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4 08:17:3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选种是“小星火计划”科技活动中“小种植”的内容之一。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选种的重要意义,并掌握简单的方法。

  二、活动内容和方式:

  1.教师讲述进行选种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

  2.组织选种活动。

  3.制作同品种不同质量的种子标本。

  4.举办种子标本展览会。

  三、活动准备:

  学生带好各种种子。

  四、活动过程:

  师(出示黄豆)讲述:同学们,我们生长在农村,都知道这是一颗黄豆,如果把这颗黄豆种到地里,它会怎样?

  生答:……?

  小结:它会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出新的果实——很多的黄豆,像黄豆这样种到地里会繁殖的,在农业上,人们常常把用播种方式繁殖的都称种子。

  师讲述:老师这里还有许多种子。出示:(水稻、小麦、玉米、芝麻、丝瓜、虹豆等实物)这些都是种子,但也有些植物它是用茎作种的,例如藕、土豆它们是用茎作种的。那么要想把种子播种后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就要挑选好种子。

  师问:如果不挑选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生答:……?

  小结:由于种子差,可能会种于不发芽、不结果实。这种现象平时我们常常见过,去年老师也种了一棵冬瓜,由于种子差,茎倒长得很长,可是它不结冬瓜。所以,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出苗率,也影响质量的高低,优质的水稻种子播种后能收到650千克左右,而有的种子差,用同样方法播种,只能收250—300千克。因此,优质的种子是农业丰收的基础。

  师问:怎样来挑选种子呢?

  生答:……?

  讲述:选良种,首先要挑选产量高、抗灾、妨害的为优良品种。

  然后在植物成熟后再采集,比如(师出示实物)这是在我们周铁乡镇万亩丰产方上挑选的一棵水稻种子,同学们你们看,长势强,粗壮、茎杆上的籽粒大而饱满,而且稻穗比较长,要把它作为种子,就要剪去稻穗的最上部和最下部,留下中间部分脱粒后作为种于,这是一种选水稻种子的方法。但在农业生产上,需要大量的种子,就要挑选优良品种为单设一块为种子田,才能收获大量的种子。

  师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大人是怎样收集种子的?

  生答:……?

  小结:刚才同学们讲了收集种子的方法真不少,收集后一般的种于要到明年再播种,所以收集的种于要进行贮藏。我们小朋友带来的种于都是贮藏过的,有的种子贮藏时间长,有的时间短,我们来看这颗豆(出示一颗坏的),这颗种子被虫咬坏了,虽然胚芽没有坏,可以发芽,但生长的过程中,有时还有可能混入一些其它品种的种子,所以种子在播种前还要进行选种。

  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黄豆(出示四粒不同的黄豆)。

  师问:哪粒最好?哪粒最差?

  生答:……(教师分别出示卡片:粒大饱满、残粒、粒小饱满、不饱满)

  师问:我们把种子分成了四类,哪一种做种子最好?

  生齐答……?

  师小结:最好的这一类属于良种。良种是粒大饱满,无发霉和虫蛀,外表有光泽。

  下面老师请一名学生,也来分出粒大饱满、粒小饱满、不饱满、残粒。(一名学生上来分红赤豆)提问:你说哪一粒是你选的良种?

  生指出并加回答。

  师讲述:今天我们活动课主要逃良种。同学们愿意一起来选吗?我们不仅要选,还要做成标本。教师介绍选种方法及制作方法。

  学生分组选种子并制作标本,教师巡视。

  制作后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的同学选的很慢,如果有大量的良种用这样的速度来选太慢了,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选?(学生发挥想象后回答 )

  师小结:问学们不妨在今后的课外种植活动中,也来用一用。现在请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来对这些作品进行评选。

  教师公布评比结果。(要加以肯定,并给予表扬)

  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活动的都很认真,气氛也很活跃,也学会了选种,怎样的种于是良种,首先选优良的品种,然后种子才能提高纯度,确保种子的发芽率,防止病害的传播,增强杭害的能力,选良种是农业生产中的大面积增产的'有效途径。

  五、活动建议:

  选种是“小星火计划”科技活动中“小种植”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农村的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对选种也不一定完全懂得其中的内涵。所以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选种的重要意义,教者要在《选种》教学中,就根据这一活动目的,从活动入手设计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参与与学习活动,教者在导入新课时就该抓住种子生长发芽到获取高产入手,使农村的学生进一步了解到选种的重要意义。

  通过看实物展示,让学生自行挑选,让他们根据种子质量不同分类制作标本,这样能使学生一直在动手的环境中思考、实验、思考,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新知识的心理,这样更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长大后去探究规律性的知识,去发明,去创造,在整个活动中,教者还要让学生做好标本进行展评,让学生观看评比,用贴红星的方法评出最佳标本,这种形式的活动完全符合三年级的学生。

