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3-11-07 18:20:5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数学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0、1、2、3、4、5(学生齐数)。

  2.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学生活动:领读、齐读。

  二、新授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学生活动: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 )、( ),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学生活动: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 6 6 7。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 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 5 7 6。

  教师活动:板书:6>5 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游戏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 2 3 ( ) 5 ( ) ( );

  ②号 5○6 6○7;

  ③号 ( ) ( ) 5 ( );

  ④号 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 6○5 7○6;

  ⑥号 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⑦号 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活动:学生做以上题目:

  2 3 4 5 6 7;

  5<6 6<7;

  7 6 5 4;

  6 7;

  6>5 7>6;

  6;红色。

  四、小结:

  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习。

  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习。

  教学难点:

  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冬天会下大雪,你们喜欢这样的下雪天儿吗?为什么?(下雪天儿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拍照把美丽的雪景留下来……)

  师:大雪天儿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那你想去雪山乐园里亲自体验这种乐趣吗?(老师出示挂图)

  二、回顾整理

  1、初步观察,弄清图意。

  师:(指图)好看吗?你都看到了什吗?

  生:在雪山乐园中有许多的小朋友,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比赛滑雪,还有的在看冰雕。他们玩儿得十分高兴。雪上乐园里的大树也都披上了一层白雪,小鸟也在树上唱歌。

  师:从你的描述中我们好像真的听到小朋友在欢笑,小鸟在唱歌。

  2、深入观察,搜集信息;归纳整理,解决问题。

  师: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在不同的位置上(手势)你还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1)、引入对“数与计算”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左面有7个小朋友在打雪仗,5个小朋友在堆雪人。(板书:7个、5个)

  师:你数出了打雪仗和堆雪人的各有几个小朋友,谁还能数一数雪山乐园中其他事物都有多少?

  生:右边还有2个小朋友在看冰雕。

  生:远处有1座小房子。

  生:天山有4只小鸟。

  师:你们数得很对,能把你数出的这些数字在本子上写一写吗?

  生:指明1—2名学生在田字格中板演,其他学生独立书写。

  (老师在巡视过程中纠正数字的书写格式,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如有较多学生书写错误,需要全班交流个别数字在田字格中的格式。)

  师:刚才×××第一个写完坐好了(板书:第一),那么你知道这些比赛滑雪的小朋友谁是第一名?(指名生指出)

  师:你能接着往后数吗?(生边指边数)你是按什么顺序数得?(从前往后)

  师:请小朋友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数一数你排在第几位?

  生: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一位

  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五位

  师: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数?(从后往前、从左往右、从右往左)

  师:我们数数的时候一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用道不同的方法。(指向——7个、5个)谁能根据这两条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一共有多少人?[7+5=12(个)] [板书:7+5=12(个)]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2”这个数字?

  生:边说边拨——现在各位上拨2个算珠表示2个一,再在十位上拨1个算珠表示一个十,合起来是12。

  师:你们为什么要用加法解决刚才的问题?

  生:求一共有多少人,要把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你说得很正确,那么什么时候列减法算式解决数学问题呢?

  生:从一些东西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个部分是多少的时候用减法计算。

  师:你能根据雪山乐园提供的信息中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

  生:原来树上有13只小鸟,飞走了4只,树上还剩几只?

  [13-4=9(只)] [板书:13-4=9(只)] 师:在生活当中遇到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引入对“分类与比较”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右面有6棵松树。

  师:除了松树雪山乐园里还有什么树?(房子的左边有冬青树、还有梧桐树)[板贴三种不同树木的图标] 按照不同的名称我们把雪山乐园中的大树分成了三种,数一数这些大树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梧桐树比松树多。

  松树和冬青树同样多。(在板贴的图标中板书比较多少)

  师:你还有别的分法吗?(还可以按颜色分)

  (3)、引入对“图形和位置”知识的整理。

  生:我发现中间那个小雪人的头和身子的形状都是球形的。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还后那些物体的形状是球形的?

  生:右边小雪人是3个球形的雪球堆成的。

  有的小朋友帽子顶的`小球儿是球形的。

  师:你还能找到别的形状的物体吗?

