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评判,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设计特色】
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情感,把他们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带进穷人的生活中。在这种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与穷人展开对话,在对话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体验作者语言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播放风声、雷声、雨声、波涛轰鸣声、嘶哑的钟声,学生静静地感受。师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沉静在对课件创设的情景的种种猜测中。
教师谈话:是啊,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夜晚,几家穷人之间发生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穷人。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读通课文,读懂词句,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初读收获,提出初读中遇到的困难,讨论解决。
三、细读感悟
过渡语:咱们再读课文,仔细揣摩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走进穷人的生活,与他们交流谈心,感受他们的感受。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段,朗读体会,把自己想对穷人说的话以点评的形式写在相应的'地方。
组织交流,鼓励学生自选语段,自选形式,置身于故事中,与课文中的几位穷人面对面对话,矛盾桑娜的矛盾,担心渔夫的担心,伤心西蒙的伤心……
交流中随机进行朗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感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散文。从美学的角度看:全文结构完整统一,段层错落有序;内容丰富充实,更富于变化;语言有韵律有气势,瑰丽动人。因此,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鉴美的能力。
这篇课文共七个自然段,按火烧云变化来安排材料的。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写火烧云上来时,天空中的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都改变了颜色。
第二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在不断变化着。
第三段写火烧云下去了。
全文紧紧抓住“变”来写的。
首先写出火烧云上来时,它的霞光使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子……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了本来的色彩,染上了一层神秘的颜色。抓住了五个“变”字,可以使学生理解晚饭过后人们看到“火烧云上来了”那种惊喜的心情,体味老人“笑盈盈地看着他的小猪”以及乘凉人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那开心的祝愿话的情感。从而感受到是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活的情趣。
接着写了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变化之快、变化之多,是火烧云的特点。
课文第三段用了“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了变化快,又暗示了色彩繁多。这四个“一会儿”构成一组排比句,可见天空颜色变化气势壮观,令人陶醉。课文中使用了三种方法表现色彩的繁多:“红彤彤”“金灿灿”突出了“烧”时色彩的光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色彩的融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以拟物的方法,更生动、更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中的色彩在天空中都有。学习这一段时,抓住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想象,可以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瑰丽,激发学生的情感。
课文第四至第七段写火烧云形状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马是跪着的”,“那条狗十分凶猛”,“一头大狮子……也是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这些描写将火烧云如马、如狗、如狮的形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一会儿……变模糊了”,“忽然……也不见了”,“接着……看不到了”这些词句,反映了“马”、“狗”、“狮”变化匆匆,来无踪去无影的特点。
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这一拟人句说明了火烧云好像在故意逗弄孩子们,也表现了孩子们对变化莫测的火烧云迷恋的情感。课文最后一句“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做为全文的结尾,与开头一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形成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同时也再一次显示了火烧云变化的'神速,说明了火烧云是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它留给人们的是欢乐与美好,迷恋与向往。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品味句子的意思,体味思想情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1.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这是一句开心的祝愿话。老人的胡子是银白的,在火烧云霞光的照射下,变成了金黄的,长金胡子的人是没有的,乘凉人用这句话表示对老人的美好祝福,充满了幽默与风趣,也表现了乘凉人喜悦心情。
2.“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句话一连用了四个“半”,不是表示左一半为紫,右一半为黄,也不是二分之一的紫,二分之一的黄,而是“紫”与“黄”,“灰”与“百合”色的混合体。其中紫色与黄色的多与少,浓与淡,又可以形成许许多多的新调合的色彩。由此可见火烧云颜色变化很多。
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这句话中的“恍恍惚惚”是模糊不清,看得不真切的意思。天空恍恍惚惚的,是太阳落下去了,火烧云就要消失了的缘故。正因为如此,所以火烧云的形状是模糊的,既像这个,又像那个,这全凭人们的想象。然而这种自然现象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又是瞬息万变的,因此是似像非像的,很快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部分词语的意思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笑盈盈:盈,充满。脸上充满了笑容。课文指喂猪的老头儿看见自己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那种高兴喜悦的样子。
恍恍惚惚:看不真切,模糊不清。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课文指日落时的云霞。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1.理清作者成文的思路,了解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学习本文的重难点之一。
课文分三大段:
第一大段(1—2自然段)讲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第二大段(3—6自然段)讲火烧云变化着。其中第三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变化快、变化多。第四、五、六自然段讲火烧云形状变化快、变化多。
第三大段(第7自然段)讲一会儿火烧云下去了。
课文第二自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是承接上文,点出这个火烧云是傍晚时的,太阳西落,首先照红了西边的天空,然后蔓延到东边。“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半句既点明了什么是火烧云,又引起下文,具体写天空中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重点分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帮助学生分段。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语言训练,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读好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的描写,感受其声势之壮观,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读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的观察,合理的描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住课文中三个反问句,进行研读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分号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朗读课文,读熟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灰椋鸟产生兴趣的。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灰椋鸟图片
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你觉得这鸟这么样?
