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6 08:54:09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课外搜集的资料)想象的方法,把书中的文字变为头脑中想象的画面,再把头脑中的画面通过读表达出来,感受北海公园的美丽。

  2、体会2、3、4自然段的段落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或精彩的句段。

  4、知道北海公园闻名世界,从而为北京有这样的地方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2、3、4自然段的段落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或精彩的句段。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课外搜集的资料)想象的方法,把书中的文字变为头脑中想象的画面,再把头脑中的画面通过读表达出来,感受北海公园的美丽。

  2、体会2、3、4自然段的段落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上课前咱们先来聊一聊。老师啊特别喜欢出去玩。远的不说,就说近处,我去过桃源仙谷,那里的山美极了,就像是神仙住的地方。还去过黑龙潭,那潭中的水无比清澈。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看来大家都喜欢到处去逛一逛。你们都去过哪?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找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景物。可别说出这是哪,看谁能通过他说的猜出这是哪?你为什么猜是这里啊?奥林匹克公园,法制公园,北海公园。看,这就是北海公园,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生接读:美丽的北海公园。

  一、读题导入

  1、这个词带给你什么感受?谁来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指读)

  2、北海公园怎么美?我们先来读一读描写北海公园美丽景色的词语。

  (1)皇家园林

  这不同于普通的园林呀,那是带有皇家气派的园林!你再读读。指读。

  秀丽的湖光山色各式各样的建筑

  在这皇家园林中有什么呢?指读。谁能用上这三个词语介绍一下北海公园怎么美丽?(预设:你介绍的非常好,课文是怎么写的呢?你再来读读)它那秀丽的湖光山色和各式各样的建筑什么样子呢?我们来读第二组词:

  (2)苍松翠柏怪石奇洞宫殿庙宇

  这些景物都在哪里?说具体点。板书琼岛

  高大雄伟造型别致这两个词语分别描写了北海公园中的什么景物啊?读一读,想一想。(哪个词是描写什么景物的?)。板书:白塔五龙亭

  二、细读课文,体会写法

  (一)逐段读文,整体感知:

  北海公园怎么美丽呢?我请5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自然段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感受琼岛、白塔、五龙亭是怎样的美丽。

  (二)学习2自然段,感受琼岛的美丽。

  1、琼岛怎么美丽呢!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用曲线画出展现琼岛美丽景象的句子。

  2、画完后轻声读读,用心感受琼岛那美丽的景色。

  3、谁能用朗读的方式为我们展现琼岛那美丽的景色!指读。他读的语句中有这么一句话:

  (1)那里到处是苍松翠柏,绿树鲜花,还有高大的宫殿庙宇,精巧的亭台楼阁,以及长廊短桥,怪石奇洞,如同仙境一般。(刚才你读的句子中包含这个句子)

  ①都谁也画了这个句子?大家都来读读想想岛上到底有什么景物?

  ②谁来读,让我们听清岛上到底有什么景物?

  ③是啊,岛上有那么多的.景物呢。教师引读,那里到处是……还有……以及……

  ④自己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每种景物的样子。

  ⑤你眼前出现了哪种景物的样子?选择一两处说给我们听听。(你真会学习,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想象。看看,结合我们搜集的资料,你还想到了什么景物的样子?)

  学生说苍松翠柏:同样是绿却绿的这么不同呢!

  学生说绿树鲜花是啊,这就是岛上的绿树鲜花!

  学生说高大教师评具有皇家园林的气派!

  学生说精巧教师评真是巧夺天工啊!

  学生说长短教师评一长一短对照的美啊!

  学生说怪奇充满了神秘色彩!

  ⑥我们先抓住景物特点的词语想象,然后再融入搜集的资料丰富想象就想象出了琼岛那美丽的样子,我们利用这样的方法来想象一下其它景物的样子。

  ⑦快把我们的想象融进朗读中去吧!自读。指名读。

  ⑧这美丽的景象已经浮现在我们眼前了。这些都是岛上的景物。(板书:岛上)刚才那个同学还读了这个句子。(除此以外,你还画了哪些语句?)

  (2)岛的周围水面开阔,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大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影子,也映出了琼岛那美丽的倒影。

  ①都谁也画了这个句子?大家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想象到了什么?

  ②把你想象到的融进朗读中去吧!

  ③水面也映出了琼岛那美丽的倒影。还会映出哪些景物的倒影?你能试着说说吗?岛的周围水面开阔,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大镜子,映出了的影子,也映出了的倒影。(先轻声说一说再指名说。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结合岛上的句子来说说。课件出示岛上的句子)

  ④是啊,岛上的景物和湖水中的倒影相互映衬着,真是湖光山色两相和啊!

  ⑤咱们把岛上和岛周围(板书:周围)的景色连起来读读,读出你自己的想象!

