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5 08:26:3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9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大全(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间真情,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及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间真情,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课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书信常识。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了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17 不平常的信

  二、初读,寻找兴奋点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办法先把课文读通,然后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从定期写信、模仿笔迹等方面也看出战士们的细心。)

  三、细读,找准情感持续点

  1.找出课文中一共写了几封信,分别是谁写给谁的。

  2.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写信“撒谎”的原因,再读课文。

  课件出示前两封信:第一次假设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会想些什么?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概括写下来。

  A.和排长一起写第一封信给蒙生妈妈的战士们。

  B.战士们想象蒙生妈妈收到这封信的情景。

  C.收到蒙生妈妈回信的战士们。全班交流。

  3.带着自己的想象,再读这两封信,想:他们是的士兵。

  4.我们给蒙生妈妈写了很多信,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直和英雄……1946年春天。”抓重点词:一直。复习巩固过渡句的作用。

  5.自读文中的最后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感受。想:这是一封的信。

  6.课件出示这最后一封信:再次假设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会想些什么?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概括写下来。

  7.两次假设对比,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文中两封给战士们的回信。

  四、精读,抓住情感升华点

  在整个故事中,除了课文提到的不平常的信以外,还有很多不平常的人、事、物。不平常的你发现了吗?再读课文找一找。课件出示:不平常的人、事、物。

  五、真情流露,评选感动班级人物

  读完这篇课文,我们在善意的谎言里看到了很多真诚的人,有真情的人。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感动,找找最让你感动的部分读读。说说谁最让你感动,并写上简单的推荐词。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方法。

  日积月累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语故事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文章,供学生阅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局部同学交流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我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赏析“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在回味故事情节中,品味老头子的传奇色彩。

  4、学习英雄们不怕艰难,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性格,培养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看过电影《小兵张嘎》吗?(看过)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河北白洋淀) 影片中那涌起阵阵绿色涟漪的芦苇,那夕阳斜照下深沉宁静的芦苇,那一望无际的水域深深吸引了我;小英雄嘎子的机智勇敢更是让我惊叹。今天,我们将再次踏进白洋淀,去认识一位老英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芦花荡》。

  二、作家作品介绍:

  (有哪位同学来说说作者简介,哦,你来说。)

  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2、哦,说得不错,老师再向大家补充一点:孙犁年轻时曾在白洋淀生活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人和事很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他曾经满含深情地说: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帷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在《芦花荡》里,作者将这种力量赋予一个老人,演绎出一段悲壮地传奇!

  三、绘声绘色说老人。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地老人,请同学们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说说老人给你的印象。(为了节省时间,我给同学们分了四个大组,每组从一个方面来找就行了,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从 描写,我看到了一位 的老人。)

  答案示例:①“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老师也看到了一位“瘦而有精神”的老人。)

  ②“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他找不见我们。”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这位同学是从语言上来说的,主要体现老头子的“自信和自尊”)

  ③“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说得真不错,这是从动作方面来写的,体现老头子“敏锐机智”“自尊”。)

  ④”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大江大河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哦,这位同学读得可真好!把老头子那种愧疚、难过的心情读得绘声绘色。请同学们也来用心读一遍。

  总结归纳:随着同学们精彩地回答,老头子的形象变得更加清晰了!他是一位瘦而有精神,自信自尊,动作敏捷的老人。

  四、立足情节品传奇

  过渡:这位干瘦得老人,年近六十,应该在家养老了,可孙犁笔下这位老人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演绎着一次又一次的传奇。

  1、请同学们找一下,这篇小说的哪些情节富有传奇性?用“老英雄奇在

  ”这样的句式来述说传奇!

  答案示例:老英雄“奇”在:他手无寸铁,却神通广大。

  老英雄“奇”在:他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却特别有精神。

  老英雄“奇”在:他没有一支枪,却让十几个鬼子送了命。

  老英雄“奇”在: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悠闲地撑船出入。

  老英雄“奇”在:在白洋淀迷宫似地水道上,自由行进。

  过渡与总结:老头子的奇,就奇在他神通广大的本领,奇在他悠闲乐观的情绪。那么老师想再问一句:这样的一位老人,为什么会演绎传奇?

