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蜜蜂》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蜜蜂》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1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1)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2)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4、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
①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3、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4、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5、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6、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学会8个生字,理解“引路、附近”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生字字形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蜜蜂引路教生字“蜜、蜂”。“蜜”注意中间部分的笔顺。“蜂”读准后鼻音,字形上与“锋”区别。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各写一个。
2、“引路”什么意思?
3、读课题,说说你看了课题后想要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讨论后,教师简介列宁的生平。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段中的生字,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读通课文的句子。2、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莫斯科养蜂附近谈天字音重点:斯(注意读准平舌音。)字形重点:养(与“美”区别)、斯(与“期”区别)词义重点:教师简介“莫斯科”。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笔画:莫斯科小山房子并随即理解“附近”词语的意思。
(3)请小朋友结合板画,说说列宁的住处。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字的偏旁。引()旁,共()画。斯()旁,共()画。蜜(0旁,共()画。
2、抄写本节课学过的生字。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注重读中理解,朗读感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设计特色:
重点词句,主动发展,积极思考,进行探究性教学。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认读生字,并重点指导书写生字“附、派”。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小结。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
导:列宁想和养蜂人交谈什么事,他为什么这一回要亲自去?找到蜂人了吗?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并说明原因,列宁为什么亲自去找养蜂人?(两个原因)
2、理解“经常、常常”
出示句子:两个带点词意思一样吗?
A、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B、经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导: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找到了吗?是怎样找到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自读自悟)
1、带着问题,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三段,并用划线画出有关词句。
(一边走一看,看见:花丛,蜜蜂、园子、小房子)
同桌,小组讨论并纠正。
2、老师巡视,加入讨论并纠正。
3、小组再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三段并由组员回答:老师板书:花丛,蜜蜂、园子、小房子)
注意发现:花丛中的蜜蜂
仔细观察:蜜蜂—园子—小房子
分析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相互
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就是要找的养蜂人。
4、再由几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读,齐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理解:“附近,果然”两个词语的意思。
5、听伴音朗读,学生戴头饰表演(实践活动)
(明确主次角色:听——看——画;老师巡视)
6、学生展示:画线路图,并口头说一说:列宁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了养蜂人。
老师板书:画简笔图。
7、 小结:列宁由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终于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了养蜂人。
老师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导:列宁找到养蜂人,他们见面后是怎么样的?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看——想。图上画着谁?他们的表情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生回答:
2、课文是怎样写的,我们齐读、、、、、、
生读;养蜂人的话。
导: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生接着读列宁说的话。重读“向导”“领”并理解
3、同桌对读,分角色读,并口头交际。(续编故事)
五、 总结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3
教材分析
这篇了读课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试验过程,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段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做试验的原因、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试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试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谈谈从作者的做法里,自己受到启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各自发表各自的想法。)
2 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阅读提示。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 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出的问题,把有关的阅读语句画出来。
2 自由组合或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试验的经过。
(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4)检查蜂巢。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 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2 从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么深的感触呢?
(2)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3)对蜜蜂的喜爱之情)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先读给同位听,读时教师适机调拨,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3 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试验结果的?指名朗读。对“本能”一词是怎么理解的,能举些例子说说吗?
四、归纳小结。
1 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2 谈谈你谈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
作业设计
你熟悉哪一种小动物,它有什么习性?做个小试验来证实。验证过程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九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经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读文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
2、导语
小蜜蜂不仅勤快,还会给人领路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蜜蜂引路》(板书课题)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游戏“蜜蜂采蜜”玩中识字。
3、交流识字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字词。
1、联系生活理解“附近、谈天”。
2、换一换掌握“常常”的用法。
3、朗读中体会“果然、惊讶”。
四、深读课文,体会感悟。
蜜蜂真的会给人领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3、再读第二段,谈谈你的感悟。
五、朗读全文。
六、学生交流。
我们该向列宁学习什么呢?
七、资料展示。
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这是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课件出示列宁图及资料
八、联系实际,扩展延伸。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呢?学习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受伤的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锲而不舍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2.说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说实话,其实我不太喜欢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被它蜇过一回,但是后来听老人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就原谅它了。可是从此看到它,总觉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板题)才知道自己对它了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后,必定会对它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习2-5自然段
(1)你是从哪看出作者的厌烦?
重点:理解词语锲而不舍
指导读出我的`不耐烦、厌恶之情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一只怎样的蜜蜂?