  ⑥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些语句写的?用直线画出来。预设:如果画的不完整,就说它是谁,两句话连起来表达的意思就完整了。

  ⑦这两个句子概括的写出了琼岛的景色十分美丽,后面这些语句具体写出了琼岛怎样美丽。板书:具体。我来读这两句,同学们来读描写琼岛怎么美丽的语句。

  ⑧咱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推荐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静静地欣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琼岛那美丽的身影仿佛印在我们心中了,接着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白塔。

  1、默读第三自然段,哪句话概括地写出了白塔美丽的样子用直线画下来,哪些语句具体写出白塔美丽的样子用曲线画出来。

  2、生汇报,板书:高大雄伟

  3、你从哪体会到白塔高大雄伟呢?再读第三自然段。生汇报

  (1)塔基(生:塔基有三层,每层都有一人多高。)

  把前后两个分句联系起来想一想塔基到底有多高?原来塔基这么高呢,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作者用我们熟悉的事物表现塔基高大雄伟。)读句子。

  (2)塔身(塔身高30多米,处直径有14米。)

  老师告诉你们我们的教室高三米多,我想这对你理解塔身的高度有帮助吧!那么塔身就有十层教室那么高呢!塔身最粗的地方有14米呢,相当于40多名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那么粗呢。读出你的感受。

  (3)想一想,我们是怎么感受到白塔高大雄伟的?(列数字,除此以外,在描写塔基时作者还用了人的身高做了比较,让我们感受到读:白塔的高大雄伟。)

  (4)过度语—指读。

  高高的塔顶上覆盖着镏金宝盖。宝盖上悬挂着一只只铜铃,微风吹过,铜铃摇动,发出悦耳的声音。

  (我们再来看看塔顶,想象一下,当我们仰望那高大雄伟的白塔时,忽然一阵微风拂过,传来了一阵阵铃声,那声音清脆悦耳,如跳动的音符一般,那是多么的灵动啊!)

  (5)变红:塔基、塔身、塔顶,连起来读读,注意老师变红的词语你能发现什么?(自下而上)作者就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了白塔的三个部分,板书部分。

  (6)由此看出作者是站在哪里观察白塔的?那你再读读这个句子,想一想作者又是站在哪观察?

  (7)作者从远处整体观察,然后走近自下而上分部分观察让我们感受到读:琼岛上的白塔,高大雄伟。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4段)

  1、告别了白塔咱们一起去观赏一下五龙亭吧。想一想,和2、3自然段进行一下比较,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汇报:作者先概括的介绍,在具体的介绍。那五龙亭怎么样?(板书:造型别致)

  2、读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五龙亭又是怎样造型别致呢?

  3、教师出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问学生:哪个是大亭?

  看来大亭和小亭还各不相同,真是造型别致。

  是啊,无论大亭小亭都是刻着龙画着龙,这是五座亭子的相同之处,这五龙亭真是造型别致。

  是啊,五座亭子首尾相连,犹如一条正在戏水的巨龙,真是造型别致。

  4、小结:作者从不同的位置描写五龙亭大小亭的相同和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五龙亭的造型别致。

  三、总结全文,好句积累(板书):

  1、除了琼岛、白塔、五龙亭以外,北海公园还有很多景点呢!看,这是北海公园的旅游图。这是永安寺,这是九龙壁,这些密密麻麻的黑字都是景点名称。你有什么感受?用文中的词来说(数不胜数)把你的感受读出来!(齐读)

  2、北海公园美不美啊,北海公园美,作者笔下的北海公园更美,咱们把这课中优美的词语或精彩的句段积累下来吧!

  五、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必做)

  2、从2—4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背下来。(必做)

  3、运用课文2—4自然段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写一写你身边的景物的特点。例如:的奥林匹克公园的法制公园。

  孩子们,有机会一定要到北海公园去游一游,去亲身感受一下北海公园的美!

  先概括再具体

  岛上

  琼岛十分美丽

  四周列数字

  比较

  整体

  22美丽的北海公园白塔高大雄伟数不胜数

  局部

  五龙亭造型别致

  教学反思

  《美丽的北海公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介绍了北京的北海公园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家园林,文章用词优美,结构严谨,非常合适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

  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教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使我获益匪浅,深刻地体会到备好一课书决非易事。通过反复备课,碰撞出许多教学思想的火花。但是,这次课讲下来我认为自已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反思:

  1、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线,要充分重视板书的重要作用。

  板书是教师授课思路的精华,板书字能够对学生的书写起到模范作用,适时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识字写字能力。特别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写字指导要细致、到位,抓住每一个契机。与此同时,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板书的设计要少而精,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整体思路的作用。在此次教学中,我想采取“教、扶、放”的教学思路,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在回顾学习方法时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扶”体现的不够,应该适时借助板书帮助学生进行学法的总结归纳,而且要精,这样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更好理解。对于“围绕”一词的理解,三年级学生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先进行学习,再给出概念。

  2、注重学生语文习惯和素养的养成。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化。如在教学《美丽的北海公园》时,由于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3、教师是新课堂的设计者、引领者,要重视教师语言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话我的重复过多,语言还不够凝练。

  4、关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作为教学的补充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增加感性意识,辅助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但是,怎样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文本学习完美融合,我做的还不够。

  《美丽的北海公园》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文章,重点应抓住“美”引领学生体会北海之美,感受琼岛、白塔、五龙亭之美。以读促讲,在感受、欣赏美的同时,逐渐渗透学法。与此同时,对于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文本解读:

  第一次读《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便被那色彩绚丽而又朴素自然的文字深深吸引。读着读着,一会儿仿佛是在欣赏一幅多彩的画,一会儿又像是听着一曲动听的歌。课文字里行间洋溢出的和谐之美,让人心生许多感动。真是一篇值得学生用心品读的好课文!