  在被压迫中激发出来的爱憎分明的情感让他有了神奇的表现。

  在战争中练就出的智勇双全的.本领让他有了神奇的表现。

  五、联系背景悟精神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难以想像在半个多世纪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民过着怎样一种水深火热的生活!但历史却清晰地让我们记住了这些曾在抗战中奋不顾身的有名或无名英雄!他们是正义的象征,和平的缔造者!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些英雄们致敬!同学们,努力学习吧,做个新时期的英雄,用知识武装自己,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六、满怀敬意写英雄

  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表现战争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其中的英雄形象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动笔来写写你心中的故事,以表达我们的敬仰与追思。

语文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体验到参与、合作的快乐。

  ⑵ 了解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活动重点】

  1、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纳整理创作。

  2、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一)活动前的准备

  1、围绕“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个主题,把学生分为4个组:

  ①错别字门诊小组。

  ②精美广告语收集小组。

  ③公益广告征集小组。

  ④“精彩店名举隅”小组。

  2、要求:

  (1)学生按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高中低进行搭配分组,每组12人,推选一个组长负责,带领本组人员合理分工,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2)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书面展示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确定展示方式(如资料展览、抢答等皆可),作好展示准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创设情景教学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用2周时间,其中一周收集资料,一周用来整理资料。

  课堂展示:一课时(45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

  伴随着一段轻松幽默、令人捧腹的相声,让我们开动语文学习专列到生活中去漫游。

  二、开展活动

  1、错别字门诊

  听完相声片断后,在学生畅谈感受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活动板块:“错别字门诊”。

  (1)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中都有哪些用错的字?

  (2)错别字门诊小组向全班学生展示在街头巷尾、荧屏报刊中搜集到的错别字。

  (3)教师引导:你能就街头规范用字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吗?

  教师在学生展示基础上小结:今天同学们充当了一回清理语言污染的清洁小卫士,希望大家今后也能消灭自己作业中的错别字。

  2、精美广告集锦。

  (1)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优秀广告词。

  (2)活动:猜猜看下面几句话分别是为何种商品作的广告词。

  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

  空杯尚留余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心灵,请给你的窗户装上玻璃吧!

  十天恢复青春,十天大放光彩,十天令人羡慕。

  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

  (3)引导学生说说这些优秀广告词有何特点?

  (4)我的搜集:你喜欢哪些广告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汇报搜集成果)

  (5)广告“妙语”也有“病”:出示一组广告让学生试着找出广告语中的毛病,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①、你从街头语文中学到了什么?

  ②、怎样看待“默默无蚊(闻)的奉献”,“钱(前)途无量”一类改动成语的广告?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点拨:广告策划者利用成语及俗语琅琅上口、妇孺皆知的特点,将他们改“头”换“面”,变为广告词。

  这样做,固然能产生较强的广告效应,但很容易对理解、辨别能力弱的中小学生产生误导,对于纯洁的语言文字产生负面影响。

  3、生活用语(公益广告)欣赏

  (1)用幻灯片展示两组生活日常用语,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句好,并讲一讲原因。

  (2)出示一组告示语,提示学生将意思相同的告示语用线连起来,并想想它们应该贴在什么场所?

  (3)学生欣赏老师收集的校园公益广告语。

  (4)活动:由公益广告征集小组展示搜集的校园公益广告语与同学分享。

  (5)思维拓展(幻灯片出示材料)

  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它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后分组交流看法)

  (6)课堂练笔

  请为学校草坪写一句公益广告语。

  4、精彩店名举隅

  (1)展示一组店名让学生说说其独具匠心之处。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精彩店名并诠释。

  (3)教师创设情景指导学生为花店取名(用彩笔设计出店名)。

  三、活动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旅行,使我们的语文世界愈加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同时也使我们明白: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美丽。

  生活处处皆语文,我衷心地希望同学们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感悟生活!

  四、课后作业

  根据此次活动的收获或感受,完成作文

  1、生活处处有语文

  2、我在中学到了语文(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附:板书设计

  漫游语文世界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美丽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导学案5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分工合作,体验互助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沟通课堂内外,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1.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2.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活动安排第一阶段:发动准备(10.1-10.7.)。

  活动从本单元学习开始进行准备。

  将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成六组,分别确定探究的主题:广告用语、店铺名、错别字、手机短信、成语故事、网络新词等。

  第二阶段:资料汇编(10.8.-10.11.)。

  各组将搜集的资料汇总整理,在课外集体创作,以不同形式展示,比如:写卡片,制作手抄报,编排小品、写感悟文章、拟广告词等。

  第三阶段:交流评价(10.15-10.19.)。

  学生展示、交流、评价活动成果,由主持人和小组合作完成展示和解说工作。

  第四阶段:写作表达(10.20.)。

  学生根据本次活动课的切身体验,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活动背景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无论是读书看报与人聊天,还是听相声看电视逛商场,常规的或新奇的,别扭的或富有艺术的,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现象,总会碰到与学习和运用语文有关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实践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语文调查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怎样学好语文,一直是大家十分苦恼的问题。

  其实,要学好语文仅仅靠一本教科书是不够的。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要学会做有心人,学会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学好语文。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语言的目光到生活中去充分领略一下语文世界的魅力吧!你们准备好了吗?二、 美景第一站:广而告之组

  我编我导我演

  小品剧——梦想招聘

  问题1:这段精彩的小品从语言上是如何才能吸引大家?

