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必备(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第5课《手指》教案共1课时总8课时。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预习探究: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教案《第5课《手指》教案共1课时总8课时》。
三、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四、品读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并朗读。
1、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五、巩固延伸: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板书设计:
5、手指
姿态性格
大拇指不美肯吃苦
"团结有力量"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掌握“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2.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通过课堂游戏,听想结合,听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德育目标
通过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教学难点
1.探究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2.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美点寻踪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音乐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课堂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冬雪纷飞的图景。
同学们,你听过雪花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你一定听见过,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学习《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走进那神奇美妙的声音世界。
设计(二)
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学拉小提琴,孩子年幼,精力不易集中。老师教育她“用心听”,孩子满脸狐疑,稚气地问道:“老师,人是用耳朵听声音的,用心听怎么能听得见呢?”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就让我们用心倾听奇妙万千的声音。
设计(三)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觉课文?的美。?
教师强调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
2.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
5.各小组选代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声音对我们的意义:声音充实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并增长知识(11~12段)。13段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第二课时
三、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
文章的语言特别美,就像一首诗……
文章的想象丰富、细微,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妙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辉中……
文章的结构特别美,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游戏,新颖独特……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诱人猜想……
3.教师分类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品评课文的美点。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1)赏析课文的语言美。
提问: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
学生明确:美在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运用;
美在多种多样的问句;
美在人称的选用;
……
①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
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
②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觉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④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读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们对面和颜悦色、亲切随和地和我们 谈心。
(2)赏析课文的意蕴美。
提问: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请说出其独特的意蕴。
学生明确: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但由于感觉的迟钝,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们忽略。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倾听,去感受。声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让我们伴随着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声音的陪伴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
(3)赏析课文的结构美。
①提问: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如把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改为“用心倾听”或“奇妙的声音世界”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原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寄予作者对读者的无限期冀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②提问:文章开头共写了六种声音,前三种声音极细微,难以听见。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去掉前三个段落行不行?
学生明确:开头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 ”的“声音”,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如果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如果去掉前三个段落,文意就略显单薄。用“耳朵”听,无人不能,但用“心”倾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笔,倾听心音,倾听天籁,从每一种声音里,感受喜怒哀乐,领悟其内涵。
③提问:文章的结尾有何特色?
学生明确:结尾部分新颖别致,作者没有像惯常行文那样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而听见自己的心音,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4.学生齐读课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
四、设计声音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磁带,可以是一首音乐,也可以是冬日的风声、夏日的蝉鸣、春日的燕语呢喃,也可以是雄鸡的报晓声、深巷中狗的狂吠声等等,要求学生用心听,然后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
教师宜以表扬为主,对感觉灵敏、思维敏捷,感受细腻的同学予以肯定,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鼓励他们用心倾听。
五、课堂小结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美妙、其乐无穷的声音世界,启发我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体会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让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学会欣赏,学会微笑,成为一个生机蓬勃、活力四射、内涵丰富的生命体,让世界因我们而更加精彩。
六、布置作业
1.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提示:由乐声得到启发,展开联想和想像,写成一篇有较强抒情色彩的记叙文)
2.模仿课文前三段的写法,写一组排比段,描摹细微的声音。
第三课时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课文中写了多种“声音”,你用心听过哪些?说说你的感受。
(提示:不是随意地用“耳朵”听,而是有意识地用“心”去听,从中感受喜怒哀乐,汲取有益的知识。切忌泛泛空谈)
2.“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请写出你的成长中最动听的声音,好吗?
3.课文结尾处写了5种声音游戏,请选择其中两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4.俗话说:“眼观六方,耳听八方”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构成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请描绘一下你眼中的丰富奇妙的世界,好吗?
