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1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祖国大海景色的美丽,海港的繁荣景色和我国迅速发展的石油工业,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重要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摘抄喜欢的语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比喻句的作用,感受语句的优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一曲新歌”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预习作业 :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大海),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感受?
2、这哗哗的海浪声就像大海的歌声,快乐的.大海在唱些什么好听的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24 、大海的歌》(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课堂检测,提出问题。
1、读词语。
(出示:邀 装卸 荡漾 朦胧 犹如 弥漫 城堡 旗帜 朝阳 码头 展现 驾驶室)
2、读课文给同桌听,边听边用“~~~~”划出描写大海唱歌的句子。
3、汇报
(1)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2)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一曲新歌。
4、朗读这两句话,针对这两句话提出问题。
大海在唱怎样的歌?大海的歌好听吗? 大海真的会唱歌吗?
(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大海是怎么唱歌的?大海为什么要唱歌?"我"是怎样听见大海唱歌的?为什么前面是“欢乐”的歌,后面是“新歌”?为什么觉得大海在唱歌呢?)
5、在这么多的问题中,你认为哪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一起来研究?
三、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为什么觉得大海在唱歌呢?请你回到课文中,自己读一读,找出能说明问题的重点词句。
四、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在班级中汇报、学习。
(学生汇报,师点拨,分为三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学习。)
部分一:(出示:我极目瞭望:在海平线上弥漫着一层,浅褐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像是有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他告诉我,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1)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石油钻探船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巨大?)(板书:石油钻探船 巨大)
(2)欣赏石油钻探船的样子。
(3)小结:过去开采石油主要在陆地,现在能在水上钻探、开采,技术新了,反映了祖国建设的新面貌。
(4)作者看到海上有我国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心里有什么感受?
(5)有感情地朗读。
部分二:(出示: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犹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国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1)老师这里也有一句话,你喜欢哪一句?把你喜欢的那一句读给同桌听。
(出示:只见海港两岸,高大的装卸吊车很多,吊杆很灵活,海轮也很多。)
为什么你选择这句?用上了那么多的词语,你感受到什么?(随机观察"吊车"、"海轮"的图片)板书
吊车:多、大、工作繁忙
海轮:多、整齐)
(2)小结:望着那繁忙工作的装卸吊车,望着那来自五湖四海的海轮,"我"似乎看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此刻,我的心怎么能不激动,快乐呢?
(3)有感情地朗读。
部分三:(出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1)这句话美吗?美在哪里?(板书:蓝天、白云、碧海、朝阳)
(2)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然后出示图片。
(3)小结:看到这样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很高兴,似乎感到大海也在唱欢乐的歌。
(4)有感情地朗读。
3、总结:为什么"我"会觉得大海在唱歌?
完成句式: ( )
大海的歌是一首( )的歌。
(完成板书)
五、拓展延伸,开放问题。
1、同学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作者亲眼目睹了祖国欣欣向荣的建设成就,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望着美丽的大海,听着迷人的涛声,仿佛听到大海在尽情歌唱,听,你们还听到谁在唱歌?(课件出示农村的新貌)
2、学生介绍农村的新貌。
板书:
大海的歌
码头--蓝天、白云、碧海、朝阳
欢乐的歌 海港--吊车:多、大、繁忙 欣欣向荣
新歌 海轮:多、整齐 赞美
大海--石油钻探船:巨大
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了解快乐王子在小燕子的帮助下,牺牲自己帮助穷人的故事,感受快乐王子无私的爱心和小燕子心地的善良。
[学习课文]
