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树叶的自然美。
2、利用树叶的自然形态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
3、提高剪贴制作能力、垃圾分类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利用树叶进行制作让幼儿感受树叶的自然美
难点:利用树叶的形状和性质进行制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尝试较简单的树叶制作
物质准备:色纸边角料、剪刀、双面胶、牙签、放置落叶的筐、垃圾分类箱
活动过程
一、捡落叶,观察感受树叶的美。
大家一起到幼儿园的后花园观察秋天、捡落叶。提醒幼儿要捡各种完整的落叶。
二、整理落叶,发展分类能力。
回到活动室,要求幼儿把自己组的落叶分类,分类的标准由每组幼儿自己商量决定。
三、制作树叶玩具,发展动手能力。
师: “你们想想看,这些漂亮落叶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示范做拖鞋:找一片大一点的厚一点的叶子,在树叶的前面一点的中间划一个小口子,然后把靠近叶柄的叶子划出一圈,把叶柄插到切口处固定。一只可爱的叶子拖鞋就做好了。教师请一个幼儿穿这只拖鞋,走一走,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四、教师提创作要求
1.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2.可以和同伴协作完成;
3.可以利用辅助的材料。
五、幼儿分组制作
教师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醒幼儿注意树叶的特性,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小心。
六、展示作品,场地整理
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置在展览区,大家自由参观。
每组幼儿先在组内进行选拔,推荐出一件最佳作品,向大家展示和讲解。
最后是场地整理:工具归位,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废物分类放到分类垃圾箱。
活动延伸
1.剩余的完整叶子放在美工区,为区角活动提供材料。
2.剪下的树叶、破的树叶,自由活动的时候拿到后花园进行填埋,为树木提供养料,使树木明年长得更好。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本活动在设计时,在考虑提高幼儿美工技能的同时,十分注意幼儿环境情感方面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树叶之美,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之情。活动中,首先组织幼儿捡落叶,并进行落叶分类,让幼儿在环境实践活动中真切地体验环境的美,然后请幼儿利用树叶的自然形态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使幼儿进一步感受自然物的天然美及艺术美。利用大自然中的废弃物制作玩具,玩具淘汰以后重新回到大自然中,体现“为了环境的教育”理念。
二、效果分析
这个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因为从来没有用过如此“脆弱”自然物制作过玩具,所以他们都细心地进行制作,大部分幼儿都能够独立完成,他们制作了很多的玩具:如手表、帽子、盒子、动物面具(兔子、蝴蝶等)、花篮……在最后的整理中,幼儿能够把自己的所有的东西都整理好,很多幼儿在延伸活动中还在兴致勃勃地“研究”。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冷饮,学习用彩色笔给冷饮涂色。
2、进一步学习在指定区域内给冰棍、冰淇淋、饮料涂色。
3、喜欢给冷饮涂色。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油画棒人手一份。
2、黑板一块、彩色粉笔若干。
3、幼儿人手一只冰棍。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你吃过冷饮吗?你吃过什么冷饮?吃上去有什么感觉?
二、阅读画面,感知冷饮的特征。
1、教师: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这些冷饮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
2、教师;你知道这些冷饮是什么口味的吗?
三、重点引导幼儿探索如何给画面上的冷饮涂色。
教师:你想做什么口味的冰棍?什么口味的蛋筒和什么口味的饮料?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好吃的冷饮,并根据幼儿的讲述冷饮涂上相应的颜色,在涂色时,边涂边讲解,让幼儿感知来回均匀涂色的方法。
四、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请小朋友给画面上的冷饮涂上颜色,变成你喜欢吃的`甜甜的冷饮。
五、举办《甜甜的冷饮》展览。
1、展示幼儿涂色的作品,带领大家欣赏,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冷饮,体验制作冷饮和参观展览的快乐。
2、冷饮品尝会。给幼儿人手一支冰棍,感知品尝冷饮的那份甜蜜和快乐。
美术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杯子变热了》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热传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热传导的基本特征: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并且了解不同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区分常见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并确定要探究的问题;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
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在厨房中:做饭时,锅身、锅把会变热,炒菜时铲子会变热,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倒入热水的杯子会变热。因此,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学生探究热传递现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热传导现象,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针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递的途径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科学知识: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三、说教学重难点
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
四、说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
1、铁架台、蜡烛粉末、方铝片、铜棒、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凡士林。
2、材料袋内装铝棒、塑料棒、木棒、玻璃棒;烧杯、热水、茶杯、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演示材料:
酒精灯、火柴,材料袋内装铝棒、塑料棒、木棒、玻璃棒,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探究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热的?
