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0 08:05:2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通用[8篇]

语文教案 篇1

  内容预览:

  30、寓言四则

  一、教学目标

  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三、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二、教学设计

  1、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3、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4、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2、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一练习正合适。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这个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想像力,依据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可谓一举两得。因课堂时间关系,不可能做长时间交流,但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当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以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3、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b.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4、信息反馈: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但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要让作业富有游戏形式,但必须将基本方法和要求渗透于造型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愉快的造型游戏中自然的接受到美术知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

  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对对象产生知觉,自觉地采用不同的线条、色彩、采用不同的笔触,进而产生新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水彩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你来猜猜我带的是什么?”游戏,选一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装到布袋里,另外一位同学将手伸到袋子里,说说自己摸到的东西的触觉感受,从而引导大家判断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活动二:

  想想如何描绘表现出刚才的触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表现触觉的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各种造型语言表现触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活动三:

  由学生表述自己的触觉,教师实际操作示范各种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以表现不同的触觉

  活动四:

  鼓励学生自己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不同触觉的感受。

  在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上访设法突破平面的绘画形式,将绘画与制作结合起来。

  活动五:

  作业完成后展示在教室里,又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画的是什么触觉。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做一些触摸实物的游戏,并与家长一起感觉与表现,提高造型语言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

  2、能否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

  札记:

  这一课的作业效果好的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虽然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触觉时不够到位,但却能用生动的绘画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如: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运用不同节奏的的波浪线表现出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感觉,虽然不是触觉,但这种感觉却是人人都有过的,但一般人没有用绘画形式来表现的。还有“烫得直跳”、“心怦怦跳”等感觉,孩子们表现得都很好。这说明本课的教学目的已达到,学生已能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抓住探究的关键,理解诗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二、教学设想

  1.这首诗的重难点在于山与海所蕴涵的象征意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2.诗是用来朗读的,教师应在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给学生定位于语文学习的主人,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情境,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4.本课教学拟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语: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有一个山区的孩子,童年时他幻想自己会见到大海,长大以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那他的幻想实现了吗?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今天就让我们《在山的那边》去追寻答案吧!

  说明:教师通过生动有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营造教室中的积极探究的心理氛围。

  2.教师范读。(可以配乐朗读,音乐为钢琴曲《命运》。有条件的可以配合一些多媒体图片;也可让学生谈谈对自然中的海与山的认识)

  说明:作为平原农村的学生,绝大部分对海与山的形象认识来源于电视、图画等媒体而身临其境者甚少。教师可以借助媒体的功能(或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海与山,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

  3.学生自读,教师巡回指导。

  4、找学生个读。(可以一人一节)

  说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指导朗读旨在通过读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理解全诗作铺垫。

  5.诗的语言,除字面的含义外,往往还有深层的含义,请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着什么意思?说说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明确:探究山所蕴涵的意思,要联想到爬山是怎样吃力,还要考虑到山是一座座山,无数座山。那就很容易联想到人生中的重重困难;而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由此学生就会联想到人生中美好理想追求。可见,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心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说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景,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的主旨,为学生合作探究指明了方向。

  6.学生齐读,然后自己找诗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给予补充。

  说明:教师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弥补,使每个学生都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首诗的主旨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境中,学生更能创造性的探究和解决问题。

  7.请找出一句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会觉得哪句好一些,说说为什么?

  明确:这道题是开放题 ,教师应放开手脚,只要学生答的合乎道理就可以。

  说明:学以致用永远是语文的最终目的。教师应依从人文的观点,引导学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座右铭的选则使学生对将来如何面对困难有更深的认识。

  8.你能用你的文笔(或画笔)描绘出攀上山顶看到的海的景象吗?

  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实现课内课外相贯通,语文和生活相联系的思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对海景象的认识,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学科间融合,实现课程资源的多元化。

  9.小结:通过对全诗的朗读评析,我们感悟到诗作者在山面前的那种执着与信念,因为他的心中始终有海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愿我们也会为我们心中的海而去不懈的跋涉,不懈的追求。

  说明:教师结合对文章的感受和体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0.作业:用上读一读 写一写上的所有词语写一段话或写一首诗,表现自己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念。

  说明:教师在安排作业是应考虑到作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况,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就会得到培养。

  四、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物象 山 海

  意象 困难 理想

  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让我们走向成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2.从描写中体会尊严的含义。