(2)小结: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先是赶它,然后拍它,接着踏它,最后还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这只蜜蜂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它两次从土里钻出来。
3.学习6-11自然段
(1)我再也不想去伤害它,我心中充满疑问,我开始静静地观察它,我看到了什么?蜜蜂做了什么令我感动?
默读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补充板书。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样修补自己的翅膀的?
划记修补过程中的动词,完成填一填。
(3)被修补的翅膀伤得怎样?从哪看出很严重?
(4)尽管伤得这么严重,但它仍然(引读填一填)
(5)师引读9-11自然段。
(6)读完了蜜蜂振翅起飞的经过,你想对蜜蜂说什么?
(7)这可爱的小生灵折服了我们,同时也折服了作者,从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入原名《翅与祷》
四、总结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次钻出来
不怕困难
蜜蜂 一次又一次 修补翅膀
坚持不懈
三次试飞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列宁由于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分析而找到了养蜂人;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
2、继续练习一边默读一边想。
3、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逐渐掌握一边默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具:
8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蜜蜂、引路、哪里、谈天、惊讶、观察、果然
二、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边读边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一边默读一边想:
①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②列宁找到养蜂的人了吗?
③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④各在第几自然段写着呢?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3)默读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①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②他为什么要仔细观察?
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四人一组讨论: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自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边读边想:“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一句中“果然”表明了什么?
(4)朗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5)小结: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了养蜂的人。
(6)默读第四自然段。
读后回答:养蜂人为什么惊讶地说?
“惊讶”是什么意思?
提问:
①列宁为什么说:“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②课题为什么是“蜜蜂引路”?
3、通读全文。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阅读的方法就是:一边默读一边想。
四、巩固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
(1)列宁想找养蜂人()怎样养蜂,可是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去找。
(2)养蜂的人看见列宁,()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3)列宁笑着说:“我有(),是您的'()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2、用“观察”写一句话。
①说说观察的意思。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②练习用观察说一句话。
例:小明仔细观察蚂蚁是怎样觅食的。
夜晚,我仔细观察天空中的星星,终于找到了北极星。
春天来了,我仔细观察柳树是怎样发芽的。
③把说的句子写下来。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蜜蜂、引路、哪里、谈天、惊讶、一所、派
当地、观察、往常、向导、果然、敲
2、、背诵第三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8、蜜蜂引路
花丛
列宁、亲自找、边走边看、观察
蜜蜂
养蜂的人、房子
七、课后小记。
语文教案-蜜蜂引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7
【课前透视】
讲读课文《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故事性强,情节吸引导读者,且内容短小。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结合重点词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疑:
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
2、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可是你们知道蜜蜂能给人带路吗?教师相机板题。
小学生大多喜欢小动物,从对蜜蜂的了解引入课文,激发学生读文热情,交待了文章主要内容。
〖对话平台
一、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内合作识字:
互读、互听、正音。
4、教师引导:
鼓励学生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5、游戏巩固识字:
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6、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抓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突出识字教学,引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识字的个性经验,转换师生角色,培养学生能力。
二、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⑴ 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⑵ 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
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
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教师适时启发思考:
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为下堂课教学做准备)
抓住故事情节上的特点,从因、果入手,适时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列宁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答案,激发学生研读故事经过的热情。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
附近 谈 派 引 列 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
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重点指导本节课中出现的生字,教学中应该在识字的环节加强识记字的交流。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8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设计理念以及本课教材特色,对于本课教学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指导运用默读方法,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实验过程。
3、指导学习法布尔乐于思考的探索精神与严谨的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梳理作者的研究过程和结论。
教学准备:让学生搜索蜜蜂会辨认方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
1、播放flash视频“小蜜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并对蜜蜂进行介绍,插入部分“资料袋”内容。
2、简述作者资料,使学生对作者有初步认识,从而学习他的探究精神。
设计师生状况: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大家看一个动画,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呈现兴奋和好奇的状态)
师:同学们,小蜜蜂可爱不?
生:可爱!
师:蜜蜂是勤劳的昆虫,它为了酿造五百克蜜,一只蜜蜂通常要飞行十几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四圈。今天啊,老师请来了法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来和同学们讲一个关于蜜蜂的故事,我们先来认识认识他。
(展示法布尔资料并讲解)
师:好,下面我们就听听法布尔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习14课《蜜蜂》。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词(7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难读的、难懂的字词。
2、生字词教学
(1)通过课件展现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词,并以课内词组组词,要求同位互读。
(2)开火车,检查学生读音是否正确。期间相机解释“减”、“试”、“概”的写法和字形(概要单独拿来写)以及“几乎”、“阻力”、“推测”、“尽管”四词。
(3)去掉词组,剩下生字,让学生组一个新词。“试”、“验”、“证”、“括”
设计师生状况:
师:同学们,小眼睛看屏幕,老师猜到大家觉得哪些字词有困难,看看老师猜得对不对?(出示生词表)好,下面同位之间互相读读,看看谁读得最准读得最好!(生开始互读)
师:好,来我们来开火车读读这些词组。(读到重点词组“几乎”、“阻力”、“推测”时要求学生解释)
师:大家都读得真不错。现在,还有哪些字词大家觉得容易错的呢?