(灰椋鸟实在是一种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小鸟,看起来一点也不漂亮。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它却别有一番趣味,同样给人带来了很多愉快的感受。)
2、板书课题:15、灰椋鸟
其实作者一开始,也不觉得灰椋鸟有多好看,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象,再也忍不住了,便和同伴来到林场,观赏灰椋鸟归林的情景。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着作者去欣赏一番。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把课文读通顺,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边读边想,课文重点写了那些情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检查自学情况(含课前预习)
(1)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生字词语。并进行词义的质疑。
杉树 地毯 槐树 栖息 熟悉 扑棱棱 深涧
灰椋鸟 翘首遥望 互相应和
郁郁葱葱 排空而至 浩浩荡荡 翩翩起舞 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课文中的长句很多,指导读好句子。
三、初步感知
1、交流: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和入林后情景的情景。)
2、找出这些描写,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3、课文除了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的情景,还交待了什么?
(交流,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课文段意。
一(1):写“我”决定去看看灰椋鸟。
二(2-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2-45)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师: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到底放了些什么,课文没有告诉我们,但是我想一定有很能吸引作者的东西,为什么呢?
(“再也忍不住了”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当时作者的内心吗?)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课堂作业
1、完成描红,抄写词语。
2、找近义词:
偶然( ) 等候( ) 翘首遥望( ) 盛大( ) 喧闹( ) 观赏( )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第二段,通过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有重点的细致描写灰椋鸟归林的情景的,感受其壮观读气势。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由衷的喜爱之情。
2、抓住课文中三个反问句,进行研读体会其表达的效果。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分号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作者对于灰椋鸟,一开始是怎么看的?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能换一种表达方式吗?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没什么好看的啊。”
两个句子,你觉得哪句更能够把作者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2、后来作者却要迫不及待地去看灰椋鸟,那么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林场的?
灰椋鸟归林的情景,作者写了三个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者小标题概括一下每一段的内容吗?
你喜欢那一段所描写的情景?多读几遍,并把你的感受下来。
2、讨论:
灰椋鸟开始归林――浩浩荡荡归林――叽叽啾啾联欢。
3、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我们看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忽然、翘首遥望――惊喜!)
4、灰椋鸟归林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灰椋鸟归林这一情景的?(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理解说明。)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1)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盘旋、陆续)
(2)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排空而至)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指导朗读,把浩浩荡荡的气势读出来。
(3)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多媒体出示: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和谐而热闹,充满亲情,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5、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安眠”在这里指什么?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出示: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朗读。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2)在作者的眼里,灰椋鸟曾经是: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此刻作者眼里的灰椋鸟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指名朗读。)
6、指导背诵第二段。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背诵。)
三、齐读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朗读,讨论:作者的感想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爱鸟!
感谢林场工人!