  3.理解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

  他有尊严。”的含义。

  重难点、关键

  从描写中体会尊严的含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解题。

  (1)板书“尊严”

  (2)理解“尊严”的意思。

  (3)生自由讲后归纳。

  (“尊严”指的是“尊贵庄严”。)

  (4)齐读“尊严”后完成练习(小黑板出示)。

  (尊严)的讲台

  尊严的(人格)

  (尊严)的法律

  尊严的(国旗)

  民族的(尊严)

  尊严的(法庭)

  (尊严)的心灵……

  2.引入正课。

  (1)老师叫你们填这么多“尊严”的目的是要认识到尊严在生活中

  十分重要。

  (2)现在我们自由学习一篇讲尊严的文章。

  二、学文。

  1.自学,完成以下任务。

  (1)认识二类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

  ①文章讲了谁、什么事?

  ②你读懂了文中的哪些内容?

  (10分钟左右自学)

  2.反馈自学情况。

  (1)通读二类生字。

  (2)解决①②题。

  ①文章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身处饥饿面对摆在面前的美

  食,坚持付出劳动后进食,最后为杰克逊镇长所欣赏的故事。

  ②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

  (年轻人是逃难的人,他很饿,但是不肯随便吃别人的食物;这个年轻人坚持要帮助别人劳动后才肯吃别人的东西;年轻人后来成了石油大王;杰克逊大叔因为喜欢他,所以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年轻人现在是穷光蛋,可他拥有尊严,是个爱劳动的人……任由学生众说纷坛,不会说的让他听后也讲讲)

  (3)师肯定引导:大家七嘴八舌就把课文的内容讲完了,而且讲得很精彩,理解力很强。现在我们要解决大家不理解的问题。

  3.再通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任由学生质疑(估计学生有如下问题)。

  ①问题一:逃难的人都顾不上说话,狼吞虎咽地吃东西,这个年轻

  人为什么不肯这样做。

  ②问题二: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先吃饭再干活?

  ③问题三: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这么爱干活?

  ④问题四:杰克逊大叔真的需要捶背么?

  ⑤问题五:杰克逊大叔为什么会欣赏他?

  ⑥问题六:杰克逊大叔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

  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什么意思?

  ⑦问题七: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会成为石油大王?

  (2)讨论、互教后将问题归纳为以下几条:

  ①作者怎样描写这个年轻人的语言、外貌、动作?

  ②从作者的描写中你了解到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3)解决问题。

  找出表现年轻人外表、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勾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现在好好研究年轻人的外表、神态、语言、动作再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表现了年轻人的什么性格特征?

  ①从年轻人的外表“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从他后面与逃难人一样

  的“狼吞虎咽”看出他当时非常饿。

  ②从年轻人非常饿又不肯吃人家的食物看出他是一个很有自尊的人,是一个爱劳动的人。

  (师遇上这种情况及时将话题引导到语言、动作上,如:把年轻人不肯吃人家东西的过程找出来。或者找出年轻人不肯吃人家东西时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③从年轻人的语言上看出这是一个决不白吃白喝的有尊严的人。

  ④从他的.动作上看出这是一个勤快的人。

  ⑤从他的语言,如“您”、“不,我现在就做……”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讲礼貌、自尊的人。

  (4)师及时归纳总结。(用练习完成)

  讲得好,大家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基本上了解了

  ①这是一个人与一同逃难的人不同,逃难人的表现是连一句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而他则一定要先劳动才肯吃,这是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目的在于强调这个年轻人与众不同(一个成语),因为他拥有十倍于常人的尊严。

  ②这尊严就是要用劳动去换取幸福,有了这尊严,就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就会使你成为大富翁。

  三、自由选一处背诵(或同学们拓展课外讲一些与尊严有关的故事与话语。)

  四、出示有关尊严的名言与学生同诵。

  五、总结。

  学了《尊严》一文,大家认识了石油大王哈默的为人,也理解了尊严是无价之宝,认识到了劳动是与尊严结合在一起的,有尊严,才会去劳动,去争取,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希望大家都用尊严去筑我们未来的人生。

  课时作业设计: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那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②有一个人例外,就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人。他仰头问杰克逊大叔说:“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括儿需要我做吗?”

  (1)上面的两句话采用了

  的写法,这个例外的年青人是个

  的人。

  (2)从上面抄写一个写饿极了的成语,一个形容极瘦的成语。

  (3)从上面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俯身——()

  红润——()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了,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1)年轻人目光灰暗的原因是什么?

