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从学生写的续文看,有关水生参军的,学生写得较拘谨,展不开,而有关归途遇敌的,则一般写得生动有趣,有的还挥洒自如,出奇见新,这说明前一个猜读点不如第二个选得好。学生们对青年夫妇间的感情关系体验和了解不深,写起来自然受到限制。这说明猜读续写点必须选择恰当,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第四步对照原文,寻找差距。续文完成后还要拿来和原文对照,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原文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典范文章,学生写的续文自然和它存在着种种差距,找出这些差距,在以后作文时加以改进,这样就可使作文水平提高一步。学生说这种对照,标准具体,目的明确,效果好。通过对照有的学生认识到把水生嫂一开始就写得很完美或很落后都不合乎作品实际,不能显现水生嫂由普通农村妇女到游击战士的成长过程;有的学生则发现自己有关归途遇敌续文的种种漏洞和破绽。总之通过对照,学生看到原作的精妙之处,作者的良苦用心。从阅读的角度说,这对照阅读已具鉴赏的性质了。当然在对照中学生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自己的写作实力,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猜读续写的优点是:
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紧密结合。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读和写不易结合紧密,读是读,写是写,形成两张皮。而在猜读续写活动中,读的目的是写,读孕育写,带动写;写是读的继续和深化,写促进了读,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读始,以写续,又以读(对照)结,读写读就是猜读续写的全过程。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说,读,是感受别人的形象思维成果(局部),又是自己形象思维的触发点以及进一步展开的起点,而写则是自己形象思维成果的外化。
二、提高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都能达到这样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体会,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要教了吗?叶老在这里强调了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而猜读续写正有助于这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能引导学生进入叶老所说的那种境界。
整个猜读续写活动都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的,他们认真深入地自读课文片断,既理解其字面意,明示信息,又把握其言外意、隐含信息。他们还理出头绪,抓住线索,构思续文,还对照原文,加工修改。他们自历其力,自致其知,坚持下去,便自有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了。
三、激活思维,开发智力。由于在猜读续写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创造愿望能得到满足,他们的形象思维被激活。依靠形象思维,他们筛选积累在头脑里的素材;依靠形象思维,他们续接曲折生动的故事;依靠形象思维,他们塑造、修改人物形象总之,在形象思维的参与下,各种猜测,构思方案纷至沓来,难以自己;各种创造性的情节、对话以及细节不时闪现,出奇见新。学生感到续写了一次作文,思维似乎活多了,脑子似乎聪明多了,续写锻炼了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产生了精美的续文。
当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不可截然分开的,猜读续写虽然主要依靠形象思维,但并不排斥逻辑思维,相反地,它还需要逻辑思维的参与,而就事说理式文章的续写则主要靠逻辑思维的作用。
续写要受到原文内容的限制,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任何语言的任何一句话,它的意义决不等于一个一个字的总和,而是还多点什么。(吕叔湘)语言这种增值现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对原文的不同理解,发挥想象,调动自己直接、间接的经验,构思出各具特色的续文来。
猜读续写和仿写不同,仿写侧重在仿,用的是求同思维,让学生在求同中增长写作才干。
猜读续写和改写也不同,改写侧重在改,用的是求异思维,让学生在求异中提高写作能力。
而猜读续写侧重在猜,既用求同思维,又用求异思维,思路和原文可能接近,也可能大相径庭。
猜读续写的方法还适用于课外阅读和写作。
【附录】学生续写文章两篇
《荷花淀》猜读续写练习
一
女人沉默了,尽管她不停地忙着编席子,而编出的席子却糙得不像出自她的手。
我知道,水生打破了僵局,这下可苦了你了。可是我作为队长,理当带个头。如果谁都不去打鬼子,那乡亲们可怎么活呀!
听着丈夫的话,女人心里乱成了一团麻。这些道理,她都懂;可真要是让他走了,年事已高的老人,乳臭未干的孩子,一切只有她一个人承担了。再说,这兵荒马乱的,真有个三长两短她不敢再想下去,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水生忙解释道:别担心,过不了多久,打走了鬼子,我就回来了。你不想见到我戴着大红花胜利归来吗?
