

  2.探索发现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自备红圆点2个,蓝圆点3个,绿圆点4个:1--10的竖长条点卡,数卡1--10.

  三、活动过程:

  1.认识3的相邻数。

  a教师将三种颜色的圆点散放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b教师:谁来把一样的圆点放在一起,并且按数目的多少排队?

  c教师:每种圆点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个别幼儿在每种圆点下面用数字表示他们的数目。

  d教师:圆点是怎样排队的?3个圆点的前面是几个什么?;本文3个圆点的后面是几个什么?

  e教师:为什么2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前面?4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后面?

  f教师:3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3比2怎么样?3比4又怎么样?

  2.体验相邻3个数之间的关系。

  a教师出示1--10的竖长条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数字。

  b教师指着4的竖长条点卡,提问:图上有几个点?请找出比它少1的`竖长条点卡和比它多1的竖长条点卡。

  c教师:1个数字有几个朋友?是两个什么样的朋友?

  d教师:数字8有朋友么?他的朋友是谁?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8的朋友的?

  f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一个数总比它前一个数大1,比它后一个数小1.

  3.游戏:找相邻数朋友。

  a教师:老师报一个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这两个数的好朋友举起来(多1与少1)。

  b教师报1--10的任意一个数,幼儿举相邻数数卡。

  c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个人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数卡,然后交换玩。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

  2、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

  3、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和思考问题。

  重点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

  难点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具 挂图《图形与空间》,各种形状板。

  学具 我的数学材料,加减法记录单,附加题材料,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操作形状板,请幼儿仔细观察拼图的.过程。

  --这些图形是用什么形状组合出来的?用了几块?

  2、小组活动。

  幼儿自由选用形状板拼出各种几何图形组合。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第三、四组,加减法作业单。

  第五、六组,附加题。

  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实施策略及方法】

  考虑到学习数字分合的枯燥性,我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以“帮悟空分桃”为主线,让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习5的分解、组成。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的最优化组合。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组成、分解,初步了解组成的基本规律。

  2、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正确表达。

  【活动准备】

  1、悟空头饰1个,桃子实物5只,桃子模型每人5个,盘子每人2个。

  2、多媒体教学课件,保龄球、套圈、投弹教具各一套。

  3、铅笔、橡皮、记录卡、练习纸、幼儿用书第三册第13页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吗?(桃子)

  二、过程:

  1、复习4的分解、组成:

  今天,师傅拿来4个桃子,(出示4个桃子实物)让悟空分两次吃完,问它有几种吃法?这下可把悟空难住了!谁有好主意?谁愿意帮帮它?

  (活动中,根据幼儿回答,课件出示4的分成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递增、递减的规律。)

  2、自由探索、记录: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帮悟空分了桃子,还发现了数字排列的规律。悟空可高兴了,它拔出一根毫毛,一吹……看!给我们变出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

  (介绍玩法,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把自己玩的结果记在记录卡上)

  玩法介绍:

  保龄球:保龄球瓶5个一组摆好。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保龄球打球瓶。

  记录:打倒了几个?剩下几个?

  套 圈:5只小猪在地上摆好。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圈套小猪。

  记录:套住了几个?剩下几个?

  投炸 弹: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将5个沙包(炸 弹)一起向前方的圈里投。

  记录:投中了几个?几个没投中?

  3、互相交流:

  孩子们,你们玩的`这么开心,现在找个好朋友互相说一说:你刚才玩的什么?怎么玩的?结果怎么样?和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吧!

  4、集体总结:

  谁想把你玩的什么?结果怎样?和我说一说。

  (1)大屏幕出示孩子们说的记录结果,组成5的分成式。

  (2)引导幼儿尝试用4的分成式里找到的递增、递减规律整理5的分成式。

  (3)用5个桃子实物演示讲解互换、互补规律。

  5、操作体验:

  (1)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了5分成两部分有这4种方法,现在你能不能自己帮悟空把5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再按照刚才你发现的不同的规律来记录你的办法呢?试试看!后边你的操作材料里都有5个桃子的模型,可以用它来分一分,试一试!

  (2)完成的小朋友和你身边的好朋友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的?

  (3)教师检查、总结:按照排列规律的不同分几次检查孩子们的完成情况,对有问题的孩子给予适当指导。

  6、巩固练习5以内数的组成:

  游戏:吃桃

  规则:课件随机出示2—5个桃子。首先,孩子们说出一共 ?个桃子;老师说:“我吃掉了 ** 个。”孩子们说:“我吃掉 ## 个。 **和##合起来是?”

  7、完成幼儿用书第13页:

  现在,把我们刚才吃桃子的办法写在这张练习纸上吧。看谁又对又快。

  三、结束:

  教师戴悟空面具说:“孩子们,把你们记下来的办法拿到这边给我看一看吧!”