  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在原作中为“民族小学”,选进教科书时编者加上了“我们”,这样深化了课题的内涵,还巧妙地把读者和文本联系起来,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我们”,可以指民族小学的孩子们,也可以包括欢唱的小鸟、山林里的动物朋友和大青树、凤尾竹,往大了说,还包括所有读者,甚至可以指全国人民。让学生细细地读一读课题,定能拉近和文本的距离,更好地进入文本。此外,“民族小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新奇又亲切,可以此为线,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朗读课文时找到文中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词句。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的情景,虽然只有四句话,但每句话的画面感都非常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第一句,将状语“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前置,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排比手法的运用,都使得所描绘的景物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四句话角度不同,但连起来却形成了一组近乎完美的景象。开满各色野花的小路和穿着民族服装的小学生,对小鸟的关爱、对教师的敬爱和对祖国的热爱,处处都体现着美,一种和谐自然的美。正如第一自然段后泡泡框里的提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此时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朗读,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这句话为第二自然段,作用主要有三:一是用声音连接画面,巧妙过渡到下文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二是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一个表现;三是再次体现了和谐之美。的确,在课文勾勒的意境里,这样的钟声比任何现代化的铃声都更加自然、悦耳。

  第三自然段前五句描写孩子们上课学习的情景,第六句描写下课游戏的场面,写上课情景的语句都紧紧围绕着“那声音真好听!”。民族小学的孩子读课文也许不够标准、有感情,但想到这是一群不同民族的孩子,他们语言不同,习惯不同;这是在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一个有些落后的云南小山村,谁都会认为这声音是最好听的。课文用众多笔墨写窗外安静的场面和动物们听课的情景无疑也说明了这一点。作者吴然就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道:“不论是谁,在那样偏远的、靠近国境线的小学里,听到孩子们稚嫩的、唱歌一样的读书声,你不能不感动,那是多么好听的声音啊!”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不可思议的语句展现出的是一种和谐的美,而这美的背后是作者对民族小学浓浓的爱。理解到这里,可以让学生在用好听的'声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默读全文,读出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段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以两句诗意的语言展现出来。和第一自然段相似,这两句话也勾勒出一个现场感很强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赞美和自豪感,体会到这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学生背下这段美丽的文字,或许他们会因为脑海里记住了这个意象而产生更多对云南的向往,又或许他们有一天真的见到了这样一所民族小学,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这些语句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文,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2、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书情况。相机指导学生认识巩固“傣、昌、昂、跤”四个生字。

  教师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提问:你读得这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话分别有几句话,读是时候要注意停顿,把课文读清楚。(根据学生读书情况适时指导)

  4、全班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进而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哪里写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情景,哪里写了孩子们学习的情景?

  5、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读书,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而且会思考,读懂了课文的意思。

  二、学习字词。

  1、出示“坪、坝”等12个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师:大家的课文读得很好,不知道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呢?现在我们进行“我指你读”的游戏。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吗?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了解课文是怎样表现民族小学的特点的。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以及其它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题,谈感受,巧妙过渡都课文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语句,了解到这是一所美丽的边疆的山村小学。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让学生齐读。(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师:默读完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呢?

  (板书:美丽)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教师可让学生看资料袋,并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

  (2)、学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感情。读后再谈体会。

  4、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板书:钟声)

  (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一句的作用。

  师: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

  (板书:书声)

  (3)学生个别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师:在这样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

  同学们,就在民族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啊,这读书声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啊!它和我们教师传出的读书声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说句子,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里同学们的民族不同,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等等。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

  师:读得真好。用不同和相同说话,我还想到了一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片操场操场上游戏。”。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朗读第六句。读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为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习作作准备。可让学生写一个游戏,是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课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进行思维拓展。

  师: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4、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附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3个。

  2、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理解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5、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开心极了,可以去春游了。大家带上自己做的风筝,去郊外放风筝。想不想跟他们一块儿去?好,我们随同其中一个男孩一起去放风筝。

  听课文录音,看图画演示。

  这是怎样一个孩子?考考你的记忆,能不能用你刚才听到的有关语句来描述?学生回答。老师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起来,请听仔细: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悠悠的白云。

  能不能把刚才这段话听写下来?准备——听写完成课后练习。校对朗读,同时出现男孩画面。

  二、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放风筝。

  1、把课文快速读几遍,读熟。有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

  2、指名分节朗读。

  3、学生质疑。

  4、特别理解:“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边理解边指导朗读)

  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像”、“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5、解决学生质疑中的问题。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这么读?(第一部分风筝飞上天,孩子很兴奋,语调要稍高些,突出孩子的高兴,我们也随着他很高兴。第二部分,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于是读的时候语调下沉,略带批评的语气,读出生气了,不高兴了。第三部分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夸赞的语气,尤其最后,风筝又飞了起来,看着这么好的孩子,谁不喜欢不高兴呢?读时语调应更高,读得欢快些。)

  6、学生示范,练读,指名读。

  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高兴吗?要把我们的`喜悦欢乐和更多的人分享,我们也会变得更快乐。回家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说给爸爸妈妈或者弟弟妹妹听,好吗?所以我们得学会复述课文的本领。

  7、出示课文复述提纲,请大家根据提纲,抓住每部分的要点,先好好地读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或书中优美的语句,不看书,把故事说给大家听。小组准备。

  指名分节复述课文。指名复述课文。边复述边看媒体演示。

  大家学习的本领真强,学习效率也很高,最后让我们连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齐读课文。

  三、全文总结。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在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我们都抓住人物特点来介绍的。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四、说话。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团结的力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取出一根竹筷,指名上台折断。

  2、教师取出剩下的九根筷子,捆成一捆,指名上台折筷子。

  3、学生反馈:折不断。

  4、导入:一根筷子孤零零的当然容易折断,而九根筷子捆在一起互相依靠,当然不容易折断,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5、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读读记记。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带读。

  5、说说: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什么?