  生:左下角有个小桶是圆柱形的。

  右边两个雪人下面的底座是长方体的。

  最左边雪人的底座是正方体的。

  (老师随着学生所说板贴4种形状的图标)

  (4)、引入对“统计”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右边看到的冰雕有4只小兔子的、3只小猴子的、1只梅花鹿和2只小松鼠的。

  师:你说得很完整,我们可以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把刚才数的结果记下来。

  (板贴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学生数老师来操作完成)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想统计哪些事物的数量?

  生:有几只小鸟。

  有几棵大树。

  师:我们这样在统计图和统计表里整理数据,你认为有什么好处吗?

  生:可以把数过的记下来,不容易忘。

  看看统计图里涂颜色的格子的高矮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师: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和解决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小朋友根据雪山乐园里的信息解决了很多问题,(老师指向板书)它们都是我们本学期学过的“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板贴)、“分类与比较”(板贴)、“图形与位置”(板贴)、“统计”(板贴)中的知识。下面我们轻松一下。

  三、联系生活,小组互助,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师:每个小组派代表选择不同小标志数(按题目难易程度分为:1枚小标志、2枚小标志、3枚小标志)的题目,答对获得相应数量的小标志,答错就扣除相应数量的小标志。还没有赶上来的小组加油了!

  (出示电脑课件)

  生:小组派代表选择题目并说出解决问题是用到了本学期学到的哪些知识。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巩固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以前有些知识已经记不太清了,通过这节课,我对这些知识及得更清楚了。

  生:我有不会的问题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帮助我,我们可以在小组里互相学习。

  师:你们谈得都很好,老师希望本学期学的这些数学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分类过程,能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或者是按自己定的标准分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体验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分类实物、图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1、用课件出示图片。

  淘气小朋友的房间,是不是整齐呢?看了淘气和笑笑的房间你有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帮淘气整理房间好吗?

  看到笑笑的房间,你有什么想说的?

  看到淘气的房间呢?我们怎么做来使淘气的房间变整齐?(整理一下)如何整理?

  2、思考方法。

  师:那你准备怎样整理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课件演示:整理房间

  用课件演示整理的过程。刚才小朋友说把书、笔、文具盒放在一起,为什把它们放在一起呢?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类的,是学习用品,那接着应该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一起?(同时板书:学习用品、玩具、服装。)课件演示整齐的房间问小朋友,现在整齐了吗?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

  小结:大家把学习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一起,把衣服放在一起,把相同或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我们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房间,使整个房间又干净又整齐。大家以后要养成自己动手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个勤快的好孩子。能做到吗?

  二、课堂练习。

  1、整理两类事物。

  (1)给动物涂色。(课件出示动物图片)

  师:刚才我们整理了房间,现在我请大家看一看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一起说说它们的名字吧。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请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师:你认为应该把哪些动物涂上颜色?把你的想法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哪个小朋友愿意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把小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会飞的,已涂上了颜色,一类是不会飞的。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会飞的动物有什么特点?那我们也学着会飞的动物飞一飞好吗?站起来飞吧!

  (2)、分水果蔬菜。

  师:小朋友们爱吃水果和蔬菜吗? 老师这准备了一些水果和蔬菜,瞧,这是--。(学生齐说水果和蔬菜的名字)你能分清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位朋友,一位是水果娃娃,一位是蔬菜娃娃,现在老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一个小朋友把水果图移到水果娃娃的下面,一个小朋友把蔬菜图移到蔬菜娃娃的下面,其他小朋友看一看,他们分对了吗?你们还喜欢吃哪些水果和蔬菜?(同学们吃过的蔬菜可真不少,蔬菜中含有很多维生素,对人非常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2、整理多类事物。

  (1)举牌游戏。

  请小朋友看屏幕上都有什么?学生说物体的名字。老师还给每个物品编了号呢!看1、2、3一直到12号,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物品分成3类,一类是玩具,一类是文具,一类是服装鞋帽。老师发给了小朋友3个牌子,一个上面写的是玩具,一个上面写的是文具,还有一个写的是服装鞋帽,(跟老师读一读。)牌子放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举牌游戏,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老师指一个物品你很快地想一想它是哪一类,并把它说出来。明白了吗?

