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下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

时间:2024-01-12 07:11:11 二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4篇(精品)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4篇(精品)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熟练掌握所学表内乘、除法的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

  练习法。注重多样练习的设计。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引入新知

  1、谈话: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6题。

  谈话:同学们都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了吗?出示情境图,试一试,算一算,你能得几个玩具?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4题。

  (1)谈话:6÷6等于几?5÷5等于几?

  学生计算,交流结果。

  提问:观察第1列,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发现?

  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你能写出几道像这样的算式吗?

  (2)观察第2列。

  2÷1   3÷1   6÷1

  让学生体会一个数除以1,结果还是这个数。

  你能写出几道像这样的算式吗?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7题。

  提问:计算时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8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谈话:刚才我们在计算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个乘法口诀可以求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但也有特别的,有的只能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这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两个乘数一样的时候。

  你还能找出哪些只能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的口诀吗?

  学生汇报: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等。

  三、巩固迁移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9题。

  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10题。

  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11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估算式做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4、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平均分”

  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六、教学结束: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请同学们写出来。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P10 ~1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寻找信息:每条船限乘4人

  3、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4、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a.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坐一船。4×5+2=22。

  b.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各坐3人。

  4×4+3×2=22。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P11“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30÷9=3(时)……3(元)

  答:3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2、巩固练习:P11 ~ 12“练一练”的第1 ~ 6题。

  其中,要求学生回答

  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为什么而不是只能做8套衣服,而不是9套衣服。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P8 ~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继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能力,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 )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4)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 ~ 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08-31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11-14

上、下数学教案08-20

小班下数学教案06-23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4篇02-12

小班下数学教案15篇02-26

小班下数学教案(15篇)02-26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02-26

小班下数学教案(通用15篇)02-26

初一下册数学教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