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以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且,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教学重点:
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规避计算错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那谁来说一说你们都上哪旅游过?旅游的时候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非常高兴、非常开心
二:探究新知
师:的确,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旅游,旅游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今天,我们书中的一个小学,假如这就是我们学校。我们要组织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去旅游,参观历史博物馆。我们打开书11页一起来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请把这些有用的信息用铅笔给底下画横线标记出来。
生:观察图画,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二(1)班有35 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
生2:我发现每个班都有两名带队老师。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教师随即板书:
二(1)班35名学生 2名老师二(2)班有32名学生2名老师
二(3)班有37名学生2名老师
二(4)班有34名学生2名老师
(两辆汽车用图片代替)
师:现在我们学校准备了两辆大巴车专门来送小朋友们到博物馆参观。但是每辆汽车准乘70人,如果让你来设计乘车方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自己设计乘车方案,可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第一种: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
第二种:二(1)班和二(3)班二(2)班和二(4)班
第三种:二(1)班和二(4)班二(2)班和二(3)班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帮助老师设计了3种乘车方案,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要想知道二(1)班和二(2)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算一算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
师:真棒!谁会列式?
生:35+32=
师:那我们如何计算呢?
生:用一年级所接触过的前后排队法(即竖式法)。
师:那同学们还记得前后排队法的要求是什么吗?
生:数位要对齐
师:非常好!其实前后排队法真正的名字叫竖式法。你还记得竖式应该怎么列吗?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出来35+32的竖式。(教师巡视,找4人到黑板列)。
师:刚才大家都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了竖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的小朋友列的'对不对?
师:四个小朋友两个人列对了,还有两个人数位没对齐,问题比较多。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认真的学习列竖式解题。
(1)我们先要写出个位和十位
十位 个位
(2)把两个数按十位个位对齐写
3 5
3 2
(3)在左下方标清“+”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4)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相加得数写个位下,十位相加得数写十位下。
6 7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也计算出一班和二班总共坐67人。下面我们来算一算二(3)班和二(4)班总共多少人?谁会列式?
生:37+34=
师:这个式子应该怎么计算呀!个位相加得11应该怎么处理呀!
生:不知道。
师:既然我们不会计算这个式子,给自己设置了这么大一个障碍,老师现在也不会算啦!那就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这样的安排不合理。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知道第二种和第三种哪一种安排合适吗?
生:想!
师:记得我们一定要确保每个小朋友都能坐上车。
老师给小朋友们提示一下,遇到个位相加大于等于10时就说明安排是不合理的。现在四个人一组,开始挑战。看哪一组能够最先把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安排好,老师会加分。
(8分钟后)
师:同学们算出来哪种是合适的吗?我来请几组的代表来发言。
生1:第三种合适
生2:第三种合适
生3:第三种合适
师:你们和他们算得一样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第三种是否是合适的。
第二种:一班和三班
十位 个位
3 5
+ 3 7
个位相加得12大于10,安排不合理。
第三种:一班和四班
十位 个位
3 5
+ 3 4
6 9
69<70
二班和三班
十位 个位
3 2
+ 3 7
6 9
69<70
刚好每个小朋友都能坐下。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但是,老师刚才在底下转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都出现了计算错误。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呢?同学们现在请拿起笔,跟老师一起来计算54+34。
按(1)放慢速度,看清数字
(2)我们先要写出个位和十位
(3)把两个数按十位个位对齐写
(4)在左下方标清“+”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5)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相加得数写个位下,十位相加得数写十位下
(6)回头在检查一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竖式的书写方法和运算顺序,大家学得都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三、课堂练习
1、13页做一做。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的第二题,要求列竖式,注意书写的格式。
四、巩固提高
玩具飞机 玩具汽车 火箭 轮船
23元 12元 17元 30元
(1)、小明买一架玩具飞机和一辆玩具汽车,一共要用多少元?
(2)、小红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3)、小青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哪两样玩具?
