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时间:2023-11-22 17:19:37 一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

  【教学目标】

  1.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同学们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2.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学会数学交流,形成初步的整理、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今天我们来复习人民币的认识。

  二、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

  三、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1元=()角

  1角=()分

  1元=()角=()分

  6元=()角15角=()元()角

  40角=()元1元3角=()角

  四、比较人民币的大小

  1元5角()15角13角()1元3角

  1元5角()15角14角()1元

  16角()1角6分13角()1元3角

  5.20元()52.0元1.50元()15元

  3.40元()4.30元1元5角()15元

  五、简单计算。

  (1)口琴喇叭

  10.00元38.00元

  提一个数学问题。

  (2)可以怎样付钱?

  篮球皮球足球排球

  35元7元131元28元

  提数学问题。

  (3)1元钱可以买些什么?

  毽子乒乓球三角尺练习本橡皮铅笔

  7角6角8角4角3角2角

  允许学生有多种选择。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2

  活动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材分析:《摆一摆、想一想》是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的一次实践活动。“实践与综合运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加深他们对数与代数等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次活动利用简易计数器和珠子,让学生在摆一摆、想一想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的神奇与蕴含着的一些规律美,发展学生的数感,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同时在摆数过程中所隐藏的“满十进一”的思想又是后面学习进位加法的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了百以内的数,已初步掌握了数位的意义,知道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数值,少数学生会数千以内的数。学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意识,但还需要继续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基于学生认知的有限性,本节课中所提到的“用珠子在计数器上摆数”都是指摆出百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大小不同,初步感知“满十进一”的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类推、归纳、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经历思考、合作、交流、聆听等学习过程,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思维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神奇和蕴含着的规律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重点: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活动难点:经历操作、类推、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简易计数器、珠子,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或简易计数器、珠子)、题卡等。

  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

  1、激趣:

  师出示一颗珠子,问:“这是什么?谁能说一句和数字有关的话?”

  这是哈利波特的一颗神奇的魔珠,它会“变大变小”,你们相信吗?

  2、设疑:想一想它可以表示什么数?

  可能出现的回答结果及教师的引导:

  答案一:它表示数“1”。师出示简易计数器,问“你还有其它想法吗”?

  答案二:它可以表示“1”、“10”、“100”。师:你是怎样想的?给大家说说。

  活动要达到的结论:一颗珠子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放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是1;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是10;放在百位上,表示1个百,也就是100。

  (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教师对策:1、部分学生会受到答案二的启示,得出第三种答案:它还可以表示一千、一万。师及时表扬学生认识的数多,并说明这节课只研究百以内的数。2、个别学生认识算盘,会说到一个珠子还可以表示“5”,师在表扬学生知识面广的同时,强调计数器与算盘的区别,中间没有横档,说明这节课研究计数器上的魔法数字。)

  (活动一设计意图:以富有童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了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位与数值之间的关系。)

  活动一:操作探究

  1、提出活动要求:师:有2颗这样的神奇魔珠,你认为它们又可以表示哪些百以内的数呢?在你的计数器上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操作,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

  指名学生演示摆数过程、汇报操作结果。

  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教师的引导:

  情况一:学生有序的摆数。(先把两颗珠子摆在个位,再依次移向十位。或者反之。)

  师:你们觉得他摆数的过程怎么样?你是这样摆的吗?

  情况二:学生无序的摆数。师首先肯定学生摆出的数是正确的,再引导学生有序摆数。

  活动结论:用2颗珠子可以摆出的数有2、11、20。同时教师说明:一般习惯从右起的第一位,也就是从个位开始摆数。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有序摆数的方法。)

  2、提出活动要求:师:我们从3颗神奇魔珠中又会发现什么秘密呢?先摆一摆,把你摆出的数写下来,观察一下,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你周围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操作,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参与学生的探讨,聆听学生的发现。

  指名学生汇报操作结果及发现的问题。

  结论:用3颗珠子可以组成的数有3、12、21、30。

  学生可能发现的规律:

  结论一:这些数的十位是由0~3依次增加,个位是从3到0逐渐减少。(反之亦然)

  结论二:这些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得3,因为只有3颗珠子。

  结论三: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的数字交换了位置,3和30的十位和个位的数字交换了位置。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利用课件显示学生的结论,使其他学生更好的理解。)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发现摆出的数中藏着的一些秘密,感受数学的神奇与蕴藏的规律,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三:合作探究

