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会写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达到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读中感悟,边读边议,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品读诗歌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激发孩子们读诗的兴趣,享受美好的儿童诗的润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波爷爷的诗《带雨的花》,这首诗真美,把你把我都深深的'陶醉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9课《带雨的花》,那谁还记得,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作答。
师:范读文本。(目的:学生在引导下回忆所讲内容,积淀情感。)
二、教师范读课文。
师配乐范读课文。调动兴趣:你们想有滋有味的读读吗?
(目的: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促使学生有朗读的欲望。)
三、细读文本,深入品味,并指导情感朗读。
1、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去体会文中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1)找生说说自己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的经历。
(2)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偷偷的”、“尽情”等词语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2、以文中的“我”偷跑出去都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为主线索,继续
朗读文本。(出示大屏幕)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追过蝴蝶?说说自己追蝴蝶的情景和当时的
心情。并体会着去读读文本
(目的: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情
感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3、继续故事情节的发展。找生读3、4小节。
师提问:小鱼小虾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乐趣,小女孩是怎样对待
它们的?指导:下保证时的态度?
师小结,过渡到下环节。
4、朗读5、6小节。
(1)师提问:下雨了,人们都在跑,小女孩又是怎么做的?生回
答并体会试读文本。
(2)教师追问:她给妈妈采花时心情怎样?都想到些什么?生回
答,并体会着读文本。
(3)指导“一束带水珠儿的鲜花!”最后为什么用感叹号?出示大屏幕。
教师小结标点的作用。
(目的:标点符号的设计达到文本性和工具性的结合。)
5、故事的尾声。
师过渡:玩了那么久,也玩痛快了,现在该回家了,此时小女孩
是怎样的心情呢?
学生自读第7、8小节
(1)学生自读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当时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着小女孩当时的心情读。
四、小练笔。
回到家里,小姑娘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说说心里话。(课上时间充足可在课上写在小本本上。)
(目的:换位思考,让孩子体会做家长的那份爱与关心,注重听说读写结合。)
五、回读整首诗,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文本,并思考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同时板书主要词语)
2、在美妙的音乐中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结束本课。(播放音乐)
(目的:整体感知文本,体会诗歌的韵味美。最后音乐中升华朗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介绍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
第四自然段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文笔通达流畅,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学情分析:
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在教学时重点就要抓住美丽的词与句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由感兴趣到感情趣,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境的作者的情感。反复诵读,悟出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反复诵读,与作者读出共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音像资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具体描绘西湖主要景点;
2.比喻句“像”、“仿佛”、“宛如”和“犹如”的使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照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
教学过程:
一、俗语导入
1、出示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
2、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3、这么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吗?老师介绍推荐大家去西湖走走看看,那是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板书:西湖
4、简介西湖: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部。四面环山,湖水平静。纵贯南北的苏堤和横列东西的白堤把西湖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等五个湖区,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
立湖心。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小组预习课文,要求:
a、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b、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c、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3、检查自学效果。
a、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b、理解词义:素(一向)有硕(大)大泛(漂浮)舟
令(使得)人初(开始)垂镶(嵌或加上)边
c、找反义词:淡(浓)
d、换近义词理解:格外(分外、特别)一般(一样)
宛如(犹如、如同、好象)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见了西湖哪些美景?
(指名说,并板书:山峦湖面湖堤小岛华灯)
小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把文中美的句子画下来,再根据想象,把它画成一幅画。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话中画”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听写生字词
2、检查反馈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1、引读第1自然段
总起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闪耀夺目。
2、指名读文章
3、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归纳:
a、西湖美在湖
画出山美的句子——把它画成画
b、西湖美在山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平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画出来,结合图画理解)
c、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苏堤()
d、西湖美在岛
三个小岛()
小结: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e、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东升……
画下夜景
三.展示画,对照片,深感悟
1、学生所画的西湖若干张,品品怎样?
2、出示新西湖的美景,欣赏—看图读文
3、总结:远眺西湖→近赏西湖→月下游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尝试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
6、西湖
山峦湖水(远眺)
湖堤小岛(近观)
华灯琴声(夜游)
板书: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一、复习检查
听写:悠扬葱绿围绕荡漾一般
二、背诵指导
1、默读课文,确定你想背诵的自然段。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背诵这一自然段。
以第四自然段为例:
(1)这一段层次清晰,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承接上文,第二句用几个短句写景,很美。第三句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第四句写琴声,第五句概括写,很容易记住。
(2)这一段话里的短句较多,读起来上口,还有打比方的句子,写得生动。
3.自由选择,练习背诵。
4.当众造句。
三.指导造句
1.出示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自由读读句子,想一想,这是些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3.讨论:用什么比作什么的?