《快乐王子》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含意深刻。文中对真、善、美的孜孜追求为人所乐道。快乐王子原是快乐的,一直到他被塑成雕像,站上了城市的高处,他用明亮的蓝宝石做成的双眼看见了“城市的一切丑恶和穷苦”。快乐王子为了帮助那些身处困苦的人们,先是奉上了自己剑柄上那颗闪光的红宝石,而后又献出了自己眼睛里的那对美丽的蓝宝石,最后,他将自己浑身上下的黄金叶片也一一送完了。一只无牵无挂、过路歇脚的小燕子,偶然地栖息在了快乐王子的脚下,王子悲悯的泪水滴在了燕子的心里。于是,有着一颗善良心灵的小燕子为了替快乐王子实现愿望而改变了行程计划,最终下定决心与这位正在变得灰暗无光并且一无所有的王子做伴。尽管燕子的心装满了对埃及的向往,但他还是留下来陪伴快乐王子,做了王子最忠实的信使,就这样,秋去冬来,小小的燕子终于还是无法抵抗无情的严寒,他跌落在王子的脚下,死了,与此同时,快乐王子的用铅做成的心也破碎了……故事给我们讲述了这样几个情节:小燕子受快乐王子之托为女裁缝送去一枚红宝石,还用双翅替裁缝生病的女儿扇风;给穷困的学生送去一颗蓝宝石,好让他换钱来买食物、木柴;为了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王子又把另一颗蓝宝石取下送给她,并把身上的金叶子都送给了穷苦的人们。
故事贯穿着一个主题,就是歌颂善良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体现了作者对受欺侮的弱者的.同情。在淡淡的悲哀中我们能够看到小王子的善良、真诚、单纯。
这是一篇选读文章,教学时,应尽量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重视学生的感受,遇到生僻或不理解的词语,学生可以借助字典解决问题。在读、悟的过程中,可以作适当的批注。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快乐王子都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帮助穷人的?哪些内容最能感动你?(复述故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故事中的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词句积累]
可以让学生将一些自己感兴趣或备受感动的词句,添加在自己的词语库中。
[教学设计]
(课前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回顾以前的阅读欣赏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揭示课题《快乐王子》,根据你的预习情况,说一说,今天我们认识的快乐王子指的是谁?他生活得快乐吗?
教师揭示《快乐王子》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篇充满辛酸的童话。
学生简单介绍自己认识到的快乐王子。
二、自读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把自己不熟悉、不认识的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加注拼音,重点读一读,然后再尝试着读通课文。(教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读书。)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力争自己解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来解决问题。如还有疑问,做出标记,待解决。
三、了解内容,复述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名读文。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
3.让学生反复读课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并交流自己读书后所了解的内容。
3.练习复述。
四、阅读、欣赏、积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把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句段,勾一勾,画一画,可以做出批注。也可以把自己的读书体会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默读,做批注、勾画或摘抄。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
二、感悟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你是怎样看待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读边议,相互交流。
例:1.为快乐王子的无私爱心,小燕子的善良友爱所感动。
2.为小燕子的死去而悲伤,快乐王子那颗破裂成两半的铅心让我们每一个人更是心痛不已。
……
三、课本剧表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带着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尝试着表演课本剧。
学生分组表演。
四、师生总结。
语文教案 3
设计理念:
“学贵有疑”,借助电教,用孩子好奇的眼睛来学习。引导他们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解疑。
设计特色:
纯真的童趣,大胆的想象。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后,谈一谈自己想知道些什么。以孩子的好奇心调动他们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歌,感知文意。
1、(动画课件)师范读。
2、学生试读(小组合作)。
3、全班齐读。
4、诗歌中,小朋友们向老树提了哪些问题?
设计分析:
老师范读配上动画课件,让孩子对老树的形象有较具体的感知。孩子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扫清文字障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在初读诗歌后,将诗歌几小节的内容用一个个问号串起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一、 抓住问题,分小节学习诗歌。
1、“老树,老树,你怎么这么大!你有一百岁了吗?
(1)[投影插图]看着画面,大胆地想象,老树有多大呢?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2)(生展开想象,小组内先交流。)
(3)生朗读,互评。
2、“有多少鸟儿,在你身上安过家,和你谈过话?”
(1)[播放《鸟的天堂》相关画面] “一起来数一数共有多少只鸟儿呢?”——数不清。
(2)小组朗读挑战赛。(互评)
3、“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是从哪儿来的?唱的都是什么歌?”
(1)[播放各种鸟的叫声] “它是谁呀?正在说些什么呢?”
(2)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3)鸟儿唱歌可真好听,小朋友朗读也得点儿。(生朗读)
4、“老树,老树,告诉我吧,告诉我——所有的故事和童话。”
(1)你能向其他小朋友说一说关于老树的故事吗?
