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
一、基本情况
张xx,男,小学二年一班的学生,头脑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但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
1、活动过度:
(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
(2)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
(3)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4)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2、注意力不集中:
(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
(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
(4)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
(5)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6)经常忘事。
3、反应很慢:
(1)考试经常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写一个字要花别人两三倍的时间。
(3)课上被老师点名,要个三四秒的时间才会反应过来。
二、诊断和成因分析
1、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这时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又容易过高,希望通过一两次的教育就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采用棍棒式教育,而他妈妈对他则比较溺爱,家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他不良的行为习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久而久之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越来越难以改正。
三、教育和辅导过程
1、对学校环境的干预。
①调整座位。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可以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可以及时提醒他。
②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有趣、快乐的教学方式授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让他发言的机会,努力把他带到课堂中来,不让他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
③对学习的期望: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尽量减轻他的作业量,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对其学习技能的培训,如精确做作业的能力、仔细检查的能力等。
2、对家庭管理的干预。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要求家长要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的情况,保持平常心,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长提供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日复一日地陪在孩子身边做作业。
①帮助其家庭制定明确的规定,且具有一定的规律。这对一般的孩子很重要,对注意力涣散的孩子更加重要,使孩子在家的活动有规律,家长的规定要简明扼要,规定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约束自己。
②自我控制能力训练:鼓励家长帮助他建立独立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整理书包,学会记笔记,学会提高学习效率。
③家庭作业的.管理:鼓励家长运用一些方法,培养他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认真记录家庭作业的内容,适当辅导,规定时间按时完成,对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等,并采取一些强化手段,对加速学习的正确行为进行表扬,增加适应行为,减少问题行为。
3、行为矫正。对于注意力特别不集中的孩子仅靠一般的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针对其情况对其行为进行矫正。对于张家辉同学,我主要采用了两种矫正方法。
①阳性强化法:其目的是通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使某种行为得以持续,其适用于治疗多动、学习困难等。在应用阳性强化法前我首先确定要改变他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将会导致其学习障碍。重点帮助他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当他认真听讲时,立即给予阳性强化,例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或给他一颗小星星。由于对他及时进行奖励,让他感到了愉快和满足,每次上课他都会有所期待,尽量克制自己,希望得到我的表扬。偶尔有分心的时候,只要看到我在看他,他马上会有所收敛。
②追踪辅导。每两周作一次个别谈话,鼓励他友爱同学、尊重老师、专心读书,协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辅导效果
主要的变化是他注意力尤其是主动注意力改善,在上课时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活动量和小动作减少,原来在课堂上进行的无关活动消失了,有效的听课时间增多了。
五、总结
面对张家辉同学的实例,让我更加认识到低学段学生的激励的作用。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我们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地改变,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最终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2
一、案例简介
本案例的研究对象是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张涛,男孩,13岁。在校表现一般,平时上课开小差,有时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情绪偏激,经常顶撞父母和老师。
二、案例分析
1、观察和他人反映:
看上去很正常,可是询问他问题时,总表现出一种不配合的态度,有时甚至表露出敌视的神情。
据张涛爷爷说:张涛同学在家只与母亲有极少的语言交流,与父亲基本无话可说,对父亲的态度“就像对待仇敌一样”。在家不听话,不学习,总是看电视打发时日。父母越是管得严,他越是对着干。我从与张涛爷爷的几次谈话中得知,他对父亲的反感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父亲不理解也不尊重他。例如他身体不舒服,却强迫他去锻炼;成绩不好就经常当着亲友的面数落他,让他感到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第二、父亲的期望值太高,切望子成龙心切,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第三、,父亲在生活上要求太严,也较为刻板。例如每天一定要洗头、洗澡等,让他感到有点不可理喻。
