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10-03 08:10:2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大班数学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大班数学教案10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数卡1-10(大的两份,小的两份);单数、双数字卡一份。

  2、分别画有1-10个花蜜桶的卡片20张;彩色花20朵。

  3、小红旗标志20枚;花泥两块。

  4、小蜜蜂的胸饰一个。

  5、蜜蜂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蜜蜂采蜜师:小蜜蜂们,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让我们去花园里玩吧!(蜜蜂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蜜蜂飞舞的动作。)1、师:哇!好漂亮的花朵啊,让我们采些花蜜吧!记住每只小蜜蜂只能采一朵花哦!(幼儿分别采到花蜜后,教师带幼儿坐到位置上)

  二、介绍"单数"和"双数"的'概念1、

  师:我发现小蜜蜂们都采了好多的花蜜,现在请你们先检查一下自己都采了几桶花蜜呢?

  2、那么请采了一桶花蜜的小蜜蜂把花蜜送到我这里来。一桶花蜜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将幼儿送上来的花蜜桶按1-10的顺序摆放成一排,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置于上方,剩余的花蜜桶均按此方法进行,可2-3个小朋友一起送。中间可请全体幼儿一起验证送的对不对,比如送5桶和8桶时。)3、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用手指来划花蜜桶,看看能不能通过,好吗?(教师从1-10依次用手指通过花蜜桶)4、教师把可以通过的数字往下移。

  概念介绍:

  --不可以通过的下面多出了一个,孤孤单单的,我们叫它单数。(同时出示字卡"单数") 提问:单数有哪些?

  --可以通过的都是一对一对好朋友,我们叫它双数。(同时出示字卡"双数")提问:双数有哪些呢?

  5、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 3 5 7 9 ;双数有: 2 4 6 8 10 (教师边指幼儿边念)6、现在考考你们,3是单数还是双数?(5、8、10)6、教师再次进行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 3 5 7 9 ;双数有:2 4 6 8 10

  三、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师:小蜜蜂们真棒!采了这么多的花蜜,还认识了单数和双数。现在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把你们分成两队--A队和B队 问题回答对的,那一队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看哪队得到的红旗最多,那队就是冠军,每人将会得到一份小礼物。现在比赛开始,小蜜蜂们加油了!

  (一)第一轮 :必答题请认真听题:

  1、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单数。

  2、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二)第二轮:抢答题教师讲解规则:当我说:"预备,开始"后,看哪队的小蜜蜂先举手,就请哪队回答。回答错了,机会就给另一队。

  1、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单数。

  2、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双数。

  3、请说出1-10中最小的单数和双数。

  4、请说出比5大的单数。

  5、请说出比8小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三)第四轮:附加题规则:两队各派一位代表进行石头剪刀布,决定哪队先回答,答对加一面红旗。(进行两次)1、说出我们身体上哪些是单数的?(如一个头,一个鼻子,一张嘴等)2、说出身体上哪些是双数的?(如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等)(四)比赛结束,评出本次比赛的获胜方。

  四、拓展幼儿的经验

  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字。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单数和双数呢?(门牌号、车牌)2、(出示门牌号车牌)提问 :这是什么?

  那么它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教师小结:我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一个数不管它有多大多长,只要它的尾数(最后一个数)是单数,那么它就是单数。如果它的尾数是双数,那么这一整个数就是双数。

  五、幼儿操作联系:

  停车场1、(出示停车场)现在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都倡导大家要文明停车,我们也来帮帮忙,把车牌号是单数的车停在一起,把车牌号是双数的车停在一起,你们愿意吗?

  2、幼儿操作。

  教学反思: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主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教学活动,拚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小百科:单数是数学中正奇数的别称。在数学中与双数(正的偶数)相对,可以表示为形如2n+1的数(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图形组合创新的乐趣。

  3、让幼儿尽可能的说出与图形想象的物体,初步学习从一点向多点发散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想象力与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若干、制作课件、请家长多让幼儿见识一些带有明显特征的物品,了解图形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情景游戏师:小朋友,你们闻到了什么香味?(一间食品超市、一间面包房、一家点心店),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美味食品吧!

  (二)扩散思维活动师:说一说你们手中拿的都是什么食品?什么形状?(互相说、个别说)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面包是什么形状的?展示几种食品,引导幼儿说出不同形状的图形特征。

  (三)想一想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形状的物品?(幼儿互相争着说)

  (四)分类整理活动(出示多种形状的物品)师:咱们生活中有很多形状的物品,如果不小心把这些物品混在一起,那可怎么办?

