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6 09:38:1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构想】

  本文属于学者型散文,其知识含量的丰富,思维方式的独特体现着智慧的魅力。

  文章通过对海的博大、壮阔的描述,引出有关海的种种联想,进而引出海与人类的关系,作者纵情赞扬了海的壮阔之美,让我们感受人类在大海面前的渺小。从作者深邃的思考中,我们懂得了大海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类心灵的家园。

  本文的教学应注重以下三点:

  首先,弄清文本的基本内容,学会编写阅读提要是学习本文的主要任务。

  其次,在文学欣赏上,不要忽视语言的魅力。本文写景语言生动形象,在联想与想象中不失磅礴的气势。如何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这些美旬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用朗读激发学生深人理解文本的内涵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第三,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应着力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由眼前的海而产生的联想与沉思。海思的“思”是全文的核心,“思”的引发,“思”的方向,“思”的广度,“思”的深度,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智慧。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独特思路,研究这种奇特的联想中阐发的主题,探讨作者思想的深度。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结构,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由海而产生的独特的联想和深邃的思考。

  3、体会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4、探究作者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编写阅读提要。品读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作者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安排]两课时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会编写阅读提要。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品读富有哲理的语言。

  4、关注作者独特的行文思路。

  5、拓展挖掘,归纳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几组海水翻腾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谈自己的感受。

  (借用图片这一直观教学用具,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展开想象,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

  2、教师小结,引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疏通生字、生词。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在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之后,要求他们着重思考几个问题:

  ①文中有哪些句子自然完成了内容间的转换?

  ②作者眼前的海是怎样的?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样的?

  ③作者围绕海所做的思考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学情预测: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时候,过渡句的选择可能会比较容易,但对“眼前的海”和“心中的海”的对比理解可能会有些困难,教师应该作适当的指导。

  学情反馈:关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从第3自然段找到句子“被织进一张蓝色的大网中”,“这种可见而不可触的蔚蓝色,似有似无,给人一种遐想,一种飘渺,一种思想的驰骋”,从而弄清作者由眼前的大海过渡到写心中的大海。

  对于第二个问题“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样的?”学生的回答有时会偏离文本的内容,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确作者联想的触发点——“海的深和广”以及乘船返回,在海浪的摇动中产生新的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明白作者心中的海的形象。

  对于作者情感的把握,教师应依据文本内容作适当提示,如引导学生看议论抒情句,让学生全面把握作者爱海的博大精深,爱海的包容一切,爱海给人类心灵的慰藉。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由表及里,从理清文本结构入手,尽量激发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意识,基础的内容弄清楚了,再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就不会使学生泛泛而谈。)

  全班交流各自编写的阅读提要,并要求学生进行板书设计。

  学情反馈:实践证明,这一过程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又能检验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程度。

  三、细品文本。

  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眼前的大海”,并设计朗读方案。

  学情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架空,教师要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比如:这里写的是什么内容?从哪个角度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才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哪个词用得最好?用细化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朗读设计落到实处。

  学情反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明确细致的要求,确实能够让学生走进课文。如果能配以音乐朗读,教学效果会更好。

  (这一过程的设计既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让学生通过品味朗读深入探究描写海的壮丽图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课文深入的理解。)

  四、自主研读

  选择文章中富于哲理的句子或含蓄的句子进行品评,在深入探寻句子含义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于是,我明净的心头又涌上一汪蓝色的沉思”“海啊,你在我的心里”这两个句子难以理解,教师要在此作适当点拨。

  五、积累佳词美句

  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1.教师提出疑问:课题为“海思”,那么作者围绕海作了哪些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考?这一步只要求学生在互相探讨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观点。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这一过程主要是强调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有自己的思考)

  学情反馈:学生基本上能从作者联想奇特的角度去讨论,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思考以及作者为什么要沉思“海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却心存疑惑。教师应介绍梁衡的散文特点及其“大散文”观,让学生在作者作品风格和思想深度上去感受行文独特的思考。

  2.在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奇特的联想中,引导学生挖掘一些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这一设计将阅读与写作紧紧联系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拓展延伸,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1.借助具体物象,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①金钱确实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它不是万能的,如金钱能买床铺,不能买甜蜜的梦;能买书,不能买到知识……请你联想它的作用和局限,越多越好。

  ②有位作家写了一首诗《0的断想》:

  0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

  0的负担最轻,但任务最重;

  0是一面镜子,让你重新认识自己;

  0是一只救生圈,让弱者随波逐流;

  请你运用发散思维续写下去。

  ③“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是文学家关于书的比喻,它还可以比喻成什么?运用发散思维展开联想,请口头表达。

