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1、认知目标:(1)大胆言说自己成长中的烦恼。(2)与别人交谈努力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话语通顺完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说话不要带口头禅,不重复。
2、能力目标:(1)通过了解成人对成长时期烦恼的认识,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也要为朋友、同学排忧解难。(2)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帮朋友解忧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
3、情感目标:认识自我,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挫折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想: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要把每一个孩子看成独特的生命个体,引导他们学会倾诉和应对烦恼,尊重他们对生活的细微体验以及也许还不成熟的看法。父母的经历和老师自己对生活理解也是课程的组成部分,这样,才有助于在课堂中与学生作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促进课堂多元对话。
教学设计:
一、片断播放,设场导入
播放故事片《成长的烦恼》,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想。
同学们,我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在我们的眼里,你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是快乐的天使。是不是这样?
老师,其实,这是成人对我们的误解。因为大人们没有真正进入我们的心灵世界,不知道我们幼小的心灵,稚嫩的生命也要承担生活的责任和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我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烦恼。
老师,我们中学生正生活在孩童和成人的夹缝之中,童年的幼稚已逐渐退却,大人们所谓的成熟离我们还太远,于是,花季走来,雨季走来,我们心中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
是啊,烦恼是我们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情绪。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引导自己以平常的心态正视烦恼,以积极的方式化解烦恼。今天,我们就来上一堂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从而体验更丰富的生活情感;锤炼更坚强的性格意志;领悟更丰富的人生智慧。
说明: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激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发言的热情,是情感的酝酿过程。
二、联系生活,倾诉烦恼
刚刚步入少年旅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一旦有了烦恼,忧郁、感伤就会笼罩在我们的心头,生活也会失去光彩。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呢?在这样的情感渲染下,接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烦恼,我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1、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过哪些烦恼?
2、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
说明:这样设计,目的是体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学生自主的学习,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体现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设计,也是对学生口语的初步训练,做到准确的表达。
三、烦恼树叶,交流明理
“每一棵树的枝叶都是它的问题,但也是一棵树的全部。”——(《读者》20xx年第13期《有问题是因为活着》)
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成长中的烦恼有选择性地书写下来,然后制作成烦恼树叶,贴在墙壁上。互相交流学习生活中的烦恼。
四、课外调查,了解烦恼
某报社要开展一次讨论,话题是“回首成长的烦恼”。现在请你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下你周围的成年人,如妈妈、爸爸、老师等。采访内容:你在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烦恼吗?是怎么对待那些烦恼的?现在重新审视,你怎样评价当年的那些烦恼?如果可能,你也可以找一找当地有名望的人或你仰慕的人,通过采访,就这个问题与他们作些交流,然后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长中的烦恼,让学生懂得,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来,它不可回避,也挥之不得,正是因为有了烦恼,才有了我们长大的可能。进而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五、认识烦恼,化解烦恼
1、你如何看待这些烦恼?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认识烦恼对成长的影响,寻求化解烦恼的方法。比如:你战胜它的亲身经历、从父母或其他长辈处得到的经验、从别人那里受到的借鉴、从书上或电视上得到的启示……
2、事例研讨:常君是你小学时的同学,你们俩曾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他爸爸调到省城工作,他小学毕业后也随父亲到省城去读中学。有一天,他给你打来电话,说自己心里很
烦,不适应省城的生活环境,与同学沟通也很困难,缺少知心朋友,等等。请你设身处地想想他的苦恼,先在电话里与他交换看法,然后写一封信,帮助他化解烦恼,争取说得入情入理,使人信服。
六、格言表达,高声诵读
1、让学生用名言警句的形式写出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① “如果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去交易,任何人在看到了别人的烦恼之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重新搬回家。”——西方哲理
② “当一份快乐跟别人一起分享时,它就变成了两份快乐;当一份烦恼跟别人共同分担时,它就成了一半的烦恼。”
③ “每一棵树的枝叶都是它的问题,但也是一棵树的全部。”——(《读者》20xx年第13期《有问题是因为活着》)
2、让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名言警句,让所有的同学大声的朗读全班推选上来的优秀的名言、名句。
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体会到交流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在自我的高声朗读中寻找自我,寻找自信,让烦恼真正成为我们下一次成功的基石。
七、总结存储,体验拓展
1、总结存储:“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踵而至,不管我们小小的心田是否能承载得了这样的困惑。因为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承受,都要经历这样的日子。” 我们不能为烦恼而烦恼,而要把烦恼变成前进中的动力。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2、体验拓展:
用一定的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比如说:
①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
②我的烦恼就象夏天的骄阳,炽热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阴影里,等等。
③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说明:这样的设计,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对“写”的能力的训练。虽然我强调用一定的形式,但是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他们所表述的方式也应该是色彩纷呈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无形中会增添语言的美感。
3、课外延伸:
请把你遇到过的烦恼列个清单,选择自己最苦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仔细作些分析,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篇作文,记下自己成长的烦恼或快乐。
附: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表格
表格一:我能解决的烦恼 ,解决方法 ,我的感受
表格二:使我困惑的烦恼 ,采访对象 时间、地点 ,采访问题设置 ,采访摘要 ,被采访者评价 (评价参考:口齿是否清楚,问题是否明确,应对是否巧妙,内容是否有中心,礼貌用语……),自我感受(采访的感受、所得的启发)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设计,我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把“说”和“写”作为教学的支点,对学生进行梯级的语言和写作的训练,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这篇童话的寓意
2、学习对话描写
3、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教学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不明白的查字典解决:
雕刻 气概 崇拜 模型 钢凿 砌成 膝盖
鞠躬 荣耀 瞟 不屑 吆喊 囚犯 讥笑 哪叱
2、解释下列的生词,自查词典:
①崇拜:尊敬钦佩。
②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
③鞠躬:弯身行礼。
④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
⑤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⑥伶俐:聪明、灵活。
⑦讥笑:讥讽和嘲笑。
3、熟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二)、课前演讲
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新 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检查预习:
1、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给课前的生字注音并解释(完成后师生共评)
2、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片段,了解预习识字及朗读熟练程度(完成后由一学生点评)
三、作家作品简介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 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15分)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 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教师给课文分段学生归纳段意。(学生先动笔写后教师提问,括号内的教师板书)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叙述一个雕刻家雕成一位古代英雄的石像,为市民们所敬仰。(雕成石像)
第二部分:从“这石像抬着头”到“堆在地上。”
写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由于骄傲自大,被小石头们摔得粉碎。(石像倒塌)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早晨”到完。
写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成了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铺成石路)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大家请雕刻家雕刻古代英雄的石像目的是什么?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2、“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而且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联系上 下文,说说好在哪里?
(这句话说明雕刻家雕刻石像时的认真态度,为下文英雄石像的雕刻成功“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作了铺 垫。)(此题难度稍大,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3、提问:对石像的外貌描写表现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志向远大、坚强有力、不可侵犯。)
4、“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这一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排比、夸张,表现市民对石像落成的欣喜之情以及对英雄的崇拜。此处教师简要讲解童话想象夸张手法的运用)
5、提问:“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瓜。”这句话好在哪里?
(用富有哲理的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社会根源。)
6、“看我多荣耀!”这一段石像的话,写出石像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骄傲狂妄、自高自大。)
7、“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来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这一句写的好,好在哪里?
(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说明别人对石像狂妄自大不感兴趣,都在忙着干自己的事情。”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 世间的老规矩。”这句话也是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方式。)
8、石像和小石头对话中讲到了“从前”和“现在”,“从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
(“从前”是一整块,大家是平等的。“现在”石像高高在上,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对象。)
9、小石头对狂妄自大,看不起自己的伙伴的石像采取了什么态度?从小石头的对话中找出这些句子。
①批评:“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
②谴责:“你不但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
③警告:“正因为改成现在的样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你在我们身上站着,只要我们一摇动,你就不能高高地……”
④吓唬:“用不着费心再找别的石块了!那时候就没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块万块,跟我们毫无分别。”
⑤威胁:“他不信,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10、面对小石头的威胁,石像是什么态度?表现石像的什么性格?
