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时间:2023-11-20 11:42:4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出积的变化规律。

  2、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谈话:同学们,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项目的主赛场设在青岛浮山湾。大家已经知道为了给运动员创设洁净的比赛环境,清淤船对海湾进行了淤泥处理,同样,为了让观众在松软的沙滩上观看比赛,筛沙车已经在沙滩上忙碌起来了。

  二、自主尝试,独立探究

  出示教科书情境:清理海水浴场

  1、谈话:你能从图片中捕捉到那些文字信息?

  2、谈话: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因为图片上只告诉了我们筛沙车的工作效率,因此部分学生可能觉得提问题无法下手,因此这里要尽量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

  3、很多同学想知道筛沙车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总量。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可以吗?筛沙车清洁沙滩的总面积与筛沙车的工作时间有什么关系?

  谁想现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4、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筛沙车清洁沙滩的总面积与筛沙车的工作时间是否还存在着更有研究价值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

  三、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出示统计表:

  工作效率清洁沙滩面积(平方米/分)80 80 80 80 ……

  工作时间(分)15 30 60 120 ……

  工作总量清洁沙滩总面积(平方米)

  1、下面我们同桌合作,看那些同学又快又好得把统计表填完整。

  2、谁想把你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告诉大家?

  在学生的中教师随机板书,并在课件上依次显示答案。

  80×15=1200

  80×30=2400

  80×60=4800

  80×120=9600

  3、仔细观察我们的统计结果,看看从统计表和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随机深入小组引导正确的观察方法:从左往右看,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呢?能具体说说扩大和缩小多少吗?能结合乘法算式,运用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因数、因数、积来描述这种变化规律吗?)

  4、学生汇报交流。

  四、展示点评,提升

  规律并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数的多少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到原数的多少倍。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五、清理过关,挑战自我

  1、规律运用(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同学们自己探究出了积的变化规律,现在我们先口算出每一组的第一个算式,看看根据这一规律能不能不用计算,迅速找到其他算式的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具体说说积的变化规律。

  2、直接写得数(第2题。)

  指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要求每一道都用积的变化规律加以说明。670×350=这一题初步感知,第二课时将重点研究)

  3、学以致用

  课件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研究了这辆筛沙车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关系。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5辆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多少平方米?15辆呢?30辆呢?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2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习并掌握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惴椒ā⒁蚴谋浠鸹谋浠媛伞

  2、我能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交流能力。

  3、我能经历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4、我能在运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

  自主学习课本33—34页上面的内容。思考:

  1、如何口算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

  2、自学课本红点问题有关内容:

  根据红点(1)我发现:①因为400×2得()个百,就是(),400×20的得数是400×2的()倍,所以是()。

  ②4×2=8,然后再在8后面添()个0,就是()。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可以先把()相乘,乘完后看()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添加几个0。

  3、尝试练习:

  口算:100×20 120×10

  学完的请举手示意老师

  (二)自学检测

  请完成下面各题。

  要求:独立完成,认真书写。

  1、口算方法我最妙。

  20×3= 20×80= 600×40= 30×20=

  200×3= 200×80= 50×4= 250×20=

  2、火眼金睛:

  300×20=600 400×50=200 60×50=300

  做完的请举手示意老师。

  (三)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一)集体订正答案

  1、组内解决

  小组内先交流一下答案,如果有疑问,请组长记录下来,一起解决。

  2、全班解决

  (二)合作探究

  任务:探究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要求

  (1)小组长组织组员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小组内根据组员的,出观点。

  全班抽取汇报展示。

  三、当堂训练

  要求:先独立认真规范完成训练题目,然后两人相互交流一下,最后全班交流。

  (一)基础训练

  课本34页自主练习第1题。

  (二)拓展训练

  课本35页自主练习第4题。

  四、自我反思

  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在以后的检测和训练中,你有哪些容易出错的地方?

  我的收获:。

  我的易错点:。

  3、2笔算乘法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

  学习目标:

  1、我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我能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

  自主学习课本36—37页上面的内容。思考:

  买114袋谷子要花多少钱?列式

  ①根据114×3和114×20的结果,你能尝试完成下面的笔算吗?