  (2)年轻人说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设计:

  7*

  尊严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

  年轻人

  目光灰暗—不能吃您的东西

  不能不劳动就得到食物

  尊严

  蹲下捶背—现在就做,做完就吃

  石油大王

  留下帮工—狼吞虎咽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认识“笋”等14个生字;会写“冈”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③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A案: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收集春天一些植物生长的资料。

  ②老师准备本课生字的课件。

  ③教学挂图或课文情景、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①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②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③同桌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④老师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检查学生认字的情况。

  a.

  让学生当小老师,教读词语中的生字。在学生认读的过程中,老师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平舌音:笋钻滋

  翘舌音:揉润

  鼻香:扭

  边音:唠

  b.

  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识记生字。(及时肯定或推荐好的识记办法)

  c.

  学生自记生字。

  d.

  老师采取开火车的方法,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e.

  老师让学生朗读生字集中的段落(第2、7段),了解生字认读的情况。

  ⑤书写字词

  a.

  观察要写的三个汉字:冈、轰、喊。

  b.

  鼓励学生提醒大家写这几个字应注意的地方。(课件演示)

  c.

  学生书写这三个字。

  d.

  老师出示要求会写的三个词语:世界、笋芽、呼唤,提示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写。

  e.

  学生读词学写。

  读通课文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直到读通顺,读流利。

  ②老师检查朗读情况。

  练习(复习巩固生字)

  ①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笋芽(sǔn

  shǔn)山冈(gāng

  gǎng)扭动(liǔ

  niǔ)

  钻出(zuān

  zhuān)唠叨(lāo

  náo)滋润(zhī

  zī)

  ②用生字口头词语。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①学生边读边想,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②学生提问。

  ③师生共同解决提出问题。

  引导思考,细读领会

  ①沉睡在土里的笋芽儿,不知道自己成长的好季节到了。是谁叫醒她,是谁呼唤她钻出地面的?

  ②他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找到这些句子读一读。

  (春雨姑娘……弹奏着乐曲……、低声……;轰隆隆……藏了好久……重重地敲……粗重的嗓音……)

  ③你从他们的呼唤中体会到什么?

  ④笋芽儿醒了以后是怎么做的?

  分小组学习,读懂后,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回答上面的问题。(可以表演,可以朗读。注意对“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等表示动作的词的领会和感受)

  ⑤你从笋芽儿钻出土的过程中体会到什么?(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朗读表演,加深印象

  ①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4—6段。

  ②老师朗读,学生自由表演。

  读最后一个段落,谈体会

  ①自读课文,想想在这段里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可启发学生由竹子的生长联想自己的成长,想想自己在成长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

  ②学生回答,谈感觉。

  (重点体会“爱抚”“滋润”“照射”“温暖”“健壮”“自豪”等词的意思)

  启发思维,交流感受

  如果你是笋芽儿,面对这大好的春光你想说些什么?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积累扩展

  ①我们从笋芽儿的生长中看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让我们把课收集到的植物生长的资料说给同学生们听听吧。

  ②倡导学生积累本课自己喜欢的词句。

  B案

  课前准备

  词语卡片、:“快乐果”、CAI课件一套。

  第一课时

  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①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也喜欢你们。你们看,春天来了。

  (出示课件画面《春天来了》,播放轻快的音乐),“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②师:是呀,春天来了!大自然里的一切都醒了,有一位小伙伴也从泥土里偷偷地探出脑袋,她就是——(老师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笋芽儿。

  初读感知课文,自主、合作识字

  ①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②抽读生字:老师点字,会读的一起读。

  ③你想提醒同学生们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④交流识字方法。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同桌的小朋友。

  汇报:谁想把自己的好方法推荐给大家呀?

  ⑤快乐传递读词语:把生字放在词语里,你还会读吗?我们来玩一个快乐传递的游戏,请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同学拿到“快乐果”,音乐停下时,如果你会读果子上的词语,这个快乐果就送给你。准备好了吗?