又是一阵沉默,女人渐渐清醒了许多,她深知丈夫此举的必要。于是,她擦了擦泪水,抬起头坚定地说:你去吧,家里一切有我。你去打鬼子,别为我们担心。
水生会心地笑了,他知道她会同意的。
二
小船拼命向前摇。可奇怪的是日本大船并没追赶他们,而是径直向东去了。小船停下来,女人们都在纳闷。水生嫂似乎想起了什么,怔了怔,慢慢地说:我看见船头上那个穿日本服的怎么竟有些像水生。妹子,这怎么可能。是你太想水生兄弟了吧?张猛子的女人说。船上的人都笑了。水生嫂沉默了一会儿,脸绷得紧紧的:一定是他,我不会看错的,莫非他嫂子你可别这么想,水生哥不是那种人。不行,我一定要弄明白!
小船又摇了起来,向东,顺着大船去的方向。不一会儿,大船的轮廓渐渐现了出来。它正停泊在一个小码头上,是同口。水生嫂心里咯噔一下。最近,这里鬼子活动频繁,一队伪兵正在岩上修筑岗楼。日本人想在这儿建据点。
小船钻进了芦苇,借着芦苇的掩护,女人们上了岩。水生嫂对大家说:小心,这里伪兵多,咱们可别让他们撞着。大伙儿都点了点头。于是她们沿着草丛向前走。闪过一棵大杨树,就望见了敌人的岗楼,已经快修好了,周围约三十多个伪兵正忙忙碌碌,旁边还停着五辆运土石的马车,十几名老乡正在卸车。哎,看,那几个日本兵在那儿!马林的女人用手一指。只见那几个日本兵正在和一名伪军官说话。那军官又是点头,又是哈腰。走,我们过去看看。水生嫂招呼大家。她们顺着树丛爬了过去。
呀,真是水生。水生嫂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子。咦,那不是猛子吗?还有马林、二虎子。女人们一下子糊涂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时候,水生他们几个已经在伪军军官的陪同下进了岗楼,又过了一会儿,突然,砰,砰!岗楼里响起了枪声。说时迟,那时快,正在卸车的老乡扔下砖石,从车上拿出枪,立刻枪声大作。周围的伪军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逃命要紧,抱着脑袋四处逃散。
正乱间,水生几个从岗楼里冲了出来,一边跑,一边把日本帽抓了下来,狠狠地甩在地上,并冲着那几个老乡模样的人喊:卧倒!只听轰的一声,岗楼被炸塌了。水生兴奋地一边挥着拳头,一边领着其他人向后撤,女人们终于明白了。水生嫂忍不住冲出去,抱住了水生。水生愣了一下,但立刻抓起她的手,快走!
水生已经为这事冲水生嫂吼过好几次,水生嫂也自己检讨了。但水生嫂的心里却想:我的水生真是好样的。
一次成功地让学生改编电影的尝试
语文素质教育典型个案
蒋玉军
《荷花淀》是中国现代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体现了孙犁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的风格,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本。笔者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为了教出自读课文的特色,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试着将它改编成电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大家平时很喜欢看电影看电视,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把《荷花淀》改编成电影怎么样?
学生(齐声):好!(学生兴奋,小声议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师:要把课文改编成电影,我们首先得熟悉一下本文写的几个主要情节片断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我这两个问题,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现在请同学说说。
生(1):本文主要叙述了三个典型场景,一是夫妻话别,这是故事的开端,二是探夫遇敌,这是故事的发展,三是助夫杀敌,这是故事的高潮。作家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善良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和祖国勇敢战斗的精神。
师:回答正确。现在我们就开始改编电影,哪位同学先说?
(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
生(2):影片一开始可这样安排:月亮朗照下的镜头出现一农家小院,一个青年妇女在聚精会神地编席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忽然,镜头瞄准笼起的一层薄薄透明雾气的水面,带出了新鲜的荷花(停顿)下边我改编不了啦。
(学生笑了)
师:这位同学开头编得很好,想象力很丰富,谁接着说下去?
生(3):这时,应将镜头推近荷花荷叶,用特技将荷花开放的情景拍出来,这时屏幕上出现几个行书大字:荷花淀。(学生鼓掌)
生(4):(自动站起)这几个大字应是白色的。
师:为什么?
生(4):荷花是粉红色的,荷叶是绿色的,水面是清澈的,再加白字,更醒目一些。
师:这位同学还懂得色彩的搭配,很好。我们接着改编。
(同学们更加活跃)
生(5):镜头一转,院子门被打开了,很晚,一个男人叫水生的回家了。
师:他的服饰如何处理?
