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礼物》是北师大新世纪版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描写了小作者去年和今年收到家人送给自己的礼物,从中学会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本文以诗歌的形式,语言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有浓郁的生活息,贴近学生生活,适宜朗读、积累和练笔。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三年级上册注重了读书与练笔并行,学习使用优美的句子,变文本语言为中心语言,促感悟之情为笔下之情。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在呼唤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本教学设计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思维训练,仿照课文前四段写一段话。
3、懂得礼物的含义,使学生知道感恩,了解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体会亲情的可贵。
4、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教学重点:
1、随文识字,认识生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亲人的关爱和期待。
2、仿照课文前四段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在什么时候收到过亲人送的什么礼物?(学生交流)
2、师小结:当你过生日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家人都会满怀关爱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困难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然后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验。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分小组合作解决,筛选出难解之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四)、品读课文,体会发现。
1、读一读
(1)自由读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说一说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你能替小作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送上几句祝福的话吗? (2)为什么把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的礼物比喻成“春雨绵绵”,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3)、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亲人的关爱之情。
(4)你觉得家人对你还会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五)、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师:人们常说:“礼轻情意重。”小小的礼物寄托着厚重的情意。请你回忆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回忆收到过的礼物,想想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
3、让我们仿照课文1—4自然段作诗。
4、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作诗。
6、评选班级“小诗人”。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三、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博、套、绵、)
2、抄写文中好词(7页抄一抄)
3、选用抄下的好词造句。
四、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中线上的笔画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3遍。
2、背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童话的魅力。
2、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让学生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重点:
1、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感知童话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
感知童话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媒体再现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他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撰写了《启蒙读本》,共373篇,其中有许多经过改编的民间故事。
(二)我说你说: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觉得本文除了可以用《七颗钻石》作为标题外,以下标题也适用。请大家高声朗读课文,结合本文分别说说这三个标题的妙处。
(1)神奇的水罐
(2)爱心行动
(3)大熊星座的传说
明确:(1)文中的.“水罐”很神奇:
自己装满水——摔下来水一点也没洒掉——由木的变成银的——由银的变成金的——从里面跳出七颗钻石,从里面涌出一股水流
(2)揭示变化的原因:(爱心)孝心、爱心、母爱、博爱。得出结论:爱能创造奇迹。
(3)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多么像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她像钻石一样闪亮,像钻石一样珍贵,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心扉。
这样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2、除此之外,你觉得还有哪些标题适用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3、说说原标题的好处。
结构:吸引读者的注意,引人入胜;首尾呼应
内容:更能表现出小女孩纯洁美好的心灵。更能突出本文童话的特点。
(三)了解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让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四)你读我读:
1、看视频,评论朗读的优缺点。
2、怎样读童话?
用童声来读读出故事味 读出文中情
3、教师示例:朗读第一段
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语气:震惊、感伤
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因为第一段写旱灾爆发,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和起因)。为小姑娘一次又一次地把水给别人喝作了铺垫。
(五)我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可从人物形象、文章主题、情节、写法、语言等方面来谈)
例如:小姑娘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章什么主题感染了你。
情节一波三折,特别吸引人。
文章有着丰富的想象。
文章语言简练、生动。
…………
(六)布置作业:
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个梦,她会做一个怎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板书: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童话
语速;快速、中速、缓慢
语气:低沉、高亢
语调:好奇、赞叹、震惊、激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空白处的.想象,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两幅鸽子图(第一幅画有一只受伤的鸽子,第二幅画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轻音乐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意图】
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形促读,以境促读,让学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激情,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雪儿。
(板书:注意“雨”字头的写法,齐读,注意“儿”读轻声)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媚敷弧喃剩鸽捡哀悠阻忠递盼线慰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明媚的春天 美丽的弧线 艰难险阻 飘飘悠悠 千山万水 轻轻捧起 十分快慰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我为雪儿,盼望。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
③雪儿展开,我望着心里。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小结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剩、慰”
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之、轮”等9个生字,会写“之、令、布、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之、轮”等9个生字,会写“之、令、布、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狮子是“万兽之王”可是现在它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都选谁了呢?请看(出示三幅图片:猫头鹰、袋鼠、小猴子、当大王图片)这样换来换去,现在究竟谁成为森林里的新首领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1课——《从现在开始》(板书课题)
sh 始。加注拼音、认读,然后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不认识的字。
2。对于本节课出现的生字,你有没有不认识的?