  ⑥猜词语: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猜词语”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猜?(指名让一名学生面对全体同学站在前边。老师站在这位同学身后,大家看老师出示的词语做动作。看看谁的动作能让前面那个同学最快地把词语猜出来)

  再读课文,启发思考

  ①观察插图,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了解笋芽儿生长过程的愿望)

  ②老师范读课文,引导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③学生熟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①同桌或小组互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②指导书写“冈”“轰”“喊”三个字。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识字、写字

  ①指名读生字新词。

  ②认读“冈”“轰”“喊”,同桌互相听写这三个字。

  朗读课文

  ①分组读课文,一组读一个段落。

  ②自主展示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③自己练习朗读全文。

  读懂课文,感悟课文

  ①小组合作学习1—5段。

  a.

  请小组长同小组成员商量,选择最想读的一个段落。

  b.

  小组长带领着一起读选择的那段课文。互相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准备怎么向大家汇报。

  c.

  请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学习结果,没有汇报的小组仔细听,可以向正在汇报的小组代表提问,当一位善于提问的小记者。汇报的小组成员要团结一心,帮助本组代表回答问题。

  (老师随机指导朗读并板书)

  ②情境感悟第6段。

  a.

  过渡:在妈妈不停的唠叨中,春天已经变得万紫千红,你看!(画面)禾苗绿得发亮,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鸟欢快地歌唱。

  b.

  谁来说说你现在的心情?

  c.

  笋芽儿看见这样的景象会是怎样的心情?

  d.

  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e.

  汇报:谁想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随机指导:评读第二句,赛读第三句,齐读最后一句)

  ③引读第7段。

  笋芽儿想快快长大,这时候哪些朋友帮助了她?(引读)

  在他们的帮助下,笋芽儿终于长大了。(板书:长大了)这时,笋芽儿的心情怎样?(自豪)(板画长大的表情)什么时候你自豪过?(生说)自豪地读笋芽儿的话。

  ④配乐读全文。

  愿小朋友们也能像笋芽儿一样勇敢、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再次朗读全篇课文。

  拓展:选择自己最想说的话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提示:

  ①桃花对笋芽儿说——

  ②笋芽儿对我说——

  ③我想对笋芽儿说——

  积累词句,指导写字

  ①积累本课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②书写“世界”“笋芽”“呼唤”三个词。

  ③有重点地指导、范写。(如“世”的笔顺、“呼”“唤”的口字旁要小而偏上等)

  ④学生写字。

  ⑤评价书写的字。

  结束语:让可爱、勇敢的笋芽儿永远和我们的童年在一起!让我们同笋芽儿一起快乐地成长!

语文教案 篇6

  【目标导航】

  1、掌握即席发言的要领和表达技巧。

  2、通过情境创设的训练,克服发言时的紧张心理,学习即席发言的快速构思方法,提高瞬时应变和即席发言能力。

  3、进行即席发言的初步尝试,充分调动课堂参与的热情,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气质风度。

  【课时安排】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交际任务,围绕“即席讲话”的这个交际主题,做好本次口语交际。

  【新课导入】

  即席讲话,也叫即兴发言,是指在某个特定场合,临时受到邀请,由他人提议或自己认为有必要而作的简短讲话。

  【交际技巧】

  即席发言有三个特点:

  一、临场性

  即席发言既不能事先拟就讲稿,也不能进行试讲,它必须靠临时准备、临场发挥,因此临场性就成了即席发言最主要的特征。

  二、针对性

  由于即席发言一般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现实话题作出迅速反应,这就使话题的内容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显示出鲜明的针对性,所以即席发言选取的角度宜小,内容宜集中,要力求说在点子上。

  三、简洁性

  即席发言常以简明扼要显出其力度,以亲切生动的表述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短小并不是空洞无物,而是要言之有物,言简意赅。优秀的即席发言常常以简练、含蓄而抒情的语言取胜。

  即席发言的基本要求是:

  一、沉着冷静,克服紧张情绪

  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众说话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讲话的内容,而在于发言者的心理素质。如果情绪过于紧张,即使准备好的内容,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克服人前讲话紧张心理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当众说话的训练。只要持之以恒,随着讲话次数的增加,你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效果会越来越好。

  二、边想边说,反应迅速敏捷

  即席发言前,可以利用短暂的时间打一下腹稿,构想自己发言的主题、主要内容、开头等,但大部分情况是没有准备时间的,大脑是在临时组织说话的内容,因此,无法将所有的内容都有条不紊地安放在大脑中,这就要求发言者在说当前句的同时,还要斟酌后面要讲的内容,边讲话,边构思,根据主旨的需要,提取、筛选信息,组织语言。只有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有的放矢,切合环境对象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即席发言要注意环境、场合和对象,比如,环境有室内与室外、安静与杂乱之分,场合有严肃与随意、正式与非正式之分,对象有身份、年龄之分。面对不同的环境、场合和对象,我们发言的内容、语气、风格也应有所区别。越是有针对性的发言,越能得到听众的欢迎。

