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通用1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1
教学目的:
诵读课文,激发我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培养自主、自强的意识。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我”的心情,说说感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培养自主、自强的意识,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我”的心情,说感受。
教学方法:
细读小诗,用心体会作者主要表达的情感。
回顾诗歌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自己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妈妈,请别阻拦我》写了“我”的渴望,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写了“我”渴望什么?板书:飞向蓝天飞向鲜花飞向大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既是对学生文本程度的了解,同时也是为学生迁移运用文本语言创设一个情景。同时,也理清了文章脉络。]
二、品读课文
第一板块:走进“我”飞向蓝天的心灵。
1、“我”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呢?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的语言文字,走近“我”渴望飞翔的心灵,请大家自由读1—2自然段,透过“我”的渴望,你觉得“我”想的是些什么?(交流后板书:探索宝藏自主、自强)
2、这首散文诗充满了一个生命个体对大自然的向往,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和渴望,自立自强的愿望。表达了“我”热切向往飞向蓝天、探索宇宙奥秘的心。大家再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字眼里读出“我”对蓝天的热切向往?
3、读读这两段,将“我”渴望飞向蓝天的心情表达出来。
第二板块:走进“我”歌唱的心灵。
1、自由读3、4自然段。当“鲜花请我做客,蜜蜂邀我歌唱”的时候,“我”是怎么想的?“我”的想法给你留下什么感受?
(交流后板书:飞向鲜花歌唱劳动)
2、“酿造甘甜的蜜糖”,“蜜糖”指什么?(指甜蜜的生活)
3、是啊,当“鲜花请我做客,蜜蜂邀我歌唱”的时候,“我”渴望走向大地,通过劳动创造甜蜜的生活。
第三板块:走进飞向大海的心灵。
1、当海燕飞到身边,向“我”讲述暴风雨的快乐时,“我”心里怎么想?(交流后板书:飞向大海自由遨游)
2、漫步在“我”跃动的心灵中,你可以感受到“我”的一颗什么样的心?(自立、自强)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对话。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在语言文字中驻足、寻方,觅得语言文字的情味、意趣和韵味。]
三、提练升华
1、我们随着作者在他的心路世界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大家想想:“我”为什么不希望妈妈阻拦?你能体会他的心情吗?
(我能体会他的心情。因为我们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渴望,我们对世界、对自己充满了好奇,我们同样渴望自强自立。)
2、你有过什么幻想和渴望?用“我希望”或“我渴望”写段话,表达你的愿望。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把课堂习得的能力运用到课外的写作活动中去,使学生走向更加自主,更具有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幻想,写自己的愿望,使课堂延伸到课本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小学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发展目标:
能运用自己的语言熟练地介绍海底世界的景物
教学重点
理解海底世界动物的活动特点和海底植物的差异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媒体准备
CAI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这一堂课,我们一起跟着作者游览海底那神奇的世界。你们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
2、这在课文最后点明了这一中心。那么,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写了海底世界哪几方面的内容呢?(板书:宁静中有声音、动物活动特点、植物差异很大、矿物蕴藏丰富)
1)学生回答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学生根据复习提问讲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从整体上复习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可以对照提纲进行具体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2节
1、听录音朗读或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
2、指名学生集体交流。
3、跟“宁静”意思相近的还有什么词语?你觉得“宁静”这个词语用得恰当吗?
4、在描写用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听到的各种声音时,内容非常有趣,你想不想朗读给大家听听。现在先自己练习一下。
5、指名学生朗读。
6、除了书上描写到的声音外,还有其它声音吗?老师想请同学们想象着穿上潜水衣,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听一听海底的各种各样声音。
7、同学们,你们能够说说刚才听到的声音吗?
1)学生听录音朗读,找出体现海底宁静的语句。
2)学生集体交流。
3)学生讨论“宁静”和“安静”的使用。
4)学生练习朗读第2节内容。
5)学生闭上双眼,静静地听课件模拟的海底声音。
6)学生口述刚才听到的海底各种声音。
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教师作了一定的指导,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想像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听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之后让学生口述,可以让学生由感而发,适时进行说话练习。
三、学习课文第3、4、5节
1、过渡:海底世界真是太有趣了。不过,还有更让人感到神奇的.地方呢?
