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语文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我”梦中的种种场景,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
2.通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2.你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小船、水道、房子……)
请你给这组画取个合适的名字。(江南水乡)
3.介绍作者吴冠中。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父爱之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欣赏作者的绘画作品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又知道了作者是画家,再引导学生结合画的内容命名,进行语言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1.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2.指导书写:考、疼、席、暑四个生字。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渔船 报考 教训 心疼 席子 庙会 彩排 糖果 抽象
启迪 毕业 寄宿 师范 路费 轮换 领略 意境 磨灭
4.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醒来,枕边一片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
三、初读课文,理清场景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试着给它们起个小标题。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卖茧子;住客栈;送“我”考学;看庙会;背“我”上学;铺床被;在船里食宿;缝补棉被。
3.这一个个画面,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活动,这就是——场景。总结概括场景的方法。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设计意图:阅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描写的场景,通过起小标题,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全班交流。
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本文是按照倒叙的方法叙述的。
3.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小组内讨论,概括段意。
4.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5.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这些场景能进入梦乡,说明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写法更容易表现父爱的真挚和深沉,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
【设计意图:从整体把握课文,明确课文的表达顺序,梳理文章结构,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深切的父爱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新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境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唤醒学生记忆,把握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聚焦场景,体会父爱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两三处印象深刻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并做简单批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可能是两年一度的庙会、小渔船上、背“我”上学、送“我”入学的场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重点交流以下三个场景,其余场景的体会依据学情简要处理。
(一)置身庙会中的场景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谈理解。
2.教师相机补充当时的社会背景材料。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地区,丰年都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荒年就得卖儿卖女。中原地区多次爆发大饥荒,饿死的'人不计其数,逃荒的农民上百万。
3.学生结合资料谈理解。
教师相机采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小冠中,爸爸带你参加两年一度的庙会,你是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谈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去庙会,对“我”来说是十分新奇和激动的,以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4.朗读中感受父爱。
小冠中们,你们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出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地方。随机提问:通过朗读想表达什么?听朗读听出了什么?
(二)凑钱上学的场景
1.学生自读,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
预设:学生比较容易结合“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替我铺好床”等句子体会父爱。在交流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家里粜稻、卖猪……”以及“平时节省到极点”等词句来感受。
2.相机出示家庭背景材料。
吴冠中是家中长子。母亲生过九个孩子,成群的兄弟姐妹日渐长大,生活越来越困难。母亲常年患病,要不断服汤药。父亲不仅要上班,还要种田、养桑贴补家用。
3.结合资料,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感受?
预设:学生可以感受到读鹅山高小要凑一笔不少的钱,对于小冠中这样的家庭太难了,但父亲却愿意克服一切困难,凑钱花到“我”身上,父亲的爱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4.交流理解“新滋味”,解决学生认知难点。
为什么“我”感到“十分心酸”?“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5.这是“我”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也是“我”逐渐成熟的标志,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三)低头缝补的场景
1.聚焦“永难磨灭的背影”谈感受。
课件出示: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1)看着父亲的背景,小冠中会想到什么?相机出示前文情境图。
预设:父亲太辛苦了!您快休息一会儿吧!我一定好好学习!万花筒那千变万化的图案包含您多少爱啊!
(2)为什么船舱里的背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呢?
预设:学生可以结合原文、朱自清的《背影》等谈理解,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
2.讨论能否画出“载着父爱的小船”。
课件出示: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小组讨论:你们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来吗?为什么?
预设:答案是开放的,讲出理由即可。比如:能画出,文章中出现了多处描写小舟的场景;不能,小舟载着多少父爱呢,是画不出来的……
(2)再次出示吴冠中的绘画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预设:一弯小船承载了吴冠中先生太多的童年记忆。可以说,他对父亲的依恋便是从这一条小小的船牵萦开去的。
【设计意图:以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组织交流,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在疑难处交流解惑,在关键处深层感悟,体会细节中蕴含的深情,发展学生语言,激活学生思维。】
三、揭示写法,迁移运用
1.结合小冠中梦中的这些场景,思考父亲为“我”做的这些事算不算大?为什么?
2.既然父亲为“我”做的这些都是小事,为什么却让“我”永生难忘呢?