  师出示表格:

  提出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摆一摆,想一想,用4颗、5颗、6颗、7颗、8颗珠子又能摆出什么数,你从表格中又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合作,师巡视了解各组合作情况,并予以适当指导。

  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教师指导:

  情况一:小组学生无法正常合作,杂乱无序。教师引导学生组内分工,分别确定摆珠、记录、读数、监督的学生。

  情况二: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并很快找出规律,直接填出答案。教师在听取他们发现的规律之后,引导他们通过在计数器上摆珠进行验证,并进一步引导他们试着发现其它的规律。

  情况三:能进行合作学习,但每一次都是在一个个拨珠写数。教师引导他们观察写出的数,寻找其中藏着的秘密,试着用规律写数,再拨珠验证。

  全班交流,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结论及发现的规律(选择有不同发现的小组进行汇报)。

  可能出现的结论有:

  结论一:

  从每一行来看,每一个数十位上的数字在逐一增加,个位上的数字在逐一减少。

  从每一列看,十位上的数不变,个位上的数在逐一增加。

  结论二:

  由于摆出的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和就是珠子的颗数,所以可以把摆出一个数的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得到不同的两个数。

  从每一列来看,也有一定的规律,或者十位不变,个位递增,或者个位不变,十位递增。

  结论三:2颗珠可以摆出3个数,3颗珠可以摆4个数,每次摆出的数都要比珠子的颗数多1。

  (按反向顺序填写的情况不再列举)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观察、操作、类推、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感受“魔珠”的神奇。)

  活动四:猜想验证

  1、合情推理:利用大家得出的规律,猜一猜,9颗珠能摆出哪几个百以内的数?

  [生回答,师课件展示:9颗珠:9、18、27、36、45、54、63、72、81、90能摆10个数]

  2、设置陷阱:照这样去想,10颗珠能摆几个百以内的数呢?14颗珠又能摆几个数呢?

  [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般会说10颗珠能摆11个百以内的数,14颗珠能摆15个百以内的数]

  师:是这样吗?你们的猜想正确吗?怎样才能知道猜想的结果是否正确?

  [需要实际摆数去验证]

  3、验证猜想:用10颗或者14颗珠子在计数器上摆数。

  学生操作,在计数器上摆珠。同桌合作,共同探究。

  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随机询问:发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汇报结论:个位上只能摆9颗珠子,不能摆10颗,第十颗珠子要摆在十位上。

  [师说明:个位满十要进一。]

  10颗珠子能摆出9个数:19、28、37、46、55、64、73、82、91

  14颗珠子能摆出5个数:95、86、77、68、59

  4、合情推理:要摆百以内的数最多需要多少颗珠子?

  学生讨论、交流意见、摆珠验证、得出结论:最多只需要18颗珠子。

  4、活动回顾:通过这些活动,你想说些什么?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产生不只是凭猜想得来的,而是要经过实际验证,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同时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活动小结:哈利波特的神奇魔珠可以“变大变小”,你们现在相信了吗?从这些魔珠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你认为这些魔珠还可以变出哪些你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呢?

  活动拓展:课后任选一个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摆一摆,想一想,找出其中蕴藏的数学秘密。可以合作完成。

  1、分别用10~18颗珠子在计数器上摆一摆,把结果记录下来,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2、在算盘上拨一拨,看看1~9个珠子分别能表示哪些百以内的数,有什么新的发现?记录结果,想一想:在算盘上拨百以内的数,最多需要几个珠?

  3、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魔珠游戏,自己试着去研究一下其中的小秘密。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说明:

  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涂色卡,雪花片,空白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

  师:请你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 动画演示:颜色红青排列的苹果(8个)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个两个地排列的汉堡包(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杯三个地排列的可乐和冰激凌(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在出现每组物体后,请学生回答,教师用动画验证,最后全屏显示上述物体,最后一个物体闪动)

  师:真厉害!全让你们给猜中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把下一个是什么给猜中的?

