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2 08:42:57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导语: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教学反思:

  第二组

  教学内容本组有四篇课文、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三大版块。

  本组4篇课文,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课文,两篇精读和两篇略读。 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除课文之外,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

  教学目标1.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2. 初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

  3. 本组课文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讲诚信故事的,语文园地中

  口语交际,要求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每一件事,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强调学习的迁移,读与说的结合。

  4、另外,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有一定的时代感,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认识,受到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良好品质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教学措施:按本单元教学搜集像片、课文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具体解读-----读练综合运用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自主认识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胖胖熊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中,体会胖胖熊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3.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自身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

  1. 自主认识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胖胖熊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板书课文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问难

  1.师: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非常感人、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小朋友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为什么呢?(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齐读课题,注意“蓝”是边音,“纽”是鼻音,再读一遍。

  2.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走进课文去找一找吧。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把文中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教读。

  3.开火车读生字词,检查教读情况。

  4.师: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强调“硬”“零”“睁”“棒”“省”“钉”是后鼻音;“零”是边音;“省”“睁”是翘舌音;“钉”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

  5.齐读生字词。

  6.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哪几个段落是需要好好去读读的?我们一起来把它读正确、读流利。(重点读好6、7段)

  7.师:再次通读全文,结合插图,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胖胖熊用自身省下的零花钱——一块硬币,给妈妈买了一枚天蓝色的纽扣作为生日礼物的故事。)

  三、记字写字

  1.师:本篇课文的`作者也给我们准备了礼物,那就是本课的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自身去读一读,读准字音,会记的记一记。

  2.开火车读生字,检查读音。

  3.师:在这些生字当中,你觉得哪个生字不太好记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记一记。(重点记一记“钱”。)

  4.师:你能给生字组词吗?开火车组词,合适的词语练习造句。

  5.师:接下来我们就要写字了,在写之前,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强调:“冒”上面的两横都不与左右相接,要留点间隙;“零”下面是“令”,不是“今”;“省”上面是一个“少”;“钱”右边是两横,不是三横。)

  6.在课堂书写本上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生字,掌握生字。通过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互相关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

  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

  课型:新授课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仪、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一) 1、展示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的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揭示课题。

  理解“谣”字:歌谣的意思。

  1、 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

  4、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5、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6、小组合作,轮读课文。

  7、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1)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2)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

  (3)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

  4、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并且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从小要关爱大自然。

  后记:

  1:这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的`生字和学习课文的内容,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生字和了解课文内容,但朗读还欠缺,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部分都能很好地识记生字,也能较通顺地朗读课文,但有一些学生掌握不够好,要在课外加强辅导。

  3:学习了这一节课,学生认识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并在读中感悟了课文的内容,但有些学生理解不够好,要多练、多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

  3、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有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

  4、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1、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2、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

  3、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小结:课文通过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童趣的语言,知道了要爱惜树木,保护环境,知道从小要热爱大自然。

  板书设计:

  2小树谣

  春天小树发芽开花

  让小鸟在枝叶间筑温暖的巢

  后记:

  1:教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大胆地表演,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并能大胆地表演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了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3:学习了这课书后,我班的学生都表示要从小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花草树木的习惯。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已了解。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学习正确书写“候、困、历、贫’四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家境贫寒”“唉声叹气”“不慌不忙”“枝繁叶茂”等词。

  2、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合适的语气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郑板桥小时候的聪明机智,领悟题眼“巧劝”。

  3、在引导读悟课文内容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言语能力,同时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进行词句的实践训练。

  4、学习郑板桥善于观察、分析以及用巧妙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难题的这种精神,从中受到启发,感受中国汉字的巧妙,激发对母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用合适的语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郑板桥劝舅父的`“巧妙”。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

  感受郑板桥利用舅父迷信的弱点巧妙解决问题的聪明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点拨

  学法: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考,通过与文本对话,与同伴、老师对话实现目标达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第29课《郑板桥巧劝舅父》,学习了课文生字词,明白了故事情节。现在老师来检查你们队生字的掌握情况。

  ① 出示词语:家境贫寒 唉声叹气 不慌不忙 枝繁叶茂 郁郁葱葱 风风雨雨

  指名读,并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些词是写谁的,并简单分类,为学生理解此文内容打好基础,便于积累运用。)

  ②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郑板桥小时候的一个什么故事?