4.任选两个说话,先自己准备,后当众交流。
5.评议
四、作业
1.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造句。
教后小记:
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百闻不如一见”,一点也不错,让学生从有限的好词佳句中也只能读来津津乐道,乐完了还是没能够完全领会,因为想象与真实总有距离,因此在对待这样的写景散文,除了品读理解外,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也亲身体验一回,这样,很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比喻句,不少学生误把类似于“我长得像哥哥。”“我们真像是一家人。”这样的句子当成是比喻句,其间的本体与喻体构建不上,事物属同类型;另外,就是本体与喻体不恰当,构不成一个合理的比喻句。文字之妙在语感,语感也往往在积累,以后的教学中更要面向未来,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缓慢而有节奏的过程。
课后反思: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如果有相应的课件,将西湖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身临其境感受美。从文字到形象的的过程,学生有点缺乏,因为有时离他生活实践太远了,但是将形象和实践结合,他们就更容易理解文字了。唉,生字还是大问题,学生许多字都念的是别字,如仿佛的佛,轻拂的“拂”读“fo”……读一句话,要停好几次。这如何体会文章的美呢?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虽然,现在二年级还没有使用新教材,但我还是紧紧抓住了“课改”的契机,以“老教材,新教法”这一思想指导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的行列中。下面,我就以《祖国山水多美丽》这一课的第二教时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教学内容:
省编义务教材六年制第三册第六课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悟读、表演、看录像,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海洋、森林、草原等图片。
2、录音机、配乐磁带。
3、有关祖国山水的课件。
4、水彩笔、纤画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二、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作者从车窗往外望,看到了田野、高山、绿水,他用自己的双手把美景写下来,画下来送给了我们,让我们好好地去读一读,看一看,好吗?
1、自由朗读,
2、找出写田野、高山、绿水的话,
3、想想田野、高山、绿水分别有什么特点,
4、在文中各找出一个字概括。(板书:大、高、宽)
5、指名
6、找出课文中的话读一读。
7、比较理解。
课文中为什么不直接写田野大、山高、水面宽呢?请你读一读,比一比。
出示投影:
田野大田野大得望不到边。
山高山高得望不到顶。
水面宽水面宽得望不到岸。
水面宽得望不到岸也可以怎么说?小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呢?(用词富有变化,读起来就更有味道了)
练习:
a、马路长。
b、老奶奶高兴。
8、指10、导感情朗读(出示课文3句话)
a、指b。名c。读,d。评议
e、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用动作表演照片内容,请你猜猜是哪张照片。想一猜就对的有什么好办法?对,读懂课文是关键。
自由朗读,提出不懂之处。
游戏。(师表演,生猜)
学生试着表演,表现田野、高山、绿水的美。
自己试——指名表演——师引读,生表演
四、深化课文,拓展延伸
火车继续往前跑,小作者从车窗往外看,看到的仅仅是田野、高山和绿水吗?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还会看到些什么呢?学着小作者的方法介绍一下。(出示图片:森林、大海、草原等图片,自由选择一张,模仿课文说话,说得好的以图片做奖励)
五、在音乐声中观看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出示课件)
六、回归整体,品读课文
是呀,祖国的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的山山水水美如画,让我们为拥有这样美丽的祖国而自豪吧,让我们怀着对祖国的喜爱之情,来美美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七、展开想象,自由作画
让我们拿起手中七彩的画笔,用灵巧的双手画下你喜爱的祖国美景吧!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陪阿姨能够自读能力,并是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时间:1~2课时
学习准备:
1、 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并提出疑问;
2、 教师准备学习网站;
学习过程:
一、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
1、 从“_”认识略读课文
2、 略知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
二、引导自己读懂课文
1、 默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
2、 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重体会到的?