  1 1 4

  × 2 3

  ()……()×()的积

  ()……()×()的积

  ()……()+()的和

  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用两位数的()位和()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

  用两位数的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对齐。

  把两次乘得的积()起来。

  思考:竖式计算时要注意()

  ③比较竖式,你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买340袋玉米需要花多少钱?列式

  我发现:340×21在列竖式时,有两种算法:

  第一种:

  3 4 0

  × 2 1

  ()……()×()的积

  ()……()×()的积

  ()

  第二种:先算34×21得(),再在()后面添写()

  3 4 0

  × 2 1

  ()

  ()

  ()

  (二)自学检测

  请完成下面各题。

  要求:独立完成,认真书写。

  1、比一比看谁做的对

  322 145 679

  ×24 ×27 ×13

  2、列式计算

  (1)123的35倍是多少?

  (2)13个451相加得多少?

  (三)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估算:每袋饲料重46千克,买250袋,用载重9吨的小货车运,一次能运完吗?

  我的想法:

  小组其他同学的想法:

  估算这类问题时应注意:

  三、班级展示

  1、各小组将本组的计算方法、想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质疑。

  3、共同完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估算的方法。

  三、当堂训练

  要求:先独立认真规范完成训练题目,然后两人相互交流一下,最后全班交流。

  (一)基础训练

  课本38页自主练习第2题。

  (二)拓展训练

  课本39页自主练习第6题。

  四、自我反思

  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在以后的检测和训练中,你有哪些容易出错的地方?

  我的收获:。

  我的易错点:

  3。3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

  修改栏:学习目标:

  1、我能自主探究积的变化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

  2、我能将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3、我能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拓展思维。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观察下面算式中因数和积的变化的情况,根据你的发现接下去再写两个算式试试看,相信你能行!

  (1)8×2=16(2)24×2=48

  8×20=160 12×2=24

  8×200=1600 6×2=12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观察上面两组算式,一个因数有何特点,另一个因数有何变化?积有何变化?

  学完的请举手示意老师。

  二、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归纳规律:

  全班交流:

  2、验证规律:举例验证,进一步认识规律。

  我举例:

  三、班级展示

  1、各小组将本组的发现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质疑。

  3、共同完善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三、当堂训练

  要求:先独立认真规范完成训练题目,然后两人相互交流一下,最后全班交流。

  1、课本41页自主练习1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课本42页自主练习2、3题。

  3、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填空。

  (1)15×8=120(2)12345679×9=111111111

  15×16=()12345679×18=()

  15×24=()12345679×81=()

  4、一块宽8米,面积是560平方米的长方形草地需要整改,整改如下:求经过整改后新草地的面积是多少?

  (1)长不变,宽增加到32米,面积是多少?

  (2)长不变,宽缩小到4米,面积是多少?

  四、自我反思

  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在以后的检测和训练中,你与同学合作的如何?

  我的收获:

  我的易错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3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教学时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1.循序渐进,为学生获取新知搭建平台。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入手,先让学生自主画角,然后让学生量角,激发灵感,接着让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最后总结方法,这种循序渐进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得轻松,乐于接受新知识,从而使“自主探究”的学习成为可能。

  2.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学习知识的过程,都应由自己发挥、探究,这样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通过用三角尺画60°的角和用量角器画60°的角的对比,使学生发现用量角器画角的优势。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体验自主感悟、发现、创造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量角器、三角尺

  学生准备:量角器、三角尺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平角。

  让学生独立画角,同桌交流,说一说画角的方法。

  2.揭示课题:同学们画这样的角既快又准,如果是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如60°的角,还能这么快就画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画指定度数的角。(板书课题:画角)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回顾量角。

  师:我们用什么工具来量角呢?(量角器)请一名同学到台前量一量黑板上的角(60°),并说一说量角的步骤。

  生: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是60,这个角就是60°。

  2.画60°的角。(课件展示)

  (1)思考、讨论用量角器画60°的角怎么画?

  (2)学生自学教材43页例题的内容。

  (3)交流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

  A.画一条射线;

  B.点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

  C.线线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D.找点连线;

  E.标度数。

  (4)教师按步骤示范画角。

  (5)学生尝试独立画角,在小组内交流画角的体会。

  3.组织学生画任意指定度数的角,巩固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画角的前提是在脑海中要有角的大致形状,在探讨角的画法之前先让学生量角,做到“脑中有角”,以达到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的效果。使用PPT课件教学画角的步骤,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操作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量角与画角的对比,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完成表格)

  量角

  画角

  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找到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在量角器上对准所需度数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在角内标出测量的度数。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并在画出的角内标上度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01-15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01-03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8-27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02-24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1-09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1-13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4篇)01-11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4篇01-04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