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1 10:46:50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猴”3个字。认识个笔画“ ”和5个偏旁“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认字和理解句子。

  教学准备:

  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师生共同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同学影子的变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猴”3个字。认识个笔画“ ”和5个偏旁“ ”。

  二、教学重点:练习朗读、认字。

  三、教学难点:理解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顾“踩影子”的游戏,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出示课题:影子。读课题,注意轻声的读法。

  3、有一个小朋友叫京京,他也和你们一样做踩影子的游戏,看着这一个字,说说怎么记住“影”字。

  4、认识偏旁:三撇儿“ ”。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要求会认的字圈起来。

  (2)借助拼音,把要求会认的字读一读,特别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翘舌音的字:影、前、常、跟、着、朋。

  (3)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4)开火车读,检查读音,共同正音。

  (5)自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2、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理解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这两小结分别写哪一幅画?

  (2)小组合作学习:看图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大组交流,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京京背着太阳,影子在前;面向太阳,影子在后;太阳在他的左边,影子在右;太阳在右,影子在左。

  看图说说,理解“前、后、左、右”

  (4)质疑、释疑。

  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问同学,发动大家动脑筋解决问题。

  在交流中学习“黑狗,常常、跟着、它、朋友”这几个词,懂得影子和黑狗有相似的地方;颜色黑,常常跟着主人转,非常亲热;“它”指影子,影子陪我上学、放学,就像我的好朋友。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自己读读课文,想办法记下来。

  边读边做动作,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老师引读课文,指导背诵.

  学生自己背诵后,再背给同桌听。

  (6)动动脑筋,学习认字。

  学习新偏旁“ 、 、 、 ”,说一说偏旁名称。

  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读词说句认字。

  五、作业布置:1、把生字读给家长听,把课文背一背。

  2、继续观察,在哪儿能见到影子。

  六、板书设计:

  9. 影子

  前

  左 右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练习朗读、认字。

  三、教学难点:理解句子。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一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字、词。

  3、会背课文的同学站起来,背背课文。

  (二)、观察说话

  1、说给同桌听: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

  2、大组交流:谁愿意讲给大家听,自己站起来说一说。

  3、随便选一个字,(前、后、左、右)开火车说说你周围的同学。

  (三)、指导写字

  1、复习“飞、鸟、马”。

  (1)看图,图上画着什么?还记得这三个字吗?

  (2)大家一起读一读。

  2、复习笔画,学写字。

  (1)看到“飞”字,你觉得它像什么?

  (2)第一笔应该写什么?

  (3)比较“飞”与“九”,跟老师书空。

  (4)描红,防写。

  3、学习新笔画。

  (1)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2)观察这两个字的笔画,你发现了什么?

  (3)按笔顺书写。

  (4)书写练习,个别辅导。

  (四)、练 习

  1、加一笔,变新字。

  口—( ) 十—( ) 乌—( )

  木—( ) 兔—( ) 二—( )

  2、选字填空,再读一读。

  鸟 马

  (1)( )儿在天上飞。

  (2)( )儿在地上跑

  五、作业布置:向爸爸妈妈说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

  六、板书设计: 鸟 马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制教材第九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受到初步的环境教育。

  3.学习利用课外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资源有限,以及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的道理。

  教学难点:

  了解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过程:

  情境一:入境,激发阅读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母亲。现在让我们跟随宇航员到浩瀚的宇宙中,一同去感受地球母亲吧!(课件展示地球全貌。)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前的地球是怎样的?

  生: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显得非常的渺小。

  生:地球是一个晶莹剔透的蓝色水球。

  生: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壮观。

  师:的确,地球是可爱的,美丽壮观的,可如今的她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生读课文。)

  师:通过阅读你们对课文的内容有哪些了解?