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五、课后作业
让家长出10道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题。要求用竖式的标准格式计算,不能出现计算错误,漏写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通过提供的实物,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突破进位加的难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途径和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掌握算法。
2.体会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8+4=9+9=26+4=14+5=
7+8=50+13=9+6+1=5+7+1=
2.笔算。42+56=
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小精灵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5+37=。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小棒摆一摆。
(1)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摆小棒。
(2)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汇报。
指名汇报:先把5根和7根合起来是12根。满了10根小棒要捆成一捆,剩下2根。再把3捆和3捆合起来是6捆,再加上刚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7捆多2根就是72根。(多指几名同学边说边摆)
2.竖式算一算。
师:把刚才的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写出来,你会吗?
(1)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个位上7加5得几?该怎样写?十位上又是几加几?(演示从“小棒图”过渡到下面的竖式图。)
达成统一认识:先算个位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
再算十位3加3得6,再加进1得7。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突出单根相加满10根,把10根捆成1捆的过程,理解进位的道理,图形结合,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笔算的对位和算理。要求不仅能“做”,并且能说出“想”的过程,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应用。
3.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同桌复述计算过程。
4.讨论算法。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竖式计算与上节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小结:笔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应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5.设疑:要是从十位加起,你觉得计算有没有更方便?
三、巩固深化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练习二第5题。
提问:下面的计算对吗?错在哪里?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三道题的计算过程,对照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注重让学生指出错误在哪里,并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3.完成练习二第6题。
本题主要是让学生先判断个位相加有没有“满十”,再判断十位需要不需要进1。
4.脑筋加油站。
2()4 7 ( )2 3 6
+6 9 +( ) 9 + 2 8 +()9
9 4 8 6 6 0 5()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纠错的过程,使学生明白笔算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避免出错。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教后思考: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点:
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按运算定律填空:
15×12= ×
(18×4)×25=18×( × )
(36+64)×7= × + ×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478×4 65×201
3、计算下面各题:
2.5×4.78×4 0.65×201
4、引入
这两道题用竖式计算要很多时间,谁能想个办法使这两道题计算比较快呢?
(二)、教学新课
1、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〇1.2×0.7
(0.8×0.5)×0.4〇0.8×(0.5×0.4)
(2.4+3.6)×0.5〇2.4×0.5+3.6×0.5
学生口头回答后提问:“把上面几题与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比较简便。
3、利用运算定律计算复习中第三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在怎样计算简便?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4题。说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把左右两边结果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0.25×89×4 65+65×0.01
1.25×68×0.8 4.5×10+4.5×0.1
65×1.01 100×4.5
78×4.5+22×4.5 0.25×4×89
4.5×9.9 12.5×0.8×68
(四)小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9页的例2和例3。
二、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12-3=15-6=16-7=17-9=
14-8=10-5=37-20=24-10=
2、用竖式计算:69-22=71-31=
小结:笔算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图表:
代表团金牌数中国51美国36
2、提出问题: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3、学生思考后请列式:51-36=
4、指导运算。摆小棒。
①拆开一捆小棒。10+1=11
②取走6根:11-6=5
③ 5捆拆开了1捆,还有4捆。
④从4捆中取走3捆,还有1捆。
⑤ 1捆加5根,共15根。
5、指导列竖式。确定个位、十位。
问:个位1减6不够减,怎么办?
学生回答。从十位退1过来,退来的1当作10,10+1=11,11减6等于5。
问:十位上的5退了1,还是5吗?(是4,4-3=1)。
小结: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6、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7、教学例3。
问:个位上0减4不够减,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减()。
学生小结:算10-4=6
问:从十位退1后,十位要算()减()。
学生小结:算4-2=2
笔算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三、运用知识。
1、竖式计算。
65-37= 43-8= 30-23= 80-5=
(注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2、猜猜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学得如何?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5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11页情境图,第12———13页例1、例2
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口算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础。而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新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的方法突破新课的难点,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教学情境图
(1)导入。
教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情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2)引导学生看懂情景图。
(3)学生收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每班人数、每班有2名带队教师。)
2、教学例1
(1)导入。
(2)引导学生列式,并揭示课题。
教师:要求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5+2=
教师板书课题:加法。
(3)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4)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明确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例2
(1)导入。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37人,那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边说边出示例2)?