(若学生提出,则灵活解释)。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能不能帮这些生字找一个课外的朋友,组成一个新的词。
生:试、考试,测试,面试;验、测验,检验,测验;证、证直(师:证直对吗?好像不行,谁来帮帮他)……;括、括号,概括,包括
师:小朋友真聪明,都为生字宝宝找到了新的朋友。
3、互读课文,检查句子读音
(1)要求学生同位互相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2)抽读句子,检查生词读音是否正确。
师:学习过生字词之后,同位再互相读读课文,看看你的.小拍档还有没有读错生字词?帮他改正过来。
师:好,小老师们都很认真地指导同位读好生字词了。可是老师我却有几个句子想让我们的小老师教教我,看看应该怎么读?谁来?
(出示:a.我想做个试验。b、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接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c、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来,我们全部大声朗读这三个句子,开始。
(三)默读课文,回答问题(28分钟)
1、默读课文,讲解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划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再次默读课文,告诉老师课文作者做了一件什么事?(答:“试验”)
3、再次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做这个试验?并解释“听说”的用法,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探究精神。
4、全班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作者为了做这个试验做了哪5件事情?用文中句子回答。
5、把文中的过程句子拆分,每一步出示一次课件,让学生分组读。
6、再次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同位讨论,用自己的话来说出试验的过程。
7、指导学生按板书提示背诵该段。
设计师生状况: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很大声!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默读一下课文,大家会默读吗?默读就是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划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好,现在开始默读课文。(生默读)
师:好了,老师看到有些同学画了一些词语和句子,下面我们再来认真默读一次,然后告诉老师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边默读边认真想。
师:哪位同学说说他读出了什么?法布尔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
生1:我读出了蜜蜂会认方向。
师:真厉害,知道了蜜蜂会认方向。
生2:我读出了法布尔告诉我们他要做试验。
师:原来法布尔要做试验,那么他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下面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然后找出法布尔做这个试验的原因。(生默读)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生1:因为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哦原来他“听说”了。听说课文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1:听别人说的意思
师:既然是听别人说的,那么这个消息一定是可信的、正确的吗?
生1:不一定。
师:就是法布尔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所以他就决定做这一个试验,对吧?
那么我们应该学习法布尔,不能听到别人说什么就认为一定是正确的,要通过自己的试验去证明。
师:好,下面让我们再来全部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做这个试验的五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划出文中的句子。
师:谁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老师,试验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第三……
(每一步出示句子ppt一次,并让全班跟读一次。最后让全班分四组读出前四步,最后一步全部一起读)
师:现在我们再次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看谁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出这个试验的过程。同位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师:第一步,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1:第一步:捉一些蜜蜂(板书)
师:捉谁的蜜蜂?
生1:捉自己的蜜蜂。
师:为什么捉自己的蜜蜂?
生1:……
师:捉自己的蜜蜂是为了方便观察。
师:好,那第二步他又做了什么?
生2:第二步:帮蜜蜂做记号(板书)
师:做上记号有什么用?
生2:可以和其他的蜜蜂区分。
师:回答得真好。第三部又做了什么?、
生3:第三步: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师: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看谁最聪明?
生4:可以知道蜜蜂什么时候回来?
师:真聪明,法布尔是让女儿帮自己记录蜜蜂回来的时间,对吗?
师:第四步呢?
生5:走了两公里路,发飞了蜜蜂。
师:真奇怪,为什么法布尔要走两公里那么远呢?
生5:……
师:老师猜啊,走远一点试验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谁来完整的把作者做试验的过程用自己的话来讲一遍。
生: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公里路→放飞蜜蜂
师:回答得真好。从试验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得出法布尔做事情很仔细,很严谨,不是随随便便的。我们啊要向他学习,要认真的思考每一件事,要严谨细心得做每一件事。
师:现在大家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把作者做试验的部分背诵出来吗?同位试试
师:谁来试试看?