一、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当家里来了客人,我们常常沏茶请客人喝,根据经验,当茶杯中倒入热水后,杯子会有什么变化呢?
2、师:今天我们自己也来沏一杯茶,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杯子,以小组为单位,请你用手摸一摸杯壁,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3、师:请一位同学,向杯中倒入热水,再摸一摸杯子,可以摸杯壁不同的部位,看看有什么变化?倒水时,要小心。
4、师:好,停。倒入热水后,再摸杯壁,你有什么发现?
生:杯壁由冷变热。/杯壁慢慢变热了。/杯子变热了。
5、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板书:杯子变热了
6、师:杯子变热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杯子为什么会变热?/杯子是怎样变热的?
7、师:是呀!热在杯子中是怎样传递的?热在像杯子这样的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热在物体中是怎么传递的?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从最平常的生活场景切入问题,自然的引发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和吸取知识的原动力,从而激发了学生问题探究的热情,为下面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猜想与假设
1、师:热在杯子中是怎样传递的呢?大胆猜测一下。
2、师小结:也就是说热是沿着杯子从温度高的内壁传到温度低的外壁。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板书学生的猜测。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质疑和设计,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而要达成这种“异常活跃”的效果,关键是教师要解放思想,舍得在这一步上花时间,不给学生任何限制,而是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作出尽可能多的贴近科学的猜测和设计。)
三、制定实验方案
1、教师出示材料,介绍凡士林、蜡烛粉末能熔化的特点,小组讨论,打算选用哪些材料?怎样做实验?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A在铜棒上用凡士林粘住三根火柴棒,用酒精灯加热铜棒一端,观察热的传递过程。B在方形铝片上涂抹蜡烛油,加热圆形铁片的中心,观察蜡烛油的熔化方向。
C在方形铝片上涂抹蜡烛油,加热圆形铁片的一角,观察蜡烛油的熔化方向。
4、介绍酒精灯的使用。让大家说,一生做的方式,能让全体参与。
5、在实验中,除了正确使用酒精灯后,还应该注意什么?
6、教师PPT出示安全小提示。
四、实施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实验研究过程、发现的现象和分析得出的结论。
2、师生总结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我们把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热传导。
(板书:温度高温度低热传导)
(设计意图:为学生展示“自主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成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做的投入和扎实、思考的深入和全面,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启示,共同提高。)
<二>探究不同的物体传热的本领不同。
1、教师出示材料,提出问题:不同的物体传热本领一样吗?
2、出示补充材料,如何比较它们的传热本领?
3、学生汇报后,根据提示,进行实验。实验后再汇报现象。
4、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铝棒的传热快;木棒、塑料棒、玻璃棒传热慢。看来物体都能够传热,只是它们传热的本领不同。我们把铁、铜、铝容易传热的叫做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板书:铁、铜、铝热的良导体
7、生活中哪些物体是热的良导体?哪些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老师这儿有一个小资料。(师出示资料卡p47)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看看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分小组动手实验,既使得前面设想得以验证,又让学生亲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更是小组同学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与交流。在实验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六、拓展应用
1、师: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就会选择相应的材料制作物品。请看下列物体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2、师:热的良导体好呢?还是热的不良导体好呢?