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前后桌4人一组)
方法:可问同学,也可问老师,借助拼音,字典等。
3。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可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
4。这些字,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记住?
例如学生可能答出:
用加一加方法识字“眯”:目+米——眯
用编顺口溜方法识字“郑”:把耳朵关起来就是郑。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还想说的,就让学生同桌,前后桌再说一说。
5。巩固字词:
老师准备带同学们到森林去,那里有许多小动物,你想和它们交朋友吗?(想)不过有一个条件,只有把小动物后面的词语读对,才可以交朋友。
三。正确读文,感悟内容。
1。谁能给大家读一遍课文?
边听边想:狮子都选谁做大王了?最后谁成为了森林里的新首领?
然后指名评议读文情况,指名说问题答案。
老师板书。
2。根据学生评议情况,让学生再自由读文。
四。赛读课文,探究感情。
1。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对这篇课文,已能达到正确朗读,那么你还能感情地朗读吗?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朗读出来。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再读。
为了进入情境,指名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读一段。
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3。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谁还想读,课后再读一读,好吗?
五。比一比,把生字写好。
1。出示要写的'字,让学生认读。
2。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之”。
3。在教师指导下,临摹书写。
4。看一看,其它同学写的如何,结合优秀的,再书写一遍。
课后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xuān bù xiàn zài lún liú dì yī mìng lìng xīng qī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今( ) 直( ) 弟( ) 观( )
令( ) 真( ) 第( ) 现( ) ,
三、读一读,照样子写一写。
神气极了 荡来荡去 立刻喊起来
可怕极了 跑来跑去 立刻欢呼起来
________极了 _______来_______去 立刻___________
四、照样子写句子,再读一读。
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
从现在开始,你们要_______!
从现在开始,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找规律,记汉字。
1、老师用投影出示“有趣的汉字”中的四组汉字,请学生读一读。
2、谁来说说每组字都有什么特点?
师总结:这些字的偏旁都相同。第一组字都是竖心旁,表示与心情有关;第二组是女字旁,表示与女性有关;第三组是绞丝旁,表示与丝织品有关;第四组除它字为象形字其余都是会意字,字义大都与房屋有关。
3、这些字里可有不少的形声字,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
(快、忙、慢、怪、怀、姐、妹、妈、奶、红、织、绳、细、纸、室)
学生能找出常见的一部分即可。
4、你发现哪些字和它的偏旁关系很密切?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说。
5、你还发现哪些形声字和它的偏旁关系好像并不密切?
师稍作解释:“红”又读作工,特指妇女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及其产品。
“细”字本来指微小的丝。
6、找朋友,开火车给这些汉字组词,看哪一列火车能开起来。
7、比一比,看谁能写出更多的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8、小组擂台赛。
一小组给另一小组任意举出一个偏旁来,看对方在规定时间内能想出多少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9、穿珠连串。
(1)出示句子:天气这么冷,凉水会冻成冰,我决定把它倒干净。你发现这句话中加点字有什么特点?
(2)你能试着写一写有这样特点的句子吗?
(3)学生自由创作,师点评。
二、指导书写。
1、老师在黑板上写三个“妹”和三个“它”字,均为不规范写法,或在田字格中偏低,或结构分布不匀,或是笔画不流畅。
2、你发现这些字在书写上有什么问题?
3、边观察书中字边思考,左右结构的字要怎样写才漂亮?
师边书写边指导“奶”字的书写:第一笔写得较为收缩,第二笔与第一笔中的撇相呼应,紧靠竖中线。第三笔横稍向上斜。整个女字旁要写得紧凑,右边的“乃”字写得较为舒展。
大部分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紧右松。
4、学生自由说上下结构的字要怎样安排才漂亮?
5、学生自由练习。
6、书法擂台赛。
自己认为某个字写得特别好的同学上来书写这个字,其他小朋友认为比他写得更好可以来挑战他。集体评议“书法擂主”。
第二课时
一、词语超市。
1、今天咱们来做“对字”的游戏,
我说一个字,你们就说出与这个字意思相反的字。
老师分别说“长、动、深、高”,指名来对。
2、刚才我们对的就是反义词,别看它们的意思相反,可这两个对头有时候还要走到一起来,表示另一个新的意思,投影出示“词语超市”里的词。
3、指名读,齐读。
4、给词找个安全的家。
这些意思相反的字呆在一块,老师怕他们打起来,这儿有好多的句子妈妈,你们快给他们找个合适的家住下来吧!