  (引导幼儿区分整理物品,并提示幼儿用贴标签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劳动成果,并验收区分整理的物品对不对。)

  (五)由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活动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品,你还能说出几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吗?(个别幼儿回答)2、课件展示。

  师:图形在地上打了个滚变成圆圆的皮球,还会变成什么?(课件演示圆形又变成了自行车的车轮,又变成了圆圆的小汽车,依次利用课件展示长方形的.信封变成电话机,又变成了长方形的手机,三角形的风筝变成降落伞,又变成航模飞机。)引导幼儿想象还有什么物品是根据自身的特征变化一下就能应用于人们生活中的。

  3、教师继续提问,师:你还想在未来发明创造什么形状的物品,他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好处?

  随着疑问的设置,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充分激发幼儿的创新想象力。

  (六)操作活动师:小朋友们,图形娃娃很喜欢和你们一起玩,现在请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吧!鼓励幼儿自由添画、拼贴、剪纸、捏泥,体验创作的乐趣。

  (七)结束活动展示幼儿作品,肯定幼儿的表现,在评价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八)活动延伸鼓励幼儿下课后,到区角把自己想象到的在未来会发明的物体画下来。

  教学反思:

  老师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示活动,以层层递进的设问形式激发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在活动中,利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围绕“有趣的图形”开展创新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亦能积极调动幼儿的兴趣,使之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老师只以一名引导者、支持者、参与活动,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从中体验到发散思维的乐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知识,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PPT,数卡;

  学具:、笔和白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出课题。

  1、出示两辆相同款汽车图片

  (1)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两辆车子的照片,你能找出两辆汽车的不同吗?

  (2)小结:看车牌号码,每一辆汽车都有属于自己的车牌号码。它就像车子的身份证一样。

  二、学习排列,掌握方法

  (一)学习三个数字的排列过渡:小朋友都知道车牌号上有数字,不同的数字会组成不同的车牌号,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车牌上的三个数字(1、2、3)给你这三个数字,请你调换他们的位置排列出不同组合,看你能排列几个不同组合?

  1、操作:请幼儿来说一说,教师记录(示范操作123)

  2、小结:警察叔叔不允许有重复的,不然就不知道是谁闯红灯了,现在,老师把重复的拿掉,我们来看看用1、2、3三个数排列出来一共有6组,它们是123、132、213、231、312、321

  3、提示:小朋友看老师把这些组合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

  4、小结:其实,老师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1当开头,排出以1开头的组合按顺序有123、132;再以2为开头,按顺序有213和231;然后从3开头,按顺序有312、321。固定开头数字,把后面数字交换位置。这样的话,大家看起来又清楚又明白。

  (二)操作练习,巩固知识过渡: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学会这个好方法呢?接下来,老师要给每个小朋友送去一辆小汽车,但是老师要用这车牌号码考考你们。

  1、要求:老师这儿还有三个不同的数字,请你用这三个数字用我们先固定开头的方法排列出它们所有的组合,请5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下面的小朋友可以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有没有重复或遗漏。

  2、讲评: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有没有用上这个好办法全部把它写出来。

  3、小结:很多小朋友都很厉害,都能排出六种不同的组合,没有排出来的小朋友现在明白了吗?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过渡: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送去了一辆车,可是这个车没有车牌号,想请小朋友帮忙制作一个。

  1、要求:请小朋友用老师纸上给你的三个数字排列一下,看能排几组,有的老师已经写了数字提示了小朋友,每个数字在组合里都要用一次但不能重复或换数字。请你们来试试。

  2、教师指导,并拍照片,请另一位老师输入电脑。

  3、将电脑中的作业照片进行讲评。

  4、小结:大多数小朋友都把它写出来了,小朋友也学会了这个好方法,既快又清楚。

  三、图片展示、数字运用

  1、ppt展示介绍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数字,请你回去再找一找好吗?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数字组合,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多,不同的地方出现的数字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样,下次请小朋友来聊一聊生活中数字的用处。

  活动反思:

  本次教案是“一课三议”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动上下来解决了先前提出的“重点问题”,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活动过程清晰流畅,环节层层递进。但在重点问题:3位数字排列的规律上我没有真正的讲解清楚,导致后面的4位数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没有真的.弄清楚这种规律和学会排列的方法。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巩固10以内数字的认识.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学习10以内的数,能按群计数,初步建立数群的概念

  重点难点分析:能按群计数。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套教具(10面小旗、插板)

  活动过程:

  1、接龙游戏:分别唱出单双数,进行接龙游戏。

  2、游戏"插彩旗",学习两个两个的按群计数。

  (1)幼儿操作学具,将10面彩旗插在教具上,然后点数验证彩旗的数量,说出一共有几面小旗

  (2)教师提问问题引导幼儿讨论除了一个一个数彩旗,还可以怎样数速度更快。

  (3)教师出示教具带领幼儿一起数彩旗,先一个一个的数彩旗,再两个两个的.数彩旗(如:2、4、6、8、10),通过比较使幼儿感知两个两个数速度较快。

  3、游戏"夺彩旗",再次感知按群计数,学习以2为单位计数。教师拍一下手,请幼儿拿掉2个彩旗,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的数,直至把彩旗全部拿掉。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让幼儿两个两个按群计数的方法点数自己及同伴手指的数量,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采用五个五个的点数方法计数)。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小班上册,学习内容:颜色配对、求同存异、归类、按规律排序、对应、认识长短、按长短排序、区别“1”和许多、比多少、3以内的点数、4以内的点数、5以内的点数、圆形、正方形、图形分类、区别上下。

  小班下册,学习内容:配对、按一种特征分类、变得一样多、按大小排序、比较高矮、按高矮排序、对应、2的形成、3的形成、4的形成、5的形成、5以内数物结合、目测数群、认识长方形、感知三角形、认识前后里外。

  中班上册(第三册):物体的对应、按粗细排序、10以内的点数、目测数群、6.7.8.9.10的形成、6.7.8.9.10的数物结合、数字标识、数字描红、序数1-10、10以内的倒数、认识半圆形、认识椭圆形、认识梯形、图形拼搭、区别上中下。中班下册(第四册):按特征分类,比较宽窄,按规律排序,认识时间,复习基数和序数,20以内点数,认读50以内的数,数物结合,20以内倒数,10以内数的守恒,认识单双数,2~9相邻数的关系,10以内数的等差关系,平行四边形,图形的分类和联想。

  大班上册(第五册):多角度的分类和排序,测量,认识“0”,5~10的分解和组合,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数在生活

  中的运用,多边形,面积守恒,正方体,长方体,球体,认识左右,认识货币,简单规律和推理。

  大班下册(第六册):感知过去、现在和将来,认识日历,认识整点,认识半点,二等分,四等分,认读100以内的数,按数群计数,感知数位,数与量的对应,写数字,20以内加减法,加减法在生活当中的运用,整10加、整10减,分类计数,简单统计,连加、连减,相同数连加,平均分配,圆柱体,体积守恒,容积守恒,运用货币。

  学前班上册(第七册):比较厚薄,认识快慢,按特定的`规律排序,长度守恒,图形的传递,写数字,认识运算符号,20以内的加法在生活中的运用,“0”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关“0”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的相邻数,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区别基数和序数,50以内的倒数,图形的拼摆,相同和不同,认识疏密,量的推理,对应关系,逻辑关系。

  学前班下册(第八册):简单的统计图,量的传递,认识时间,工具测量,简单的组合,等量代换,感知数位,写数字,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等量交换,百以内的进位加法,百以内不退位减法,百以内退位减法,相同数连加,初步认识乘

  法和除法,等分图形,运用货币,观察力训练,推理能力训练,千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千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玩具、吸管、纽扣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话题:

  出示PPT教师:你们看图上是什么?哦,是房子,有多少座房子呢?一起数数看,1、2、3.它们是谁的家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来是小猴、小兔、小老虎的家。

  教师:天黑了,小动物们都要回家了,发现回家的路让大灰狼给破坏了,你们愿不愿意帮它们把小路铺好,送它们回家呢?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再教师讲解出示PPT教师: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动物吧!可是它们对铺的路有要求。

  小猴:你们看小猴家的'路是怎么铺的?(幼儿观察:红黄蓝)谁愿意来帮助它?(请个别幼儿来帮忙。)小结:小猴家的路是红黄蓝。你们说它是几种颜色?它们3个为一组,颜色各不同,我们可以用ABC来表示。

  小兔:再看看小兔家的路是怎么铺的?谁愿意来帮助它?(请个别幼儿来帮忙。)小结:小兔家的路是三角形、正方形、正方形,它有几个图形,几种图形。三角形可以用A来表示,那两个正方形怎么表示?同样的图形,可以用一种符号表示,我们可以用ABB来表示。

  小老虎:你们看小老虎家的路要怎么铺?谁愿意来帮助它?(请个别幼儿来帮忙。)小结:小老虎的家应该是两个三角形、两个圆形。

  教师:小老虎家有几个图形?几种图形?你们觉得我们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请个别幼儿尝试。)小结:图中有两个大三角形,两个小圆形,可以用两种符号来表示,一样的图形用重复的符号来表示,可以用AABB来表示。

  三、分组操作练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小动物们铺出不同的路出来吗?

