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

时间:2023-10-11 07:03:4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10篇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1

  设计说明: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明知可能挨打,还是向先生提问的故事,反映了他学习主动、喜欢刨根问底的品质。教学中,结合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交流,运用学习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冒着被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的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谁不懂就要问?他都问了哪些问题?他的问题解决了吗?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读课文,不理解的词可查词典,词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圈画出来。读完课文还可以跟同桌小声议论议论。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通过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把有新鲜感的词语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词语,其中生字带拼音。

  背bèi诵sònɡ照例lì圈quān出段duàn落练liàn习糊hú里糊hú涂tú吓呆dāi戒jiè尺厉lì声挨ái打清楚chǔ

  (2)去掉生字的拼音读一读。

  背诵照例圈出段落练习糊里糊涂吓呆戒尺厉声挨打清楚

  (3)游戏:用手势表示多音字的读音。出示词语,请同学们用手势来表示“背、圈”的声调。

  背诵背包圈出羊圈圈猪

  (4)做“摘苹果”游戏。苹果上面有生字,学生读对一个会掉下来一个苹果。苹果树上的生字有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出示课文内容填空,引导学生填空。(课件出示)

  ()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个地()。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怕挨打,向先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7、小结:我们在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以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示,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1)理解“糊里糊涂”,找一找它的反义词。

  (2)用“糊里糊涂”造句。

  3、孙中山是怎样问的?找一找重点的词语。

  (1)课件出示: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2)“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呢?谁来壮着胆子问一问?(指名读)

  (3)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

  (4)小结: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先生提出问题,这种精神多么可贵。

  4、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先生和同学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第3~6自然段,说一说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

  (1)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①“摇头晃脑高声念书”是怎么念的?请同学们做动作读一读。

  ②出示:冬冬爱写诗,作诗时摇头晃脑的,真像()。

  指名填写。

  ③“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

  出示: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

  指名填写。

  ④谁能给“霎时”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

  (2)出示句子: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①引导学生抓住“拿着戒尺”“厉声”来体会先生的严厉。

  ②出示“戒尺”的图片,了解“戒尺”。

  ③引导学生抓住“一字不漏”来理解孙中山背诵得很流利。

  6、过渡:既然孙中山也怕挨打,那他为什么还要向先生提问呢?读课文第7~9自然段。

  (1)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不同形式地读。

  ①男女生轮读句子。

  ②齐读句子。

  ③交流感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精神。通过多种朗读方法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积累丰富的词语。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不懂就问”是不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马上问呢?(应该先动脑筋自己想一想,然后再问。)

  2、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懂就问的事情?

  3、积累名言名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4)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陶行知

  4、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不懂就问的故事。

  5、总结:不懂就问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同学们在积极动脑的基础之上,能够敢于发问,收获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适当的课外拓展积累能够让学生打开思路,开阔视野,并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2

  教学要求: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

  三、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四、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五、课堂作业。

  1、抄写写字表一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听写本课生字。

  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交流。

  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2、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

  学问、学问,顾名思义,就是既要学又要问,光学不问,构不成完整的“学问”。问是学的手段,学是问的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发“问”,是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促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

  1、是鼓励学生“敢问”。现实中,有的学生怕出丑,不好意思问;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大胆问:有的学生迷信书本、迷信老师,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对问题发表新看法、新见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问,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敢提出异议,努力为学生发问创造宽松的条件。

  2、要鼓励学生“勤问”、圣人孔子,堪称勤问的楷模。他向苌弘问乐、向老聃问礼。在日常生活中,逢事必问一个所以然,以至后来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毛泽东曾号召国人“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作为教育者,我们何不也教学生“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凡事问个水落石出,弄得个清楚明白。

  3、要鼓励学生“下问”。“下问”即不耻下问。要使学生懂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短处和长处。要学人所长,补己之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向自己的老师、家长和学问多的人学习,而且还要向比自己学问少的人学习。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发奋进取的求知精神。

  4、要鼓励学生“追问”。就是要培养学生一问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克服学生对事、对物不求甚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坏习惯,做到剖根问底,而不浅尝辄止,在问的过程中,不断拓宽知识面,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要鼓励学生“善问”。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学生多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加思索地乱问,而是要鼓励学生在多思的基础上勤问,思考后再问,有准备地问,有目的地问,问到点子上,在问中长进、在问中释疑、解惑。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

  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重点理解“学问”“照例”“私塾”等词语。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并掌握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12不懂就要问

  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标出课文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问题。