(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急忙哀求。表现了石像的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
六、小结
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性格,并通过对话发展故事情节。石像的结果完全是他自高自大的骄傲所还带来的, 所以我们应该要谦虚不要骄傲。
七、板书
(-)雕成石像
(二)石像倒塌
(三)铺成石路
小石头: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
八、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简析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日积月累: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4、展示台: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收集资料)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教学后记: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引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写谁的什么事。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
话题二:《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
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怎么做?(指导书信格式)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话题三:自学信封写法,把回信寄给老师。
教学后记:
第四、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想。
3、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交流。
三、展示台
1、谈话: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语文教案 篇4
一。 教学目的
1。 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要求会写的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3。 初步认识反义词,体会反义词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主动积累词语。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什么是反义词、积累反义词。
四。 教学准备
教师:1。生字卡片
2。大小差别较大的纸(课间发给学生,同方的一大一小)
3。美丽的苹果树(每个苹果上都写上要认识的字,共15个)
学生:课外收集本课以外的反义词,制成卡片。
五。教学过程:(本课用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一。观察比较,激趣导入
1。教师拿出黑白相对的纸,提问:孩子们,你发现老师手中的纸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说出“黑——白”,教师板书在黑板一角。然后请孩子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的纸,同桌比较,看看两张纸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大——小”并板书。
2。教师小结:像“大——小、黑——白”这样的一对对词,反映了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意思相对或相反,我们把这样的一组词叫做反义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反义词歌。
二。初读课文,认字识词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一对对反义词,并把自己勾出的这些反义词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刚才找到的反义词,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把字音读准,并找出值得注意读音的生字并作上记号。
3。教师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汇报找到的.反义词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将带拼音的反义词组帖在黑板上)
(2)指名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引导说出“仔”是平舌音,“深”是翘舌音、前鼻韵,并多读几遍,记住它们。
(3)开火车读、齐读
4。互动合作,强化认识
(1)指名和老师对着读
(2)同桌对读,加深记忆
5。小组比赛读,读后师生共议,评出最佳小组,送予流动红旗。让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6。师生合作做反义词“对对子”的游戏,边说边拍手。
三。摘苹果游戏,进一步检查落实对生字的认识
教师出示美丽的苹果树,请学生来摘。来摘苹果的同学必须告诉大家你摘到的是什么字,对于不会的或没有读正确的,师生共同纠正。尽可能让多数学生感受都“丰收”的喜悦。
四。感悟字义,说用结合
学生再读反义词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对反义词练习说话,先在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说评结合,加深理解。
五。拓展延伸,实践迁移
1。看图说反义词
2。交流课前找到的反义词,并选择几个写在课后的田字格里。
语文教案 篇5
一,情境铺垫,导入新课。
师:四年(一)班的张华同学这几天可忙拉,她正准备着下周的的数学奥数。你看,现在她正要去李诚家请教数学题。
。(大屏幕显示器上出现了配乐动画演示)
1,配乐动画:张华在从自己家向李诚家走去。(或者线段图)
①,指导观察,提出问题: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了6分钟,走了多少米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张华走了多少米。
师:好,你来说说是怎么做的?
②,学生口头列式回答后,复习数量关系:速度x时间=路程
师:也就是说求张华走的路程就相当于求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出示红字“两家相距多少米”)
师:有一天, 张华放学回家,正准备做作业,发现不小心将同桌李诚的作业本带回了家,她赶紧打电话给李诚,两人在电话里商量了一会儿,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还给李诚?现在请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办法?看哪组的同学办法最多?