  “选种子”这一课就是通过摹仿让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因为创造性思维是综合性的思维,它包含着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以发散——集中——再发徽——再集中循环往复的形式进行,所以教者要在整个活动中,紧扣这一原则开展活动,就会初见成效。

  六、背景资料:

  资料一:

  鲁棉研15号该品种为中早熟抗虫杂交棉,高产、优质、抗病,增产潜力大,高抗棉铃虫。霜前皮棉产量比对照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号增产9%—12.5%,在惠民县安排的30亩高产攻关田,经专家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亩产皮棉达153.7公斤,全生育期133.5天。该抗虫棉杂交种,近两年在鲁南、苏北、皖北、河南、河北大受欢迎,一直供不应求。

  资料二:

  大红豆种植技术,选种子为粉红、鲜艳、颗粒饱满、质好的,种植时间在3月中下旬为较佳节令,在种植玉米时以套种在玉米行间为主,也有尽种的,用牛拉沟或人工打塘点播,株行距30厘米左右,肥料,每亩用草木灰400公斤左右,普钙50公斤,混合拌匀堆制15~20天左右,作为底肥施放。中耕管理与玉米同时进行,除草2次为宜,用灶窝灰人工撒于豆棵根部和叶面,可防治黄蚂蚁和其它虫害。生长期在150天左右,荚果成熟,人工收获,将豆棵拔起扎把挂于避雨高处晒干、风干,然后人工打晒,进行风干扬净除杂质,筛选出颗粒尽为光泽粉红、鲜艳、饱满、弯曲长度大体一致的为特优产品,其余为二级或等外,装袋即可运输到市场出售或外贸处收购外销。亩产在100公斤左右。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告别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想法呢?

  2、有一位同学在小学毕业前夕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师板书“明天,我们毕业”。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划出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解释。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憧憬 矫健 汩汩 临帖

  茁壮 五彩斑斓 一丝不苟

  注意字音:

  憧:声母是ch不是d。

  憬:韵母是ing不是in。

  澜:声母是l不是n。

  帖:声调是“`”不是“ˉ”。

  茁:声母是zh不是z 。

  注意字形:

  澜:门里是个“柬”,不能写错。

  朝夕相处:一天到晚在一起,形容时时在一起。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的怀念和留恋。

  憧憬:向往。

  炽热:极热。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继纠正读音,并集体朗读容易读错的.地方。

  3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哪个小节写了我们回顾六年的生活及难忘的老师?

  (2)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一(1)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2—7)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敬爱的老师。

  三(8—9)写我们怀着美好的理想,向着蓝天飞翔,等我们也成为国家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字词句综合练习 。

  2写好几个上下结构的钢笔字。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

  教学难点: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学习第一部分。

  (1)师述: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挺有趣,你想知道吗?自己读一读下面的短文吧。

  (2)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漂流”和“漂浮”的意思有区别吗?“重新安家”是什么意思?

  (3)提出所遇到的疑难,分组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可从“流’’和“浮”,以及联系上下文来分辨区别。椰子树种原来在什么地方,现在又到了什么地方?)

  (4)指名说。教师总结:“漂流”指漂在水面随水浮动;“漂浮”就是指漂的意思。

  (5)说说椰子树是如何传播种子的。

  2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插图:仔细看一看图,你能说说图上画的各是什么植物吗?

  (2)指名说说蒲公英、苍耳、豌豆和葡萄各是靠什么来传播种 子的。

  (3)练习:根据答案,用线连起来。

  (4)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题,弄清要求。

  (2)自由说。(要求:说清楚)

  (3)小组交流、修正。(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互相借鉴。

  (5)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6)指名读:及时评价,及时修改。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指名说:它们是什么结构呢?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要使这几个字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5师范写,学生观察。

  6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7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并进行矫正性训练。

  板书设计:

  练习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成语与儿童诗。

  2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重点:读读背背成语与儿童诗。

  教学难点: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让学生弄清练习要求。

  (2)指导读准字音:自由读,“小老师”领读,并提醒易读错的字;指名读,分组读。

  (3)分组合作学习,大概理解成语的`意思。

  (4)练习:自由练读练背,同位练习互相背诵。

  (5)反馈:集体背诵,指名背诵。

  2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晨牧》:学生自读;指名读,正音;教师范读,请学生想想诗意。

  (2)结合插图讲解:这是写农村孩子早晨上河沿放鸭子的事。

  放录音,将诗中描绘的几种声音在课堂上再现,请学生边听边想象。

  (3)练习:自由练背,同座位互背。

  (4)反馈:指名背诵,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谈话:“点”是楷书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不要小看,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很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候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写一个字忘了写点,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可见点有多么重要。

