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八”安排了五个栏目: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语海畅游”安排了三项内容。一是“词语真有趣”;二是“读一读,填一填”;三是“读读比比,说说哪句好,为什么”。
“积少成多”安排的是“读读背背”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阅读平台”提供的短文是《俞伯牙遇知音》
“能说会道”的话题是“说说家乡的习俗”,意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一些风俗习惯,知道这些习俗的意义。
“笔下生辉”的内容是把自己在某个节日留下深刻印象的事写下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词语构成的趣味性。
2、让学生体会“忽然、竟然、依然、仍然、不然、显然、当然”等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的不同。
3、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积累语言,丰富知识。
4、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阅读理解诗及短文,提高阅读能力。
5、对学生进行民间文化传统教育,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写出自己在某个节日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词语的构成、用法及句式的表达效果。
难点:写出自己在某个节日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练习为主,教师的点拨、讲解为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凸显阅读训练重点,加强说与写的结合,着眼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教学时间:第周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语海畅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本学期的最后一个“语文百花园”,相信大家在这里会收获更大的知识硕果。
二、分项训练
语海畅游
1、词语真有趣(课件出示)
鸟兽虫鱼梅兰竹菊亭台楼阁
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喜怒哀乐
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酸甜苦辣
(1)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不要去讲解,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每个词语的四个字分别表示一种事物,而这四种事物同属于一类,它们的构成属于并列式)
(2)动动脑筋,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3)教师再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读读。
[教师的参与,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读一读,填一填。(课件出示)
忽然竟然依然仍然不然显然当然
(1)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出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吗?
(这些词语都带有一个“然”字,但意思却有所不同。)
[对于词语的意思学生能说出来就可以,不要死记硬背。]
(课件出示)
夏天还没到,天气热起来了。
花落了一地,昨夜刮了大风。
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保留了下来。
西门豹及时巧妙地揭穿了巫婆和地方官员骗钱害人的把戏,村民们还会上当受骗。
(2)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想一想,应该怎样填呢?
(3)学生试填,并说明理由。
夏天还没到,天气忽然热起来了。
花落了一地,显然昨夜刮了大风。
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竟然保留了下来。
西门豹及时巧妙地揭穿了巫婆和地方官员骗钱害人的把戏不然村民们还会上当受骗。
(“忽然”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显然”是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的意思;“竟然”是没想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不然”表示如果不是上面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面所说的情况。)
[对于词义的差别和用法的'不同,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体会,不要求死记硬背。]
3、读读比比,说说哪句好,为什么。(课件出示)
这些年来,你们为非作歹,不知害死了多少姑娘,骗了百姓多少钱财,我怎么能饶你们呢?
这些年来,你们为非作歹,不知害死了多少姑娘,骗了百姓多少钱财,我不能饶你们。
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不会使人感动。
(1)请同学们分别比较着读读每组中的两句话,哪种句式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呢?为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学生反复品读、体会后汇报。
(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比第二句陈述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3)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反问句所表达的强烈感情。
(4)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到反问句吗?读一读。
三、课堂总结
看来,无论是“字”“词”“句”都有它的奇妙之处,只要同学们仔细的去学习和探索,就会知道得更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有两项内容:一是读背古诗《芙蓉楼送辛渐》;二是阅读短文《俞伯牙遇知音》。希望你们能从其中有所收获。
二、分项训练
1、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课件出示)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
(1)请同学们来朗读这首诗,你能说出诗的大意吗?
(秋冬时节,冷雨洒满江面的夜晚,诗人来到润州。天亮的时候,诗人送走了好朋友,眼前只留下楚山的孤影,诗人对他的朋友说“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就说我的心如同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这首诗借送友人,一方面表达了他当时强烈的离愁别恨,点明自己孤独的心境,另一方面表白自己对世人的种种非议的抗议。)
(3)反复练读
(4)背诵
2、阅读平台
(1)简介俞伯牙
(2)请同学们仔细读文,想一想,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春秋时代著名的音乐家俞伯牙和樵夫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在乘船回家途中,遇到能从琴声听懂他的心意的钟子期,激动地称钟子期为知音。)
(3)再读短文,说说短文中的“知音”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现在我们说的“知音”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短文中的“知音”是指钟子期懂得俞伯牙的音乐,知道他的琴声表达什么意思。后来“知音”指知己的朋友。)
(4)你有知音吗?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了解家乡的一些习俗。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内容: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你的家乡有着特定的习俗,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一定有令你难忘的事。今天的“语文百花园”,就给了你一个畅所欲言、尽情书写的机会,赶快展示自己的才华吧!
二、分项训练
1、能说会道
(1)同学们,你还记得《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吗?谁来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2)是啊,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在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呢?他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意义呢?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家乡的习俗。
[因课前已布置了收集任务,所以学生交流起来并不困难,而且可以互相补充。]
(4)哪个小组愿意在班级交流?把你了解的家乡习俗讲给大家听。
[学生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来汇报:可以是纪念历史人物的;可以是寄托某种愿望的;可以是表达一种心情的。另外也可以按时间的顺序来说明。教师不做固定的要求]
(5)看来,同学们了解得还真不少!在这么多的习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6)你对哪些习俗还有自己的看法呢?又有哪些建议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7)谁来说说你的建议?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笔下生辉
1、同学们知道的节日很多,既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样的民间传统节日,又有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这样的现代国际节日,还有一些特殊的节日,如国庆节、教师节、植树节,等等。节日里的事情往往令人记忆犹新。这次习作,就写某个节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吧!