生:热的良导体好。/热的不良导体好。说说理由。
3、师小结:看来它们各有各的好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4、师: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请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课下完成一个小制作:(1)设计一个不烫手的、便于携带的杯子。
(2)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需要传热慢?
七、说板书设计
18、杯子变热了
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温度高温度低
铁、铜、铝热的良导体
木头、塑料热的不良导体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渲染的方法装饰手帕,感受作品的美感。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宣纸若干张,报纸垫在桌上。
2、广告颜料,娃娃。
【活动过程】
1、出示贴着嘴角下垂嘴的娃娃。
小朋友们看,今天娃娃来和我们一起玩,咦?娃娃怎么不开心?老师来问问,噢,原来娃娃妈妈给娃娃一块没有花的手帕,娃娃不喜欢。出示裁好的宣纸一张,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娃娃把手帕变漂亮吧。小朋友你们愿意吗?(那怎么帮娃娃呢?)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一样新本领——装饰手帕
小朋友们看现在老师手中拿了一张正方形的宣纸,(宣纸侧翻)小眼睛看仔细喽,小耳朵听好了,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将宣纸对边折成正方形。然后把折好的宣纸一角放到颜色盘中染一下,时间不能太久,再换一种颜色染。然后小心打开,平躺在报纸上。
(提醒幼儿染色要掌握好时间,宣纸浸染时间太久会浸烂,时间太短会染不上去。提醒幼儿宣纸浸染打开时一定要轻轻的,小心些)
3、幼儿操作,动手染画
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多种颜色去尝试,体验颜色渗透带来的美感和特殊效果。
现在请小朋友来帮娃娃把白手帕变成美丽的花手帕,好吗?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都很能干,把手帕变得很漂亮,对吗?小朋友现在把小椅子轻轻搬到位子上,可以开始了,但小朋友们在选颜料的时候要小心点,别把颜料打翻了,选你喜欢的.颜色来装饰手帕。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操作。(把娃娃嘴换上嘴角向上的嘴)
4、延伸活动:
小朋友变的手帕真漂亮,看娃娃现在可开心了,他有了这么多的手帕决定开一家手帕店,请小朋友一会儿去娃娃手帕店买你最喜欢的手帕。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名称:美术《手形画》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大胆发挥想象和创造,体验画手形画的乐趣。
2.能根据自己变换的手形大胆进行添画和用色,学习手型
画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过玩手影的经历。
2.物质准备:纸、彩笔、手形画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
2.我们的手不仅能变出石头、剪子、布,它还能变换出很多的手型来。
提问:谁来说一说你还能变出哪些手形?你是怎么变得?重点:激发幼儿变换出更多的手形。
二、认识手形画。
1.观看PPT,认识更多的变换手形。
2.提问:小朋友,你能把你变换出的手型画出来吗?
谁愿意上来画一画,仔细看他是怎样把变出的手形画出来的?