课件再次复现两份补充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家庭状况以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谈体会。
3.揭示文章的写法,迁移运用。
(1)小结写法: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这种写法叫作“以小见大”。
(2)小贴士:一是所选素材小事件、小片段、小镜头和生活细节等必须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题的;二是要找准小中的大,挖掘其蕴含的深刻意义。
(3)小练笔:请同学们试着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描写母亲的一个片断。
(学生完成练笔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逐步体会“以小见大”这一写法对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的作用,并尝试运用这种写法进行练笔,将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巩固内化。】
四、拓展材料,升华情感
1.理解课题“父爱之舟”。
作者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2.拓展阅读《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
全篇文章1500余字,却不见一处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冰心老人说父亲的爱如果说出来,那就不叫父爱了。但是想听听父亲内心的声音吗?
教师配乐朗诵:《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认识。】
《父爱之舟》
《父爱之舟》是吴冠中的,记叙了父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读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1、紧扣课题,诱发思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紧扣题目,铺路搭桥,诱发学生思维的散发原点,把题意引向文意,让课题成为导引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有效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抓住梦境中那些难忘的场景进行讨论,交流,体会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3、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父亲爱“我”的语段,来体会平凡父爱的伟大,感受伟大的父爱,激发学生热爱父亲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语文教案 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蚕茧、考试、糖葫芦、暑、煮”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说说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场景。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蚕茧、考试、糖葫芦、暑、煮”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说说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场景。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母爱的文章,大家都很自然的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也学会感恩母亲。那你们的父亲对你们的爱,你看到了吗?与母亲的爱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预设:父亲的爱,含蓄······)说的都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父爱的文章吧,看一看作者的父亲是否和我们的父亲一样。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围绕父亲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蚕茧、考试、糖葫芦、暑、煮”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暑”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写了“我”在梦中梦到了儿时的场景,父亲为“我”付出了很多,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和愧疚。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我”梦中都出现了哪些场景。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买枇杷,住旅店。
父亲是如何给“我”买枇杷的?
从哪里能看出父母的辛苦?
父亲对“我”寄予厚望,总会及时送我去学校,给“我”添置装备。住旅店,也是选择最便宜的房间,却发生了什么事?
父亲面对我,又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心情?父亲心理会想些什么?
这时候的“我”,又是怎么做的?作者小时喝又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哪里,你感受到了父爱?
指导朗读,注意语气。
预设二:吃豆腐脑,玩万花筒。
来到庙会,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小孩子都是爱吃的,看到琳琅满目的食物和玩具,“我”却不忍开口。为什么?
午饭又是如何解决的?父亲又是怎么做的?豆腐脑,他吃了吗?
玩具,父亲想给他买吗?为什么没有买?最后又是怎么做的?
你和爸爸妈妈出门玩,看到吃的和玩的,又是怎么做的?
从哪里感受到了父爱?
预设三:父亲雨雪天气背我。
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有雨有雪的天气,出行不便,父亲是怎么做的?
我在父亲的背上,内心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里为什么提到了母亲的陪嫁“汗巾”,有什么作用?
你有从哪些地方看出了父爱?
5. 采用范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父爱之舟》这篇课文,知道了“我”在梦中,梦到了父亲卖蚕茧给“我”买枇杷、住旅店、给我买豆腐脑、给我做万花筒以及父亲雨雪天背我上学等事情,感受到父亲对“我”无声的爱,我对父亲也有说不尽的感激。那在“我”的梦中,还会有哪些难忘的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搜集吴冠中的其他文章,阅读。
六、板书
父爱之舟
买枇杷住旅店
吃豆腐脑玩万花筒
背“我”上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别有情趣的语言文字,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并学会感恩父母。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并学会感恩父母。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
1.课件出示生词“蚕茧、考试、糖葫芦、暑、煮”等。
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巩固生字词。
2.指名说说上节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互相补充
师总结:“我”在梦中,梦到了父亲卖蚕茧给“我”买枇杷、住旅店、给我买豆腐脑、给我做万花筒以及父亲雨雪天背我上学等事情,感受到父亲对“我”无声的爱,我对父亲也有说不尽的感激。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课文6-10小节
1. 出示任务:
1)默读课文6-10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还有哪些场景,让我泪洒枕边?圈画相关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互学,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心酸的哭了。
1)这段文字,你喜欢哪些词句?简要说说原因。
2)边读边想象画面,“我”为什么心酸?我心底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3)这里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心酸的滋味,凑钱很艰难但是全家都愿意把钱花我身上;感受到父亲对我的关爱,也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很沉重)
4)为了回馈家庭,我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有怎样的收获?