  问题2:同学们为家乡出谋划策,设计几则本土广告。

  三、美景第二站:怀化名店组

  问题3:第二组也在街头巷尾采集了许多本土的店铺,你能说说它们的内涵吗?

  问题4:调查完店名的情况后,自己设计的店名。

  四、美景第三站:试看你的火眼金睛

  问题5:发现错别字,快速抢答吧。

  五、美景第四站:人鬼情未了

  最美丽的妈妈,(视频播放)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 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问题6:同学们以儿子的身份给那位母亲回一封短信

  六、小结:

  很高兴,同学们这么精心地准备了这次展示课,很高兴,同学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语文,并且懂得了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老师相信,只要你们踩着今天的脚步走下去,前边一定是个大好的艳阳天。

  有了感悟,有了灵感,就要抓住它,所以请你们课后把今天的感受写下来,下课。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我认为达到了以下效果:1、拓展语文空间,加强学习语文的意识。

  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截取语文学习的素材,顺利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为写作提供新鲜可得的材料,也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目的。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落实。

  不论是资料的搜集,还是整理,以及整个汇报展示的过程,全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选择自己完成,还是合作完成,也让学生自己选择,虽然探究的层次还很低,但学生已经懂得怎么做,从哪个方向去做,这也正是教学目的所在。

  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也禁锢了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一旦让他们放飞,一个个思维的火花就会呈现,在本次活动中,每个组都有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出色表现,为今后的教学方向提供了一条探索的道路。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导学案4(成果展示课)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雨带来的变化;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学习第一段。

  1、看图片复习学过的春天的词语。

  2、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的雨又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春雨)看图读课文第一段。认识“线”字。“线”是很细的,跟丝织品有关,所以是“绞丝旁”。

  3、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线的线,还像什么呀?(牛毛、针尖……总之落到地上,是那么轻、那么轻……)

  4、谁来读出春雨的“轻”、 “细”呢?(副板书:轻、细)

  二、那春雨又是什么色彩的呢?(补充课题板书:的色彩)

  1、(出示课文第二段,引读)“田野里,一群小鸟……”他们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呢?谁来读一读?读词识字“到底”的“底” 、“颜色”的“颜”。

  2、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读词“问题”、“有趣”。

  3、大家为了一件事情,都说出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句,我一句,都想说服别人,这就叫“争论”。他们是怎么争论的呢?请孩子们自己读3-5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交流识字方法)

  三、学习3-5自然段。

  1、自读,读准字音。

  2、谁来帮小燕子说说它的想法?

  (1)情境朗读,逐渐读准读通。

  (2)小燕子的话有几句?分别讲了几层意思?(板书:绿 落 淋)

  (3)师指着板书引读燕子的话。

  3、麻雀是怎么争论的,快读一读吧。

  (1)它也说了几句呢?你从哪个词语看出它是在“争论”(“不对”)

  (2)逐句朗读,板书:红 洒 滴

  (3)分组比赛读,看谁“争论”得赢。

  (4)体会用词。同样是雨往下落,你瞧,小作者分别用了“落、淋、洒、滴”四个不同的词语,它们都有三点水,请你们看看它们的“水”都在哪里呀?(引导学生发现特点,识记生字“淋、洒、滴”)

  4、听了小燕子、麻雀的争论,小黄莺不服输了,快看它怎么说的吧。

  (1)你从哪里看出小黄莺不服输?你该怎么读读这一句呢?

  (2)然后它举例子了,举的什么呢?

  (3)谁来帮老师把黑板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呢?(生说师写)

  5、聪明的孩子,发现了吗?它们争论的话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结:它们争论的时候,都是先说自己的观点,再举例子来说明,而且都是两个例子,都有“也”字。还记得他们举的说明例子吗?一起填一填。(看幻灯片填空)

  6、咱们来演一演,看谁“争论”得最像。(小组——上台戴上头饰)

  7、猜一猜: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睁开眼睛去观察春雨吧!