(3)自己还有什么不动的地方?记下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三、利用网站,交流反馈:
1、 打开网站:
(1)积累词语;
(2)在网站提示下理解:满载而归、耷拉
(3)利用网站学习解疑,然后组内交流;
2、 反馈学习情况:
从课文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槐乡孩子的可爱体现在: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
3、 读出劳动的欢快、轻松、活泼。
四、巩固练习
1、 完成网上练习:交流学习体会。
2、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
知识目标:
1、 完成习作。
2、 准确区别区别的'不同读音。
3、 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情感目标:熟练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评议
(1)看学生他们的课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内容充实)
(2)选拔优秀,颁发小奖品。
(3)生谈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二、习作指导
1、 导入。
2、 生选择写作题材
游戏娱乐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课余辅导训练: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
个人爱好:小收集、小饲养、小种植、小演奏家……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3、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
4、生拟定提纲、评议。
5、生起草。
6、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7、生各自修改。
8、誊写文章。
三、日积月累
1、 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 指名横着诚。
3、 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齐读巩固。
四、读读认认
1、 生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意拼读。
2、 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 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的共同之处。
4、 齐读巩固。
5、 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
五、读读背背
1、 师范读古诗。
2、 师引导。
3、 生模仿读。
4、 比赛读。
5、 师生合作、表演。
6、 竞赛背诵。
六、展示台
1、 小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
2、 了解展示准备。
3、 举行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 评选优秀展示组。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 指名读生字,新词。
2、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6
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搬运粮食,并下达了不准偷嘴的命令。小蚂蚁们面对奶酪的诱惑,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当蚂蚁队长不小心拽下奶酪的一角时,他就如何处理奶酪碎屑犯了难。吃掉犯错,丢掉可惜。但最终他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吃掉了碎屑。走进文本,你会发现一群自律的小蚂蚁和一个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后,在识字量、自学能力和讨论思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故事情节贴近学生生活,自然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回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可采用默读的方式,让学生迅速读懂课文内容,针对蚂蚁队长的言行,评价蚂蚁队长。教师还可以把这个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引导学生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从而感受人物形象,受到教育。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演,感受人物形象。通过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及理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师:课件,蚂蚁头饰。
学生:事先进行好角色分配。
1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出示谜语。
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
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
(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都知道谜底是蚂蚁。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蚂蚁的故事,名字叫《一块奶酪》(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轻声读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注音,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随机纠正学生读错的字、词及破句等。强调多音字“处”和“稍”、生字“诱、禁、跺”的读音。
3.理清脉络,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再读课文,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指认出谁是蚂蚁队长。
4.填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课文讲了( )带领( )搬运奶酪时,拽掉了一点儿奶酪渣。( )觉得丢掉,( );趁机吃掉,又要( )。左右为难。最终,( )想了一个好办法:( )。
三、合作探究,评价蚂蚁队长
1.默读课文,说一说: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探究内容。
(1)体会蚂蚁队长的一视同仁。
师:蚂蚁队长在搬运粮食前下了什么命令?
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嘴就要处罚谁。
师:蚂蚁队长这样要求蚂蚁们,那他自己呢?(蚂蚁队长犯了错,照样要受处罚。)
(2)体会小蚂蚁们自觉遵守纪律的品质。
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
师:同学们,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能像小蚂蚁一样吗?他们真是了不起的蚂蚁战士呀!
(3)体会蚂蚁队长的左右为难。
①说说“七上八下”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找一找描写蚂蚁队长心理活动的句子。
A.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
B.味道真香!
师:同学们,蚂蚁队长是有机会吃掉那一丁点儿奶酪渣的,但他为什么没有吃掉呢?(因为蚂蚁队长也是个遵守纪律的人。)
(4)体会蚂蚁们干活的劲头。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
师:由“更”字,你明白了什么?如果蚂蚁队长吃掉了那点儿奶酪残渣,蚂蚁们还会有这么大的干劲吗?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要求别人不做某件事,自己也不能做某件事,要以身作则。)
四、说说演演,再现精彩故事
1.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做蚂蚁队长,与同学们一起表演故事。
2.学生挑选代表上台表演故事。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7
1、认识京剧脸谱,了解相关图案代表的人物及他的故事。
2、了解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人物不同的性格。
3、能够画画最感兴趣的人物脸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类历史人物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
1、播放京剧《遇皇后》片段。
2、(声音降低继续播放)刚才看的是一段京剧,京剧被称为中国的歌剧闻名中外,京剧演员梅兰芳老少皆知。知道这段剧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吗?谁来说说包公长什么样?