预设二:父亲划船送我上学。
1)为什么选择划船?这里第二次提到借船,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时候,父亲和姑父轮流为我摇船,却让“我”去睡觉,能睡着 吗?你觉得“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3)为了维护“我”的自尊心,父亲又做了什么?(预设:船不靠靠近学校就停)
4)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取了。你能想象到,父亲看到录取通知书的样子吗?
5)这里第三次提到了姑父的船,作者也是位非常出色的画家,把这船画出来了。这船为什么出现这么多次?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
6)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预设:小船作为全文的线索,出现的频率高,这船也是情感的载体。承载了父亲的爱与无尽的期盼,也承载了我对父亲的无限感激之情。紧扣文章主题,突出父爱的伟大)
预设三:父亲为我缝补棉被。
1)你们家如果出现缝补的工作,一般都是谁来做?
2)在这里,父亲也承担了母亲的职责,艰难地为我准备行囊。父亲有怨言吗?他在缝补时,会对“我”说些什么?
3)我面对父亲的背影,又有何感受?他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4)为什么姑爹地小船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5)“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地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父亲怎样地情感?(预设:父爱深沉,伟大,无限感激)
6)作者回忆了这么多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父爱之舟》这篇课文,知道了作者自小家境贫寒,但是父亲一直用他地爱给我温暖。他在回忆中也不断涌现无数让人难忘的场景,无不在诉说着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认真体会父母对大家的爱,及时回应,懂得感恩。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吴冠中的画,课后交流。
五、板书
父爱之舟
心酸哭泣
划船上学
缝补棉被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语文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从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在字里行间感悟深沉的父爱。
三、教学难点
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情感引入法、启发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两个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猜猜画的名字(罗中力先生的代表作品)
过渡:这副画作是著名画家罗中力先生的画作,名字叫父亲。
父亲是我们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物,无数的艺术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赞颂着他们,欣赏完画作之后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关于父亲的歌曲。
一、激趣导入
导入视频音乐《父亲写的散文诗》
师;歌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父爱像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父爱如山无言但坚定......
过渡:看来在创作者的心中,父亲的形象是永难磨灭的。那么在文学作品中又是怎样描写父爱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文学作品《父爱之舟》去细细的品味吧!
1、板书课题
2、作家简介
吴冠中是我国杰出的画家,优秀的散文家,让我们来学习他的回忆性散文《父爱之舟》齐读课题
二、感悟新知
1、课件出示开头和结尾(男、女分读)
2、通过标红的两个词语你知道了什么?
生: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梦中。
生:文章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师过渡:是的文章结构完整。那还记得作者都梦到了哪些场景?请同学们依次说说梦中的7个场景内容。
师过渡:一幕幕的场景,还原了一个个故事的情境,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全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都饱含着深深的父爱。让我们一起走入场景,在字里行间感悟父爱的内涵。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统计了我们班同学印象最深的场景排行榜,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凑学费铺床被、逛庙会糊万花筒、送上学缝棉被。
3、让我们首先走入排名第一的凑学费铺床被。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父爱?勾画下来。(课件出示6自然段)
师:当你看到“凑”字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些带“凑”字的词语。
(凑足、七拼八凑、东拼西凑)
过渡:父亲为了给我凑学费粜稻,卖猪,要是还凑不够,父亲还会怎样凑?(想象画面)
生:向别人借钱(低声下气的凑)
卖家里的生活用品(倾尽全力的凑)
卖房子(倾其所有的凑)
师过渡:为了给我凑学费,父亲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我们抓关键词“凑”想象父亲东奔西走凑钱的画面,感受到父亲是多么的不容易。在吴冠中的记忆中当时家里的钱很紧,紧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来看一则资料。(课件出示资料链接)
4、同学们试想一下家里的钱都给我了谁就没有钱怎么样?
