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4-01-21 17:12:52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案优秀【9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节节虫的基本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利用大量的`版面展示了学生优秀作品,目的是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如纸杯、胶卷外壳、酸奶杯、发卷、饮料瓶、卫生纸卷芯……同时还提供了制作方法步骤图,为学生制作提供了参考。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应会: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让学生了解利用废旧物进行再设计的方法,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五)学习材料

  彩色纸、广告纸、饮料瓶、纸杯、酸奶杯、果冻盒、胶卷外壳、发卷、卫生卷纸芯等。

  剪子、胶水或强力胶、刻刀、细绳、小饰物等。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回忆看过的电视画面,用线描和色彩的手段表现出来;

  2、培养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3、完成作业的铅笔稿

  教学重点:

  表现电视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环境、气氛等

  教学难点:

  通过回忆、想象、用线描和色彩表现稍纵即逝的画面

  教具准备:

  教师: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多媒体课件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

  同学们经常看电视吗?喜欢看电视吗?

  想不想把我们电视里的精彩的内容画下来?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表现《难忘的电视画面》。

  (板书课题)

  二、尝试

  1、谈话

  电视画面是活动的,而我们的画面却是静止的,我们该怎样做呢?

  (学生回答)

  应该画出觉得最有趣的画面;

  应该画出觉得最难忘的画面;

  应该画出觉得最精彩的画面;

  应该画出觉得最感动的画面。

  (教师板书)

  有学生提到动画的.制作方法,教师委婉地予以更正:

  动画的制作方法我们以后会学的,如果我们今天只能用一个画面来表现呢?

  (板书:“一个画面”)

  2、欣赏,发现记忆重点

  (教师播放《猫和老鼠》电视片断)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个片断,看的时候想一想,哪一个画面是你认为最喜欢、最难忘、最精彩、最感动的画面?

  (学生欣赏片断,回答他喜欢的画面)

  这个画面你记得清楚吗?我来考考你。

  这个画面里有那些人物?

  (Tom,Jerry,小老鼠)

  这个画面发生在什么地方?

  (如学生无法准确回答则提示“为什么小老鼠本来是要打Tom的,却总是打到了Jerry?

  这是因为在墙角边这个特殊的环境里)

  这个画面的气氛怎样?是紧张、欢快、还是轻松?

  (紧张)

  (教师边说边板书,学生回答)

  不仅要画出你最喜欢的电视画面里的人物,还要画出画面里的气氛。大家记忆画面的时候,也不仅要记住画面里的人物,还要记住画面里的环境怎样。

  3、欣赏,巩固记忆重点

  电视画面实际上是有许许多多的静止画面组成的,只是因为这些画面改动得非常快,每秒钟有25个画面,由于我们的眼睛有一种“视觉暂留”的特性,对于看过的画面在大脑中不会立刻消失,所以上一个影像还没有消失的时候,下一个影像已经出现了,这样,我们的电视画面就动起来了。

  (再一次慢放一遍刚才的片断)

  我们已经看过一遍这个片断了,第二遍观察的时候,老师把放映的速度从每秒钟25张画面调整到每秒钟10张,大家就不仅要注意你喜欢画面里的人物、还要注意环境,有的同学如果记清楚了,还可以注意人物的细节,比如说猫的胡子有多长,当时的表情怎样?

  (请刚才没有答出的学生回答,将他刚才没有回答的答案补充完整)

  三、运用

  要求:要画出电视机的形象,表明这是电视画面。

  学生起稿,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

  展示学生作业、布置下节课绘画工具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 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2. 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难点

  拓印比较清晰的肌理纹样。

  教师准备教具

  收集到的一些石块,木块,各种质地的布料,树叶,纸张,皮革,皮毛标本,蝴蝶标本等有不同纹理的材料。水粉笔,毛笔,调整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

  学生准备学具:收集到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

  二、引导教学。

  (1)摸一摸,说一说。(引导学生认识肌理)

  1. 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2.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可以这样说: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做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

  3.摸一摸你带来的材料,把你的感觉跟你的同桌说一说,要按照我们刚才的说法。(学生自由说)

  (2)看一看,猜一猜。

  欣赏拓印的肌理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的肌理?