生(5):他头戴着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板。他轻手轻脚的踏进了家门。
(学生热烈鼓掌)
师:大家的鼓掌是对这位同学的赞赏,他改编得很好,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电影艺术家。(学生笑)下面该改编哪个情节了?
生(齐声):夫妻话别。
师:请同学们继续往下改编。
生(7):(主动站起)这时应穿插几句画外音,不然的话,跟上面的镜头连起来让人看不明白。
师:很好,你还知道画外音这个词,请你导导看?
生(7):就是将游击组到区上开会的情况简介一下,用叙述人语言处理。
师:这个画外音实质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缘起,很有必要。
生(8):水生嫂抬头笑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应轻声轻语,充满关切。(学生笑)
师: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8)模仿了一下,引起了热烈的鼓掌。
生(9):这里应精选三位演员,一位扮演水生,一位扮演水生嫂,一位扮演水生的爹。
师:好,请你选出四位同学扮演一下好吗?
注:生(9)选出了四位演员,分角色到讲台表演,引起了强烈反响。
生(10):刚才那个水生嫂扮演得不够自然。
师:为什么?
生(10):她的手指被苇眉子划破是心灵震动的.外在的表现,这个动作很小,应很隐蔽,她想掩饰自己的心态,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女性,想借这一动作平息自己起伏的心绪。她不希望丈夫看到自己软弱的表现,显示了其坚强的性格,刚才她吮的动作太夸张,过于做作了,而且被水生发现了。
师:水生,你看见没有?
扮演水生的学生:看见了。
(同学大笑,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师:那位同学对于这一段故事情节理解得很透,好,请继续。
学生(11):镜头一转,转到了几个女人探夫遇敌这里。应重点刻画五位女人探夫前的可爱的对话。应体现第一个女人的机智伶俐,第二个爽朗率真,第三个女人水生嫂的稳重与成熟,第四个女人的快人快语,第五个女人的忸怩含蓄的特点。要精心选择演员。
师:好,就请你导一下这一情节,好吗?
注:这位同学精选了五位女生,分别扮演这五个角色,非常成功。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课堂气氛这时达到高潮。
生(11):在遇敌这一场景中,应重点突出她们探夫未遇、扫兴而归、不料遇敌的紧张场景,拼命地跑,无意中将敌人引入了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战士们的伏击圈。当她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响后,妇女们齐翻身跳到水里。
生(12):应重点突出她的矫健勇敢的身姿。
师:为什么?
生(12):她们已经成长为革命的后备军,这也是助夫杀敌这一情节的主要基础。
(同学们鼓掌)
师:下面战斗结束后,他们开始捞战利品,下面应重点描写什么细节?
生(13):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的船上后,女人也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来,又丢过去的细节描写,应把镜头拉近,重点刻画。
师:为何?
生(13):因这能渲染胜利后欢乐的气氛,表现了夫妻间相亲相爱略带幽默的情感。
师:不错,这种紧张的战斗场景与生活细节的揉合能使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
师:拍电影常常把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跨度的镜头剪辑组合起来,使其前后连贯。例如前一镜头是一双小鞋,后一镜头是一双大鞋,表示孩子已长大。再如前一画面是上海,后一画面是北京,表示主人从上海到了北京,这种手法叫蒙太奇。
生(14):我认为用这一手法再叙述又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她们一个个在冰船上警戒,敌人围剿大苇塘时,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于芦苇里。
师:这位同学用了蒙太奇手法,很好。结尾怎样改编呢?
生(15):老师,我看就安排水生的部队胜利归来的场景吧。
生(16):我反对。这样的结尾太俗气,太不含蓄了。
师:那你如何做?
