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共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测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同学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同学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测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马图书法,激趣引读
1、马图书法:
教师展示有关马的各种书法作品并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同学欣赏。
⑴看了这些书法画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⑵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更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说理由。
2、激趣引读:
教师: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下面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呢?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喜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一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老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读:
⑴全体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⑵同学个别朗读竞赛,其他同学适当加以朗读评价。
2、整体感知:
⑴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⑵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吗?
家马:“驯良”。
野马:“自由豪放”。
⑶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示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示在二、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⑴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支配,还会迎合他人的心意。它们“无保存地贡献着自身”,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痛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暴地禁锢它。更凄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身的玩物。
⑵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分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⑶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身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括两层含义:
①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
②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⑷“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痛。
2、赏读品味:
请同学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并加以赏读品味,特别要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的语句。
表示驯良的词句:迎合他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示自由豪放的词句:飞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赏读感受。)
四、揣测体会,对比描写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考虑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烘托野马的自由豪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烘托马的美貌。)
2、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出息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3、请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身喜欢的动物,并在班级交流。
五、体验拓展,互动释疑
1、体验拓展:
⑴你认为人工与天然究竟哪种更美?(可不局限于有关马的研讨。)
⑵在你看来,家马的驯良是天性的吗?请联系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驯良”的。
⑶在你看来,我们该不该驯化动物呢?
⑷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呢?
⑸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是的,假如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倒霉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假如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假如我为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见,可从不同的角度评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动释疑:
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只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2、拓展延伸:
⑴找出自身最喜欢的语句(段),并写好自身的感受。
⑵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并作读书摘记。
⑶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描述一个自身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不少于300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 词, 理解生字、 词在文中的意义。
2、了 解文中介绍的有关“24 小时” 的科学知识。
3、品味文章准确、 简洁、 生动的语言特点。
4、感悟本文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当你再次聆听这熟悉的《明日歌》 的时候, 你是否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走进《科学 24 小时》, 让我们一起呼吁: 珍惜时间!
二、 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梳理本文思路。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 文章以浓郁的文学笔调,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为读者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24 小时” , 并蕴涵着深厚的人生哲理, 请谈谈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
2、教师借助导学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读写情况, 并强调重点读音和字形, 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奏鸣 晨曦 妩媚 屏息聆听 普照寰宇 谆谆诱导 斤斤计较
3、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
三、 品味语言, 感悟哲理。
1、本文介绍了哪些“科学 24 小时” 的相关知识?
(1)学生自己思考, 再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简要介绍有关 24 小时的科学知识。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 师生适当补充。 (明确: 介绍了科学 24 小时的成因、 特点及规律等相关知识; 蕴涵着珍爱自己的和他人的“24 小时”, 以各自的`最佳方案, 最合理而有效的去使用, 一分一秒也不要间断的人生哲理。)
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 简洁准确。 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语句, 说出喜欢的理由, 并做简要分析。 可能。
(1) 宇宙间, 似乎一直就在奏鸣着永远不会终了 却又听不见的奇妙乐曲。(此句中的“一直”、“永远不会终了 ”、“却又听不见”, 准确表达运动、 时间的特点及其永恒美、 迷离美。)
(2)“24 小时”, 不大, 也不小。 因为人民都把太阳正射的时刻作为登第正午 12 时,所以地面上的经度每隔 15 度, 时间就差一小时; 平行于赤道的一整圈地面上, 经度总共差 360 度, 同一时刻的时间便正好相差 24 小时(本句用地域概念“当地” 和一系列数字和副词“正好”, 准确的介绍了 24 小时的相关知识。)。
(3) ……它用那强烈而轻快的旋律, 伴和着所有星星自转与相互绕行的优美舞步…… (本句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宇宙运动” 这一哲学概念形象的比拟为“奇妙乐曲”, 伴和着“优美的舞步”, 把本来深奥的概念变得形象、 易懂。)
(4) ……它将驮着你飞翔 4 万公里……不停的绕着太阳兜圈。( “驮”、“兜圈” 等优美词语不仅将地球人格化, 而且简洁、 生动、 形象、 富有表现力。)
(5) 第六自然段, 大量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写日出用“妩媚”, 写日落用“迷人”,写天气用“万里无云”、“风平浪静” ……简洁形象, 文采斐然。 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下列的形式来完成:“我喜欢--------, 因为它运用了--------的修辞,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教师小结: 拟人化手法、 优美词语的运用及描绘性的语言, 使文章既通俗易懂, 又妙趣横生。 注意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习这种方法。
四、 拓展运用。
读完本文, 你对时间一定有了 全新的认识, 在你的心中, 时间是什么? 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请你列举历史上珍惜时间的故事, 并结合本文, 谈谈你所受到的人生启示。(学生积极发言)
师: 在我们的心中, 时间有着无数个鲜活的形象, 不论它是什么, 只要你能做到“不叫一日闲过”, 时间便掌握在你的手中。
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 整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警句、 谚语, 诗文。
板书设计:
科学 24 小时