2、心理社会发展历史
主要因素:父亲太不近人情,让他无法忍受。
促使因素:父母的高期望和高要求。
附加因素:母亲则没有主见,无论什么事都对父亲言听计从,一点也不懂得为他着想。
社会文化因素:父母教子方法及学生自身成长中的个性修养存在问题。
3、评估与诊断
经过多方了解,细心观察,查阅书籍,认真揣摩。我认为这是一例较为典型的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而引发逆反心理问题的个案。
逆反是指孩子对父母的意愿做出相反反应的行为和态度。父母让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追其缘由,往往是由于孩子看待事物较为极端和片面,对父母的很多行为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父母的教育方式跟不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要求,亲子间缺乏沟通造成的。
案例中父亲的专横、不尊重、期望值过高等都引起张涛的极大不满,进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但又找不到渠道排解时,便在感情上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但是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反而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因此对他更加严格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生活事件一再重复出现,终于使得张涛的不满情绪逐渐外化为敌对行动,最终造成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论父母的要求是否正确,他都只有一种态度——与之对着干。因此,要做好张涛的心理辅导工作,必须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改变张涛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第二,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习惯和教育方式。
三、辅导过程
1、方案设计
目标:希望通过辅导,能改变张涛对家庭的逆反心理,从而改善他与家庭的关系,进而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步骤:帮助张涛分析自己不良行为的现状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自我检讨并提出各自的期望;为张涛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张涛提供学习帮助。
辅导方法:情感沟通、就事论事、用技巧说话、众志成城、激励机制。治疗时间:整个过程约九周,分三个阶段进行。
2、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条件,向双方渗透辅导理念。(约1周)
(1)了解张涛与家庭关系的现状,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几次的接触,我已经取得了他的信任,基本上成长无话不说的朋友。他坦然承认自己对父母尤其是父亲极为不满,自己的所作所为,目的就是为了激怒父母。有时甚至把成绩差作
为一种报复的手段。面对他的坦言,我又以一个爷爷的身份向他说明父母的良苦用心。告诉他从客观上说,父母的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自己的看法也不完全正确。引导他正确地看待父母的教育,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和态度的错误之处。
(2)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
在对家长的几次家访中,我告知张涛已经表示愿意改善与他们的关系,
并婉转地指出他们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建议他们找时间与张涛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家长认同我的看法,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表示愿意接受我的建议,向张涛检讨自己的错误,并请求我协助共同教育。
第二阶段:家校合作,实施行为辅导措施。(约6周)
本阶段为整个辅导过程的关键所在,共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家庭会谈。
会谈有我、张涛及其父母参加。我安排张涛首先发言。他谈到了对父母反感的原因和一些具体的生活片段,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也要求他做了自我检讨。然后我安排其父母向张涛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尽管张涛一时间未能接受,但他表示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整个过程气氛较好,双方都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
第二步、布置家庭作业。
事后,我分别对双方提出如下建议:
给父母的建议:
给孩子的建议:
第三步、为张涛提供学习帮助。
测验、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完成作业等问题是父子俩冲突的导火线,所以我帮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并特意安排两个品学兼优的男生专门帮助张涛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其中一个与他同桌,并叮嘱两人平时多与张涛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同时适当开导他。
刚开始的时候张涛并不合作。但是经过大约差不多四周的时间,家长来电告知张涛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出现转机,愿意由父母陪同去买衣服,书籍等东西,在家会完成作业,与父亲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了。
第三阶段:巩固辅导效果。(约2周)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果,我决定采用激励机制。在与张涛的闲聊中要求他说出自己的两个愿望。他说希望能有一台MP4学习英语。我把此事告知其父母,他们表示完全能够满足。我和他们商量后对张涛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想办法进一步改善与父母的关系。第二,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成绩。他表示同意。事后我帮他制订了复习计划,并监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后,张涛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四、辅导效果
学期快结束时,对张涛的心理和行为辅导已经进行十周了。据父母反映,张涛顶撞父母的情况基本消失,与父亲也有了一定的交流。由于家庭关系的改善,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仍不太理想,但是有了较大进步,所有的课程都由原来的不及格变为及格,基本上符合预定的目标。父母也兑现承诺,买了MP4。家庭关系进一步改善,张涛也终于走出了逆反心理的误区。
点滴的进步让我欣喜,但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不是朝夕之事。张涛短期的良好表现能否持久并伴随一生,仍需观察、追踪、指导。我坚信在持之以恒的正确引导帮助下张涛同学一定会成为品行皆优的好少年。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3
针对问题:
如何对待多动症,自制能力差的小孩?