(2)生说。(不要求完整,鼓励加入更多的`想象。)
5、全文感情朗读。(配乐)
(设计分析:利用电教设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在学习的领空快乐地飞翔。)
二、 课本剧表演。(准备头饰)
四人小组中一人为老树,其余为提出不同问题的小朋友。(鼓励“老树”回答小朋友的问题。
设计分析:
将诗歌的内容以表演的形式体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孩子表现欲强的特点。惟妙惟肖地为老树配音,更显出他们的天真可爱。让孩子真正动起来。
三、 你还想对老树提什么问题呢?
1、[幻灯出示句式] 练说。
老树,老树,告诉我吧,__________?
2、“可是有一天,老树变样了……”[简笔画——哭泣的树桩]
“发生了什么事呢?你又想问老树什么问题?”
3、你能找得到答案吗?(生想象,讨论。)
4、(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
设计分析:
续《老树的故事》,让孩子所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知识与技能>: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理解难点词语。
<过程与方法>:
在读和演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学重难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了解剧本的格式。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编排剧本。
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找学生读课题,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4.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生字。(教师强调读准后鼻音:同、工、请、双;前鼻音:观;翘舌音:失、专、准;平舌音:才)
(2)巧记字形: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如熟字带生字的方法:失—先观—现工—江准—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人—队又—双青—请见—现格—各比较“洞—同请—青各—格”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理解字意:练习用“级、同、工、专、队、才”组词说话。
(4)再现检测:去掉拼音,练读生字、词语、句子(自由读、开火车读)
词语:班级同学周围排队请进准备
句子:①放学了,三年级二班的同学,在操场站好排,准备回家。
②刚才同学们还围在老师身边,上课铃声一响,他们就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4.复习巩固:形近字比较,完成书后练习:读读比比
认(认真)准(准备)先(先进)各(各自)
队(少先队)难(难题)失(失去)备(备课)
四、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学习写“同、工、专”
1.观察思考: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这三个字应注意的问题。
2.引导学生书空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激趣读文
1.出示字词,巩固字音。
读字词并选择一个字(要求会写的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字词:年级同学专心准备观围工队刚才请双
2.说出图意,理清线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的内容。
3.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这节课继续学习《失物招领》,请小朋友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学生自由读文)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读文思考:前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3)理解“很大很大、很多很多”,照样子再说出一些这样的词语。
(4)理解“专心”,用“专心”说一句话。
(5)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3—6自然段。
(1)文中“失物”指的是什么?他们的主人是谁?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读课文第3和第6自然段。
学生自主读文,找答案。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结合书上插图(一)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2)听了陈老师的话,一年一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指导朗读4、5自然段,读出陈老师严肃的语气(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读出一年一班小朋友惊奇的样子。
3.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引导学生读课文7、8自然段。
(2)为什么有的同学脸红了?生活中有没有脸红的时候,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第7自然段。(学生练习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3)理解“会心的微笑”意思,用什么语气、表情读第8自然段。
(4)为什么老师和张爷爷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引导学生拓展、想象,用因为“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所以,他们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在你们集体出游的活动中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2.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3.教师小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四、指导书写
学习写“才、级、队”
《
语文教案 6
教学目的:
1、学会9个字,认识7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国家尊严时的凛然正气。
教学重、难点:
明白楚王为难晏子的原因,领略他的聪明才智,并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
1、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晏子的资料,谁来和我们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资料。
3、今天我们来看看晏子出使到楚国时发生了什么?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思考:这篇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哪些不同?
2、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
三、学习课文第一幕:
1、同学们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了吗?
2、小结:这篇课文的形式很特别,是剧本。剧本首先要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根据事情的发展把故事分成几幕;有场景的介绍;故事的发展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推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剧本的一、二幕布。
3、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觉得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楚王的傲慢无礼,目空一切。
5、练习分角色朗读。
6、楚王为什么要为难晏子?
