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11-30 07:00:4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题包计算,探索算式之间的一些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探究在题包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难点:

  1、运用规律进行推算。

  2、探究在题包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数学练习部分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口答

  1、20以内单数、双数

  2、双数是怎样列式得到的?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神秘的古堡去,古堡中住着许多美丽的小精灵,他们在玩着好玩的游戏,我们大家一起去玩好不好?可是进古堡,首先要破译许多密码,小朋友,你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破译。有没有信心?

  (一)用题包来完成推算

  师:我们一起来到了古堡门口,首先,看到了这样一组题。

  2+4 3+5

  12+4 13+5

  2+14 3+15

  12+14 13+15

  师:你们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算呢?

  (二)做题包,找规律

  1、出示题包

  16―8=8 14―5=9

  15―7=8 16―7=9

  13―5=8 17―8=9

  12―4=8 18―9=9

  归纳:通过计算,发现结果总是8和9,题包中的规律即被减数减少(或增加),减数也作相应的减少(或增加),差不变。

  (三)做加法题包,拓展探究空间

  1、做加法题包,探究规律

  (1)出示题包,请学生计算

  1+9=9+1=

  3+7=7+3=

  2+8=8+2=

  4+6=6+4=

  (2)探究规律

  师:通过计算这组题包,你发现了什么?

  (3)师小结:

  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增加和减少的数相等,它们的和仍是1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师:两个数相加,和是10。那么你能写出3个数相加和是10的算式吗?请你们分小组,一起写一写。

  (2) 3+3+4=10

  2+5+3=10

  ……

  (3)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写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好方法,算式写得越多越快。

  学生汇报,如:

  ⑴可以是按加数的大小顺序写

  1+1+8=10

  1+2+7=10

  1+3+6=10

  ……

  ②还可以先写一个算式,3+3+4=10,然后把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来写。

  例:把3+3+4=10中的一个3增加2,另一个减少2,就写出了算式5+1+4=10,再以此类推写出5+2+3=10等。

  ③ 小结:同学们刚才介绍了许多好方法,都写出了3个数相加,和是10的算式。你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用第一种方法,还是用第二种方法,都用了一个什么规律(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和不变)。

  (4)那么谁有好方法写出有4个加数,但和是10的算式呢?

  先请同学们讨论,然后尝试写出算式,再说说理由。(例如在刚才写的3个数连加,和是10的算式中,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拆一下就行了,学生可以用各种方法写出算式。)

  (5)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数学中许多知识都蕴含着小秘密,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奥秘。也会使我们越来越聪明。

  3、计算

  5+4+1=

  3+4+1=

  4+4+2=

  1+2+3+4=

  0+1+2+3+4+5+0+5=

  1+2+3+4+0+2+3+5=

  (四)小组合作,探究算式之间的规律

  1、出示

  7+5=7-5=7+6=7-4=

  9+5=9-5=8+6=8-4=

  11+5=11-5=10+6=10-4=

  13+5=13-5=11+6=11-4=

  2、师提问:

  (1)通过计算,你发现每一方框中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2)从它们差的相互关系来看,你能找出算式中减数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4、汇报探究结果

  当一个确定的数加上的数和减去的数之和为10,它们的结果相差10。

  例如,7+5=12 7-5=2 7+6=13

  7-4=3 12-2=10 13-3=10

  5+5=10 6+4=10

  这个规律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用数射线讲解比较清楚,或者可以请两个小朋友站在同一个点,一个前进几步,一个后退几步,两个人相差多少,帮助学生理解。

  5、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

  例:12+7=19 12-7=5

  14+1=15 14-9=5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登上了古堡的最高处了,再努力一下,我们就能和可爱的小精灵们一起游玩,我们一起来加油!

  1、出示数墙,由学生完成数城

  2、拓展:小精灵提出,如果数墙上最上面的两块砖都要是20,那么数墙我们可以怎样造呢?