案例再现:
我班学生浩浩,智力较好,知识点拨一下能学会,但是假如不特别关注他,课堂作业就常常不会写。调皮捣蛋,自我约束能力差,嘴巴总是管不住,上课乱插嘴,爱告状,喜欢惹是生非,经常欺负班上的同学,连女生也不放过,上课总是喜欢打扰坐在他前排的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属于多动症表现。
案例分析:
鉴于浩浩这种表现情况,我特意去他家访了。发现他虽然不是留守儿童,可是爸爸妈妈并不很重视对他进行教育。他妈妈对我比较冷淡,甚至都没教育小孩浩浩向我问好。据了解,浩浩的爸爸妈妈相处得也很不融洽,无怪乎浩浩会有上述表现。应对措施:
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我加大了对浩浩的关心。不仅在学习上多花了心思,还从生活上关爱他,比说给他奖励学习用品,天气冷了提醒他加衣服,下雨天没带雨伞借给他雨伞。让他和学习成绩不错,性格活泼的同学坐在一起,让他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和快乐。
多多鼓励浩浩,他一旦欺负其他的同学,我不再如同以前大声斥责他,而是说:浩浩最近比上个月表现好很多了,这个月只欺负了一个同学了。但是浩浩如果能做到不再欺负同学,老师和同学们会越来越喜欢你的'。在学习方面也如是鼓励。
鉴于他妈妈对教育不太重视,我就改家访为电话联系,将浩浩的进步及时回馈给他妈妈,并且鼓励家长也多多教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浩浩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变得好了,不再欺负同学了,多动症也慢慢改善了。
这次得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郑渊洁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不会教的老师。让我再次感叹,教师在学生生活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4
我校五年级的蒋择远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根据他的症状和家长及班主任的介绍,我发现在她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同学突出表现为厌学孤僻等心理问题。于是经过科学的诊断,我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她的心理状态得到了很好的调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最终基本上克服了以上心理问题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厌学孤僻
一、个例资料
蒋择远,女,13岁。父母常年在常州打工,去年父亲因与人打架而坐牢,母亲平时仍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与生活,只好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二、个例表现
我发现在蒋择远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同学突出表现为在课堂上和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合群困难,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不自觉的流露出自卑,不喜欢读书,不想上课,逃课、旷课时有发生,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看窗外。
三、观察分析
通过我的观察、家访、交谈,我发现她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与保护,事事迁就他,缺少严格的监督与管教,这就造成了她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为了补偿她失去的父爱母爱,每次家长回来就给她大量的零花钱,对于她提出的各种物质上的要求有求必应,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和生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漠不关心
四、对问题行为的评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蒋择远同学表现为对学习厌恶反感,经常逃学或旷课,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在本案例中,蒋同学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是她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或是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她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指导下,她无心向学,与同学交往出现困难,都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孤僻是指青少年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利于与群体和个体建立和维持良好持久关系的心理行为问题”。
五、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共同制定计划,对她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1要求她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
2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他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3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个星期里,要求他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考虑到他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
4巩固期。要求他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
5定期帮助她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确定训练内容,就训练内容与她达成共识,社交训练的步骤,同时给她传授交往知识。
六、辅导方案和过程
1、与家长多联系、沟通,希望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走出爱的误区。
我与他的爷爷奶奶多次交谈,让他们明白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她做。并通过电话与他的父亲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对她进行适当合理的批评与教育,让她认识到错误,鼓励她改正。使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不合理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任何要求实际上是在害孩子,会让孩子滋生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恶习,其实孩子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多关心她,给她关怀,特别是她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与赞美。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伴交往的乐趣。
在与班委开会的时机,与班委约定,要用爱心感染他,耐心帮助她,他她的缺点要包容,帮助他克服;对于她的任何进步我和班委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作为班主任的我去除居高临下的态度,尽量与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颜悦色的表情和她交谈,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她。而班委们要接纳她,理解她,更加关心爱护她,并成为她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适当的时间选择组成个别或小组辅导形式,让她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大家交流。把她座位调到一些性格开朗、外向的同学旁边,使其“近朱者赤”,减少自卑感。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树立他在同学之间的威信,改变他总是默默无闻的处境。经常在课间对他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等鼓励性语言。
七、效果评估