植树造林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的重点描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描述一下群鸟归林的情景。)
课文仅仅是在描写灰椋鸟,赞美灰椋鸟吗?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可见这是一个人工林场,是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林场工人为鸟儿营造了一个生活的乐园,这也正是他们(包括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鸟儿的热爱。)
五、课堂作业
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抄写句子:(自己喜欢的句子)
完成课后练习3。(组织讨论,体会观赏和观察的异同点,指导正确用词。)
板书设计:
26、灰椋鸟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 几分钟 排空而至 林场 鸟的乐园
百鸟争鸣 联欢会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流畅、灵性、扑闪、概念、弧线、飞翔、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鼓励学生用想象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教学环节】
一、角色转换,揭示课题
1、角色转换:
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的世界是怎样的。
2、导入揭题(板书:触摸春天)
3、由题设问:
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
4、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的感受。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安静)
三、自读自悟,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边读边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寻找小伙伴帮助解答。
2、全班交流,解决字词。
3、文中的盲童安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合作研读,深入体验
1、默读课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2、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根据学生发言指导学生深入体验情感:
⑴ 安静闻花香:
① 读句子。
② 说感受。
③ 朗读感悟。
相机板书:鼻子、闻、花香
⑵ 安静拢蝴蝶:
① 理解奇迹,为什么说是奇迹?
② 朗读体会安静此时的心情。
相机板书:双手、拢、蝴蝶
⑶ 安静放蝴蝶:
① 安静为什么放蝴蝶?
② 放蝴蝶的一瞬间,安静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③ 蝴蝶飞走了,安静仿佛看到了什么?
④ 朗读感悟。
相机板书:心灵想、弧线
五、品评人物,升华情感
1、再次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触摸的含义。
2、这时,你对安静又有了什么新的印象?
3、你想对安静说些什么?
相机板书:热爱生命、创造世界
六、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热爱生活
创造世界
一、设计意图
该板书设计统领全文,层层递进,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思想与内在联系,有梯度地呈现出盲童安静触摸春天的全过程。能够引导学生感悟安静的心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激励学生去触摸世界,创造世界。同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把握课文主旨。
二、使用步骤和方法
揭示课题时同时板书触摸春天,初知课文大意后找出文中的主人公安静,并贴安静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文中触摸春天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
在合作研读、深入体验的环节中,逐步体验安静分别用怎样的方式触摸春天。在课文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以及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句子中,首先引发学生思考:安静触摸到了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触摸到的?通过朗读,可以感受到安静是鼻子闻花香。此时,板书:鼻子、闻,并贴花的图片。紧接着,在第三自然段中,安静又触摸到了什么?她第二次触摸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到安静用双手拢蝴蝶后,相机板书:双手 拢,并贴蝴蝶的图片。最后则是本篇课文的重点,她第三次触摸到了什么?弧线通过什么方式触摸的?在安静放飞蝴蝶的`一瞬间上升为用心灵去触摸弧线,触摸春天。这时,让学生感悟到其实心灵就是安静的眼睛。在朗读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子时,主要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去感悟,去体会。
在课文的末尾,引导学生进行认识与感情的升华。安静虽然双目失明,但她用自己的其它感官在触摸春天,最主要的是她借助想象的翅膀,创造一个缤纷美丽的世界。这就是一个盲童的心灵世界。最后板书:热爱生命,创造世界。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1、说说书写时的注意
2、教师范写“柳、蜓”等字
3、学生每个生字写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两段,感受课文描绘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詹天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训练重点结合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复习运用本学期重点训练的阅读基本功,使学生通过本组四篇课文的学习,在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詹天佑》一文以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的姓名为题,重点写了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之一,即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课文从修筑京张铁路时的背景和艰苦的地理环境,说明了修筑京张铁路经历了许多艰难,詹天佑带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使得京张铁路提前峻工。赞扬了詹天佑爱国的思想和杰出的才能,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京张铁路在詹天佑的主持下提前两年竣工,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蔑视,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课文按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在具体叙述的段落里,又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的。
【教学目的要求】
根据大纲对本册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确定本课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点如下: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顺着作者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地理形势图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法选用】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体现重点训练项目,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将采用导读法,辅之以示图法、以读助讲法等进行教学。
【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通过“读──说──画──说”的学习方弄懂课文内容。
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两部分写作方法基本相同,可采用正迁移的方法,由扶到放,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教学程序】
一、整体再现课文内容
1、导语激趣:
1905年,当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时,些帝国主义国家极力阻挠、要挟、嘲笑,而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外宾对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这一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为什么会赞叹不已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詹天佑》。
(板书课题。)
2、回顾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从整体内容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矛盾处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石激起干层浪,达到了“愤”与“启”的'目的。
二、导读全文
1、学习第一段,抓中心句:
⑴ 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杰出、爱国
⑵ “杰出”是什么意思?