  (把孩子们带出活动场地)。

  【设计意图】

  幼儿在学习数字2-4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数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种分成方法。但在动手操作记录上却不怎么好。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习 5的分解、组成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操作、记录上面,并进一步学习5的分解、组成。使其更深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幼儿学过3和4的组成和加减后.对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知,也欢尝试用数的组成和加减表示画面的意思,喜欢自己编应用题。5的组成是5的加减运算的基础,因此要从复习5的组成中,逐步推理出加减的算式。互换互补的规律对幼儿来说较难,教师要引导幼儿从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中理解这个数学规律,避免直接的教授。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在观察图片、分组游戏中,自主学习5的加减并创编应用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

  1.知道5的加减算式可以表示关于5的数量变化,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

  2.尝试根据5的组成推理出5的加减算式,会看图说出5的加减运算,口头编出应用题,并拼摆算式。

  3.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事情可用加减法计算,感受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用薯片筒自制的摇摇乐玩具若干个(在簡底中间用卡纸间隔成两个半圆,卡纸高度适宜,摇晃时小珠子能在两个半圆部分间跳动),“5的分合”空白表若干张。

  2.自备图片(5只小猫的系列图片,第1幅图片是1只先来,4只后来:第2幅图片是2只黄色,3只棕色;第3幅图片是3只在屋顶上,2只在屋檐下),5的数字卡片、运算符号卡片、分合号卡片教师与幼儿每人1套。

  3.教师自备改错卡和涂色题卡,铅笔、橡皮,幼儿每人1份,数字书写范例幼儿学习材料”一《我健康我快乐》。

  4.幼儿已经掌握3和4的组成和加减,对5的组成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玩游戏“摇摇乐”,回、复习5的4种分法。介绍游戏“摇摇乐”的玩法及记录结果的方法。

  请幼儿摇一摇自己的小简,看一看小豆子位置的变化,探索5的4种分法并进行记录。幼儿游戏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和幼儿一起归纳总结 5的组成。

  2.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画面中数的关系,梳理出5的加减法算式。

  (1)结合鸟儿飞来的先后顺序,引导幼儿描述并摆算式。先摆加法,再摆减法。例如:“草地上来了1只小猫,后来又来了4只小猫,一共有5只小猫。”

  请幼儿摆出算式1+4=5,说出各个数字及符号代表的意义。

  提问:“如果先来4只小猫,又来1只小猫呢?怎么摆算式?”幼儿可摆出:4+1=5。引导幼儿发现:将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位置,总数不变。引导幼儿运用5的组成进行推理,摆出5的第一组减法算式。例如:因为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是5,所以5-1=4,5-4=1

  (2)启发幼儿根据图片上小猫的不同演色以及在屋顶上和在屋糖下不同的'位置等写出分合式并摆出其他5的加减法算式。2+3=53+2=5

  例如:根据5可以分成2和3,可以摆出5-2=35-3=2

  请幼儿说出式子中的数字和符号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例如:因为5可以分成2和3,2和3合起来是5,所以3+2=5,2+3=5,5-2=3,5-3=2

  3.根据5的加减算式,尝试编出应用题。

  例如:根据5-2=3,编出:柜台上有5个玩具车,卖出两辆,还剩下几辆?

  4.开展分组小游戏,引导幼儿熟练掌握5的加减。

  第1组:快问快答。幼儿轮流当描主,描主说出3+2,其他幼儿抢答3+2=5。谁成功抢答,谁作为新的主来出题。

  第2组:找错误。请幼儿从图卡中找到一处错误,画哭脸符号并改正。例如2+3=4可改为2+3=5。

  第3组:涂色。根据算式,给相应的图案涂色。例如:看到3+2=5,就可以涂3个红色,2个黄色。

  5.观察数字书写范例,学习5的书写。

  带领幼儿复习1-5的数字特点和笔顺,重温起笔、落笔的位置。幼儿在老师准备的范例上书写5,教师要引导幼儿一个一个地写,提醒幼儿书写工整并保持纸面整洁

  【活动延伸】

  在益智区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我健康我快乐》第30页。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2的加法,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认识加号,并理解其意义,初步学习列式计算。

  3.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分开和聚集[2-63]

  2.幼儿操作用水果卡片若干。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趣味练习,复习2的组成。

  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们比一比,看看谁填得又快又好!

  二、展开

  1.通过课件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桌子上有一个苹果,又放桌上一个苹果。

  启发: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什么问题?针对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鼓励。

  (2)在幼儿所提出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问题:

  桌上一共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思考:求桌上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

  幼儿回答后,教师演示1+1= 。

  2.鼓励幼儿交流各自的算法。

  (1)提问:1加1得几?你是怎么算的.?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师巡视,注意倾听幼儿的不同想法。

  (2)请持有不同想法的幼儿上台说说自己算的过程。

  -用数数的方法(1、2)算出来的。

  -从1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一个数(1、2)算出来的。

  -拨手指数出来的:1个加1个是2个。

  -知道1和1组成2,所以1加1得2。

  3.总结提炼。

  (1)提问:不看图,你会计算1加1得几吗?