生(16):我看应特写荷花,那一排排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粉色的荷花高高挺出来,她们是哨兵,她们是铜墙铁壁。
(学生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赞许了这个高明的结尾设计。那你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学生(16):这种结尾可以使影片首尾响应,结构浑然一体,二是隐喻抗日根据地人民已经成长起来,三是表现反战主题,四是紧扣影片的名字荷花淀。
(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主动站起)
师:今天这节课上得很好,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下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续编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编出一个大家都爱听的故事。
2、先在小组讲,然后在全班交流。
3、口述自己打算怎样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续编《猪八戒吃西瓜》,编出一个大家都爱听的故事。
教具准备:
录音
教学过程:
一听录音,弄懂课文内容。请学生回忆,课文主要讲了猪八戒的什么事?再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哪部分最感兴趣
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续编”是接在原来结尾继续讲述的意思。续编故事,首先要把故事情节弄清楚,然后从原来故事的结尾接着往下编。
二怎样编故事呢?应该注意什么呢(分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讲:续编故事的关键是展开想象,但不是胡思乱想,要根据故事情节接着往下想。
三你打算怎样编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发言。
教师讲:打开思路,展开想象,一定能编出大家爱听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饶恕”、 “惩罚”、 “肝脏”、 “驱寒取暖”、“气急败坏”、“挽弓搭箭”等新词,积累“决不会、更不会”、“尽管、就是“等句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关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取火的英雄壮举,学习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反复阅读、朗读中,体会理解英雄行为、感悟英雄本质。
2、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诗歌,激发兴趣。
1、出示诗歌的片段,请同学们大声朗读。
2、诗中的巨人是谁?叫出他的名字。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一神,我们将随着课文去认识,了解这位巨人。
二、展示收获,整体感知。
1、认读理解第一组词语
出示:饶恕 惩罚 肝脏 驱寒取暖 气急败坏 挽弓搭箭
2、认读第二组词语
出示:普罗米修斯 阿波罗 宙斯 赫拉克勒斯
从这一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神与普罗米修斯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三、品析语言,赞颂英雄。
1、没火的悲惨
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谁来读,把一个个句子读成一幅幅画面。
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天天让你吃生的,你会怎样?读出你的难受,天天让你吃生的,你会?读。
闭上眼睛,太阳落下去了,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光,你啥也看不见,这时从远处传来野兽的吼叫,你一定感到怎样?读出你的害怕。
创设情境: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没有(出示:火)你听,惊恐万状的孩子在呼喊——火,饥肠辘辘的老人在呼喊,瑟瑟发抖的青年在呼喊——火。
这是一幅怎样的情境?当普罗米修斯看到这一惨景后一定在想什么?
他又是怎样做的?作为一个天神本可以不管人间的事,但他却冒着生命危险去取火,你认为他是个怎杨的神?
2、有火的幸福
出示:自从有了火,人类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在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人们用火的几幅画面?哪几幅?
仅仅只有这三幅吗?从哪里知道的?
省略号意味着你还会看到更多的画面,把你看到的画面,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出示句式训练。
3、痛苦的折磨
出示: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的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哪个字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板书:锁)你看旁边这个大而硬的“金”,让你感受到什么?
此刻他一定想?一定想?但他不能呀?因为他被死死地所在那儿。
据神话资料记载,他这一锁就锁了三万年,所以,当烈日暴晒时,我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女生读。当寒风刺骨时,我们还是看到这样的画面,男生读。
这样残酷的'折磨普罗米修斯屈服了吗?你又认为他是一个怎杨的神?
出示: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哪个字刺痛了你?(板书:啄)你看这只凶恶的鹫鹰张开血盆大口,用它尖利的的嘴啄掉了普罗米斯心脏。
用一个词形容他此刻的样子。
白天你看到了什么?晚上你看到了什么?白天你看到了?晚上你看到了?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好受吗?那真是一种无法用语文形容的痛,那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吧。齐读。
4、态度坚决
出示: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你从哪里读出了坚定?
你还从哪里读出了坚定?