主要内容 24 小时的由来 规律 特点
写作特点 拟人化手法 词语优美
语言通俗易懂 妙趣横生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三、教学时数:
2教时(总第 课时)
四、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教时: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入题:
1、勾勒诗歌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2、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3、《孔雀东南飞》简介(见课文)
补充:《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二、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要点:刘兰芝的美德,两情相依的重要情节,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的愿望。
2、诗歌结构:
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
起兴首 句托物起兴
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开端
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一)
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二)
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
第五部分最后一节化鸟双飞尾声
三、归纳“相”、“自”、偏义复词的用法
(一)“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 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 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⑧登即相许和(代“它”) ⑨蹑履相逢迎(代“他”)
⑩怅然遥相望(代“他”) 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见常日稀 ②久久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应 ④叶叶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盖 ⑥仰头相向鸣
⑦黄泉下相见
(3)名词,命相,相貌。如:
儿已婚薄禄相
(二)偏义复指
①昼夜勤作息 ②勤心养公姥 ③我有亲父兄
④逼迫有弟兄 ⑤其日牛马嘶
(三)“自”的用法
“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
①我自不驱卿(本) ②本自无教训(本是)
③自可断来信(即) ④葳 自生光(且,还是)
⑤自名秦罗敷(其) ⑥自名为鸳鸯(其)
⑦好自相扶将(亲自) 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四)归纳部分古今异义词的用法
例: 古义 今义
汝岂得自由
虽与府吏要
可怜体无比
适得府君书
却与小姑别
千万不复全
好自相扶将
何意出此言
举手长劳劳
奄奄黄昏后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梯度学练》第一课时练习
2、熟读全诗,并背诵规定的片断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分析人物性格与命运,分析诗歌的赋比兴的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人物形象。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
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刘兰芝是一个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的女性。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温顺善良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焦母听到后“槌床便大怒”。后来不得不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最后的辞别母亲与“自挂东南枝”的行为则表现了他的反抗性格。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封建家长的典型。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妻的爱情毫无同情和认识,独断专行。对儿子,她一会儿恶语威胁,一会儿又软硬兼施。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丑恶本质。
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他对兰芝所说话的态度既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又见利忘义,不顾兄妹亲情。其尖酸刻薄,冷醒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的面孔。
(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具体的描写,从外貌、勤劳、重情、坚强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
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由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制度渐趋严密,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长制成为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三、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四、分析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具体问题探讨的形式分析)
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可参照《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2、①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明确: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②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明确: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③第2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9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3、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明确: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府诗时应予以重视。
五、细节鉴赏: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1.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明确: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确地表示要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焦母求情。说明仲卿对爱情的珍惜和忠贞。
2.联系全文,理解“黄泉共为友”。
明确:
①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②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
不复娶!”
③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④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⑤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
⑥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枝。”
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泉共为友”。可以想见当初说这句话时,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就以死相抗!
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为友”。
小结: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对语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越丰富。那么,我们对作品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相关章节。
2.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初步感知文章排比句式的语言魅力。
3、了解作者点面结合、用词精准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学生的文化底蕴。
2、积累优美语段,熟读成诵。
3、感知课文的写作方法与特色,能迁移运用。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2、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在祖国的西北,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一颗明珠)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读题)莫高窟。
2、复习词语:这些词你能读正确吗?
断崖绝壁 举世闻名 神态各异 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3、读了这些词,你能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莫高窟哪三方面的内容?(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适时板书)
4、你抓住了课文的哪两句话?
(1)出示过渡句:莫高窟里不仅有精彩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前半句是第二小节的内容,后半句是第三小节的内容。
(2)出示: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师:抓住段落中提纲挈领的话,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课文的层次。
过渡:作者又是如何突出彩塑的精彩绝伦、壁画的宏伟瑰丽呢?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深入探究
1、彩塑
(1)请一个同学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指名回答并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作者概括点明了彩塑的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彩塑有多少尊?(两千多尊)作者能面面俱到,一一写来吗?(不能)作者怎么写的?谁来读。
(2)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作者用了什么句式?让你感受到什么?