  (共9个自然段。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再齐读。

  强调读音:懂d%ng;诵s^ng;例l@;呆d1i;圈qu1n。

  2.纠正重点字、易错字的字形,交流方法。“诵”用把“通”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至”用把“到”去偏旁的方法记忆。

  “例”用把“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厉”里面是“万”,不要写成“力”。

  “题”要与“提”字区别用法、写法。

  3.练习组词,口头把生字各组几个不同的词语。然后齐读“读读写写”的词。

  4.理解词义。(提出文中不懂的词讨论)

  私塾:旧时私人(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吓呆:吓,害怕。害怕得呆住了。说明非常害怕。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用来打学生手心的板子。

  霎时:指时间很短。

  厉声:严肃而厉害的`声音。

  学问:在课文中指知识。

  照例:照,按照;例,规定。按照一向的做法。

  鸦雀无声: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在本课形容同学们正背得起劲的样子。咿咿呀呀:形容读书的声音。

  胡里胡涂:形容对事情一点儿也不明白。

  (五)指导书写:老师板书指导学生抄字头。

  “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写紧凑些。

  “照”上下结构,上边大,下边要小。

  “题”半包围结构,写时把“是”字的一捺要伸向右半边,托住“页”。

  (六)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能回答课后练习第1题的两个问题。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这篇较长的课文。

  三、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

  (1)孙中山小时候读的什么书?那时候怎么上课?

  2.理解词语“私塾”、“至于”。

  3.小结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本段,思考问题,并在文中标出有关语句。

  (1)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

  (2)理解词语“照例”、“流利”。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这两个词并讨论。

  (“照例”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流利”就是读得很通顺、熟练。说明了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他学习认真、成绩好。)

  2.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问的?

  (孙中山不满足于只会背,不理解意思的现状,他认为糊里糊涂地死记硬背而不懂得意思是没有用的。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出讲解有关教材意思的要求,渴望老师帮助,态度非常诚恳。

  3.小结段意: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

  2.指名5人读,每人读一段后回答问题。(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讲解;第7段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3.从这几段课文中找出反映当时课堂气氛和先生态度的词语,讨论理解回答。板书: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

  4.提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了呢?

  (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他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写得很认真。他要求先生讲文章的意思,是想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板书:收起,讲得详细。

  5.把3~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要读出文中先生态度的前后变化的语气来。 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读第8、9段,思考回答:

  (1)什么叫“学问”?孙中山是怎么理解学问的?

  (2)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为什么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呢?

  2.讨论回答问题。(然后老师补充总结)(“学问”在这里指的是知识、学识。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

  是可贵的。在当时情况下,孙中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孙中山这种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让学生在文中圈画出反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

  (六)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和“读读写写”的词各三遍。

  2.熟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板书

  私塾读书像唱歌

  唯有一人壮胆问边学边问

  27不懂就要问学生惊呆静无声

  戒尺拿起厉声道收获多

  先生细讲学生听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弄清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难点:

  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

  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孙中山是怎样学习的呢?让我们听读课文,了解一下。注意:在听的时候,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画出新鲜感的词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还比较难,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带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

  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4、重点认读“段、练、戒、厉、楚”等生字。

  6、开火车读准字音,也可以开火车组词。

  7、刚才在听读和自读课文时,你画出了多少有新鲜感的词语,跟本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8、老师找到了这些词语,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你可以说一下词语的意思或者是造个句子。

  出示词语: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糊里糊涂咿咿呀呀连连点头私塾戒尺

  学生根据词语进行解释或造句。

  四、读文见义

  导学:读了课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吗?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自读。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你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吗?读出你的情感来。)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背”的用法。

  2、课文中具体写孙中山读书的情况的是哪一部分?圈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读书流程图。

  孙中山背诵学过的功课。

  先生圈出要学的新内容。

  先生教读要学的新内容。

  孙中山回座位练习背诵。

  你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怎么样?枯燥乏味。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圈”的意义和用法。

  3、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孙中山有没有放弃学习?他学得怎么样?

  预设:

  从“先生听了,连连点头。”“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等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学习是非常勤奋的。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勤奋好学。但是孙中山学得不明白——糊里糊涂。根据上下文理解“糊里糊涂”的意思: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要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过程与发展: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相关语言,让学生感悟孙中山先生小时候是个不懂就要问、善于思考的孩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的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重点难点:

  1、会认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孙中山先生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孙中山先生简介、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勇于提问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的时候,你们怎样处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孙中山先生是怎样做学问的把。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我们来学习小时候的孙中山先生的故事。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听录音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找出课文中生字,读准字音,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4、把生字词放入句子中,把句子多读几遍,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

  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三、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1、什么叫“私塾”?