  2. 揭题:像苹果青红青红有顺序地重复出现,汉堡包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地重复出来,可乐、冰激凌一个三个、一个三个地重复出现的就是一种规律。我们今天就要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以圣诞节为载体,深层次地感知规律,找规律

  师:昨天晚上是圣诞节,张老师参加了一个圣诞晚会,那里的会场布置得可漂亮了。

  1. 多媒体出示图画:请你说说会场里有什么?这些东西摆放有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秘密在四人小组里悄悄交流一下。

  2.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3. 深入地问,如灯笼有什么规律。在学生回答一红一紫排列后,电脑依次在每一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每两个为一组,并且电脑动画演示灯笼一红一紫逐个闪动。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P24页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应用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策略:

  采取小组合作,设定小游戏,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写算式的小卡片。

  教学环节:

  一、热身小游戏

  1、击鼓传花游戏,口算练习

  9+7 8+6 11-2 14-8 12-9 13-7

  15-5 14-6 14-8 1 2-5 17-9 14-7

  2、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找规律,填表。

  要求:以同桌为一小组。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每人一张(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纷纷汇报,自己的想法。

  3、讨论(出示已填完整的减法表。)

  (1)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这时学生能直观地发现规律,个个都举手争着汇报自己的发现。

  (2)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的排列?

  生1、11-9 →12-9→13-9→14-9→15-9→16-9→17-9→18-9

  第一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十九减9)。

  第二列的得数都比被减的个位上的数多2(十九减8)。

  第五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5(十九减5)。

  生……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生2、11-9 →11-8→11-7→11-6→11-5→11-4→11-3→18-2

  第一行都是11减几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1就可以了。

  第二行都是12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2就可以。

  生……

  生又发现还可以斜着看也有规律?

  指名小伙伴回答。

  4、小练习:我来考考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5页的第2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5、放松一下:课件出示儿歌

  三.巩固练习:智勇大冲关(课件出示)

  第一关:看图列算式仔细观察图片,指名生回答,先说图意,再列出算式。可以多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第二关:想加算减分组比一比,看哪一组小朋友表现最棒。可以适当奖励哦。

  第三关:争夺小红旗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说是两人一组进行PK。(先是两位男生PK,然后两位女生PK,最后男女PK。)全班小结共同选出胜利的小朋友,加以鼓励和表杨。

  第四关:争当神算手学生抢答,活跃课堂气氛。

  四、课后拓展,布置作业(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提供卡片,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排成一个表。

  1: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个小难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准备要写减法算式的小纸片只够一半,怎么办啊?”这时有的同学大方的说自己不要了。(这显然不是老师的本意。)

  “可是,老师又希望大家都来做这个练习,怎么办呢?”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同桌共用一份。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小组(两人一组),(他们带着一种帮老师解决了大难题的快感跳入了挑战。)

  “要把表上的算式全部写在这些卡片上,你们打算怎样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呢?(步步引导)

  同桌不由自主的商讨起来,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表扬同学们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同学们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2、分工合作自主探索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找没有同桌可合作的同学谈体会,得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最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生:说他最喜欢争夺小红旗的游戏,这样在玩中就学到知识了,而且很开心。

  2、教师进行有导向性的小节,宣布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设定的小游戏中孩子们都踊跃参加,这样在玩中就学到一定知识,而不是那么的枯燥乏味。从而让孩子们爱上数学,从中获得一定快感,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5

  一、引入

  师:小猴贝贝带着小伙伴们来给大家拜年了。

  媒体呈现一幅画面:一棵桃树下,一群猴子在玩耍。

  师:大家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猴子?

  师生一起数,共有13只。

  师:小猴子最顽皮了,你看——

  媒体动画呈现:一些猴子爬上了桃树,地面上还留下6只猴子。

  师:咦?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

  有的学生说5只(画面上可以看见的是5只),有的说7只。

  二、展开

  1.引出例题,探究算法。

  师:树上有7只猴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共有13只小猴子,现在树下有6只,13-6=7只。

  教师适时板书13-6=7,并设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1:因为10-6=4,4+3=7,所以13-6=7。

  师:还有不同算法吗?

  生2:因为6+7=13,所以13-6=7。

  生3:因为13-3=10,10-3=7,所以13-6=7。

  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算法:

  算法一:因为10-6=4,4+3=7,所以13-6=7。

  算法二:因为6+7=13,所以13-6=7。

  算法三:因为13-3=10,10-3=7,所以13-6=7。

  2.挖掘材料,组织尝试。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树上真的是7只小猴子(媒体出现树上的所有猴子),你们算对了!你能根据现在这幅图再列出一些减法算式吗?