  2.超越时空局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美国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请你作合理想象。

  创新提示:

  ①能买药物,不能买健康;能买娱乐,不能买幸福;能买房屋,不能买家庭;能买选票,不能买人心……

  ②0是一块空地,可种五谷;是烟圈,虚度年华;是铁环,组成坚韧;是战鼓,激人奋进……

  ③书是进步的阶梯、知识的源泉、驶向知识海洋的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时引导。)

  (这一过程是在阅读文本基础上进行的延伸与拓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及创新能力。)

  三、布置作业

  以“大自然的启示”为题,深入观察、研究,获得自己独特的发现,写一点自己的思考。

  (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潜心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一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蟋蟀实物收集蟋蟀的有关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五、总结布置作业:

  听写划记的生字新词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学会感情朗读课文,总结课文,对学生进行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行为教育。

  教学过程:

  一、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采用听课文录音、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学习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指导重点:课文的前面部分重点指导读好对话。奶奶的话要用爱护小林的语气读。小林的话用带有点神秘的口气读,同时要体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咦”?用一种奇怪的语气读。“啊”,用高兴、惊喜的'语气读,表示奶奶一切都明白了。

  二、总结全文,行为指导。

  1、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主要写午饭后,小林要去洗手帕和袜子,奶奶不让他洗。后来小林叫奶奶去午睡,自己洗好的手帕和袜子。)

  2、小林为什么不让奶奶洗手帕和袜子,而要自己洗?(小林热爱劳动,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同时小林尊敬老人,觉得奶奶年纪大了,应当让她多休息,所以不让奶奶洗手帕和袜子。)

  3、你们的手帕和袜子是自己洗的吗?

  4、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三、复习生字,听写生字。

  四、课堂练习。

  指导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第4题,并口头练习用“连忙”说一句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个生字,会写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时间: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看了五岳不看山,看了黄山不看五岳。”意思是没有比黄山更美的山了。可见黄山的确是一座神奇、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跟作者一起,去看看黄山的奇石吧!

  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小组合作学习。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4、初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尤其、陡峭、翻滚。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哪几个景点?

  四、学生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第二课时

  一、 导入谈话。

  黄山的石头为什么是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见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

  2、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喜欢哪种石头?选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学习:图上画的是哪个景点?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照图片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图展开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全班汇报。

  3、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乐于接受意见的品格。

  【设计理念】

  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并且主动积累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诵、碟、橡、焕、怡、酝、穆、捣、乏、瞎”,会写“酿、耷、朗、诵、例、橡、善、练、焕、酝、肃、穆、氛、皱、捣、乏、瞎”,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善于、练习、焕发、酝酿、肃穆、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柔和悦耳、平心静气、不可名状、怡然自得、晕头转向”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受到教育,懂得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引入,引起阅读兴趣。

  1.(板书:酿)提问:同学们认识黑板上这个字吗?它读什么?(指名读)

  2.围绕着这个“酿”字,一位同学和他的语文老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看这师生间发生一件什么事?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或与同学合作理解词语。

  ②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围绕“酿”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听录音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3.指名回答。

  四、认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

  2.重点指导:

  酝、酿:二字都是“酉”字旁,不是“西”字。

  “朗”与“郎”比较;“练”与“炼”,“焕”与“换”比较。

  注意“善”字的笔顺。

  3.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认真书写。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3.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围绕“酿”字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质疑问难。

  1.细读课文,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在课文中作个批注。

  2.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疑难或发现。

  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刘东东心情的语句读一读。

  ①指导学生读这些句子。

  ②互相交流:

  A.刘东东的心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讨论:你喜欢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吗?为什么?

  3.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体会和想法?

  (可表达对刘东东及他的语文老师的赞扬;也可谈明白的道理。)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刘东东心情变化的语句及语文老师真诚接受意见并改正错误的描写。)

  四、总结课文,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插叙的表达作用。

  2.体会文中一些细节描写对表达感情起的作用。

  五、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课外延伸。

  课后和别人讲一讲自己和老师之间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2.品位赏析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积累语言。

  2.小组合作品析文章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作者袁宏道的有关资料。

  3.查找一些以描写各季节景色为题材的古诗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春天,是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季节。即使我们坐在教室内,仍能感受到春天的那种勃勃生机和无处不在的明媚阳光。现在就让跟随疏放不羁的江南才子袁宏道一起去领略北国之春的魅力。

  检查预习,介绍作者

  课前,老师让大家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相信同学们都会完成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发言,把你知道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资源共享。