  ③今天,我们就一同从故事中去了解郑板桥是如何巧劝舅父的,它到底巧在哪里呢?

  二、学习1——3段。

  生自读课文,想想郑板桥为什么要劝舅父?找出相关段落品读。(1、2、3段)

  生汇报交流,引导理解,指导朗读。

  1、从第1自然段中你了解到什么?

  重点理解“家境贫寒”、“唉声叹气”

  2、这时舅父是怎样想的呢?

  是什么原因让我这样穷的呢?生自由说

  3、舅父想了想,终于找到了贫穷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

  生说出舅父的想法——树在院中是“困”;指导学生读出舅父找到原因后的欣喜心情。

  4、欣喜不已的舅父想到砍树就可以脱贫致富,真是非常激动,那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请画出描写树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5、多媒体出示句子:这棵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郑板桥非常喜爱它。

  ①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树的“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②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棵树吗?

  ③带着对这棵树的喜爱,读好句子。

  6、这样一棵美丽的古树,郑板桥非常喜爱,可舅父却因为迷信要砍掉它,这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三、品读郑板桥劝舅父的段落。

  1、郑板桥想劝说舅父,保住大树,你能为他想想办法吗?

  让学生调动生活体验,想出办法,好与郑板桥的办法对比,突出郑板桥办法的巧妙。

  2、郑板桥他想的是什么办法呢?请读第4自然段,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3、生汇报交流,师引导理解。

  郑板桥劝舅父的神态怎样?(不慌不忙)理解这个词语,想想他为什么会不慌不忙?

  小结:郑板桥利用舅父迷信的这个弱点,将计就计,灵机一动想出人在院中是个“囚”字的办法说服了舅父。

  4、读出郑板桥的不慌不忙、神态自若。

  5、这时你相对郑板桥说些什么?

  四、学写四个生字

  1、为分解鞋子教学难点,八个生字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自主观察,相互提醒注意事项。

  2、重点提醒“候”字,巧妙引导记住中间那一竖。

  3、“困”字,写好里面再关门。

  4、你还能写出哪些带方框的字?你能用你的聪明才智猜猜这些字的意思吗?

  五、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2、平时生活中你有类似的故事么?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描写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贝多芬的故事,初一的学生有所了解,但其了解是浅显的,模糊的。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法,形象的描写了这位音乐巨人独特的个性和精神。走近他,了解他,学习他,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之旅。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学法指导:

  1、速阅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不唇读,搜索重要信息;

  2、读写结合法: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表达,是创造。

  3、自主探究法: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思,遥看大师:

  播放贝多芬的作品《命运交响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沉思遐想。追问:听这曲子你想到了什么?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印象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刚才我们与大师贝多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说明:音乐是宇宙通用的语言,通过听,激发学生想象和阅读的兴趣,自然的导入课文,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走近大师

  1、快速阅读课文,读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主要写了几件事?

  2、再谈对贝多芬的认识。

  说明: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环节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三)局部品味,触摸、评价大师

  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现在我们再由外表到内心对贝多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1、划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这些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个性?

  2、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次序来写的?明确:由整体到局部,局部(由上到下)

  3、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的灵魂,请谈谈你的感受。

  在20节、22节、24节、27节等处

  4、再请学生谈谈: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课文和自己旧有的知识来谈。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

  (四)拓展延伸,摹写小我

  1、从这篇文章中,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注意那几点?

  明确:要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外貌描写(与众不同之处,以形传神,忌脸谱化)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2、写作:《猜猜他是谁》为题,写一个班内人物,重点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该人物独特的个性。交流。

  说明:读书贵在能入能出,借鉴模仿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写能进一步感悟领会本文描写人物的精妙。

  (5)回顾课文,与大师平等对话

  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边听边写《贝多芬,我想对你说》,写出一两句有独特见解的话。相互交流。

  说明:以音乐为背景,加以评论,便于学生创造性的阅读,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板书设计:

  衣着 整体

  头发 蓬乱 上

  形 外貌 头部 眼睛 深邃 局部

  嘴 紧闭 下

  神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此板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总体评价:此教案注重学法的培养,使学生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自主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称心如意”、“屋脊”、“妖娆迷人”等词语的含义,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中感情充沛句子的品析,了解课文所表现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及怀念,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培养学生的对亲情的珍爱。