  6、教师强调识字难点,学生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按照提示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儿子不团结,农夫日夜担忧。

  (2)长老想办法教育儿子们要团结。

  4、分段反馈,评议。

  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农夫的担忧

  1、学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

  2、画出这两段中描写农夫心理的语句。

  3、指名反馈:

  (1)他们的父亲为此很伤脑筋。

  (2)老父亲为这事日夜担忧。

  4、教师引导理解,体会儿子的不团结,父亲的忧愁。

  (1)“父亲为此伤脑筋”中“为此”指的是为了什么?

  (2)“父亲为这事日夜担忧”中的“这事”又指什么事?

  (3)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儿子表现的语句,进行朗读。

  (4)引导体会句中“总是、有时、仍然,像一盘散沙”,感悟儿子们的极不团结,极端自私,从而意会农夫的忧愁。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说说:故事中的`农夫为了什么事面日夜担忧?

  3、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4、导入:看着8个亲兄弟如同8个陌生人,农夫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去请教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结果如何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了解长老的办法

  1、学生默读课文3—8自然段。

  2、说说长老用了一个什么办法教育这些儿子?

  3、学生齐读课文4—7自然段,感知长老的办法。

  (1)从文中找出描写儿子们折筷子的句子,朗读,比较。

  (2)体会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八根筷子折不断。

  4、读课文第8自然段,体会长老的用意。

  (1)指名读农夫的话。

  (2)练习将话中的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3)结合农夫的话,说说长老的用意。

  (4)有感情地齐读农夫的话。

  5、导言:大家都明白了长老的用意,那儿子们明白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6、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1)指名反馈提出的问题。

  (2)理解“轻声地互相道歉、亲亲热热地搀扶老父亲”,感悟儿子们痛改前非。

  (3)想像:独生子们互相道歉时会怎么说?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九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体会

  1、学生齐读全文。

  2、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

  3、拓展: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团结就是力量吗?

  4、交流:展示、介绍有关团结协作的成语或格言。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一、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多音字组词

  省、落、间、胖、称、兴、行、盛、传、好、干

  二、填上适当的词语。等第

  ( )的叶子 ( )地登高

  ( )的`掌声 ( )地漂浮

  ( )的湖面 ( )地演唱

  三、阅读分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第

  走进大豆田,如同走入画一般的境界。一阵秋风吹过,眼前豆棵上挂满的豆英就像美人的耳坠似的,微微摇晃,铃铃作响。像春风吹过树林,像春泉淌过小涧,像海浪轻轻拍击岸壁。俯身收割,眼前的一株株豆棵,瞬间幻化成佩环丁当的姑娘,手携着割豆人奔过来。此时,割豆人能听到她们的欢笑声、喧闹声、呼吸声和她们低低的絮语,声音在豆棵的枝丫间荡漾,也在割豆人的心里荡漾。

  1.这篇短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读课文,说说文中把豆棵上挂满的豆荚比作什么?写出句子。

  3.根据课文填空。

  豆棵上挂满的豆荚,秋风一吹,_______摇晃,________作响。像春风_________,像春泉________,像海浪________。

  四、复习作业(见试卷)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七单元的生字词。

  2、学会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4、进一步练习修改病句。

  5、进行阅读分析,提高阅读水平。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

  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

  教学难点:

  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都谁去过长城?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二、自主探究

  (一)指名初读课文,注意要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生评读,纠错。

  (二)在组内读一读带有新词的句子,讨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三)找小组汇报自学成果,师对于有争议的词义加以指导。

  (四)默读课文,把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自特点的语句用曲线画下来。

  1、找生说特点,提示:先读书,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间作补充。

  2、在小组内合作读一读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段落,加深了解,找生作小导游,用自己的话介绍两处长城的特点。

  三、交流展示

  1、把你见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介绍给组内的同学听。

  2、把收集的长城的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大家看。组内评出说得好、展示好的同学,全班发言,对于他发言的内容,其他同学可提问参与,互动对话。

  四、积累词句

  1、选择你喜欢词句画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

  2、试背词句,看谁记得快、记得牢。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通过多角度的对话,体会童话中所蕴含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人文精神。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朗读体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播放媒体课件)欢快的音乐声中,一只美丽的小鸟围着一棵大树,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跳舞,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

  师:看了这一幕,你感受到什么?

  生:这只美丽的小鸟和它的树朋友之间,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师:看了这一幕,你感受到什么?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板书课题,齐读。

  师:好了,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读后会有哪些收获?

  师:谁能说说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你的收获?

  生:树为什么要锯掉?