家里的钱都用在我身上
——没有钱——
师过渡:家里都这么困难了还要把钱花在我身上支持我读书,因为只有支持我读书我的未来才会有希望。
5、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体会到独爱是什么?
生:关爱,支持......
自行写在小船上
小结:我们通过联系生活感受到父爱的内涵,本段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让你体会到父爱(抓细节)课件展示
......我第一次心酸的哭了
6、想想这个时候的吴冠中心中想到了什么?心中如此的悲痛竟流下了眼泪。(不舍、心疼、感动、愧疚、担忧、倍感压力)
师过渡;背负全家人的希望,所以我要好好学习,我要努力地实现父亲的心愿。心中的`不舍、感动心疼倍感压力愧疚担忧,所以吴冠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课件出示)
......哭......哭......哭
这是以往截然不同的哭,这是一张新滋味了。
(播放音乐,走进吴冠中的内心去)......新滋味
三、板书小结
走入场景抓细节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联系生活,我们感受到这份深沉的父爱,明白了父爱就是支持、关爱、关怀、理解
四、自主探究
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其余两个音响深刻的场景。运用学到的方法在字里行间体会父爱。
1、出示自主学习提示学生交流
2、逛庙会糊万花筒、送上学场景
3、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父爱?请把它划下来。
4、你体会到父爱的词语批注在旁。
师出示重点段4自然段,运用什么方法体味
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父亲
五、学习“缝棉被”场景9自然段
师:用联系生活的方法了解到通常缝补之事大多是女子做的事,但父亲却将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做了,既当爹又当妈。(课件出示关键句)
师:这个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背影?(课件出示句子)
这个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会让你想起哪一首古诗?(课件出示:游子吟)
过渡:父亲也有着诗中母亲的背影,父亲的恩情我们作为儿女的永远也报答不完的,文中的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课件出示句子)
小结:无形的父爱是画不出来的,父亲的恩情是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
如果让你再次回到梦中以上几个场景中,你想对父亲说点什么?请写下来。
七、合作探究
1、想一想:那么多场景,那么多的,为什么作者单单把“舟”作为题目的一部分?
2、议一议:小组内交流汇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掀”等字,会写“渔船、报考”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教学重点】
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著名画家吴冠中一生特别喜欢画小渔船,他不仅把小渔船画在他的画中,还写进了他的文章里。吴冠中为什么对小渔船情有独钟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父爱之舟》,去寻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狮子林》等。
2.自学任务
教师明确要求:听读课文,借助已有经验自学生字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3.初读反馈
(1)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茧(jiǎn)子枇(pí)杷(pɑ)小客栈(zhàn)冤(yuān)枉(wɑng)
恍恍惚惚(hū)高跷(qiāo)蚌(bàng)精偏僻(pì)委(wěi)屈
糊(hú)启迪(dí)者扎(zā)紧裤脚撩(liāo)起扎(zā)在腰里
出嫁(jià)缴(jiǎo)饭费粜(tiào)稻榜(bǎng)摇橹(lǔ)
兼(jiān)嘲(cháo)笑鲁(lǔ)迅枕(zhěn)边
点拨:
①在读词语“枇杷”“冤枉”的时候,后一个字要读成轻声。
②要根据字义读准多音字。“扎紧裤脚”“扎在腰里”中的“扎”读“zā”,“糊了一个万花筒”中的“糊”读“hú”。可出示认读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多音字。如,认读“扎裤脚、扎针、挣扎、包扎、糊风筝、糊弄、黑糊糊、糊涂”中的“扎”和“糊”。
(2)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jiǎn zhànyuānwǎnghū qiāopìdíjià jiǎo bǎng jiān cháo zhěn
茧栈冤枉惚跷僻迪嫁缴榜兼嘲枕
预设:
a.可以结合图片识记。如,“茧”。
b.加一加来进行识记。如,“木+王=枉”“辶+由=迪”“木+旁=榜”“口+朝=嘲”。
c.换一换来进行识记。如,“沈-氵+木=枕”。
(3)学生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提示: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泥灶”“乌篷船”“摇橹”;结合会意字的特点理解“粜”就是“把米卖出”的意思,“粜稻”是“把稻米卖出”的意思。结合资料理解“初小”“高小”的意思——民国时期,初小指小学1—4年级;高小指小学5—6年级。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字词学习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加以指导。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能提升指导的针对性。
(4)引导学生关注文章首尾,厘清层次。
①过渡:季羡林先生在谈到写作时说,在文章的结构方面,最重要的是开头和结尾。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要关注开头和结尾。
②让学生读首尾两段,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是写“梦醒”,首尾呼应;中间部分写的全是梦境,回忆了自己与父亲在一起的历历往事。
③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点拨并相机板书: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刚从梦中醒来。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回忆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再次写“我”梦醒,照应开头。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理清脉络,为深入分析文章做准备。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并借助导学单梳理作者梦中的场景。