2、看了这段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3、你们知道吗,南京有一个海洋世界馆,那儿有好几个展厅,其中有这样三个展厅:动物馆、植物馆、矿物馆,如果聘请你当解说员,你愿意向游客介绍哪个馆呢?(指名学生说说)
4、要想当好解说员,首先要理解要解说的内容,然后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要解说的内容,最后还要能够把解说的内容背下来。另外,解说时,还可以注意礼貌用语和加上自己适当的手势,以吸引游客。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要解说的内容积极准备。(电脑显示学习步骤)
1)看录像(第3至第5节的内容)
2)学生谈看完录像后的想法。
3)学生说说自己想介绍哪一个馆。
4)学生对照要求自学和练习。
5)学生选择自己要解说的内容小组练习。
6)学生上台解说,解说时其它学生在他解说完后可以对不懂的问题可以提问,解说同类内容的同学也可以解答。
7)学生跟家长练习解说,家长没来的,找一个同学解说。
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考虑到内容有趣味,语句理解浅显,主要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大胆练习解说,在说的过程中领悟,在说的过程转化书面语言为自己的语言。
四、小结课文,学习课文第6节
教师小结几个部分的内容,而后归结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小结是紧密依赖于上文的学习,只是水到渠成的点明一下。
五、激趣拓展
1、过渡:海底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已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科学家到过海底,还把奇异的景象写成书,拍成图片、录像。
2、海底世界是精彩的,同学们对海底世界了解得还很少,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这有待于同学进一步学习有关海洋的科学知识,有待于你们将来去打开这座神秘的宝库。为此,我们班决定开展一次“海洋探秘”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课后积极收集有关海洋知识的图书、录像资料,实践课上讨论研究的方案。
1)出示关于海洋的图书、VCD盘片,并欣赏海底图片。
2)课后积极收集有关资料。
这堂课虽然结束,但学习贵在课外与课堂的融合。最后的结尾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探索海底世界的求知欲。
板书设计
24、海底世界
宁静中有声音
景色奇异
动物活动特点
物产丰富
植物差异很大
矿物蕴藏丰富
小学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其中会写“父、候、贫、困、砍、历、讨、厌。”
2、体会郑板桥劝舅父的巧妙及汉字的构字特点。
3、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难点:郑板桥劝舅父的“巧”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郑板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郑板桥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1、板书课题,生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我也想知道郑板桥巧劝舅父巧在哪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听课文朗读,注意思考:舅父为什么要砍掉院中的树?郑板桥是怎样劝舅父的?
2、指名回答。(舅父:四合院中一棵树,构成个“困”字。郑板桥:四合院中住着人,成了“囚”字)
3、师出示“困”“囚”字。生识记,并给“困”组词。
师:你能动脑筋想问题,不仅认识了这个字,还理解了意思,和“困”敎上了朋友,请你把“困”贴到这棵树上。
4、师:郑板桥就是利用一个“囚”字说服舅父不要砍树,看来认识汉字的作用真大呀。今天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宝,看谁能快速地和它们交上朋友。
二、拼音大闯关
1、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把生字圈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我们把生字宝宝请出来,请看大屏幕。(出示生字)
3、这些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样认识的?(你真了不起,平时在生活中就能认识许多字了。有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小老师领读,(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开开,开到哪里去?看哪列火车开得快?)这些生字的读音,有哪些是我们容易读错的?提醒大家一下,好吗?
4、(生字宝宝热了,脱掉了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去掉拼音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师:你们认识了这么多朋友,我真为你们高兴。鼓励自己一下。(拍掌)
三、识字乐园。
1、师:刚才我们和生字宝宝认识了,好朋友要把它记在心里。俗话说,苦干不如巧干,谁来说说你记生字有什么小窍门?指名说,教师归纳。
(1、加一加,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熟字。2、减一减。3、形近字比较。4、编顺口溜……)
2、师:这些小窍门就是我们开启识字大门的金钥匙。看谁能快速地把这些生字宝宝记住,可以先和同桌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出示生字)
3、互相交流。
这些字,有哪些是早就认识的.?是怎样认识的?(你真了不起,平时在生活中就能认识许多字了。请你把你认识的这几个字贴上去。)请小朋友想想,剩下的这几个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贫”字,“分”字加“贝”字就是“贫”。
师:你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了“贫”字,你们就是好朋友了,请你把它挂到树上来。
生2:我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砍”字,“石”字加“欠”字就是“砍”。
生3:“历”是“厂”字加“力”字。厌是“厂”字加“犬”字组成。
生4:“讨”是由言字旁和“寸”组成的。(言字旁的字一般都是与什么有关?有时我们可以根据偏旁去理解字意)
(2)“历”和“厌”都是同一个偏旁“厂字头”,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你们就是这节课的识字小明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4、教师对难字进行指导。
“候”和“猴”(有个笔画多的生字宝宝和它的朋友来了,请你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猴子的“猴”减去反犬旁再加一竖就是时候的“候”。
师:你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
5、这些生字太孤单了,谁来给生字找朋友?
(小朋友们真热心,那么快就帮生字找到朋友了。我们会读了,会用了,再加上会写,才叫真正的学会。)
四、写字能手展身手
1、请看大屏幕,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闭着眼睛书空练习一下。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好?教师示范板书,并指导书写。
2、(你们能不能比老师的字写得更漂亮?写之前比一比谁做的姿势最标准)学生书写(播放音乐,写字时头不偏,肩端平,三个一要牢记。)
引导学生点评。(用红笔圈画出自己写得漂亮的字,写得不好的字提出建议。)
3、评出写得好的作品并展示。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最想说什么?
师:学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郑板桥用一个“囚”字劝舅父不要砍树,体现了郑板桥的聪明机智。只要同学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多认字,多积累,相信你们也会很棒的!