二、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询有关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资料,较全面地了解这个奇妙万千的声音世界。
三、开放探究
阅读《“筷子”趣谈》,谈谈本文的“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筷子”趣谈
黄丽春
偶尔想起曾经听人说过,在中国,人人具有三种博士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嗑瓜子博士。至于吹煤头纸,现在早已销声匿迹了。半个多世纪前,丰子恺老先生曾犀利地调侃国人嗑瓜子之劣迹,把光阴嬉耗在“咯嘣”声中,这不是民族性的衰退吗?难怪老先生要痛心疾首地感慨自己一见瓜子就害怕。历史写到今天,这种悠闲的生活态度已被埋没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旋律里。惟有筷子,风风雨雨了两千多年,还是经历不衰。“民以食为天”,对于国人,筷子是进食的工具,少不得。
古时筷子称“箸”,闽南话至今沿用此音。后来,据说吴人为了避忌“箸”与“住”同音,使行船搁浅,便改“箸”为“筷儿”。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风顺。汉代筷子又称为“挟提”,意思是挟住再提起,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使用功能。
当我们的祖先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时,筷子便与文明一起诞生了。据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资料得知,迄今筷子已有600多种。有商朝时的铜筷,春秋时的铁筷、玉制犀头筷等。到唐朝,筷子还曾被用来象征人的刚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赐过宰相宋璟一双金箸,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这也就是“赐箸表直”的典故。其实最为普遍的还是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还有现代的塑料筷子。它们既不像金属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属筷子名贵,做工简便,易于就地取材。相传,有一种叫做“箸竹”的竹子,产生于广西平乐府一带,“其小如箸,坚结如象牙,作箸甚佳。”可见国人对筷子还有一定的讲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是江安竹筷。明知尼克松总统惯于使用刀叉,而总理却安排了筷子,这确令人纳闷。其实这正是我们总理的良苦用心。他根据筷子的寓意来招待客人,寓意两国和平相处,不动干戈。难怪一位加拿大记者连忙把这双筷子收起珍藏。
筷子不但有其象征意义,还有其特殊的作用呢。人们所说的“筹算”,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用筷子来计算的一种方法。汉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也曾提到过利用“筹算”来计算体积和容积。总之,“筹”的应用使我国古代的数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筷子最大的功用是用来吃饭的。“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常常体现该民族人民的处世特色。就像中国人惯于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于使用刀叉,从中体现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正如蔡元培先生答西方人问时所说:“中国人从来是崇尚文明,而不尚武力,从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
参考答案:
本文是科学小品。“趣”表现在三个方面:
1.本文使用了一些理趣兼得的掌故;
2.语言调皮诙谐;
3.揭示 了筷子所具有的深广的文化内涵。
板书设计:
蒲公英梳头的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 蚂蚁小跑步的声音 用心听你会发现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雪花飘落的声音
教学后记:学生对认真听,用心听感悟很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丰富本单元的相关知识。
2、实践活动组织完成“初显身手”。
3、完成习作指导,学习《太阳城》,了解太阳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太阳在生活、工作、城市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太阳能创建幸福家园的美好前景。
教学重点:
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从感性上理解抽象的事物。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出示书中的例子。
2、观察这两句话的特点。
3、请你积累一些这样的句子。
4、读一读。
二、初显身手
1、你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你对阳光的理解吗?
2、选择实验地点,准备实验工具。
3、仔细观察,做好相应的准备。
实验步骤:
1、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感受阳光。
2、集体演示交流,分享成功。
3、谈自己的收获。
4、撰写阳光报告,(与习作相结合)
第二课时
一、学习《太阳城》,感受太阳的威力。
1、了解各个自然段的段意并分段。
2、读课文针对问题进行研讨学习。
3、如果你是太阳城的小公民,你会如何学习、生活?你还会向我们介绍太阳城的哪些有趣的东西。
二、出示习作要求
任选一题,写一写:
用“你”称呼太阳,写一段文字或一首小诗。
撰写一份搜集阳光的报告。
想象:我是太阳城的小公民。
三、分析题
四、金钥匙
板书设计:
太阳城
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金钥匙
1、认真倾听,仔细观察。
2、学抓要点,做必要记录。
语文教案 篇4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指名读诗句。
3.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集体交流,共同解决疑难。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师配乐范读。
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5.背诵诗文。
6.识字。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
7.写字。
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8.展评。
三、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识字》教案08-20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树教案12-11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变脸》教案03-16
《语文天地》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