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1
教材分析
《地球公转》在七年级已经学过,初中阶段的重点是: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及由此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形成。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优秀生在1/4,中层生占1/2,有1/4的学生成绩不是很理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通过组内、组间、师生合作互助交流,解决问题,实现全体学生成绩的提升。
2、七年级学习过的内容,现在有所遗忘,通过复习,温故而知新,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课标考纲要求
1、分别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课标)
2、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考纲)
3、知道四季更替和五带形成是地球公转造成的;(考纲)
4、懂得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考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看教学视频、动画等,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
2、熟悉地球公转中的知识点并系统化。
3、分析图形,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播放视频、动画,投屏,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感知,理解抽象理性的地理原理,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2、采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统筹分配时间,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展示、评价、互助,面向全体学生。
3、投屏包括:平板屏幕投影,平板控制讲台电脑,平板充当移动的实物投影仪,增强教学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角色扮演,培养学生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实现学生上的“精准扶困”,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地轴倾斜指向。
2、地球公转过程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位置及昼夜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1、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
2、系统化地球公转中的知识点。
3、分析图形、数据,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感性到理性认知法、问题导学复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原创ppt课件,投屏教学的软硬件,自制教具等。
【学生准备】导学案、地理书、图册等。
【应用的新(相对)技术】
利用路由器(或随身wifi等)及希沃授课助手实现同屏(投屏)教学,用平板电脑或手机无线操作讲台电脑,减少被讲台的束缚,提高效率;把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投影到讲台电脑屏幕及白板,打开录像功能,实时拍摄学生答卷或活动过程并同步投影到讲台白板,变成移动实物投影仪。
利用PPT功能创作:太阳直射点移动及昼夜变化的动画,控制歌曲播放时间,ppt中有ppt对象,控制答案显示。
地理功能室应用:白板书写,双屏投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三合一: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跟岗老师汇报课
斗门区城东中学地理室验收展示课
珠海市初中地理小组合作与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整合研讨课
总设计意图:
整理加工知识,构建思维线索和知识网络。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已经讲过的知识,设置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思考和应用的机会,让学生爱听,加强理解,加深记忆,并能思考应用。疏理系统、整理结构、总结规律、分析联系,相同知识归纳,不同知识重组,相似知识迁移,相关知识联系。
通过小组合作、投屏等教学技能的优化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练习
课后制作环保教具
教学后记
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
3.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
2.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读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
三、教学策略
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归纳能力,能够说出地图的`方位和图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从知识上看,在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有所了解,这将便于学生准确地说出少数民族较多的省区名称,理解民族分布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反过来也能加强对五个民族自治区的理解记忆;同时,学生已经知道了我国的人口分布概况,利用我国人口密度线,便于学生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理解和记忆。本节需要识记的知识内容较多,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设计抢答、连线、拼图等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周恩来总理关于民族的论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了解民族知识的动机。在落实第一个重点时,为了加深印象,对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特色知识的学习,可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实现,让学生选取民族或自己所属民族进行介绍。需要注意,班级里可能会有学生不希望被当众说出自己是少数民族,此时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不宜强求。在落实第二个重点时,要结合地图,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每组选取3~4个民族,就其省区分布范围进行介绍,最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民族分布特点的总结,突破难点。这样,既巩固了行政区划的内容,又掌握了民族分布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出示周恩来总理名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各民族的灿烂文化。
学生:认识学习民族知识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
2、民族构成
教师:讲解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提出问题:
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各民族大小不同,法律地位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回答问题,找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根据图文资料,选取一个少数民族的概况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主要少数民族人口、文化和分布概况,强化民族平等意识。
3、民族文化教师:展示人民币上不同民族的文字,让学生找出所对应的民族。设计学生活动:连线各民族和与之对应的服饰、节庆景观。学生:体会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性;完成活动,体会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性。设计意图: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落实重点。
4、民族分布特点教师:利用民族分布图,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不同民族,判读分布范围,提问其分布省区名称,引导学生说出民族分布特点,并归纳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学生:完成活动,理解记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说出民族分布特征,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