小学语文教案 4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词语、句子)和课文挂图。
学生:课前认识紫丁香树,翻阅资料查找与紫丁香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导言:同学们,见过紫丁香吗?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老师配合并出示课文挂图。)
2.老师小结:紫丁香树叶对生,卵圆形,花小,白色、紫色,有浓香。丁香花春季盛开,芳香四溢,是庭园中有名的花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株紫丁香》。(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见我会读。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教师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三、朗读感悟,真情互动
1.自由朗读,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教师范读,读出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3.学生自读,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读读有关的诗句,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知道的问题。
4.分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每组选一节,先准备,再上讲台朗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节。
(1)老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课件出示第二、三、四节。
(2)引导学生就老师的`朗读进行评议,再自己揣摩朗读。
(3)每组推选一名同学比赛读二、三、四节,由学生互评。
(4)品味词语。
课件展示:绿叶沙沙像(),刚开的花儿像()
将让学生比较朗读,体会到疲倦、挂牵读起来押韵。
6.学生朗读课文,表达出诗中饱含的感情,直至背诵。
四、拓展延伸,师生融情
问题1:老师日夜为我们操劳,我们要怎样感谢老师呢?(学生抢答。)
问题2:老师,我想对您说(可以说赞美老师的话,也可以给老师提建议。)
五、生字再现,巩固字词。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开火车认读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自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语: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诗更以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琅琅上口的独特艺术魅力受到人们喜爱,你们喜欢古诗吗?
哪位同学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请学生背背)
看到同学们背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背一背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欢迎我吗?(老师背诵《泊船瓜洲》)
2、揭题:刚才老师背的`就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首诗《泊船瓜洲》。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结合文中的“预习”,读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引出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释词语,明诗意;3、入诗境,悟诗情)
三、运用方法,学习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你们知道王安石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师作适当补充)
2、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
过渡: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跟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学习,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学前两句,也可以学后两句,还可以整首学,看你们能知道些什么。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换意见。
2、汇报学习情况。
3、引导学生了解京口、瓜洲、钟山三地的位置关系。
4、指导朗读一、二句。
隔着一条江、又隔着几重山,作者的家乡近在咫尺,可见思乡之情切,看谁能读出诗人思乡之情切。(比较读、自己读、齐读等)
5、重点理解:又绿、何时
6、指导朗读三、四句。
江南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两岸,这时候的家乡春暖花开、满眼新绿、生机勃勃,家乡是如此之美,但作者却发出了无奈的长叹:明月啊明月,你什么时候照着我回故乡呢?请同学们试读出诗人的无奈之情。(找小伙伴互相评价读,个别读,齐读)
7、试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8、交流所知道的资料:作者的家乡近在咫尺,思想之情切,为什么不能回家乡?
(三)入诗境,悟诗情
1、配乐(古筝乐)朗诵全诗。
2、体会“绿”字的妙用。
(1)你认为哪一句诗写得最美?哪个字用得最好?
(2)据说诗人开始时不是用“绿”字,同学们想想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3)讨论:诗人为什么选择了“绿”字?
(4)师归纳:这个“绿”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江南的风景写活了,其他字只写了春天的到来,而“绿”字用在这里仿佛是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家乡美景的思念。
3、配乐(古筝乐)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心中无限情,一个“绿”字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使《泊船瓜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让我们再读读这首名诗吧。
4、背诵。
四、总结延伸
1、思乡是人类恒古不变的情怀,许多诗人的诗中都表达了这种情思,《泊船瓜洲》就是一篇思乡名诗。
2、你还知道哪首思乡诗,背给大家听听。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泊船瓜洲》。
2、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游子吟》。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又绿思念故乡
何时
小学语文教案 6
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体会革命前辈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审题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课题?
2.《灯光》引起了作者一件什么事的回忆?
3.课文几次写到灯光?是怎样写的?
二、围绕灯光,深切领悟;引导想象,丰富内容
1.在描写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时,赋予灯光以感情色彩。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赋予了灯光强烈的感情色彩,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让学生理解这灯光起到两层意义:
①以天安门广场的灯光触动作者往事的回忆;
②从动人的往事中对比广场灯光让学生思考:这灯光为什么令我感到光明和温暖?通过朗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漫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天安门广场,在这和平、安详的环境里,看到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心头感到十分温暖。这种感情、感觉是有情激发的'想象,包含着对人的精神、价值的评赞这光明和温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2.课文第二大段是作者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件往事,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的中心,这里可围绕灯光这一线索提问,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展开想象,丰富任务的内涵:
①郝副营长在战斗的间隙,为什么借火柴的亮光,深情地注视书上一幅插图?他在默默地沉思什么?对未来憧憬些什么?
②体会郝副营长说的话: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体会多好啊!的含义,深切体会一个革命先辈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强烈。
3.在后续部队和突击队失去联系的危急时刻,战士们靠什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郝副营长为什么用火柴点燃了那本心爱的书,他当时怎样想的?他为什么那样做?体现了他什么精神?
4.理解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三、提炼中心,悟情明理
1.郝副营长的美好愿望是什么?现在有没有实现?是怎样实现的?
2.如果你看到天安门前的灯光及万家灯火时会想到什么?