  用“春雨( )在( ),( )就( )了。”的句式说说自己眼中的春雨。

  四、引读6自然段。

  春雨沙沙沙,好像在说话: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能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因此,我也是多姿多彩的。

  五、认读生字。

  2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图片) 绿 落(草地) 淋(柳树)

  争论 麻 雀(图片) 红 洒 (桃树) 滴(杜鹃)

  小黄莺(图片) 黄 落(油菜花) 落 (蒲公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识字,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深化理解;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组词,比比看谁是“组词大王”。

  3、读一读书上“读读说说”中的词语。

  4、同桌抽认生字条里的`生字。

  二、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表演。

  2、男女同学和教师一起分角色表演。

  三、表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学生观察后,自由说应该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学生示范写,评议。

  2、展示学生作品,点评。

  五、自选作业超市,展现春雨的色彩。

  1、画一画;2、唱一唱;3、演一演;4、背一背,描写春雨的诗歌,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了解朝代与古代名人,加深对我国历史的了解。

  2、写好钢笔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诵读与积累12个与“水浒”故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积累。

  4、口语交际,水浒故事擂台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5、学会写毛笔字,掌权“匕字旁”和“戈字旁”的运笔方法。

  重难点、关键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

  3课时

  课前准备

  读《水浒传》故事,做好讲故事的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了解中国历史,记住朝代顺序,知晓历史名人。

  2、写好钢笔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读背《朝代歌》,了解中国历史。

  教学难点

  将自己知道的'历史名人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语文与生活

  1、学习第一部分:读背《朝代歌》。

  (1)我们以前背的《三字经》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中国历史的,谁能把这一部分背给我们听一听?

  (2)这段历史交代了中国各朝代的名称,为了方便记忆,有人把它编成了“朝代歌”,让我们都来背背吧!

  (3)自由诵读,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5)这首“朝代歌”依次包含了哪些朝代?用“”画出来。想一想,哪些朝代是你熟悉的,哪些朝代是你不了解的?

  2、学习第二部分。

  (1)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住朝代的顺序,让我们把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中认识的古代名人按朝代填写在表格里吧!指名读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由填空。

  (3)集体按顺序交流,不仅说出自己了解的名人生活在哪个朝代,还要说出他曾为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

  (4)小结。

  二、写好钢笔字

  1、读题,明确要求。

  2、认真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重点指导“鹤、孤、帆”的写法。

  3、认认真真地进行描红,要求笔笔到位,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4、反馈。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把“朝代歌”补充完整。

  唐尧虞舜,乱悠悠。

  三国统一,朝朝是对头。

  五代又十国,帝王休。

  三、在古代名人后的括号中填上他们所处和朝代。

  鲁班()勾践()刘邦()孙权()

  项羽()祖冲之()曹雪芹()杜甫()

  李白()岳飞()王羲之()

  司马光()包拯()郑和()屈原()

  四、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要求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冬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研读赏析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的凝练和富有内涵的特点。

  2、把握文章主旨,培养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一、课题导入

  你见过100万亩的大芦荡吗,那是一个怎样壮观的景象。辽宁盘锦的100万亩的大芦荡,如今的命运如何呢,让我们共同去关注《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3分钟读完课文,准备概述文章大意。

  2、指名概述:

  大芦荡的风景、芦苇的生长和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从芦荡的命运联想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提出能源与资源问题。从崇明岛的芦苇写起,提醒人类应理性的生存,保护我们的家园。

  三、理解重点语句,品味语言内涵

  1、 以“我面对着辽宁盘锦的100万亩的大芦荡”开头,有什么作用?

  以“我”之小,面对“100万亩”之大,从而引出我对大芦荡的关注和思考。

  2、“当最后的翅膀折落,人类,你还有希望吗?”如何理解这句话?

  以珍稀禽类被害,写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指出人必将自食其果。

  3、“大芦荡的困惑,其实就是中国的困惑、人类的困惑。”如何理解这里的“困惑”?

  “困惑”是指不理解人类为什么如此穷凶极恶的破坏环境。

  4、人类越来越“不去思想、不会思想、不像思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类愚蠢贪婪行为的极度愤慨。

  四、理解“守望”的含义,领会文章主旨

  1、文中多次出现“守望”意思有什么不同?

  “守望”是看守了望的意思。第一次出现是指芦苇对新生的,对希望的守望。结尾寄托作者的希望。大芦荡守望的是人类的觉醒。是与人类的和睦相处的那一天。

  2、齐读作者表达的观点的句子,结合课内外资料进一步理解。

  3、作者通过“大芦荡”的命运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文章以理性色彩见长,主要是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的批判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而大芦荡起一个引发联想与思考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举出你所关注的类似“芦荡”的另一种存在,写出你的思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观潮》教案07-22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翠鸟教案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