  生1:13-7=6。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一共有13只猴子,树上有7只,算地面上有几只就是13-7=6。

  师:那你是怎样算出6的呢?

  生1:因为6+7=13,所以13-7=6。

  师:还有不同算法吗?

  指名学生说说不同算法。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让学生观察列出13-5=8和13-8=5后说说想法。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可以根据颜色不同列出两道减法算式,真厉害!那就请你选择一题与同桌同学交流一下算法吧。

  学生同桌交流算法后,教师分别指名回答。

  3.练习。

  (1)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

  12-7= 12-4= 14-8= 12-3= 13-6= 18-9= 11-2= 15-8=

  反馈时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同桌相互出题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说同桌是怎样口算的)。

  (3)看卡片口算(全班学生参与,用手势表示结果)。

  14-8= 12-8= 11-8= 10-8= 17-8= 13-8= 16-8= 15-8=

  计算后,教师把算式及答案随意呈现在黑板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排排序,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三、 小结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几”的.计算,你会做了吗?你是怎样算的?

  指名学生说说算法。

  师:猴贝贝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表现得非常出色,他想邀请大家一起去玩,但有一个条件:请你算出卡片上算式的得数(课前教师发给了每位学生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猴贝贝还让老师帮忙选几位小朋友当导游,请刚才奖励到小旗子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在课中,教师已经把旗子作为奖品发给了几位小朋友),每位小导游的旗子上都有一个数字,如果你算式的得数跟哪一位导游旗上的数字一样就跟在这位导游的后面。你们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吧。

  全班学生在音乐声中做游戏、排队伍,然后走出教室。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7

  学习目标:

  1、学生依据问题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探索活动中,利用数的认识说明比较的方法,发展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感受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每天都会背上小书包,去学校学习新的知识!小猪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体育课刚下课,小猪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绳,想和小兔子进行一场跳绳比赛!

  ppt显示:小猪跳了3个,小兔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

  指出:要知道谁赢了,只要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5

  提问: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谈话:小猪输了比赛,决定回家练习之后再战,而小兔觉得自己赢了就不再需要练习。于是,第二场比拼有了结果。

  ppt显示:小猪跳了12个,小兔仍然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你是怎样比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5

  师总结:

  ①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②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3、谈话:小兔看到比赛结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难过,难过的不仅仅是输了比赛,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太骄傲了而没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猪商定,三天后再来一次正式的较量!

  4、ppt显示第三次比赛结果:小猪跳了38个,小兔跳了46个。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问:38和46谁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给予表扬和肯定。

  (2)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数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师:借助计数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来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

  出示计数器,将这两个数都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出示图片)

  提问:我们刚才很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其实比的都是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红粉笔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巩固

  (1)谈话:看见小猪和小兔在比赛,动物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小猴子还自告奋勇的做了裁判。

  ①小马跳了24个,小牛跳了33个。

  ②小狗跳了45个,小鸡跳了76个。

  ③小羊跳了60个,小猫跳了80个。(①不动;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个,小鸡跳了70个;③改成下面的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这样形成三个递进的层次了)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记录小鸭和小鹿成绩的时候没有记全,只知道:

  ①跳的个数都是两位数。

  ②小鸭跳的个数十位上是4,个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个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谁赢了?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着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聪明的小朋友有办法帮助小猴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总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谈话:小猴子非常开心,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接下来是老虎和狮子的较量了,小猴子想比较两位数,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将十位上的数字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个,狮子跳了5??个。

  提问:小猴子又被难住了,这下该怎么比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1.这里直接出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然后要让学生讨论,再交流他们的比较方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最后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2.其次,再编故事,老虎跳了53,说小猴子写字比较潦草,只看得清狮子跳了50多个,那知道谁赢吗?狮子要跳几个才赢?你是怎知道的?3.最后,再深化,如果有两只动物都跳了80多个,你能比较他们谁赢谁输吗?这里分三个层次,就层层递进了,你的设计都不是递进,是倒退的。动物名称自己改)

  谈话:细心的小老鼠将成绩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

  提问:谁跳的多?(显示拨号数珠的计数器。)

  根据学的.生回答,板书53<56,并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4、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

  谈话:经过比赛的选拔,狐狸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显示:狐狸跳了100个,大象跳了98个。

  提问:谁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出示计数器,拨出100和98,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①100里有10个十,98里有9个十,所以100比98大

  ②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③100是三位数,98是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0>98,指出:狐狸获得了冠军!

