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选取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出一个100—200字左右的片段。师生结合习作评价表,就主要训练点进行共同评析。
【教学重点】按要求写出一个给自己启发的故事片段。
【教学难点】一是如何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事例,二是在评改中指导学生如何按要求写好片段。
【教学准备】师准备简单的ppt课件,学生准备好黑色笔、红笔和原稿纸。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师:生活是一本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为生活这本大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吧!
二、温故知新,审题,自主汇报习作选材:(6分钟)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本组所学课文,看看四位优秀的作家从哪些事情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请说一说,看表格中空白处该怎样填。(出示ppt)
《钓鱼的启示》——作者钓到一条大鲈鱼,还未到开放捕捞时间,父亲坚持让作者把鱼放回湖里——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设法赶制毛衣实现梦想;举办别致的时装展——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中也是这样。
《落花生》——一家人在收获节时议论花生——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珍珠鸟》——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同学们,在你们自己的丰富多彩生活中,有哪件事情给你的启发让你至今印象深刻?先自己思考一分钟,再跟你的队友们探讨两分钟,接着老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分享成果!
板书:生思考时师板书“生活的启示”,然后生汇报,师板书。
三、引导、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选择写作题材:(5分钟)
生活中,同是一件小事,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就从中获得了启示,这是因为他善于联想,思维活跃。一时联想不起来没关系,老师来帮帮你,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点儿礼物(出示ppt)
你苦练书法,有一天,你的书法作品获奖了,此时,你明白了。
那次踢球,,我明白了。
那场篮球赛,,我明白了。
妈妈让你独自去买菜,你,这件事让你明白了。
记得那年学骑自行车,你,这件事让你明白了。
在你身边肯定还有很多“小事中蕴藏大智慧”的例子,静下心来想一想,选择其中一件,按要求写一个片段。
四、自主习作,写一个片段。(10分钟)
题目:一件给我启发的事。如果能自己拟一个更贴切的题目,那就更棒了!(ppt呈现)
写一篇100—200字的事情片段,有意识地详写事情的关键部分,并能用一两句话表达所受到的启发。
生:取出原稿纸和黑色笔,写作片段。
师巡堂,重点指导学困生。
五、师生点评并给出修改意见(12+3=15分钟)
片断练习评价表
作者习作题目年月日
评价项目
分值
(100分)
自评
组内同学评
教师评
总平均分
(100分)
1、拟题贴切,有创意
10
2、有条理地将事情写完整,能有意识地详写要点。
40
3、善于联想,并能用一两句关键词句表达所受到的启发。
30
4、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10
5、书写规范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0
一句话点评(作者本人、同学、老师均可在此留言)
请学生取出综合评价表,参照综合评价表点评学生作品:
1、学生小组互评(5分钟)
2、代表上台评:(10分钟)
随机选择几个个合作小组的几篇代表作,师生合作点评。主要就表中的评价项目的第2、3两点来点评。可请小组派代表上台评,学生评完后老师点评。
优秀的作品,将发表在下周的第一期《五三之声》班刊“经典片段”一栏中。
2、点评教师作品:(3分钟)
呈现教师的随堂作品,并按例请两三位学生点评。
六、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
小结:生活往往用“启示”的方式给我们以馈赠。善于积累,善于思索,善于总结,我们也因此不断地成长。请同学们继续修改并完成这篇习作,写出得意之作,向班报编辑部投稿。
作业:课后继续修改并完成整篇习作,明天交。
语文教案 篇2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3、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学习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4、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复述课文来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2、用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内容,分析人物。
3、采用讨论、质疑等方法使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父母内心的声音,从而化为他们感恩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2、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突破:
通过复述课文和内容框架问题的解决,帮助熟悉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紧扣文本进行问题探究和人物形象分析的学习。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并布置学生预习。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生字词和文章大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新课学习前播放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营造新课氛围。然后由一组台阶图片,引入新课学习。
二、明确学习目标。
利用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完成生字词教学。
四、复述课文,熟悉小说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通过对三个框架性的问题学习,进行课文复述,了解小说故事情节。
五、问题探究,研读课文。
通过对六个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把握文章意蕴。
六、把握理解父亲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1、安排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仿句练习,粗略感知父亲形象。
2、结合具体文本分析父亲形象。
要求学生通过对文中重要事件的分析,来概括父亲的特点。
3、在此基础上归结父亲形象。
4、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七、欣赏歌颂父亲的歌曲,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播放崔京浩的歌曲《父亲》,配合投影图片展示。
八、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写写你的父亲,或者写写你知道的父亲,并试着感受父亲的品格或胸怀。
九、板书设计。(略见投影)
十、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8个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语文教案-玛丽娅的心愿。
2、能仿照第1自然段第1句话,第2自然段第1句话写句子。
3、感受中国产品在国外倍受欢迎的可喜情景,引发民族自豪感和商品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
教学难点: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疑
1、齐读课题
2、“心愿”是什么意思?玛丽亚是谁?玛丽亚的心愿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检查字词:
(1)质疑问难(国际博览会、阿根廷)
(2)多音字:应、差、兴、卷
(3)词语:琳琅满目、价廉物美、大洋彼岸、销售一空
(说说“琳琅、廉、彼、空”的意思)
3、讨论:
玛丽亚的心愿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4、给课文分段。
(1)分段。说说哪一段是重点段,为什么?
