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9 09:18:4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10篇【实用】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语文教案10篇【实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中心句。(板书: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画出有关语句。(学生回答)

  3、海洋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指名说。

  教师引说: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

  4、海洋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呢?指名说。

  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同时,又--(敬畏海洋)。

  5、引读第三自然段。

  6、指导朗读。(读出人类既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复杂心情)

  7、过渡:

  千百年来,面对喜怒无常的海洋,人们只能望洋兴叹,但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还会望洋兴叹吗?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8、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9、人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10、课文是怎样写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

  小组讨论交流,同时师生互动板书。

  (1)人类“能源危机”,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

  (2)人类“食物匮乏”,导致到海底索取高蛋白食品。

  (3)人类用较少的金钱,获得较大的电力。

  (4)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

  (5)人口增长,必须拓宽生存空间。

  11、朗读第二段

  12、现在,你能说出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了吗?

  (根据板书,概括地说一说。)

  13、齐读第三段,思考:

  (1)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2)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

  学生思考后回答。

  二、总结全文

  教师号召:海洋遇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板书设计:

  9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开发矿产资源

  索取高蛋白食品

  利用水利发电保护珍惜在先

  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开发利用在后

  建设海底城市

  文献摘录:

  海洋是一个“蓝色的宝库”。如果把整个地球上的海水加以提炼,可得到550万吨黄金、4亿吨白银、40亿吨铜、1.37亿吨铁......可以说陆地上有的,海洋里都有,而且有许多是陆地上蕴藏不多,而又难于提取的稀有元素。估计海底石油可采储量达一千多亿吨。

  在海水所含的各种化学元素及矿物中,数量最大的是食盐。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海盐5亿吨。若按这个数字消费,海洋里的盐可用5亿年。

语文教案 篇2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两组图片,表现两种智慧。提问;

  1. 哪些是自然智慧,哪些是人类智慧?

  2. 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

  学生思考,保留观点,看文中作者如何解答?(板书:敬畏自然)

  出示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 学 重 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 学 难 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0分钟

  一、 整体阅读,感悟智慧:

  1.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文中表现两种智慧的语句。(多媒体分别展示文中表现两种智慧句子)

  2.问题: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倾向是什么?

  二、小组合作讨论,质疑:

  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并阐述理由。(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课堂每组发言人展示)

  学生展示与教师点评

  (注重突出重点)

  15分钟

  三、品味语言:

  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喜爱的理由。

  四、写作练习:

  运用1——5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组内交流,选出最优秀的展示)

  五、思考:难道我们就应该顺应自然吗?学生整合观点:(热爱自然 敬畏自然 合理改造 和谐相处)(板书:和谐相处)

  学生教师总结

  5分钟

  回顾整合本节课的收获:

  1. 学习利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倾向的方法。

  2. 感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思想。

  当堂测评

  5分钟

  写作练习:运用1——5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理解和积累文中字词。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麋mí鹿: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个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性温顺,吃植物。

  瞑míng目:闭着眼。瞑,闭眼。

  遂suì:于是。

  迸bèng裂:裂开并往四处飞溅。迸,向处溅出或喷射;突然碎裂。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径jìng:直接。

  镌juān:雕刻。

  开辟:开天辟地。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天地日月的灵气。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关于《西游记》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前代传说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将无支祁传说跟取经故事结合到一起,并熔进现实生活的内容,创作出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它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途中历尽艰辛,一路降魔伏妖,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唐三藏等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理想化的神话人物形象,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语言生动流利,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超和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西游记》内容梗概: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1回至第7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及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8回至第12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13回到第99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玄奘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化险为夷,安达西天;第四,第100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三教学板块:大胆放手,弓1导参与;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 “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四、精读课文,品析人物:

  1、美猴王显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美猴王“美”在何处?

  (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灵地秀,日精月华,化而为猴,却五官具备,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做铺垫。

  (2)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动活泼自在。

  (3)美在行动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动作敏捷,胆量超群。

  (4)美在语言形象——“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在这重复的语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

  (5)美在语言个性——“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一句话和前文“避暑”一词遥遥照应,显示着对自由的追求。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提示:这是个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受众望的猴王。 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3、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环境又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石猴赤条条的在花果山水帘洞这美丽如画的背景上活动呢?