3.如果我在上面添上几笔,小朋友们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重点:知道在变换出来的手形的基础上再进行添画,变成其他的图形,这就是手形画。
三.PPT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手形画:
1.展示手形一。
(1)想一想,这个手形会变成什么?(先让幼儿自由想象,再展示孔雀)
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孔雀的?孔雀的身体在哪里?羽毛在哪里?(手掌是它的身体,手指是它的羽毛,添上头和颈就变成了美丽的孔雀。)
(2)这个手形能不能再变成其它的呢?(展示树)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树的?手掌是树的什么?手指部分又是树的`什么呢?(手掌是树的树干,胖胖的,手指是它的树杈,我们再添上树枝和树叶就变成了一个大树了)。
2.展示手形二。想一想,这个手形添上几笔会变成什么?(展示鸡)
添上了哪些部分?(添上了鸡冠、眼睛、嘴巴、翅膀和脚)
3.展示手形画作品,激发幼儿对手形画的兴趣。重点:更好的理解手形画并学习手型画的方法。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在纸上摆好要画的手形,然后不要动,用笔从最外面的手指开始,仔细地沿着手的形状走,一直画到最后一个手指,启发幼儿添画并进行装饰。
2.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自己变化手形,大胆尝试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图案。还要不断变化手形,大胆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画面。
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变换的手形大胆进行添画和用色,体验画手形画的乐趣。
五.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手形画。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鱼的外形特征,欣赏鱼身上的独特花纹和绚丽色彩。
2.尝试用各种形状、线条和色彩来装饰鱼。
3.合作布置海底世界,感受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布置好的海底世界场景。
2.范画:鱼。
3.各种鱼的PPT。
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和着音乐《小鱼小鱼水中游》进入活动场地。
T:瞧,我们来到了哪里?(海底世界)
T:你发现了什么?(很多鱼)
T:这些鱼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具体引导他们观察鱼的形状、花纹和色彩。
用手指来圈画鱼的外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等,让幼儿初步感知鱼的基本形状。
2.观察PPT
T:除了这些鱼,你还见过哪些鱼?
观看PPT,边看边说,教师讲和幼儿说相结合。
重点示范鱼身上的花纹
T:你看到鱼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现场示范)比如:圆点、条纹等
可请1——2个幼儿上来尝试画不一样的花纹
教师小结:这些鱼有着独特的外形,漂亮的花纹和绚丽的色彩。每一条鱼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想来画一条跟别人都不一样的鱼吗?
3.幼儿作画(播放海底世界视频)
简单介绍砂纸
T:你们在这种纸上画过吗?
请个别幼儿感知纸的特性,知道这是砂纸,上面粗粗的是沙子,在这样的纸上画画时要用大大的力气哦。
T:我要请小朋友画一条大大的鱼,那么它的身体应该多大?请一个小朋友用手指在纸上比划,鼓励幼儿尽量把鱼的身体画大。
幼儿开始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送鱼儿回海底世界
先画好的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把鱼贴在海底世界。
共同欣赏海底世界,教师带领幼儿边看边评价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取材于生活,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在活动中,面对我的提问,幼儿都积极的回答,说出自己看到过的鱼的形状、颜色、花纹,在示范画鱼的轮廓时,他们个个都很兴奋,也很跃跃欲试。在幼儿绘画涂色时,他们能够领会到涂色的要领,只是我自己感觉可能是受幼儿兴趣的牵引,在欣赏鱼的过程中时间稍微长了些,应该把重点放在画各种几何形的鱼这一方面。
美术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学情分析
在本课教学中,就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口尝一尝“五味”酸、甜、苦、辣、咸,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本课以“五味瓶”:为原型的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在课改后的学习模式,主动、乐学、勤思、共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不同的认识,能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审美目标: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对色彩有一定体验美、感受美的意识。
4、品德目标:使学生懂得去爱劳动、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5、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用引导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主动学习,懂得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渗透。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绘画、制作等美术形式来表现“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带给人们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活动:以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1、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设计意图〕: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活动:出示板书题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2、学生活动:通过题图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设计意图〕: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
3、教师活动: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3、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的形式,对彩色卡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与味道对应的颜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红- 辣、绿- 酸、白- 咸、黑- 苦、黄- 甜、褐色- 甜、紫- 甜、紫- 酸等不同的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时出示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片。)