(2)讨论段意。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主要写什么?
2、这一段的哪个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1)我们的.展品有200多种,从布匹、丝绸、挂毯到各种文具,应有尽有,把中国馆装点得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说说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意思,想象当时场面)
(2)仿写句子。
(3)热情的阿根廷观众,每天都把中国馆挤得满满的,争相购买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
(中国的产品优质低价,受到阿根廷人民的欢迎)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玛丽娅的心愿》。
2、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重点句的含义。
3、感受中国产品在国外倍受欢迎的可喜情景,引发民族自豪感和商品意识。感受中阿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趣
1、玛丽亚的心愿是什么?
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说说玛丽亚一共几次来到中国馆,每次的表现怎样?(边听边在书上作记号)
2、默读,讨论玛丽亚三次来中国馆的不同表现,这些表现反映了什么?
3、分析讨论:
[板书:
第一次:没了主意惊奇、喜欢
三次来到中国馆 第二次:拉着爸妈兴高采烈喜欢中国产品
第三次:带来同学一一介绍
下次再来(心愿)]
细读细想:为什么每次来会有不同的表现?(为什么?)
4、指导朗读。
(读出惊喜、兴高采烈、喜欢迷恋的语气)
5、玛丽亚的心愿只是她一个人的心愿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把中国馆挤得满满的,把柜台差点挤翻了)
为什么中国商品这么深受欢迎?从不同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最后一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2、找出重点句。
优质的商品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在大洋彼岸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说说划线词语在句中所表示的意思。说说整个句子的意思。
3、思考:这些优质的商品是谁制造的?
(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聪明、勤劳的中国人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4、对比:
(1)优质的商品在阿根廷人民中产生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优质的商品在大洋彼岸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简洁、含蓄。用“大洋彼岸”,使人产生距离遥远的感觉,更学友谊的珍贵,又避免用词重复,“播下了友谊的种子”,写得生动形象,使人想到种子会发芽、生长。)
5、背诵
四、齐读全文,深入理解
1、玛丽亚的心愿能实现吗?为什么?
2、回顾全文,质疑问难。
五、课堂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的八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复习巩固本单元的识字,区别多音字、形近字,引导学生朗读儿歌、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注意积累,学习运用。
2、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教学准备
教师: 反映《溪居即事》意境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和诗文朗读CD。
学生: 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了八个方面的训练内容: 一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是识记由本单元学过的生字组成的新词,积累15个词语; 三是比较形近字组词语; 四是用“是”、“有”、“在”写句子,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五是读读背背唐代崔道融的诗《溪居即事》; 六是朗读小诗《看红灯》; 七是复习用部首查字法,自学生字读小诗; 八是自主识字园地,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一题区别多音字: “觉”、“乐”。建议在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辨别多音字。即通过读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区分多音字。
* 第二题巩固学过的生字,积累15个词语。建议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自读、领读、轮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读记这15个词语。
* 第三题安排了四组形近字。建议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每组字的异同,然后让学生对比组词语,从字形、字义上加以区别。四组字都可以抓偏旁表义来区别字音、字形、字义。
* 第四题通过提供的例子,训练学生写一句话的能力。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 可以通过听(朗读能力好的教师可以当堂范读,朗读能力较差的教师可以借助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也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背诵。
《溪居即事》这首诗的意思是: 篱笆墙外谁家没拴好的小船,被春风吹进了钓鱼湾。小童见了以为有客人来了,急忙跑向柴门去抽开门栓。
* 多数小朋友都看过红灯笼或玩过红灯笼,对红灯笼很熟悉,很喜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拍手边朗读。也可以配上其他的动作。
* 教学此题,要完成两项任务: 一是运用已学过的部首查字法自学生字,既运用了部首查字法,又自学了生字,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 二是朗读小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环保意识。
* 建议学生自主圈画出认识的字,再分四人小组交流:谈一谈自己识字的方法、经验。
教学思考与设计(参考)
一、教师谈话,引入新课的学习
教师告诉学生,通过第六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又和好多汉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它们可高兴了。今天,这些好朋友又来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第二题。请大家大声地叫一叫你的好朋友的名字(读词语),忘了的问一问你的同桌。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积累。
二、教师小结,拓展到自主识字园地
通过第六单元的学习,相信小朋友们在课余时间还交了不少朋友。看,它们来了(出示“自主识字园地”里的字、词)。
1、认一认园地里的汉字,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同学,也可以运用字典查一查,能认多少认多少。
2、把认识的'字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数一数有几个。
3、说一说自己是在什么地方认识这些汉字朋友的,和同学分享自己学习的快乐。
三、读读玩玩(兼作课间休息)
1、自读儿歌,想一想这两首儿歌分别写的什么,和同桌交流交流。
2、大声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背诵的把儿歌背下来。