  生:地球的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生:从“扁舟”这个词中我感受到地球容易破碎。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因为地球像一叶扁舟行驶在茫茫的宇宙中,而这么渺小的小舟还要载着几十亿的人口,人类的安危全系在她的身上,如果人类任意破坏她,她就十分容易破碎。

  师:你真了不起,能从字面上深刻地领悟其真正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想说一说。

  生:地球上的资源不能再生。

  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生存,只有地球才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的家。

  师: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课件出示该句子)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想的?

  情境二: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感受一下读完课文后的心情怎样。

  (生读课文。)

  师: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小组讨论。)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生:我非常担心。因为人们不知道节省资源,只顾眼前的利益,不为后人着想。资源被用尽后,人类就没有可以维持生命的能源,只能面临灭亡。

  师:你为人类的生存担忧。

  生:我很气愤。因为地球是那么地慷慨,无私地把自然资源提供给我们,可我们人类不知道节制,不知道回报。

  师:“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应该是人类与地球和谐相处的信条,很有见解。你能说说自然资源指得是什么吗?

  生:自然资源指得就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指得是矿产资源,可再生资源指得是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和生物资源。

  师:这些知识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网络了解到的。

  师:你既教给了同学们学习的方法,又让大家知道了这么多的知识。谢谢你。

  生:我感到很伤心。因为地球那么容易破碎,人们还乱砍滥伐,不给自己和别人留后路。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读明白了文章的主题,此时你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我也和大家一样。下面到课文中找一找令你心动而产生思索的句子或词语,把它画下来、读一读。

  师:请大家把你画的句子或词语读一读。

  生:“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这句话让我感到沉重。

  生:“威胁”一词让我体会到如果人们不马上停止对地球的破坏,我们的家园就会慢慢地消失。我们现在已经饱尝了苦果。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沙尘暴就是人们乱砍滥伐森林所造成的恶果。

  生:下酸雨也是人们不爱护环境造成的。

  生:海洋生物大面积死亡,也是人类不保护环境造成的。

  ……

  师:所以书中说“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再生的,长期给人类作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灾难吗?

  (生纷纷摇头。)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像沙尘暴、海啸、泥石流等等就是生态灾难。

  生:噢,这就是生态灾难啊。

  生:我还知道龙卷风也是生态灾难。

  生:我从“科学家已经证明……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句话中感受到着急,再不保护地球环境我们将失去一切。

  ……

  师:让我们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完成下列问题。(课件出示。)

  我是( )资源,( )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可是,由于人类的破坏,我( )不能再生,( )造成( )生态灾难。如( ),这都是( )造成的。

  师:看了大家填的这段文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师:让我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课文。)

  情境三:再现,激发情感流露

  师: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她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她是那样的慷慨无私。如今的'地球是什么样?让我们一同用心去感受。

  (课件出示地球被破坏的画面。)

  师:昔日美丽的地球妈妈如今已伤痕累累。如果你是地球母亲,看到自己的子孙摧残自己的躯体,你会有何感想?会说什么?

  生:我会很痛苦。我会对孩子们说:“我为你们付出了一切,如今我老了,你们反而不知道珍惜我的生命,总有一天你们会后悔的,到那时悔之晚矣。”

  生:我会很难过。我会对孩子说:“你们现在只知道在我身上索取,不知回报,当你们失去我时,你们也将无家可归。”

  生:我心平如镜。我会劝告孩子:“你们如果现在开始重视我的健康,合理地救治我,我会很快地康复,你们也将感受到更快乐的生活。否则,你们将面临毁灭。总之,我已尽了一位母亲应尽的义务了。”

  师:听了“地球母亲”的话,我相信备受“地球母亲”关爱的孩子们,一定会引发深深的思索。

  情境四:体验,放飞心灵

  师:(情境再现)在浩瀚的宇宙中,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显得那样渺小,而人类活动的范围就更小了。地球,这位人类共同的母亲,是那么可爱,那么脆弱,虽然你现在有些满目疮痍,但你的儿女会尽全力拯救你,因为我们只有——