(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
师:好,哪组的同学想出来的,派一名代表起来回答。
(学生一般会有三种想法:一是让张华带给李诚。二是李诚自己去取,三是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在路上相遇。)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为他们想出的办法,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几个人在运动?而第三次呢?
2,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①,设问:两个人,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类问题中的有关知识。)
②揭示课题:[板书:相遇问题]
二,指导观察,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题
1,示题:张华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
2,读题,提出思考问题:几个人运动?运动的方式和结果怎样?、带着观察动画演示。
3,动画演示,指导观察,帮助理解概念:
A,电脑动画显示第一次(全过程)。
交待线段的长表示两家间的路程,线段的两端表示两家的住地。画面为:张华走过的路用红色线段表示,李城走过的路用蓝色线段表示。
B,电脑动画显示第二次(全过程)。
(1),两个人出发的时间,地点,运动的方向,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带着问题让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动画显示。
(2),认识概念: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师:这是几人在运动 [板书:两个人]
师:两人出发的时间相同吗 [板书:同时]
师:他们运动的方向又是怎样 [板书:相对]
师:最后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相遇]
4,填写表格,通过电脑动画显示,师生共同研究两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1),电脑动画显示,教师按动鼠标,屏幕显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
师:(1)两人一分钟所走路程各是多少 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390—130=260米)(板书)
(2),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继续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填写表格后
指导学生观察体会:当随着时间的增加,两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两人间的距离反而减少。(3),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也就是两人共同走了3分钟。
教师指着屏幕上的线段图和表格提问:张华和李城3分钟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180米,210米)他们走的路程和是多少 (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钟,两人距离是0,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两人同时出发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为0时,也就是两人走到同一个地点,表示他们相遇了。(教师按动鼠标,在两人相遇点上发出响声三下,电脑显示器随之出现"相遇"两字)
教师按动鼠标,鼠标指着"390米"字眼,线段全长闪砾三下并发出声响
。提问学生:两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完成上面这道题,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要求同学们上课时将练习本准备在桌角。)
(二),教学例五。 l,自学例题
①,示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学校门口相遇。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
师:全班齐读。
(2)读题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
思考:两家的距离跟两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关系式表示吗
2,指导观察动画显示。
(1)第一次动画显示。
教师只需显示电脑动画,让学生说出两个人运动的时间, 出发的地点,运动的方向和结果。
(2)第二次动画显示。
教师提问: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请学生再次认真观察动画软件显示,分小组讨论问题。(看哪组的做法最多。)
板书: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
3,尝试列式计算,并分组讨论列式根据。
4,检查学生列式情况,要求说出两种列式根据。
教师把一名学生的答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让他说出列式根据。学生先回答,教师再用电脑动画显示加以证实。
5,教师演示动画,证实学生的算法。
第一种算法:
师:65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强所走的红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70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丽所走的篮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来 (小强和小丽两人共走的整段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第二种算法:
师:65+70求出什么 (动画显示把小强和小丽第一分钟走的那段闪烁,并移动到下面)
师:65+70的和为什么乘以4? (动画显示小强和小丽共走了4分钟,每分钟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个(65米+70米)
65+70
6,两种算法对比。
(1),在数学知识上有什么联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解法思路上不同,结果相同,而两种
算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己探索出来的,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掌握了没?
1。 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如图),经过5分两人相迟,两地相距多少米 (用两种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
简略说说做法。
四 拓展练习:(用多种方法解答)
师: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这样时间一样的相遇问题不多,一般是一个先走了一段时间后,另一个才开始走,我们来看看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 屏幕出示 )
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要求同学画线段图)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板书)
师:求两地间的铁路长也就是求什么?(同桌讨论)
师:(指名)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将该同学的作业放出来。
并提问学生,请他说出为什么这样画,这样做 讲出算法的思路。
五、谈谈你的收获
师:哪位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自己填写常用偏旁表
3、 重点指导书写“南、面、首”
教具: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谁能把字音读准?