3、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拍手读儿歌,进行课间休息。
四、指导学生回到座位,学习古诗
1、学生自读。要求: 正确、流利。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重点指导朗读,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大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鼓励学生背诵。
五、区别多音字和用形近字组词语
要求: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完成第一题,一组做第三题。
1、自主读一读,弄清题目的要求,按要求完成。
2、同桌交流交流,看看谁做得正确。
3、两大组交换。
建议: 教师在学生分组自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培优补差,注重分层教学,力争把差生的问题解决在课内。
六、读一读,写一写
1、读第四题每一组的例句。
2、仿照例句写句子。
3、同桌交流,看谁写得正确、通顺。
七、自学生字读小诗
1、抽学生说说部首查字的方法: 先找到要查的字的部首,数一数有几画; 然后在字典“部首目录”里找到它,翻到部首对应的页码,在“检字表”里找到该部首; 再数数要查的字去掉部首后剩几画,就在几画里找到要查的字,看看要查的字在字典正文的哪一页; 接着在字典正文里找到要查的字,把音节写在四线格里。
2、用部首查字的方法查出文中带点字的读音,并把音节抄在四线格里。
3、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4、通过多种方式熟读小诗,然后与同学交流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参考资料
《溪居即事》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为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点不稀奇的。但“篱外谁家不系船”句,却于平常中又显出不平常来了。似乎作者于无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这一琐事,故以此句开首。“谁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为“不系船”,船便被吹进“钓鱼湾”。“春风”二字,不仅点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才会随着风势,由远至近,悠悠荡荡地一直漂进钓鱼湾来。不系船,可能出于无心,这在春日农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经作者两笔勾勒,溪居的那种恬静、平和的景象便被摄入画面,再经春风一“吹”,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生气盎然,饶有诗意。
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雕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因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诗人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 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静中寓动,动中见静,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而透过这一切,我们还隐约可见一位翘首拈须、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领略到他那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太阳是大家的》这首有趣的儿童诗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用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里,来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传递着世界各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大家共享一片蓝天,分享太阳的温暖,分享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内容虽简单,但字里行间却意境深远,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世界,关爱和平,进行人文教育的一篇好教材。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会认2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正确读“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通过读达到“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的目的。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讲解的过程中的点拨。
分享阅读法
通过个人、小组、大组、班组等多种形式提倡分享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采用课件演示法教学
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传话游戏,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利用传话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传话的内容恰恰是与太阳有关的,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与太阳有关的词语,并及时鼓励记得多,说得好的.同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做到“润物无声”。随即课件出示太阳的笑脸,让学生整体感知太阳。师借机引入课题:是啊,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太阳把她的金光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太阳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就是---(指板书),生:太阳是大家的。(齐读课题)。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游戏和课件引入新课,首先用游戏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利用课件出示太阳的笑脸,进一步引导学生到今天的学习中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积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可以读一遍,两遍,甚至三遍,注意把字读准,诗句读通顺。接着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抽读生字卡片。(着重指导“彤tóng”组成叠词时,声调就变了要变成一声“红彤彤tōng”)抽读生字后找四名同学分小节读一读诗歌,读完后留时间让学生评价。
本环节让学生初读诗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整体感受诗歌内容。特别是我在学生读书之前提出要求,可以读一遍,也可以读两遍甚至三遍,既关注了全体,也让接受力强的孩子有事可做。并融情感体验于巩固字词之中,而且让学生自读、互评,还学生一个主动。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指导精读,积淀感悟
教师用动画的课件展示诗歌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范读诗歌,学生仔细听,听了后对老师的读做评价。接着指导学生想象诗歌的意境:听老师朗读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你是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呢?