  生:我的收获是知道了树和鸟是一对好朋友。

  生:我发现了它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

  、、、、、、

  师:老师发现你们真的很了不起,第一次与课文接触就有那么大的收获,那么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你发现了吗?是以什么为主的?

  生:是以对话为主的?

  师:对了,它是以对话为主的,现在就请你们再次的读一读课文,数一数一共有几组对话?

  生:有四组。

  师:哪四组?谁来数一数?

  生:小鸟和大树;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师随机板书)

  师:那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同学们,冬天快要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了,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大树对小鸟说:(生齐读)再见了,明年请你再回来,让我听你的歌声吧。

  师:鸟儿说:(生齐读)好啊,你等着吧。

  师: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鸟,你要走了,你的心情怎样?

  生:难过。

  师:为什么?

  生:要失去朋友,离开朋友了。

  生:舍不得。

  师:是啊,离开朋友时的心情一定会难过,会舍不得,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小鸟和大树的对话,体会朋友那种离别时的不舍。(生读)

  师:它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期望地跑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它着急的找了又找,问了又问,那你们想知道它找到了谁?又是怎么问的吗?

  师: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练习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一个角色练一练。

  师:(出示二组)谁来读这一组?(指名读)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都觉得好吗?有意见可以提出来。

  生: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更焦急一些。

  生: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再活泼一些。

  师:活泼?哦,你觉得情感上要再焦急一点,是吗?

  生:我觉得树根应该读得悲伤一点,因为树根和树它们俩个是命运相连的,就等于是好朋友一样,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死去了,它们应该是悲痛的。

  师:从同学们的意见中,我们感觉到了,大家都觉得小鸟的话非常重要,应该好好把握,是这个意思吗?

  师:好,现在我们就重点练读小鸟问的三句话,这样吧,你们先看着屏幕练一练,感觉一下,体会一下,该怎么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露出小鸟读大树无限深情,谁被这份真情感动了呢?

  师:这样吧,下面我来做一回小鸟,寻找它的好朋友,同学们准备好,它飞到谁的身边,谁就要做它的配角回答它的问题,明白吗?在读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

  师:小鸟,你找到朋友的大树了吗?

  生:没有。

  师:同学们,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此时此刻,你看到这只没有找到朋友的小鸟,你的心情怎么样?你心里又怎么样?

  生:我的心里非常着急。

  生:非常紧张。

  生:我为小鸟而感到悲伤。

  生:我感到伤心。

  师:是啊,看到这只可怜的小鸟,我们真的感到非常伤心,同学们,那你们是不是也在心里呼唤着自己的朋友大树呢?你是怎么呼唤的?谁来说一说?

  生:大树,你在哪?

  生:大树,难道你忘记了咱俩的约定了吗?我还要给你唱歌呢......

  师:真好,同学们,小鸟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的和课文倾心的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们又有新问题了吗?

  生: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呢?

  师:你的问题提的太好了,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一年前,小鸟和树是好朋友,然而,到了第二年春天,小鸟却看不到大树,所以他看着灯火仿佛看到了大树的身影,就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去年的歌。

  生:我认为它是歌颂大树,因为它的灯光照亮了别人。

  师:你说的真好,不过老是想问问同学们,小鸟为什么深情的看着灯火呢?

  生:因为他对大树的友情很深,而现在,火柴就要燃尽了,大树的生命快要到尽头了,所以他深情地看着灯火,很不舍。

  师:是啊,一年过去了,往日的朋友已变成了今天的灯火,小鸟怎么不伤心呢,它是在用目光和大树交流感情。

  师:小鸟对大树的情,把大树也给深深地打动了,大树想在自己还没有被燃尽之前,为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

  (屏幕播放友情卡信纸图和音乐)

  师:好,那就赶紧为大树写上几句深情的话吧。(生自由写,师巡视)

  生:我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小鸟,我想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们虽然都身在他乡,但是我们的心是紧紧相连的,我们永远是的朋友。

  师:你写出了大树的心里话,还有吗?

  生:啊,亲爱的小鸟,多日不见,你过得怎么样?虽然我们今生不能相见,但是这一生能有你这样的朋友,我也觉得死而无憾了。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这是大树的肺腑之言,你们说出了大树的心里话,大树它就是这样来表达对小鸟的情感的,但是作为读者,你还有什么话想说,你想对谁说?

  (出示课件,任选其一)

  对大树:

  对伐木人:

  对树根:

  对小鸟:

  对作者:

  师:刚才老师听了你们真诚肺腑的话,真得很感动,这个小小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你们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小鸟和树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读几段文字请大家认真听,体会一下我们身边的鸟和树的故事。

  (出示课件)

  师: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真正的朋友是离别后的牵挂,是彼此间的珍爱,是有诺必践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主动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

  2、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8个字;积累“主动、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

  3、学习短语“一……不……”,理解他的意思,读好它。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问中享受不懂就问的好处和快乐。

  教学方法:

  1、分小组合作学习

  2、互相提问

  前置作业:

  1、好词我会读:

  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一字不错

  2、积累“一……不……”的词语

  一声不响一字不错

  一()不()一()不()

  一()不()一()不()

  我选一个造句:

  一()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短语

  认真地背诵()地背诵

  主动地问()地问

  ()地听()地听

  ()地说()地说

  ()地读书()地读书

  ()地()()地()

  4、我把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5、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6、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启动

  1、老师讲孙文故事《中国人不可辱》

  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3、简介孙中山先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这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积累运用

  1、比较句子,理解词语。??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很安静。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好?好在哪里?

