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教案:满井游记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满井游记》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满井游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语文《满井游记》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路,激情导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写早春时节景色的游记散文,一起走进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二、走进作者,知人论世: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三、听读课文,探究问题。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了铺垫
四、重点赏析,字斟句酌。
第二段写景的句子分别是哪些?这些景有怎样的特点?主要运用了怎样的修辞?
1、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明确: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
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明确: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
五、主旨探究,感悟内涵
第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1、指名诵读第3自然段。
2、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而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这就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3、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
六、了解背景,知己知彼: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1592年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他生性酷爱游山玩水,在登临山水中,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1598年,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由于所任职务比较清闲,使得他有空闲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写于此时。
七、课文小结,拓展升华;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描绘了郊外满井早春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意趣。
八、作业布置,我写我心:
本文写出了作者感悟早春的独特情怀,请你以《最美人间四月天》为题,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八年级语文《满井游记》教案2
【教学目的】
了解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体会白描手法和比喻的运用。
学习并归纳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积累语汇。
【教学难点】
生字的识记;作者写景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题目
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外的一个游览地。袁宏道于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万历二十六年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受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年的春天。
二、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人。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三袁”。
三、生字
燕(yān) 廿(niàn) 砾(lì) 鹄(hú) 娟(juān) 鬣(liè) 茗(míng) 蹇(jiǎn) 呷(xiā) 浃(jiā) 曝(pù)
通假字:堕,通“隳”
四、读课文,疏通课文,列出疑难句,师生合作解决
东风时作:作,起。
土膏微润:膏,肥沃。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
泉而茗者:茗,茶。这里名词用作动词,品茶。
未知之:不知道这情况。
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恶能无纪?恶能,怎能。纪,纪事。
五、赏析研讨
1、开头怎样描写北国早春的特点?这样写的作用?
“余寒尤厉”、“局促一室”,没有春天的气息。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把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也为下文描写的满井春色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2、怎样描写满井春景?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先写长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旷辽远,一派生机。接着写河面冰雪融化,“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再写春山之态“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又写“柳条将舒未舒,麦田浅鬣寸许”,突出早春的特点。游人有“品茶者”,“饮酒者”,“骑驴者”,虽不盛,已是热闹非凡。更有晒太阳的鸟、吸水的鱼,悠然自得。最后作者总结:“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运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琢语句、简洁明快地直接写出北方春寒料峭的特点。
运用新奇生动的比喻描写春景。
在描写中表达作者的欢快,恬适的心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六、作业
练习二,提示:以物比人,例:出游的作者,如脱笼之鹄;以物比物,例:河水波光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麦田浅鬣;以人比物,例:山峦如倩女。
练习三“之”的用法:
1、表示限定关系:一室之内、郊田之外,可译为“以”。现代汉语中还用,如“四海之内”、课堂之外”
2、表示修饰关系:“脱笼之鹄”、“曝沙之鸟”。可译为“的”,这种用法现在的书面语中也常用,尤其保留在成语中,“一丘之貉”、“惊弓之鸟”、
3、用在主谓短语中的结构助词,可不译。例:“倩女之靧面”。
【八年级语文《满井游记》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 -满井游记08-16
《满井游记》语文教案08-26
满井游记的语文教案02-11
语文教案:满井游记02-14
满井游记的语文教案模板08-26
《满井游记》08-16
满井游记08-16
《满井游记》语文教案10篇02-06
《满井游记》语文教案(10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