33个字,两个小小的标点足以让人看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坚定,所以,铁环锁着他,他坚定地回答,一组读,烈日暴晒着他,他坚定地回答,二组读,寒风侵袭着他,他坚定地回答,三组读,鹫鹰啄食着他,他依然坚定地回答,四组读,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他的回答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响亮,全班读。
四、训练写话,概括提升。
1、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普罗米修斯说,可以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赞赞他。
2、配乐读诗人的诗。
3、教师小结。推荐读《希腊神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4课《秋天》
教材解读:
《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7节,首尾两节呼应,总体概括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二至六节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秋天活泼可爱、成熟丰收、多姿多彩的特点。诗歌语言活泼,想象奇特,拟人手法贯穿始终,贴近儿童生活经验,可谓为儿童量身定做的一曲秋的赞歌。
设计理念:
“用诗的方式教学诗歌”。关于课文,在文字理解上学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我以为教学的重点放在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上,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诗趣、情趣和童趣;教学方法则以诵读品味为主,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实现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整体的阅读感悟中适度拓展和表达运用,在扎实有效的“学语习文”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多重的受益。
学习目标:
1.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指导学生逐步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自然积累和背诵课文。
2.在课文语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凭借文字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秋天的成熟丰收的美好图景,体会诗人洋溢在诗中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初步读准、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 初步感受诗人对秋天的歌颂和赞美之情,学习第一节,体会出秋天太阳和空气的宜人特点。
流程设计:
一、诗文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疏通词语
三、走进秋天,感受秋景
四、指导写字,临写入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秋天,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体会诗歌写法,仿照写法进行语言实践。
流程设计:
一、起
1.秋天是位神奇的魔法师,他给大自然中的好朋友都捎去了一封神奇的信。收到了他的信啊,所有的朋友们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你瞧,太阳的脸儿变红了——(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空气的身子变香了——(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2.上一节课,咱们已经初步读了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继续乘着诗的翅膀,走进秋天,品味秋天,好吗?
二、承
1.听,秋天的信使来了(图片声音)!谁啊?诗中是怎样写秋风的?谁来读一读。(生读)谢谢你,读真准确。
喜欢这秋风吗?你喜欢这秋风的什么呢?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读看。
谁也来读读。(生读)你又读出了什么?
2.多么活泼可爱的秋风啊,难怪大家都喜欢。这秋风简直就是一个 。是啊,这儿作者把秋风当作孩子来写了,这样,秋风一下子就“活”了,它竟然能 ,竟然能 ,它还能 。太神奇了,这就是想象的力量,就是诗的力量。我们一起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这个“轻轻”读得多好。秋风啊,你轻轻涂掉了夏天的什么呢?(夏日的骄阳,夏日的雷暴,涂掉了夏日蝉鸣)
4.情景朗读:孩子们看哪,田野里,稻浪滚滚,那是(生1读)——小路旁,向日葵在点头微笑,那是(生2读)——走在秋天,香飘万里,那是(齐读)——
三、展
1.活泼可爱的秋风,扑面而来,又一路奔去。秋风,都跑过哪儿?又带来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5小节,边读边思考,也可以拿出笔来画一画。开始吧!
2.秋风跑啊跑,它给谁带来了什么变化?我们来交流。
这么多变化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一)预设一:成熟的秋天
1.(相机出示)秋风跑啊跑,它给谁带来了什么变化?就请你读一读。(师评价)
谁也来读一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在评价中提炼“成熟”,板书)。
咱们合作来读读(引读)。
2.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这些景物啊都迫不及待地跑出来了(配图)。让我们选择其中一幅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这成熟的秋天,我们还一定产生了许多美好的联想。拿出我们的练习纸,任选一种写一写,比一比谁最能体现出它们的成熟。(音乐声中写,师巡视。)
3.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成熟的在心中定格!(齐读)
4.(换快板节奏读)
(二)预设二:多彩的秋天
1.秋风跑啊跑,你还发现秋风带来了什么?你给大家读读看。
2.(交流)还真有一点嚷的味,谁也来“嚷嚷”看。
苹果呀,你真的感觉嫌冷吗?(秋天感到凉快才对啊)你为什么嚷冷呢?你真是想到苹果心里去了啊。
葡萄你也真的感觉到冷吗?让我们读出这种迫不及待(渴望成熟)的心情。
4.孩子们,看,我们把他们嚷的内容对调一下行吗?(红、紫对换)为什么不行?是啊,可见诗人用词多么准确!
5.孩子们,除了苹果、葡萄还有谁在嚷嚷着?他们又要干什么呢?(出示句式练说)
6.好一个多彩的秋天!谁说“万紫千红总是春”,咱秋天“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啊,咱们一起来(齐读)!
(三)预设三:喜悦的秋天
1.秋风跑啊跑,它还带来了什么?
2.(出示)是这一段话吗?你读读看!我们体会出了你的喜悦。孩子们也想感受这份喜悦吗?同桌的两个孩子,一个玉米,一个是高梁,比比看,谁更能读出这份喜悦。
3.哪一桌愿意把你们的喜悦与大家分享。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喜悦。给你们一个奖励,请你们推荐一桌也来读读。
4.情景对话:玉米,你为什么这么乐呀?高梁,你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
5.让我们喜悦玉米的喜悦,快乐着高粱的快乐,男孩子们,你们就是那举着红缨的玉米,女孩子们,你们就是那红着脸笑的高粱,好吗?起——!