  (3)想一想,说一说:怎么来拓印呢?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4)学一学,试一试。

  1. 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

  2. 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3.学生动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三、作业展示。

  (1) 评评自己的作业。

  (2) 评评他人的作业。

  四 、收拾与整理

  学生收拾教室里的物品,清理卫生,保持教室整洁。

  五、课后拓展

  回去想一想,你还会什么样的方法?

  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了解天鹅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学习用毛笔画天鹅。

  2.感受水墨画中墨色浓淡变化美,体会水墨画的表现特点。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天鹅范画、国画颜料、垫布、毛笔、宣纸。

  活动过程

  1.出示天鹅的照片,引导幼儿了解天鹅的外形特征。

  2.教师介绍国画的作画方法,幼儿尝试用毛笔蘸墨汁画天鹅,在宣纸上自由画一画。

  (1)教师示范用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画画,提醒幼儿保持卫生

  (2)幼儿尝试用毛笔蘸上墨汁画天鹅。

  (3)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干净。

  3.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美术教案 篇5

  目标

  让幼儿在拍拍打打的玩泥过程中,初步熟悉泥的性能,并逐步学会团圆、搓长、压扁、粘合等简单的技能,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准备

  每人一块垫板、一团橡皮泥。

  过程

  1、认识橡皮泥

  教师告诉幼儿这是橡皮泥,请幼儿团一团、搓一搓、闻一闻,放在垫板上自由摆弄,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提醒幼儿不要把橡皮泥掉在地上,以免弄脏。

  2、操作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橡皮泥。

  (1)团圆:比一比谁团的橡皮泥像皮球。

  (2)压扁:皮球变大饼,比一比谁的饼大。

  (3)搓长:皮球变筷子,比一比谁的筷子长。

  (4)让幼儿自己来变一变,说一说变成了什么。

  3、整理

  送橡皮泥回家。教师引导幼儿检查自己的地面、桌面是否清洁,让幼儿将橡皮泥放进小罐,并放在固定的地方。

  建议

  将橡皮泥陈设在美术角,供幼儿随时摆弄。(完)

美术教案 篇6

  未来的我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发掘学生思想深处蕴藏的个性思维方式和艺术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整合手段,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美术教案-未来的'我产生主动参与、抒发情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美术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削弱既往由于基础、能力等因素形成的差异,主张学生彰显个性,以突出自我、易于表现、快乐无限为过程体验,感受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在于教师要有较高水准的示范、启发和点拨,造就学生创意思维如泉涌,只要是学生想到的内容都可以是创作之源。另外,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选择和搭配素材,也是获得意想不到效果的关键。不过,这个过程是要循序渐进,要避免学生急于求成的焦躁心态。

  (二)教学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前素材的收集,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照片和插图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操作技法的传授,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最实用且效果明显的图像处理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美术教案-未来的我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创作用图像素材,最好录入软盘。教师也可用扫描仪、数码相机集中采集,并图像文件输入硬盘下为教学而专门建立的子目录。

  (二)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创作用电脑,最好是装备有局域网的网络教室,学生能够相互访问,也可登陆教师提供的资源站点,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讨论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可使用《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教学课件进行示范讲解。课前要按照操作提示进行安装和调试。

  (四)教学设计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鸟类和飞禽的异同点。

  2、通过印手印的活动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

  3、通过表达各种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通过各种划割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调节能力。

  活动准备 粘贴板, 磁铁石, 鸟的照片(麻雀, 秃鹫, 公鸡, 企鹅), 印泥,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湿巾

  活动过程

  [导入]

  1. 把各种鸟的照片贴在粘贴黑板上,了解能飞的鸟和不能飞的鸟。

  ① 研究一下各种鸟的照片。

  - 这里有许多鸟的.照片,你见过这里的哪些鸟?

  ② 把鸟的照片粘在黑板上,讨论一下。

  - 这里有一只非常小的鸟,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它,它的名字是麻雀。

  - 这里还有走路一摇一晃的企鹅,它也是鸟。

  ③ 知道鸟的名字后,说说哪些鸟是能飞的哪些鸟是不能飞的。

  - 麻雀能不能在太空中飞翔呢?