四、学习课文第二幕:
1、过渡:楚王想好了要让晏子好好出丑,他如愿了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言。
2、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觉得晏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3、全班交流,领略晏子的沉着和论辩的机智。
4、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延伸:
在小组里演一演这两幕
语文教案 7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松鼠》,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共同交流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四肢 敏捷 镶嵌 搽过油 格外 嬉戏 歇凉
遮蔽 榛子 橡栗 储藏 缝隙 树杈 摇晃 干苔藓
4、集体交流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句式现象。(出示投影片)
⑴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多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的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
⑵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
⑶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藓苔压紧,踏平。
⑷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们塞到老树的缝隙里,赛得满满的。
⑸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有暖和,有安全。
5、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6、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老师了解个别学生的读书情况。
7、请你快速的'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学生回答。
8、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课文读得是否准确。
(二)熟读课文,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1、在朗读过程中,生字、词语、句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2、指学生提出生字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解决。
比如:重点分析记忆“捷遮蔽嵌”等生字。
3、请你把新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它们在哪些句子中?
4、在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指学生提出来,比如:嵌、嬉戏、歇凉、藓苔、橡栗)
5、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句子,利用更换词语、直观演示等方式进行理解。
6、在解决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中的松鼠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7、指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美丽、可爱
三、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可爱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丽、可爱呢?课下思考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划一划、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美丽
松鼠
可爱
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1、读准并积累本课词语:奇异、玲珑多姿、凝结、细腻、呈现;理解词语“玲珑多姿”。
2、知道课文写了五彩池的几方面。
3、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正确理解语句,感受文章前后联系的紧密性。
4、能借助板书,概括池水的奇异,积累有关语句。感受五彩池的奇异。
重点难点:
1、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正确理解语句,感受文章前后联系的紧密性。
2、通过圈词划句,感受五彩池的奇异。能借助板书,概括池水的奇异,积累有关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一)欣赏图片,感受五彩池景色的奇异。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媒体音乐,出示:欣赏图片)
(二)揭示课题。
有一位作者在游览之后,将这番美景化作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17五彩池)齐读课题
二、反馈预习,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反馈预习,了解1、4节的总起、总结作用。
1、反馈预习,交流写出五彩池特点的词语。
(出示预习要求)读了文章后,五彩池留给你什么印象呢?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梳理文章结构,学习1、4节。
交流:(板书:奇异)对呀,这是五彩池留给我们的总体印象。作者在开头总起介绍了五彩池的特点,最后又再次总结了它的特点。就让我们拿起书来读读1、4节。
(二)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五彩池。
1、交流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五彩池。
中间两个小节,作者又为我们介绍了五彩池的哪两个方面?
2、交流并板书。(板书:池子、池水)
3、小结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文章就是抓住(点课题“池”)池子及其中(点课题“五彩”)五彩的池水这两方面来介绍五彩池的奇异的。我们读这类写景物的文章一定要先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这个景物的。现在就让我们来深入学习,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五彩池奇异的特点写具体的。
三、学习第2小节,了解五彩池大小、形状上的奇异,积累有关语段。
(一)了解本节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1、指名读第2节,正音。
我们先来看看文中对池子的描写。指名读第2节。(媒体:“玲珑、恰似、一亩、盛开”的拼音)正音。
2、默读第2节,思考本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那这一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直线划出句子。
3、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辨析本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交流:(板书: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引读体会:这里满山坡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不清。这些五彩池——大的——小的呢——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
(二)引导抓住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
1、自读第2节,初步感受作者是怎样描写五彩池的。
(出示:满山池子的图片)如果你是游客,此时你会做什么呀?如果不能用相机,要让你用文字来描写美景,该怎么写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吸引我们的。(出示:“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莲花”)自己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
2、出示句子,引导感受作者的描写中流露出的'惊讶之情。
(1)媒体:音乐;师范读,学生想象。作者在文中说——(出示: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这大的池子在作者眼中是不是很大很大的呢?