(课件出示)
(1)你想写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
(2)在这个节日里什么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是这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怎样写才能表现节日的气氛呢?
2、读了这些内容,你又明白了什么?
[通过阅读提示,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明确习作的要求]
3、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在小组内说一说。
[通过互相交流,可以互相启发]
4、想好了,就把它写下来。
[自拟题目,写草稿。注意要通过场面的描写来突出节日的气氛。]
5、写好后,学生自读自改。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本节课,我们结束了本学期的最后一个“语文百花园”的畅游,相信同学们都会有自己的所得,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2、继续完善自己的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说:
打开课文,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把我们带入中生代时期,漫游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看,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看到这般景象,人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变冷,使它们耐不住寒冷,还是行星的撞击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是越来越多的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切断了恐龙的繁衍之根,还是流行的传染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都是至今尚未揭开的谜团。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不久的将来,这些谜团可能会被正在捧书读本文的孩子们揭开。
设计思路:
1、本课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较多。除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外,主要要把生活识字与根据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结合起来。如“遮住、偷吃、书籍、死亡、孵出”等都是二年级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词语。要通过反复朗读词语,认识词语中生字的读音和意义。“枯萎、尘埃、耐不住、庞大、哺乳、或者”等带有生字的.词语不容易感悟,则需要学生自己结合上下文理解,或者查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教师也可做一些简单的解释。
2、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朗读课文时,重点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要在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学会积累并运用语言;同时能对书上的解释提出一些疑问,或者自己能提出别的猜想。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四、教学过
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展示恐龙模型,学生谈对恐龙的认识。
2、欣赏课文插图。
3、理解课题,认识“恐”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读通每句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并多读几遍,记住。
2、以小组为单位做“生字拼词”游戏。
3、各小组派代表领读词语。
4、开火车认读词语。
5、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耐不住、尘埃、枯萎、哺乳。
(三)细读课文,积累语言
1、学习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看一看,说说自己了解到哪些知识?
(学生说)
(2)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句子?(问句)你能读出问的语气吗?
2、学习第2、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了解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认识省略号……,拓展思维。
(5)语言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自己最赞同的一种恐龙灭绝的说法说出来。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学生齐读,谈感受。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激情升华
板书:
31恐龙的灭绝?!
地球变寒冷
行星撞地球
偷吃恐龙蛋
流行传染病
孵出雄恐龙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学习过程:
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网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篇,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导读。
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
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e
盘里,请大家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
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网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
海盗。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播放电影片断。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论坛帖上传。
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上网搜索网络中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咏鹅》是我国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咏鹅》教案1。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白、毛、水,认识5个字。
2、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披一件白袍子,脚穿一双红鞋子,唱起歌儿伸脖子。"学生猜。
(老师以一则谜语作为开头,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咏鹅》教案1》。)
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板书课题)《咏鹅》。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骆宾王十分聪明,7岁就能作诗,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二、层层递进,整体输入。
1、读一读,说一说,初步感知大意。
①教师:“请同学们赶快把书打开,看看7岁时的骆宾王是怎样写鹅的?”
②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③师:“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着长脖子朝天叫着,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你用红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动着。这是一只多美的大白鹅呀!我们怎样读,才能读出对大白鹅的感情呢?”
2、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①出示图、文。(一幅大白鹅图画,白鹅的头上脖子上,身子上和脚部分别贴着这首古诗的四个句子。)
②教师:“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照它的节拍读才能理解得好,请认真听录音朗读,仔细体会。”
③师:“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自己练习读。”
④请学生有节奏地在全班朗读。
(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次意境,体验情趣。但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学生不懂这些,靠老师的讲解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3、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领悟古诗情趣。
①师:“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特别开心。骆宾王看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画面,会在怎样的感情中吟出这首诗呢?我们把他这种感情读出来好吗?”
②生:“小组读、同桌读者、指名配乐朗读。”
③师:“你们谁愿意当大白鹅,表演给大家看?谁愿意做骆宾王,一边观赏一边低吟小诗?”
④生:“学生到前面戴着头饰进行表演。然后全班一起边演边背。”
⑤师:“你们喜欢这一只大白鹅吗?请你按诗的内容给你手中的"白鹅图"(课前准备好的)涂上颜色。”
三、识记生字,培养能力。
1、学生画出诗中要求记住的生字。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2、小组讨论,汇报识字方法。
3、练习用字组词,说话。
(在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记一记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活动,教师适时调控,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在高度的兴历和激动之中。)
四、巩固练习。(略)
1、找朋友读生字。
2、男女生轮读古诗。
3、背诵古诗比赛。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