  引导幼儿联系数的组成知识。

  (2)引导幼儿逐步脱离直观,过渡到应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

  (3)推理:依此方法,学习3的加法。

  4.做练习。

  (1)展示课件,让幼儿说说题意和怎样列式,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计算并在方框里填上得数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3)展示算式,让幼儿比较异同,使幼儿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

  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

  三、结束

  讲评结束,表扬课堂上积极脑筋的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数学活动《按群测数》中,小朋友学习先看多的一部分,然后再接着往下数少的一部分的方法来数实物卡片上的小动物,有一个小朋友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来数这张卡片上的小动物,她是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来数的,也很快地数出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来数比较多的物品时也都会采用按两个两个、三个三个或五个五个的方法来数。让幼儿运用这种数数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幼儿按群数数的能力,也能为幼儿在生活中需要数比较多的物品时带来方便。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发现、讨论来比较哪种数数的办法比较快,在进行多次按数群数数的实践中获得数数经验。

  活动目标:

  1. 尝试按数群整2、整3、整5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 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会按群测数,会单个数数。

  2.物质材料准备:教具:ppt、记录纸。学具:记录纸、铅笔、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针。

  活动过程:

  一.点数统计物品

  1.认识文具用品小熊新开了一个文具超市,超市里经营着许多文具用品,有剪刀、橡皮……

  2.点数文具用品并统计由于超市刚刚开张,摆在货架上的商品还没有来得及统计,请小朋友统计一下每种文具用品分别有多少,然后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3.交流统计结果谁来说说你统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每种文具用品的数量。

  二.按数群数数,统计物品

  1.共同探讨“快数”的方法有许多小朋友是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的`,有谁能用比较快的方法来数它们呢?大家去试试看。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比较快的方法来数的?(幼儿介绍)

  2.学习按数群数数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堆摆得很不整齐的橡皮,我们按两个两个来数这些橡皮。教师带领幼儿用整2的方法数。(整3、整5的方法类同)重点:如不能用整3或整5来数完的话,最后一组就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数。

  3.幼儿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

  4.再次统计文具用品数量。

  5.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

  小结:原来我们来数摆得不整齐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

  三.线上游戏,巩固按数群数数的方法线上游戏:幼儿停在线上走,音乐停时幼儿按教师所说的数字找伙伴,幼儿集体按数群数数。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习将数量是5的水果分成2份,探索分合的不同答案,分水果。

  2、按每次取5个苹果放成一排,分成2份的程序进行操作。

  活动准备:

  教具 一块大磁性黑板,上面贴有爷爷、奶奶头像。

  学具 人手一份(磁性板,25个苹果,人物头像2个),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小组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材料,激发;活动兴趣。

  “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放着什么?”(磁板和苹果,幼儿教案《分水果》。)“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给爷爷奶奶分苹果的游戏。”

  (2)交代活动规则要求。

  a 每次取5个苹果拍成一排,燃后把5个苹果分成两份,一份给爷爷,一份给奶奶。

  b 每次分给爷爷、奶奶的苹果数量都不能相同。

  c 分好后,说一说:第一次分给爷爷几个、奶奶几个,第二次分给爷爷几个、奶奶几个等。

  (3)幼儿操作活动,探索雪洗的组成。

  a 先请幼儿每人从框子里拔个苹果在磁板上拍成一排,然后分成两份,做好一次后再接着往下做。

  b 幼儿操作,教师迅速浏览全班幼儿活动的情况,虽没有按要求操作的幼儿及时提示,教师重点观察拿取得十否是个苹果,分成两份有无重复现象,又没有遗漏。

  2、集体活动。

  (1)学习按指示监查的分合结果。

  a 请几位幼儿展示并将数自己分合苹果的结果,师生共同检查他的.每排是否拜访了5个苹果,每次视否把5个苹果分成了不同的两份。

  b 小朋友看一看分合的苹果数量又没有重复,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

  (2)让幼儿在此操作,探索不同的分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

  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5、6、7、8、9、10的实物卡片共6张。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 目测数群,感知10以内的数。

  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数 (2) 学习按群测数。

  教师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 x?说一说: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7的实物卡片,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教师借助手势,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

  2、操作活动。

  (1) 看实物和圆点连线。(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再写上数字。

  (2) 统计活动。

  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1) 重点评价:“看图连线”和“按标记写数字”,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2) 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平平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平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对"一双"、"一对"的概念不太清楚,经常会说出一些笑言。现在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都戴起了手套,但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找到一只,丢了另一只,或者是找到的两只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双双对对这个数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一双"、"一对"的含义,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知道"一双"、"一对"的含义。

  2、难点:能准确将物品进行配对。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向幼儿简单介绍"双"、"对"的含义及使用条件。】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或"一对××"。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的让幼儿理解了活动的意义,也增进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知识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里,主要是考验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再次强化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对知识进行巩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游戏《成双成对》。

  活动反思:

  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或"一对××"。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

  小百科:双(拼音:shuā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 ,其古字形像一手抓住两只鸟。双的本义指两只鸟,引申泛指成双成对的,又引申为二或二的倍数的、偶数的。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8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3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3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4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