⑶ 詹天佑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2、抓思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学习第二至第四段,完成教学要求1、2。
⑴ 学习第二段:
① 提问: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的?
板书:
接受任务、修筑铁路、提前竣工
②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修筑京张铁路的?当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国际形势如何?板书:阻挠。
③ “阻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阻挠?怎样阻挠?
介绍时代背景,放地理形势图幻灯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当地的情况,突出能否修筑京张铁路是关系到民族荣辱的大事,从而体现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板书:要挟。
④ 把“要挟”放在句子中理解。
⑤ 当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时,国内外形势又是怎样?
指导理解“轻蔑”的意思,以及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
⑥ 面对帝国主义阻挠、要抉、嘲笑和复杂的地理条件,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充分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爱国)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蕴藏着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感悟到作者的措词之准确。
⑵ 学习第三段:
① 浏览第三段,并分层。板书: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② 学习“勘测线路”一层:
轻声读课文,思考: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并划出有关句子。
抓住“精密”一词,体会詹天佑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和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的工作作风,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抓住“一定”一词,用高昂的语调,坚定的语气,读出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强决心,进一步体现他的爱国精神。
③ 学习“开凿隧道”一层:
第一步:默读课文,思考:詹天佑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第二步:请学生说说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第三步:根据学生的理解,画出开凿隧道的草图,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画在玻璃板上。
第四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开凿隧道。
(通过读──说──画──说,层层深入,使学生理解了课文,从而突破了难点。)
④ 学习“设计线路”一层:
提示学生用“一读二画三演示”的方法学习本段。
一读:通过自读课文,理解本层的内容。
二画: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人字形”线路图。
三演示:让学生在黑板上边演示火车上山的路线,边解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理解了内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在参与中训练,训练中理解。
师述:詹天佑高度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就是在同当地自然环境的斗争中体现出来的。今后,我们在学习文章时,不但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弄清当地的情况才能对文章理解更透彻。
板书:
当时当地的情况。
本段的教学,首先以教材内容为凭借,在学习课文第一层时,就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学习。在学习第三层时,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其次,以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为中介,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一,在学习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两层时,以读为主,辅之以引导,理解遇到什么困难,采取怎样的办法去克服困难,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草图,实际操练,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其二,让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和“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表达方式,将有关内容表述出来,加强了表达能力。其三,采取换词比较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这样,既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又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⑶ 学习第四段:
①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说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板书:回击、争气。
② 如今,当游览中国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的铜像,看到京张铁路这一伟大工程,都会赞叹不已,他们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这样扩教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詹天佑确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三、回归整体,检查效果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教学反馈,检查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四、总结全文
詹天佑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毅然接受任务,他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他用自己杰出的才能和高度的智慧首创了世界绝无仅有的“人”字形线路,采用新方法开凿隧道,成功地修筑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在我国铁路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这不正是我国人民无穷智慧的佐证吗?有这样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光荣的名字──詹天佑。
【板书设计】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采取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其次,遵循了实践性与主体性教学原则,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与体会,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要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的任务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3、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4、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5、熟记成语,读读背背,作为积累。
6、说话:即兴演讲。
7、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一些语言故事的成语,熟记成语,读读背背。
拟订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练习1——5题。
教学过程:
一、用钢笔描红。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生齐读内容,要求读正确、通顺。
3、练写描红,师巡视指导。
二、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1、自由读内容,观察比较,两行读音有何不同?(小组之间可讨论讨论)
2、指名回答。
3、师小结:“不”字在前面的所有的词语中,如果后面是第四声的字,那“不”字就读第二声;若后面的字是其他三声,“不”字仍读本调第四声。
4、齐读词语,进一步体会。
5、交流“不”字声调变化的词语。
三、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成语是汉语宝库里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有多种来源。其中有一些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思考:找出这样的成语。
3、竞赛分组讨论。板书成语。
4、集体评议。
5、自由读成语。
6、摘抄成语。
四、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自由朗读句子,回答两个句子间有什么关系?