二、认识脸谱
1、出示包公图,包公生性面目黧黑,相貌很特别。你知道还有哪些人相貌或性格上也很特别?出示图片,这些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都可以成为京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净。
2、除了净,京剧中的重要角色还有旦、生、丑(仔细看大屏幕,注意观察)
3、分组出示旦、生、丑各类图片。
4、对于他们脸部的化妆,你有什么发现?(旦和生淡妆,丑和净成了花脸)
京剧的角色中,一般净和丑(出示净和丑图片)脸上化妆时用五颜六色描绘出各种图案,成了一张花脸,这就是脸谱。丑角很简单,只是在鼻梁上画块豆腐大小的白粉,所以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净角脸谱。
5、老师搜集了很多脸谱,看看你能不能猜出他是谁。
6、出示:关羽脸谱,猜出的上台写出他的'名字。
你们怎么都知道他是关羽?(脸谱下显示名字)
说理由:关羽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红枣,所以这是一张红脸,红色显示红脸。
7、学生说说关羽的故事。
(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大破曹仁、于禁军队)
听了大家的介绍,你觉得关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忠心、勇猛)
8、正因为关羽忠勇,又是红脸,所以后来就用红脸代表忠勇。出示词语:忠勇。
你知道哪些历史人物也像关羽一般忠心耿耿又勇猛无比的?
学生举例,教师出示几张红脸图,如黄忠(斩夏侯渊,勇猛善战的老将),荆轲、后羿等。
现在你知道脸谱中的红脸的意义了吧,他代表忠勇(齐读)
9、从脸谱还能看出人物的性格呢,难怪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红脸了解了,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颜色的脸谱。出示:包公、秦桧、孙悟空脸谱。
10、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1)猜一猜是谁?
(2)选一个熟悉的人物讲讲他的故事。
(3)根据脸谱判断一下人物的性格。
(4)说说你还知道那些人也可以是这种色彩的脸谱。
11、推选组长交流:
黑脸的是包公、白脸秦桧、猴脸孙悟空,学生说到哪教师点到哪,读准生字字音,说说人物故事后判断他的性格。依次显示包公黑脸正直,秦桧白脸奸诈,孙悟空猴脸(有黑有红表示忠勇与正直),结合出示相关脸谱,认识人物,开阔眼界。
12、考考大家是否掌握,出题给大家做做,出示连线及填空。
13、先口头作业后翻书第128页,书面完成。
三、熟悉脸谱
1、在京剧中,脸谱是一种审美约定,红黑白色让人一看就能分出善恶好坏,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如果要给你画一张脸谱,你希望自己的脸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看来大家都想像关羽或包公一样做忠勇正直的人。
3、其实早期的脸谱只用黑、白,后经艺术家的改造创新,色彩愈来愈丰富,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现在,除了主色,脸谱还可以使用其他的颜色来表现人物丰富的性格特征。
4、给大家欣赏一下,出示各实物脸谱(实物投影):你看到了哪几种颜色?
5、学生交流所见色彩。
6、人物的性格是复杂的,所以脸谱的色彩也是复杂的。
7、请你们看几张脸谱,如果熟悉这个人物,也许你能猜出他的性格。
观看幻灯片脸谱,教师可做相关介绍:程咬金(性格暴躁的程咬金,绿脸);宇文成都(骠悍、凶残的宇文成都,黄脸);张飞(长阪坡单人独骑,凭其果断勇猛吓走曹操大军,略带紫色)等。
8、各色彩代表的性格。(参考备用)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粗犷、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狡诈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程咬金。
黄色代表骠悍、凶残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果断、沉稳的人物,如廉颇、庞统。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9、幻灯片出示猪八戒,学生根据颜色说说其性格特征。
四、画画脸谱
1、看了这么多,想给你喜欢的历史人物画张脸谱吗?