  师:小朋友们,通过我们的努力,破译出了全部密码,我们终于登上了古堡,我们和可爱的小精灵可以尽情地玩耍了。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推算:

  7+2= 7+12=

  17+2= 17+12=

  2、20以内加减法口算:

  9+7= 5+6= 13-4= 17-5=

  12-4-6= 6+3+6= 11-5+3= 12+8-6=

  3、数砖墙:

  板书设计: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

  加法减法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1、一个加数不变,1、减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多少,被减数增加多少,和就增加多少。差就增加多少。

  2、一个加数增加多少,2、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另一个加数减少多少,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差不变。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寻找规律,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可漂亮了,你们想看看吗?

  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摆得很漂亮,它们不是乱摆乱放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找出来。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规律。

  (1)课件展示彩旗图,问:请大家猜猜,这面旗的后面一面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发现的?可以把几面看成一组?有几组?

  2、寻找小花的规律。

  出示小花图问:最后一朵小花的颜色是什么?你是什么知道的?把你的秘密小声告诉同桌。

  3、灯笼、小朋友、又有什么规律呢?后面一个是什么?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讨论交流,发现图中灯笼、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排列的。

  4、小结:像彩旗、灯笼等这样按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下去,我们就说它们的排列有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呀!

  三)、参与活动、创造规律

  1、摆一摆

  课件出示88页例2(图略)让学生试着摆,并说规律。

  2、排练节目

  “六一”联欢会上有一个节目是小组唱,下面我们来排练:

  (1)排队:请6位女同学上来,要求每个女同学旁边站一个男同学,该请几个?你发现队伍有怎样的规律?

  (2)师生共唱一首歌,并有规律地拍手。问: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是有规律的,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

  3、教学例3

  课件展示P89例3。(图略)

  涂一涂,下一个是谁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并说为什么这样涂。

  4、猜规律。

  出示练习题1:猜猜星星盖住的是谁?指名说想法。

  5、小小设计师。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图案,请大家来当设计师,创造出最美的规律,你们有信心吗?(4人合作)

  (2)展示作品

  先请排列规律不同的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图形排列的规律。问;还有谁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四)。走进生活、寻找规律

  1、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找找身边、生活中有规律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是通过什么来找规律的?

  2、规律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思考,一定会创造出更美的规律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教科书第19的内容和20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最后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目的:

  1、知识与能力: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观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联想等学习方式,经历游戏过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亲近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9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习用数学?

  (3)学习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习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 解疑合探(19分钟)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习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习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四、运用拓展(9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习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习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培养学生的动脑筋、想问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8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们还记得计算十几减9的几种方法吗?(数数法、破十法、平十法、想加法算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运用这些方法来计算十几减8。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幅图,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我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发现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呢?请大家列出算式自己试一试。

  (学生列算式,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生:这里有两个信息,信息1:13人玩捉迷藏;信息2:外面有8人;那么计算藏起来的人,就应该用减法。13-8=5(人)

  师: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师:13-8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破十法把13分成10和3先用10-8=2,再用2+3=5

  师板书:10-8=2   2+3=5

  (2)平十法把8分成3和5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3和5呢?

  师板书:13-3=10 10-5=5

  (3)想加法算减法因为8+5=13,所以13-8=5

  师板书:8+(5)=13 13-8=5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怎样算的?