  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学习用品 玩 具 服 装

  教学反思:

  借助学生熟悉的两个人物淘气和笑笑,他们很感兴趣,非常自然地引出了整理房间这个课题,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如何整理房间后,又顺利地介绍了什么是分类。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学到的很多,不仅仅有书本知识,重要的是还学会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以及课堂中的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一、比较——比大小、比轻重、比长短、比多少、比高矮

  二、认识10以内的数

  三、认识物体——认识立体图形

  四、合与分

  五、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六、分类

  七、认识11~20各数

  八、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几时刚过、快几时了)

  九、20以内的加法

  第一单元: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第三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认识10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受过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对10以内的数有所了解,

  认识10以内的数

  课题、0的认识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后,认识比较抽象的“0”。教学时通过连续的演示过程,让学生体验0的产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0也和5、4、3、2、1一样,也是一个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本课的主要内容有:0的产生——0的意义——0还表示什么(开始、分界线)——生活中的0(站位)——0的写法(示范—描红—独立写)因此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0的意义,学写0。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0的意义,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0的含义比较广泛,除了表示没有、起点外,还可以表示界限,表示号码中的空位。这些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感受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可以了。

  课题、6-9各数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安排在1-5的认识之后,已有了1-5认识的基础。

  6-9的认识主要内容有:6-9的基数含义:数数抽象出数表述6-9的数表示的实物;6-9的写法:示范描写独立写,渗透数的顺序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6-9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

  数是从具体事物的数量里抽象出来的。“数”是一类等价集合在元素的个数方面的共同属性。因此多数、多说,学生对数的概念就比较清楚了。

  课题10的认识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后认识10。教学时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10的产生感知数的横向联系。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的意义学写10。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10的意义,体会10在生

  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课题:>=<

  使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较多少。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演一演,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经历把“同样多”、“多”、“少”

  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课题:顺序

  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课题:顺序

  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课题:有趣的数字

  有趣的数字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介绍了各种有趣的数字,包括印刷体、手写数字、中国数字、计数器上的数、以及古代石块和结绳记数等内容。还安排了用小棒

  (火柴棒)拼方块字的游戏。

  第三单元认识物体

  分一分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牲,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

  搭积木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

  经历摆一摆、推一推、搭一搭等实践活动过程。

  玩泥巴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

  经历“玩泥巴”的全过程

  第四单元合与分

  课题:合与分

  在动手摆的基础上,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

  课题:7的组合

  1、进一步经历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操作过程。

  2、知道并能写出6、7的组成。3、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如:1和6组成7,2和5组成7,3和4组成7,6和1组成7,5和2组成7,4和3组成7.

  课题:分一分

  经历把一个整体分成任意两部分的过程。能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说出8、9的组成。

  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等动的情境中,经历8、9的分解过程,根据“分”的结果体会“合”的情况

  第4课时

  教学内容:10的组成。教材第40—41页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第二课时:五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⒈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⒊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例题:4只灰兔和一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

  板书:4+1=5或1+4=5

  第三课时:五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⒈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⒉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⒊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

  例题: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剩3个,可以用算式表示。你知道怎么表示吗?

  5-2=3

  第四课时:童话故事

  教学内容:

  ⒈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⒊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个人”。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只猴子”

  观察情景图,能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10的简单加减问题,并会计算。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加法表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或点子图中的简单规律。

  第十课时整理10以内减法表

  教学内容:

  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第十一课时动物乐园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能选择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表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第六单元分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1.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品质。

  第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习认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11~20各数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时间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1.区分时针和分针呢?2.整时、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的特点。3.画时针,分针

  第二课时:大约几时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第九单元20以内的加法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使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第84页————第90页)

  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小学一年级同学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学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时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同学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同学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同学初步认知“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

  3)使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技能目标

  1)、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同学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2)、通过摆小棒,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同学充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同学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知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

  难点:

  认知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单元课时布置:

  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20xx最新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

  (二)培养学生推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教具和学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40000简写成( );70000简写成( )。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定一名学生口答,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27+38= 670+80= 520+400= 64-38=

  530-400= 730-300= 80-54= 430+70=

  540-200= 35+16= 360-80= 250+400=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过去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今天学习的与过去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把复习中最后一道口算题改为250+470,即课本题中的例1,也就是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1.教学例1。

  口算:250+470。

  提问:同学们会口算250+400,那么怎样口算250+470呢?

  有250+400的基础,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先用250+400=650,再用650+70=720。

  教师肯定上面的算法是正确的,然后提出:还可以怎样想呢?