  追问:100和8呢?67和5呢?

  总结: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5、课堂小结

  全班齐读师生共同总结的三个规律。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很快就学会了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跳绳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狐狸最终成为了冠军。接下来,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进行一场比拼啦,看一看谁能获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说说六十几的数有哪些。

  (2)将六十几的数分别与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总结:六十几在六十和七十中间,所以六十几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问: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2、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先根据计数器写出数字再比较大小,注意写数字的时候数位对齐。

  指名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直接填符号。

  (2)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4、游戏小猫钓鱼。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数:

  (2)大于70的数:

  (3)大于50小于70的数:

  5、谁的反应快。

  (1)说出比60大,比80小的数。

  (2)说出个位是5的数。

  (3)说出十位是5的数。

  6、想想做做第4题。

  (1)每人按从小大大的顺序写出3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

  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每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3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写出大于77小于82的数

  (4)写出3个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多1的两位数

  7、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字是否有更深的认识?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8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 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

  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七巧板、制作七巧板。

  1、教 师出示一张完整的七巧板的挂图。

  2、说一说七巧板是 由那几种 图形组成的?有 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那些图形比较大?那些图形比较小?有没有一样大的图形?

  3、每一位 同学都有一张空白的七 巧板,请你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剪下来。

  活动二: 利用做好的七巧板拼图。

  1、拼出一个正方形可以怎样拼?拼出一个三角形可以怎样拼?

  2、拼出美丽的图案:学生自己动手拼

  3、听“守株待兔”的故事。

  4、下面的图说的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请你拼一拼。

  5、发挥你自己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 你喜欢的图形,并展示给同学们!

  活动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上的高兴吗?怎么高兴?

  2、回家后继续用七巧板拼图,并搜集有关七巧板的资料。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9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与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与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与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与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与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与“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与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0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复习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复习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在学生一上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后续学习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认知基础。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在计算和比较中整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题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能体会加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在练习的准确率和速度还有待提高。通过数学活动,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引导学生对口算进行归类和整理。学生对于不计算比较大小的`练习还有一些困难,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在与同学交流和教师指导下,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加、减法运算的特点,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教学重难点]

  复习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教学过程]

  一、梳理口算方法

  1、师: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和小绿娃一起去口算王国,回顾一下口算方法,检验一下我们的口算本领。

  2、依次出示:53+20 53+2

  53-20 53-2

  横着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竖着观察,上下两题的异同,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口算方法: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将结果与一位数相加;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想用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然后将算出的结果与整十数相加,计算中要仔细审题,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二、口算练习

  1、题组练习: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64+3= 76+20= 30+59=

  64-3= 76-20= 3+95=

  64+30= 76+2= 59-30=

  64-30= 76-2= 95-3=

  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师:口算中要提醒注意什么?(红色圈出第三组算式中的59和95)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2、数学游戏:

  (1)明确题意:将两个数相加算出和,再相减算出差。(指名示范)

  (2)提出活动要求:同桌两人一人说算式求两数和,一人说算式求两数差,然后填写学习单。

  (3)同桌同学互相练习,集体交流。

  3、圈出正确的答案。

  20+17(19 37) 66-20(46 64) 88-8(8 80)

  6+22(82 28) 47-4(7 43) 4+9(49 13)

  学生独立完成,抽两题说说计算过程。

  4、口算小能人

  (1)看题心算得数。

  (2)开火车读算式说得数。

  (3)限时完成口算题,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同桌互查互批(要求:逐题检查,判断对错,任选加、减法算式各一题,同桌互说计算过程,过关的画星。)

  (5)教师巡视,全班纠错。

  5、不计算,比较大小。

  (1)抽出口算题中第一、第四组,

  师:你能不计算,比较两道算式得数的大小吗?

  46+20○46+2

  77-60○77-6

  55+2○55-2

  57-4○75-4

  学生比较大小,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师随机小结。

  (2)学生独立练习: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

  87-30○87-3 2+26○26+2 46-3○64-3

  52+40○52+4 3+35○35-2 ★46-20○56-30

  全班检查,指名说说最后两题的比较方法。

  (3)这些算式得数都相等吗?判断对错,并说说怎么想的?