  师板书:16-8=(8) 10-8=2 2+6=8

  4.尝试练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 17-8=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全班交流谈论。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4题。

  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5题。

  先算出卡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再根据得数寻找苹果上的数,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名师测控》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捉迷藏

  (十几减8)

  13-8=5(个)

  方法一:破十法10-8=2  2+3=5

  方法二:平十法13-3=10   10-5=5

  方法三:想加法算减法8+(5)=13 13-8=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认识半点(第95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半点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教学准备:

  自备小闹钟一个,电脑课件一套,小动物的头饰多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电脑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2、师: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二、认识半点

  电脑出示钟面:7时半、8时半

  1、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拨一拨这二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你能发现这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吗?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6,而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

  电脑再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师:你说一说

  这两个钟面的时刻是多少<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一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3、认一认

  电脑出示图片(即书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师: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

  4、电脑出示7时、7时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表示的时

  刻,看一看两根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三、练习反馈,激活思维

  1、请你在你的钟上面拨一个你最喜欢的半点时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

  2、准备几把椅子,在椅子上挂出画有整时半时的钟面图片,请几位学生戴上标有相应时刻的头饰,玩就各位的

  游戏。

  3、小明、小军小强约定星期天上午9时半到健身房参加锻炼,请你说说谁提前到、谁准时到、谁迟到?

  出示图片

  图1:小明9时半

  图2:小军8时半

  图3:小强9时

  4、快乐的周末第95面的第4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同学们都要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

  本课时内容主要为直观图形的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所借助的铺垫有: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美术智能及生活经验。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单层次规律的找寻较为容易,根据他们对单层次规律的过程探索,利用图形的形状、颜色的视觉刺激和形象来建立“多层观察找规律”的模型,解决含多层次规律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 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规律。

  1、师:上课之前,先贴上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奖品智慧花吧。老师要把它奖给善于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和学习快乐的同学,你们有信心得到吗?(有)哇,盒子里有好多呀!

  老师贴两朵花。什么颜色的?(红色、黄色。)

  你猜老师接着会贴什么颜色的智慧花?(生猜师贴)你猜对了吗?

  2、再猜、再贴;再猜、再贴。预设学生一定会越猜越准。追问学生原因。

  3、师边与孩子一起说边在黑板上板书分组的虚线。红、黄,又是红、黄,还是红黄。

  师揭示课题:像红黄这样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跟老师学读一遍)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齐读:找规律。

  (二)探究发现规律

  第一次探究:找一找

  (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一群小学生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

  2、师: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同桌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说一说,看谁发现得多。

  3、汇报交流:谁愿意第一个来试试?

  (生说到哪种事物便点击课件使之放大)

  (1)我发现小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朵绿花,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一朵红花……

  (2)我发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

  (3)我发现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再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

  (4)我发现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

  师在学生汇报每条有规律的排列事物时,可有意识地提示孩子可让自己的表达简单些。在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了规律的排列情况后,都追问孩子们接着往后排下一个应该是什么?

  4、师:我们找出了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队伍它们排列的规律。像灯笼的一紫一红、小花的一绿一红、彩旗的一红一黄、小朋友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一黄一蓝,我们都把它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

  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后面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齐读)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第二次探究:摆一摆

  摆学具

  师:小朋友找规律找的很不错,老师摆一个规律看谁能接着摆(摆例2第一个规律)。啊!你们真厉害,我再来一个(摆例2第二个规律)。

  师:来,告诉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

  师问:你们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摆的吗?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第三次探究:涂一涂

  师:孩子们,还能用我们灵巧的小手涂出漂亮的颜色吗?小朋友们翻书89页看例3,独立完成涂色,教师注意订正。把学生涂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追问这样涂的原因,并表扬涂得漂亮的同学!

  师:有些同学涂得真漂亮,看谁涂得又对又漂亮。(完成89页的“做一做”)

  第四次探究:练一练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谁找能找出生活的规律吗?(出示练习一)

  师:你们还想不想再来一个呢!好的,来一个难点看谁能战胜。(出示例3)

  (三)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吧!(出示练习)

  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 今天晚上“找一找”看看我们身边的还有哪些?下节课汇报自己找到的规律。看谁能找到生活的规律,成为小小发现家。

  (四)活动总结。

  师:是呀,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我们生活中的规律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风车,学生准备:图形卡片、做风车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风车。

  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生:图钉、小棒、纸……

  生2:我来补充,要用正方形的纸。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 师: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面了,是个老朋友了,请你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生:长方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很直。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个角。

  [以亲切的谈话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识,很自然地引出了长方形,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方便了下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教学。]

  2. 师:对,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生: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师:好,那我们先来看看两条长边,你发现了什么?