导学单
2.过程安排
(1)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勾画出每个场景中的关键词,可以结合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填在方框里。
(2)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场景间的内在联系。
3.探究活动
(1)全班交流。学生按作者的叙述顺序汇报文中的场景,师生共同明确导学单的填写。
导学单
教师适时将七个场景板书到黑板上:添桑叶、买枇杷——花钱住旅店——逛庙会——背“我”上学——凑钱为“我”缴学费——熬夜摇橹送“我”报考——为“我”缝补棉被。
点拨:教学时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可能出现对“场景”把握不准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发现除了第7—8自然段意思连接紧密,为一个场景外,其他每一段为一个场景,并且每个场景都是紧紧围绕“父爱”来写的。二是让学生说场景大意时,要求能用完整、通畅的句子表达,不要强求学生用特别简短的词语概括。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场景间的内在联系:黑板上的这七个场景,如果让你按一定的顺序摆放,你会如何摆放?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
①可把七个场景按时间顺序摆成一条线,因为作者的回忆是按照一定顺序写的。如:读初小的时候——考取了鹅山高小——报考无锡师范——考取了,父亲送“我”去入学。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叙述很有条理。
②可把七个场景分成两类,横着摆成两排。因为前三个场景是和生活有关的,后四个场景是和“我”上学有关的。
③可把七个场景摆成“心”形,因为每个场景都是围绕父爱来写的.,都渗透着父亲对“我”的爱,“父爱”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线贯穿着所有的场景。
④可把七个场景按顺序从低到高摆成“阶梯”状,因为作者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父亲的陪伴和付出,是父爱陪伴着作者一步一步成长的,父爱是成长的“阶梯”。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文章所有的场景都是围绕父爱来写的,可题目却是“父爱之舟”。作者为什么把父爱跟“舟”联系在一起?
2.探究方法
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关于“小渔船”的句子,边画边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探究活动
(1)“小渔船”在文中出现了多次,父亲在小渔船上为作者做了什么?
预设:作者报考和上学总是离不开小渔船,父亲在小渔船上摇橹、做饭、缝补棉被,这一切都是为了省吃俭用供作者上学。
(2)全班交流: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
预设1:通读课文后,我知道“舟”指的是“小渔船”。“小渔船”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不仅贯穿了全文,而且还把往事串联在一起,是本文重要的线索。
预设2:我从第3、8、9自然段中知道,父亲总是用“小渔船”送作者报考、入学,还在上面为作者做饭、缝补棉被。作者的成长离不开小渔船,更离不开父爱。
预设3:从第9自然段中我知道,作者想起小渔船就会想起父亲,哪里有小渔船,哪里就有父亲的身影。在作者心中,父爱和小渔船已经融为一体,成为作者永远难忘又温暖的回忆。
教师总结:“父爱之舟”这个题目既作为文中线索,串联课文内容和结构,又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也承载着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感怀。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第一题,找出作者梦中出现的场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同时联系全文,理解课题的含义。
四、生字书写
1.组织学生交流容易写错、写不美观的字。
预设:
(1)“蚕、毕、煮”都是上下结构。
蚕:上两横宜短,撇捺舒展开张,“虫”口扁,大小适中,竖画居框正中。
毕:下部“十”字的横要长,托住上面的“比”。
煮:“老字头”的“丿”是长撇,下面的部件要写在“土”字的正下方。
(2)“枕”是左右结构。“丿”要穿插和避让左边的部分。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
3.教师对书写不正确或不美观的生字进行示范指导。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字词学习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加以指导。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能提升指导的针对性。
五、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导学单概括了作者梦中的生活场景,通过关注课文内容,理解了课题“父爱之舟”的含义。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沉稳内敛,不易察觉,真是这样的吗?下节课,我们再深入课文学习,在一幕幕生活场景中去感受那浓浓的父爱!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2.品读课文《父爱之舟》,感受浓浓父爱。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语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1.借助“拍镜头”活动,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
2.理解部分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
借助“拍镜头”活动,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难点】
借助“拍镜头”活动,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提问:作者以梦境的形式回忆了哪些难忘的生活场景?
