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

时间:2023-11-27 07:13:40 七年级历史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1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新版七下第二单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建立以及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学情分析

  初中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此外,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基于学生心理年龄和思维特点,并根据他们已习得的历史知识,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者和被学习者,拓宽学习的空间,给予更多的表达机会,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与辨证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识读相关地图,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影响的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从发展学生认识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角度考虑,准备采用自主展评式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具体说本节课由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前端学习;探究展评;畅谈心得.

  教学重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和影响教学准备导学案、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了八十多个朝代。同学们知道一个新的朝代的建立有哪些方式?

  打天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有一个人,他兵不血刃,在不到5天的时间里,就黄袍加身。被人戏称为历史上最轻松的开国皇帝。你们知道这是哪一位皇帝吗?

  展示:赵匡胤图像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唐宗宋祖”的诗句,说的就是赵匡胤,想必他在政治上也是很有建树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北宋的政治。揭示课题第6课北宋的政治

  回忆以往朝代建立的方式并回答

  个别回答

  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前端学习,读图识史

  【一、披上黄袍得天下】

  前端学习展示:北宋的建立和统一预习检测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和他的继任者开始南征北战,国家形势出现了巨大变化。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从图中读历史。(展示:五代十国(前期、后期)和北宋形势图)

  观察比较五代十国和北宋的形势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

  展示:图册P62《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再来看完整的北宋时期形势图,请问北宋是否实现真正统一?当时有哪些政权与北宋并立?

  归纳:北宋的确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部分地区。但在宋朝的北方、西北、西南等地区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政权与之并立,北宋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小组核对答案,展示评价

  个别回答

  七嘴八舌

  师生归纳,共同得出结论

  巩固探索知识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方法

  通过比较地图,得出历史结论三史料阅读,合作探究

  【二、扛起江山治天下】

  宋太祖黄袍加身,轻松地做上了皇帝,但他当政之初却烦恼重重,晚上失眠,睡不着觉。他烦恼什么呢?我们来看一段史料:展示:史料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阅读史料获取信息,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唐末藩镇割据,武将飞扬跋扈,最终导致唐朝覆灭。太祖担心自己亲手建立的国家也会如此。因而担心伤神。权衡之下,太祖宴请了自己的手下武将们来喝酒,于是就有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请一个学生讲讲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我们再回到史料中,针对太祖的担忧,赵普为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决“君弱臣强”问题的措施?

  宋太祖是怎样“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

  探究1:阅读教材P29-30,找出宋太祖在以下方面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方面措施内容

  收兵权(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定期换防;夺臣权(行政)中央:削弱相权;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设通判分知州权力;制财权(财政)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文化发展科举制。

  补充宋代科举制的录取情况,提问:宋代科举制有什么新发展?

  补充材料: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

  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如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朱熹、包拯、寇准等。 ——出自360百科

  根据材料,思考宋朝改革科举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宋朝科举制使得文风得到了提高,五代十国时期是否如此呢?

  出示材料:

  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毛笔,代指士人),焉足用哉! ——《旧五代史》

  个别回答

  请学生讲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个别回答做好笔记

  学生先小组交流,后全班展评

  个别回答

  阅读材料

  根据材料回

  答

  阅读材料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提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朝童谣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朝谚语

  提问:三个材料说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追问:同学们能否从刚才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找到重文轻武的表现?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重文轻武是北宋政治最明显的特征。

  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有没有取得成效呢?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是以天下晏然(安宁),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内乱),此制兵得其道也。——(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提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作用?