投影出示:动静长短高低来回左右深浅。
(1)这儿真安静呀!没有一点( )。
(2)这两把尺子( )有点不一样。
(3)他向( )看了看,没有发现什么。
(4)小马不知道河水的( ),不敢过河。
(5)他走了几个( ),也没有找到刚才丢的东西。
(6)这条小路( )不平,你可要小心点呀!
5、你们平时一定听到过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请你选择一个你熟悉的词说一句话。
6、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来吗?
新——旧远——近软——硬
二、把句子补充完整。
1、齐读书中的第一个例句,
2、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1)夏天的山上,泉水清清的,草旺旺的`,树绿绿的。
(2)夏天的山上,泉水是清的,草很旺,树是绿的。
师总结:我们说话时,不光要把话说清楚,还要让我们说的句子更形象、更生动,这样别人一看到你的句子,仿佛就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4、一个季节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你能用生动、具体的句子为我们描绘秋天的美景吗?请学生接着秋天一词往下说。
5、集体评议。
6、师范读第二个句子:“我们听到的是溪水潺潺,还有稻田里青蛙的鸣唱。”
7、在这热闹的夏夜里,你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请学生接着“我们看到的是”往下说。
8、师生点评,评选最美的夏夜。
三、作业。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春天,我们听到( )。
冬天,我们看到( )。
第三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
2、听着听着,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3、这美妙的歌声把我们大家带入了美丽如画的春天,大家读读书上的这首《春天在哪里》的小诗也能享受这美景呢!
二、自由朗读,自由表现。
1、学生自由读全诗。
2、有困难的学生寻找帮助,与别的同学结成对子互帮互助。
3、说说你最喜欢小诗中描写的春天的什么?为什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一读,也可以画一画,还可以编成歌词唱一唱,配上动作朗读。
5、学生自由表现。
6、师总结:多迷人的春天呀!看着你们的画;听着你们的歌声还有你们的朗读,我真觉得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让我们随着动听的乐曲一起走进春天。配乐师生齐朗诵。
7、找小伙伴合作朗读,一生读每节第一句,一生读后二句。读出一问一答的形式来。
三、整体感悟,自由创造。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2、诗人发现春天在草原上、在枝头、在田野里,那么你觉得春天在哪里?为什么?
3、说得真美,快快把你说的写下来,不就是一节小诗了吗?
4、生自由创作。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⑵ 了解“之”“于”的用法,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⑵ 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简洁、洗炼、精当的语言。
⑷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能明白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重点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1、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2、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解决生字词。
3、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2、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题解: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三、正课
1、补充课文注释:
隶:属于。
尝:曾经。
“父异焉”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书:动词,写。
自:自己。
为:动词,题上。
自:从。
是:这。
就:完成。
宾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或:有的人。
利:动员的以动用法,以……为利。
从:跟从。
还自扬州:从扬州回家。
贤:比……好,优秀。
卒:最终。
且:况且。
固:本来。
“得为众人而已耶?”反问句。恐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2、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⑶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⑷ 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3、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4、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⑴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⑵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⑶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⑷ 伤仲永:哀伤,哀怜,形容词作动词。
5、翻译: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5、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⑴ 第一部分(1~2):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①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交代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
“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一个没有家学背景的人,生而知之,更见其大资非凡。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暗示下文其父“不使学”的原因。
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
② 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本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图的。
③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④ 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⑤ 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
“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利其然”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⑵ 第二部分(3):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① 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仅指什么?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这里要注意,“受之人”是说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而不是说人自身的后天学习和主观努力(方仲永因其父“不使学”而根本无从学习,无从努力),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后者并不在本文的议题之内。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对我们认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和主观努力的关系不无裨益。
② 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
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③ 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④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⑶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6、请把本文与《孙权劝学》相比较,说说你的人才观:
讨论并归纳: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而像目蒙这样大字不识几个的武将,通过学习,也具有了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
7、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畅谈感受与启示:
要求:
⑴ 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言,语言简练。
⑵ 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
⑶ 时间在2分钟左右。
(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8、拓展阅读:
⑴ 你怎样评价仲永的父亲?假设你有一个这样的父亲或儿子,会怎么样做?
