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6 07:43:2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4篇【精选】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4篇【精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说明: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个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语文与生活

  1、认识街头招牌,了解经营范围和特点。先让学生读读题目中的八个招牌名,根据每一招牌名中的关键字词,联系生产实际经验,思考它们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一些店铺招牌名,说说它们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从而加深对店铺招牌名重要性的认识。

  2、给超市起名。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以人名作为店名,如皇甫超市、阿东超市

  二是以地名作为店名,如杨庄超市、新华路超市

  三是以超市的经营特色作为店名,如图书超市、水果超市

  3、货物分类先引导学生认真读读这些货物名,联系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它们各属于哪一类,该怎样分类。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给予点评。最后引导学生总结给这些货物分类的规律。

  二、诵读与积累

  1、要求学生凭借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反复朗读。加强感悟,达到积累的目的。

  3、练习诵读

  三、写好钢笔字

  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段话中每一个字的写法,再在黑板上范写,最后指导学生写正确、端正、美观。此外还要注意执笔方法和评析。

  四、口语交际

  1、了解辨论是怎么回事

  2、引导学生了解辩论的要求:一是有一个辩论的话题,这个话题要有展开辩论的价值,话题本身蕴含有正、反方的观点。二是将不同的`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方两组,各方进行组内分工,搜集资料,组织语言。三是辩论前,要推荐一名同学作主持人,主持人控制辩论会的进程,但不发表任何观点。四是在辩论中,正反双方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及时进行补充或反驳,同时要注意说话文明,尊重他人。

  3、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辩题展开辩论

  五、学写毛笔字

  继续练习写半包围结构的字,例字是“屋”、“眉”

  六、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1、本单元课文的部分组词

  2、完成诵读与积累的听写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

  1、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 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三、教学程序

  课前:① 学生查阅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

  ② 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认真思考教师布置的阅读训练题。

  课堂:① 分小组讨论阅读训练题(一课时)

  ② 以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阅读训练题(二课时)

  课后:① 整理课堂笔记

  ② 限时做《创新思维训练》中有关题目

  ③ 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四、教学过程及阅读训练资料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彷徨苦闷,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心情)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如果省略了渐渐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渐渐写出了时间流动和空间转移的缓慢,与环境的宁静和心境的颇不宁静相适应,如果省略了,则不能描摹出时空变换的流动性,也不能体现出缓慢中的宁静与宁静中的颇不宁静)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有何不同?析:掩出门/转身/拉掩,动作烦琐,有一定的目的性;关动作过程与掩相类似,目的性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带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随意,保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上门出去。

  (1、在本自然段中,作者所处的环境是由哪几个空间立体地构成的?析:院子、夜空、墙外、屋里、门外)

  (2、在本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叠词?有何作用?析:日日、渐渐、迷迷糊糊、悄悄;本文使用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韵律美。叠词一般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

  沿着(为什么不用通往?析:沿着是围绕,才可见荷塘四面的景色,而通往则表示还走在往荷塘的路上,无以得见荷塘四面。)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曲折、幽僻、寂寞三种情景前后有何联系?析:曲折引出幽僻,幽僻引出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用了哪些叠词?析: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景物的色调是怎样的?析:淡淡;流露了怎样的心情? 析:淡淡的哀愁。)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若换成走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踱:走路时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慢条斯理,脚步井然有序,而心里却若有所思,若有所感,在幽闲、超然中,淡淡的哀愁在若隐若现。若换成走字,则缺少了情景融合的神韵)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联系上下文,理解平常的自己是怎样的?现在的自己又是怎样的?析:苦闷、彷徨、想逃避又难以超然;自由的人)到了别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妙处和受用两个词,可以表明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析:从淡淡的哀愁到淡淡的喜悦)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本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在上下文的联系中有何作用?析: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弥望何解?析:充满视野,满眼,如春色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亭亭与前面哪个词相呼应,它修饰的是舞女还是裙?析:与高相呼应,修饰舞女)的舞女的裙。(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析:本体叶子;喻体亭亭的舞女的裙;舞女的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层层的叶子中间,(田田与层层是对前面哪个词的具体解释?为什么?析:曲曲折折;田田描其连绵不绝,层层描其高低有序),零星地点缀(点缀与前面哪个词相呼应?析:零星)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本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若换用其它修辞手法好不好?为什么?析:拟人;不能换用其它修辞手法,因为拟人的运用可以回应上面的舞女,荷茎象舞女,叶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容颜,同样千姿百态,楚楚动人)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析:本体白花;喻体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1、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点缀着的,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2、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里的星星相似;3、荷花是袅娜、羞涩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态与色泽都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处运用了通感的写景方法,试述什么是通感?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缕缕清香与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有何相似?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析: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感觉的转移。相似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作用:用歌声比荷香真切、新奇。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把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启迪读者更加深远地想象和联想。)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颤动的原因是什么?析:微风)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为什么只有一道而不是几道?析: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凝碧的波痕。(波痕为什么是凝碧的?析:田田、层层、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叶子底下是脉脉(写出的流水的什么特点?析:无声、含蓄)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一段所写的景物的顺序能不能调动?析:不能。因为叶子出水很高,而且是田田的,目之所及肯定首先是叶子;因为白花是点缀其间的,而且白而发亮,所以接着写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花是零星的,所以微风过处有清香;因为有微风,就有了波痕;因为有了波痕,便看见了底下的流水;因为有流水,所以叶子更见风致。作者的目光又回到叶子与花上,从而顺理成章,从容不迫地引出下文对静静地泻在叶子与花上的月光的描写。景物出现的顺序是有着极强的前后关联的,极富层次感,绝不能调动)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若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淌虽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若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本体又是什么?析: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的哪些特点?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析: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影;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句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是从哪两种感觉的互相转移?析:本体月色;喻体名曲;相似点:和谐;是视觉与听觉的互换。)