(2)交流。
点评:“一亩”相当于我们14个教室那么大!可能我们感觉很大。但同样是池子,新疆的天池有7亩多大。而五彩池,大的——并不大呀。一个“不足、不到”把作者的感受表达出来了。
(3)小的呢——男女生分读两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池子大小差异很大)
3、小结:作者就是用了强烈的对比来让我们感受到池子的奇异的。(板书:对比)
(三)感受池子形状各异,有感情朗读有关语句
1、知道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来介绍池子的形状。
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池子的形状的呢?(板书:比喻)引读有关的语句。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玲珑多姿”。
读了句子,你理解什么是“玲珑多姿”了吗?(小巧精致,形状各异)
3、刚才我们读了句子,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让我们再把第2节读好。
四、学习第3节,了解五彩池池水的奇异,简要概括“池水颜色奇异”。
(一)了解第三节的结构特点,概括每层要点。
1、默读第3节,分层。
我们跟随作者去领略了池子的奇异,让我们再去看看那鲜艳多彩的池水吧!(板书:鲜艳多彩)默读第3节,想想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池水的?做好分层记号。
2、巡视,(媒体出示答案)
3、理解这样分层的原因。交流:(板书:现象、成因)
(二)了解五彩池池水的奇异之处,根据板书提示简要概括。
1、读懂并简要介绍池水奇异在哪里。
(1)这节课,我们先跟随作者来了解池水奇异的现象,并把关键的内容提炼出来简要地说给别人听。引读:站在山上,向下望去——自己往下读,把这段话读正确。(媒体出示原第二层)
(2)指名读。
(3)(媒体:隐去后半部分)这池水实在太使人惊奇了——(男生读)
(4)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概括池水的奇异。
(5)请学生从这句话中圈一个能反映池水奇异的词语词。(板书:各不相同)
还需要有个什么条件?(板书:同一溪流)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交流时引导学生用上“虽然??但是??”这个关联词来把池水的奇异讲清楚。)
(6)作者又是如何进一步向我们描述池水的水色各不相同的呢?引读: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
(7)了解作者说的“各不相同”有几种情况。
(8)交流:
?第一种情况:池子不同,池水不同。(板书:池子不同,池水不同)?第二种情况:同一个池子,颜色不同。(板书:同一个)
(9)现在你能否连起来介绍一下池水如何各不相同的?
2、有感情朗读有关内容。
你们读懂了课文,而且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也把池水的奇异介绍清楚了。让我们再来读好这几句话。(齐读)如果把各池的水舀起来一看——
此时,你忍不住想赞叹五彩池的池水——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并引出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2、作业:
用上“虽然...但是...”介绍池水的奇异之处。
从这两句句子中任选一句,用钢笔抄写在本子上。
联系下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一开始要写“晴朗的日子”?
板书:
大大小小(对比)
五彩池
(奇异)池子:不同同一个
池水现象同一溪流,各不相同
(鲜艳多彩)虽然……但是……池水不同成因
语文教案 9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
1 秋游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 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 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 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各自轻声读课文。
4.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 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 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 指名读。
2. 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3) 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 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 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 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4. 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指名读课文。
2. 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 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 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 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 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 个人练读。
8. 指名读。
9. 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 描红练习。
2. 比一比,再组词。
交( ) 兔( ) 家( ) 喊( )
郊( ) 晚( ) 逐( ) 城( )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大家( ),多开心呀!
语文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和词义。
2、明白本文的主旨。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3、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4、借鉴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层现的浓浓的亲情。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二)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预习检查
(一)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chà憔悴qiáocuì模样mú嫌恶xián wù可鄙bǐ什物shí
惊惶huáng瑟缩sè惩罚chéng虐杀nüè宽恕shù苦心孤诣yì
堕duò蜈蚣wúgōng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嫌恶怒nù愤怒堕duò堕落
赚zhuàn赚钱恕shù宽恕坠zhuì下坠
诀jué诀别
决jué决定
抉jué抉择
3、多音字
è凶恶shí什物mó劳模
恶ě恶心什模
wù嫌恶shén什么mú模样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停顿恰当;
③读出感情;
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
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③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④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二)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三)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一)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二)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大致会这样说:
(1)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2)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3)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3)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4)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5)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三、研读“悲哀”
(一)朗读体会
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
1、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
2、个别朗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二)合作探究
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①教师示范提问: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④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四、思维延展
(一)讨论主题感悟警句
1、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2、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3、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
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
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
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二)联系生活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三)进入文本与人对话
1、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2、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五、结语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背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
语文古诗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