启示学生:从此你看到都市的夜景,璀璨的灯光时,坐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写字的时候会想起什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中光明、温暖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靠千千万万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今天不仅要缅怀先烈,并要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一定刻苦学习,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四、拓展延伸
搜集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故事,召开踏着先烈足迹的故事会。
小学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了哪些问题。
2、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
2、有表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
教学准备:
1、了解与银河有关的科学知识自
2、词语卡片和生字卡片
3、制作课件E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激趣导入
1、提起我们的学习伙伴丁丁,小朋友一定不陌生。可你们知道,最近丁丁一直在思考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丁丁到底在想什么?(播放银河录像)
2、看了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原来,丁丁一直对银河充满好奇。现在,他满脑子里都是对银河的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丁丁是怎么问银河的'吗?〈播放课文录音〉
2、跟老师一起学着丁丁的样子问一问银河,好吗?(出示课文内容)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
3、请你试着在小组内读一读,等下老师要请每个组的x号小朋友来试试。请小朋友哥听清两点:一是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比比看哪个小组学得最好。
4、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充分利用课件,随文读生字词)
5、抽查朗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司
三、合作学习认读生字
1、现在,老师这里已经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套生字卡片。请你们先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小组中的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把这些生字读准、记牢。
2、组合作学习生字
3、检查生字:老师可指名读生字卡片也可检查学习小组认读生字的整体情况-
4、老师评价(读得好的就给小组加食)
5、做游戏巩固生字.
具体操作:黑板上贴有不同颜色的星星,星星的背面藏着生字,学生抢着读生字,读.对了,星星就作为奖品发给他。(做这个游戏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字组词,学习积累词语。)
四、表情朗读读书感悟
朗读难点:有表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
1、丁丁到底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
2、指名回答
3、练习有表情地朗读每小节中的问句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探究。如: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分开读等
4、听课文录音模仿读
5、全班齐读课文
五、展开想像学习提问
1、过波:(课间律动)听着小朋友的朗读,潘老师好像看到了银河里那一颗颗会眨眼睛的星星。这些闪亮的星星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经常唱的那首歌一一《小星星》,小朋友会;不会唱?
(师生边唱边表演)
2、满天的星星,初看好像同“银河”没有关系,实际上它们和地球一样都是银河系里的一个“小家庭”飞从地球上看,银河就像一条横跨天空的星星之河。下面,我们再来仔细地看一看银河,想一想:你要对银河提什么问题?(播放银河的录像)
3、现在,小朋友一定有很多很多问题要问银河,你们能学着丁丁的样子问一问吗?可菌(出示课文句式)“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________?有没有__________?”
〈1〉试着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试着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3)全班交流(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
如果学生提到了牛郎织女星,老师可相机播放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录像片断让学生具体感知。
六、思维拓展学会运用
刚才,小朋友向银河问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问得很好!那么,有谁能像丁丁一样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连成一首小诗,那你就是小诗人啦!谁愿意来试试?(出示句式: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
老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来尝试运用,如果班级里有学生能做到这一点老师就应该及时表扬,树立榜样。)
七、布置作业: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选自己最喜欢的两个小节背一背
(播放音乐结束教学)
小学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以上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师声问好
2、发声练习:进行气息训练------做数冬瓜的游戏。
二、唱一唱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三、感授新课
1、练习曲谱
1)第一乐句、65|3?5|132|
2)第二乐句、35|66?6|53|2-|2032|
3)第三乐句、32|17|615|
4)最后、12|33?3|33325|1-|
5)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2、练习歌词
1)《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2)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3)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4)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
5)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6)听音乐
第一遍:边听音乐边打拍子。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乐曲的韵味,能轻轻跟唱。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含义,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3、学唱歌曲
1)先学生自学歌曲,跟琴轻唱歌曲。
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
2)再轻轻跟唱。
3)要求:
A:能唱准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声准确表达歌曲中的连音和断音,次听音乐,进行比较。
4、巩固练习
1)分组来演唱。2)分领唱齐唱进行表演。
四、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9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淘气的春风娃娃对着云儿使劲儿的吹,使得春雨沙沙地下。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什么原因,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争论起来。下面请几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让我们从文中找出答案。(读后进行鼓励性评价)谁来说说它们争论的原因?(它们为春雨的色彩而争论)教师板书课题:春雨的色彩。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书。
二、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春雨的特点:
⑴ 请同学们看屏幕,说说春雨的特点是什么?(小而密)
⑵ 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春雨的特点,练习朗读。
请同学读,读后评价。
⑶ 听老师读,“春雨沙沙,沙沙,沙沙……”选择正确的读法。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2、抓住“争论”一词,结合下文来学习体会其含义:
⑴ 咦,小鸟们在干什么?请你在书中找到小鸟们的对话,自己读一读。
⑵ 你喜欢哪只小鸟?把它的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读,教师板书:
小白鸽无色的
小燕子绿色的
春雨的色彩
小麻雀红色的
小黄莺黄色的
⑶ 请你在小组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读一读。
⑷ 请小组内的同学们分角色戴上头饰,汇报朗读。
⑸ 小鸟们对春雨的色彩看法不一,都认为自己说的对,所以争论得很激烈,你们觉得刚才那组同学读得怎样?