  (生齐答:一个地球。)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地球母亲的慷慨,以我们的节省来回报;让我们永远记住地球母亲的易碎,以我们的关爱来呵护她;让我们永远记住地球母亲的伤痕,以我们的行动来补救她。今天放学后,请你给地球妈妈写一封信,并为保护地球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1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藏、捡、扔、波、荡”这些生字和所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文两个问题:①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学他说话?②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从而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回声,知道回声产生的原因。

  4、通过学习《回声》这篇课文,认识科学的有趣,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什么是“回声”和“回声”产生的原因。

  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小黑板、水缸、生字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回声和回声产生的原因。

  2、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复习

  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听说训练(要求:听后自己练说,最后把话连起来说)

  ⑴小青蛙看见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呱呱地叫起来。

  ⑵这时,不知哪儿有一只小青蛙也跟着呱呱地叫起来。

  ⑶小青蛙以为桥洞底下藏着一只小青蛙学他说话,他觉得非常奇怪就问

  妈妈。

  学习课文4、5、6自然段的内容

  学习第4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做了,小青蛙看到了什么现

  象?(小黑板出示)

  要求:①用△△划出妈妈做的有关词语(带、跳、捡、扔)

  ②用 ~ ~ 划出小青蛙看到的现象。

  ⑵检查学生找得是否正确,重点理解小青蛙看到的现象。

  ①指名读小青蛙看到的现象的句子。(检查划读情况)。

  ②指导看图理解内容。图片(2)

  ⑶填空,结合动作理解“捡、扔”等词。

  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

  (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⑷结合课文内容出示生词“捡起”“扔进”“波纹”“荡回来”,认读、检

  查读准字音,结合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词意,了解字形。

  ⑸再说说小青蛙看到的现象。板书,波纹。

  ⑹实验(学生试投物体进水缸,观察产生的现象)。

  ⑺用自己的话说说实验中看到的现象。

  ⑻指导读课文,想象体会当时的情景。

  ⑼小结:这个自然段写了小青蛙看到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这种现象。

  过渡:河水的波纹荡出去又荡回来跟小青蛙在桥洞里听到的声音有什么

  联系?

  2、学习第5自然段

  ⑴轻声读课文,用( )划出妈妈讲的.话。

  ⑵指名读妈妈说的话,边听边用序号标出妈妈说了几句话。

  ⑶小黑板出示已标序号的小青蛙妈妈的话(对照检查订正)

  ⑷开火车轮读妈妈的话,要求:想想这4句话的意思。

  ⑸思考:河水的波纹荡出去又荡回来这种现象跟小青蛙在桥洞里听到的

  声音有什么联系?(学生说)

  小黑板出示:

  ①河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②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

  比较两句话的意思,重点比较“荡”、“返”,点出那返回来的声音也就是

  回声。

  --------------------------------------------------------------------------------

  板书:

  --------------------------------------------------------------------------------

  --------------------------------------------------------------------------------

  --------------------------------------------------------------------------------

  ⑹读妈妈的话,想: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⑺用自己的话说说回声是怎样产生的?(指名说,同桌互相练说,指中

  下生说,检查教学效果)。

  ⑻小青蛙听妈妈的话后怎样?,结合理解“一蹦老高”。

  ⑼体会说话:小青蛙为什么那么高兴?

  ⑽指导朗读:读出妈妈的耐心、亲切和小青蛙的高兴。(分角色读,评议,

  鼓励学生尝试读出感情,互相练读,再指名读)

  ⑾引导小结:这个自然段讲了小青蛙妈妈帮助小青蛙懂了什么是回声和

  回声产生的原因。

  ⑿说话训练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回声和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②你还知道什么地方能听到回声呢?那又是怎样产生的?

  过渡:小青蛙弄清了“回声”这个问题之后又怎样了?

  3、学习第6自然段

  ⑴看图读课文

  ⑵回答:小青蛙弄清了“回声”之后又怎样了?

  ⑶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想象当时的情景。

  ⑷小结

  总结课文,质疑:

  1、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检查中下生)

  2、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质疑

  启发学生说话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回声”这种现象的知识,那平时你听见或看到很多

  你不明白的现象,你可以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吗?