(四)感情诵读
1.感谢秋风带来了秋的消息。成熟的秋天让我们欣喜,多彩的秋天让我们迷恋,喜悦的秋天让我们陶醉。孩子们,把这一道道秋天的风景牢牢地记住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大家先练一练。
3.谁愿意给我们带来成熟的秋天。多彩。喜悦。(老师配乐)
四、转
1.金色的秋风又起了,让我们跟上他的步伐,把目光再次投向田野吧。请自由读第六小节,你还发现了秋天的什么?(交流)
2.想一想:读了这一节你最想问的是什么?(汗珠,正因为有了农民伯伯的勤劳,才有了田野的井井井有条,才有了田野的蓬蓬勃勃。)
3.(指板书)劳动中的人们成了田野里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看来,这不仅是一个成熟的秋天、多彩的秋天,喜悦的秋天,还是一个___的秋天。
4.沐浴着这秋天的阳光,流连于这无边的秋光,真让人不忍离开。让我们捡一片秋叶将整个秋天(珍藏)(板画)。难怪诗人也深情地感叹:(出示:齐读最后一节)
7.这醉人的笑啊,永远地留在了诗人的心里,也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里,满怀激情,一齐读。
五、合
1.就是这样的神奇!大自然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秋风涂抹掉夏天所有的脚印,留下一个深深的属于秋的脚印。(录音机动)总有一天,秋天的脚印也会被悄悄地涂掉。但只要我们在心中珍藏起这一个秋天,我们就会永远满怀期待地守望着下一个更红更娇、更甜更好的秋天。
2.秋天还给我们留下了一封信,咱们拆开瞧瞧:
(1)画一画:把诗歌中描绘的秋景改画成一幅画。(诗中有画)
(2)读一读:选读其他写秋的诗文,体会不同的秋天。(不同情感)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
2、感知并熟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
PowerPoint 课件,蟋蟀的图片,每位学生一张画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谈话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都把自己的住宅打扮得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一块来聊聊有关“住宅”的话题。
(板书: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你们家的住宅?
(指3、4名学生)
你说的真棒,看来平时一定是个注意观察的孩子,老师真想到你家去参观一下。可是,有一位朋友不服气,他想和你们比一比住宅。是谁呢?听,它来了!(放蟋蟀的声音)(在“住宅”前贴上蟋蟀的图片,并在下面打上括号)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
三、整体感知课文,解决字词
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小家伙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以便和它一比高低。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快速地阅读课文。
课件出示要求:
1、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补充课题。
检查自学情况。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质疑、解疑。
谁来帮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的名字给添上。
(说:看谁跑的快,先上来的先写,不用举手。把人数控制在三个左右)
我们看他们写得对不对。
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
蟋蟀是一种昆虫,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呢,叫窝、巢、穴等,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却叫住宅呢?
(请学生说)
作者不用“窝”、“洞”为题,而用住宅,这是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下面的`学习中还有许多地方采用这种写法。
四、熟悉重点段落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请同学们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学生读、学生找。
每组派一个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预想:
1、择住址方面:
排水优良,有温暖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板书:选址)
2、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
(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出示幻灯)
3、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词语。
(板书:特点)
(出示幻灯)
小结:我们现在一起把5、6、7三个自然段读一下,再来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五、实践活动,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这么有特色,请你们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刚找的一些词语,比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
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自己的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学生动笔画,巡视……
谁愿意上台来向大家介绍你的住宅。
(鼓励学生上台来说)
六、总结
哎呀,我们的蟋蟀可真了不起,能建造起这么别致的住宅,作者用了一句话来赞扬它,找到读出来。
(幻灯出:“假使我们想到……”)
指名学生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机动部分:这个伟大的工程是怎样建造的呢?谁能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大家一齐把这段读一下。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 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2、检查朗读情况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 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交流识记方法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
6、小摄影师
小男孩 高尔基
扔纸团 请进来
忘胶卷 给胶卷
热爱崇敬 关心爱护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描述画面的部分。
2.基本读懂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正确读写下列生字词。
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
2.指读课文
读前设问: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
(板书:市郊、田野、汴河、两岸、街市)
(三)自读课文,领悟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前设问: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读后明确:
①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
②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
③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3.设问: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
明确:春日中,各种各样的巧手造出产品在出售,从很远很远地方赶来的农人、商贩日夜在这里交易。表现了汴梁城市场繁荣、人民丰衣足食。充分表达了作者喜悦之情,赞美之意。
4.朗读练习。
读2、3、4自然段。(读出各自特点,饱含作者赞美之情。)
5.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究竟是什么样呢?读第5自然段,了解图的整体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
朗读本段。
(四)领悟画的重要地位
自读首尾两自然段,谈《清明上河图》的地位。(绘画史上的价值,历史价值;在世界艺术长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五)总结
1.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到自豪。)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片段。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历史地位和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理解重点句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哇”读“wa”,轻声。
“汲取”中的“汲”读ji
4、老师简要介绍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三、理解内容。
1、 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分组学习。
自学提示:
(1) 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 用读或演的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 交流第一、二节内容。
(2) 学习第三节。
指名读第三节。启发学生想象:“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么?