⑹ 请你感悟当时小鸟们的心情,读出小鸟们争论时说话的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辅助朗读。
⑺ 再请一组同学戴上头饰加上动作,汇报朗读。
⑻ 请同学说一说“争论”是什么意思?教师随机点拨。
⑼ 听了它们的争论,不知你们觉得谁说的.有道理。
⑽ 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请同学到屏幕前点击电脑,讲明理由。
(如,学生认为小白鸽说的对,可根据生活经验所知。小麻雀、小燕子、小黄莺为什么会认为春雨有不同的色彩呢?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可以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点拨。
3、小雨不停地下,小鸟们的争论引来了其它的鸟儿也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屏幕上出现学生常见的鸟类,如:孔雀、啄木鸟、仙鹤、大雁等。
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鸟类说说你眼中的春雨的色彩。让学生感悟平时所见到的春天色彩的美丽。
4、春雨不停地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是怎样说的:
⑴ 放录音,听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⑵ 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思考:春雨为什么下得更欢了。
⑶ 体会“沙沙沙”的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读“沙沙沙”时,语气要逐渐加强有力。
⑷ 理解句子“我本身是无色的,可是我能给春天送来美丽的色彩”的意思。
(教师点拨:植物的生长与春雨有关,在春雨的滋润下,植物吐绿,花儿盛开,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春雨的色彩是美丽的。)
三、选择性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春天的美景。
3、和父母一起到公园去寻找春的色彩。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9个新词,认识新部首“衣字底”“竹字头”。
2.看懂图意,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有关句式,感知句子辅助成分。
2.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思;初步认识拟人的修辞法(把浪花当作人)。
教学思路: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用具:
彩色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看到过浪花吗?在沙滩上拣过贝壳吗?有一位小朋友在沙滩上玩耍,看到了海边的浪花(板书课题),可好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齐读课题:20、浪花)
二、指导看图。
1.整体看图:从近到远图上画了些什么?(小女孩坐在沙滩上、光着脚丫在玩耍。还可以看到:篮子、贝壳、浪花、海面、船、海鸟、云等)理解“沙滩”意思。
2.仔细观察,展开现象:浪花是什么样?想象一下浪花卷上沙滩或退回大海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轻松、走、悄悄、哗哗哗、唱着、笑着、跑……)
3.观察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4.再看看小姑娘身边的小篮子装些什么?想象一下小姑娘拣贝壳、捉小虾的情景?
5.把以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拣贝壳、捉小虾。浪花哗哗地卷来了,小姑娘坐在沙滩上,浪花冲着小姑娘的脚丫,逗得她哈哈大笑。浪花退下去了,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还有活蹦乱跳的小虾。小姑娘拣啊、捉啊,拣得满满的一篮子,她高兴极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
三、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卡片:浪、贝、壳、篮、步、次、悄、虾、唱、装。
3.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有几个句子?
4.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5.教师范读课文。
四、结合看图,再读课文,读懂句子。
1.学生自学。
(1)图文印证,读懂句子。
(2)标出句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你读懂了哪些句子,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哪部分内容?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为什么说浪花是“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理解:
(1)浪花迈着步子。
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
(2)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比较,后一句更让我们感到浪花是那么顽皮淘气。
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时,让学生观察图上小姑娘的表情,体会浪花给“我”带来的欢乐。“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才”是说浪花笑够了,逗够了,顽皮够了;“跑”是讲浪花退回去的速度,“家”这里指大海)
4.小组齐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为什么说“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捧来”在这是什么意思?(课文把浪花涌来的声音说成是浪花的唱、笑,进一步表达了我的欢快心情。“捧”是用手托的意思。“雪白的”“青青的”是写贝壳和小虾的颜色。“装不下啦”是说贝壳和小虾很多)
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沙滩上景美情也美。景:蓝色的大海,黄色的沙滩,白色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情:轻轻、笑、唱、捧。情和景的结合组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
5.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让学生体会小浪花的可爱,大海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语调要欢快、流畅,表达一种兴奋的心情。
2.听老师配音范读。(海浪声)
3.想象小姑娘的心情,再读课文。
4.全班同学配音齐读。
六、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10
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 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 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 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 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天马
构思奇妙 后蹄踏飞燕 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平衡
小学语文教案 11
一、指导思想:
《观潮》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
远程教学软件、电视电脑、录像带。
五、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师生互动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放课件(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伟。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情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师生互动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
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b.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
小学语文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品读句子,从文中优美的语句中感悟琴声的美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教师板书课题,导:琴声美妙悦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弹琴姑娘》。
2、 学生齐读题目,教师强调“琴”字书写。
3、 导入: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呢?她弹出的琴声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新要求:掌握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然后强调要点。字音:“滞”是卷舌音;“锲”读“qiè”,不能读成“qì”;“券”读“quàn”,不能读作“juàn”。
3、 学生再读生字新词,读中巩固、积累。
4、 指名反馈: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
(学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5、 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凑读一读这一词语。
6、 师:对于作者来说,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7、 找出相关词语。教师出示:( )的琴声
8、 集体反馈,教师填词,并指导学生读一读。(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
9、 教师小结:是呀,多么美好的琴声啊!对作者来说它悠扬而熟悉,还有甜味儿,像夜莺、流水般,让人觉得安慰、亲切、优美、轻松。
10、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围绕弹琴姑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三、想像画面,感悟琴声
1、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幅将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
(1)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语段。
生:“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在……”,用排比句式将春雨和琴声描写融为一体,雨声与琴声交织出美妙的音乐。谁再来读?
生:“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仍然不断的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像边钦佩这弹琴人。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恬静呢?
