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生物教案>高考生物教育教案

高考生物教育教案

时间:2024-01-26 10:34:17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生物教育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生物教育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生物教育教案范文

高考生物教育教案范文1

  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同时,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也强调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进行角色的调整,通过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反省和思考。基于建构主义这一理念,本节课将利用多媒体、视频等直观教具,并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习到的内容以及自身在生活中的了解思考、探究细胞周期、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等内容,提升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周期及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也为后续对细胞的分化以及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学习作铺垫。因此,在整个章节中,本节课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其次,从教材内容的组织形式上看,本节课从细胞分裂引出细胞周期,进一步介绍了细胞有丝分裂周期的过程和特点,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且,在教材以及多媒体教具中引入的一些图片以及图表,不仅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起点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大致了解细胞基本的结构特点及其代谢,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并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讲解介绍和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总结,并借助视觉媒体和相关图表以及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达成新旧知识体系的建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对DNA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从认知技能上看,高中生的思维虽然大部分已经完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但动手操作能力还处于一般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分析,进一步锻炼他们听取他人的意见、自主合作、获取信息、以及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简述细胞周期;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包括各个时期的名称和主要变化特点,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

  清楚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DNA数量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尝试识图和绘图,培养画图分析的能力,总结、归纳各时期细胞分裂图的异同;

  学会使用探究的方法把握细胞分裂的原因;

  懂得运用之前学习的知识解决现在的问题,达到新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情感与态度:

  认同细胞增殖只是因为细胞数目的增多,有丝分裂是细胞增殖的主要形式;

  通过对细胞分裂的原因的寻找,养成学会探究的好习惯,同时认同多学科合作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比较各时期细胞分裂图的异同,认同生命的运动性,形成事物发展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有丝分裂的'过程。

  难点:

  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

  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DNA数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采用多媒体展示法辅之以探究研讨法开展教学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有丝分裂的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预设 教学活动及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激趣导入

  (3分钟)

  【创设情境】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

  【提问】一个细胞的体积大概是多少?

  【观察】举例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支原体、鸵鸟卵细胞的直径大小;

  【提问】生物体是如何由细胞组成的?

  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细胞的增殖。 观察、回答问题。 让学生回顾之前的知识,有益于巩固之前的知识,同时接连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活跃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探究活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问题】为什么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增大?

  【创设情境】设细胞为正方体,边长本别是3微米、2微米、1微米,引导学生计算3种情况中,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即相对表面积);

  让学生自行计算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总结】当细胞体积逐渐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会变小。随着细胞的生长,体积不断增大,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所以需要的表面积也就更大,但是实际上它的表面积的增加却是在相对减少的,根本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 根据情境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计算,得出结论,并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了解到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地增大,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难题。

高考生物教育教案范文2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群落的演替”从群落水平揭示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而演替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学生无法亲历完整的演替系列,又因学生对地衣、苔藓等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对演替的理解往往是静态而模糊的,阐明群落的演替也变得困难重重。

  学生的概念学习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本节课以“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的变化”这一事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裸岩上的物种取代过程,概括出演替的概念,之后借助各种直观素材及学生活动突破思维障碍,分析归纳出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中的STS思想。

  二、教材分析

  “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节的内容,从群落水平阐述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前后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群落的演替”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及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能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

  2.能够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3. 能够判断不同的演替类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喀拉喀托火山裸岩演替的数据,能够推断群落演替的特点。

  2.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描述群落演替的大致阶段。

  3.观察图文资料,对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两种不同演替类型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2.通过分析自身的生活行为,理解自身行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树立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成演替的概念,区分演替的类型。

  教学难点:阐明演替机制与初生演替过程。

  五、教学资源

  教材、PPT、视频、图片、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流程图

  SHAPE MERGEFORMAT

  七、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

  情境

  通过图片展示喀拉喀托火山的变化,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8页的问题探讨,找出其中物种的变化,进而导出课题——《群落的演替》。

  回答:略

  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群落的演替》 ?

  新课讲解一)

  演替的概念二)

  群落演替的类型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四)

  本章小结

  SHAPE MERGEFORMAT

  问:根据喀拉喀托火山岛的物种变化,能给群落的.演替下一个定义吗?

  讲述:对于群落的演替来讲,有着不同的类型,喀拉喀托火山岛的演替实际上是裸岩上的演替,也是旱生演替。在这里给大家先看一段视频,了解裸岩上的演替。(视频展示:旱生演替)

  看完后讲述,裸岩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乔木阶段

  展示: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图片。

  讨论一:

  1、A.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能颠倒吗?B.裸岩上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和树木,而是地衣?C.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D.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2、A.弃耕的农田演替成森林,经历了几个阶段?B.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C.弃耕农田一定会变成森林吗?D.内蒙古大草原为什么没有演替成森林?

