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初中美术课教案

初中美术课教案

时间:2023-11-30 07:04:43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美术课教案8篇(优)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美术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美术课教案8篇(优)

初中美术课教案1

  【教材分析】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中,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本课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感受的能力。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作品体现的不 同思想内涵。

  2、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艺术作品体现的思想内涵。

  2、如何表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教科书是否带齐。

  二、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来听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

  提问:请同学们听听看,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哎哟嘿~~~(纤夫在拉纤时发出的声音)

  2、在音乐中是通过这种节奏来表现劳动的,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艺术家是如何

  表现劳动场面的,怎样表达劳动情感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教授新课

  (一)提出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二)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

  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三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出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饶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和船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2、请同学们再看书上另一幅也是表现劳动人民在船上的画面《清明上河图》

  (1)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盛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的是三段,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满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的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的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下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的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组件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底。

  (2)出示《清明上河图》全图

  老师讲解:

  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市区街道的繁华场面。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3)出示作品,用作品《在激流中前进》与《清明上河图》作比较

  学生讨论:1、从画面描写的环境,人物的动作表情上来比较,这两幅作品 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否相同?

  2、从画面的安排与表现手法来比较这两幅画分别是怎样来表现 主题的?

  教师归纳,补充

  (三)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牛耕》

  思考:这幅作品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劳动?给你留下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2、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作品,出示作品《捣练图》

  老师讲解《捣练图》全图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制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秒下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连拉直,另一妇女再用熨斗熨平,在她对面有一女孩拉着正在被熨平的白练。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个小

  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

  3、出示作品《捣练图》与《牛耕》作比较

  学生讨论:1、这两幅作品中的人物是否属于同一阶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两幅作品所用的手法是否相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教师归纳,并补充砖画的作用

  《牛耕》: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好。再如,画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捣练图》:既符合生活的真实,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而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墓砖画:就是在墓碑前用颜料在砖头上面画画,再经过烧制后,它就不容易褪色了,它的作用是用来陪葬的。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流行在墓碑前画一些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墓主是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

  四、复习巩固

  通过以上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我们都知道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劳动。那老师要问一下同学们,为什么历代艺术家都选择“劳动”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出示作品《钢水 汗水》和照片,最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艺术作品中的劳动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有什么不同?

  五、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对比,你觉得这堂课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美术作品是在现实基础上加以提炼,加入画家的主观情感表现而成。那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所以,同学们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认真观察,勤于表现,用我们的双手描绘美好的生活。

初中美术课教案2

  教材分析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的学习内容,课程目标要求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

  学情分析

  1、学生开始逐步形成逻辑思维的认识和思考方式,开始对事物的一般规律和内在关系产生兴趣,知识和规律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产生持久兴趣的重要手段。

  2、学生认知能力有限,选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概念能学懂但技巧难掌握。仅仅一节课,所以对学生掌握的程度不能预期太高。

  3、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所以,尝试后一部分学生能通过摸索掌握的'内容,留给学生探究、总结和互相学习。通过体验自学的收获带来的乐趣,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初中美术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理解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并能够分析出各美术种类的特点,理解到美术并不等于是简单的画画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感受、体验、参与、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材料和种类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审美兴趣,从而产生对美术文化的关注、欣赏与探索的热情。

  重点

  欣赏、感知、探索、理解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兴趣,并进行制作材料的分析。

  难点

  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教学准备

  范作,美术作品工具材料。

  教学方法

  欣赏法,评述法、引导法等。

  板书设计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美术种类:油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

  《出水芙蓉图》佚名宋中国画

  《秋瑾》王公懿版画

  《父亲》罗中立油画

  《秦始皇兵马俑》秦朝

  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看一看)

  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小学的美术学习。比如可以说说他们以前的美术课都有学习有哪些内容,都是怎样上的。

  2、欣赏范作,看后有什么感想?你们是不是认为上美术课就只是单纯的画画呢?(学生看着这些美术作品,显得非常兴奋,很好奇,很好地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

  3、思考、交流、讨论、发言。

  (二)、展示汇报,交流探讨(说一说)

  教师活动:

  1、让学生把他们喜欢的美术作品(可以是美术展室里的作品,也可以是自己寻得的)呈现出来,谈谈它们所具有的各种特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2、阅读课文,理解带蓝色圆点的美术门类及材料;比较欣赏,课文中哪些美术种类在刚刚同学们最喜欢作品中没涉及到的。

  3、观察自己的身边的都有哪些美术种类,列举一二。(比如是自己的日常用品,教室的桌椅等)

  学生活动:

  1、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说出它们都具有哪些特性.