⑵ 引用《论语》中的语句劝劝像仲永一样的古人或今人。
四、小结
我们在学习中进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语感,了解了道理: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本文作者为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平常人而深感惋惜,并发表议论,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
1、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⑴ 用词的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其中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⑵ 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2、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前两段叙事,最后一段议论。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先仰后场,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婉惜之情;然后就事说理,提出作者的见解,画龙点睛,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练写顺、切、姨、先、初、知
教学目标:
1、知道“顺、切、姨、先、初、知”在字形结构上的特点,在书写时能较准确地运用。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对汉字喜欢的情感。
3、了解初步的书法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顺、切、姨、先、初、知”字形结构上的特点,能书写好作业中上盖下的字。
教学准备:田字格卡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出示新字,激发兴趣。
1、观察字的特点,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大体了解:左右部分的字在书写上要注意的问题。
二、指导练写顺、切、姨、先、初、知。
1、读帖说说写“顺、切、姨、先、初、知”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顺:左边要写紧,呈长形。
切:左边的书写一定要注意,第2笔是竖提。
姨:左边是窄长,右边中间的部分要匀称,上窄下宽。
仙:左长,右短,“山”偏上,右边偏上。
初:右边偏下,“刀”,折画左斜。
知:第五笔是点,不要写长了,右边偏下。
2、师范写,生临写体会。
3、生临写,师巡视评价
三、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1、“顺”的左边一撇两竖,要注意书写要有区别。
2、“初”的左边是衣字旁。
四、总结评价,展示作品。
五、优秀学生展示书写。
语文教案 篇8
一、导入新课:
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雄俊杰之士的肝胆,像日月一样照彻了历史的乾坤。天地因有正气而万劫不衰,一个民族也因为有英雄而万代不朽,他们是照耀星空的日月!他们是贯穿古今的永不枯竭的江河!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这些英雄的品质比松挺,比梅香,比翠竹更挺拔!今天,让我们借助《梅香正浓》这篇课文回到那民族危亡的时刻,感受他们的气概。
二、自主学习:
(一)、读标准音:寡廉鲜(xiǎn)耻纵情逸(yigrave;)乐高官厚禄(lugrave;)
拜谒(yegrave;)崇(choacute;ng)敬虬(qiuacute;)枝峥嵘(zhēngroacute;ng)捐(juān)躯昏庸(yōng)
殉(xugrave;n)自刎(wěn)尸骸(haacute;i)飨(xiǎng)楹(yiacute;ng)酷(kugrave;)爱召(zhagrave;o)集
瞻(zhān)仰体恤(xugrave;)戕(qiāng)害伫(zhugrave;)立怂恿(sǒngyǒng)
(二)解词:
1、酷爱:十分喜爱。
2、拜谒:拜访、拜见。
3、高官厚禄:官大,待遇高。
4、尸骸:尸骨。
5、楹联:挂或贴在堂屋柱子上的对联。
6、寡廉鲜耻:形容人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7、戕害:杀害、残害。
(三)自由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主题:作者借傲雪的梅花,在风雨中依然清香如故的不屈不挠的品格,重点介绍了明朝的'遗臣的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歌颂了民族危亡之时英雄们的崇高气概。)
三、合作学习(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第2-6自然段,详细写了史可法的英雄事迹,共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写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章,提出救亡方略,规劝皇帝,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
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发誓与扬州城共存亡。
第三件: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大骂气绝身亡”。
2、感情线索:
崇高——感动——伤感而肃然——感慨万分
四、探究学习:
文章的结尾“梅香”的含义?