生:“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为清明…………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读出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
生:“冬天的寒夜,…………”
师: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请同学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师小结: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
3、指名反馈:读了这些语句,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
5、教师总结:同学们,作者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这一部分通过:“我”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就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6、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谈一谈本节课学习的感悟。
2、教师小结:同学,这节课的学习真是美的享受,我们读到了许多生动、优美的句子,似乎看到了四季优美的景色,仿佛听到了弹琴姑娘手下飞出来的悠扬的琴声。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13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停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求自得,拥有一份相对独立的读书权。我们此刻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人性。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正是能体现上述理念的一个好例子。
[教学创意]
简化教学线条,优化教学资料,美化教学手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习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
3、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说学法;文本扩展法;
学法:合作式学习;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在诵读中体会文章主旨。
2、联系自身经历、见闻,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用心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影子”的象征好处。
[教学活动]
1、朗读活动;
2、品读活动;
3、探究合作活动;
4、感悟活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环境]
1、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建立了人生观、世界观。对人生有了初步的理解,经过联系生活,着重培养阅读各类文章的潜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资料,对学生的内心有了必须的影响,初一学生具有单纯、活泼的特点,班级已初步构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初一的学生,一般对童话比较感兴趣,教师如果引导适当,容易激起学生想像思维的火花。所以本文的教学设计多为学生活动,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笔的过程中得到潜力的培养和美的熏陶。对于不善于表达和不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采取鼓励、理解的语态,鼓励这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忙,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2、课程分析:现代教学观念主要是“以人为本”,在不否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教学更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个性是强调学生探究、合作潜力的培养,从这个好处上说,新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
3、教材分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课,作者运用童话的形式,讲述了盲孩子在影子的陪伴下重见光明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的歌颂和赞美。通过学习本文,能够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到爱能带来光明,爱能呵护人成长,爱是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每当我们从睡梦中醒来,睁开眼就会看见一个美丽的世界,谁能描绘你所见到的景物?
生:看见火红的太阳,白色的云朵,蔚蓝的天空;
生:在早晨上学的途中看见川流不息的人群。
师:同学们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同学有没有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蒙上你的双眼,你会看见什么?
生:什么也看不见。
生:一片黑暗。
师:但盲孩子却能看见光明,看见世界,你信吗?
生:不信。
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金波的童话世界,走近盲孩子,看看他是怎样看见世界、看见光明的。(教师板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采用比较游戏,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渗透“利用环境学习”的设计思想)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先看阅读提示,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诵读文章,看一看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生: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和萤火虫的帮忙下,看见了世界,看见了光明;影子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了解文章资料,对于不认识或读不准的生字词能够求助字典,也能够求助同学,还能够求助老师的帮忙。)
三、精读选段,品味语言
师:把文章中触动你心灵的字、词、句子或使你感悟最深的段落找出来。
生:“静静”、“轻轻”、“踉踉跄跄”、“跌跌爬爬”超多运用叠词,不仅仅描述情态逼真,而且舒缓语气,琅琅上口。
生:由于主人公是一个盲人,只能凭借他的听觉来感受环境。所以作者多从听觉描述盲孩子感受到的自然美:“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生:当盲孩子渐渐恢复视觉时,着重写了视觉和色彩:“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
师:美的意境是由美的语言组成的。同学们能否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生:分主角朗读。(配乐)
[透过品味语言,分主角朗读,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文章中语言的魅力]
四、探究合作,研读课文
师:(多媒体出示探究问题)
1、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情绪变化?
2、是什么使盲孩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一个问题。开始“他的日子很寂寞。”之后“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当他看到萤火虫时,感叹说:“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当他的眼睛复明之后,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二个问题。是影子的爱使盲孩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
(前后桌几个人一组,讨论研究,学生情绪十分热烈)
师:关于课文的主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下面两种说法,你能同意吗?你还有别的看法吗?简要说说理由。(师出示多媒体)
1、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就应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完美。
2、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生:(讨论后回答)我们同意第一种看法。我们就应关爱弱者,并且第一种理解较贴近童话的整体资料。
生:我们同意第二种。爱是相互的,关爱他人也就是关爱自己。
生:我们觉得这两种理解都对,都有道理。
生:我们不同意以上两种理解。我们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不就应是畏惧困难,就应迎难而上,为着自己的理想目标执着奋斗。
(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畅谈自己的新的认识和体会,气氛简单热烈,课堂学习到达高潮)
五、文本拓展,提高潜力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得都有道理,爱无处不在。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没有双腿,却能够走出一条顽强不屈的路;没有双耳,却能听见世间的天籁;没有双眼,却能看见世间的光明。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生:(畅所欲言)抗洪抢险中战士和百姓的鱼水深情是一种爱;防治“非典”中白衣天使无私的奉献是一种爱;保护地球,保护绿色大自然,这是一种爱;捐助失学儿童,重返学习乐园,这也是一种爱。
师:学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也许对爱开始了思考或有了新的思索。请同学们把对爱的感悟写在发下的心形的纸上(老师边布置,边发心形纸),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学生很兴奋,也很活跃,也有些紧张,接过心形纸,稍加思索,便开始写)。