(2)指名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35+32=
(3)组织学生尝试计算。
(4)巩固两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四、课堂作业
第12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第13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6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是在学生会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会算俩位数加两位数不 加法基础上的教学,本节课在例题的选取上,取材于现实,来源生活,贴近于生活实际,这一课题要解决两个问题:
1、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为什么进位?
2、笔算两位数加法进位符号的创立和书写。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拓展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加法,懂得了计数单位相同的数相加、减,知道了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以及一个十数是10个一、10个一是一个十的转化关系。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加法既可以从个位加起又可以从十位加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先算十位有矛盾冲突,学生要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2、通过摆学具,说算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彩色吸铁石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算一算:65+32= 34+12=(指名两位学生板演)
学生评价两位学生的计算结果。
提问: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探索算法,理解算理
1、创设情境
(出示例3情景图)
提问: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道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指名生提问)
追问:要求两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该怎样列式?(指名学生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16=
启发:思考35+37等于多少呢?可以在你的作业本上画计数器或摆小棒算一算,再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
2、组织交流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预设1:摆小棒
请同学到实物投影摆出画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摆?
0 0 0 11111
0 0 0 1111111
追问:又是怎样算的?
板书:先算5+7=13,满十圈一圈,捆一捆
再算30+30+10=70
同桌互相说说摆小棒是怎样算的?
预设2:画计数器
在黑板上画一个计数器,用彩色吸铁石表示算珠
提问:先在计数器上摆几?(34用红色吸铁石表示)
再在计数器上加几(16用黄色吸铁石表示)
追问:又是怎样算的呢?
板书:先算个位5+7=13
设疑:好,那老师在个位上写好13,这挤一挤,行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10个一就是1个十。(去掉个位上的彩色吸铁石,在十位上添上一颗蓝色的)
再算十位 3+1+3=5。
同桌互相说说画计算器是怎样算的?
预设3:列竖式计算
提问:除了刚才的两种方法算35+37,你还有其它办法算吗?
生:列竖式计算。
师:好,自己动手试试用列竖式的'方法算!
组织交流:
提问: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引导: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列竖式的时候两个数位稍微空开一些。在第一行写第一个加数34,第二行写加号和第二个加数16,再画上横线表示等号。(边说边板书)
十 个
3 5
+ 3 7
启发:计算的时候要从个位算起。先算个位5+7=10,我能在这边挤一挤吗?那我们得想个办法,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个位写0。为了不忘记向十位进1,我们可以在十位的右下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一个小“1”,表示进上来的1个十。再算十位3+1+3=7。
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是怎样列竖式计算34+16等于几的?
先指名学生说再全班齐说。
3、试一试
谈话:刚才我们用三种方法都算出了两班一共有73人。(板书 73人),并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下面这道两位数加两位数,你也会用竖式计算吗?
4 6
+ 2 4
□ □
组织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先算个位6+4=10,怎么写?(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
再算4+2+1=7.
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追问:如果从十位加起,先把十位的计算结果写出来,你觉得会怎么样?
4、比较
谈话:刚才我们用三种方法都算出了35+37=73(人),如果现在要你再算这道题,你觉得你会用那种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比较:观察今天我们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和以前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
板书:(进位)
5、小结
提问:现在你能再来说说列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谈话: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非常用心,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板演后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计算时,你要提醒同学注意些什么?