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去感染学生,用带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学生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深深地吸引。教师在学生先读的基础上范读,避免了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而且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情感的基调,后又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对全诗的意境有了初步的感知。
接着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含义以及诗歌拟人化的写法,并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与同学和老师分享。
在学习第一小节时,老师用课件展示“朵朵白云”“红彤彤的晚霞”,帮助学生理解“红彤彤”的意思。让学生在座位上练一练,自己也像老师刚刚那样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生读完后,和同桌互相读读,分享阅读的快乐,再抽生示范读,互相评价,并且全班齐读第一小节。紧接着教师展示第一小节的画面,让学生把美好的画面记在脑海里,学生看大屏幕,试着背诵第一小节。
有了自读、同桌互读,自评和全班齐读做基础,配以动画和音乐,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背诵诗歌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接下来让学生自由地小声读第二小节,说一说太阳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洒鲜花,拔小树,陪小朋友玩。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洒”“拔”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想象一下,当太阳照在你的身上,你光着脚丫在沙滩上玩耍是,心情怎么样?喜欢太阳吗?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能读出自己对太阳的喜爱之情。学生试着读,再抽读。教师提示学生加上动作就会更好。生示范边做动作边朗读。在他的带领下,全班起立,加上动作,齐读第二小节。
这里在分享朗读的过程中,对重点词“洒”“拔”等拟人化的动词的理解通过做动作,想像体会等形式进行启发,使学生感受到用词的准确。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便于学生记忆诗歌的内容。
学生读完后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第二小节中有一个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还会做哪些好事?试着像书上那样说出优美的诗句。老师把学生说的诗句展现在屏幕上。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加强了对诗歌的记忆,还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联系生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老师把学生的成果展现在大屏幕上与大家分享,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训练。
最后让学生将太阳做的好事记一记,试着背背第二小节。
第三、四小节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后把自己的感想同小组里的同学分享。学生交流后会知道太阳去了另外的国家。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另外的国家有哪些?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紧接着提问:你知道太阳到别的国家去干什么吗?学生也许会说出很多答案,包括太阳也把她的金光往鲜花上洒,也把小树往高处拔;也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是啊,由此可见,太阳不只是属于我们的,她是属于大家的,属于全世界的,所以说——(师指着课题)学生齐说:太阳是大家的。虽然,我们是那么的喜欢太阳,但我们不应该独享,因为别的国家的小朋友和鲜花,正在睡梦中等她,盼她┉
读这一句的时候该怎么读啊?(轻声读,不然会把他们吵醒的。)那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读吧!
三、四小节放手让学生自渎字悟,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分享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而且学生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这样避免了单一性,也把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到课堂上。根据板书内容,学生的想象,再次得出“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照应题目,也突破难点。
接下来就是处理文章中的“小泡泡”:你们看,现在别的国家的小朋友都来了,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什么?(课件展示:书中插图)
这里是对本课学习的拓展延伸,学生可以结合学习了本课的感想和收获,尽情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并乐意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四)朗读背诵,升华情感
最后,让学生一起把这首诗歌送给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小朋友。要求会背的同学就背一背,不太会背的可以看书有感情的朗读。而且老师把同学们的朗读说成是同学为大家表演诗朗诵。
这里把全班齐背诗歌,说成表演诗朗诵,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最后,大屏幕出示“作业超市,任选一题”。作业有:我想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我想把自己感兴趣的诗句抄下来;我想把诗中美丽的景色画下来等。
根据课后的要求,设计出不同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总之,语文课堂需要“分享”和“感悟”等生命元素的滋润,方能彰显语文课的活力。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中,其心灵和身体才能获得最大的安全和自由,只有在这种安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的大脑和多种感官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树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