  生: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一样长?

  师:也就是两条长边一样长,你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动手折)。你说的很正确,两条长边一样长。你们能说说两条短边会出现什么现象吗?

  生:自己动手折一折。

  师:除了用折纸的方法,还可以有什么方法知道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一样长?(用直尺或绳进行测量……)

  3.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折痕。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长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长方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长方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边,得到一个猜想,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证明他们的猜想,体现了观察→猜想→证明的认知过程。对于学生可能用的多种方法,教师都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师:你们同意吗?那就用你桌上的白正方形纸折折看吧,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商量商量。同样我们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学生动手证明,可用不同的方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5.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正方形的折痕。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这还有一种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三角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三角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

  三、动手实践,拼组图形

  师:说了半天了,你们想不想动手拼一拼。快看看你们手里有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1. 师:左面4列的同学拿出2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右面4列的同学拿出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要求求你们用手中的图形拼组出一个大的平面图形,看谁拼的方法多,还能最先拼好。开始。

  生

  短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长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

  角与角相接组成的图案。

  2.选一些形状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平面图形?

  [利用图形卡片的拼组,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及边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应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四、游戏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图形进行的拼组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图形的拼组,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板书课题)

  1. 拼图案。

  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一个忙。老师家买了许多地板砖,一般四块地板砖就能拼成一个图案,现在老师这儿就有四块地板砖的样本,请你们发挥想象为老师家设计地板图案,你们愿意吗?

  [以帮助老师设计地板砖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以地板砖的样本拼组,感受图形的对称之美。]

  2. 拼熊猫。(第30页的第6题)

  老师非常感谢你们,要送给你们每人一件小礼物。(出示熊猫图),你们喜欢吗?不过这件礼物需要你们进行拼组才能得到。(指导学生进行拼组)

  五、动手操作,体会图形间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还帮老师设计了地板图案。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个漂亮的小风车?这里有做风车的过程(出示分解图),你能说说怎样做吗?(在正方形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

  怎样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

  可是老师想出个难题来考考你,老师手里有张长方形的纸,你能用它做一个风车吗?(把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经纸再做。)

  怎样将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

  出示圆形,问:这是什么形状?用圆形纸做风车,先做什么?(把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再做。)

  怎样将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

  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各种图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注意: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图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谁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生:我先把一张长方形(或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在正方形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当这个风车转起来时就是一个圆。

  [让学生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体会多种图形间的转换和联系。]

  六、总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第单三元《分类与整理》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表现的特别好,特别爱动脑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谁知道老师一共带来多少件礼物啊?

  生1:一共有六件礼物,有三个大的礼物三个小的礼物。

  师:真棒!你是按照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一共有六件礼物,蓝色的有四件,粉色的有两件,所以有六件礼物。

  师:那他是按什么来分的啊?

  师:真棒!几位同学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把这几件礼物数了出来,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板书:分类)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兴趣,体现数学学科素养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二、新授

  1.分类:

  春天来了,老师想领同学们去公园玩,看到公园门口这么多漂亮的气球你愿意把它们分分类吗?那我们可以如何分类呢?

  生:按颜色分类(师板书:颜色)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按形状分类(师板书:形状)

  师:那今天我们就先来按照形状来给气球分分类,请同学们按形状把气球摆一摆,再数一数每种气球有多少个,收集数据,把结果记录在格子里,现在开始。

  同学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你坐好,老师刚才巡视的时候发现咱班同学们整理的可真好啊,老师拿了一个同学的作品请他给大家分享一下他整理的结果。

  师问生1:你能和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吗?(摆成一堆一堆)

  生:我把一样形状的放在一起了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行吗?好请回

  师问生2:那你为什么把气球摆成一排一排的呢?