  (评:这一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有正面描写,如流水,泻;也有用景物进行反衬,如写青雾、叶子和花、黑影、倩影等;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均匀,却和谐如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令作者与读者如痴如醉,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悦。)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描写出树的哪些特点?析:连绵成片、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在总体写树中又着重写了杨柳的丰姿,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析:点面结合)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是怎样由景写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变化?析:由路灯光联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会联想到人的心,一想到个人,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自然会惊扰了荷塘和作者内心的超然境界,作者终于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作者的心绪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呢?析: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风流的季节,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没有被这种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没有。可惜现在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依然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呢?析: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绪如何?析: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本文的词语。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教学中始终要注意这点。本文词语量大,实词以数十计,虚词“之、以、而、乎、焉”等均各有多种用法。讲明词义(实词、虚词),这是本文教学中要用相当时间来完成的重要任务。

  逐句、逐段讲解。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 作者简介。

  2 “说”的特点。

  3 正音、诵读。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四、朗读课文。

  叫三四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读毕,酌情讲评。

  五、默读、理解课文。

  六、布置作业

  1 弄懂词句。

  2 思考各段段意。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 第1—3段的实词词义、虚词用法。

  2 段意概括。

  教学过程

  逐段讲解课文

  第1段

  一、全班同学齐读。

  二、词句。

  三、内容

  提问一:第一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讲解:第一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异蛇的剧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争相冒死去捕毒蛇以顶替租赋。

  提问二:作者写这些要说明什么?

  讲解:作者写这些要说明什么?

  讲解:作者写这些是要说明永州之民的这种遭遇乃是皇帝诏令(“王命”)给带来的。

  第2段

  一、叫一名同学朗读。

  二、词句。

  三、内容。

  提问一: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讲解:这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蒋氏悲哀地叙说他一家三代都干这捕蛇以抵租赋之事的悲惨遭遇。

  提问二:这段首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对蒋氏作介绍,是否还有别的意思?

  讲解:首句不只对蒋氏作介绍,更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

  第3段

  一、全班齐读。

  二、词句。

  三、内容。

  提问:这段写什么?

  讲解:这段写作者怜悯,同情蒋氏的不幸,并告诉蒋氏打算用“更役复赋”的办法为他解除不幸。

  四、布置作业

  1 熟读第1—3段。

  2 整理这三段中重点实词的意思、虚词“之、以、于”的用法。

  3 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1 第4、5段的实词词义、虚词用法。

  2 衬托、对比写法。

  3 柳宗元深切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4段

  一、叫一名同学朗读本段。

  二、词句。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①之乎?则吾斯役②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③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戚”:悲哀。“汪然”:泪水盈眶的样子。

  “涕”:眼泪。“君”:敬称。

  “将”:打算。“生”:使动用法,使……活。

  ①“之”:代自己,我。“斯”:这。②③“之”:的。

  “未若”:不如。“甚”:厉害。“向”:旧时,往昔。“为”:做,干。“病”:苦。

  这几句写蒋氏极为悲哀地回答作者,说如果恢复他的租赋,那么这给他带来的不幸要远比捕蛇给他带来的不幸大得多。

  三、内容。

  提问:本段主要写什么?说明什么?(要求各用一句话作答)

  讲解:本段主要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非死则徙”的悲惨遭遇;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

  第5段

  一、全班同学齐读。

  二、词句。

  三、内容。

  提问:结尾这段写什么?

  讲解:结尾段直接抒情,作者愤慨地谴责其害远远超过毒蛇剧毒,比毒蛇之害惨酷得多的重赋苛政,同时言明写此说的目的。

  四、写作特点

  提问:本文为了表情明意,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讲解: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①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②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五、实词总结(文中只作一种解释者不列)

  为 ①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为了。“故为之说”。

  已 ①离去,意为医治。“可以已大风”。②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赋 ①征收。“岁赋其二”。②租赋。“孰知赋敛之毒……”

  疠 ①恶疮。“可以已……瘘、疠’。②疫病,疫气。“呼嘘毒疠”。

  入 ①缴纳。“当其租入”。②收入。“竭其庐之入”。

  岁 ①每年。“岁赋其二”。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 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③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 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

  毒 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嘘毒疠”。③害。“孰知赋敛之毒……”