  - 麻雀可以在天空中飞翔。虽然它的翅膀很小,但是它可以用这双小小的翅膀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其他的鸟呢?它们能飞吗?

  - 把能飞的鸟画在天上,不能飞的鸟画在地上。

  [展开]

  1.一边看活动纸一边讨论。

  ① 研究活动纸。

  - 这是哪里呢?

  - 这里既可以看见天空又可以看见公园。 我们用手在这里印出小鸟怎么样?

  2. 用手指在活动纸上印出各种小鸟。

  ①用印泥印出手印。

  - 在空中和地上印出各种小鸟的样子。

  - 大家想在空中和地上印出什么样的小鸟呢?

  ② 帮助孩子们印出自己想印的小鸟。

  ③ 印完后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完成剩余的部分。

  - 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为你印出的小鸟画出尾巴和翅膀。

  - 大家也用签字笔画出一些细节的部分。

  ④使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有困难的孩子,老师给予帮助。

  [结尾]

  1. 印完手印后用湿巾把手擦干净。

  2. 让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印的小鸟。

美术教案 篇8

  一、设计意图:

  线描活动“鸟窝”是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线条来表现鸟窝的羽毛、树枝、泥土、树叶等,感受不同线条的形式美。可是班里的孩子都是城里的独生子女,不要说了解鸟窝的结构,连鸟窝是什么样的也可能不知道。如何让孩子们对不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并能加以表现呢,我就作了如下设计:一方面通过事先的实际观察积累经验,提高了幼儿造鸟窝的兴趣;另一方面,在了解了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允许幼儿标新立异并设计自己的鸟窝,使他们的兴趣得到了满足,同时为他们创设了充分表现的机会。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在学造鸟窝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粗细不同线条的形式美。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线条(如:曲线、细直线、粗直线……)来表现鸟窝里的羽毛、树枝、泥土、树叶等,感受不同线条的形式美。

  2、培养幼儿耐心细致地完成作品的习惯,激发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8K纸人手一份,粗细线描笔,鸟窝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1、鸟妈妈生了几个鸟蛋,它要请小朋友帮忙造个鸟窝。

  2、你要造什么形状的鸟窝?(小朋友自由讨论)

  3、用什么材料来造呢?(启发幼儿说出:羽毛、树枝、泥土、树叶)

  (二)、讲解方法,示范线条。

  1、小小的幼鸟和鸟蛋在最中间,这些东西的周围也就是鸟窝的最里层是柔软的小羽毛,或是细细的干草,我们用什么线条表示?(短的、细的)

  2、刮起大风了,羽毛被风吹跑了,我们赶快用什么挡一下呢?(小树枝)用什么线条来表示?(短直线)

  3、小树枝拦好以后,虽然能挡住风,但是老鹰来了一抓就破,我们还要加固,用什么?(石子、小石头)用什么线条来表示?(粗曲线)

  4、用小石子加固以后,老鹰就没办法了。可如果下雨,鸟窝还要漏水,怎么办?(铺上泥土)用什么线条来表示?(密密、粗粗的线条)

  5、最后我们还要用什么东西把鸟窝掩护起来?(树叶)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鸟窝的结构,知道鸟窝是由不同的材料,一圈一圈围绕起来的,知道了怎样做才会使鸟窝既保暖又坚固。现在我们来帮鸟妈妈造鸟窝吧。

  2、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1)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示不同的.材料,要求每种线条要画得密而清楚。

  (2)在表现鸟窝时,要一层一层地作细致又清楚的描绘。

  (3)能力强的幼儿适当进行添画树枝,使画面更加丰富饱满。

  (四)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1、展示幼儿作品,说说自己的鸟窝是怎样的?

  2、比一比,谁的鸟窝最坚固、最暖和?