  生:这样更容易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收集与整理的乐趣】

  2.整理

  师:那我们看这位同学的作品,你们能一眼看出来谁最多谁最少吗?你们是怎么数的这么快的?我还没来及数呢!

  生:看那个最长哪个就最多,哪个最短哪个就最少

  师:哦!你们是通过长短看出来的,老师这里也有个作品,我一摆出来就发现糖葫芦型的和心形的一样长,那他们一样多吗?

  生自己发现需要按照一个对应一个的标准来数

  师:为了让我们的图更加清晰我们还要一起补上一些内容,我在图的下面画上一条横线告诉大家我是从这里开始数的,在下面标记,第一列都是圆形的,第二列都是糖葫芦型的,第三列都是心形的,这下就能让看图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我画的是什么意思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图来表示我们的结果。我发现还有很多同学有很多有创意的作品(收集同学作品进行展示)

  师:我发现这些漂亮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他们都是用什么来记录结果的?

  生:用数来记录结果的

  师:我们刚才用图来记录结果的这一次用数也能记录结果(利用学生作品制作表格)

  师:我们先横着来看,第一行都是…生:形状,第二行是…生:个数。我们再竖着来看,通过观察第一列你能知道糖葫芦形状的有几个吗?观察第二列你又知道什么了?老师在这里加上几条线你会发现它特别像一张…

  生:表格。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不仅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而且还能把它们整理成图或者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与整理。(板书整理)

  师:呀!老师突然发现我有一个气球忘放进去了,快帮老师出出主意,这个气球应该放在哪?(师举起一个粉色心形气球)

  生:应该放在心形的气球上面

  师:可是我黑板上的气球没有粉颜色的啊,为什么也能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心形的

  师:因为我们是按照形状来分的,不管什么颜色只要是这个形状就得放在这里。那我们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心形的气球我们的表该如何改变呢?

  生:心形下面的3改成4.

  师:呀!这里还有一个兔子形的气球(老师举起一个蓝色的兔子气球)这该放哪啊?

  生:应该单独放在一行,因为他是单独一个形状

  师:那我们的'图和表如何改变呢?图的下面画上一个兔子形状,表示这一列是兔子形状的气球,表格里第一行加上一个兔子形状,下面写上1表示有一个兔子形状的气球(更改图和表)这下我的表格完整了吧,那为什么同样都是增加一个气球,你们一会变了个数,一会又让我增加了一列啊?

  生:因为它们的形状不同

  师: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虽让增加了一个气球,可是心形气球只增加了一个,而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却增加了一类,你们学会了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制作图和表格的过程,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设计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不光老师爱出去玩,同学们一定也特别爱出去玩吧?老师到了游乐园门口就看到了好多的同学都和爸爸妈妈一起来郊游了!你们能给这些人分分类吗?

  生1:可以按大人和小孩分类

  师:还可以按什么分类?

  生2:可以按男人女人分类……

  师:还有吗?

  生:按左右、家人等等

  师:现在老师要带领大家进游乐园了,看看我们到哪了?可是到了售票处我就想你们那么多的分类标准,我该选择哪种呢?

  生:按大人小孩分类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大人20元,小孩10元。

  师:好了,我们接着往下走,这一站我们该选择哪种分类方法更好呢?

  生:分男女

  师:你们怎么不选大人小孩了?

  生:因为这次要进男更衣室和女更衣室了。

  师:看来虽然给这些人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我们要选择适合我们的标准来进行分类。刚才的这两个情景都是老师遇到的困难,现在就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两个困难,真正的给这些人分分类,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张小卷子,先仔细看一看老师想请大家帮我什么忙,把这些人按什么来分类呢?

  师:看看你的卷子,谁能告诉我你是帮我什么忙?按什么标准分类?