预设:作者以梦境的形式,回忆了父亲卖了茧子便给“我”买枇杷吃、住旅店被虫咬时父亲想为“我”换房间、和父亲逛庙会,还有关于上学的几个场景:雨雪天背“我”上学、凑钱缴学费、送“我”报考师范、为“我”缝补棉被等场景。(相机板书七个生活场景)
2.过渡: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父亲早已去世,只留下记忆中一幕幕难忘的生活场景,“动人心者莫过于情”,让我们走进这些生活场景,细细体会其中蕴含着的情感吧!(板书:父爱之舟 生活场景)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假如你是摄影师,要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拍下来,你最想拍哪些镜头?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过程安排
(1)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拍摄时的注意事项。
(2)学生根据自己想拍的场景,组成活动小组。
(3)小组汇报,展示交流镜头里的“父爱”,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3.探究活动
(1)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梳理拍摄时的注意事项:
①要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画面来拍。
②要把细节凸显出来,可以通过特写镜头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③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想象,丰富画面内容。可以拍静态的镜头,也可以拍动态的镜头。
④文章没有语言描写,可以在拍镜头时加上内心独白。
(2)学生根据自己想拍的场景,组成活动小组。
教师提出小组活动要求:
①再次细读文本,用心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②小组围绕选定的场景,讨论交流:打算拍什么样的镜头?要突出哪些细节?为什么要拍这些?
(3)小组汇报,展示交流镜头里的“父爱”,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拍摄“添桑叶、买枇杷”场景的小组汇报
①学生汇报要拍的镜头。
a.预设:
镜头:父母半夜起来添桑叶和父亲卖了茧子给“我”买枇杷吃的镜头。
理由:从“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中,可以体会到父母养蚕很艰辛,那么辛苦挣钱却愿意给“我”买枇杷吃,可见父亲对儿子的爱。
b.提示:由于生活和时代的不同,学生可能不知道养蚕的辛苦,教师可以相机补充相关资料。
资料补充:你听!“沙沙沙”……那是蚕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你看!一匾又一匾的蚕,每天要吃多少桑叶。每一片桑叶都要擦干净,剪成碎块均匀地撒在匾里。大量的桑叶,重复的手工,每次都要耗费不少时间。还要给蚕清蚕沙、把蚕捉到麦秆扎成的山上、摘茧子。
c.提问:根据刚才的材料,如果让你补充一些镜头,你会补充什么?又有哪些体会?
预设1:可补充擦桑叶、清蚕沙、把蚕捉到麦秆扎成的山上、摘茧子这些镜头。
预设2:父母养蚕那么累,挣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可父亲“每年”卖了茧子“便”给“我”买枇杷吃,没有丝毫舍不得,从中可感受到父亲很爱“我”。
②小结:这一个场景作者用的笔墨不多,只有两句话,还有两个省略号,但是通过资料的补充,我们会有更深入的感受。
拍摄“逛庙会”场景的小组汇报
①学生汇报要拍的镜头。
a.预设:
镜头1:庙会热闹的景象。
理由:读到描写庙会热闹的部分,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小孩子在庙会上看到各种各样糖果点心、鸡鸭鱼肉时的馋样,还有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时的恋恋不舍。
b.追问:这些热闹的场景和父爱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作者写庙会的热闹,是因为自己对当时的场景记忆深刻,他记住的不仅是庙会,还有父亲的爱。
预设2:庙会上琳琅满目的小吃和父子俩吃凉粽子形成了对比,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家境的贫困。尽管家里没钱,可父亲还是给“我”买了碗热豆腐脑,这也让人感受到深深的父爱。
c.预设:
镜头2: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给“我”糊万花筒。
理由:父亲虽然买不起玩具,但想尽办法给“我”做玩具,从这里可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
d.提问:如果你是父亲,会有怎样的内心独白?如果你是作者,又会有怎样的话对父亲说?