  3、下列演替中,哪些和裸岩上的演替类似?哪些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类似?

  A.沙丘上的演替

  B.火山岩上的演替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过量砍伐的森林发生的演

  E.冰川泥上的演替

  F.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G.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4.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区别:

  内容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起点

  生物

  种类

  速度

  时间

  影响

  因素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学生分析讨论出结果之后,教师进行相应的补充。

  讲述:在这个表格中,我们列举的两种演替分别代表着两种演替类型:裸岩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实际上这个表格代表的就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

  问:同学们能根据这个表格给这两种演替下个定义吗?

  讲述: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非常明显。

  展示图片(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和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三张图片)提供素材,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讨论二:

  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写的是什么阶段?如果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吗?若出现,属于何种演替?

高考生物教育教案范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细胞增殖” 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的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核——代谢活动的调控中心,高尔基体的功能,中心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其中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和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通过模拟探究实验可使学生明白细胞分裂的必要性。其中有丝分裂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还是学生学习了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举例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能力目标

  (1)尝试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运用数学分析、归纳和推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3)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4)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3、德育目标

  (1)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他们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他们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繁杂,所以课前我会指导学生预习和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认真思考和记笔记。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推理等方法分析问题。

  关于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我安排了一个模拟探究实验,这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但是,实验后的讨论题却有相当的思维力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好实验数据,能够让学生采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实细胞。通过模拟探究使学生了解了细胞增殖的必要性,明白了生物体的生长还要靠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量。

  在讲有丝分裂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逐步演示与黑板板图相结合的方式分步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即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2、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和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

  提问: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与鼠相比较,大象的个体很大,是不是组成大象的细胞体积特别大?

  评价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

  事实上,不同动植物的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并且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是很微小的。为什么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呢?

  学生回答: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

  不是,主要是因为大象体内的细胞数量多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

  引导学生分析课前布置的模拟探究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想象及结果,指导学生进行试验数据的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

  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使学生学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

  倾听学生的讨论结果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那么,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了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并且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通过对“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的讨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既然细胞体积不能无限长大,那么,生物体积的增大必然要靠细胞增殖来增加细胞数量。细胞是如何增殖呢?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①细胞增殖有什么重要意义?

  ②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

  ③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师通过模拟动画逐步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在黑板上进行有关板图。

  在间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复制后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呈细丝状,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楚。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本身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DNA数量加倍,每条染色单体各含有一个DNA。

  在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出现了什么、什么消失了”,并且要学生知道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在中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关于赤道板,要让学生明白是由于它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而得名,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结构。

  在后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在末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什么消失了?什么重新出现了?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了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高考生物教育教案范文4

  【考纲要求及学习目标】

  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重难点分析】

  重点: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

  解决方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归纳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直接引入复习课题,分析近4年甘肃(新课标Ⅱ)高考题涉及到本节内容的题目分布情况,要求学生提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疑难问题。

  2、教师整合学生问题,给出本节复习要点:(1)生物性别决定方式。(2)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二)讲授内容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1、学生阅读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方式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根据关键词“性染色体”,“与性别有关”,简单复习性别决定相关知识。课件展示性别决定过程,并及时进行针对训练。

  3、课件展示X,Y染色体的形态,引出伴性遗传的几种方式。

  【针对训练1】关于果蝇性别决定的说法,下列哪一点是错误的( A )

  ①性别决定的关键在于常染色体②雌性只产生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③雄性产生含X、Y两种性染色体的精子且比例为1∶1④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①④ B.③ C.② D.①和③

  【针对训练2】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叙述,正确的`是( C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二、分析伴X隐性遗传病——人类红绿色盲

  1、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让学生写出色盲基因和正常基因。

  2、让学生说出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几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3、布置学生思考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针对训练3】下图是一色盲的遗传系谱:

  (1)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致病基因是由哪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 1→4→8→14 。

  (2)若成员7和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 0 。

  三、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学生说出控制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显性基因,并写出患病基因和正常基因。

  2、学生写出正常人和患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师生共同归纳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针对训练4】一个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该病为X显性遗传)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进行了遗传咨询。你认为下列的指导中有道理的是( )

  A.不要生育B.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C.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

【高考生物教育教案】相关文章:

高考生物命题热点08-10

生物教案-生物的生殖08-17

《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04-04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08-27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12-21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12-20

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12-22

高考生物冲刺小妙招08-10

生物的教案01-07