  4+70 = 70+4 □ 47-10 = 57-20 □

  4+70 = 7+40 □ 47+10 = 57+20 □

  师:通过这组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6、拓展提升:花朵后面藏着几?想一想,说一说。

  4□+□5= 89 4□-□5= 12

  三、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口算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中,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复习

  53+20=73 53+2=55

  50 3 50 3

  70 5

  53-20=33 53-2=51

  50 3 50 3

  30 1

  [教学设计意图]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复习,笔者在教学中基于教材第63页第1-4题的内容,不拘于教材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适当增补。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复习引入从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口算53+20和53+2,以及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53-20和53-2入手,通过比较、估算、说计算过程,让学生回忆口算方法,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体现了整理和复习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对口算进行归类,再进行纵向比较,梳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感受加减法口算之间的联系。

  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针对性练习,第一层次:通过游戏形式,进一步练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增加了圈出正确的答案一题,让学生在比较和选择中,进一步强化口算方法。第二个层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综合练习,为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增加了开火车说得数的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让学生经历心算、口算到写得数的过程,提升了口算的趣味性,并将评价的权利下放给学生,通过互评、互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来。第三层次:从口算题中选择出两组有关联的算式,让学生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发现加减法算式的特点,体会加减法算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如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越大,和也越大;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越小等等。在学生交流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一组练习加以强化。为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补充了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在相似的算式中发现不同的部分,并在纠错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在完成所有练习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跳一跳的机会,补充了一组动脑筋题:4□+□5= 89和4□-□5= 12,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填写,考查学生对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全课总结环节,通过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收获或说说在口算中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让学生回顾全课内容,并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 )=12

  8+( )=13

  5+( )=11

  7+( )=14

  9+( )=16

  6+(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7=3 7+6=13

  3+3=6 13-7=6

  [谁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13-6=7

  想: 10-6=4 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 13-6=7

  10-7=3 7+6=13 10-6=4

  3+3=6 13-7=6 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四种算法的比较中,学生已习惯使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体会到了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

  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肯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欢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察,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高兴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原因好吗?

  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围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能力。〕

  三、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直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办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3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有进退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构造算法的能力,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计算;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媒体: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纸

  课前学生准备:

  填空:

  (1)百数表上第3行第3列的.数是( )

  (2)在32和39之间的数有( )

  (3)78里有( )个一和( )个十

  口算:

  23+3= 23+4= 23+5= 23+6= 23+7 = 23+8=

  30-5= 20-9= 50-8= 90-7= 60-9= 20-1=

  意图:整十数减一位数是学习本课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1、媒体

  师 :小熊说我有32个蛋,送给小丁丁5个蛋,还剩下几个蛋?

  如何列式?

  生:32-5

  2、组内讨论:有什么方法计算?你有几种方法?

  二、交流汇报

  方法一:

  在位值板上进行算:

  12 - 5 = 7

  20 + 7 =27

  32 -5 = 27

  先把十位上的一个小圆片移到个位上,就是10,然后用个位上的12减去5得到7。最后用20加上7就是27。

  方法二:

  用计算条进行计算:

  板书:先减零头,再减其他。

  先把零头2减去,再减去3,得到就是27。

  方法三:

  从32出发,先向后了2格,是30。

  然后再向后走3格,就是27。

  所以得到32-5=27。

  方法四:

  32 - 5 = 27用分拆的方法可以得到:先算12-5=7。然后20+7=27

  板书:先用十几减

  三、针对性练习

  (一)先减零头,再减其他 (学生练习纸)

  (1)25-6= 25-( )-( )

  (2)44-9= 44-( )-( )

  (3)36-8= 36-( )-( )

  (4)22-7= 22-( )-( )

  让学生同桌说一说

  (二)先用十几减,在加上剩下的

  54-8= 先看成( )-8=( ),( )+(  )=(  )

  62-7= 先看成( )-7=( ),( )+(  )=(  )

  (三)算一算:书本P30/6、7

  四、拓展

  36-9还可以怎样算? 减多了再加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一、写出计算步骤:

  44-9=

  二、计算: 56-6= 56-3= 56-8= 54-8=

  37-2= 37+5= 32-7= 35-9=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4

  教学目标: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口算。

  一、引入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解百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

  老师手里有很多雪花胶片,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以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雪花胶片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游戏中学习新知。

  1.第一次游戏。

  (1)师介绍道具:从材料袋中几张数字卡片,师准备“个、十”的卡片。

  (2)游戏规则。

  ①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来抽签;

  ②第一次抽到的同学把数放在个位,第二次抽到同学把数放在十位上。

  ③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大,哪一队就赢;

  ④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3)师把学生分成男队和女队,各队派代表开始游戏。

  在每一次抽完后问摸大数的学生:“你高兴吗?”再问另一个学生:“你呢?”也可以让下面的学生谈谈。摸百位上的数时可卖卖关子:还要摸吗?谁先摸?