朗读指导并评价::把结构相同的短语进行排比,句式整齐,读来很有气势,增强了感染力,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彩塑的个性鲜明。板书:运用排比。
作者仿佛用摄像机给我们呈现了三个分镜头,(示图)展示出了菩萨的特点是——慈眉善目,天王的`特点——威风凛凛,力士的特点——强壮勇猛,你看,作者用一个词就形象地表现出了一尊彩塑的特点,用词多么精准。(板书:用词精准)让我们读出彩塑各自的特点。
作者的三个分镜头可以说是一闪而过,是一个概括的面的描写,(板书: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彩塑得多,而且——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作者为了突出彩塑的特点,还对准一个独特壮观的卧佛拍了个特写镜头,引读第四句:有一尊卧佛长达——……
16米有多长,我们把他竖起来,一层楼有3米多,大概几层楼高?真是壮观,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寥寥数语就把卧佛的特点细致传神地描绘出来了,这是一个点的描写。(板书:点)
朗读指导并评价:让我们一起读出卧佛的特点。
(4)作者点面结合(板书:结合)去写这两千多尊彩塑,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读三、四句)
由这两句不难想象到所有的这些彩塑都是精致巧妙,绝无仅有,这叫“精妙绝伦”。看到这儿,你会如何赞叹?(适时理解“啧啧赞叹”)你们称赞的到底是谁?(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师:作者最后自然地以游人的赞叹作为总结,齐读第二小节最后一句。
(5)出示: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神态安详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
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一连串精准的四字词语,才形象地突出了彩塑的特点。让我们把这些四字词语积累背诵下来。
(6)指导背诵:引导学生把积累的四字词语填入课文第二自然段中。
出示: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 ),( )。有( )的菩萨,有( )的天王,还有( )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 )。看到这一尊尊( )的彩塑,游人无不( )。
(7)示四幅相应的图,师引背。
师总结: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式,点面结合地来写,而且用词精准,从而突出了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2.壁画
(1)作者同样运用了这些写作方法,请大家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排比句,如何体现出“点面结合、用词精准“的特点,可以圈画批注。
(2)学生自读后交流第一句排比句式: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A 用了“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让你感受到什么?(不仅句式整齐,而且感受到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这样的壁画有多大的面积?(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我们的体育馆有100多个。真是宏伟瑰丽啊。读中体会。
B 作者选取了一些壁画,拍摄了一组分镜头,(示图)这是概括的“面”的描写。
C 出示:( )佛教故事
( )神佛形象
( )民间生活
( )自然风光
请学生把括号里的词语填好后,问:你体会到什么?(用词精准) 朗读体会。
引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在这些壁画中,飞天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作者浓墨重彩地来描写,这是一个“点”的描写。
◆出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A这句又用了什么排比句式?(有的……有的……)而且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列举了飞天的优美造型,课文一口气用了几个“有的”?你体会到什么?(飞天造型得多)还从哪里体会到?(成百上千、一个省略号)
朗读指导并评价:飞天的姿态万千,真让人身临其境,眼花缭乱啊。
B用词的精准又体现在哪里?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 )花篮,( )鲜花;有的怀( )琵琶,轻( )银弦;有的( )身子,自天而( );有的彩带( ),漫天( );有的( )双臂,翩翩( )……
请学生把括号里的词语填好后,问:你体会到什么?(动词的精准,突出了飞天的姿态万千、妩媚动人)
让我们图文结合,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欣赏飞天万千的姿态。(出示五幅飞天造型图)
过渡:这就是敦煌的飞天,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3)激发情感,朗读体会。
这么精美的文字值得我们积累背诵。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学生练背。
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 )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的壁画。壁画的内容( ),有( )佛教故事的,有( )神佛形象的,有( )民间生活的,还有( )自然风光的。壁画上的飞天,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
◆指名四个同学分句背。
◆示相应的图,师引背。
3.藏经洞
引读过渡: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像:它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
(2)学生读课文。
(3)学生交流,适时指导:请你再读这一句:“洞里曾藏有……”,从这个“曾”字读出来什么?(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如今都没有了;帝国主义的野蛮与无耻。)板书:曾经辉煌。
这数万多的珍贵文物都到哪里去了?(出示一段话,学生阅读)
敦煌遗书流散
藏经洞发现后,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纷纷来到敦煌,用骗取等手段,将敦煌遗书及壁画雕塑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外。
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圆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卷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一叠银圆换去了十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就这样,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4)是啊,我们多么希望历史能够改写,但历史毕竟已经成为历史。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读第四小节。
三、总结提升。
1.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依然是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由此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此时我们不由得赞叹道: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出示)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而我国著名作家作秋雨这样评价:
出示: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3、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最后一小节。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默写课文中描写飞天的语句。
2、学做小作家:运用这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如狮子林中的假山,云雾的变化等。写作方法指导:(指板书)可以运用排比句式,注意点面结合、用词精准。
3、盛大的敦煌莫高窟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阅读,了解莫高窟更多的资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写作教案03-11
关于语文的教案03-10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狼》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