(指梅花的品格,及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身上所体现的凛然正气)
五、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请学生结合历史讲,具有“梅香”品格的英雄的事迹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山青青》是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课。本课是一首短小优美的诗歌,写的是春天来临时大自然景色的变化。课文一共三句话,第一句写的是青山绿水鸟儿欢鸣;第二句写的是草芽树叶碧绿水灵,花开盈盈;第三句写的是田地里禾壮苗青,勾画出一派春天的景象。诗歌语言朴实,节奏简明,结构反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充满童趣。
设计理念:
1、根据儿童诗歌的特点和儿童学习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
2、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拓展想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鸣、声、草、盈、蒙”5个生字。会写“叫、苗、花、草、青、朵”6个生字。学习1个部首“草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2、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引导想象,练习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春天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
2、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味,激发学生对春天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学·导和谐发展模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大屏幕展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春景组图。
师:小朋友,欣赏了这一幅幅春天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生自由描述)
师:您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
2、引入课题。
师:是啊,春天有红花,有绿草,有温暖的太阳,也有蒙蒙的细雨。小朋友都喜欢春天,老师也喜欢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小诗歌《山青青》。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这首诗歌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呢?让我们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2、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圆圈圈出来,找拼音朋友来帮帮忙,或者问问同桌的小朋友。遇到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数一数课文共有几句话,分句指名读课文;然后集体评议,师生共同正音。
4、师:有几个生字宝宝就藏在这首小诗歌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鸣、叫、声、草、盈、蒙、苗、花、青、朵)
5、请小朋友默读课文,圈出这些字宝宝。
6、同桌互相认读圈出来的生字,要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7、师:小朋友们,你们和字宝宝交上朋友了吗?
(学生开火车读课件出示的10个生字;然后齐读。)
8、师:这些字宝宝在课文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我们来看一看吧!
(屏幕显示:鸣叫、青草、一声声、笑盈盈、绿蒙蒙、山花朵朵)
①、学生自由读词语。
②、指名读。
③、开火车读。
④、齐读。
⑤、交流:你读懂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图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学习用“笑盈盈”、“绿蒙蒙”说话。)
9、师:小朋友们和这些字宝宝和词宝宝交了朋友后呀,诗歌肯定读得更棒了!请你大声地读一读吧,要把句子读通顺。
10、指名读全文,评议。
11、齐读全文。
三、试学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感知每句话的大意。
2、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山、水、鸟儿、树、草、山花、苗、田、风、雨)
3、师:你觉得哪些景物最美?请把这句话反复读一读,直到能美美地读出来,并说说它是怎样的美。
(指名美读并谈自己的理解。)
4、师:小朋友读得真好!老师通过你们的读,你们的说,真的感受到了这青青的山和水、青青的树和草、青青的田和苗;听到了鸟儿的歌唱;看到了山花的微笑;沐浴了和风细雨。
5、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读课文,用心感受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6、在学生的想象和描述中,教师相机出示课文插图,并引领学生欣赏插图。
7、师:如果让你为这幅美丽的图画再添上几笔,你会画些什么呢?
8、师:景色美,文章更美。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来读读课文吧!
(师生一起配乐美读课文。)
四、引导探学,品味诗境
1、找一找,文中出见最多的是哪个词?(青青)
2、理解“青青”的意思。(绿色)
3、师:当春天到来的时候,花草树木便开始发芽、长叶、开花,到处都是青青绿绿的,连春风春雨也好像被染绿了。看到这满眼的青绿色,你会有些什么感受呢?
(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生机勃勃等)
4、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充满着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吗?
5、师:把你的喜欢之情、热爱之情带到你的朗读中吧!
(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五、开导活学,拓展思维
1、读了课文,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学生畅谈)
2、现在,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一下美丽的春天?
(可以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可以朗诵一首描写春天的诗;也可以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话……)
3、布置作业:
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观察春天,并动手画一画春天。
第二课时
一、图画引入,指导背诵
1、师:上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了《山青青》,感受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丽。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画面。
2、(出示课文插图)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春天画面,老师真想把这首优美诗歌背下来,小朋友们也和老师一起来背背课文好吗?
3、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背诵课文。
4、学生看图中景物逐句练习背一背。
5、会背诵了,同桌互相背一背。
6、指名背诵,并加以评价。
7、齐背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会认字”
1、学生认读田字格中的6个“会认字”。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3、自由认读生字,说一说: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4、你能用哪个字来组词或说一句话?