师:写完的同学四人为一组或八人为一组,自由组合,把你们手中的心形组成一种图案,拼贴到黑板上。(学生拼贴心形纸,图案异彩纷呈,同时配乐《爱的奉献》,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师:请每一组同学派一名代表解说一下图案的含义。
生:我们拼的图案是“爱心快车”,让我们的爱心快车驶向全国各地,让爱心遍布每一个角落。
生:我们拼的是“爱心萝卜”,让爱心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生:我们拼的是“三口之家”,父母的心托起孩子的心。
生:我们拼的是英文字母“LOVE”,我们对每个人都要有爱心。
生:我们拼的是一朵花,让56个民族共献爱心,共同装扮祖国大花园。
师:同学们拼的太好了,说得也很精彩。
(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自由组合,给学生的互相学习带给了机会;再透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师: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让我们意犹未尽,心有遗憾。为了弥补我们心中这份遗憾,让我们把爱心活动延伸到课外。(出示多媒体)
1、爱表演的你,能够与你的爸爸、妈妈演一演这个课本剧;
2、爱诵读的你,能够背一背你最喜欢的有关爱的句子,与其他同学进行文学交流;
3、爱唱歌的你,能够唱一唱爱的歌曲;
4、爱制作的你,能够把爱的祝愿制成贺卡,送给你的朋友;
5、爱写作的你,能够创设一个曲折情节,用美的语言,以人间最美的情感为话题完成一篇小练笔。
(对于基础不同、潜力不同、兴趣不同、爱好不同的学生个体,采用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式的作业,使每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师小结]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堂课我们体会到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纯真的爱,这爱是山间清澈的小溪,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明天将变得更加完美。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互助的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让学生学得有序、有理、有利;让学生在获得了自主后,不因过度自由而吃不饱,真正能放开手脚,发挥潜能,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钻研兴趣,提高钻研潜力,获得真知!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悟,站在语文的人文性的高度让学生蹲下身观察生活,踮起脚品味文学。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个命题,在每一节课得到体现。
小学语文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原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关草原的资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们随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大草原,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自独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以轮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时注意正因及把长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自由结成学习伙伴,去游览美丽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马光滑,在美景中要仔细观赏。游览后向大家汇
(1)你们觉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为什么?
(2)选一种恰当的汇报方式介绍自己的感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读、画画、唱歌、吟诗等)
三、汇报交流
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汇报给大家吧。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引导
(1)“在天底下,一笔千里,而并不茫茫。”(可联系《敕勒歌》)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崔色预留,轻轻流入云际。”(可厨师草原风光图画两幅,一幅为大写意画,一幅为工笔画。请学生辩别那幅画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四、品味语言
1、看得出,同学们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1段,并把你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品味品味。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赏读。
2、学生自由读,说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注意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1段。
4、抄写第1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1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
3、能感悟人们喜获丰收的高兴心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游戏法、竞赛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柿子、红灯笼、红叶、生字卡(柿子卡)。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柿子),小朋友瞧瞧这是什么呀?(相机板书:柿子,并教学“柿”。)
2、喜欢吃柿子吗?它的'味道怎样?仔细看看,你觉得它像什么?(相机板书:红灯笼,学习“笼”。)
3、今天我们要学习11课。柿子。请小朋友打开书56页。
二、学习韵文。
1、生自由试读,画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教师纠正发音。
3、师范读,注意听记自己不认识的字。
4、师领读,生跟读。
5、四人小组内组长带读,学生轮读。
6、小组展示读。
7、齐读。
8、出示“我和爷爷收柿子,笑脸映得红彤彤。”看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生字。
1、学习“棵”。
1)生试读——师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2)你是怎样记住“棵”的?
3)你能用“棵”说一个词吗?
2、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生字。
学习“许多”时,让学生区别几根粉笔与几十根粉笔,进一步理解“许多”。
学习“落”时,可让学生自己表演红叶落下来。
三、活动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齐读字卡。
2、猜字游戏。
3、摘柿子游戏。
奖一个红柿子(卡片)。
4、小组竞赛,夺星大战。
出示词语卡,贴在黑板上,会用哪个词说话便摘下哪个卡片,读出这把生字卡片(柿子卡),贴在柿子树上,(字朝里),让小朋友摘柿子。摘下来后要带大家读生字,组词语。读得好,个词语,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说得好,就给哪组加画五角星。比比哪组的星多。
小学语文教案 16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X?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X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X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X水鸟。青天:蓝X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X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X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X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X图的作用。课文中的X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X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X图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 1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礼貌待人的名言和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漫谈礼貌。
1、板书“礼貌”,谈谈你对“礼貌”的认识。
(板书过程中相机指导“貌”的书写)
2、大家谈了对礼貌的看法,我们课本上也“谈”了,(板书:谈)让我们一起来看谈了什么,怎么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讲了哪几个故事,读完后,再想想,关于“礼貌”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4、读课文新词、难句。
咳嗽纠纷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彬彬有礼
安慰师傅减少矛盾思想情操文化修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5、点名检查自读情况,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重点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重点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3、学生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句,温习巩固。
1、听写词语。
彬彬有礼岳飞暖人心“冒失鬼”讨人嫌
避免纠纷减少矛盾安慰师傅
2、师巡回了解学生听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字词的点拨、反馈。
(如:慰、嫌的书写指导以及“师傅”和“师父”的书写区别)
二、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看看课文围绕着“礼貌”讲了哪几个故事?)