  (学生自由发言并互相补充。在这里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查找资料的能力,而且要对查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教师小结: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三袁中,袁宏道成就最大。他师事李贽,推崇徐渭。提出与复古派针锋相对的文学主张,反对厚古薄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较多作品着意抒发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率真自然,散文文笔流畅,语言通俗活泼。所作游记、小品最为人称道,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著有《袁中郎全集》。

  自主合作,解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放录音,学生自己正音。

  教师检查(屏幕投影)

  廿(niàn)偕(xié)燕(yān)砾(lì)鹄(hú)鬣(liè)

  茗(míng)蹇(jiǎn)浃(jiā)曝(pù)呷(xiā)恶(wū)

  2.参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不懂的地方存疑。

  3.列出疑难,寻求其他同学及老师的`帮助,师生合作解决。

  冻风时作:作,起。

  土膏微润:膏,肥沃。

  于时:在这时。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

  浅鬣寸许:鬣,兽颈上的毛。

  泉而茗者:茗,茶。这里名词用作动词,可为“品茶”。

  以游堕事:堕,坏,耽误。

  恶能无纪:恶能,怎能。

  整体感知,细腻品味

  (过渡)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以“春”为题材的有很多,文章洋溢着盎然春意,而本文却不急着写春意春情,而是点染出料峭的春寒,甚至冻风时作。这让为官清闲,想畅游一番的作者憋闷得很,我们甚至可以想像,这位如笼中之鸟的客人为盼春到是如何在斗室之内焦急地踱着方步了。当“天稍和”便即出城游玩,北国的春寒非但没有阻止作者的游兴,反而给他带来许多新鲜感,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从不同角度切入,如写景写人、状物抒情、写景说理、品评佳句、动态静态的关系、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从各个角度欣赏文章的美。

  1.小组讨论(给各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发给学习小结,请本组的记录员将大家讨论的结果做好记录。老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与他们共同探讨,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对有创意的见解给予充分的肯定)

  2.小组汇报鉴赏结果

  教师明确:

  满井游记 写景写人──物我一致的境界

  状物抒情──情景交融的感受

  写景说理──哲理深邃的境界

  静态动态──栩栩如生的画面

  品评佳句──美好喜悦的意境

  修辞手法──生动活泼的形象

  拓展阅读

  1.请同学们出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诵读,说说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景色?你是从怎样的角度进行赏析的?

  2.教师出示三首,先读,后填表。

  甲: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丙:春歌

  南朝乐府

  春风动春心,

  流目瞩山林。

  山林多奇采,

  阳鸟吐清音。

  季节

  景物

  甲

  家家雨、处处蛙

  乙

  春天

  丙

  (点悟:甲段中“黄梅时节”为“初夏”,乙段中的景物有花、叶、蜂、蝶,丙段中季节为春天,景物有山林、鸟)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从以上的诗句中不难看出,这些诗歌都是抓住景物的季节特征进行描绘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满井游记》亦是如此。作者袁宏道细腻地描绘了满井初春的景色,不多几句便勾勒出一片盎然春意、勃勃生机。文笔清新流畅,比喻新鲜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游览时轻松喜悦的心情,全文流淌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浓浓情趣。

  作业

  1.拓展阅读中的三首诗都为读者提供了想像的余地,请分别说明。

  2.翻译句子:

  山峦为晴雪所洗。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请模拟文中的比喻句,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见之物,造句。

语文教案 篇7

  习作4

  设计理念

  观察是我们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教案中重视写作前的作文活动设计,这样让学生学习观察、摄取和感悟,使作文教学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美好境界,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心应是“有趣”,如何写出当时的有趣,是一个难点,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使学生学会观察。

  作前准备:

  观察小蚂蚁的生活习性,以及用樟脑丸做一些小实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习惯,增强持续观察的意识;

  2、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并能写清楚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变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理、表达,在语言表达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激发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并能写清楚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变化。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入题,引导探究乐趣。

  我们在科学课上,已经做了许多实验,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吧,你们做过哪些实验,还记得吗?

  谁愿意说给其他同学听。

  二、组织活动,摄取习作素材。

  1、我们现在到外面去做一个小实验,愿意吗?

  2、组织学生到门口选好的树下找一只小蚂蚁,用樟脑丸在蚂蚁的前面划一道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做实验时动作怎样?(先……再……后……)

  教师实验时说了哪些话?提了哪些疑问? 如果蚂蚁穿过这道“防线”,就在蚂蚁前面再划一道线,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等小蚂蚁跑累了,就在它的周围划一个圈,这个圈呀稍微大一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把圈子逐渐缩小,比一角钱的硬币还要下,你又会发现什么现象?