3、练习用关联词造句。
⑴指名口头造句,是评讲。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
【设计理念】
1、要让学生产生阅读体验,就得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
2、个性化阅读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
3、注重课内外的紧密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信信息的能力。
【设计思路】
“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以读见悟。”围绕“课文中描绘的哪些画面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这个话题,抓住课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或段落,引领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与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匹配、重组,从而建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再用融入了自己理解和情感的语言去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呈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认知。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对盲童的内心感受上升致对“道理”的理解。
2、教学难点:
体验盲童的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教学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3、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
闭着眼睛找座位,谈感受。(体会盲人的生活)
二、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完成练习:(先和同桌互说,再指名两位学生当众交流。)
请你用上“流连”、“穿梭”、“拢住”、“张望”等词语,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文中的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教师引言:
看来大家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离真正读懂一篇文章还有一段距离。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很深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想办法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媒体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含义很深的句子,并和你的同桌一起合作交流,想办法去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认真感悟,合作交流。)
三、研读课文,交流体会
1、谁来说说,你认为哪些词句的含义很深刻,为什么?
⑴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⑵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⑶ 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⑷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扣住重点词句,展开联想深入领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想名人,名言,故事,书籍;抓住原句反复沉吟,找出感悟……)
四、总结收获,体验情感
1、课件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请学生读一读,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思考:安静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她为什么能够创造自己的缤纷的世界。
(她闻到了花香,她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她感受什么是飞翔,她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大自然在她的心灵世界里,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她之所以能够创造自己自己的缤纷世界,是因为她爱生活,是因为她有一颗追求美的心灵。)
3、再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出示补充材料: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相片,教师随机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4、读过课文,读过这些材料,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或感悟?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或者你想对身边的朋友说些什么?请随着轻松的音乐,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所思所悟。
5、教师巡视,相机向全班推荐。
6、出示语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齐读。
五、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说:“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读后感想。
3、老师祝愿:愿同学们拥抱春天,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成为绚丽月季花园永远的主人,心中永留那份春光灿然。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导入新课。
1.放《刘三姐》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谈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谈)
对,这是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唱的一支歌,它传唱了近半个世纪,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电影《刘三姐》就是根据壮族民间故事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刘三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
2.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
第一件:莫怀仁的管家仗势要抢阿牛射中的野兔,刘三姐路见不平,用歌声大灭了管家的威风。
第二件事:是刘三姐用山歌揭穿了莫怀仁想霸占茶山的阴谋,莫怀仁恼羞成怒想用“提亲”的鬼主意陷害刘三姐,刘三姐提出要想结亲就对歌摆擂台。
第三件事:写“对歌”的情景。这部分重点描写了刘三姐和乡亲们在对歌中击败了财主和秀才们。
3.以上两项内容在小组或全班交流。
(三)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1、结合课文说一说刘三姐的机智勇敢和莫怀仁一伙儿的蛮横和愚蠢表现在什么地方。
刘三姐:敢于揭露财主及其走狗的伎俩,敢于仗义执言,敢于用智慧来讽刺和斥骂财主及其走狗。莫怀仁一伙儿:想霸占别人的劳动果实,想霸占茶山,诬陷刘三姐的哥哥欠债,想要强娶刘三姐。
2、结合具体的歌词,想一想刘三姐的机智有哪些具体表现,你是怎么理解刘三姐山歌内容的.。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山歌中所说明的道理,引导学生体会山歌中所运用的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体会运用语言斥骂和讽刺莫怀仁一伙儿的巧妙之处。不必向学生讲述修辞知识,只需要引导学生明白这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内容和取得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即可。
(四)整体感悟课文。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2.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一读,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3.读了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巩固练习。
按下面要求从课文中找出成语。
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疾恶如仇、仗义执言、扬眉吐气)
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狼狈不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幸灾乐祸)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