  “私塾”与现在的学堂的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2、指名读第2~6自然段,质疑、解疑。

  “流利”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

  他对先生请教使用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3、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

  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

  5、学习第7、8自然段。

  (1)孙中山在当时的环境不敢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2)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小组联系朗读。

  2、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五、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2、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语文三年级上册选读第一课《不懂就要问》

  1. 学习重点:

  是了解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2. 学习难点是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生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

  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3、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有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6、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1、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布置作业:

  a、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b、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c、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D、把课文中你认为是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建议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孙中山的生平经历,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切入课文

  1、同学们,在学习上你们有哪些好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我国有许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孙中山的照片,交流资料)。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指出“*”,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标识吗?带有这个标识的课文叫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呢?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除了课文后双横线内的字,如果文中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擂台赛读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课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所背的书的意思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1、指名读课文。

  交流: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照例、壮着胆子”等词语体会孙中山是如何学习的。

  (1)通过同学们的反应:“高声念书、吓呆了、鸦雀无声”来体会同学们的震惊、害怕,以及当时的紧张气氛。

  (2)通过先生态度的变化:“拿着戒尺,厉声问、收起戒尺、讲得很详细”来体会先生被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所打动。

  在学生提问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四、朗读欣赏,升华情感

  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很新鲜,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觉得新鲜。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说说因为你的好问或不好问,得到了哪些益处或遭到了哪些损失。

  梳理板书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勤学好问读书求理

  教学感悟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在自主质疑、自由讨论中学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动脑筋思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从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9

  一、教学目标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1)课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反映了孙中山认为胡里胡涂背没有用这一看法,要用反问表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这句话是那个同学不明白孙中山怎么敢问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得稍重些,表示出恳求、期待的语气。

  (2)第三段是一个长句,要读出课堂上当时紧张的气氛。可按下面的停顿和重音来读。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出示小黑板)

  1.比一比,组词语。

  列()孙()通()例()孔()诵()提()厉()堂()题()历()党()

  2.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生字,再组词语。

  董()________昭()________卷()________木()________

  3.填空组词语。

  弄清()摇头()胡里()连连()壮着()()无声

  4.从下面的词语中各找出两组近义词和反义词填空。

  照样认真糊涂详细马虎仔细明白照例

  近义词:()——()()——()反义词:()——()()——()

  5.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1)心里拼读,对齐拼音写汉字,默读句子。

  (2)指名读拼音写出两句话,纠正错的,再齐读。

  (三)听写本课生字词。

  (四)作业。

  1.把听写中的错词各改三遍。

  2.写课堂练习题。

  3.熟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主动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

  2、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8个字;积累“主动、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

  3、学习短语“一……不……”,理解他的意思,读好它。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问中享受不懂就问的好处和快乐。

  教学方法:

  1、分小组合作学习

  2、互相提问

  前置作业:

  1、好词我会读:

  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一字不错

  2、积累“一……不……”的词语

  一声不响一字不错

  一()不()一()不()

  一()不()一()不()

  我选一个造句:

  一()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短语

  认真地背诵()地背诵

  主动地问()地问

  ()地听()地听

  ()地说()地说

  ()地读书()地读书

  ()地()()地()

  4、我把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5、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6、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启动

  1、老师讲孙文故事《中国人不可辱》

  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3、简介孙中山先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这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积累运用

  1、比较句子,理解词语。??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很安静。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好?好在哪里?

  “摇头晃脑”说明他们读得很认真。

  “顿时”说明同学们安静下来的速度快。“鸦雀无声”说明这时教室里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句子就不具体、不生动了。以后我们在写话时,要尽量将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2、照“一字不错”也写几个“一(?)不(?)”的词。

  一声不响一字不错一言不发一尘不染一成不变

  一毛不拔一窍不通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文不值

  选一个词造句

  3、积累短语

  认真地背诵()地背诵

  主动地问()地问

  ()地听()地听

  ()地说()地说

  ()地读书()地读书

  ()地()()地()

  四、小组研读

  1、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能这两句话加上标点吗?

  (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

  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

  (2)用“一……就……”练习说话

  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出示)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

  3、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4、讨论:你从课文中还能发现孙中山在学习上有什么好习惯?

  你认为我们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拓展延伸

  1、出示格言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课后读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

  板书设计:不懂就问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相关文章:

不懂就要问语文教案01-25

不懂就要问语文教案12篇01-25

不懂就要问语文教案(12篇)01-25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01-26

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01-26

不懂就要问语文教案(集锦12篇)01-25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8篇01-26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8篇)01-26

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11篇)01-26

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11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