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1-06 08:48:13 二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教案范文

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教案范文1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今天的草莓特别新鲜,我买了一些准备分给大家。你认为怎样分才是最公平的呢?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1、6个草莓,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谁来分一分?

  2、怎样列算式?

  3、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谁来分一分?怎样列式?

  4、7个草莓,每人分2个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给3人,这余下的1个又不够再分给一人,剩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余数,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数。

  5、带有余数,我们就叫它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如果每人分4个草莓,8个草莓,9个草莓?10个草莓?11个草莓?12个草莓?分别可以分给几人?你们会分吗?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学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动手分。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讲评。

  4、你能将下面5个算式分类吗?

  8÷4=2(人)

  9÷4=2(人)……1(个)

  10÷4=2(人)……2(个)

  12÷4=3(人)

  11÷4=2(人)……3(个)

  5、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除法。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完成课后“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练习十四第1题。

  (3)()÷6=5……()

  2、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十四第2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教案范文2

  一、探索导入

  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2)指名说说。

  (3)学生操作,完成P、1表格。

  (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讨论:看着表格,谁能把刚才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

  3、讨论并讲述: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探索新知

  1、写平均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 10÷5=2(人)

  2、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学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教师指导写法:

  如:根据表格,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1(枝)

  4、学习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板书:余数)

  5、学习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试着写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 写算式。

  (2) 读算式。

  (3) 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要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 )和算式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想想做做”第2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比较两题的异同。

  3、“想想做做”第3题:先把要求读读,然后同座位说说,再指名说说。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平均分的含义。

  2、出示15÷3=5,并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二、探究新知

  1、出示10根小棒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10除以2等于5表示10里面有5个2.)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剩余1根。)

  (2)如果每3根一份,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

  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2根或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3)如果把这10根小棒,每份4根、5根或6根,可以怎样分?

  3、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那几种?

  4、交流:

  (1)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2)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怎样列式(板书:10÷3),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最后可以分给几人?也就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它的单位名称和总数一样。(板书:10除以3等于3余1.)  (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余数又表示什么?(余数表示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一份时剩下的。)

  5、揭题: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解题方案。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方案。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  98-48=50(米)    学生乙  48+45=93(米)

  50-45=5(米)         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       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            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4-24

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9

【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2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02-1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11-2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1-1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1-16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6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