鼓励学生充分说。
解决疑难: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学习第四节。
齐读第四节。请学生说说对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启发学生想象: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作者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习第五节。
(1) 指名读第五节。分组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2) 交流汇报。
四、巩固练习。
1、 配乐,同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评议。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2、 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3、 配乐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充分说。
教师总结。
大自然是这样美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美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背诵这首诗。
2、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3、 学会九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 配乐齐读课文。
3、 指名读第三节。要求:仿照这一节,再编一段。
(1)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
(2) 同桌相互说,相互评价。
(3) 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二、背诵指导。
1、 依据板书内容自己独立试背。
2、 指名分小节背。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 小组内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 小组代表汇报。
悠 谷 脚 丫 软
营 柔 堂 遥
4、 指导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扩词练习。
悠:悠久 悠扬 悠闲
谷:稻谷 谷子 深谷
脚:脚印 脚步 脚趾
软:松软 柔软 软弱
营:军营 营地 营房
堂:食堂 纪念堂 礼堂
柔:温柔 柔弱 柔美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火把节的来由,感受节日喜庆的气氛。
教学重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由,感受火把节欢快、热烈的气氛。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火把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课前大家都搜集了很多有关白族火把节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展示资料)
2.同学们对白族火把节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随着白族作家那家伦走进《火的节日》。板书课题:火的节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桌互相帮忙解决。
2.出示下列词语,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船舷祭奠寡不敌众气氛婴儿喷香
其中容易错误的读音,提醒大家注意
船舷(xián)喷(pèn)香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气氛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重复句式,可以渲染气氛)
2.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火把节的哪些方面?(火把节的来由、火把节的经过)
3.简单说说火把节的来由。火把象征着什么?为什么?
4.火把节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仔细阅读课文7—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能体现火把节欢快、热烈气氛的词语或句子。
5.学生反馈。指导朗读重点句段。
句子:啊,整个村子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彩旗飘动,红灯闪烁,鞭炮声和锣鼓声此起彼落。
段落:夜幕降临……爱美的姑娘……爱甜的小伙儿……贴着喜字……
段落:在鼓乐和欢呼声中隆重的点火把的仪式开始了,……抢……
6.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情节和大家分享。
(可以读原文,也可以边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边用自己的话说。)
四、作业
1.抄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想想哪些字容易写错。
2.搜集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同桌检查,反馈:哪些字错得比较多,错在哪里,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字记住吗?
2.回顾课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火的节日?
3.说说火把节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
二、分析写作方法
1.学生总结课文的叙述顺序。
火把节来临——火把节的由来——火把节的经过(扎火把——点火把——撒火把)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条理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三、交流资料,练习写作
1.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有关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请按照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搜集的资料。
2.全班交流。
3.小练笔。
大家搜集了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的资料,为了让每个人都对这些节日有所了解,我们班准备整理出一本传统节日知识读本,供大家课余传阅。下面请把你搜集的节日详细地介绍给大家。可以仿照《火的节日》进行介绍。
四、总结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见证。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远非我们课堂内能讲完的,希望同学们课余能博览群书。
板书设计:
火的节日
欢快 火把节来临
热烈 火把节的由来
火把节的经过(扎火把——点火把——撒火把)
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故事篇幅较大,但内容通俗易懂,情节曲折有趣,能抓住孩子的心。主要讲述了卡罗尔想要一只小猫,爸爸为她登了广告。别人送来了许多小猫,为了解决小猫太多的问题,爸爸又登广告把小猫送人。当卡罗尔见不到小猫伤心不已时,惊喜地发现她最喜欢的小猫留了下来,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猫。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识“卡”“罗”“尔”等15个生字。
2.采用分层默读法,指导学生学习默读,了解默读的方法。
3.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卡罗尔对小猫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认识十五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乐趣。
教学难点:
感受卡罗尔随着小猫来来去去而起伏变化的心情,触摸她喜爱小猫的童心,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调整
一、认识伙伴,揭示课题。
1.出示小女孩图片:图中的小伙伴名字叫——卡罗尔
板书:卡罗尔
2.亲切地喊喊小女孩的名字——卡罗尔。
识字:读准“卡”“罗”“尔”。说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中的哪个字?(如:罗汉果、卡车、偶尔……)
3.卡罗尔十分喜欢小猫,想有一只属于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有没有得到呢?