  “摇头晃脑”说明他们读得很认真。

  “顿时”说明同学们安静下来的速度快。“鸦雀无声”说明这时教室里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句子就不具体、不生动了。以后我们在写话时,要尽量将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2、照“一字不错”也写几个“一(?)不(?)”的词。

  一声不响一字不错一言不发一尘不染一成不变

  一毛不拔一窍不通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文不值

  选一个词造句

  3、积累短语

  认真地背诵()地背诵

  主动地问()地问

  ()地听()地听

  ()地说()地说

  ()地读书()地读书

  ()地()()地()

  四、小组研读

  1、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能这两句话加上标点吗?

  (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

  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

  (2)用“一……就……”练习说话

  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出示)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

  3、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4、讨论:你从课文中还能发现孙中山在学习上有什么好习惯?

  你认为我们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拓展延伸

  1、出示格言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课后读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

  板书设计:不懂就问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0

  《冯婉贞》

  第一课时

  一、了解时代背景

  1、播放有关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电影片段。

  2、教师结合画面进行简单描述,引导学生感知时代背景。

  3、教师导言: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老百姓们家毁人亡,过着痛苦的生活,于是,他们团结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家乡,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其中的一位女英雄。

  4、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冯婉贞

  1、教师导读:冯婉贞到底是什么人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指名反馈,介绍冯婉贞。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理解词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体会英法联军的穷凶极恶。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导言:课文主要写了冯婉贞的一件什么事呢?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3、分段指名读文。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冯婉贞的一件什么事?

  (主要写了冯婉贞制定作战计划,组织乡亲们打败敌人的故事。)

  5、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1、教师导言:文中几次提到敌人被打败?(两次)第一次是被谁打败的?

  2、文中第几自然段写冯三保副食乡亲们打败敌人的?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指名介绍:冯三保是怎样组织乡亲们打败敌人的?

  5、引导想象:冯三保回村是怎么布置大家迎敌的?

  6、理解文中词语“喊声震天、纷纷倒下、连滚带爬、狼狈逃跑”,体会乡亲们的勇猛以及敌人的惨败。

  7、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8、教师导言:打了胜仗,好好休息一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新词。

  五、学习本课生字词

  1、教师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认读。

  2、从文中抽出生字,读读记记。

  3、指名说说:学习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5、学生独立书写生字,结束课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3、导入新课:冯三保组织乡亲们打败了英国兵,大家都十分高兴,都在庆祝胜利,只有冯婉贞站在一边不做声,她在干什么呢?

  二、学习课文3—6自然段,体会冯婉贞的聪明、勇敢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说说:当别人都在为打了胜仗而高兴时,冯婉贞在干什么?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冯婉贞说的话,体会冯婉贞的深谋远虑。

  4、教师导言:冯婉贞想出对策了吗?

  5、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冯婉贞的聪明。

  6、教师导言:冯婉贞是如何按照作战计划组织乡亲们又一次打败敌人的?(引入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学生大声读课文4—6自然段。

  (2)指名说说冯婉贞是怎样组织大家打败前来报仇的.敌人的?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4—6自然段。

  (4)引导联想:你现在知道冯婉贞制定的作战计划是什么吗?

  (5)启发感悟:从这个故事中,你感觉到冯婉贞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文中具体语句来说明。

  A、学生自由发言。

  B、教师引导体会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

  冯婉贞带着勇士埋伏。

  冯婉贞他们一动不动。

  冯婉贞大喊一声:“冲啊!”,举刀就砍,拿剑就刺。

  冯婉贞看出敌人的花招,大声喊……

  学生反馈、朗读以上句子,体会冯婉贞的聪明、机智、勇敢。

  敌人根本没有防备,只得……

  敌人一枪也放不了,有的……有的……有的……

  引导读以上描写敌人的句子,体会敌人的惨败,感悟冯婉贞的聪明、机智,制定的作战计划十分周密。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3—6自然段。

  三、总结复述,体会用词

  1、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段落,弄清各段主要内容。

  2、指名复述课文内容。(即用自己的话讲文中的故事)集体评议。

  3、同桌合作,你说我听。

  4、回到文中,找出四字词语。

  5、指名读词,讨论:用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体会这些词语表达得准确、简练、生动。

  7、齐读词语。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1

  真的是被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使自己感动。(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动)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画出重点,有所感悟。】

  师:好了,如果你有了感动就找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他。(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师:好了,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说一说,让大家分享?(全班交流感动)

  重点理解:

  (1)第二段:“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学生读后谈感动,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师: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

  (2)第三段:“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快乐。”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从中你体会到三伙伴在一起相处得怎么样?

  师: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

  (3)第四段:“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学生读后谈体会。

  师:你生过病吗?当时你心里感觉怎样?你能想象得到马哈多当时的心情吗?

  师: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牵挂。板书:互相牵挂。

  师:你能把这种担心牵挂之情读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段。

  (4)第五段:“‘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能把那种焦急不安读出来吗?