1、学生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设计意图):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想理性漫漫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去总结。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3、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五味”的认识。
3、学生活动:自己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指导性的建议。
(三)评价阶段
1、教师活动:出示KT展示板(有五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指导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师活动:做课中小结,引导学生欣赏相互评议、欣赏彼此的作品。
2、学生活动: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整理阶段
1、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大胆改进自己的作品。
1、学生活动:整理自己的作品,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课后拓展:
在这次课学习后,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利用综合材料进行联想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创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美,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设计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边的环境。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刮刮画的独特作画方式,掌握刮刮画的方法,表现深海里的鱼。
2、尝试运用点、线、面进行刻画创作,体会画中色彩和构图的美。感受奇特效果和成功喜悦。
活动准备:
16K刮刮纸,牙签若干支。课件一个。
活动过程:
1、引题激趣:
(1)出示刮刮画,激发幼儿对刮刮画的兴趣。
(2)出示蜡笔画、水彩笔画,与刮刮画作比较,。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使幼儿初步了解刮刮画的独特风格。
2、观察讨论:
(1)运用课件,展示刮刮画的作画步骤。
(2)教师示范画深海里的鱼。
(3)幼儿相互讨论自己想要画什么样子鱼。
3、自由创作:
(1)放音乐,幼儿自由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情况。
4、交流体验:把幼儿作品贴到展示栏中,相互欣赏。
活动反思:
孩子们体验了合作探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甚至在创作过程中,有的孩子还在探究,有的兴奋地说:“老师您看,我用铜钱的侧面刮,特别快!”有的自豪地说:“我用指甲也能刮。”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主的探究,引发创作灵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美术教案 篇9
一、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小评论
二、出一期相关主题的墙报
三、开一个相关主题的班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对立体物象的表达方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特别是透视的表达方法。
(2)、通过学生练习进一步讨论,使学生对透视的表达方法(成角)能做到基本掌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成角透视中的视点确定。
(2)、准确的描绘透视图中物象的结构。
三、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具准备:16开图画纸一张,HB铅笔、橡皮等。
2、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动人的景色,富于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层层叠叠的城市建筑、绿荫与鲜花簇拥的街道、峰峦起伏的风景等等,我们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表现生活中的动人的景色呢?下面就请有勇气的同学大胆的.来抽取表现的题目,根据给出的元素把物象的空间关系表现好。
1.太阳、山、水、树
2.街道、两排树
3.氢气球、天空
4.6个人物在拍合影
(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表现物象空间的方法,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物象空间?)
(二)、欣赏分析,掌握新知:
1.物象空间概念:指包含有具体事物形象的三维立体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
例如:我们上课的教室就被称作室内空间;游戏、运动的草坪和操场通常又被称作室外空间。
2.运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的物象空间显得清晰、简洁、美观,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玩管子的过程中,感受管子伸缩、柔软、可变的特点。
2.利用各种方法大胆的对管子进行造型并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关于管子造型的想法。
3.通过合作管子造型,感受管子多变的空间构造,体验合作和管子造型的乐趣。
活动准备:
伸缩下水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重现相关经验。
出示管子并提问: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到过这种管子?
二、幼儿自由玩管子,感受管子伸缩、柔软、可变的特性。
1.提问:你是怎么玩管子的?你让他变成了什么?
2.提升孩子玩管子的经验,总结管子的特性。
3.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类似管子特性的事物,加深对管子特性的认识。
三、幼儿大胆对管子进行造型并能和同伴交流自己关于管子造型的想法。
1.幼儿自由对管子进行造型,教师观察。
2.请个别幼儿带着造型好的管子上来,让其他孩子猜。
3.同伴之间相互猜猜,我把管子变成了什么。
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的对管子进行合作造型。
1.讲解合作搭管子的要求。
2.幼儿自由组合,并商量要搭的'东西。
3.教师将每一组的作品拍下来,通过电视大家一起来欣赏交流。
五、全体孩子一起用管子搭迷宫,并进行游戏,体验管子造型和游戏的乐趣。
延伸活动:
可以将管子投放到建构区,让管子和其他建构材料一起搭建,也可将管子投放到科学区,继续探索管子的声音及特性,并做相关的观察记录。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美术教案--设计邮票08-16
中班美术教案美术中班教案01-07
美术教案-美术:螃蟹08-16
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8-16
美术教案-美术概说08-16
美术教案12-17
美术教案12-17
美术的教案06-20
【精选】美术教案09-12
(经典)美术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