  提示(1)表达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

  (2)表达人们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拓展与延伸:

  你看过《西游记》吗?你能不能说几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教学目标】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我设计一个具有浓厚现实色彩的虚拟情境,使用自由辩论的方式来分析美猴王形象,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所以我使用网络知识请同学们做网站,设计网页,立意是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又兼容并包,一举多得。虽然存在一定问题,如:有近一半学生对网络一无所知,但这种缺憾会给他们以强烈的震憾,引导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所以我都采用小组合作式、集体讨论式完成问题探究过程。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学校生活,体会学校生活的多彩多姿。

  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学校生活,体会学校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1、同学观看学校生活的图,议一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学校生活经和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的词语,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读音,重点读准“琴”和多音字模。

  4、同学在独立考虑的基础上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画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4、竞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1、同学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2、教师范写,同学临写:

  胡:左高右低,左右宽乍基本相等。

  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又的捺变点。

  钢;金字旁的起笔不要超越第二横。

语文教案 篇5

  单元要点分析

  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家庭生活是其中的一部分。青少年的许多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阅读这个单元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同学们会感到亲切有趣,容易理解。

  一般说来,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的角度,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么组织运用的,这样才能达到把握全文的目的。学习这个单元的文章,也是如此。不过可以把认读文字、语句作为重点。要求注意辨字形、正字音、释词义。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理解比较复杂的长句的意思。养成字斟句酌、细心研读的好习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勾画和积累关键性语句。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预习提示、书下注释中的词语的读音和意义,教师和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3、学习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

  1、 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2、 提高朗读能力。

  3、 指导学生学习做读书摘要。

  三、德育渗透点:

  《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写景散文,充满着诗情画意,教学时,主要通过朗读,从图画中看故事,体会姐弟俩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及它们之间的情意。《散步》是一篇散文,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金黄的大斗笠)

  明确目标

  1、 扫除文字障碍,加强朗读训练。

  2、 学习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写法。

  3、 体会姐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一、预习:默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1、弄懂下列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依偎 妩媚 粗犷 小心翼翼 潇洒

  揽 涟漪 分歧 悠闲

  2、解释下列词语:

  ① 柔和:本课指温和而不强烈。

  ② 看管:本课指照管。

  ③ 翘:一头儿向上仰起。教师备注

  ④ 偶尔:本课指间或、有时候。

  ⑤ 雨帘:雨点密密麻麻,景象像帘子遮住一样。

  ⑥ 生气:本课指生命力,活力。

  ⑦ 分歧:(思想、意识)不一致、有差别。

  ⑧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二、解题

  这篇写景散文,描绘了一幅充满欢乐、纯真的风雨童趣图。文题中“金黄”一词不仅说明大斗笠是这幅风雨童趣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也暗示了姐弟俩金子般纯真的童心。金黄的大斗笠就像临时搭成的避雨的小房子,遮住了姐姐、弟弟和一只可爱的小山羊。文题中的一个“大”字充满了无限的童趣。另外,文题也是这幅风雨图中所点染的故事的线索。根据这一线索作者描述了姐姐冒雨给在山坡放羊的弟弟送斗笠和姐弟俩在斗笠下避雨的欢乐情景,表现了少年生活的快乐和姐弟间纯真的情谊。

  三、正课

  (一)1、学生朗读。在朗读中继续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

  (二)课文分析:

  1、 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如此分段的根据。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出了“雨前—雨中—雨后”三幅美丽的`图画。

  第一部份:雨前(开头——“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教师备注

  蓝天——溜来一团乌云

  雨前: 庄稼——卷来道道浪头 春山放羊图

  男孩——挥着树枝,看管着小羊

  第二部分:雨中(从“风来啦!”到“看看下面遮着什么”)

  提问:作者在第二部分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雨图,这幅风雨图贮满了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这幅栩栩如生的风雨图是由几幅图画构成的呢?(三幅图画)

  庄稼叶子——翻过背 小山羊——毛弄乱

  第一幅图 小男孩——汗珠被吹干 乌云——挤下了雨 风小雨稀

  风小雨稀 雨——又粗又亮的线线,能数得清

  风——抱住、用力、摇得叶子哗哗响

  第二幅图 雨——向小男孩跑来 风疾雨急

  风疾雨急 小男孩——很急,光着脚丫跑得噼哩啪啦

  雨中: 姐姐——带着斗笠 雨——洗洗斗笠

  风——想掀开斗笠

  风雨交加: 第三幅图 斗笠下——姐弟避雨

  风雨交加 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

  温馨春意 露出一条滚圆的胳膊 形美 姐姐聪慧

  姐弟亲情 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

  遮着小山羊的咩咩声 声美 弟弟天真

  遮着姐第的嬉嬉笑声

  第三部分:从“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到结束。

  斗笠——向蘑菇——那么美

  雨后: 阳光——照着它 天晴美景图

  雨水——润着它 教师备注

  达 标 测 试

  一、选词填空:

  1、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 (跑、走、溜、逃)来一团乌云。

  2、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 刮、卷、吹、冲)来的一道道浪头。

  3、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的 (啃、吃、嚼)着青草。

  4、那边,露出一条 (摸、拉、抱、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二、填空:

  1、 第一个风雨镜头的特点是

  2、 第二个风雨镜头的特点是

  3、 第三个风雨镜头的特点是

  4、 斗笠像个

  小 结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充满诗情画意,可当散文诗看,但作者没有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在写景中甸染了故事。将人物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以描写,写出了聪慧的姐姐识风雨、爱弟弟,调皮的弟弟特天真、爱姐姐,表现了少年活泼欢快的生活情趣。

  补 充 练 习一、 课内补充练习:见练习册。

  二、 课外补充练习:见练习册。

  课后教学总结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要有意识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护,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沉默一词,提问:沉默是什么意思?(不说话)

  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可贵的沉默》。

  2.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是因为什么沉默?为什么说这可贵的沉默?)

  (二)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②一边读,一边思考:本课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③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和大家交流。

  2.学生自学

  (三)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

  ①本课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们祝贺;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和关心别人。

  ②理解下列词语。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自豪。

  神气十足:很得意。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迅速:非常快。

  索性:干脆。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四)再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思考:孩子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要有意识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护,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教学步骤: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1~9自然段

  1.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当时热闹的场面。

  2.老师再读第9自然段,提问:在你们过生日的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一定会给你买生日礼物,向你祝贺,或带你去郊游,从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孩子的生日,父母总会记得,他们会祝福自己的孩子幸福、健康、快乐、学习进步把爱倾注在你们的身上。

  (二)学习10~16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思考:

  孩子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

  2.刚才孩子们热情高涨,积极踊跃,怎么变成这种样子了呢?老师在期待他们回答,可是他们此时,目光躲开了老师的眼睛,好像犯了什么错误似的,他们在想什么呢?

  3.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孩子们沉默时自责自己的疏忽,老师轻轻地问:怎样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孩子们积极地交流着自己的办法。他们要补救自己的疏忽。没有了骄傲的样子,没有了当时的神气。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0~15自然段。

  5.教师有感情地朗读16自然段。

  (三)学习17、18两个自然段

  1.自由读17、18两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因为老师想让同学们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更希望让同学们懂得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的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了。而且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3.为什么这种沉默是可贵的?你们理解了吗?是怎么理解的?

  (四)再读课文,加深体会

  (五)总结

  学完这篇课文后,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案点评:

  通过谈话导入课文的学习,以提问沉默是什么意思?沉默前加可贵又是什么意思?来引导学生看课题后想知道什么激趣。

  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感情朗读为主,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边思考。孩子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尤其对17、18两个自然段的理解。如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为什么这种沉默是可贵的。学习这一课对学生的启发:使学生知道尊敬父母、爱自己的长辈是一种美德。

  探究活动

  同学们,学习了《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吗?是不是发现自己也与文中的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过没关系,现在补过,马上行动还来得及。你们不是刚学过一则寓言故事,大意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吗?对了,快行动起来,我这里有个小小的建议提供给你考虑。请你制作一个爱心卡,把要祝贺的人物、时间及自己的打算列出来便于实施献爱心行动。

  爱心卡

  人物

  时间

  祝贺

  父亲

  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生日( )

  写一封信

  母亲

  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生日( )三八妇女节

  买一束花

  爷爷

  送一张贺卡

  奶奶

  送一勺祝福话

  老师

  教师节(9月10日)生日( )

  送一包茶

  同学

  新年 生日( )

  自制小礼物

  表格也可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一月有谁、具体什么时间需要何等方式祝贺;二月

  除上述内容外,还可以设计其他的爱心行动。如:几月几日为班集体做XX事;几月几日帮XX同学做XX事;

语文教案 篇7

  一、谈话导入,看录像

  你从刚才的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二、大家谈

  1、小组说自己的.发现;

  2、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

  3、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乱改成语好吗?

  三、自由读书上的成语,还原它的真面目。

  百依百顺、默默无闻、有备无患、其乐无穷

  四、

  五、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科学名言;

  2、交流:你从科学名言中读懂了什么?

  3、说说你科学名言以及小故事。

  4、: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该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

  六、教学“宽带”

  1、朗读宽带内容;

  2、交流信息;

  3、小组交流汇报;

  4、展示自己的手抄报《科学改变生活》

  七、,生谈感想

语文教案 篇8

  预设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祝福”2个字。

  2、 了解课文大意,精读1-6自然段。

  3、 体会小熊和松鼠的友谊及友谊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20课,谁来读课题?(指导读好“筝”的轻声)

  《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可有意思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故事,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智慧小树叶,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想一想课文写了谁和谁的事?