  【埋下祸根危天下】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北宋灭亡的标志),虏骑(少数民族骑兵)所过,莫不溃散。——(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合作探究2: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找找,哪些政策出了问题?出了什么问题?连线题巩固。个别回答

  个别回答

  阅读材料

  学生个别回

  答

  学生先小组

  交流,后全班

  展评

  派代表上台

  练习

  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浅谈感悟,拓展提升

  【你辩我论】

  材料四:“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如果这是宋史3》

  正方:北宋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反方:北宋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

  (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科技等方面

  找证据。)

  完成板书,排列顺序。(陈桥兵变北宋建立吸取教训加强皇权重文轻武积贫积弱)

  总结: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辩论的,宋朝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擦拭开历史的尘埃,我们还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宋,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前行。

  思考并个别

  发言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的能力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2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赵匡胤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长远地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小故事: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最精锐的一支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做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后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

  这段历史向来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演变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

  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2.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提示: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所以他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4.根据材料说说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提示:

  (1)军事方面:皇帝直接统辖禁军;设枢密院和三衙掌管军务,枢密院有权调兵,无权领兵,三衙有领兵权力,却无调度之权;“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局面;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致使对外防守空虚无力,这也是北宋积贫积弱的重要原因。

  (2)行政方面:削弱宰相权力,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主要派文臣担任知州等。

  (3)财政、司法方面:设置转运使;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5.教师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五代十国

  北宋

  军权

  有大军指挥调度权

  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财权

  拥有辖区的财政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

  民权

  拥有辖区的民政处理权力

  下派文官做知州和通判,掌管民政、司法

  人事

  调度

  可以自主任命下面官员

  人事调度权全部归属中央

  目标导学三:重文轻武的时代

  1.史料解读。

  材料: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其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答案提示:

  (1)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

  (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3)遇有战事,也由文官挂帅出征。

  (4)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

  3.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4.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说说由此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5.重文轻武政策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

  (1)积极影响: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消极影响: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6.史料解读。

  材料: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的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得上宋代水平。

  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也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7.读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利有弊,这启发我们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案提示:

  (1)状况:宋朝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原则:

  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

  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局部地区战火不断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三、课堂总结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代。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为重文轻武,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状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宋朝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重点是识记宋太祖采取的措施,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在本课中,以材料为突破口,重在突出宋朝采取的那些集权措施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果,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启示。因为本课采用了强烈的材料对比,为学生创设了可思考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宋朝强与弱的反差,使其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误区,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3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2.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3.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

  【学习重点】

  宋太祖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学习难点】

  宋太祖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年,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为东京,作为都城。赵匡胤就是。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按照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

  (1)解除禁军将领的,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之权。

  (2)在中央,采取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实施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权力。

  (3)取消节度使的权力,在地方设置,把地方财赋收归。

  4.宋朝把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加强。

  5.为防止唐末以来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掌握军政大权。

  6.后继的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的格局逐渐形成。

  7.宋朝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了,增加,提高进士地位。

  8.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风气,有利于和社会的安定。

  二、合作探究

  清朝学者赵翼曾写诗评议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他评价的.就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请你说说北宋建立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

  三、练习巩固

  1.北宋的建立者是( )

  A.杨坚B.朱温C.赵匡胤D.赵构

  2.北宋的都城是( )

  A.长安B.开封C.洛阳D.灵武

  3.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下列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4.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 )

  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宰相

  5.宋朝有意开始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的封建帝王是( )

  A.宋太祖B.唐太宗C.宋钦宗D.宋高宗

  6.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高宗D.宋仁宗

  7.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这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上(宋太祖)曰:“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体现了宋太祖在军事方面的哪一项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2)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的政策,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960赵匡胤陈桥驿开封北宋宋太祖2.先南后北3.(1)兵权发兵(2)分化事权文臣三年一换通判(3)收税转运使中央4.中央集权皇权5.武将文臣6.宋太宗文臣统兵7.科举制科举取士名额8.尚武轻文政权的稳固

  二、

  (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3)经济上: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三、1.C 2.B 3.A 4.C 5.A 6.B 7.B

  8.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解决武将专权的积弊。

  (2)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相关文章:

历史教案-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08-17

初中历史下册教案01-06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01-03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01-05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01-04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04-26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01-10

初中历史下册教案(7篇)01-08

初中历史下册教案7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