2、谈话:你能说说下面这些算式的得数是几十多?(估算)
指名说,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谈话: 数学书15页5题,你要提醒同学们以后做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笔算加法要注意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6页:第7题
【板书】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35+37=73人)
十 个
3 5
+ 3 7
7 3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用三角形、长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图形拼出组合图形,并能通过想象给拼出的图形取名。
2.让学生经历拼图的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都准备一些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学生可能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这里有一段录像,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有关情况,我们一起看一看。
把教科书第36页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播放完后,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
教师:看了刚才的录像,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可以拼成一些有趣的图形,想试一试吗?
板书:拼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
1、看一看,拼一拼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1中的树、鱼、帆船图。
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其实,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图形的组合,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的吗?请用你们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的完全一样,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看起来又像就可以。
2、拼一拼,说一说
教师:生活中你喜欢哪些动物?
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闭眼自由想象。
教师: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拼出来吗?
请试一试吧。学生先独立拼,拼好后与同伴交流,说一说拼的组合图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拼的图形像什么,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37页第1、2、3题。
(2)拼图比赛:我心中的航天飞机。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进位加的算理,掌握进位加的运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创设情境。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8+5= 9+6= 7+5= 3+1+1=
5+6= 7+8= 8+8= 4+2+1=
2.请帮小白兔找到要拔的萝卜。
34+5 26+32 56+40
96 39 58
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5+37=,学生试算,交流方法。
2.摆小棒。说摆法。问:一捆几根?捆好的有几捆?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5+7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协商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5+31与35+37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你觉得应该还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问题?
二、拓展运用
1.算一算
2,看看下面藏着几?
26+48=☆4 39+14=☆3 60+39=☆9
37+12=☆9 54+16=☆0 45+8=☆3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
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棋子若干、转盘、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出示两盒棋子,1号盒有6个蓝棋子,2号盒有1个蓝棋子,5个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生:1号盒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师: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生:1号盒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生:2号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2、导入
师:现在老师如果从2号盒内摸一个棋子,同学们猜一下会是什么颜色?(生大部分猜红棋子)
师:为什么猜红棋子的多,猜蓝棋子的少呢?真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二)(板书课题:可能性二)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复习了旧知,而且还生成了新的数学问题,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第一幅图)
师:下面请各小组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让我们通过摸棋子游戏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测吧。(盒里装着5红1蓝6个棋子)
(生跃跃欲试)
1、小组合作验证猜测结果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看一下活动要求
(1)出示活动要求:
A:组长分好工有摸棋子的,有记录的,组员按顺序轮流摸棋子。
B:每次摸棋子前先将棋子摇匀,摸棋子时不能偷看。
C: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好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D:在摸棋子的过程中想一想:你们组摸到棋子的情况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设计意图:将活动要求展示出来加以强调,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小组活动
A:学生摸棋子并记录结果。(师巡视,随机指导)
B:组内交流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讨论中让学生明确:每次摸棋子的时候,每个棋子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到棋子的颜色是不确定的,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3)集体汇报交流
A:小组汇报
师:你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情况展示给大家吗?(生:愿意)
师:你是第一个上来的,真勇敢!
生1:我们摸到的棋子,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因为盒内既有红棋子也有蓝棋子。
师: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生2:我发现我们组有时摸出红棋子有时摸出蓝棋子,但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因为盒内的红棋子比蓝棋子多。
师:说得不错!谁还想说?
生3:我发现我们组摸出的棋子既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红棋子多所以摸到红棋子的机会大。
生……
师:说得真不错!其他小组也是这种结果吗?(生:是)
B: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通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思考)
生1:虽然各小组摸到红棋子与白棋子的次数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得好!
生2: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比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比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的很详细!还有要说的吗?
生3:各小组摸棋子的情况都说明,红棋子多所以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
师:嗯,简单明了。
生……
师强调:同学们说的“摸出红棋子次数多摸出蓝棋子次数少”,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可能性大小”(板书:可能性大小)
师小结:每一个棋子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红棋子和蓝棋子的数量不一样,所以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与摸出蓝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就不一样。多次试验证明红棋子的数量多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大;相反,蓝棋子的数量少摸到蓝棋子的可能性就小。(随机板书)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2、根据结论推测
师:如果现在让你再摸一次,你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吗?