  重点指导“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这句话。多找几个同学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读出那种焦急不安之情。

  顺便课件出示:(1)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2)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

  师:读读这两句话,你知道究竟在两个句子中意思吗?

  师:像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叫做一词多义的现象。回忆一下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谁能举一个例子?(学生举出一词多义的现象)

  【设计意图:“一词多义”的渗透旨在培养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

  (5)第八段:“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一次一次”?

  师: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板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6)第九段:“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马哈多心理在想什么?他为什么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呢?他们会怎样做呢? 师:乌鸦和猎狗虽然是普通的动物,但是他们却有着人一样的美好情感,有着像兄弟般的情谊。拥有这样的两个好伙伴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去理解。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切地感受三个小伙伴之间带给我们的感动,领略文本字里行间充溢着的感动,在一次又一次地品读中培养语感,以声传情,因声明义,体味感动,升华感动,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回忆全文,质疑问难

  读完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我们沉浸在感动中,再读读课文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质疑问难,全班解决)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进课堂,解决问题出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贵在质疑。】

  四、升华理解,扩展创造

  1、读完了这个动人的故事,我们每个人的收获一定都不少,相信此时此刻大家对伙伴的理解一定更深刻了,对吗?那你觉得什么是伙伴呢?(学生尽情发言)

  师:伙伴就是在困境之中给我们温暖的人,就是在在危难之中给我们帮助的人。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多结交这样的好伙伴。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伙伴”有了更深的理解?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伙伴” 的理解吗?

  师:那就根据你对“伙伴”的理解按照这样的格式编一首小诗,送给自己的好伙伴。

  2、课件出示:送给好伙伴的诗

  伙伴就是……

  伙伴就是……

  伙伴就是……

  与好伙伴在一起会……

  我们要珍惜……

  【设计意图:感动之余,放飞学生的心灵,用一首小诗去表【网络综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好伙伴】

  这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好伙伴》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写的是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护林员马哈多带着猎狗在山上救回一只受伤的乌鸦,帮它养好伤;乌鸦叼肉给掉进枯井的猎狗吃。故事真切感人,赞美了人与动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本课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重视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巡、逻”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4、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懂得爱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伙伴间的情谊以及动物的灵性。

  2、理解马哈多为什么激动得流下眼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课件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巡、逻”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孩子们,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好伙伴,对吗?那能说说你的伙伴是谁吗?(学生自由说)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个小故事,题目也是《好伙伴》(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谁和谁是好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过渡:是啊,好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

  【设计意图:由学生谈自己最熟悉的好伙伴导入新课,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预设的问题也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文中出现的生字,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检查生字、生词的认读、理解情况。

  预设:“巡逻”一词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

  “焦急不安”一词可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来理解。

  注意“汪汪叫 拨开 焦急”的读音

  4、检查读文。(根据学生的读文情况进行评价)

  5、你们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们都读懂了哪些问题?(解决课前提出的浅显问题)

  【设计意图:自主识字,发挥个性;同桌互读,合作交流;理解生词,结合生活,朗读文本,整体感知。】

  课后评价作业设计:

  一、下面括号里的字戴上合适的帽子。(加拼音)

  (巡逻) (汪汪)叫 (拨)开 (拔)草 (焦)急不安 (激)动

  二、从文中找出和“巡逻”一样的词语。(部首相同)

  ________ ________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好伙伴指( )( )和( )。

  2、马哈多两天两夜没见到( )的猎狗了。原来,他( )的猎狗掉进了枯井。

  3、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 )得流下了眼泪。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2、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懂得爱护动物

  【教学设计】

  一、回顾文本,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伙伴》,(板书: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马哈多猎狗伙伴乌鸦

  师: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留下的感受)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整体回顾课文后,浅谈感受,初步理解三个好伙伴之间的真情,带着感受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二、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师:读着课文你有没有被具体的内容所深深的打动以至于想说点什么? (学生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师:看来,我们真达学生对伙伴的理解,对友谊的诠释,跳出文本,延伸感动。】

  小结:同学们,你们的一首首小诗道出了真情,谁能成为你的好伙伴多幸福呀!但不要忘记动物也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要和它们和睦相处,这样我们会更快乐。

  五、歌曲升华

  师:最后让我们伴着《永远是朋友》这首歌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马哈多 互相牵挂

  好伙伴 猎狗 互相关爱

  乌鸦 互相帮助

  课后作业设计:

  作业超市

  一、请把《送给好伙伴的诗》写在日记本上,并读给他听。

  二、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把它的故事写下来。

  三、交朋友就得用心去交,课下我们收集了一些关于如何结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的格言,读一读,选自己喜欢的读给同学们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自己喜欢的格言背下来,作为自己结交朋友时的座右铭。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课文。

  2.理解词语“琳浪满目、物美价廉、一应俱全、璀璨”能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

  1.板书:齐读课题一遍:东方之珠。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东方之珠”的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遇到生字多几遍。

  2.检查预习生字词,多音字词组情况。

  香港(gǎng) 贸(mào)易 琳浪(láng)满目 物美价廉(lián) 粤(yuè)菜 佳肴(yáo) 一应(yìng)俱全 海豚(tún) 清澈(chè) 闪耀(yào) 霓(ní)红灯 璀璨(càn)

  应(yīng)该

  应

  答应(yìng)

  3.理解不懂的词语。

  (1)提出不懂的词。

  (2)指名理解不懂的单词说说侈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师归纳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词典。③问父母。上网。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1)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2)保说说你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学生想说哪段就说哪段

  5.了解本文主要内容。

  6.再读课文了解香港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感知。

  1.师生共同写课题“东方之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东方之珠”的哪里?美吗?