  2、课件出示:

  (1)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除了说扎风筝,还可以扎说扎什么?)

  (2)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重点指导“抓”和“幸”的读音。用动作演示“抓”和“一把抓”。)

  (3)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吵”注意翘舌音)

  (4)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受”注意翘舌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1段。

  1、板画。

  大家表现真出色,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大家去一好玩的地方。(老师边画边描述:那里有高高的山,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还有一条弯弯的小溪呢!听说松鼠和小熊的家就在这儿。(出示教具:松鼠和小熊的家)请大家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他们的家到底建在哪儿呢?

  2、贴房子

  谁愿意上来把他们的家贴在合适的位置?

  (学生贴对了)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帖?

  (学生贴错了)你们都同意把房子贴在这儿?(有不同意的上来贴)为什么这样帖?(以课文为依据)

  (二)学习2—6段。

  小熊住在山脚,松鼠住在山顶,两家离得那么远,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认真读读2—6段,看谁能很快找到答案。

  1、学生自由读2—6段。

  2、谁来说说是什么和什么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板帖:风筝、纸船)

  3、松鼠收到风筝,小熊收到纸船心里怎样?

  4、再读2—6段,你从课文哪里体会到高兴的?把你体会的句子画下来。(生找到3和5段读)

  5、我们先来看看小熊高兴的这段。

  (1)课件出示这段,指名读。

  (2)小熊,你为什么这样高兴啊?(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3)是啊,小熊收到的不是一般礼物,这纸船是松鼠自己折的,松果是松鼠最爱吃的,祝福是松鼠亲自写的。你们看祝福的话后面还有一个叹号呢!这说明松鼠非常希望小熊能够快乐。怪不得小熊“乐坏了”。板书:乐坏了。“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高兴极了、非常开心、很快乐……)再指名朗读。

  (4)让我们来看看收到纸船后的小熊(看图),你们看小熊高兴得怎样?

  (5)小熊们,把你心中的快乐读出来吧!齐读第3段。

  6、小熊很高兴,那松鼠你们呢?用同样的.心情读读第5段。

  (1)小松鼠们,谈谈你自己的感受。是呀,收到甜甜的草莓和深深的祝福,难怪松鼠也乐坏了。板书:也乐坏了

  (2)指名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

  (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乐读,会读,读好)

  7、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我们羡慕,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齐读2—6段。

  (三)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还发现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就在这两句话里,请大家读读,看你发现了什么?

  (1)课件出示: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的家门口。

  (2)生说“漂”和“飘”的不同。

  (3)练习。

  (4)那你们能把这两句再读得美些吗?(指导读)

  过渡:是呀,纸船漂呀漂,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风筝飘呀飘,把深深的祝福送给松鼠。有了朋友的祝福,小熊和松鼠多快乐呀!让我们也学会祝福,把祝福送给身边的朋友。

  四、写字指导

  1、 出示“祝福”二字。

  2、 说说这两个字的特点。

  3、 学生描一个说说有什么提醒。

  4、 老师范写。

  5、 学生练写,写后评议。

  五、复习巩固

  1、 生字换语境,让学生读句子。

  (1)我的手被猫抓坏了,妈妈连忙把伤口包扎起来。

  (2)松鼠收到甜甜的和深深的祝福,感到很幸福。

  (3)这里吵吵闹闹,真让人受不了!

  2、 读词语。(包扎、抓住、好坏、草莓、幸运、福气、吵闹、难受)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纸船和风筝使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但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朝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亮的纸船了。那么松鼠和小熊有没有和好,又是怎样和好的?我们下节继续学习。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3、从“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纯真的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

  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几年的学校生活,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回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逛古城、数小桥、到纳西人家、吃丽江粑粑)

  二、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课文重点写什么?(“我”和乌丽娜数小桥。)

  (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

  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

  (1)整体描写。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

  “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拓展训练,感悟表达。

  1、乌丽娜这样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课文最后一部分表现了什么感情?

  (我对乌丽娜的思念之情。)

  2、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交流发言。

  四、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板书设计:

  逛古城

  10 我和乌丽娜 数小桥 热爱丽江古城

  到纳西人家 友谊纯真诚挚

  吃丽江粑粑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知识点梳理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提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1)练习默读课文,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想这篇课文里有哪些好词好句。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三、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生汇报。

  2、重点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不行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不最喜欢的地方。

  2、展示: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中国救援队的.其他事情吗?

  (1)小组交流。(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

  28、中国国际救援队

  速度快

  不怕危险 真棒!

  援救技术高超

  课后反思

  在学习本课时,我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第一是: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真棒?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给了学生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提示,学生们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内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候,主要让学生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识字》教案08-20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