2、根据他较为特别的性格,你觉得应该用什么颜色?凶残的黄色,暴躁的绿色,有心计的蓝色,皆而有之确定主色后可以至少选用三种颜色。注意:一般地讲,剧中温文尔雅、清秀潇洒的文人武人不勾绘脸谱。
3、其实脸谱并不难画,他的左右基本对称,每一类型的人物又大致差不多,动手试一试吧!(也可临摹已发下的脸谱)
4、播放录象《雁荡山》选断,学生在京剧声中勾脸谱。
五、作业设计
课后可以尝试制作书签、面具、泥塑脸谱等。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8
《爬天都峰》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 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四.教法设计:边读边想法。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边读边想,说出“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生朗读课文。
2. 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 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9
《孔子拜师》是关于孔子谦虚求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描写了孔子去拜见老子,让老子成为他的老师的故事。在孔子去拜师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了,但是他还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进。在设计上这节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孔子的言行中学习其谦虚的精神。
一.教学目的:
1. 欣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
3. 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1. 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行表达。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 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表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练习的设计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讨论方式,讨论的主要内容是:(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拜师。最后后叫学生起来把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的原因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学面前说出来。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索有关孔子的资料。反思方面,就是觉得学生对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 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 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 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 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幻灯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读文解题,感知全文
1.板书课题:检阅
试问学生:什么是"检阅"?
2.基于学生不甚理解,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检阅。
3.交流: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检阅"了吗?
4.出示插图,看这就是在七月,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举行的一次检阅流行。
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随机指导朗读文中有关描写检阅隆重场面的句子。
随机读词:博莱克截肢拄拐等,了解博莱克
二、再读课文,了解故事
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队员们发生了什么事?
2.汇报交流,理清脉络:
(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捡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在交流中随机指名读相关段落,及时正音,如:鸦雀无声羡慕沉默的局面情不自禁等。
三、走进故事,品味语言
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得整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你想说什么呢?(我知道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但依然走得很好。)
大家都想表达这一个意思,对么?好。下面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去体验一下,他"棒"在何处。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
(一)、走进博莱克
1.一生读。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2.生自由读,边读边想:哪些话让你感受博莱克棒。
3.交流
重点品读: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①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博莱克棒?(根据学生回答,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②想象当时博莱克在想什么?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体会人物心情,引导有感而读。)
③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博莱克说句什么话呢?(进一步指导朗读)
4.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好!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
生再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博莱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继续故事
1.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2.没考虑这个问题是么?没关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出示课文2--9段)读一读,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3.交流。
师:大家都夸队长的主意好,但好在哪里呢?我怎么不知道?谁来帮我解决这个疑问?
生:队长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给了博莱克信心。
生: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人一个样,他们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
师:说得好!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的'儿童队员是一样的,这就是队长主意的高妙之处。
4.我知道博莱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走得那么出色。让我们再来看看检阅队伍中的博莱克。(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睁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再次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走出故事,升华认识。
1.教师诵读最后一节。
2.这长时间的掌声是送给谁的?
3.虽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但你知道他们还会议论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升华课文主题。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
四、巩固积累,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博"、"截"、"默"、"羡慕"
五、课外练笔,引申主题。
1.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也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2)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文章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会写“麦”和“突”两个字。
2、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去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后的词语)
1、生开火车读所示词语。
2、师领生小声慢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借助这些词,读中回味,在脑海中构建故事的梗概。
3、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脑海中出现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
生齐说:小马过河!(板书课题:小马过河)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马过河》。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师指所示词语)如果能用上这几个词就更棒啦!
4、指名用自己的话串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设计意图:选择课后12个词语便支撑起一个有趣的故事框架,让学生借助这些词,先读中回味,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串讲,不仅回顾了上节课所学,对文本有了整体把握,同时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二、精读品悟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说,小马是听了妈妈的话才试着趟过河的。妈妈的话可真神奇!她是怎样说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把妈妈教育小马的话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来。
1.揭示妈妈的话
根据生答出示: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生齐读这句话。
2.理解妈妈的话
(1)听老牛说
?出示第3小节,边读边思考:小马在送麦子去磨坊的途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小马不知道该怎么办?
?指导朗读:(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④出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知道老牛说水很浅。(相机板书:浅)指导学生把小马和老牛的对话读得有滋有味。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目前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状况,我将问题设计得比较浅显;在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且缺乏朗读技巧的情况下,直接告之人物语言的读法,并做出示范,让学生在模仿读的过程学习、感悟朗读技巧,体会朗读乐趣。】
(2)听松鼠说
?(出示第5小节)学生自由读第5小节,动动脑筋想想怎样才能读好松鼠和小马的.话呢?