  2、阅读课文,弄清因为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哪几种门类,与美术作品的零距离,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触觉,加深对美术作品特点的认识。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感受自主学习的愉悦和成就。

  (三)、欣赏评述,拓展思维(赏一赏,辨一辨)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不同门类、不同材料的美术作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各美术种类的特点,探索各种材料所体现的美感。学习美术作品所传递的美术文化。(对作品进行分析,比如创作背景,作者的思想、个性、经历等;材质的不同,美术作品所呈现的特点有哪些区别;中国画为何姓“中”,宣纸外国有生产吗?看到埃及的金字塔,又让我们想到什么?只是一建筑物吗?)

  2、展示美术作品或美术工具对学生进行竞猜,辨析各美术材料和种类。(提供美术作品或美术工具,让学生分组选择对猜。)

  学生活动:欣赏,竞猜。

  (四)、归纳感受,拓展探讨

  教师活动:

  1、请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这堂美术课的感受。

  2、引导学生发现、认识身边美术材料,巧用本土资源,引导学生注意环保,关注新兴的高科技材料。

  3、浅谈现代艺术与大自然的。(以罗伯特.史密斯的防波堤为例)

  学生活动:谈课堂感受,说身边可以用来创造美术作品的材料及由此带来的思考。

  设计意图:放飞学生的想象,关注身边生活,关注身边美术,让学生畅所欲言,成功展示自我,体验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关注身边美术,让学生畅所欲言,体验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

初中美术课教案4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标志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商场里、马路边、医院里……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着它们的身影,它们对我们的生活起着指引和警醒的作用,是社会繁荣和人性化的体现。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标志并了解这些标志的含义,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对标志的理解能力,活跃幼儿的思维,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使幼儿逐渐养成主动探索、关注周围生活的良好习惯,而且还能让他们从小学会自律,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活动目标:

  1、学会分辨一些常见的标志,并知道它们出现的场景。

  2、尝试设计有特色的标志。

  3、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环境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们身边的标志》

  2、绳子1条;9个装有画纸、信封的

  3、分别贴有超市、马路和医院标记的记录表6份;常见的标志图片九份;糨糊9盒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我们身边的标志》,引导幼儿围绕话题展开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看到过?”

  2、“为什么要有这些标志?它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

  3、小结:标志可以告诉我们在这里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或者要注意什么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按标志的要求自觉遵守规则。

  二、以卡片配对游戏引导幼儿理解标志的`含义。

  1、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和要求。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这游戏的名称叫“找朋友”,谁想玩呢?吴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了一张统计图,上面分别贴了3个标记,它们表示什么呢?对了,是马路、超市和医院。等一下,请你们看一看盘子里有些什么标志,再想一想这些标志跟记录表上的谁是好朋友,然后请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帮它们找朋友。例如:这个标志是什么呀?对了,是红绿灯的标志,那在什么地方会出现这个标志呢?(幼儿回答:马路)对,那我们应该把这个红绿灯的标志贴在哪个格子里呢?对了,应该贴在“马路”的格子里。我们要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准确,明白了吗?这个游戏的时间是2分钟,我们请谈老师帮忙计时。好,游戏开始。

  2、幼儿搬椅子回座位,合作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的操作结果,集体进行检查。

  师:(1)完成的小组可以把记录表挂到这条绳子上。

  (2)时间到!请小朋友把你们的记录表都挂到绳子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一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4、教师小结。

  师:原来我们生活中的标志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些图形,有的带有文字,而且它们的颜色也各有不同,让我们一看就明白它的意思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真有趣。

  三、以“参赛邀请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1、教师出示“参赛邀请信”,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吴老师收到了一封写给我们中三班小朋友的信,是“喜洋洋广告公司”的叔叔寄过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信里写了什么。

  2、教师念信,交代参赛要求。

  3、请幼儿自己设计标志。

  师:你们想参加这次比赛吗?在信里“喜洋洋广告公司”的叔叔说,希望小朋友设计的厕所标志要有特色、与别人不一样,你们有信心设计好吗?等一下,请你们拿好你的蜡笔,然后回到座位上,用盘子里的画纸设计一个厕所标志,并把设计好的标志放进信封里,再投放到课室门口的信箱里,到时我们请邮递员叔叔帮我们把信寄到“喜洋洋广告公司”参加比赛。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创意的幼儿及时表扬。