厌学心理是一种常见于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正因为它的涉及之广、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积极地寻找厌学心理的干预技术与方法的过程中,应针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找出适合问题行为人的具体方法,有所侧重地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蒋同学的厌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导致了桑同学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对蒋同学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桑同学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的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看待学习过程;强化法可以对蒋同学的积极学习予以强化,从而保证其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利用认知疗法可以帮助蒋同学认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我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荣誉,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同学们真诚的笑容,热情的鼓励,温暖了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在我的表扬、同学的赞赏目光中看到了自己的自信,丢掉了自卑感,遗忘父亲坐牢带给他的阴影。她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增添信心,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对父母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在家会帮助做家事。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5
不知不觉为人师已五载,一路走来,回想起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其中有一幕幕说不完的感动与惊喜。于是反思着,收获着。随着小学生年龄的逐渐增长,年级的逐渐增高,问题儿童越来越多,例如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于融入,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现象,更是一种心灵孤独情绪的表现,因此教学中我们更有必要分析这些心灵孤独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心灵孤独情绪产生的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
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沉重,一天到晚奔波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忙于事业难顾家庭,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生活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加突出,作为父母工作压力更大。于是他们为了工作,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
3、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亲子关系紧张。
目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大多对家庭教育科学不甚了解,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袭长辈的传统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一位家长曾对我说:“老师,说来惭愧,如今稀里糊涂的当了家长,却不知道怎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
一是由于家长补偿心理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常心切,结果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紧张,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是重养不重教。重肌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父母与子女的心灵沟通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二、减少“心灵孤独”现象的对策
在我们班有个叫李超凡的男生,父母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开始变得自暴自弃,经常违反纪律,是全校出了名的“捣蛋鬼”。教过的老师谈到他时,都直摇头。可我却执着地认为: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冷的感情心会消融。可当我满怀信心,尽己所能给他悉心地呵护,试图用爱去温暖他时,才知道,原来事情并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样简单。他照样在课堂上肆无忌惮地大声说话,照样三天两头和同学打架。我不禁自问:难道这个孩子真的无药可救了吗?难道我的付出真的对他毫无作用吗?那些日子我觉得自己就像是战败的将士,感到灰心丧气……可所幸的是自己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因为我坚信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于是,我一如既往地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嘘寒问暖。细心观察他平时表现,抓住点滴进步去燃起他奋进的火花。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一枚枚激励的小贴画,一张张“进步之星”的小证书…在这无尽的爱的感召下,他变了,变得乖巧,变得懂事了。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中间少了骄横和多疑,自私和冷漠,班上多了团结与友爱,互帮与互助。同学们比学赶帮超,师生间谈笑风生,平等互助,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智慧乐园。反思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感悟:
1、做好问题家庭父母的工作,孩子是无辜的。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工作之余利用家访、主题班会、QQ聊天、打电话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家长应多留些时间陪孩子
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忽视和冷漠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为此,作为家长应多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了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脉搏。,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孩子。可以陪孩子游玩、下棋、看书、说话等不同方式,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腾出时间与孩子共度快乐时光。
3、转变教师角色,和孩子做好朋友。
作为教师都了解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来办。对孩子要讲民主和平等,要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使民主成为课堂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大家是平等的,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学会做循循善诱的导师,志同道合的同志,更是真诚的朋友。从我班分析看,小学生喜欢“朋友式”的教师,而不喜欢“命令式”的教师。因此在我的班里和孩子越发:
⑴不训斥孩子,经常训斥会形成厌烦的气氛。
⑵不当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⑶纠正缺点不要笼统,总体否定,应具体就事论事。
⑷不要显示权威,而是提出具体办法。
⑸不打击孩子,如“我教你这孩子真倒霉”一类的话,与孩子常交流谈心。
⑹尽量应用表扬和鼓励语,尊重孩子的意见。
4、创造空间,营造良好的伙伴交往环境。
老一辈的教育家刘绍禹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谈到了教育儿童的原则:“儿童应与年龄相同的儿童生活,然后才能学得与人相处之道。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多组织合作性活动:例如两人运气球、共诵一篇文章、三人绑腿走、共唱一首歌等有趣的活动。在合作活动中,孩子才能够与别人正确相处,才能够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总之,日常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是孩子美好心灵的引导者,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孩子的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让孩子克服“孤独心灵”,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在幸福和谐的大家园中健康茁壮快乐地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6
一、个例资料
李国富,男,10岁。父亲因偷盗而屡次关进看守所,母亲在外打工常年不着家,平时的生活学习都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
二、个例表现
我发现在李国富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生突出表现为在课堂上和各种活动中,表现冷淡,从来都不参与,从来不和同学、老师交谈!如有同学主动邀请他出去玩耍,他会拳脚相加回应。性格偏执,合群困难,沉默寡言,不自觉的流露出自卑,不喜欢读书,自己玩自己的!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看窗外。
三、观察分析
通过我的观察、家访、交谈,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害怕、畏惧!父亲因偷盗而屡次关进看守所,从此他也背上了“犯罪”儿子的臭名,母亲常年不回家,自我感觉是个“野孩子”时常莫名幻觉同学们歧视,嘲讽他。造成了他孤僻自卑!加上从小缺乏父母亲的关爱和爷爷奶奶缺乏沟通交流的隔代教育,使得他性格十分偏执攻击!