生:不一定。
师:下面请同学们实际摸摸看(生每人摸一次)
(可能既有摸到红棋子的,也有摸到蓝棋子的)
师:虽然我们知道了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单次试验中我们并不能确定会摸出红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摸一次,引起认知冲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体会概率虽然能帮我们了解不确定现象的规律,但并不能提供准确无误的结论。)
3、应用
师:下面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了?
A:(课件出示p106做一做左题)
师:你知道每种颜色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吗?生答
师:那么指针停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呢?生答
B:独立解决右题,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明确数量多少与可能性大小的联系,也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作铺垫。)
(二)教学例4
(课件出示例4插图)
师:请同学们看例4,刚才我们解决了两种颜色的问题,现在是三种颜色的了,你敢挑战吗?(生:敢)
师:很好!如果让你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交流)
指名汇报:如果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红色的,可能是蓝色的,也可能是绿色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明确算理,能正确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经历比较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的异同的过程,加深对笔算加法计算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笔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第一层次练习
(课件出示) 口算:30+20 50+26 92+4 61+25
35+32 3+45 13+72 44+53
(二)第二层次练习
1.请每位小朋友写两道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
2.写完后每位小朋友用竖式算一算。
3.把小组内同学的题分分类,有什么相同点或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加法、算理都一样。
不同点:有的需要进位,有的不需要进位。
小结:笔算加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第三层次练习
闯关游戏
1.第一关:计算 (课件出示)
4 3 2 9 4 0 6 2
+ 3 4 +4 4 +3 8 +2 9
(先各自练,再指名板演,然后校对)
2.第二关:分蘑菇
课件出示第8题: 兔妈妈采了很多蘑菇,准备分给兔宝宝们。于是兔妈妈先分给每个兔宝宝一只篮子,咦?蘑菇上怎么有道数学题呀?原来兔宝宝们要找到蘑菇上算式的结果与篮子里的.数相同才能吃到它。这下兔宝宝们可着急了,你们能帮帮小兔吗?
3.第三关: 在○里填上“>”、“<”、或“=”
4+38○40+38 76+21○99-5 67+9○69+7
83-3○83-8 57-5○38+17 25+47○35+35
提示:让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有的题可以依据算理不计算直接比较,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简单推理能力。
4.第四关:实际应用
书柜里上层有38本书,中层有26本书,下层有34本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提示:学生能够选择需要的相关信息进行正确计算。
(四)小结并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行了练习,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其实用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帮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呢。(板书课题)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老师巧妙地设疑,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加减法,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自由,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气愤宽松、活跃。在计算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创新思维。
探究活动
帮小白兔回家
游戏目的
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游戏准备
1.用纸板或其他材料制作8座小房子,在窗口处分别写上算式:“11-9”、“12-9”…“18-9”.
2.制作8只小白兔,小白兔身上分别写上:2,3,4,…,9(如下图).
游戏过程
1.将房子和小白兔分别悬挂在黑板两侧(顺序打乱).每个学生手中都拿着一套数字卡片(2~9)
2.教师任指一座小房子问:这是谁(哪个小白兔)的房子?学生想好答案后,举起手中相应的卡片.然后教师将写有相应得数的小白兔和小房子配在一起,直到全部搭配好为止
教案示例
买铅笔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用具
学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过生日时最喜欢吃什么?明明也喜欢吃蛋糕。今天,咱们就和我们的好朋友“明明”一起切蛋糕
1.出示图片:蛋糕1
2.思考:左边有一整块,右边有一小块,明明说他吃半块就能够吃饱,可以怎样切呢?
(1)把整块蛋糕切成两半拿走半块;
(2)把整块蛋糕切成四份,拿一份和另外的一小份组成半块。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谈话:明明看到你们的口算算得这么棒,想请全班同学参加他的生日宴会!请同学们看看这块蛋糕上还缺少点儿什么?