  五、区域设置和日常组织活动:

  在美工角提供给幼儿线描笔,用不同的线条来装饰各种物体(如:毛衣、花瓶、手帕等),继续让幼儿体会线条的形式美,多让幼儿欣赏线描画。

  六、与家长沟通计划:

  活动前请家长向孩子介绍鸟窝的基本构造,并收集鸟窝的图片。活动后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向家长介绍自己设计的鸟窝。

美术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二、教学重点: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造型与其他时期人物画造型的比较,以及和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任务比较,在感性的理解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操和认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

  五、学具准备: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引出问题:

  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请同学们看屏幕。(板书课题)

  学习新内容播放课件的《捣练图》全图。

  (一)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画,

  问题:什么是仕女画?

  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问题:

  1、什么是捣练?

  1、什么是熨烫?

  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

  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有关书籍收集更多资料。

  学生解答“仕女画”。

  学生解答“捣练”、“熨烫”。

  学生查找资料,认识张萱、周昉、赵佶及相关背景。

  (二)共同探讨,解读《捣练图》。

  1、这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请问:画中共有多少个人物?

  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这些细节找出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这些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板。

  3、人物的造型(丰颊肥体)及其衣着的设色,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绘画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教科书中那三幅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画作。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细节描写,派代表描述。

  学生对比相同时期和不同时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饰,畅所欲言。

  思考与讨论: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再播放一组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提出问题: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对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认识?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学生可能问:为什么唐代仕女画中的妇女都是“丰颊肥体”的?(教师启示学生从唐人和今人的审美标准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或发表个人观点。教师归纳。

  评价与小结这幅画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注重细节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结课,布置作业,课下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唐代人物画与不同朝代人物画以及与西方古典人物画比较的小论文,要求:

  1、要有自己的观点。

  2、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3、字数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教材突出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无不印刻着历史的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以及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选择了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以及摄影等,引导学生领会美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教材精心策划了四个不同的“思考与讨论”活动,为开展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引导。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名家关于美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

  和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五)、学习材料

  教材主要基于图例和文字的学习,如果时间与条件许可,可利用电脑软件或互联网对一些作品进行横向补充。如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师生之间可以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学习。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文化,从而达到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深刻领会和认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选取恰当的点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从中发现时代文化的演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教材以中国女性着装为例,可以从服装的样式、道具、环境等,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加以比较和引导,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解答。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对学生的回答也要及时的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关于思考与讨论

  1、银狐显然不是传统的中原样式,而是当时辽金游牧民族的盛水用具。

  三彩骆驼载舞俑上的人物是五位,前三个是胡人,后两位是汉人。

  《簪花仕女图》表现的人物服饰华美、仪态雍容高贵。不难看出,唐代是一个工艺发达、经济繁荣、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繁盛的时代。

  2、晚清时期的女装:中式、布料、缠足,整体形象给人以贞淑、纯朴、贤德的感受。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受到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强烈约束和影响。

  民国时期的女装:西式、皮毛质,显得时尚而大气,给人的感觉当时的女性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家庭走上了社会。

  现代女性的服装:更加追求自然与和谐,短裤、质料多样化、运动鞋、贝雷冒、披肩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经日趋开放,精神面貌充满活力,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

  3、教堂和道观是供奉各自信奉的神灵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4、老北京街道狭窄,民居和店面建筑普遍低矮、简陋,广告稀少、混乱,交通多依靠步行,少量人力车;现在的北京街道平坦、宽敞,建筑宏伟,店面整洁,广告丰富、有序,交通便利发达,各种现代化车辆穿梭而行。通过比较,反映了北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国际性大都市。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15分钟)

  《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

  《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岩画(挪威);

  《狩猎》(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岩画(非洲)。

  在仔细观察和欣赏这几幅作品后,你能感觉到什么吗?

  讲解:

  大约是在1-2万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最简陋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岩壁或洞窟壁上创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象,如牛、鹿、马等,或是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

  大约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大家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那时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最初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以后逐渐发展到种植和养殖。这几幅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当时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它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狩猎的工具极为简陋,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取足够的猎物并战胜自然,以维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我们从一定的侧面大致了解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涵的时代文化及其意义。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和科技手段的产物。又是人们审美需要和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产物。所以,它除了能带给我们一定的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之外,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出许多信息,我们便可籍此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利用作品和问题将学生迅速导入课题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美术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载功能。通过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

  2、接下来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5分钟)设问:

  (1)从作品各个仕女的姿态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内容吗?