  出示例:(第三课时时选做题4)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录像、学文,了解桂林山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像、收集有关桂林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发情感。

  1、见过山吗?能用词语概括其特点吗?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板书:山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朗读指导描写奇的语句。

  (1)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2)谁来读读描写奇的语句?(指名读)

  (3)找到奇的感觉了吗?从哪儿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仅此而已吗?

  (5)生:不是的。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6)完成练习纸上的作业

  。能干的可以尝试写更多的。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推荐最优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

  (7)老师也写了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织布,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8)你再试试,能不能读得更奇呢?自由读后齐读。

  4、朗读指导描写秀的语句。

  (1)描写山秀的语句谁来试试?

  (2)听了你的朗读,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呀?

  (3)还有别的理解吗?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灯)

  (5)齐读。

  5、读指导描写险的语句。

  (1)现在,谁愿意来动手画一画山的险?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2)感觉险吗?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读有关句子

  (3)学着他的样子读。

  6、录像。让我们随着录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独特之美吧!

  7、配乐朗诵。配乐朗诵有兴趣吗?不过,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这几句话记住,然后再充满激情地演讲。有信心吗?(生准备)

  (1)指名背。

  (2)全体有感情地背诵。

  三、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阅读。

  (1)类似优美的文章,还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2)摘录课内外优美语句,也可尝试写读书笔记。

  板书:桂林山水

  泰山

  桂林的山:奇、秀、险

  香山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见识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平日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的经验,包括学习小组长如何带领小组成员学习,如何在讨论的时候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并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爱护和崇敬。诗歌巧妙地告诉孩子,庄严的国徽在生活中出现在什么地方,让孩子感到国徽是那么亲切,自己虽年纪小,也能用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

  〖教学目标】

  1.学生会写生字8个,会认生字6个,积累课文中的好句子。

  2.学习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按要求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这节课上,学生通过默读、合作读、分角色读、互动表演读,教师范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悟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

  2.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设计在学生自读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点,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进行多向对话,实现合作阅读、探究性阅读。课上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然后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3.放大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课上设计了“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使我们的课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4.发挥网络优势,改变学习方式。这节课我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了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要用好这些教学设计,必须注重两点: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课改意识,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准确把握自己的课堂角色,做“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制作和使用课件的`基本技能,这样,能更好地达到营造课堂情境的目的和处理学生操作中的问题。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长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的识字情况。

  3.师抽读字卡,全班抢读,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读音。

  [这一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所以安排了“默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您知道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

  3.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

  问题预测: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②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③为什么要把钱币上的污泥擦干净?

  ④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过去,有些学生没有经过认真读书和深入思考,就急于提出问题,结果经常提的不着边际。对此,我要求学生质疑前,先留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平静地读书和思考,并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静心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然后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再提到全班讨论。这样,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就有一定的深度。]

  (四)合作交流,互动探究

  1.梳理疑难,明确研究方向。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问题卡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师生一起梳理:

  ①按诗的内容顺序梳理。

  ②对和国徽有关系的问题进行梳理。

  [要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质量,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提问题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哪些问题提得好?再对问题进行归类。比如词语理解、常识性问题、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的问题等,逐步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

  2.合作探究、多项互动。(解决与内容有关的问题)

  ①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圈画、思考,寻找答案。

  ②小组讨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长带领交流。

  [课堂上,要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及选择内容的方法的权利,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弹性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③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及时做出合适的应答。]

  ④在学习过程中你都得到过谁的帮助或者帮助过谁?(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增进友谊)

  3.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决与国徽有关的问题)

  ①学生直接上网下载或摘录有关的资料。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结合平时观察和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③讨论:我们做什么可以为国徽增添光彩?

  4.感情朗读、情感升华。

  下面我们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们想怎么读?