4.出示图片:蛋糕2
教师提问:明明今年9岁了,需要几根蜡烛?商店里有多少根蜡烛呢?
5.出示图片:蜡烛
教师提问:商店里有14根蜡烛,买走9根,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4-9
教师提问:明明还要再买9个气球布置房间,商店里又有多少个气球呢?
6.出示图片:气球
教师提问:商店里有17个气球,买走9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7-9
二、算法多样化.
(一)学习“14-9”的`口算方法.
1.教师提问:“14-9”等于几,可以怎样算?
2.学生反馈
(1)方法一:因为9+5=14,所以14-9=5
教师板书:9+( )=14
教师小结:你是用加法来算的,这是一个好方法。
(2)方法二:先用10-9得1,再用1+4=5
教师板书:10-9=1 1+4=5
教师小结:你是把14分成了10和4,先用10-9得1,也好算,也是个好方法。
(3)方法三:14先减4,再减5。
教师板书:14-4=10 10-5=5
教师小结:你是把9分成4和5,先减4,再减5,真是个好方法!
(4)方法四:14先减10,再加1。
教师板书:14-10=4 4+1=5
3.小结
方法一:是用加法来想;
方法二:是把14分成10和4,先用10来减;
方法三:是把9分成4和5,先减4再减5;
方法四:是9离10近,先减10,再加1.
(二)学习“17-9”的口算方法.
1.教师谈话
你们能用这么多方法算出14-9=5,想的真好.能用这些方法算算17-9吗?
2.小组交流
17-9可以怎么想呢?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哪个小组想的又好,说的又清楚!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反馈
5.揭示课题
14-9、17-9这两道题大家已经学会,这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十几减9的方法了。
教师板书:十几减9
6.编题练习
除了14-9、17-9这两道题,你还能再编出几道十几减9的题吗?
三、游戏:贴气球.
1.讲明游戏规则,帮助欢乐球找到家.
明明把这9个欢乐球都买回来了.他还准备了许多欢乐球想请同学们一起布置房间.每个欢乐球的算式上都有一个算式,请你们把欢乐球贴到相应的大气球下面,得数是2的贴这儿!(在大气球上面贴数字“2”)这是贴3的、贴4的……9的
2.小组活动
欢乐球就在你们桌上的信封里,希望你们分工合作!
教师小结:大家看,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和明明一起过了一个多么愉快的生日呀!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段视频。
2、出示主题图。(出示课件)
3、师生互动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师简单介绍图片上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情况。)
4、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中国第一名?你们高兴吗?
(课件出示奥运金牌榜的前五名。)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师引导学生提问)
板题:《不退位减法》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课件出示)代表团金牌数
美国36
俄罗斯23
1、“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自由交流反馈。)列出算式并板书:36—23= 。
2、怎样计算呢?
(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然后指名汇报)
(1)口算。
方法:先算6—3=3再算30—20=10最后算10+3=13
(2)列竖式计算。
生汇报后,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画数位板,并提示,用圆片表示36,再去掉23,观察还剩多少?
师:那么根据摆圆片的方法,你会笔算吗?(其他同学试着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指名到黑板上列式计算,并试着说出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交流计算方法,教师适时进行讲解、补充。
教师: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突出笔算过程。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笔算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知识应用
1、数学医院
师:数学医院的小朋友得病了,你会诊断吗?