  重难点分析:

  两代人的灯,两代人的情,那灯光所传递的是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引导想象,体会作者深刻含蕴。

  抓住文中作者情感表白的句子,潜心研读,深入领悟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之情。

  抓住文章的线索,理顺脉络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父子亲情的故事及本课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语引入,激发兴趣,解读课题。

  (一)由灯入题(出示课件)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和你们一样喜欢灯,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就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带给她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二)解读课题(出示课件)灯祭

  “祭”,祭奠。

  “灯祭”,用灯祭奠过世的人。(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灯祭情景。

  本文以“灯祭”为题,直接点出文章主题,作者是祭奠谁,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一)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要求: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小组合作,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词。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一)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出示课件)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写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感知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

  全班交流并总结,梳理结构层次:根据时间来分,一部分为父亲在世的时候,一部分为父亲去世的时候。

  第一部分(1—8)父亲做的灯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第二部分(9—14)“我”给父亲送上了第一盏灯表达我的怀念。

  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幸福、快乐→思念、悲伤)

  (二)通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灯祭”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灯祭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深深的依恋和怀念。)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前后不同的心境,更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缅怀。

  第二课时

  一、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快乐的情感。

  本单元主题为“情思满怀”,以真情贯穿整个单元。我们就走进这盏灯,体会作者与父亲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

  (出示课件)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是一盏不寻常的灯。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那盏灯哪里不寻常?

  预设一:父亲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地年年做灯。

  (一)(出示课件)仔细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父亲是怎样给我做灯的。

  作者对做灯的过程描写细致,详细具体,让人一目了然,我们好像真的跟着作者看到了那“不寻常”的灯是如何一步步做成的,也正因为“我”年年看父亲给我做灯,所“我”才对做灯的过程熟记于心。

  (二)作者为什么这样细致的描写做灯的过程。

  父亲每年都为“我”做灯,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那灯是不寻常的”。

  预设二:提灯过年带给我无限的快乐。

  (出示课件)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

  围绕以上段落学生自己勾画,标注,小组讨论:父亲在世的时候给我带来的快乐,对我的爱。

  1、(出示课件)“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灯能做到我满意,肯定付出了劳动,每年都做,不厌其烦灯蕴含了父亲对女儿的伟大的爱。)

  2、(出示课件)“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就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引导学生理解提着父亲给“我”做的灯过年,心里多美啊!说明了一个小姑娘在父爱的呵护下是多么幸福和快乐,她在炫耀父亲做的灯,也在炫耀着做女儿的骄傲。更包含着提着父亲亲手做的灯“走东家串西家”这种感觉的“不寻常”。)

  3、(出示课件)“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教师引导父亲见我吧油都快烧光了,还开心的开玩笑,说明父亲眼里都是对孩子的爱。)

  4、(出示课件)“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教师引导我之所以感到灯光如此美丽,是因为光中感受到的是父亲那浓浓的爱。)

  5、(出示课件)“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教师引导本句运用对比手法,更我们感受到了我的快乐源泉就是父亲。)

  6、充分展开以后,再齐读中心段

  教师小结:因为有了父亲,作者可以得到一盏漂亮的灯,也可以使家得到光明,有了光明,生活就有了希望和盼头;有了父亲生活也会很快乐美满幸福。生活在艰苦,过年也能得到一盏灯,使年更加妖娆迷人。作者通过一盏灯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出示课件)

  二、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悲伤的情感

  因为享受惯了有父亲的幸福时光,没有父亲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

  (一)(出示课件)填空

  因为没有了父亲,以前的满院光明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往年的年有声有色,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我再也迎不来父亲送我的,我多么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

  (二)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怀念的?

  作者给父亲送灯来祭奠他,“周围的夜色颤动了一下”让人感觉凝重、伤感。

  (三)回归课题,给父亲送一盏灯,来祭奠自己的父亲,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三、回顾文章揣摩表达方法

  (一)善于捕捉细节进行描写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做灯过程,文笔流畅,正因为父亲年年给我做灯,所以我对做灯过程才烂熟于心。

  (二)文章线索

  明线:灯暗线:思父情并举,感悟跟着作者一起欢乐一起悲伤。

  (三)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但不管它们有多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这些句子让我们清晰感到了女儿对父亲的热爱和无限思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涌动出一种感动,引起学生的共鸣:去用心体验亲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珍惜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强调母爱的力量,可事实上呀,父爱同样也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就像鸟儿起飞的两只翅膀一样,对我们来讲,都是同样重要的。其实,父亲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包容着我们。有时候,父爱真的是不需要用任何语言来表达的,

  (一)(出示课件)

  1、面对生活的艰辛,父子俩相依为命……

  2、如果说父爱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那应该还有对我们心甘情愿的纵容吧……

  3、如今我们已慢慢长大,那你是否依然记起依靠老爸肩膀的感觉?是否依然记起老爸背上的感觉?那种温暖的感觉,惬意的感觉……找到了吗?