生:……(背诵)
(四)齐读课文、悬念结课(2分钟)
让学生再次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然后以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作为悬念结束第一课时教学。
设计师生状况:
师:蜜蜂飞得这么低,他们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他们最终能回到家吗?法布尔的试验又有怎样的结论?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下课。
作业:回家查查资料,看看蜜蜂到底是靠什么来找到方向的
(五)教学板书
试验→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公里路→放飞蜜蜂
(起因) (经过)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18蜜蜂引路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不读f(。引:读y!n,不要读成y!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 莫( ) 斯( )
张( ) 摸( ) 期( )
养( ) 谈( ) 导( )
美( ) 淡( ) 异(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10
教学思路: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实地观察蜜蜂。教学中,以提问法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用填表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弄清试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试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了不少有关蜜蜂的资料,我相信不少同学还对蜜蜂做了细致的观察,现在,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蜜蜂呢?
2.学生汇报。
3.师: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我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
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
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验证内容
验证过程
验证结果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
3.质疑
(1)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学生读出有关词句)
(3)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尝试用你体会到的感情和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适当指导。
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11
教学目的:
1.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汉字“引、养、丛、仔、采、志”及偏旁“弓”。
教学重点: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齐读密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密蜂引路。
二、新授:
1、师: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问题先不解决)请同学们把课文熟,看看你喜欢读哪一段?
2.指名读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当地,派人,聊天,
用“附近”说一句话。
师: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4、师:我们看看这位伟人与密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写了什么?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电脑示出问题: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2)结果怎样?
3)请你试着画一画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相互交流。(读、说、画)
6、学生汇报学习的情况:并请同学到黑板画出来,贴图片。
7、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8、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9、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总结:生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电脑
引路 养蜂 花丛 仔细 采蜜 同志
加点的字教读音指出是本文要学的汉字。
二、学写生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
4、课后习题第2题。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12
【原文】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养蜂的个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字词学习】
字:派、敲、领
词:养蜂、养蜂、莫斯科、蜜蜂、向导
【重点句子】
1.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2.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3.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òsīkēqiāoménjī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导()蜜()
异()密()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òsīkēqiāomén
(莫斯科)(敲门)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导(导语)蜜(花蜜)
异(异议)密(秘密)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13
(一)交流自学笔记
1、交流认识的生字。
2、交流积累的词语。
3、交流查找的资料。
(二)自渎自悟
1、你知道 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1)“一边走一边看”,列宁看见了什么?他是怎样分析的?
路边的花丛;
花丛里正在采蜜的蜜蜂;
花丛上飞舞着的蜜蜂;
蜜蜂飞进去的小园子;
小园子旁边的小房子。
(2)根据课文,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三)自渎交流
1、小组交流。
2、路线图展示。
3、学生总结: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四)看图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自愿介绍图意。
2、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3、对话朗读擂台赛。
(五)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推荐阅读列宁的故事。
(六)巩固认字,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14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题: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
②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吗?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新词圈起来,多读几遍。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检查认读情况。
b、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朗读感悟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b、相互交流知道了什么。
c、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b、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说说“我”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先说给同桌听听。
再请两三名说给全班同学听。
c、说说在这个试验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陈述理由。
d、朗读“这时候……几乎要触到地面”这句话,转换角色想一想: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情景会怎样想?
课堂练习
①指导写字。
a、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组词朗读。
b、交流识记生字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c、学生书写
②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抽读生字词卡片。
②复述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做试验的有关内容。
朗读感悟
①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a、教师引入: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c、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d、假如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
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e、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
②学习第五自然段。
a、教师再引: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后,再指名朗读。
c、说说从这一段中知道,又飞回来几只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d、如果想表达“我”对这些蜜蜂的赞赏,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e、让学生先自己一边读一边体会,然后读给大家听,评评再读读。
③学习第六自然段。
a、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b、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
c、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言实践
①教师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领。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讲。
②学生自由组合讲故事。
③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师生共同评点。
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测、括、确、误、途、超”,组词朗读。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④学生书写。
积累语言
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相关文章:
蜜蜂小学语文教案02-04
小学语文教案《蜜蜂引路》05-12
小学语文教案《蜜蜂引路》01-15
蜜蜂小学语文教案13篇02-04
语文教案《蜜蜂》06-12
小学语文教案《蜜蜂引路》 8篇01-15
《蜜蜂引路》语文教案02-17
小学语文三年级《蜜蜂》教案01-09
小学三年级语文《蜜蜂》教案01-16
语文蜜蜂引路教案(通用13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