  (2)从她们华美的服饰和精美的首饰中,你又能感受到当时的纺织和工艺水平如何吗?

  (3)从她们的面庞、体态,你能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归纳:

  作品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妇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闲步游乐的场景。全卷分为四段:采花、观花、漫步和戏犬。

  (1)虽然整个画面流露着高雅华贵、安逸祥和的气氛,但她们优雅的体态和奢华的服饰依然掩饰不了人物空虚的内心世界。她们从容闲逸的形象和淡然冷漠的表情,使人们感受到封建社会中这些上流社会的宫廷贵妇人们,尽管锦衣玉食、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寂寞,显得百无聊赖。

  (2)她们身披薄纱、薄如蝉翼,衣着华美艳丽、高贵典雅。她们高髻凌风,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

  从画面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和精美首饰,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3)她们体态丰腴柔美、脸庞圆润,浓黛蛾翅眉,薄纱下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肩膀,这种浓丽丰肥的理想化的“罗绮人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心态。那时崇尚女性美的标准就是丰腴,而当代更提倡健美。

  另外,画面上的人物、动物被描绘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可见唐代画家不仅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绘画工具材料,而且在绘画技巧上也已经十分娴熟。

  3、思考与讨论:(10分钟)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都是哪里的人?

  教师讲解:

  (1)银壶不是中原样式,而是辽金游牧民族的皮囊式壶形盛水器具。反映了唐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银质。陕西省博物馆收藏。银壶形似皮囊,壶口位于扁圆形壶身的上部一角,口上覆有莲瓣形壶盖,盖顶系有银链与弓形提梁相连。银壶腹部两侧均有舞马衔杯纹饰。此壶纹饰、提梁均作鎏金处理。

  皮囊式壶形多见于辽金,见于唐代还是首次。

  (2)骆驼引颈直立,神情悠闲。背上垫有菱格纹圆毡,驼架上有乐舞俑五人;前三人为胡人(中国古代对西北方各民族的泛称),后两位为汉人。胡人所弹奏的乐器是一种波斯式的四弦曲项琵琶。此陶塑表现了不同民族的艺人在一起表演的情景,颇为新颖。反映了唐代少数民族的交通方式以及与汉族的社会交往活动频繁。陶塑结构完整,工艺精美。人物形象和动作都很生动。

  《三彩骆驼载舞俑》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海墓出土。通高66.5厘米,陶质三彩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第二课时)

  4、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接着观察第6面的三幅照片,这些照片是不同时期中国女性着装的真实写照。你能看出三种服饰有什么区别吗(从款式、质料、道具、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你能从服饰的衍变看出时代的变化吗?

  5、思考与讨论(10分钟)

  仔细观察第6、7面中两幅不同时期北京街景的照片,你能从照片中的建筑、店面设计、商业广告以及两张照片的摄影水平上分析一下两个不同时代北京的发展与变迁吗?6、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再接着观看第7面的两幅建筑照片,你知道教堂和道观分别是作什么用的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这三个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表述,可以让他们举手自由发言,教师口头启发诱导并作适当补充。)

  布置作业:

  1、在上面的三个思考与讨论中,自选一个写出你的认识。

  2、自学第7面的“名家论述”。

  (四)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引导观察。

  2、将观察结果向社会背景引伸和联系。

  (五)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可能会对特定的历史不熟悉,可以简要的向学生适当提供。

  三、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

  (二)教学评价点

  1、对学习活动参与程度。

  2、对本课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

  3、引伸能力。(能否从其它美术作品中发现它们与特定文化的关系。)

  三、板书设计:

  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15分钟)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美术教案--设计邮票08-16

中班美术教案美术中班教案01-07

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8-16

美术教案-美术概说08-16

美术教案-美术:螃蟹08-16

美术教案07-22

美术的教案06-20

《美术》教案02-17

经典美术教案03-05

美术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