(同桌交流,找出错因,并正确计算。)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1)个位上的零起占位的作用,不能去掉;
(2)相同数位应对齐。
2、游戏互动:猜数字
猜猜花朵上蝴蝶下面藏着的是数字几,猜对了蝴蝶就会飞走。(出示课件)
四、拓展延伸
完成课堂作业。(课本第20页练习三,第1~3题)教师巡回指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3
【教材依据】
《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设计思想】
教材从回顾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及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开始,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比较、推理、总结等方法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这样,使学生既能熟练旧知识,又能懂得已有知识及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目的。
【教学目标】
情感:利用原有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及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知识,通过观察情境图,适时动手摆小棒,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计算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结合进位加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从小养成仔细计算、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育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热爱国家。
价值观: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重点】
1、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意义。
2、掌握进位加的竖式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进位加的竖式写法。
【教法选择】
以活动为主,适当伴有讲解,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对比、学习、总结、积累经验。
【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比较、学习、总结、积累经验。
【教学准备】
教科书第11页情景图、第14页例3图、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6+6= 18+7= 39+5= 47+6=
55+5= 64+9= 52+8= 33+9=
【师指导学生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时可以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一位数相加,也就是先算个位上的数。】
例如:26+6=32,先算6+6=12
再算20+12=32
2、用竖式计算
22+45 36+51 43+15 21+56 54+23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导入新课(出示第11页情景图)
师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
2、学习例3(出示第14页例3图)
35+37=
①、先用小棒摆一摆,想:先加什么?
a、指导学生分别拿出3捆零5根及3捆零7根小棒。
b、教学生自主摆小棒。
c、同学交流摆放结果。
【方法一】:先加单根的,5根加7根是12根,够10根捆成1捆。再加整捆的,3捆加3捆再加上1捆是7捆,7捆和2根是72。
【方法二】:先加整捆的,3捆加3捆是6捆。再加单根的,5根加7根是12根,够10根捆成1捆。再加整捆的,6捆加1捆是7捆,7捆和2根是72。
e、师总结一、二方法的相同点:先加单根的或先加整捆的都可以。这两种方法的相同之处是把单根的相加,满十后捆成1捆。然后整捆的相加,再把单根的和整捆的加起来。
②、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怎样算?
汇报交流:
a、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 35
b、计算时从个位加起。 + 37
c、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72
d、我想从十位加起。
3、比一比
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以前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比一比,想一想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4、通报学生总结结果
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5、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像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四)、课堂作业设计
1、做一做
56+37= 46+24=
56 46
+37先算()+()=()+ 24个位是()+()=()
()再算()+()=()十位上是()+()=()
2、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7+29= 26+38= 33+48= 36+39=
3、教科书练习二第4~7题。
【教学反思】
为了使学生在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及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以充分的理解,并能在熟练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推理、总结的方法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为此我设计了两个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学习环节。这样,使学生既能熟练旧知识,又能懂得已有知识及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快学会新知识,从而达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目的。
1、动手实践。学生通过摆小棒活动,诱导学生把单根相加,够10根的.要捆成1捆。再把整捆的相加,从而暗示: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在探究能否从十位加起时,我故意让学生试一试,不强调“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个位和个位相加的和应如何在竖式中写”,进而造成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有从十位加起的,也有不进位的,或是进位后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最后告诫学生这种方法很麻烦,不可取。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按合作学习的要求,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探究,乐于交流。
总之,在教学计算时,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抽象化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2,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退位减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顺序。
教法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法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理解退位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我最棒
16—8= 10—4= 15—7= 12—5= 17—8= 12—8= 10—5= 18—9=
2、算一算
43=21= 64—32= 56—41= 77—43=
学生上黑板笔算,教师检查,表扬做的又对又快的。
3、(出示第17页奥运金牌榜的表格)同学们,今天我们还是要研究各国奥运金牌的问题,上节课同学们针对这张表格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谁还记得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答: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寻找条件,列式。
学生列式:51—36=?
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有一下几种分法:
1、在5捆和1根中,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2、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3捆,再拿出1捆拆开,拿走6根。
3、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4捆,再从4捆中拿回4根。
4、在5捆和1根中,先拿1捆拆开与1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6。
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
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
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56-22与51-36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5、试练:67-39 35-8 81-56 50-24
6、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7、小结。
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三、拓展运用。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三第5题,第6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7题和第10题。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退位减
例:51—36=15例3:50—24=26
5 1 5 0— 3 6 — 2 4_______ _______1 5 2 6
七、课后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1-25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02-07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03-02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03-02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01-11
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03-31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02-11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01-27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