  老师在桌子上放上了各种不同的材料,请小朋友们好好想想你要选择几种物品排列。可以和老师排列的规律一样,也可以自己创新,排好的小朋友等老师看完后再排列其他的。

  幼儿自由排序,请多名幼儿将操作结果进行演练并归纳小结排列规律,其他幼儿根据其特征进行操作。

  小结:不同的物体,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大小、颜色、形状、长短等进行排序。

  四、结束:

  教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规律,例如:你的衣服、鞋子上,班级、家里的装饰品上等等一些。活动后小朋友可以去找找。

  现在,请小朋友按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的顺序去小便、喝水。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小猫吃鱼”这一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数学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四节的内容。加减法是学生学习加减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加减法的基础。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刚学完5以内的加减以后出现的。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境—— 小猫的一天:从吃早餐到去看好朋友小鸡,再到公园游玩,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也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二、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本课教学引入了“小猫的一天”,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加减法计算的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利用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2、联系实际。这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应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4、在本节课中,多处让学生通过“说”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自己的语言谈自己的算法,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也多处用到过渡语是为了使小猫的一天各个环节能够连接。

  三、学法

  (一)编数学故事,激发兴趣。

  首先故事导入,引入了“小猫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后,用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的图,让学生观察并猜一猜小花猫接下来会怎么做,让学生各抒已见,发挥想象,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并列出相应的算式,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在这一环节里通过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有效地引领学生在看图说算式的数学活动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得课堂教学获得了“激趣”(情感层面)和“感知”(认知层面)的双赢。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自评、他评、师生互评。

  (二)自主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首先,通过过渡语,引入小鸡吃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其次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小鸡吃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并用白纸记录下来。最后展示成果。通过开展个人说加减法算式、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加减法算式、评价等数学活动,“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对学生而言就不再是单纯接受的数学知识,而是自身体验的数学成果。当学生所写的加减法算式得到组内同学的认同、全班学生的肯定时,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得到了的激发和巩固。

  又如让学生看淘气吹泡泡图(课件出示),小组内交流观看结果的意见,形成共识。通过学生有目的的交流再结合书中的“试一试”的练习,体会到被减数变化的减法算式的意义。又如,破密码(课件出示)是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

  (三)进行游戏,加强课外延伸。

  由于书上套圈游戏在室内较难组织,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换成夹玻璃球游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过渡语:猫妈妈非常疼爱小花猫,有一天它钓了三条鱼,给小花猫当作早餐。(课件出示一盘可口的鱼〈三条〉,一只直流口水的小花猫)。接着教师提问:小花猫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你能用算式说明你猜的故事结果吗?在开始就创设“小猫吃鱼”的情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合作,理解新知。

  1、活动1,编故事:

  首先让学生广开思路说说小花猫的故事结果及相应的算式。教师适当给予鼓励肯定的评价。(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

  接着引导学生看书:,书中那只可爱的小花猫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说一说小猫吃鱼的故事?同时课件相应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

  2、活动2,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首先在这里我设计了过渡语,小花猫吃了早餐后去找它的好朋友小鸡,看到小鸡们在吃早餐。(课件出示5只小鸡和两个盘子)

  接着提问:聪明的小朋友,小花猫会看到什么情况出现呢?请大家动手用学具摆一摆小鸡吃米的情况,边摆边根据课件出示的格式:5=( )+( )、( )–( )=( )来写算式。

  最后用课件演示各种情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活动3,自主探索,深化理解

  用过渡语连接到下一个环节:小花猫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轻松过关了,猫妈妈让小花猫到游乐园玩一天,到了游乐园,看到小朋友们正在吹泡泡呢,真漂亮,我们来看看淘气吹的泡泡怎样呢?课件出示四个泡泡图:图1吹了5个泡泡;图2破了1个;图3……

  让学生观察后说图意及相应的算式。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被减数变化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4、活动4,口算能力的训练

  进行玩夹玻璃珠游戏前,先要解密码(课件出示口算题目,正确了能进入下一轮游戏,还能送礼物)这既训练了学生口算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趣味游戏,加强课外延伸

  解密码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夹玻璃珠游戏,其他人观察并计时,游戏做完之后,把过程或结果用数学知识表示出来,记录在纸上,最后学生展示结果。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学习,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总结

  先让学生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说说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其他小朋友呢?通过自评、他评和师生互评,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

  接着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陪着小花猫玩了一天,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还知道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许多数学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过程:

  目标:

  1、 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2、 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

  准备:正方体小积木;“积木房”图片若干;记录用纸和笔

  流程:

  一、 话建筑,赢积木

  导语: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老房子和新建筑,你喜欢怎样的房子,为什么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欢的房子?