  (二)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父爱深情呢?愿意把它讲给大家听听吗?

  (三)总结升华: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浓浓的父爱。现在我们应该感受得到,父爱不像母爱那样洋溢在外,但却一样深厚宽广如海洋。如果说母爱是山涧的小溪,是那样的绵长而具体,那么父爱就一定是小溪所缠绕的那座高山,是那样的厚重而坚实。父爱是一本大书,年轻的儿女常常读不懂它,直到真正长大再重新打开这本大书之后,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挚的心。我相信,你们读懂自己的父亲,不会太晚!

  五、拓展延伸

  (一)迟子建的《白雪的墓园》、《不灭的家族》、《遥渡相思》《重温草莓》等。

  (二)仿照第二自然段“做灯”的过程的描写,你能把一种东西的制作过程写出来?比如包书皮、扎风筝、做柳笛……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课文通过介绍鼠狐猴的形体特征,行动特点,生活习性,字里行间表达小作者对鼠狐猴的喜爱之情。这有利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读出个体体验。

  此外,本文自然段结构清晰(先概括写再具体的写),用词准确生动(小巧玲珑、无可奈何、无精打采、温暖如春等)。

  其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鼠狐猴小巧玲珑的特点,感悟它的可爱是教学的重点。展开想象,说出怎样才能让游人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鼠狐猴活泼可爱的样子是难点。

  学生分析:

  1、三年级开始,课文没有拼音,这对学生阅读是一次挑战,所以要做好充分的预习,为上课理解语言文字做好准备。1、2单元应该在课上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学生掌握预习的内容,3单元以后就可以在课前预习,课上检查预习情况了。学生学会预习,将受益终生。

  2、课文写的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阅读的兴趣。但是,鼠狐猴同学没有见过,头脑中难于形成鼠狐猴的样子,要通过朗读、直观课件、搜集资料帮助同学感知。

  3、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写几句通顺的话,对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结构已经了解,例如:卢沟桥的狮子,黄山奇石,而三年级的第三单元训练重点又是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在第13课奇妙的.鲤鱼溪一文中重点学习,所以在学习本课文后,可以进行拓展训练。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

  课件设计:

  课题、鼠狐猴图片、链接(词语和句子———1————5自然段———录像———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9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内容,了解鼠狐猴的特点,生活习性,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重点)

  4、能展开想象,说出怎样才能使游人一年四季都能在北京的动物园里看到活泼可爱的鼠狐猴。(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点击课件1:嘿,同学们,你们好,我叫鼠狐猴,你们想和我交朋友吗?快打开书14课,读读课文,你会了解我。)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起阅读的欲望。这一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

  二、检查预习,把课文读正确。

  1、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和认读字的读音。

  3、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重点词语和句子,你会读吗?(点击课件)

  a:折腾〈谁被谁折腾得满头大汗?〉

  抽屉、供它们一日三餐、炎热多雨、活泼可爱、

  b:无可奈何<生活中你有无可奈何的时候吗?〉

  c:小巧玲珑、灵活无比

  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d:尽管、温暖如春、无精打采

  鼠狐猴来到我国北方,每到寒冷的冬季,尽管住在温暖如春的屋子里,可它们还是无精打采。〈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把尽管、可换成虽然、但是〉

  4、请5名同学,每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谁读的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课文介绍了鼠狐猴的哪些方面?(学生自由发言:最小,样子,有趣,灵活无比,杂食,怕冷,喜欢炎热多雨的气候。教师选择板书)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语文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应该继承的传统的教学经验。————陈先云。此外,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默读能力,也是课标所要求的。

  2、请你再读课文,想一想如果你是导游,怎样介绍可爱的鼠狐猴?(方法提示: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等。)