  生1:按男女分类

  师:你来给大家看看你从哪看出来是按男女分类的?(生指表格)

  师:还可以按什么进行分类?

  生2:可以按大人和孩子分类

  师:除了按男女分类和按大人孩子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能?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类标准记录在表格里。

  师:同学们已经帮老师解决了两个问题,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都是这么些人分类,可是为什么两次分的结果不一样啊?

  引导生说:因为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师:标准不同、结果不同(板书)但是有什么是没变的?

  生:总共的人数不变

  师:表扬同学。你不仅找到了他们的区别还找到了不变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感受遇到不同情况分类的标准也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分类的现象?

  生:垃圾分类、超市分类、书籍分类、药品分类……

  师: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环保,超市分类、药品分类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啊,以后在生活中你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啊?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好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师:现在马上就要下课了,你能和你小组的成员交流你本节课的收获并派出代表把你们的收获分享给大家吗?

  学生分享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一起学习了把一些东西进行分类,还能够把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整理成图、整理成表,同学们还知道了标准不同结果不同,而且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就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统计与概率的原型,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好今后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数学城堡可美丽了(屏幕显示),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呢,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不过想要进入数学城堡,必须闯过三关,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第一关。

  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说一句话。

  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按老师的要求说一说?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

  2、第二关。

  ①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养殖场里都养了些什么呀?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②合作交流,汇报成果。

  谁先来把他们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听,别的同学说完之后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

  养殖场有92只鸭子,22只鹅,还有100只鸡。

  养殖场鸡最多,有100只。鹅最少,有22只。鸭子有92只,比鸡少,比鹅多。

  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比较两个数的关系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等来描述。

  3、第三关。(猜一猜:根据描述来猜一猜兔子的只数)

  18,26,90,97这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猜一猜。兔子的只数比18多得多。想一想,你猜出了吗?是多少?

  三、实践应用

  出示课本第31页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评价。

  四、实践作业,全课小结

  调查家庭成员的年龄,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说一说。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2、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汇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3、针对问题,制定解决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2、学会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

  3、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前准备:口算:

  79-6= 96-82= 83-17= 39-38= 90-84=

  47-32= 40+12= 95-87= 97-38= 1+16=

  80-37= 19+0= 62+34= 97-21= 67-26=

  52-30= 47-20= 84-10= 47-30= 66-60=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的景色很漂亮,小亚他们去郊游了,你们说说去郊游要注意什么?准备些什么?

  (学生交流)

  请看,小亚他们要做什么准备:(出示电脑课件)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画面上你们知道些什么?同桌说说。

  二、观察统计:

  1、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一年级1、2、3班一起坐车去郊游,出示以下信息:

  1班29人;2班29人;3班28人(图片信息)

  “每人发一只面包,要多少只面包?”(文字信息)

  2、根据信息解决问题:

  (1)、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29+29+28

  (2)、仔细看看这个算式和以往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师总结)象这样算式是连加。计算时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加减混合计算的策略,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练习情况,并让学生说说如何计算。

  (4)、电脑课件演示几种不同的连加的计算过程,并比较几种方法的异同:

  a、

  2 9 5 8

  +2 9 +2 8

  5 8 8 6

  计算时也是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个位满20向十位进2

  b、

  2 9

  2 9

  + 2 8

  8 6

  c、

  29

  + 29

  58

  + 28

  86

  (5)、完整解题:小亚他们一共需要86个面包。

  (6)、你还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小组讨论)

  (可以把29+29+28看作30+30+30-4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我们也去春游,一年级1班有26人,一年级2班有25人,一年级3班有34人,共有多少人去春游?试着帮忙算一算。

  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

  如果租45座的旅游车,需要租几辆?

  2、小朋友真聪明,小胖带来了几道题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吗?