  过渡:今天我们就用积木来造房子!每组的桌上有几块积木呀?够不够造一幢房子?

  那就请你们就分成4组在数积木游戏中赢取更多的积木。

  二、 争回答,数积木

  (一) 数数相同数量的积木房

  导语:听清题目哟!(出示相同数量积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题:我用积木造了4幢房子,请你们用好方法数一数,每幢房子各由几块积木建成的?

  形式:将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呈现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对的为本组加上一块积木。

  验证:移去屋顶,拆层演示

  重点提问: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块?一共有几块?

  小结:数量相同的积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积木被其他积木挡住了,我们不容易发现,点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不多数,也不漏数看不见的那些积木。

  (二)找找躲起来的积木块

  导语:有的小组领先了,有的小组暂时落后,不过没关系,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里有些积木很顽皮,像玩捉迷藏一样躲了起来。让我们仔细观察,把藏起来的积木找出来。

  出题:准备好了吗?请问这幢房子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块?共有几块积木建成?

  重点:移去屋顶,拆层演示,帮助幼儿学会数隐藏起来的积木块。

  小结:房子一层层往上造,如果上层有几块积木,那这些积木下一定也有几块积木

  三、 造房子,数“砖块”

  (一) 造幢房子把分数

  导语:经过两轮的比赛,哪一队的领先了呢?请每组朋友用你们现有的积木造一幢房子,然后我们一起来数数你们的房子由几块积木建成,共得到了几分。

  重点:鼓励各组建造出点数上有难度(有多层、有重叠)的房屋

  集体点数时一层一层数清楚

  (二) 学做小小建筑师

  导语:(出示建房图纸)你们造房子、数积木的本领都那么大。那你们能不能在根据图纸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钟内造出与图上一模一样的房子,并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他是由几块积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队派一个代表挑选喜欢的图纸,用积木搭出与图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点观察:每组搭的房子是否与图纸上的一样,各组搭建、点数的方法。

  验证:他们搭的房子与图纸上的一样吗?记录的对不对呢?

  小结:虽然各队拿到的图纸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是同一幢房子从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导语:小小建筑师们让我们回去建造更多独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们你是用几块积木建成的好不好! 教学反思:[ ] 今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还成为了我园计算专题组的“一课多研”研讨的'课例,反思一路走来获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觉得有:

  a) 关注细节的设计

  计算活动教具多,对环节间的小结语要求也高,在这一次组织活动前教案在我的脑海中一次次的“过电影”,把握了每一个环节的细节要点(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状况、每一次小结重点提炼和梳理的内容、重难点落实的方式)。“细节决定成败”,活动前我让一个个环节都顺溜了,我想这也是活动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b) 注重互动的有效性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主要特征。

  2.在活动中让大班幼儿自己说出、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自选商场场景。(如:皮球、乒乓球、苹果等)

  2.人手一套小筐。

  3.泥土、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进入自选商场选购商品,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到自选商场去选商品,你们高不高兴?在选商品的时候有一个要求,请你们把凡是可以滚动的东西都放到自己的小筐里面。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师:现在我来看看,你们选了些什么商品,这些所有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去试一试、滚一滚、想一想。

  2.请幼儿在玩中观察、比较这些能滚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上前玩一玩、讲一讲,并指出哪些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

  师:(出示皮球与纸片)请幼儿试着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皮球、乒乓球都是球体。

  四、巩固对球体的.认识

  1.请幼儿在周围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什么叫球体,现在就请你到边上去把与球体相似的东西找出来。

  2.让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结束活动

  在复习巩固对球体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做出与球体相似的物品。

  师:电话铃响,老师接(经理需要球体的商品),小朋友愿意加工球体的产品吗?在加工之前先要知道怎样做球体,(教师边说边示范)先把和好的泥土或橡皮泥搓圆,做好后还可以试着滚一滚,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滚动,小朋友会做了吗?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到加工厂去做球体的产品吧?

  (幼儿出活动室)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 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 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绳子、长棍、纸筒、笔

  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工具

  二、基本过程:

  1、 邀请幼儿测量桌子的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 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工具(长棍、绳子、笔等)

  (2)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3) 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的方法,(mamanv)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2、 教师示范演示首尾相接测量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 讨论:为什么量了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木棍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 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请幼儿操作

  (3) 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进行自主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表的填写

  (4) 对用不同工具测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量的次数越多(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借助自然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中的其他事物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19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7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