  整个实验时,同学们的言行、神态及你自己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

  3、教师做实验,指导学生观察。

  三、创设情境,交流活动发现。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回到教室,教师采访学生:小摄像师们,你们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2、反馈、评价。

  ①小组代表针对三个问题发表自己意见。引导针对一个问题作适当的描写。

  ②师生共同评议。

  3、口述练习,随机指导。

  四、自主表达,拟定个性文题。

  1、自主拟题。

  如果以这次实验为题,怎么拟订?

  如果以你的心情变化为题,怎么拟订?

  如果以这节课为题,怎么拟订?

  2、学生自由习作,放手试写全文,教师对习作基础差的同学进行指导。

  五、互批互改,提高习作素养。

  第二课时

  一、同组交流习作。

  (1)指名读完成的初稿,师生共同讲评。

  (2)引导学生分别就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就是否写出师生的言行、神态及心情变化等方面发表自己的建议。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推荐优秀片段或者全文,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各自修改——同桌互提修改意见——自己再次修改。

  三、修改作文。

  四、学生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有趣的实验 先……再……后……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课 题 2 儿童诗两首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

  ◇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

  2、写一首儿童诗。

  课 题 口语交际二 难忘童年设计

  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快乐,勾起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

  2、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课 时1

  教学过程 一、歌曲回放,回顾往事

  播放歌曲《送别》,在歌曲声中回顾本组内容。

  指名请同学分别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讲述的内容。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有喜有乐,有悲有痛,你记忆深处留下的是什么故事呢?老师先说一个自己记忆最深的童年故事。

  2、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要求:清楚、具体。

  3、同学们自由和同桌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4、课堂交流,老师、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三、积累内化,升华主题

  1、请同学朗诵在上《儿童诗两首》时所写的小诗。

  2、老师推荐书目:《盛世繁花》、《一路风景》、《雾都孤儿》。

  课 题 习作二设计

  教学目标1、看图作文——一场球赛。要求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加上个性化的题目。

  2、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3、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说说,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恶作剧,可以是有趣的经历……

  4、全班交流:有趣的经历和故事(共同讨论,选材是否新颖,是否能突出“有趣”。)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

  四、写出“有趣”,写出个性

  1、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好的题目告诉大家。(材料可以是课文图中的内容)(“虎口”脱险、夏天的“雪花”、龙争虎斗……)

  2、用心写一段开头。

  3、全班交流自己写的开头,修改。

  第二课时

  一、用“情”写,写出“童趣”

  1、朗读自己上节课写的开头,然后继续快速作文。

  (可以选择自己的材料,可以选择课文中的《球赛》)

  2、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

  3、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二、用“心”改,改出水平

  1、请划出你自认为写的比较好的句子与大家共享。

  2、再次修改。

  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3、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随后学生修改作文。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内容大概内容。

  2) 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读出不同语句应表达出的语气,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3) 创新目标: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讨论“你是怎么看这四位动物伙伴的”。

  4) 德育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从小动物的对话、表情中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读出不同性格特点的小动物的说话语气,感悟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生字图片、课文插图、一杯醋、一杯蜜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共分为8个自然段。

  学情分析:

  本文属于连环画故事,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达到体会深刻道理是本课的宗旨。

  教学过程:

  一、实物尝试,引入课题

  1.老师这里有些好东西,谁愿意来尝尝?

  2.这两个字就躲在了我们的课题里,出示课题。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酸、甜”二字? 两名学生分别品尝“醋”与“蜜”。其他学生看表情猜猜是什么字。齐读课题。两名学生介绍识记方法,大家做表情大声读准这两个字。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有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藏在书的第74页中,请你看看图,读一读它,顺便和生字交个朋友。

  2、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葡萄架上挂着许多串紫红色的葡萄,相机学习“葡萄”二字。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相机学习“狐、狸、猴”三个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3、识字归类:同类偏旁的字,意思有关联。

  4、这里还有几位生字朋友,请你也帮忙认一认。

  5、课文里的八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就把那一段课文读给同桌听听。

  6、认为你的同桌读得不错的,请你推荐他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读文。

  学生答出:

  1、葡萄架下

  2、出现了四只小动物。找出规律,是植物,所以有草字头,是兽类,所以有反犬旁。学生读: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同桌交流朗读。学生上台随意挑选出挂图贴好,朗读展示,教师相机引导识字、正音。

  三.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现在,黑板上的八幅挂图是乱的,谁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它们按顺序摆好?先读读课文,再和你的小组伙伴商量一下。

  2、这八幅图就像火车的八个停靠站,现在我们的故事列车就要出发了。先请你自己练练本领,先读课文,再看图把故事连起来试着讲讲!开往第一站的司机请……(学生未点到的,教师相机提示:抓住每幅图中小动物的`动作、神态或心理。)然后再请一位学生重新讲一讲。有时还可请车上的各位乘客评价。

  3、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

  4.挑出感兴趣的角色读,比比谁读得好。

  5.同样是葡萄,为什么有的说它酸、有的夸它甜呢?