?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把小马和松鼠的对话读出恰当的语气。
(3)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
?(出示带有近义词“立刻、连忙”的句子: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小马没动脑筋想过老牛和松鼠的话。
?默读第7段,边读边圈出这段对话的提示语。
理解“难为情”,指导学生读出小马难为情的心情。
?(出示第8小节)生齐读。
揭示“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的原因。
④想象:猜一猜,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
⑤生齐读妈妈的话,记住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一千遍的叮咛,不如让学生自己身临其境去体会,这样的思考来自内心,对学生的影响也更长久。】
二、体悟明理
学完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遇事一定要动脑筋,亲自去试一试。)
四、角色再现
指四名学生分别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话,把故事的情景再现出来。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给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也让学生得以完整品味文本,体会语言艺术,感悟人物形象,领悟文章内涵。】
四、指导写字
(出示“麦”、“突”)
1、让学生观察怎样写好这两个字。
2、师范写。
3、生在书后的田字格工工整整地书写这两个字。
4、同桌互评。
五、布置作业
回去跟家长讲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并续编故事:想想小马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会怎么办呢?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学习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的解词方法。
2 学习写人物语言时注意把说话人动作、神情作适当描写的表达方法。展开想象,把第3节写具体。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通过学习,了解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是一个大智大勇的著名科学家,懂得只有掌握科学知识,具备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人才会有力量,才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才能为国为民作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
2 学习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认识到他是一个大智大勇、善于运用科学的人。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 出示课题:齐读
2 检查预习:课文写了什么情况下,谁用什么办法智烧敌舰?结果怎样?(交流、总结)
相机出示词语:
乘虚而入惊惶失措
焦头烂额欣喜若狂
说明:检查预习,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并通过长期训练让学生懂得预习时的要做到的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逐步形成能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加以概括的能力。
二整体入手,认识人物
1 自由读课文,划出人们评价阿基米德的语句。
2 交流、出示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希腊最聪明的人。
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3 出示关于阿基米德的资料,初步感受他的“智”。
说明:通过初读课文,寻找有关对阿基米德评价的句子及相关资料的补充,认识阿基米德并初步感受他的“智”。这既是文眼,也是教学的切入口。
三学习故事,了解人物
(一)学习课文第2、3节,感受情况危急,感受人物智慧
1 读文,理解“乘虚而入”:理解“虚”意思;根据关键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读文理解课文中“虚”的.意思。
指导读句:希腊这个国家很小,许多年轻力壮的男人牺牲了,留下的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2 罗马人乘虚而入,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希腊人陷入险境,他们(惊惶失措)
3 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惊惶失措;明白希腊人惊惶失措的原因
(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4 联系上下文写话:
大家急得惊惶失措:老人_______(动作),喃喃祷告:“___________________”;妇女____________(神情)说:“________________ ”;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篇课文是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应该让学生运用第三、四单元学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如先理解词语中关键词再理解词语的意思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文章内容。这两节的学习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品词读句能够了解战争背景,希腊人民惊惶失措。希腊人民的表现也从侧面烘托了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设计语言文字训练就深化了学生对此的理解。
(二)学习课文第4——8节,深入了解人物智慧
1 师述:当人们惊惶失措,希腊危在旦夕之时,阿基米德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找出相关语句
2 相机出示第4、6、7节
(1)多角度引读第四节,体会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2)指导朗读第六节,抓住词语“一字儿排开、集中对准、布帆”感受阿基米德的观察入微和指挥若定;抓住“焦头烂额”一词,通过它与“乘虚而入”一词的对比,感受罗马士兵落荒而逃的惨状,加深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
(4)朗读第七节,整理板书,体会“欣喜若狂”的意思,再次深化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 学习第8节
(1)默读,明白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科学原理。
(2)读句子(阿基米德笑眯眯地说:“我有什么本事?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讨论:你同意阿基米德的说法吗?说说你的观点。
说明:通过多角度朗读,复述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滋味,说出个性化体验,体会到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四总结概括,深化认识
1 出示课文,引读
2 学了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把对他的评价用几句话写下来:
3 交流,总结
说明:通过引读,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在课文里多走几个回合。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4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 检查预习
1. 开火车读生字。
2. 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 “耍”
3.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 抽读课文。
三、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 理解课文
1、 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 朗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2 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 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五,完成课后练习二:回顾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六,有感情地朗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08-20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7-25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5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04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05-08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02-28
语文三年级教案01-04
小学三年级语文《翠鸟》语文教案08-23
《语文园地七》三年级语文教案08-29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教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