  生 ①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 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sì,饲。“谨食之”。

  观 ①看。“今以蒋氏观之”。②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六、虚词总结

  之 ①的。“永州之野多异蛇”。②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③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

  而 ①表并列。“黑质而白章”。②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③并且。“君将哀而生之乎?”④但是,却。“而吾以捕蛇独存”。⑤连接状语和谓语。“号呼而转徙”。

  以 ①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②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③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④根据。“今以蒋氏观之”。⑤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 ①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②之。“时而献焉”。③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 ①吗。“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

  于 ①在。“吾祖死于是”。②给。“余将告于莅事者”。③及于,到。“积于今六十岁矣”。④比。“苛政猛于虎也”。

  七、布置作业

  1 熟读全文,背诵“蒋氏大戚……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 作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10个生字,认读7个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自主识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解决生字。通过学生多种形式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说明了动物是通人性的。懂得爱护动物。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写字技能及良好的写字习惯。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所学生字词语,乐于运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3月28日星期三)

  教学目标:学会6个生字,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识字记字,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能遵循汉字的书写原则把字写得正确、比较端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使学生在不断的应用中积累并运用词语,丰富语言,激发写话兴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培养学生的写字技能和良好的习惯。

  教学难点:正确、端正的写所学生字,养成良好的书写技能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动物是非常通人性的,只要你对他好,它也会回报你的。你听过那些有关动物和人类友好相处的故事?讲听。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正确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看准拼音读准字音,仍不认识的字问老师和同学。

  2、读边标然段序号,用手势表示出,标错的改正过来。

  3、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朋友,你能读准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词语。

  海滨感谢挣扎恢复喂养依依不舍救起

  你们读的真准!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快试一试。

  4、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正确读课文。

  5、练习正确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生练习读并扩词。

  2、生结合笔顺各自学生字,分析字形。

  3、交流记字方法。

  指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或熟字换偏旁记忆字形。你还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介绍。

  4、指导生字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生自己描写一个字熟悉笔顺和间架结构。

  (2)说说在写的过程中那一笔不好写,自己独立写一个。教师引导观察,修改。

  (3)师范写,指导关键笔画及各部分的比例安排。

  5、生写字,师巡视指导。

  四、巩固练习:

  1、读(卡片)生字词语。

  2、读词抄写。

  五、写生字,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8、幸运的小海豹

  散挣扎洗喂恩

  第二课时(3月28日星期三)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多种形式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许多动物通人性,懂得爱护动物。学习4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随文识字。懂得爱护动物。

  教学难点:学习过程中,学会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的'多种方法,感受到人与大自然、动物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读字词。

  海滨感谢挣扎恢复喂养依依不舍救起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为什么说小海豹是幸运的?画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

  3、班内交流。

  (1)提问:“幸运”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小海豹是幸运的?

  (第2自然段中“渔越收越紧,它感到危险了,想冲出去。但是它被渔裹着,怎么挣扎也不行。”要读出小海豹危险的处境。第3自然段中:丽莎立即跳进大海…….救起遍体鳞伤的小海豹……抱回家。第4自然段中“擦洗……喂养……健康…..小海豹被丽莎送回大海时,它望着丽莎不时地回头,依依不舍。”要边读边想象小海豹恋恋不舍的样子,读“依依不舍”语速稍慢,语调轻些。预设:体会喂养的意思(),感受到小女孩的爱心。体会依依不舍的意思,感受到小动物和人类之间建立的感情。第5自然段中“见到丽莎,它抬起前肢,啪啪啪地拍打,嘴里愉快地叫着,好象在感谢救命恩人……”要读出高兴的心情,语速稍快一些。“好象在感谢救命恩人……”稍慢,要留有想象的余地。)

  (3):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像这样幸运的小海豹太少了,老师想请你们看一些图片,看后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出示捕杀海豹的图片

  (4)师生交流谈谈观感。

  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回答问题,

  (5)再说说这只小海豹为什么是幸运的。

  4、结合你的体会再读读这课文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触。

  三、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小海豹是幸运的?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生练习读并扩词。

  恢复依舍

  2、结合笔顺各自学生字,分析字形

  3、指导学生记忆字形:你还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介绍。

  4、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生自己描写一个字,说在写的过程中那一笔不好写。

  5、自己独立写一个,注意位置和结构安排。

  6、生写字,师巡视指导。师范写,指导关键笔画。

  7、巩固:读读写写。

  海滨感谢挣扎恢复喂养依依不舍救起

  五、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再组词。

  板书设计:

  幸运的小海豹

  看见——救起——照料——送回——感谢

  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不仅知道许多动物通人性,懂得要保护动物的道理,更能从直观感受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感情被充分激发出来。同时在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中的小海豹是幸运的,还从自己的读中体会到小海豹是快乐的,有感情的,活泼的,知道自我保护的,能分辨好人坏人的……这时我第一次感受到孩子们真的有自己的,他们在读中真的会有自己独特的发现,真的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不要羡慕人家的学生有多好,其实,我们的孩子同样能做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树教案12-11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秋游》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