  6.如果你是课文里那只聪明的小猴子,你会对小兔、小松鼠或者狐狸说什么?

  反复读课文,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摆图,并说明理由。借助连环画讲讲课文中的故事。可以照课文讲,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本学习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挥想象,同时为后一环节分析每种小动物性格做铺垫。)分小组读读说说,体会狐狸的狡猾、心胸狭窄,猴子的聪明、活泼,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善良、轻信。全班交流。分角色合作读,其余部分齐读。学生思考,交流。(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它是酸的,小猴子它们尝过了,所以知道葡萄是甜的。)想象、交流。(以后你们要自己试一试,不能随便听信别人的话……)

  四.课后实践这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把这个故事说给你的家人

  或朋友听。再去课外找找其他有趣的寓言故事吧!(把课堂语文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生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

  指认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诵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针对本文文字优美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学生朗读法,培养学生对优美语言的欣赏能力;配备多媒体课件中相关文学作品的片断或图片,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体悟文学对于人生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由“门”的意思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文学常识,指名回答。

  2.指名5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余的在下面听写。

  憧憬 裨益 诠释 斑斓 真谛

  师生集体订正,组内互评。

  三、新授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优美的语言。

  (1)布置自学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

  ①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②作者要打开的是怎样的一扇门;③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④联系全文看,题目的意思是什么;⑤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进而思考的结构。

  (2)学法指导: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随文圈点;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教者巡视。

  (3)讨论、启发。

  题目中的“为”,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了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

  ②作者要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

  ③从文中第2节可知打开文学之门的条件。

  ④题目是讲: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⑤的写作顺序,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本文是: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可分两部分。

  以上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经过启发,学生作答。

  2、学习第一部分(1——4节)

  (1)学习第1——2节:

  自由朗读本部分,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本段的话题是什么?(门)

  ②第1节中的1、2句的两个“世界”分别是何意思?(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合:领域)

  ③文中的“你”指什么人?(青少年读者)

  ④第4句与第5、6句分别写了哪两种情形?二者形成了什么?(“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对比,说明打开门的必要性)

  ⑤第2接中,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学习第3—4接: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讨论:

  ①第3节在文中的作用;(点题)

  ②文学的特点是什么?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是什么?从第4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序号)

  ③中心句;(第12句)

  ④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

  方法指导:通过朗读,给句子标上序号,找出有关句子,再小组讨论、交流。

  (3)点拨:作者写作本部分的目的在于让青少年读者明白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

  (4)学生齐读第4节。

  四、当堂训练:

  完成《自主学习》第2页1—4题。

  五、布置作业:(语言积累)

  熟读第4节,力争背诵,并在组内过关。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指名三个同学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每人一节)。

  二、导入本课的学习,揭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1、自学第5节,思考、讨论:本段的写作内容、作用。

  指名回答。

  2、学习第6---11节:

  (1)学生齐读。

  (2)布置自学任务:

  ①从内容上看,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方式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有什么作用?

  (对话方式,从文中第5节“我和文学的对话”可见;用了拟人手法;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的感染力,便于读者接受)

  ②本部分的“你”指什么?(文学)

  ③这几段从哪几个角度分别写了哪几个内容,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

  (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三个角度;写了文学的广阔性、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文学内容的时间性、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文学作品的真诚和忠实、文学作品爱憎分明几个方面写的;照应第4节的中心句)

  ④作者写这几段的用意何在?

  (引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大门)

  (3)学法指导: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感悟,先思考再讨论。

  3、学生自由朗读,细细品味6—11节,欣赏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

  四、当堂训练:

  《自主学习》第2页的“语段研读部分”。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互评。

  五、布置作业:

  1、写下你学了本文后对文学的感受;

  2、预习《冰心诗三首》。

  附:板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议论大门 门 引出话题

  以理激人

  初识大门 文学之门 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 打开大门 打开文学之门 对话式描魅力 ————以情感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天地》教案08-08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蜡烛教案08-26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