  [教师以征求的口吻与学生商量以哪种方式读书,一来,尊重学生,体现师生的平等,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方式选择。二来,也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

  (五)个性展示、体验成功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两种,也可以自己创造方法表达。

  ①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

  ②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

  ③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

  ④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

  ⑤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作业设计: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5.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它们的动作十分敏捷,它们具有人类的智慧,具有强大的力量,不久它们将无所不在,深入我们的生活。它们会帮助我们,它们的时代来临了,世界会因为它们的到来而改头换面。)

  你们知道他们是谁?(机器人)贴画

  对!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关于机器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目是:神奇的机器人板书动作示意,齐读课题。

  课文就是围绕机器人的(神奇)来写。划出着重号。

  那么机器人神奇在哪儿?

  二、学文

  请同学们拿起教材,各自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机器人神奇在哪儿?我们来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摸底)

  (传感器……大脑……外形……功能……)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介绍机器人传感器、大脑的内容都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哪些同学喜欢第二自然段,请站起来,一起读。

  传感器神奇在哪儿?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传感器的图片)谁能读好这一句话。

  学生介绍传感器——结合图片

  谁再来介绍一下机器人的“大脑”。(大脑再根据信息指挥运动和工作。)

  这些就是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板书:工作原理

  机器人的'神奇还体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三)

  我们一起来读。“人类发明机器人,就是为了提高……”

  同学们读得真投入。

  机器人的外形神奇在哪?

  板书:各式各样

  你们想看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图片吗?请看屏幕--

  谁能读好这一句话?读出“各式各样”的语气来。

  它的功能又神奇在哪里?

  板书:各不相同

  谁能读好这一句话,读出“各不相同”的语气来?

  你读得真棒!我们都好像看到这些机器人工作的场景了。

  三、上网浏览,交流汇报

  总结过渡:是啊!机器人的外形--各式各样,功能--,这就是机器人的神奇所在!你们想获取更多的机器人知识吗?(想)想了解什么?

  老师把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都整理归纳在“神奇的机器人”网站上了。请同学们打开“神奇的机器人”网站。

  我们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学习以下几个栏目:

  教师点击进入相应栏目

  哪一组对世界上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感兴趣?可以研究机器人诞生这一栏目。好!第?组(师点击进入)

  机器人的发展由哪组研究?第?组

  机器人现在由哪一组?第?组

  机器人的未来由哪一组研究?第?组

  想了解各种各样的机器人的同学可以研究机器人种类。第?组

  听清要求:请组长协调安排研究内容。组员边看边记,把网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待会儿介绍给大家听。看哪一组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最强。

  好,开始!

  上网浏览

  教师监控四台学生机

  交流汇报(你真像个机器人专家,介绍得头头是道!)

  总结:同学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真不错!

  过渡:相信你们的想象力一定更棒!一定能联系我们的生活、学习设想出更神奇的机器人!想想它的外形以及它的功能。设想的时候可以和周围的同学或者自己的好朋友说说,还可以动笔画画!看谁设想得又快又好!老师准备了一些精美的礼物,它们可在等着你哟!

  开始

  小组讨论设想(摸底:教学生说这样一句话,我设想的机器人很神奇,它是一个什么方面的机器人。)

  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点评:这一位同学的开头简洁明了,讲清了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接下来的同学要向他学习。

  总结:你们的设想都很了不起。今天的设想一定会成为明天的现实!

  教师切换屏幕

  四、展示作品

  我们苏州市碧波实验小学活跃着一支机器人兴趣小组队伍。今年暑假,他们代表江苏省参加了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创新大赛,这就是我们学生设计的机器蜻蜓。它是一个会做数学题的机器人,它能通过光电传感器识别数字1-9,并把这些数字分别放入这个九宫格中,使横着、竖着、对角线三个数字相加的和都是15。你们觉得它能完成这道高难度的数学题吗?

  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一个数字你们希望放几?机器人张开抓手开始工作,过光电传感器识别数字,它在动脑筋思考,放在哪儿才正确?下一个数字你们希望放几?

  它成功了,这可真是神奇的机器人!就是这个机器人和其他作品一起获得了这次大赛团体第一的好成绩!