⑴. 学生自己读一读
⑵. 领读
⑶.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二、 识字写字:
1. 学生听读,学习生字(小组学习)
由一个学生读出字音,小组其他成员拿生字卡片迅速选择所读生字
2. 讨论识字方法
3. 你能用这些字组一些词语吗/
4. 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 重点指导书写
6. 指导学生进行书写,进行反馈评价
南:第一笔写的短,第二笔竖撇,中间是羊字少一横
面:注意第三笔竖,第四笔横折略向里收
首:第三笔最长
三、 板书设计
水乡歌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知道皮球能在水中浮起来,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做《课堂作业本)第4题:填一填。
(3)齐读第1段。
(二)讲读第2-4段
(1)皮球跳到树恫里去了,怎么办呢?(大家想办法去捞)
(2)李龙、叶青、张远各想出了什么办法?请小朋友自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2、3、4段。
(3)讨论。
李龙想了什么办法?读课文。准来做李龙,能不能用手把皮球掏出来?(掏不出。)
叶青有什么好办法?读课文。谁来试试?(让学生用两根树枝夹皮球,夹不上来。
张远的办法是什么?谁来试试?(让学生拿一个钩子钩皮球,钩不上来。)
李龙、叶青、张远的办法好吗?为什么不好?(捞不出皮球)
(三)讲读第5段
(1)谁想出好办法来了?吴文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学生轻声读第5段。
(2)讨论。
a.吴文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b.看图说说:什么叫”打水“?为什么要”你一盆,我一盆“?
(3)谁能上来按吴文的办法试一试。指名学生上来做实验,看皮球怎样往上浮。
(4)想一想:“皮球浮上来了”大家怎么样?用高兴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5)吴文的办法好吗?用吴文的`办法为什么能拿到皮球?
(6)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也能把皮球捞上来?
:吴文小朋友想出用灌水的办法,捞到了皮球。课文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像吴文一样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这样,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四)齐读课文
(五)作业
做《课堂作业本》第7题:抄写句子;第6题读一读,连一连。
板书设计:
34、皮球浮上来了
人物
用什么办法
结果
李龙
用手钩
掏不出
叶青
树枝夹
夹不住
张远
钩子钩
钩不起
吴文
用水灌
浮上来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参观学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会生字。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小朋友们,自从我们背者书包走进朝阳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清澈见底的游泳池____刚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你的内心吗?
2、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大山里的.一所学校,看看大山里的孩子,也会有一种快乐在心中流淌,他们的快乐让人陶醉,让人感动,让人奋进。请大家一起读课题。再读课题,读出我们的向往。
真情表白:
我爱校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学习状态,读课题,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学校 铺路 教室
顿时 春笋 红旗
茁壮 红领巾
拔地而起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 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自读课文,读准带音节的字,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
自学生字:同桌学习,先读准字音,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字意,并找出形近字、
“校”和“郊”
“拔”和“拨”
“铺”和“葡”
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
“顿时”
“茁壮”
“拔地而起”的意思。
读带有词语顿时”
“茁壮”
“拔地而起”的句子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字词典 2、联系上下文。
交流读书收获。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
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____________________,坐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飘者歌声。____________,荡着笑语。________响起,同学们“飞”进教室。山间的新笋,________,山里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填空。
根据读书情况,完成填空练习,了解课文大意。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 范写,明确注意点
2、 重点指导“铺”“顿”“旗”“笋”字
3、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观看学习。
观察生字,正确书写,
写好“铺”“顿”“旗”“笋”字,区分“拔”和“拨”。
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语文教案 篇9
一、猜谜引课题
1、师:老师知道大家特别聪明,我想考考大家,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挑战!
生:能!
师: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水缸里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还记得他的谁吗?
生:司马光。
师:还有一种鸟,它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它是什么?
生:乌鸦。
师:这节课,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很可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认识她吗?
生:想!
师:(出示头像1)她的名字叫玲玲,我们一起和玲玲打个招呼吧!一起喊喊玲玲的名字。
生:玲玲。
师:(出示“玲”)这个字就读“líng”,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字,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玲”多用于人名,第二个音读轻声,来和老师一起读。玲玲!