  四、总结。

  师:刚刚小朋友都能设计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标记,值得表扬哦!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自己。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的标志,请小朋友细心地看一看,并把它记录在本子上,还可以带回幼儿园和好朋友一起欣赏。

初中美术课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画家;(3)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4)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

  1、尝试表现,新课导入。

  (1)今天天气如何?(阴天,下雨?···)有没有关注上学途中的景色?(太阳很好,朝霞很漂亮;阴天,暗沉沉。的;有雾,景色看不清)能不能用一分钟时间把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用色彩表现来?展示学生的画作,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景色以及对色彩的感受

  (2)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你们知道这个画派吗?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1)出示莫奈《卢昂大教堂》系列作品,这几幅画在色调上有什么变化?画家画的是同一座教堂吗?那为什么色彩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

  (2)出示三棱镜的展示图,师生分析,光通过三棱镜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谱。

  (3)教师总结:

  莫奈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光线与色彩的关系。画家为了更真实地表现自然界中光与色的变化,探索了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所呈现的光色变化。

  (4)出示作品《日出·印象》:你觉得这幅画画得好吗?如果你是评论家,请你评一评这幅画。教师从表现方法上进一步引导(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天气如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光与色的关系人手,了解作品对光与色的客观表现。

  (5)教师总结:《日出。印象》描绘的是法国北部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的印象,它采用速写的方法,与传统风景画细腻的画法显然不同。当它公开展出时,当时的艺术批评家勒鲁瓦发表文章,以这幅画的名称来讽刺与莫奈作品相同风格的绘画为“印象派”这一本意为嘲讽的名称,恰好符合立志革新的.莫奈等画家强调真实地表现客观对象瞬间印象的艺术主张。

  3、欣赏作品,加深体会。

  (1)出示西斯莱的作品《马利港的洪水》。作品描绘了什么景色?给你什么感受?画家是如何表现的?

  (2)出示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作品的光源来自哪里?给画面带来了怎样的色彩感受?

  (3)出示雷诺阿的作品《拿喷壶的女孩》。画面中哪个地方最吸引你?画家是怎样表现的?

  (4)雪给你什么感受?描述一下下雪时的情景。雪给印象派的画家毕沙罗什么感受呢?展示毕沙罗的作晶《歌剧院大街:清晨雪景》。请学生说说画家是用了什么色调来表现清晨雪景的,飘飘扬扬的雪又是如何表现的?(5)将几幅作品的局部放大,让学生找找作品中用笔、用色的共同点,并进行总结。教师总结:印象派在色彩运用上采用了色彩并列的画法,画面中出现了明照的笔触,欣赏印象派绘画时需要在一定距离J't、去观看,这样才能将并列的色彩通过观者的视觉融合,使色彩,短得和特丽明亮,-

  4、尝试表现,技法体验。

  (1)展示莫奈的《睡莲》,让学生分析画中不同的笔触,并说说这些笔触用在了画面的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

  师生总结:点的笔触一一睡莲;竖的笔触——水面;横。的笔触——远处莲叶;醢线的笔触——近处莲叶。笔触变化丰富,因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2)将课前对早晨印象习作进行再创作,尝试运用不同的笔触,表现出不同物体在光照下的色彩变化。

  5、知识拓展

  印象派作品欣赏。

初中美术课教案6

  主题:表现自我的绘画

  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工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

  1.绘画基础知识:色彩、线条、透视等。

  2.绘画工具的准备:画板、画笔、颜料等。

  3.绘画技巧的学习:透视、比例、阴影等。

  4.绘画作品的创作: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绘画技巧和工具。

  2.问学生:你们知道有哪些绘画工具吗?学生们会回答一些,然后引导他们说出更多常用的绘画工具。

  二、学习绘画基础知识

  1.让学生观察一些静物或风景,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来表达他们的感受。

  3.引导学生学习透视和比例等绘画基础知识。

  三、学习绘画技巧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主题。

  2.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绘画技巧来表现这个主题,如阴影、高光、色彩对比等。

  3.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透视和比例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四、创作

  1.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2.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3.让学生自己挑选作品,展示给老师和其他学生。

  五、总结

  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绘画知识和技巧。

  2.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绘画艺术。

  3.让学生写下他们的绘画感受和想法。

初中美术课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图形、文字、符号等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并掌设计标志的方法。

  2、在欣赏、分析、讨论中熟知标志的象征意义,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及表现形式。

  3、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养成热爱艺术,加深对艺术的认知,加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图形、文字、符号等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掌握设计标志的方法。

  难点:设计创新型标志,并熟知标志与图案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

  多种标志作品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故事导入课堂,讲解外国友人麦克来中国旅游迷路,根据旅游团标志成功找到了导游,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和一定内涵的象征符号,在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今天让我们一起做一次设计师,一起来设计独具特色的标志吧!