三、精读故事,领悟礼貌。
(一)精读感悟故事一。
1、整体读。
(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读读《说岳全传》中的一个故事。)
2、知故事:指导对话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1)抓“吼”指导朗读牛皋的话。
(2)评价:眼前看见了怎样的牛皋?这时候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3)引读:所以老人—
(4)同法读评岳飞的言行。
3、明道理。
(1)通过岳飞和牛皋的不同表现,联系我校校本课程《弟子规》进
行诵读。(这正如《弟子规》所说的:)
(2)古人有训,大家也感受到了。这正如俗语所说:“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相机理解“俗语”)
4、小结课文用事例来说理的表达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二)举一反三,读悟故事二、故事三。
(我们继续往下读,看看下面的两个故事讲了怎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1、精读感悟故事二。
(1)整体读。
(2)知故事:
重点指导朗读、评价小朋友道歉的话“对不起,把您的裙子弄脏了。”(象不象小朋友的道歉?)
(3)明道理:
小朋友用他的行动和语言取得了女青年的原谅,这是因为小朋
友做到了—(礼貌待人)。引读:因为礼貌待人所以、、、;所以说礼貌待人可以、、、。
2、精读感悟故事三。
(1)整体读。
(2)知故事:重点指导朗读、评价总理安慰朱师傅的话。感受总理
语言的文雅、和气、宽容。
(3)明道理。
(4)质疑解疑。结合生活例子理解“思想情操、文化修养”。
3、总结感受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四、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我们都学完了。它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三个小故事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五自然段。
2、交流中心句: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板书:礼貌待人优良传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齐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的意思。
4、理解礼貌待人的作用。(板书:和谐美好)
5、依据板书,背诵第一、五自然段,把道理记在脑子里。
五、师生互动,交流“礼貌”。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收集到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还可以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礼貌的感受。)
1、学生生交流古今中外关于礼貌的古训、名言、俗语、格言或自己的感受。
2、教师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古训、名言等。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作者:松苏内吉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作者: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作者:孟德斯鸠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作者:冈察尔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
六、读写结合,活学活用。
写一个与课文礼貌故事结构相似,关于礼貌待人一个礼貌小故事,一个礼貌小道理的小练笔。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4-5段。
2、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技》。(板题:口技)
(过渡语)我们将如何学习这课文呢?请看: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4-5段。
2、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好,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译讲课文)。
(一)先学。
1、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准备译讲课文第4-5段。请看:
2、投影出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个句子。
3、学生自学,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机。)
(二)后教。
1、(过渡语)下面,请大家对照译讲方法译讲课文4-5段。
2、指名译讲: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如还不对,老师更正,并分类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3、质疑问难。
(1)过渡语: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鼓励不懂的同学举手提出疑问,大家给予帮助。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学习描写方法)。
(一)先学。
1、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都能把全文正确地翻译了。那我们现在又来继续自学,请看自学指导(投影显示),同学们,看全文并思考为了写口技艺人的“善”,作者是如何生动地描写的?6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回答得最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机。)
(二)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2、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3、教师则边听学生的回答边适时、引导并板书。
五、当堂训练:
1、师:同学们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正确译讲了,下面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第4-5段。
2、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读,准备抽背。
3、学生齐背第4-5段。
4、互背。
5、指名背。
小学语文教案 18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在大海中获得的快乐以及对大海的热爱。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能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感情朗读,边读文边想象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景。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通过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想象课文中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情景,从而感受到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海滨风光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想象一下孩子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的场景,他们是多么快乐呀!你想知道他们和大海亲密接触的方式吗?(教师板书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整篇文章。
2.查字典理解“珍藏”等生字词的意思。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的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准了吗?句子是否通顺?
2.自由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出海”。
四、学习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边读边想象孩子们是怎样在海浪上踩着沙子的?画出相关句子。
2.让学生回答,教师则提供句子,并指导学生如何想象画面。
句子为:
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让学生自己读出这句话,想象这个画面。
4.小组交流,并全班反馈。
5.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让他们能够读出孩子们心中的喜悦,以及大海带给孩子们的欢乐。
六、引导学生读出海浪的可爱与顽皮,体会作者的表达能力
七、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感受到了孩子们在海边踏浪的乐趣。
2.一起朗读第一自然段。
3.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下面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二至四自然段
1.自由阅读第二至四自然段,多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思考哪些部分引起了你的兴趣。
2.小组讨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内容。
3.与全班分享。
a.堆沙堡:在沙滩上,孩子们如何寻找乐趣?
指导正确认读。
他们除了堆沙堡,还做了什么?
b.拾贝壳:孩子们想了解大海还想做什么?
4.全班朗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回归主题
1.全班朗读整篇文章。
2.你知道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吗?
3.教师总结: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神秘,孩子们在其中嬉戏玩耍,感到无比幸福。
四、练笔
用课文中的相关词句写句子
板书
小孩子与大海
踏浪
堆沙堡
乐趣
拾贝壳
看船出航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小学教案06-21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6-2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 小学教案语文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