  相邻的两位同学可以互相商量,然后全班交流。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想法:

  (1)50+70=120,200+400=600,600+120=720;

  (2)25+47=72,推出250+470=720。

  教师肯定以上几种想法都是正确的。

  2.教学例2。

  口算:540-370。

  启发性提问:同学们会口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那么怎样口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呢?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商量,然后全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540-300=240,240-70=170;

  (2)54-37=17,推出540-370=170;

  (3)140-70=70,500-100-300=100,100+70=170。

  教师肯定以上想法都是正确的。

  练一练

  (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你认为哪种方法容易就用那种方法。)

  360+180= 520-150=

  410-240= 370+580=

  (2)列出算式,口算出得数。

  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多150。另一个数是多少?

  3.教学例3。

  口算:

  (1)17万+8万=________万

  由学生说一说怎样想?

  学生可能会说出:因为17+8=25,所以17万+8万=25万。

  (2) 24万+19万=________万

  因为24+19=43,所以24万+19万=43万。

  (3)27万-4万=________万

  因为27-4=23,所以27万-4万=23万。

  (4)35万-28万=________万

  因为35-28=7,所以35万-28万=7万。

  练一练

  (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

  34万+18万= 23万-18万=

  250万+750万= 50万-27万=

  (2)列出算式,并口算出得数。

  一个数是820万,另一个数比它少150万,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反馈

  1.全体同学笔答。

  (1)口算下面各题,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用竖行的每个数与横行的每个数相加)

  (2)口算下面各题,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用竖行的每个数作被减数,分别去减横行中的每个数)

  订正时,个别的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

  (1)观察表(1), 在加法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了,引起和有什么变化?

  (2)观察表(2),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化了,引起差有什么变化?

  2.全体同学试做练习四的第5题。

  温泉乡今年修了4条水渠,总长1608米,等于去年修的3倍。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

  在试作的基础上,由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说一说解题思路。从问题出发来想:

  要想求“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必须知道今年修多少米,去年修多少米。已知今年修的水渠总长是1608米,去年修多少米没有直接告诉,但告诉我们今年修的1608米等于去年修的3倍,这样就可以求出去年修的米数。

  根据学生的讲述,教师画出下面的解题思路图。

  由学生独立列出等式,并解答出来。

  答:今年比去年多修1072米。

  提问:题目中“今年修了4条水渠”这个条件怎么在列式中没有用上?

  (这个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没有关系。)

  3.课后练习:

  练习四第1,4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高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教学准备:挂图、三枝笔

  教学过程:

  一、 情境体验、感知高矮

  师:同学们,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到学校来,都做了什么事,谁还记得 呢?

  生1:发新书,大扫除。

  生2:安排座位。

  师:谁还记得当时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座位的吗?

  生:我们是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

  师:高矮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请少武到前面来,你们说他是高还是矮呢?

  生:有的说高的',有的认为矮的,有的说不出。

  师:有的认为少武是高的,有的认为少武是矮的,少武是高还是矮的呢?现在来比比看,请你找一个比你矮的同学上来。(学生去找)

  师: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

  生:少武高,宁辉矮。(请两 个同学说)

  师:请你再找一个比你高的同学上来。(学生去找)

  师: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请两个同学说)

  生:建东高,少武矮。(请两个 同学说)

  师:为什么少武一会儿高,一会儿矮呢?

  生:因为少武和宁辉比,少武高;少武和建东比,少武就矮了。

  师:说得好!谁来说一说,少武和他们两 人比,少武比宁辉怎么样,少武比建东怎么样?

  生:少武比宁辉高,少武比建东矮。

  师:比高比矮至少要有两 个人才能判断。

  (设计意图:学生参加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而且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二、 积极参与,理解高矮

  师:请同桌同学站起来比一下,谁高谁矮?(同桌同学比较)

  同组同学互相交流,运用( )比( )高,( )比( )矮的互相说一说。

  (全班同学交流反馈)

  师:谁能说说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吗?

  生1:爸爸长得比妈妈高。

  生2:椅子比桌子矮。

  生3:课桌比讲台矮。

  ……

  (设计意图:学生年纪小,语言滞后于思维,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高矮的比较,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三、 体验相对、确定高矮

  (教师手握三枝笔)

  师:老师手里握着三枝笔,你们猜一猜,哪枝笔最长?