  2指导观察,范写露锋点:

  ①向右下直下起笔;

  ②逐渐按笔;

  ③提笔(笔锋提至中心处);

  ④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学生临写。

  3指导观察,范写藏锋点:将点的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他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3、理解文章寓意,学会谦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神态和语气描写,了解内容主旨。

  【难点】能够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把握陶罐和铁罐的性格,学会谦虚宽容。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朗读法、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咱们上节课已经结实了两位好朋友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两位朋友的名字分别是什么?陶罐和铁罐。(教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

  2、这篇文章一共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1—9):写陶罐和铁罐的争吵;

  第二部分(10—17):写陶罐和铁罐的各自的命运。

  (三)深入研读

  1、同学们,我们可以看到整篇文章几乎全部是用语言贯穿下来的。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分角色(陶罐、铁罐)进行朗读,注意各自说话时不同的语气(陶罐——谦虚,铁罐——傲慢),并选择一组同学上台展示。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朗读得特别棒,把陶罐和铁罐的情态描摹得活灵活现。)

  2、同学们,那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作者笔下的陶罐与铁罐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从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傲慢、骄傲、狂妄、骄横的性格特点)

  (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从中可以看出陶罐具有谦虚、不好争斗的'性格特点)

  (过渡语:大家再细心找一下,文中的陶罐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学生:对第二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陶罐还具有善良的品质,虽然铁罐对它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但是,在它和铁罐同样遭遇不幸时,它还是想到了铁罐“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3、同学们,经过上述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得知这篇文章蕴含了哪些道理呢?(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展示)

  (小组一: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小组二: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小组三: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四)拓展延伸

  我们得知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其实不难发现,我们是从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分析而来的。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也是大家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那接下来大家自行写一组对话,最好能够将事物或者人物的形象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

  (生写完展示,教师总结评价)

  (五)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自行想象,改变故事的结局。

  五、板书设计

  (略)

  六、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对话较多,段落较多,对于学生来说,这非常影响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同学们为课文划分部分,这样学生对课文更加明确,对课文的重点内容也能轻松发现。然后再通过多种形式展现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从而了解他们的神态和性格,体会其这样表现的原因,这样教学重点和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 正确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纵横交错"、"开天辟地"等词语。

  2、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3、 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 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 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具准备

  录音带、小黑板(关于这个故事的`光碟)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神化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质疑揭题

  1、齐读课题

  2、生质疑谁开天劈地?为什么要开天辟地?怎样开天辟地?结果怎样?)

  4、 用词素分析开天辟地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

  1、 生汇报生字、词语的自学情况。

  2、 汇报词语的理解情况。

  3、 汇报预习中的困难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师指导学生解决困难)

  4、 汇报读课文的情况。

  5、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了解故事

  1、生自由读文。

  2、在小组讲述这个故事,看谁讲得最具体。

  3、 指名讲述。

  四、指导识记并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语言积累

  1、课文中讲到的天地以及世间万物的形成,你认为对吗?你能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吗?

  2、"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对美的向往。这课文主要是对哪些自然现象的天真的解释呢?(天地的形成和世间万物的形成)

  4、 这个神话是怎么解释天地的形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头顶着天,脚踏着地)

  "轻而清的东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

  5、 师相机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

  6、 背诵六、八自然段。

  二、理解"开天辟地"的意思

  "开天辟地"是一个带有神话故事的成语,学习了这个神话故事,你知道"开天辟地"意思了吗?(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有史以来)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把你知道的神话故事讲听一听。

  四、作业

  继续收集神话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7、棉鞋里的阳光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好”等6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有关心长辈的愿望,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自读和自悟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看广告片。

  2、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7、棉鞋里的阳光》。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小朋友先自读课文一遍,交流识字方法。(可以问老师,同学,或者查生字表)

  2、点击课文,读一读藏在课文里的生字。

  3、集体交流,巩固识字效果

  a、请小老师带读。(教师注意提示“照,晒,收”是翘舌音,“躺,睛”是后鼻音)

  b、猜一猜。“一条毛巾挂在木头上”(棉),“人一口”(合)等等。

  c、男生带着女生读生字,女生带着男生读生字。

  d、开火车读生字。

  e、朗读生词。(1、小组朗读 2、全班朗读)

  三、指导写字

  1、小朋友自行观看“妈”书写的动画。注意提示(格式是左小右大,横变提)

  2、学生练写2个,教师巡视,交流优秀作品。

  四、自主尝试,朗读课文

  1、出示插图,请学生说图意。然后朗读第一自然段(1、个别读 2、全班齐读)

  2、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注意朗读指导。(1、个别读 2、全班齐读)

  读出小峰对妈妈晒棉被的疑问,读准疑问句的语气。

  3、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1、个别读 2、全班齐读)

  a、当奶奶睡到被窝里,奶奶的感受是怎样的?----------暖和。

  b、这是因为什么?----------这是因为妈妈帮奶奶晒了被子,所以奶奶觉着暖和。

  4、朗读课文6,7,8课文(1、全班读 2、个别读 3、全班读)

  5、教师提问,深化内涵。

  a 、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谁学的?

  b、奶奶感到幸福吗?为什么?