  四、掌握分寸,语言简短明晰

  掌握分寸,就是要使讲话恰到好处,不说空洞无物的话,不说过头话,不说伤人的话,不自我吹嘘。同时,即席发言务求简短精练,因为观众都喜欢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发言,即席发言时要尽量长话短说,克服口头禅,少用无关紧要的喻例、资料等,让每句话融入较多的'信息。

  即席发言也如唱戏一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它靠的是平时的口头练习,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敏捷、清晰的思维能力和富于亲和力的人格魅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即席发言练习和提高个人整体素质相结合,让即席发言成为展现个人风采的重要手段。

  题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许多同学当众说话时过分紧张。要消除这种心理状态并不难。主要是应有自信心,即使自己没有做充分准备,只要有胆子,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讲。()?

  2、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清楚呢?答案是要“多思”。说话前要认真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说,说给谁听,说的重点是什么,怎样去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和非重点都要详细说。()?

  3、说话要简洁,就要去掉不必要的重复,去掉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枝蔓。()?

  4、要使说话中心突出,条理清楚,一是要求材料全而多,二是要理清思路和线索,三是要把材料的先后安排好,力求层次清晰,眉目分明。()?

  5、说话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连接得上。说话严密,是指说话有逻辑性。要做到这两点,在平时要养成多思考的习惯。()?

  6、在和别人交谈时,说话人不能我行我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看对象,从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说不同的话,达到说话的目的。但说话看对象,不是说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7、说话要讲究方式。直言不讳充满刺激性,容易伤害对方的感情,造成抵触情绪。所以,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成。()

  8、停顿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意思说完要有较小的停顿,一句话说完要有较大的停顿。()

  9、无论是说还是听,都应当适度的看着对方的眼睛和面部。还要善于用眼神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10、要“形于外”必须“诚于中”,这是做到语言美的关键。()

  题二:根据提供的情境,在“XXXXXXXXXXXXXX”上填充恰当的即席讲话。

  1、1935年,高尔基参加苏联作协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时,代表们要求他讲话。当他上台时,与会者长时间鼓掌。高尔基灵机一动借题发挥说:“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下子使全场活跃,讲话就在这样融洽的气氛中开?场了。

  2、《正大综艺》的节目主持人杨澜,9月19日晚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演出时,戏到中途,她在下台阶时摔了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确令人难堪。但杨澜非常沉着地爬了起来,凭着她主持人特有的口才,对台下的观众说:“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杨澜这段非常成功的即兴演讲,不仅为她自己摆脱了难堪,更显示出她非凡的口才。以致她话音刚落,会场就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的观众还大声说:“广州欢迎你!”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的对应练习。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和与人交往的一节课,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学习到了灵活地运用语言,让自己的即席讲话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下同学们可以多尝试着练习。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都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我想,作者的编排意图也正是如此吧。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说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前两句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期花的功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后两句是进一步地告诫儿子,意思是说,从书上得到的知识终归还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观书有感》一诗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地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完,第一课时朗读并初步寻找两首诗的共同点,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然后,侧重学习第一首诗,突破读该首诗明白道理这个教学难点。第二课时侧重学习第二首诗,明白道理,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并导行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借助课文插图领悟诗的文字和意境美,初步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在整体了解的基础上,着重学习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重点难点]

  能借助课文插图领悟诗的文字和意境美,初步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1、注意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体会语言之美;

  2、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验,领悟诗情、诗意、理趣、导行。

  [设计思路]

  初读感知——整体感知——比较朗读——精读感悟(侧重第一首)——读背体会——理趣导行——导读课外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 背诵显身手。

  相信不久前学的陆游的《示儿》,在座的能背的肯定有不少,有谁愿意一显身手,背给大家听听?