  顺势引出课题——《标志设计》。

  活动二:直观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标志呢?它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为什么这些标志我们都可以一眼识别出来?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见过不同的服装品牌、鞋子品牌的标志,不同餐饮店的标志,比如大家熟悉的“√”耐克,“M”麦当劳。这些标志之所以可以一眼识别出来,是因为都有一个共同特性,非常简洁、易认、一目了然。

  活动三:具体分析

  1、教师播放多幅现代生活标志,引导学生观看,提出问题:这是一组非常复杂的标志图片,谁能将它们进行归纳?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家、城市、企业、商品、团体、活动、机构等类型的标志,一是交通、安全、场馆、产品使用、质量、操作等类型的公共标志。

  2、教师展示香港回归专用标志、中国文联、世界自然基金会、NBA标志、2022年冬奥会标志图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这些标志都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文字、图形、夸张变形的'图案组成的,同时也是标志的表现形式,比如2022年冬奥会标志,运动的人物形象和2022中的第一个数字组成汉字“冬”。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NBA标志图案,提出问题:NBA是我们熟知的符号标志,图案表现了什么内容?NBA的标志是通过什么把篮球运动员突出出来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图案主体是一名篮球队员,他正在侧身控球,人物是白色,背景是运用红、蓝衬托出了人物,也是标志的表现形式之一色彩。

  4、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每一个标志都有它所要传达的信息,比如北京奥申委会徽,同学们想一下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北京奥申委会徽,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征,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五星,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整体形象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以此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5、教师简单示范设计步骤,并归纳为选题、初稿、定稿、着色四大步骤。

  活动四:拓展阶段

  1、课堂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根据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设计一个以“团结”为主题的标志。

  2、展示讲评

  交流想法,师生共同评述赏析作品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与教师总结评价为主,评价标准以以下为准:

  ①是否运用标志的表现形式;

  ②是否符合标志特征。

  3、布置课后作业:

  观察生活中更多标志,并思考这些标志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标志与图案有什么区别。

初中美术课教案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五课《五味瓶》(人教版)本课书的学习领域属于设计·应用。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审美目标:朋友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优良品质。

  5、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

  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渗透。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绘画、制作等美术形式来表现“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带给人们的感受。

  学具准备:

  五味瓶、彩色纸、颜色、剪刀、胶水、糖、盐、醋、辣椒、药片、范图、多彩泥……

  教学媒体:

  KT展示板、实物投影仪、音乐……

  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活动:以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1、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设计意图〕: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活动:出示板书题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2、学生活动:通过题图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设计意图〕: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

  3、教师活动: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3、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的形式,对彩色卡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与味道对应的颜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红-辣、绿-酸、白-咸、黑-苦、黄-甜、褐色-甜、紫-甜、紫-酸等不同的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时出示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片。

  1、学生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设计意图):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想理性漫漫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去总结。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3、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五味”的认识。

  3、学生活动:自己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指导性的建议。

  (三)评价阶段

  1、教师活动:出示KT展示板(有五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指导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师活动:做课中小结,引导学生欣赏相互评议、欣赏彼此的作品。

  2、学生活动: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整理阶段

  1、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大胆改进自己的作品。

  1、学生活动:整理自己的作品,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课后拓展:

  在这次课学习后,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利用综合材料进行联想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创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美,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设计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边的环境。

  课后反思: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创新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引导学生大胆地联想和创造。在生活中我们更注重的是“五味瓶”的实用性,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五味瓶”在造型设计上发生了变化。从形状、大小、材质、功能等方面千奇百怪。这些变化使儿童容易产生联想,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本课教学中,就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口尝一尝“五味”酸、甜、苦、辣、咸,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本课以“五味瓶”:为原型的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在课改后的学习模式,主动、乐学、勤思、共进。

【初中美术课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课教案12-07

初中美术课教案(精选11篇)07-04

初中美术课教案5篇12-08

美术课程教案01-20

美术课教案01-05

美术课的教案11-23

大班美术课教案01-11

幼儿美术课教案01-18

小学美术课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