四、对问题行为的评估
“自卑”是指对自己有着不良的观念、不适宜的评价以及赋予过低的自我价值”,包括软弱无能、自我怀疑和低人一等。李国富同学表现为对同学交往排斥,不喜欢学习,不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该生对生活越来越无望。
在本案例中,李国富同学即使知道攻击他人是错误的,但是他仍然不能友好的和同学们老师们正常交往,在课堂睡觉,下课后自己玩自己的,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他的性格自卑。从他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自卑,而且在这种自卑思想的影响下,他不敢和同学们交流,不敢和老师们说话。
“孤僻”是指青少年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利于与群体和个体建立和维持良好持久关系的心理行为问题”。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
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
五、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共同制定计划,对她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1 、要求他在校要友好的对待同学,不准挑衅骂人,动手打人。 2 、给一个月作为适应期。在这一个月里,尽量减少与同学们的冲突,允许他在心情不佳时发泄,但一定不能打人。
3、给两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两个星期里,要求他和同学们一样,每天认真学习,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积极交流,互帮互助。考虑到他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我每天给他留了一个小时与我谈心,沟通的时间。
4、巩固期。要求他不仅要和同学主动沟通,树立自信,尽力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5 、定期帮助他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确定训练内容,养成豁达、开朗、友善的性格。
六、辅导方案和过程
1、与家长多联系、沟通,希望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走出爱的误区并和他的父母亲沟通,让他们明白要做孩子学习效仿的榜样,而不是做孩子的反面教材。在和爷爷奶奶交流时,首先我肯定了老人们带孩子的`辛劳,但同时我也指出了隔代交流的误区,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孩子
犯错的时候,应当对他进行适当合理的批评与教育,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使他们明白:孩子应树立自信,剔除消极。勇于承担,自我接纳!积极上进,友善待人!多给孩子一些心灵上的关心,关怀,特别是他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与赞美。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关心,要让孩子知道你们是爱他的。他并不孤单,他不是没人要的孩子。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伴交往的乐趣。在与班委开会的时机,与班委约定,要用爱心感染他,耐心帮助他,他的缺点要包容,帮助他克服;对于他的任何进步我和班委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作为辅导员的我去除居高临下的态度,尽量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他交谈,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他。班委们接纳她,理解他,更加关心爱护他,和他做知心朋友;我建立个别和小组辅导形式,让他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大家交流。另外把他座位调到一些性格开朗的同学旁边,使其“近朱者赤”,减少了自卑感。在每周的队会活动上表扬他一点一滴的进步,树立他的自信。经常在课间对他说“你真棒!你进步了!”等鼓励性语言。
七、效果评估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表现,其产生的原因与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所以辅导员一定要耐心地与辅导对象进行沟通,在沟通时要
了解辅导对象的家庭出生,父母职业,父母的教养方式,儿时的成长历程等。并采用“层层剥笋法”对辅导对象的回答不断深入追究,挖掘其消极的核心观念,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李国富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出生,父母的职业、教养方式,儿时特殊经历等以及爷爷奶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父母亲的教育以行为示范造成了李国富的不健康性格。因而在对李国富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李国富对健康心理及积极行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心理状态及主观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周围事及人有个正确的认识,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看待学习生活;强化法可以对李国富同学的积极学习予以强化,从而保证其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利用认知疗法可以帮助李国富同学认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我多次鼓励他要振作起来,积极自信的面对未来。我深知改变偏执自卑心理是一个漫长及反复的过程,我应给予他足够的时间、耐心、宽容。李国富孩提时代经历了很多挫折及失败,我要求班上其他的孩子给他足够的理解及温暖。融化他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在我的鼓励、同学们的尊重中他找回了自信,丢掉了自卑,遗忘父亲进看守所带给他的阴影,他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案例分析报告07-1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12-11
案例分析报告格式08-19
案例分析报告模板08-19
《圆的周长》案例分析08-16
语文案例分析08-07
地产融资案例的分析08-05
兰兰过桥案例分析08-16
《快乐的节日》案例分析08-14
《兰兰过桥》案例分析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