预设1:父亲的独白——看到孩子在庙会上期盼的眼神,我知道他是多么想要一个玩具。但是家里穷,买不起,那就给他做一个吧,不能委屈了孩子。
预设2:“我”的独白——我很想要一个玩具,但是知道家里穷,父亲平时已经节省到了极点,怎么还能让父亲花钱给我买玩具呢,还是不要了,别难为父亲。
预设3:“我”的独白——我太喜欢父亲给我做的万花筒了。父亲不想让我失望,尽自己的能力满足我,这个万花筒对我来说是最珍贵的。
②朗读这一部分,再次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父爱。
拍摄“凑钱为‘我’缴学费”场景的小组汇报
①学生汇报要拍的镜头。
预设:
镜头1:父亲粜稻,卖猪,四处凑钱、借钱的动态画面。
理由:从这一自然段的“家里粜稻,卖猪”“凑”来的学费中可以看出家境的贫困。拍摄这些画面,更能让人体会到父亲的不易。即使这样艰难,父亲还是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供“我”上学,可见父亲对“我”的爱和希望。
镜头2:“我”站在校园里,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偷偷地哭了。
理由:我关注了“我偷偷哭了”“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新滋味”等词句。看到父亲远去的背影,拿着他凑来的学费,想起往日父亲的辛劳和节省,“我”的心中五味杂陈,忍不住哭了,这个画面可以体现“我”的感激和愧疚。
②追问:“我”偷偷哭了,如果此时加上内心独白,作者会说些什么呢?
预设:
a.拿着父亲凑来的钱“我”真想哭,那是父亲辛苦挣来的血汗钱,那是家里的`吃饭钱。现在稻也粜了,猪也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家里人怎么办呢?(担忧)
b.父亲平时已节省到极点,现在每学期都要为“我”凑钱缴学费,他一定会更加节省,一家人的生活也肯定会更艰难。家里人为“我”作出这么大的牺牲,“我”感到很愧疚。(愧疚)
c.父亲明明知道给“我”凑钱上学后,家里的生活会很艰难,却依然竭尽全力支持“我”上学。(感动)
d.家里这么艰难才凑够这些钱,“我”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好好学,用好成绩回报父母。(感激)
③小结: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想象当时的画面,走进人物的内心,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感受到父亲对作者深深的爱,镜头也就能拍得感人。
④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4)其他小组交流他们拍摄的镜头。
点拨: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如果一边读一边抓住关键词,想象场景,体会细节,并结合生活经验,把自己当作作者去思考、去感受,就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拍镜头”的活动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着“镜头”说“理由”,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可使“活动”与“情感体验”“语言表达”合为一体。其中,“添桑叶、买枇杷”这个场景在文中作者着墨不多,但是依然体现了浓浓的父爱。在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停一停,根据学情适当补充资料,可促进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思考:通过“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这句话,作者想表达什么?
2.过程安排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小组交流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情感。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3.探究活动
(1)引导:作者是著名画家,一生酷爱画船,课文中的两幅插图都画着小船,但是在这里却发出这样的感叹,他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呢?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理解。
(2)全班交流。
预设:
①“什么时候”“能……画出来就好了”这些语句说明作者感到非常遗憾,即使他是享誉世界的画家,也画不出那载着父爱的小船。
②作者内心充满了悲伤。他想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可父亲已经去世,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③作者表面上是在说画小船,实际上是在表达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恩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深沉的父爱是报答不完的。
(3)小结:父亲的爱,没有那么惊天动地,却蕴含在一件件普通的、琐碎的小事中。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他,只留下一幕幕难忘的生活场景,只留下无尽的怀念与感激,如滔滔河水绵延不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语文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难点: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父爱之舟》。
读文识字: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新词,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并画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
布置作业:学生背写课文的生字,继续阅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中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教师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品读感悟,体会父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父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亲的情感,感受父亲对“我”的爱;再找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体会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领悟写法:教师引导学生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教师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升华主题。
布置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情感,感受父爱的深沉和伟大。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感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1-17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7-15
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部编版01-17
【优秀】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7-16
【荐】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7-16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3-15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01-17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15
[精华]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