4.补完课题,齐读——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一)轻声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软垫 绒线团 舒适 橱柜 厨房 抽屉
滑稽 糊涂 多余 端出 一碟 点心 免费
待在家里 黑白相间 滴滴答答(多音字带拼音)
(1)同桌互读,正音。(2)开火车读。(3)齐读。
2.出示课文生字条,学生认读。介绍自己最得意的识字方法。 可以用这些方法识字:
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丢了小尾巴——免。
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
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 厨。
用动作演示记“蹭”字。
三、分层默读,交流体会。
(一)介绍默读。
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板:默读 )什么叫默读?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
(二)第一次默读。
1.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全班交流,对学生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
(三)第二次默读。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出来。
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想想有趣在哪里。
3.全班交流,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读得有趣!
主要是以下几段,可随机出示:
▲不一会儿,门铃又响了,进来一位叔叔,真滑稽,他的每个衣袋里都有一只小猫。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
(1)说说什么地方最有趣,也可以读出来。
可以引导学生:小猫把叔叔的口袋当成什么了?(温暖的小床、免费旅行……)
(2)展示课文插图,师小结:瞧这些可爱的小猫,它们会跑去做些什么呢?
(3)多么滑稽啊!齐读这一小节,重点读好“扑扑地、一个个、一……就……”
▲打这以后,门铃一直响个不停,好多小猫都来了,什么样的都有。
(1)说说会有怎样的小猫来到卡罗尔家?(可引导学生从小猫颜色、大小、神态等各方面展开想象。)
(2)想象说话:好多小猫都来了,什么样的都有。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晚上可不得了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衣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
(1)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让自己发笑的地方。
可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小猫在抽屉里、衣柜里干什么?谁会
被门后的小猫吓到,吓成什么样?小猫还会干些什么有趣的事?
(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出有趣)
▲爸爸从自己的每只拖鞋里都捉出一只小猫来。
(1)自由交流感悟。(2)齐读。
过渡:小猫那么有趣,那么顽皮可爱,所以卡罗尔非常喜欢小猫。
(四)第三次默读。
1.从那里可以看出卡罗尔喜欢小猫?边读边用“~~”画下来。
2.四人小组交流:读读找出来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3.全班汇报。
▲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
▲卡罗尔端出一碟牛奶,还有一碟点心。她又把旧的软垫放在一个篮子里,就待在家里等起小猫来。
▲小猫喵喵叫着,卡罗尔说:“别难过,我会照顾你的。”卡罗尔让小猫喝牛奶,吃点心,还让它玩绒线团。
▲卡罗尔很伤心,整整一天,她都在和小猫告别。
▲卡罗尔眼泪都流出来了。屋里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答答的钟声都听得见。
▲卡罗尔高兴地叫了起来:“啊!是伯洛!”
▲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
4.读读这些句子,体会卡罗尔心情的变化。
板书:一直想要期待 终于有了 高兴 伤心 惊喜
(五)总结全文,提出希望: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关注周围环境,学会和谐相处。
四、作业。(允许学生选择1—2项)
1.学习写广告。
小猫的得失直接影响着卡罗尔的心情,卡罗尔多么喜欢小猫啊!而小猫的得失都是通过“登广告”,广告的作用可真大。你想要什么小动物吗?让我们也来试一试。
2.说说默读的方法,建议用默读的方法课外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
3.自己觉得有趣的句段把它积累到本子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蜡烛教案08-26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