  (4 记录结果,填上符号。(师也板书)

  2.第二次游戏。

  (1)还想继续来吗?好,不过,这回可要改一下游戏规则。

  (2)出示游戏规则。

  ①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来抽签;

  ②第一次抽到的同学数放在十位,第二次抽到的数放在个位。

  ③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大,哪一队就赢;

  ④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3)学生游戏。

  学生摸一次后问:还要摸吗?为什么?

  出示魔术牌,和第一个孩子十位上的相同,继续摸……

  3.第三次游戏。

  (1)还要玩吗?再玩还要改规则,猜猜会是怎样的规则呢?

  ①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来抽签;

  ②每次抽到的数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

  ③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大,哪一队就赢;

  ④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2)各队选派代表,师问代表:你准备怎样放?

  (3)生游戏,师有选择的提问学生。

  (4)假如现在三个数字还允许他们重新排列,会有什么结果?(学生重排,记录结果并比较大小)

  4.小结。

  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积极,也表现出充分的'集体荣誉感。好,看几次比赛的结果,该回答我一个问题了。刚才在游戏中思考问题了吗?比较的方法有了吗?同座互相说说。

  指名交流。(板书: 看十位 看个位)

  5.试一试

  老师这有几道题,填上﹥或﹤。

  82○95 40○30 86○87

  34○43 97○97 56○46

  通过分析得出: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

  (继续完成板书:看数位)

  三、巩固应用

  比一比生活中的数

  1.我们班男生有34人,女生有43人,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2.男孩家到学校有100米。女孩家到学校有70米。谁应该要上学早点出发?

  3.王明家57度,李军家75度,谁家要节约些?

  四、拓展延伸

  1.写一写,排排队。

  你们已经抽了好几次了,老师也想抽3张(8、0、5)

  假如用这3个数组成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

  (猜猜,老师会问个什么问题?)组成的第二大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自己写一写,再和同座比一比大小。

  2.在方格中填数,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种填法?

  28<□8 □1>8□

  板书设计:

  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

  看数位

  一位数 < 二位数 <三位数

  看十位

  看个位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5

  目的要求

  1、让学生认识1元及1 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2 、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在活动中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经验。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及互换。

  一、 导入新课。

  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买来?(钱)对了,买东西离不开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二、 新授。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出示书66页第一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画些什么?

  b.三名孩子在做什么?

  三名孩子要买东西,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2)出示1元、1角、1分的硬币。

  a.先让学生自己辨认,再指名回答。

  b.教育学生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印制的,人人都要爱护,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不能乱折或损坏。

  (3)出示教材第66页第二幅图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的学生说了什么?营业员阿姨说了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中拿出1元来。

  (1元=10角)(有的学生拿一张1元,有的学生拿10张1角,都可以,进一步建立元与角的进率关系。)

  b.从图中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拿出1角来。

  (1角=10分)(有的学生拿一张1角,有的学生拿10个1分。都可以,进一步建立角与分的进率关系。)

  c.完成书第66页填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元=10角 1角=10分

  学生齐读。

  (4)除了1元,1角,1分以外,1元以下还有这样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幅图)

  (5)刚才我们学习了1元以下的`人民币,谁来说说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哪些?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5角、2角、1角的纸币还有5角、1角、5分、2分、1分的硬币。

  三、换一换

  1)1张1元纸币可以换成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几枚5分硬币可以换成1枚1元的?同桌两人换一换。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活动情况。

  2)指名说说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这样换?

  四、练习:

  1、第1 题。

  连一连,看谁都能连对。

  2、算一算。第2、4题。

  得出元和元加得几元,角和角加得几角,分和分加得几分。10角=1元

  3、付一付。第3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20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跳绳》05-08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21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31

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11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03-01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2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2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