  笔算 课本第41页/2

  说说通过练习你的收获,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3、课本第41页/3,也是有关连加的计算,你能根据算式编有关的情景吗?(选一题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在本子上笔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在计算连加时的几种竖式计算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27+15+48= 63+17+13= 28+39+12= 67+7+26=

  板书设计:

  连加

  29+29+28=86

  教学效果的反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组织比赛

  教学目标:

  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并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课件、统计表、学生每人一支水彩笔、空白纸。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

  1、六一儿童节的那天,我们五龙小学的小朋友开展了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知道都有那些活动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都有哪些活动?

  (生答师板书)你们喜欢这些活动吗?那我们也来组织一次比赛,好吗?

  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2、(指黑板)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我们只能选其中一项活动进行比赛,我们该组织什么比赛呢?(生自由发表意见)

  3、小朋友们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适时导入)

  4、小朋友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来学习统计。

  [从生活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什么比赛,意见不一致,找寻有效的`办法--统计。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性,必要性]

  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过程

  1、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小朋友的意见呢?(生自由答)现在我们就先在小组里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只能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由小组长做好记录。(用师发的空白纸)看哪组最快?准备好了吗?开始!

  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

  [提出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培养学生组织、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各组讨论完毕,排出先后次序)小朋友们表现得太棒了,我们先请冠军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自己的记录方法,将小组调查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小朋友觉得他们调查得怎样?

  [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合作意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在比赛之后,体验集体合作成功的快乐感,吸取成功或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次合作作好准备]

  4、小朋友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总结:其实刚才小朋友们进行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统计(师板书:统计)我们用来表示统计结果的这个图就是统计图。

  [通过交流成果,总结出统计方法,不硬性规定统计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理的方法]

  5、刚才小朋友们的统计图做得非常漂亮了,从这几张统计图里你能知道全班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活动吗?(不能)那该怎么办?(制一张大的统计图)师出示统计表,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张统计图填完整,好吗?(师生一起动手填涂)

  6、我们的大统计图制成了,漂亮吗?看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生自由提问,集体对每个问题进行系统解答。

  (2)师补充生未提出的问题,供学生解答(出示课件)。

  三、应用实践

  1、除了举行比赛活动,还需要一些奖品,买什么奖品好呢?(出示课件)小朋友们能应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图,请生一个接一个上台来画上自己最想要的奖品。

  3、请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师做总结。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制作统计图的热情真高,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旧知识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新知识。

  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竖式计算中,解决“对位”,“进位”和“计算顺序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第8页主题图。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

  ⑴班级人数

  ⑵限乘人数

  (二)新授

  四个班一起去博物馆参观,二(1)36人,二(2)30人,二(3)35人,二(4)34人,需搭乘两辆车前往,但车有人员限制,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讨论:要想知道哪两个班可合乘一辆车,就必须算出不同的两个班乘车总人数。)

  1、不进位加法

  例1:我们来计算二(1)班和二(2)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

  师:36+30

  ⑴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想:先加什么?

  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学生摆好后指名汇报是怎么摆的。教师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

  ⑵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怎样算?汇报交流: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生:从个位加起

  生:个位6加0等于6,十位上3加3等于6,得出竖式答案66。

  生:我想从十位加起,十位相加为6,个位相加为6,也得出答案为66。

  ⑶师:小结计算过程:(借助小棒演绎竖式加法)

  3 6

  + 3 0

  个位6加0满6,说明个位为6.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个位下写个6,十位相加为6,得出答案66.(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做一做)

  例2:我们来计算二(3)班和二(4)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

  引导学生计算,做法同例1。(做一做)

  2、进位加法

  例3.我们来计算二(1)班和二(3)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

  师:36+35

  ⑴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学生摆好后指名汇报是怎么摆的。教师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

  ⑵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怎样算?汇报交流: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生:从个位加起

  生:个位6加5等于11,满十了,向十位进一。

  生:我想从十位加起。

  生:如果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还要再加1,很麻烦。

  ⑶师:小结计算过程:

  3 6

  + 3 5

  个位6加5满十,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

  师:个位上还有1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1.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经过计算36+35=71(人),71人比“准乘70人”多,所以二(1)班和二(3)班的同学不能合乘一辆车。此方案不可以。

  检验第三个乘车方案。二(1)班和二(4)班合乘一辆车。 36+34=70

  可以借助小棒,也可直接用竖式计算。(做一做)

  (三)新课小结。

  (投影出示三中种乘车方案的算式)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加法的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四)总结算法。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学生汇报后师用多媒体出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一、回顾引入。

  1、问: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元、角、分,元、角、分是什么的单位?你已经认识的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

  2、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

  二、基本练习。

  1、再现旧知。

  (1)出示准备的几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

  (2)人民币的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按元、角、分的顺序,依次说说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口答。

  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

  如果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为什么要10分?

  如果只有单位是分的人民币,1角2分应该取多少分?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在全是单位角的人民币里取1元2角,你怎样取?为什么?

  2角和15分哪个多呢?说说你的理由。

  3、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再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几元几角了。

  4、练习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如果比较几元几角哪个大,可以先比几元的部分,几元的部分相等再比几角的部分;如果把多少角和元比,可以先换算后再比较。

  三、应用练习。

  1、练习十第3题。

  出示图,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同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6+10+12=28(元)

  并明确: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2、练习十第4题。

  出示图,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自己找一找你能找到几种买法。

  组织交流,师板书并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说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按价格合起来正好10元钱,一种一种地列出来,就能找到许多不同的买法。

  3、练习十第5题。

  出示图,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小结:我们购物时,付出的钱比商品的钱多,营业员阿姨就要把多余的钱找回给我们。求找回的钱实际上是求还多余多少钱,所以用减法计算,只要把付出的钱-买商品应付的钱=找回的钱。

  4、练习十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5、练习十第7题。

  同桌讨论,该如何付钱。再集体交流。得出:付钱时要么正好,不多也不少;要么稍微多付一些,让营业员找钱。

  四、介绍古钱币知识。

  五、全课总结。

  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10元钱能买些什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有进退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构造算法的能力,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计算;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媒体:教师:课件学生:课堂练习纸

  课前学生准备:

  说一说:

  (1)3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2)8个一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

  (3)15的相邻数是()和()

  (4)15的相邻整十数是()和()

  算一算:

  29+1= 23+4= 20+5= 3+45= 1+47= 4+73=

  56-4= 50-2= 90-7= 80-5= 50-3= 80-8=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1、媒体

  师:可以编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生:蛋盒中有27个蛋,母鸡又生了5个蛋,现在一共有几个蛋?

  生:32个

  师:你是怎样算的?小组合作讨论,比一比,哪一组的算法多?

  一、交流互动

  1、算法大交流

  (1)摆计算条

  27+5我是这样想的:27+3=30 30+2=32

  (2)放小圆片

  27+5我是这样想的:7+5=12 20+12=32

  (3)看数射线

  27+5我是这样想的:先加到下一个整十数

  27+3=30 30+2=32

  (4)数数龙

  (5)想推算

  二、练一练

  1、书本P29/2在数射线上计算

  2、心算P29/3

  特别对6+26= 9+44= 7+18=加强辅导

三、计算小游戏

  用图片的.形式表象为:

  请找到合适的帽子(连一连)

  邮递员35+9 46头盔

  医生26+8 61带有小灯的帽子

  建筑工人9 +37 34医生帽子

  煤矿工人7+54 44绿色帽子

  拓展:

  动脑筋:

  你还有什么方法计算9+44=?

  师:介绍加多再减的方法:10+44=54 54-1=53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一、写出计算步骤:

  49+4=

  8+27=

  二、计算:

  56+6= 56+3= 56+4= 56-4=

  37-2= 37+2= 37+3= 39+9=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1-2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20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3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跳绳》05-08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2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2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03-01

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11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