  学生背诵。

  2、 咱也露一手。

  学生自由背诵,只要背全完整的一首就给予掌声。(树立学生学诗的信心,激发学诗的兴趣。)

  3、 我们学新诗,首先明题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新诗,板书“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板书课题)

  (1) 学生尝试介绍诗人并试说题意。

  (2) 引导交流讨论。

  由学生介绍陆游。(字、号、为人以及主要作品)

  “示”指示,训示的意思。“子聿”陆游有七子,陆聿是陆游最小的'儿子。陆游在寒冷的冬夜读书,心有所感,写下这首诗来教育、训导自己的儿子。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适当增减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有关知识点。

  作者读书,心有所感,于是写成这首著名的七绝。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首诗,先研究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二、 比较学习,朗朗上口

  1、比较两首诗的题目,找出相似之处。(都是写读书后产生的感想)过渡: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我们先通过朗读来寻找。

  2、读出诗“味”来。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自由练读)

  4、 指名朗读。(相机指正读音与节奏)

  5、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6、 试着初步比较。(说到即可,不必要求详细完整)

  7、 带上你的理解朗读。

  三、 自主学习,清除障碍

  过渡,我们先在第一首诗中考考你的理解水平。

  1、 学生自主学全诗。自学要求:读通读懂诗句,了解新字新词的意思,能说说全诗大意。

  2、 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

  同桌间交流讨论,相互取长补短,增进理解。

  3、 谈一谈

  指名说说古诗大体意思。

  4、 释疑难

  (1)正音: 聿(yù) 躬(gōng)

  (2)诗中字词:学问、无遗力(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始、成、终、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躬,亲自)

  四、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1、读一读。

  在理解大意之后,你准备怎样读?让学生根据理解来朗读,把握诗中精华。(相机指导:前两句“无遗力”要突出强调,“少壮工夫” 与“老始成”的对比味道,通过朗读强调做学问必须日积月累,甚至不惜花费毕生精力,付出异常艰辛的劳动。)

  (后两句:要突出“要躬行”,读出“纸上得来”与“躬行”即“知”与“行”对比的味道,强调要获得真知,关键在于“行”即必须亲自实践。如果止于书本,花再多的功夫到老未必有成。)

  2、说一说。

  (1)提问:读懂了这首诗,你觉得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说说你的理由,和大家一起分享。

  (2)练说。引导并鼓励大家大胆、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指点。

  第一句告诉我们:做学问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年轻时必须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到了老年时才有可能有所成就,不能心存侥幸,以为不付出或者少付出就有所作为、有所成。诗人强调做学问必须全力以赴,付出艰辛劳动,甚至不惜花费毕生的精力。如谈迁、司马迁、李时珍等。

  第二句诗告诉我们:从书本学到的知识毕竟是肤浅的,不够完善的。要真切透彻得理解,还必须亲自实践才行。书本知识学习必须与亲自实践密切结合,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变成真正的学问。

  3、想一想。

  (1)提问。

  诗人为什么说“少壮功夫老始成”?不花功夫行不行?少花功夫行不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诗人是不是不重视甚至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躬行”真的那么重要吗?

  (2)思考

  (3)交流

  五、诵读体会,扩展古诗阅读

  1、朗读背诵

  2、陆游的诗

  游山西村(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讲述”、“枯萎”、“抚摩”、“芬芳”、“偎依”等同语的意思,会用“不仅......还......”、“勉励”写句子。

  2、初步学会用一句或几句话简要、明白地说出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热心帮助残疾人,做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学会用一句或几句话简明他说段意。

  理解海迪教育妹妹的有关语句。体会海迪对妹妹健廉成长的关心。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子,理解部分词语,会用“不仅......还.........”造句。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

  3.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题。

  (1)板书:张海迪(教学“迪”字,简介张海迪事迹。)

  (2)补全课题,读题,说说本文将主要介绍什么。

  2.自学课文。

  (1)听录音,划出文中生字新词,给自然段编上序号。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义,《作业本》第1题。

  (3)读通课文,质疑问难。

  3.检查反馈。

  (1)连词认读生字。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不假思索、怒不可遏”等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读各自然段。学生评价是否达到读通标准。

  (4)提出疑问。

  4、指导分段,学习第一段。

  (1)课文着重写了张海迪和妹妹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自然段里?

  (2)课文第1自然段写什么?出示“姐姐不仅......,还......”句,哪些语句写海迪“顽强哦学习、生活”?“时时关心着妹妹海燕的健康成长”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3)独立分段。用”?“将课文分成三段。

  (指导分段时,也可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文中一个与全文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句子:“不仅......还......”,从句子入手理清结构。)

  5.巩固练习。

  (1)《作业本》2、3题。

  (2)用“不仅......还......”说写句子。

  (3)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教案01-17

语文上册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