生:玲玲。
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左面一个王字旁,右边一个令。
师:它还有很多的兄弟呢?你能说说都是谁吗?
生:领、零、岭、龄……
2、师:玲玲不仅聪明还画了一手的好画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书空和读一遍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师:玲玲的画中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让我们打开书,先听录音读一遍课文,大家要认真听呦!
生:认真倾听。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标出自然段。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从你们的表情里,老师可以看出,你们很喜欢这个故事,想不想自己读?
生:想!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朗读课文,1、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停下来,请教课文下面的拼音宝宝,或是问问同桌,2、读完了就标上自然段,3、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好了,大家开始读吧。(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A师:这课的生字宝宝想认识你们,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生:想
师:瞧,他们来了,好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当下老师带读生字宝宝(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课件2)
1、 学生带读
2、 全班齐读
3、 老师强调平舌音、后鼻音
B去掉拼音读(出示课件3)
师:有拼音的生字你们都会读了,那么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
生:会
师:请看上大屏幕。
1、 开火车读
2、 男女分读
3、 全班齐读
C读词语(出示课件4)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如果这些生字宝宝找到了朋友你们还会读吗?
生:会
师:请同学们看上来 。
1、 点名读
2、 分组读
3、 全班齐读
师:大家都会读了词语,那么把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文里相信你们会读的更棒!同学们一起说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10个。
师:下面老师请5个小朋友来朗读课文。
生: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三、感悟、品析课文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玲玲画的是什么?
生:我家的一角。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5:玲玲的画)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谁还想读读下面的话?(出示段落课件出示6)。
生:指名读。
师:(理解“端详”),大家想一想,“端详”是什么意思呢?
生:(指名说)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
师:这个词里还藏着一个谜语呢?老师说,你们猜:小羊开口说话了!
生:详。
师:(认读“详”)这个字就读“xiáng”,大家一起读。(指名读)它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
生: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一个羊。
师:现在大家也来当玲玲,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生:做端详画的姿势。
师:这里边还有两个字,这个字就读“fú”,跟老师一起读。(分排读)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左边是巾,右边是一口田。
师:咱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字含有右半部分?
生:副、福、蝠、富……
师:“幅”是个量词,谁能给它找朋友?
生:一幅画、几幅图……
师:还有这个字,想和我们大家见面呢?这个字读“jiǎng”,一起读。(指名读)师:谁能帮它找朋友?
生:奖励、奖品、抽奖、奖状……
师:谁能用喜欢的词说句话?
生:奖状。我得了一张奖状。……
师:咱们把这三个字宝宝认识了,再把它们放回句子里,谁还能准确、流利地读一遍啊?(指名读)
师:玲玲的这张画多漂亮啊,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
师:咱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在读一遍。(齐读一遍)
2、(1)出示第二幅图可件7
师:多漂亮的一幅画呀,可惜呀,这张画怎么啦?
生:(观察)这幅画弄脏了。
师:快从课文中找出来。
生:指名读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句子8)谁还想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学习“叭、脏”)师:这个字应该怎么读?(字卡“叭”)
生:bā.(指名读、男女生读)
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左边一个口字旁,右边一个八。
师:叭,还是个拟声词,就是用来模拟声音的词。比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叭。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生:流水声——哗哗哗,春雨声——沙沙沙,敲门声——当当当……
师:还有这个字读(脏)什么?
生:zāng
师: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分组读)
师:脏,左边是个月,右边是个庄。谁能给它组词?
生:弄脏、脏了、脏衣服、脏兮兮……
师:这个字还读zàng,它是个多音字,心脏。跟老师读,脏,弄脏。
生:脏,弄脏。
师:脏,心脏。
生:脏,心脏。
师:同学们,指一下自己的心脏在什么地方?