  生:(随便猜一枝)

  师:(亮出谜底)要怎么比,才能道哪枝笔最长呢?(学生上台比)

  师:这个同学把三枝笔的一端都放平,也就是说:有几样东西比较长短,必须有一端对齐,或者说要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比较。可是有时候碰到像这样的情况怎么比呢?(出示课本“三只小兔比高矮”的挂图)

  (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事物比长短或比高矮时,必须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随后又引出,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一端对齐后再比较的特殊情况:领奖台上小兔高矮的比较,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的方法。)

  四、 应用知识、开展探索

  师:三只小兔比高矮,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师:那该怎样比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吗?

  (学生讨论交流,再反馈)

  师:同学们想了好多办法,真棒!老师在这张图上画了一些格子,不知道这些格子能不能帮上你的忙?(出示第二张挂图)我们看,大白兔的后面,有一格一格的格子,请大家边看边想一想,可以同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谁最高谁最矮?

  (讨论交流,再反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会正确书写“0”

  3、知道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手段:数字卡、多媒体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示范、探究体验、交流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1)多媒体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2、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学生,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

  学生书写,再在书本上描写“0”。

  3、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师:老师手中现在一共有几枝铅笔?(3枝)

  老师把手中的铅笔全部放入文具盒中,问:现在老师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请学生利用学具两人一组模仿老师进行的猜数游戏。

  4、说一说,哪里还有“0”?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电话上有0,开关上有0,温度计上有0,尺子上有0)

  4、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5、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6、作业: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0(电话上有0,开关上有0,温度计上有0,尺子上有0)

  —

  END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1—10各数符号的表示方法。

  3、通过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数量。

  教学重点:

  1.认识1、2、3、4、5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5代表什么。

  教学难点:感悟由数量抽象到数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二)创设情境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边出示课件边叙述)那儿有蓝天白云,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还有美丽的田园,是个非常美好的地方,你们想去看看吗?(想!)课件出示:田园风光伴随美妙的音乐,片刻之后,定格到快乐的家园画面。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你可以从中发现1个什么?指名说一说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在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5.师小结:同学们特别善于观察,找到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用“1”来表示。你有什么感觉呀?“1”的本领太大了。

  (三)自主探索

  1、从图中,你还能找到几个什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找到后和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找到了几个什么?(一个同学在说的时候,另一名同学要注意倾听)

  2、集体交流(指导学生注意倾听)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进行板书:(如果有相应的学具可以直接贴到黑板上)

  3、照应板书:两个人,两只小鸟可以用几来表示呢?

  生:用2来表示。师板书:2

  4、想一想:下面我们找到的这些东西可以用几来表示?

  指名学生说一说(如:3朵云,筐里3个萝卜用3来表示)

  3

  5、指板书: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些数,你能从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指名学生说一说,指导学生说完整话)

  6、小结: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生活,不仅找到了几个东西,还知道几个东西就用几来表示。

  (四)体会序数的含义

  师:还有一名同学有了新的发现,想知道吗?

  1、出示课件(排好队的5只鸭子)出示“这只小鸭排在第二”

  学生判断

  2、你有新的发现吗?

  指名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如果学生说到从左边数,哪只鸭子排在第几,更要进行表扬。)

  (五)、数一数,画一画。

  师: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数一数,画一画。

  1.出示投影

  师:谁看明白这个游戏怎么做了,说一说。指名学生说一说。(有2只小鸡,就画2个圆圈)

  2.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在学生完成之前,注意指导学生写字姿势

  3.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

  (六)、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七)、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小鸟卡片 房子卡片 题纸一张 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

  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 学生B:4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

  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灵活解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1

  20+60 80+10 20+50

  70-20 60-30 90-60

  2、连加连减口算

  3+2+4 1+3+4 7+2+10

  10-5-2 6-2-3 15-5-2

  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

  要求:

  (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

  (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基础练习。出示第四题基础练习

  要求:

  (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

  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

  (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第7题,

  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心和它交上好朋友吗?

  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学习目标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资源

  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

  导学流程活动过程

  呈现目标

  任务导学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互动探究

  合作求解

  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七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4、第四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5、第九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二、找规律填数

  1、第六题: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2、第五题:

  (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

  (2)组织生分组交流。

  (3)反馈讨论结果。

  其它两个小题教法同第1小题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找规律

  98()()5413()()9

  2()68()108()()2

  问题指向

  预习先行计算结果:

  5+2=3-2=4+4=5+0=

  4-0=5+3=4-1=3+7=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2)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3)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4)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第7、8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第6题,学生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20

数学上册教案01-1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案11-04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08-26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01-0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6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认识教案02-24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13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01-1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