  C、如果你是奶奶,你会对小峰说什么呢?(谢谢小峰,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6、理解体会关心长辈,体贴长辈的道理。

  关心 关心

  妈妈----------------奶奶------------------小峰(板书)

  7、你喜欢小峰吗?你喜欢小峰的妈妈吗?

  8、男生,女生分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鼓励自己。

  10、教师与学生一起有感情得朗读课文。(注意情感升华)

  五、实践活动

  1、学生自由浏览教师准备好的图片。

  2、了解“阳光的作用”。

  六、情感作业

  回到家后,为长辈们多做一些小朋友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⒉朗读古诗,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⒊背诵古诗。

  ⒋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论与李白之间的情意,体会母亲的伟大。

  教学重点: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⒉读背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感悟古诗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自己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哪些古诗?愿意背诵给大家听吗?

  (指名背诵)

  你知道李白的诗吗?愿意背诵给大家听吗?

  (指名背诵)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板书课题:《赠汪伦》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⒈请借助拼音把这首古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⒉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检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读得正确。

  ⒊学生再读古诗,把你初次看到这首古诗的感受读出来。

  ⒋齐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读

  ⒈分小组,把你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同学听,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哪句诗的意思?

  (学生反馈)

  ⒊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解疑,教师制导。

  ⒋请一个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说。

  ⒌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情很深厚,请你读给同学听听。想一想当时的情景,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学生背诵古诗。

  六、检查识字情况。

  ⒈出示生字卡:

  赠汪将欲踏潭

  ⒉教师抽读,并说说识字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唐代诗人“孟郊”他写了一首古诗《游子吟》诗人选取了一件看似平常而又深情的临行缝衣的场面。不仅写出了母亲为讲出远门的儿子细针密线缝制衣服的动作、情景,而且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母爱的伟大。

  特别是最后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诗,去感受其中的含义。

  二、初读古诗。

  ⒈请借助拼音把这首古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⒉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检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读得正确。

  ⒊学生再读古诗,把你初次看到这首古诗的感受读出来。

  ⒋齐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读

  ⒈分小组,把你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同学听,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哪句诗的意思?

  (学生反馈)

  ⒊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解疑,教师制导。

  4、谁能说说最后一句的含义?

  5、请一个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说。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学生背诵古诗。

  六、检查识字情况。

  ⒈出示生字卡:

  吟郊慈临寸

  ⒉教师抽读,并说说识字方法。

  第三课时

  一、复习。

  ⒈认读会认字。

  ⒉指名背诵古诗。

  二、学习会写字。

  ⒈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乘将踏桃游郊线寸

  ⒉指名说词,看谁说的多。

  ⒊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认为怎样写才好看。

  ⒋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

  ⒌有哪些字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⒍教师范写。

  ⒎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把学过的古诗背诵给家里人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

  了解课文层层递进的写法。

  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正确理解作者观点。

  一、导入课文

  我们刚学了《论语》八则,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圣人”。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天时不如地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散读、齐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

  3.说说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三、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圈划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子的翻译。

  2、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

  班级讨论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3、积累几个实词和虚词

  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环而攻之:指城郭

  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

  夫: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然而不胜者,……:这样却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去:委而去之 放弃

  域:限制,名词作动词。

  畔:通”叛”。

  4、掌握几个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四、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

  1、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三段:分析论点

  从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战争方面的。第二段从攻城方的角度写,虽然攻打的是个小城,也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但是没有选择有利于进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势,所以“不胜”而返,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第三段从守城方的角度写,守城者据守着“高城”“深池”,拥有坚利的兵革、丰盛的米粟,却弃城而逃,显然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

  第四段:总结论点,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封疆”、“固国”、“兵革”、“畔之”、“攻”、“战必胜”,这些都是描写战争的词语,可见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写有关战争方面的内容,但作者的态度不是鼓吹战争制胜,而是反对不义战争,反对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认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那战争靠什么制胜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由此引申出的结论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胜仗。从这段看,作者只是以战争为例,落脚点是要谈治国之道,具体来说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

  2、关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四、朗读训练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诗教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