生:生抚摸自己的心脏。
师:(师也抚摸心脏)在你胸前的左侧。明天要参加评奖的画,现在弄脏了,玲玲现在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生:伤心、难过。
师:谁能带着伤心、难过的语气再读一读?
生:指名读。
(2)师:这就奇怪了,这么一张弄脏了的画怎么能得一等奖呢?快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指名读段。)
师:玲玲画了一只小花狗。(出示图小花狗9)
师:玲玲是怎么想到画小花狗的呢?
生:爸爸让她画点什么,玲玲就画了一只小花狗。
师:你能读读爸爸说的话吗?
生:指名读、齐读。
师:看看这只小花狗多可爱呀!(出示句子10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谁来读一下这句话?
生:指名读。
师:咱们一起读一下句子。(齐读)
师:玲玲看着修改后的画,怎么样了?(出示句子课件11玲玲满意地笑了。)
生:满意地笑了。
师:这时玲玲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生:高兴。
师:那咱们再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一遍这句话。(齐读)
师:玲玲的爸爸真是一位好爸爸,能指点玲玲作画,爸爸多关心玲玲啊?哪些句子还能体现出爸爸很关心玲玲?自己找找。
生:指名读爸爸的句。
师:(学“催”)这个字就读“cuī”,一起读。(指名读、分排读)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生:左边一个单人旁,右边一个姓崔的崔。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们的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有没有催促你赶紧上床睡觉啊?
生:有。
师:还有哪些句子啊?
生:指名读。
(3)师:看着玲玲修改后的画,爸爸也很高兴,爸爸是怎样说的?自己找找。
生:指名读。
师:现在谁来当爸爸,再和玲玲说说话?
生:指名读。
师:(出示句子课件12)在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字和我们捉迷藏呢?这个字就是“筋”。
(学习“筋”)。和老师一起读(指名读、男女生读)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上面是个竹字头,下面是个肋骨的肋。
师:谁能给筋找朋友?
生:脑筋、皮筋、动脑筋……
师:我们全体男生再当爸爸读一遍这段话。(男生齐读)
(4)师:结果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还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作为她的好朋友,你想对玲玲说点什么?
生:生自由发言。
四、拓展
师: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生:生自由发言。
师:以后,我们也碰到像玲玲这样糟糕的事,应该怎么办呢?
生:生自由发言。
五、总结:
师: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难题动脑筋想办法(出示句子)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掉的!!
六、自由读书
师:好了,剩下的时间我们自由读读课文吧!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下册的课文课,这一课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这是我在教学时的几点作法: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就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灯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分角色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也遇到像玲玲一样糟糕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不足之处是启发学生弄清道理后应进行生活中动脑方面的拓展。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应该叫学生体会一下爸爸催促玲玲睡觉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随文识字的形式还有些单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变换多样的识字方法,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巩固孩子们的识字情况。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古代民歌。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诗歌背景的介绍。这是一首五言诗,读来琅琅上口,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谈骨气》这篇课文吗?孟子给“有骨气”下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对,我们今天又要认识一个“有骨气”的人,还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二、听录音(也可由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解决生字难字。
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要求:结合注释体会句意,注意停顿和节奏。
四、讨论交流
1.提问:诗歌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貌的?
明解: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提问:罗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
明确:罗敷不光外表美,心灵更美。
罗敷坚拒使君调戏,表现出她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
罗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强的使君无从下手,充分表现出罗敷的沉着和机警聪慧。
3.提问:诗歌是怎样刻画使君的形象的?
明确:使君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诗歌先是写他停留着不走,继而打听年龄,最后竟提出“共载”,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肮脏灵魂。
4。提问:刚才我们对使君的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你对使君的行为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明确: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指责使君,鞭挞他的荒淫无耻。其实,换二个角度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的行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观点要合理,并做到有理有据。
五、课堂练习
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描绘罗敷“置词”后的情景。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展开想像,增补一些情节,将这首诗改写一个故事。(《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写作教案03-11
关于语文的教案03-10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狼》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