  教师切换屏幕

  五、作业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袁老师编写的,老师想为它征寻一个续写。其实它并不难,同学们只要把刚刚的设想变为文字,就是非常好的续写。请同学们通过“联系教师”这一栏目,把你的续写用Email的形式发给我。我将择优录取!同学们网上再见!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理念: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抓一条主线,两个基本点。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两个基本点是指在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空间。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夏夜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设计中力求体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树立自信,乐于交流,勇于探索。

  3、情感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的教育。

  (3)培养学生喜欢童话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夏夜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自主预习:预习课文和生字

  提练主线:主线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

  教学过程:

  个案部分

  一、素养训练

  (1)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树立自信,乐于交流,勇于探索。

  二、合作探究

  (1)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 上讲台表演(戴头饰)

  (3) 讨论:夏夜多美美在哪里?

  三、拓展延伸

  我说夏夜美

  1、请同学们分小组说,先在组内说,可以拿作品介绍给小朋友,然后指名到前面说。

  2、评一评

  3、发奖品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充分体观了以学生发展为体的新课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一、动画的.设置不仅巧妙地导入了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美好的情感体验,而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的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观,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朗读中,学生选自已喜欢的句子来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欣赏、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抓住重点词句,领悟祖母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并使同学受到教育和熏陶。

  设计理念: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荷花亭亭玉立,高雅脱俗,曾是许多文人墨客称赞描写的对象。同学们一定也积累了许多描写荷花的诗词,能悲几首给老师听听吗?(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关描写荷花的句子读一读)

  2、读了这些诗句,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让你想到些什么?

  过渡:满池青青的莲叶,也勾起了本文作者无限的想象,还有更多无尽的感动,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莲叶青青》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板书:祖母 种荷 送荷)

  三、学习2-4自然段

  1、指名读祖母栽种荷花的部分,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看看祖母对待种荷花这件事的态度怎样?这种态度让你想到哪些词语?(板:视如珍宝 珍爱无比)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祖母对荷花的喜爱的呢?自读2-4段,划出有关语句,重点词下加:“。”,还可在旁边写上感受。

  3、学生默读思考划句,教师巡视

  4、交流 抓住重点句中的重点词。(板:抓 看 挑 守 欣喜) 重点指导读好“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以为然,祖母却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这一句) 5、归纳学法 一读 知态度 二划 找词句 三说 谈感受

  四、学习5-7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5-7自然段

  2、交流

  读了这几段,你觉得祖母对剪荷叶这件事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板:毫不在乎)

  你从哪些语句看出的?(交流后板书:赶快 “咔”一声 最大)

  祖母种荷花时对那些荷花珍爱无比,而现在却又毫不吝啬地把荷叶煎了送人,难道是祖母突然不爱荷花了吗?速读后交流。(板书:善良 乐于助人) 小结:这也是爱让心爱的.东西发挥应有的作用,给他人也带去快乐,带来益处,这是一种特别的爱,这种爱中包含了更多的善良和助人为乐。

、总结升华

  1、如今,祖母已离我而去,但这一池的荷叶却依然在我眼前,每当我看到这一池的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为什么这么说?

  2、开头老师说那一池无边的荷叶使作者生出了许多感动,此时,你明白作者感动什么了吗?看到荷叶,他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完成填空:在那一池无边的荷叶间,我看到了 。

  3、现在老师还想问一下,本问明明是写人的文章,为什么用莲叶青青为题? 总结:因为那青青的莲叶上,映出了祖母那一颗善良慈爱的心,因为那青青的莲叶上有着祖母关爱,帮助他人的影子。莲叶是祖母的最爱,她如珍宝般地栽种荷花,而后又无私地送荷叶,这一切都缘自于他对荷花的爱,对他人的爱,这爱中包含了更多的慷慨和慈爱。更因为那片片青青的莲叶也启示了我要做一个热于助人的人,要把爱的火把传向世界的每个角落。(板书:借物喻人)

  六、作业

  学习本人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篇作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