  2. 请你用“东方之珠”一词说一句话。

  (“东方之珠”是我同的香港。“东方之珠”是“美食天堂”。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

  二、细读课文。

  1.看录相,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2.课文是怎样写出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先默读第一片自然段。

  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我知道了“东方之珠”的是香港。香港在祖国的南端……)

  3.细读2.3.4.5自然段。结合录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读后交流。

  4.认真再读2—5自然段,喜欢的段落多读读,体会你喜欢它什么?

  5.细读第二自然段。

  (1)第一段写的什么?用一个来形容。(繁华:师板书)哪些同时写出了香港的繁华? (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2)认我们去看看她的繁华吧。(看录相)

  (3)多么繁华的香港啊,你看了后心情怎样?(高兴、激动)请你怀着此刻的齐把第二自然段读一遍全班齐读。

  6.细读第3自然段。

  师:香港我们领略了香港的繁华,认我们去看看香港有什么好吃的。

  (1)看录相,看了后侈想怎么样?

  (2)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3)人们为什么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读后交流。

  7.细读第4自然段。

  (1)喜欢海洋公园的同学请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师生引读。

  (3)你觉得香港的海洋公园好玩吗?为什么?

  (因为公园里有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一会儿……有时……有时……)

  (4)既然海洋公园这么好玩, 海豚海狮多么可爱,你愿意把这段背下来,以后讲给你的小伙伴、爸爸、妈妈听吗?

  8.细读第5自然段。

  (1)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流光溢彩,显得更加美丽繁华。

  (2)自由朗读看看书上怎样写灯的。(灯的海洋)

  a.用“﹏”勾出中心句。用“=”勾出中心词

  b.“灯的海洋”从何看出来。读好比喻句。

  c.你得香港怎么样?(用了一个描绘、美丽、漂亮、繁华都可,师相书:美丽。)

  (3)结合录相,指导有感情的的朗读。

  9.香港的海洋公园是那样的迷人,街市是那样的繁华,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 师小结: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是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三、作业。

  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任选其中一句写一段话。(注意带点的词)

  课外时,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

  妈妈事非常细致。

  小明很爱学习。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3

  《一个马掌钉》

  第一课时

  一、认识马掌与马掌钉,导入新课

  1、出示马掌图片,认识马掌。

  2、简介给马儿休马掌的作用。

  3、出示马掌钉图片,认识马掌钉的用处。

  4、导入新课:相传,在很久以前,英格兰的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准备决一死战,来争夺英格兰的王位,在战场上,理查三世因为一匹马而战败,丢了自己的.国家,丢了王位,究其原因,却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马掌钉。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段落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

  2、标出段落序号。

  3、分段开火车读课文,评议正音。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6、出示提示,要求按提示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1)准备决一死战。

  (2)钉马掌,少钉子。

  (3)掉马掌,打败仗。

  (4)相传,一个马掌钉丢了一个国家。

  7、指名反馈分段,评议。

  三、学习“钉马掌”,感受马夫与铁匠的马虎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2)理解“决一死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钉马掌的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个部分主要写什么?

  (3)谈谈:从中你觉得马夫与铁匠各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4)教师适时点评,引导感受马夫与铁匠做事马虎,责任心不强。

  (5)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设疑

  1、因为马夫与铁匠做事马虎,急于完成任务,结果理查的战马上钉了三个马掌,挂了一个马掌,理查骑上这匹战马又是如何作战的,请大家课后继续读课文。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男女生分角色齐读课文1—12自然段。

  2、指名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导入:理查骑着挂着一个马掌的战马去决战,结果又如何呢?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掉马掌打败仗

  1、指名读课文第13—15自然段。

  2、思考:战斗打响了,理查是怎么表现的?当一个马掌掉了之后,情况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呢?

  3、指名逐题反馈,评议。教师适时引导体会。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自然段,体会掉马掌给理查带来的悲痛与绝望。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读懂民谣,明理

  1、指名读民谣。齐读。

  2、引导体会民谣中用词的准确、精练:少、掉、倒、败、丢。

  3、讨论:因为一个马掌丢了一个国家,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4、学生畅所欲言。

  5、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透过现象、透过表面情况去看本质:因为马夫与铁匠的一个疏忽,少了一个马掌钉,挂了一个马掌才酿成理查的惨败,使他丢了自己的国家。

  四、总结全文,得到启示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说说:你学习这篇课文后得到什么启示?

  3、明理:做事要有责任心,不能马虎,敷衍了事,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4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学写14个生字。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学习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生词卡片。

  ③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①播放课件:昔日的洨河风光。

  ②谈话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A、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B、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C、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③引导。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各两遍。

  ②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二、朗读体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②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四、

  启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从小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

  五、布置作业

  1、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2、摘抄第三自然段生动的词句。

  3、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01-25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5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01-08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6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13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6-17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8-13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4-30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篇01-15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