  3、选择你喜欢的内容介绍给同桌听。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所以教师要把选择的权力交给学生自己。

  4、报交流:谁愿意向全班同学介绍鼠狐猴?(可介绍一个特点,也可以介绍多个特点,还可以加上你收集的资料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出示课件,抓住词语、重点句感受鼠狐猴的可爱,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读文———思考———交流———汇报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自主学习中思考,在互相合作中交流,在集体汇报中探究。体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教师因学生介绍随机引导:

  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概括介绍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的特点。(说一说或读一读)

  2)抓住词语理解:

  a:鼠狐猴一会蹦到桌子上,一会蹦到柜顶上这两个一会,让人感到鼠狐猴非常灵活,而且调皮可爱。

  b:鼠狐猴一蹦1米多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身高理解。

  c:从一只几个折腾得满头大汗,无可奈何等词语感到鼠狐猴真的是小巧玲珑,灵活无比。d:从鼠狐猴不小心掉到抽屉里,体会到鼠狐猴小巧玲珑,因为它小,所以掉到抽屉里,如果它很大,抽屉就装不下了。

  3)练习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所以教师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此外,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加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培养学生语感。

  4)师生配合读文,引导学生有新的发现?(如果学生说不出来,用黄山奇石、卢沟桥的狮子、奇妙的鲤鱼溪引导。)第1句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3句具体说明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整个段落是先概括写再具体写。

  设计意图:新的发现———培养探究意识。学生通过抓重点句,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结构。为习作打下基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介绍鼠狐猴小的得可怜。

  2)对比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有什么感受。(点击课件)

  A:刚生下来的鼠狐猴很小,体重4克。

  B:刚生下来的鼠狐猴小得可怜,只有花生米那么大,体重才4克。

  (第2句作者把鼠狐猴和花生米进行比较,并用数字说明,形象生动的写出鼠狐猴小得可怜,教师联系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引导)

  设计意图:在读中比较,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通过联系直观的生活中的实物,体会鼠狐猴小得可怜。

  3)读一读课文,读出你对鼠狐猴的感受。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介绍鼠狐猴的样子。(点击鼠狐猴图片)

  2)出示课件:因为————————————所以叫鼠狐猴。请你试着填一填。

  设计意图: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培养表达能力。

  3)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介绍鼠狐猴是杂食动物。

  2)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内容简单,易于理解,以读代讲。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介绍鼠狐猴喜欢炎热多雨的气候。

  2)认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解答。

  3)为什么夏季才是观赏鼠狐猴的好时光?(生不问,师问)

  4)你们想不想看看鼠狐猴和它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一起到马达加斯加看一看。(放录像)

  5)你能让游人在冬天也能看到活泼可爱的鼠狐猴吗?(创造鼠狐猴老家马达加斯加那样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

  设计意图: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培养质疑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录像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回归整体: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鼠狐猴怎么样?(调皮、有趣、非常可爱)带着这份喜爱之情,再读课文。

  2、你还知道有关鼠狐猴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五、布置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本课的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词语背诵积累。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六、板书设计:

  14可爱的鼠狐猴

  样子像小

  行动灵活无比

  习性杂食怕冷

  第二课时

  一、读文导入:

  1、轻声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出示课件,填空。

  鼠狐猴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它(小巧玲珑),(灵活无比),它是(杂食)动物,特别喜欢吃(昆虫),它喜欢(炎热多雨的气候),不喜欢(寒冷的冬季),所以(冬天夏季)

  二、填词造句:

  3、填空

  4、选择1、2个词造句

  小巧玲珑(灵活敏捷)灵活无比(敏捷)

  无可奈何炎热多雨温暖如春无精打采

  三、写字指导:

  1、说说记字方法

  2、指导书写

  四、积累拓展:

  1、背诵你选择的段落。

  2、概括再具体的说一说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A:自己想想,组织语言。

  B:同桌交流,相互补充。

  C:个人展示,集体倾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认知水平,考虑到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生字词的认读,课文的理解,朗读能力的训练是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然而,“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把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上,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让学生读读,想想,议议,再读读来体会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力求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又根据教材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来辅助教学,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学生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⑴ 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孩子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学生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学生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场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如果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表演当时的场面。

  ⑤ 教师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 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学生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⑵ 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办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办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办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办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办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办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办法和大家的办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办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及。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