5、让学生自主观察,引导学生归类识字:
左右结构的字:叫
上下结构草字头的.字:苗、花、草
上下结构的其他字:青、朵
6、教师边讲解边在田字格中示范写字,学生跟着老师书空。教师要强调关键字的笔画。
①、叫:第四笔为竖折,竖短,折略向上斜。
②、苗、花、草:上小下大,草字头的第三笔为撇。
③、青:第四笔横要写长一点。
④、朵:上小下大,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7、学生描红临帖,先描后仿,注意书写姿势。
8、同桌互相交换所写的字,说说别人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你可以做他的小老师?
9、全班展示、交流、讲评。
三、语言积累
1、自读课文后面“词语花篮”中的三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
3、说一说,诗歌中还有哪些好词语?
4、把你喜欢的词语写进你的词语花篮里。
四、布置作业
1、回家后把这首小诗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在春光里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也来当一当小诗人,写一首赞美春天的诗。
板书设计:
1、山青青
山 水 鸟儿叫
树 草 山花笑
苗 田 风雨绿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孩子总是以他们独特的眼光来观察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教学中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来实施教学:
一、朗读始终贯穿,特色鲜明。以读为主,朗读训练到位,是这节课的亮点,特别是精读熟练这一环节我没有过多地讲解,也没有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进行分析,而是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意境,接受审美教育,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语言,欣赏语言,促进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让他们去想象鸟儿鸣叫的声音美,去感受山花朵朵笑盈盈的神态美,从而感受大山的美,祖国河山的美。
二、让学生自主地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我把学习的权利充分还给孩子,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自由认读、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齐读,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由扶到放,反复认读、巩固识字。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来巩固识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可爱,他们都非常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赏识,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无心的话语,他们都铭记在心里,甚至都成为他们在家里炫耀的资本。因此,在课堂上他们总有一种期待。
总之,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做到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重视了识字教学,同时能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斤斤计较、开卷有益、熙熙攘攘、门可罗雀、矜持、邂逅、回心转意”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阅读方法。
3、体会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教学重点: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斤斤计较、开卷有益、熙熙攘攘、门可罗雀、矜持、邂逅、回心转意”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板书“性格”,说说你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书和人一样也有不同的性格,你们知道吗?
二、初学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作者围绕课题,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然后填空:本文记叙的是关于 书的各种性格,告诉我们不同的书有 不同的性格,让我们体会到读书的各种乐趣。其中第1节是讲了家有藏书,那么寓所就不会让人感到寂寞;第2——9节具体写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及不同的阅读方法,最后10——11节主要写了与书为友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书的性格和不同的阅读方法。
▲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第一节,请你用“因为……所以……;所以……是因为……”说说第一节的内容。
2、从这一节中找出一组反义词,试着利用他们来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可以解决的小组初步解决,不能的存疑,学完课文后再解疑)。(寂寞指什么?热闹又指什么?……)
▲学习2---9节
1、齐读课文第二节,思考它在2---9节中起什么作用(总起)
2、那么书有哪些性格呢?先读课文3—5节,划出这里介绍了几种书的性格,有什么阅读方法?(书后练习3)
3、交流: 神情倨敖的书----先沐浴焚香,通常绕道而过。(理解:沐浴焚香、绕道而过)
性格严谨的书-----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读
性情开朗的书-----信手翻阅、也可一边看电视一边读(理解:信手)
小结:这三节,作者在介绍他们时用直接的词语概括,但课文的6---9节介绍了书和我的文学爱好密切相关,在表达方式上与之不同,请你认真阅读,和小组成员一起朗读理解来概括书的性格及阅读的方法。
▲学习6——9节
1、课文的6---9节介绍了书和我的文学爱好密切相关,在表达方式上与之不同,请你认真阅读,说说与小组成员一起交流的结果:
读与我的文学爱好密切相关(温情幽默) 的书--------(个人独享);
读有人赠送(静歇)的书--------(读后再留心看 );
读神态矜持的书--------(上门求教);
读不了解的书--------(期待邂逅);
▲学习第10—11节:
引读:是呀,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它(从不失信),总是在那儿(耐心地等待我),况且,书又没有( ),我可以( )有时书( ) 如同( )也有些书( ),他们因( )。它们不仅( )而且( ),所以说,以书为友( ),家有藏书,( )。(理解:回心转意、悄然归来、变卖、倾囊相助。)
四、再读课文第一节,解决“寂寞、热闹”。
为什么说“家有藏书,不亦乐乎。”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也可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说。
说话:家有藏书,不亦乐乎。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优质教案01-06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